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太平洋战争》读后感

2025/05/06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太平洋战争》读后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太平洋战争》读后感 篇1

《激荡太平洋》重点描绘当时的世界列强在太平洋领域的势力追逐,历时四百年的大国争霸史以美国的完胜划上一个阶段性的句号,彼时,太平洋战争是剧终前的残酷演出。如果说《激荡太平洋》是说书人嘴里扣人心弦、宏达壮美的一个故事,那么道格拉斯.福特的这部《太平洋战争》是对那场战争理性的还原,围绕战略战术、技术势力、战后物资保证等问题对太平洋战争进行了非常全面的剖析,很好地回答了“什么局势导致了战争的爆发”、“为什么前期同盟军会处于劣势”、“日本为何最后在战争中失败了”等一切有太平洋战争有关的疑问。

地球上有人类伊始,战争就从未真正停息过,战争伴随权利而来,单纯去评价孰是孰非完全没有意义,真正决定战争走向的是势力以及对整场战争形势的把握。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军人以“大和魂”理念为支撑,认为太平洋战争是为了完成他们的国家使命,将亚洲人民从西方殖民帝国的统治中解放出来,这种观念甚至至今仍在影响着日本。与此同时,同盟军又常常将日本人描绘为道尔所谓的黄祸,一心认为充满敌意的日本人要破坏西方世界的安全,电影《珍珠港》中,美军的愤怒无疑是很好的诠释。战争中的双方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一方,并以此为鼓舞勇往直前,事实上,最终的评价标准也往往是以成败论英雄,想象一下如果当初是日本赢得了战争,今天的历史书上有会如何去评价呢?

蝴蝶煽动它美丽翅膀足以引发一场海啸,历史中某一个节点的改变势必会改写以后的全部历史,太平洋战争中,美国曾计划在中国建立军事基地以对日本进行战略轰炸,这一计划后来被搁浅,若当初是按这一计划实施,中国后续的走向会完全不一样吧。当然了,若不是为了锻炼思维,对历史的假设其实是毫无意义的。但是,从中多少能看出在整场战争中,同盟军在战略、战术方面有很大优势,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做了全面的准备和部署,相对而言,日本在中国战场取得的胜利,使他们对盟军的势力有错误的估计,且又缺乏统一的战略部署,战线过长后方补给乏力,最终完全丧失主动权。《太平洋战争》用很客观的视角,全方面分析了战争双方在势力战略战术技术方面等各个方面存在的差异,指出同盟军前期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因,也说明了日军在后期节节失利的缘故,这种不掺杂太多感情色彩的分析方式使人能更理性去看待这场战争。

透过太平洋战争看当时的中国抗日战争,前期的全线溃败也有很多与日军类似原因,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缺乏统一战略,技术落后等等,这些在失败方身上很常见也无可厚非,真正让人痛心的是来自敌方的负面评价:“一群穿着军装的乌合之众,他们未经训练而且胆小怯懦、阴险狡诈、唯利是图、还缺乏爱国之心,他们根本就没有士兵该有的'样子”,类似的评价在明恩溥的《中国人的气质》一书中同样被提及,多少令人感觉羞愧,问题是,如今的中国、中国军人是否真的完全不一样?

大陆所拍摄的抗战连续剧,常常带着点道德上的洁癖,喜欢自诩为正义的一方,热衷于挖掘战争中国人勇敢、坚强等美好品质,甚至自欺欺人地用虚假的日军伤亡来昭显这种品质,却缺少直面真实历史的勇气,事实上,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的伤亡人员数十倍高于日军,在影响太平洋战争结果走向这个问题上,中国也远不如教科书中吹嘘的那般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重新审视这场战争,需要的一种更理智更客观更科学的视角,单纯考虑战争的正义性问题或者一味缅怀战争带来的伤痛,对未来于事无补,选择铭记历史是为了让历史不再重演而不是为了祭奠,国家也需要有以战止战的实力才能真正让她的人民免于战乱的伤害。从这个角度来说,本书远比看全片都是意淫的连续剧来得过瘾和有意思,尽管这场可以说因中国而起的战争,最终并不是由中国来结束,他其实更是英美日之间的博弈,也由他们来决定如何结束。

《太平洋战争》读后感 篇2

珍珠港事件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帷幕。太平洋战争的范围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东亚地区。文献记载,太平洋战争的参战国家多达三十七个,涉及人口超过十五亿,交战双方动员兵力在六千万以上,历时三年有余,伤亡和损失难以统计。

太平洋战争是有历史决定性意义的。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十分关注在这场战争中所发生的一切。其中,关于太平洋战争的文献已经数不胜数,而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军事与国际历史讲师道格拉斯·福特(Douglas Ford)的《太平洋战争》一书,则是从更为广泛的、多国的角度对比研究作战双方的行为,重点也不仅限于战争场面,还从军事高层指挥、政府以及公众的视角记述这场战争。同时,道格拉斯·福特不仅在《太平洋战争》中从军事上分析了战争的进程,还讲述了其中的政治原因和人们的意识形态观念对战争的影响,以及战争给他们带来的影响,从科技与人文的角度,分析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与结束,及其后的国际关系等。

真实是历史的灵魂。在历史学的研究中,史学家必须在人力可及的范围内忠实于事实,不惜任何代价避免“虚构性”。透过道格拉斯·福特的《太平洋战争》,透过英美档案馆最新的解密资料,一个个或惊心动魄的历史时刻,一段段或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在作者的笔下全场景的呈现。当然,道格拉斯·福特的《太平洋战争》不是在简单地阐述历史和揭示真相,而是在反思这场战争,引导读者对民族、对国家、对战争、对科技,乃至战争中人性、信念的思考。

铭记历史,反思战争。以史为鉴,珍惜当下。《太平洋战争》一书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促使日本在亚洲大陆对外扩张的因素,以及西方列强对于危机日渐加剧的反应,探究了日本在1942年年初迅速占领东南亚和西太平洋海域的原因,并详细分析了其中的重大战役,作者将焦点放在1943年至1945年战局的军事、政治、经济和外交特征上。其中,作者不但论述了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渊源,还剖析了战争背后的人文与历史,以及为什么太平洋战争会在原子弹的爆炸声中结束,日本又为什么会无条件投降。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不要霸权与强权政治,已成为共识。战争的背后从来就没有胜利者,有的只能是灾难与生灵涂炭。所以,作者述说太平洋战争与其中的故事,是希望更多的人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与可怕。

《太平洋战争》读后感 篇3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用四艘母舰上的飞机对美军珍珠港进行了狂轰滥炸,从而爆发了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战争——太平洋战争,《太平洋战争》读后感600字。

这一行为激怒了美国人,事后他们又得知日军占领了太平洋多数岛屿。美军准备打击报复,好好教训一下日本人!

他们挑了100多名飞行员,乘坐专业轰炸机从美军航母上起飞,直飞东京,给日本人结结实实上了一课。后来他们在珊瑚海和中途岛进行了大海战,日本人的舰队第一次受挫。此后,日本海军节节败退,而美国人吹响了收复失地的号角。由于日本人经常发动自杀性攻击,美国决定实施“曼哈顿计划”——空投原子弹。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太平洋战争正式结束。

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吧!当年的原子弹让日本人民饱受巨大的灾难,可是日本政府似乎忘记了曾经的教训,现在又对我们国家的领土虎视眈眈,总想寻事挑衅,难道他们忘记了中国人民对自己的领土是寸土不让,寸土必争的吗?难道他们还妄想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容圈”,难道他们忘记了自己是怎样签署战败条约,被赶出中国领土,忘记了那时的他们怎样狼狈的样子吗?!

幸福的生活不是一个人创造出来的,是靠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创造出来的。人生在世,不是为了浪费,不是为了所谓的狂妄的“荣誉”,更不是为了发动战争甚至是侵略!希望日本人能好好反省,好好自重!

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也要珍惜时间,利用充足的时间,好好学习本领,如果有人胆敢再次侵犯我们的领土,我们一定要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太平洋战争》读后感 篇4

按照我们要求仔仔每个月要阅读一本书,春节期间他把日本作家山冈庄八的《太平洋战争》第一卷读完了,在写读后感前,爸爸和他专门聊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其实就是想帮他梳理一个写作读后感的思路,没想到他还真洋洋潇洒滴写下一篇,不过介绍书的上篇、中篇、下篇的部分是他把书上内容找来抄上的 ,估计自己觉得书上的概括更清晰,自己总结不了这么好吧,嗨,不管他怎么写上去的,找得到地方抄也算本事 ,不过最后对日本这场战争战败的总结可是他经过思考后写出来的。

寒假里我和妈妈在广州机场买了《太平洋战争》第一卷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的作家山冈庄八,他曾经写过著名的人物传记《德川家康》。买这本书的目的是想从日本人的角度去看待这场战争描述,此书共分三卷, 第一卷主要讲的是从《日苏中立条约》到日军从瓜达尓卡纳撤离的这段历史,后两卷主要是对二战后日本掘起的描述。

全书分为三篇:

上篇主要讲的是日军占领法属印度后,罗斯福在1940年7月31日颁布禁止向西半球以外输出石油的法令。因为日本的钢铁、石油、稀矿全部依靠进口,所以日本和美国和谈,但最后日本认为美国要求太苛刻导致日本对美、英宣战。宣战当天,日本海、空军突然袭击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大损失。8日,美、英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中篇讲的就大东亚战争,1940年12月10日马来海湾战爆发,日军击沉英国“威尔士亲王号”、“反击号”。当天,日军还进攻了菲律宾,6日,美菲联军宣布投降。日军决定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石油禁运,日本必须通过战争手段获取必需的石油,因此日军必需要攻下被称为石油宝库的印度尼西亚。1941年3月9日驻扎在万隆的荷兰军队全面投降,12日苏门达腊北部、瓜哇岛、英国、澳大利亚军队投降。

下篇讲的就是南太平洋战争了,1942年10月26日中途岛海战爆发,由于日军情报泄密导致日军在这次战役中损失“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4艘航母,而且还损失了制空权和制海权。一年后的瓜岛恶战因为失去制空权最终导致战败。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日本战败主要是因为陆军、海军的`意见不同,海军认为战场还在太平洋,而陆军觉得该建设大东亚共荣圈了;还有就是日本在中途岛、爪哇岛海域中失去了制海权与制空权,并且国内和海外资源供应跟不上,作战部队人心涣散,失去战斗力等原因。我觉得书里把人物描写的很细腻并且还选取了其他一些描写相关内容的书籍,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再现当时壮观的战争场面。希望接下来能看到第二卷和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