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倚栏轩整理的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大概”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美术教学目标】
1、会依据课文语句描述,准确画出主人公的活动路线。
2、绘制科学调查《蜜蜂认得回家路》手抄报。
【科学教学目标】
查找出蜜蜂真正能够认得回家路线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体会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1、我们同学都特别喜欢小动物?你知道小动物其他本领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2、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
【语文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的世界,探究一下蜜蜂的奥秘。
1、板书课题
刚才我们课前交流时,所说的关于蜜蜂的情况,大都通过阅读得到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亲手做的,亲身经历的一次真实的试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生字表,纠正错误
3、教学生字词
第一组:闷了好久、几乎、尽管(多音字,重点点拨“尽”的读音)
第二组:推测、准确无误、确确实实(读出词语的温度)
第三组:大概、减少、阻力(由词到句)——
(1)对比读,理解“大概”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这样可以减少阻力。(课件隐去“大概”)
(2)学法渗透:瞧,看似不起眼的一个词语,在句子中却能向我们传达那么多的信息,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多么神奇呀!
(3)教写“概”
同学们再看这个词,“概”字还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字呢!仔细看这个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生练写
4、轮读课文,理清脉络
下面我找几位同学来轮读课文,谁愿意站起来读书?
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咱们边听他们读得对不对,边开动脑筋想一想,尽量弄明白每个部分大概的意思?
第1段——
(1)这一段是在告诉我们什么?生接:原因,也就是说试验的目的(CAI:目的)
(2)谁来说说,作者做试验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听说”,(CAI:“听”)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管听谁说过,也不管“听说”过多少次,法布尔一定亲自来证明,多认真啊!
第2、3、4、5段:个别读(随机正音,评价语过渡)
第6段:齐读
(1)刚才我们齐读的这一段又是在说什么的?(CAI:结论)
(2)目的有了,结论出来了,那刚才中间的几位同学读的部分就是整个试验的——过程(CAI:过程)
【学法渗透:这么长的课文,我们边听、边想,就初步弄懂了每一个部分的意思,让这篇课文的内容变得这么清晰。这是一种多么好的学习方法呀,希望同学们把这种方法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三、朗读感悟,明确试验过程
1、教学第二段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他所做的事。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CAI: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3)隐去CAI内容,试着积累
(4)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
2、教学第三段
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是啊,(引读:“在回家的路上”)——生接读第一句“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评价:我听出来了,你有些担心小蜜蜂,谁能读得更担心一些?
听得出,你真是一个又同情心的孩子,我们一起来读。
(3)生齐读。
(4)教写“推测”
在这个句子中有一个词“推测”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
(5)“推测、猜测”换词比较
A、在这句话中,“推测”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猜测。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完全一样吗?谁来说一说?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像不知道的事情,是有依据的想象。猜测:完全凭自己的想像估计。)
B、用哪个更好一些?
瞧,法布尔做事严谨,用词也十分准确。
C、请联系上文,找一找作者推测的依据。
D、法布尔的.推测跟结果一样吗?请联系下文看一看。
——同学们,“推测”这个词就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才能真正读懂它。
(6)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7)作者的小女儿呢?我找人来读一读后面的部分。(个别读—范读—齐读)
四、回扣第一段,体会试验的意义
1、同学们,仅仅只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吗?学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
2、创设情境读
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兴奋地对人们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法布尔从试验中还得出了什么结论?咱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五、积累好词佳句
课后习题第三题,把你喜欢的好词佳句写到自己的本子上。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天到地,从地到天,自然界还有许多奥秘,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你们就会有很多的新发现。因此,老师建议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做一个留心观察的人。
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篇2
一、主题:
构建计算练习课教学模式。
二、活动的目的和效果:
1、小学数学中的练习课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很大比重。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的练习课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或变成作业课,或变成满堂讲,或照搬教材,或随意替换。本学年,“3+7”教育联盟数学科教研活动的主题定为如何构建练习课的教学模式。
2、本学期主要探讨计算练习课的教学模式。
3、通过老师们的研讨,展示“3+7”教育联盟内各校老师的计算练习课的教学模式,在百花齐放的基础上提炼出优秀的计算练习课的教学模式。
4、优秀的计算练习课练习设计到《小学数学教师》期刊投稿。
三、活动的形式:
网络研讨和实地研讨相结合
四、研讨的地点和对象:
(一)网络研讨:
地点:xx部落“3+7”教育联盟博客和“3+7”教育联盟数学学科联盟教师qq群。
人员:“3+7”教育联盟数学学科全体联盟教师。
(二)实地研讨
地点:xx小学、龙洞小学
人员:
1、“3+7”联盟内三年级的全体数学老师
2、“3+7”联盟内3年以下的年青教师
3、“3+7”联盟内教研室中心组成员。
五、活动安排:
1、第7—11周:
(1)“3+7”教育联盟数学学科联盟学校安排2次的教研时间专题研讨计算练习课的教学。
(2)每位联盟内的数学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设计一节计算练习课的练习设计(所有练习设计请给出设计意图),请放到数学联盟q群共享或xx部落教育联盟博客中让盟内教师分享。
(3)盟内中心组成员推荐出优秀的教学设计。
(4)盟内数学科组把优秀的教学设计装订成册作为我们盟内教师的计算练习教案集。
2、第11---16周:龙洞小学和xx小学将推出两个三年级的计算练习课的教学课例进行实地研讨
3、第11周周一xx小学科组上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练习课教学设计》,中心组成员网上进行集体备课。第15周周一龙洞小学科组上传《有余数除法练习课》,中心组成员网上进行集体备课。
(1)、两个实地研讨课例提前10天拟定好教学设计第一稿上传到博客或q群,盟内中心组的成员对上传的研讨课例进行网上集体备课,给出修改建议。
(2)、执教教师根据大家的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优习]撰写出第二稿,再上传到博客或q群共享给参与听课的教师及其他年级的老师参考或思考。
4、第12周和第16周实地活动:
第一次
xx小学
(第12周周四下午)2:30--5:00课例研讨:执教者王x老师
执教内容多位数乘一位数
互动交流:专家点评及听课教师交流
专家报告:《如何设计计算练习课》
第二次
龙洞小学
(第16周周四下午)2:30-5:00课例研讨:执教者谢x
执教内容有余数除法练习课
互动交流:专家课例点评及教师与专家对话
专家报告:《如何上好计算练习课》
5、执教学校的数学科组长负责做好参加人员的考勤和活动的过程记录,(特别是专家和骨干教师的点评记录)连同执教者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起上传到xx部落联盟博客的数学学科资源库里作为资料保存。
6、请各联盟学校的主管领导或数学科组长安排全体数学老师加入“3+7”联盟数学组,便于大家在日常教学中交流活动。
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大概”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美术教学目标】
1、会依据课文语句描述,准确画出主人公的活动路线。
2、绘制科学调查《蜜蜂认得回家路》手抄报。
【科学教学目标】
查找出蜜蜂真正能够认得回家路线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体会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1、我们同学都特别喜欢小动物?你知道小动物其他本领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2、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
【语文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的世界,探究一下蜜蜂的奥秘。
1、板书课题
刚才我们课前交流时,所说的关于蜜蜂的情况,大都通过阅读得到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亲手做的,亲身经历的一次真实的试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生字表,纠正错误
3、教学生字词
第一组:闷了好久、几乎、尽管(多音字,重点点拨“尽”的读音)
第二组:推测、准确无误、确确实实(读出词语的温度)
第三组:大概、减少、阻力(由词到句)——
(1)对比读,理解“大概”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这样可以减少阻力。(课件隐去“大概”)
(2)学法渗透:瞧,看似不起眼的一个词语,在句子中却能向我们传达那么多的信息,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多么神奇呀!
(3)教写“概”
同学们再看这个词,“概”字还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字呢!仔细看这个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生练写
4、轮读课文,理清脉络
下面我找几位同学来轮读课文,谁愿意站起来读书?
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咱们边听他们读得对不对,边开动脑筋想一想,尽量弄明白每个部分大概的意思?
第1段——
(1)这一段是在告诉我们什么?生接:原因,也就是说试验的目的(CAI:目的)
(2)谁来说说,作者做试验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听说”,(CAI:“听”)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管听谁说过,也不管“听说”过多少次,法布尔一定亲自来证明,多认真啊!
第2、3、4、5段:个别读(随机正音,评价语过渡)
第6段:齐读
(1)刚才我们齐读的这一段又是在说什么的?(CAI:结论)
(2)目的有了,结论出来了,那刚才中间的几位同学读的部分就是整个试验的——过程(CAI:过程)
【学法渗透:这么长的课文,我们边听、边想,就初步弄懂了每一个部分的意思,让这篇课文的内容变得这么清晰。这是一种多么好的学习方法呀,希望同学们把这种方法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三、朗读感悟,明确试验过程
1、教学第二段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他所做的事。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CAI: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3)隐去CAI内容,试着积累
(4)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
2、教学第三段
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是啊,(引读:“在回家的路上”)——生接读第一句“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评价:我听出来了,你有些担心小蜜蜂,谁能读得更担心一些?
听得出,你真是一个又同情心的孩子,我们一起来读。
(3)生齐读。
(4)教写“推测”
在这个句子中有一个词“推测”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
(5)“推测、猜测”换词比较
A、在这句话中,“推测”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猜测。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完全一样吗?谁来说一说?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像不知道的事情,是有依据的想象。猜测:完全凭自己的想像估计。)
B、用哪个更好一些?
瞧,法布尔做事严谨,用词也十分准确。
C、请联系上文,找一找作者推测的依据。
D、法布尔的推测跟结果一样吗?请联系下文看一看。
——同学们,“推测”这个词就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才能真正读懂它。
(6)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7)作者的小女儿呢?我找人来读一读后面的部分。(个别读—范读—齐读)
四、回扣第一段,体会试验的意义
1、同学们,仅仅只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吗?学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
2、创设情境读
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兴奋地对人们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法布尔从试验中还得出了什么结论?咱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五、积累好词佳句
课后习题第三题,把你喜欢的好词佳句写到自己的本子上。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天到地,从地到天,自然界还有许多奥秘,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你们就会有很多的新发现。因此,老师建议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做一个留心观察的人。
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推进“4+2”特色教育工程,培养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我校学生在科学方面的综合素质,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的
以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为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节的各项活动,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把我校科技教育推向更高的.水平。
三、活动主题
体验、创新、成长
四、组织机构
组长:黄勇
副组长:侯德斌、侯茂德、何军、吴学勤、张金焕、李华万、田学英以及各班班主任和全体教师。
五、活动时间
20xx年3月
六、活动内容
1、科幻绘画作品征集、评比。
2、科技小制作、小发明作品征集、评比。
3、科幻绘画、科技小制作、小发明作品展。
七、活动要求
学校各处室、各教研组、各班班主任要结合学校实际,以“科技节”活动为契机,充分认识科技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的促进作用,努力配合各项活动、比赛,组织好本班的科技节活动。
1、活动要有氛围,以主题班会、演讲等形式和载体营造良好的科技教育氛围;
2、活动要有内容,以专题讲座、学生比赛等形式积极开展扎实有效的科技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