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做卓越的教师》的读后感

2025/05/05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做卓越的教师》的读后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做卓越的教师》的读后感 篇1

拜读了《做卓越的教师》,我对教育有了更全新的认识,彭老师不但教给我如何做一名会育人、会上课、会当家长的合格教师。彭老师说的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是一张已经过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还不能兑现的期票,只有今天,才是我们真正唯一可以使用的现钞。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我们一定要开心过来每个今天,时时做好迎接明天的充分准备,把握好每一个今天吧,才会有更好的明天。该书内容全面,理念深刻,给我心灵又一次洗涤,使我对教育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豁然开朗的同时感觉到教育所涵盖的真谛。

一、爱。

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学思想虽不尽相同,教育风格也各有千秋,但对学生的情感都离不开一个“爱”字。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如果只爱事业,他是一个好老师,一个教师如果只像父母那样爱孩子,他是一个比那种虽读过万卷书但既不爱事业也不爱孩子的教师更好一些的教师。而如果教师把事业和对学生的爱兼备于一身,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中国也有一句令人深思的话: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是教育人的一种境界,更是从教者的一种至高追求。从今以后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情去施教,用爱去开导,像所有优秀老师那样,用真情、爱心换来学生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二、责任。

“有人说,选对环境,快乐一生;选对伴侣,幸福一生;选对教师,智慧一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责任心是一种习惯性行为,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素质,是做一个优秀的人所必须的”。责任,是教师之本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完成教育的使命,教师必须牢牢地树立起责任意识。教师工作是平凡的,是由每天点点滴滴的“平凡”的事情组成。然而,“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作为教师,我们要勇敢面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担负起我们身上的责任。一个成功的老师责任感必须要放在首位,有责任的老师才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三、“学会宽容”。

“当你的脚踩到蔷薇花瓣的时候,蔷薇花把芳香留在了你的脚上,这就是宽容。”“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他人,才拥有了幸福!”这些富有哲理的句子,在反复研读之后,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很多时候我们总和自己过你不去胸襟不够开阔、气度不够恢宏、眼界过于狭隘。同样,我们对待同事、朋友、亲人、以至于自己的学生,如果以宽容之心面对他们,那么我们的收获也一样是丰厚的。对他人的宽容是对自己的解放,对自己的宽容是对心灵的解放。

四、“学会感恩”开阔了胸襟

“花朵绽放绚丽,汇报阳光普照;草木舒展青春,汇报雨露的滋润;桃李满园芬芳,回报园丁的培养;儿女寸草之心,回报父母的恩泽。”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怀有一颗感恩之心,于是这世界就多了美好这个词语,读来不仅语言美,心灵也随之美化了。

“感激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是他帮你磨练了心态;感激曾经欺骗过你的人,因为是他帮你增进了智慧;感激曾经蔑视过你的人,因为是他帮你唤醒了自尊;感激曾经遗弃过你的人,因为是他让你学会了独立。”因为懂得感恩,有了提升自己灵魂的质量的机会;获得了温情与友爱;因为感恩,所以幸福。如果你我他都心中常存感恩,那么,痛苦孤独无奈就会远离我们的生活,我们多会在幸福中被陶醉。

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读来都会深受启发,使我体会到做卓越的教师原来可以这么简单,简单的读了本书就会有奋斗的目标,但是,又是那么的不容易,必须经过潜心的研究,辛苦的实践。总之,读了这本书,我们距离卓越会更近了。

《做卓越的教师》的读后感 篇2

读得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认知一位智者,犹如荒漠渴饮甘泉,获得力量和希望。这学期我读了彭兴顺老师所著的《做卓越的教师》,本书分六辑,其中第二辑“做幸福的教师”深深吸引了我。作者用轻松的笔调,生动流畅的语言巧妙地将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融入其中,告诉我们如何进行心理健康的调适,如何学做幸福的教师。如作者说:“不是你面对的东西决定你的幸福,而是你面对的方式决定你的幸福”。作者教给我们的方法有:学会阳光思考,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开心工作,学会开心生活。

轻轻合上书,一个轻微的游丝样的声音飘过来:我距离幸福还有多远?到了现在这个年龄,很少再言感动,只是默默地记下曾经帮过我的长者,正在鼓励着我的朋友,始终鞭策着我的学生,记在心底,从不敢忘却,也很少提起。我知道我最好的回报方式就是默默地记着,并且努力不要辜负了他们。我距离幸福还有多远?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只要踮起脚尖,我就会距离幸福更近一些。

幸福不是结果,而是我们回望成功之路时,那每一个细小、平凡、普通的细节,都是一朵让人心醉的幸福之花。要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你就必须做好属于你的'每一件细小的事,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激情满怀地上好每一节课,循循善诱地讲懂每一道题,精心地批改好每一次作业,全面地分析好每一张试卷,安抚每一颗伤感的心,帮助每一个困境中的人,做好每一次规划,反思每一次得失……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懂得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学生是在不断犯错误中成长的。张爱玲说: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在学生犯错时,教师学会宽容,用爱托起一轮轮明日升起的太阳,从而拾捡到那份家有儿女般的幸福。

《做卓越的教师》的读后感 篇3

这是一本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本好书,是彭兴顺写的。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个个富有哲理的小故事,一句句敲醒心灵的名言,让我从中找到了心灵的共鸣。

在第一辑的开篇絮语中,作者谈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渴望事业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辉煌,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这才是把我们国家和民族引向腾飞和强盛的教育!”而“学校教育不能让自己的学生胸中充满雄心和壮志,那么,这将是最失败的教育!”真是语出惊人!原来我一直以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呢。作者高瞻远瞩看教育,给我们指出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境界。是啊!作为教师如果没有这样的思想和意识,就很难培养出雄心壮志的学生,就不能引领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努力!

本书最吸引我的还是第二辑“做幸福的教师”。作者用轻松活泼的笔调,生动流畅的语言,巧妙地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融入其中,告诉我们如何进行心理健康的调适,如何学做幸福的教师。如作者说:“不是你面对的东西决定你的幸福,而是你面对的方式决定你的幸福”。作者教给我们的方法有:学会阳光思考,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开心工作,学会开心生活,尤其是如何学会开心地工作对我们的指导意义重大。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重复着许多相同的工作,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难免有些枯燥乏味。但是,如果我们将本职工作当做一门艺术去研究,去追求,我们就会觉得生活是那么的美好,工作是那么的快乐!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承受冷落,学会历经磨难,学会创新工作,我们就能体会“工作着是快乐的!”的内涵。

当然快乐工作的同时也要学会开心的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精神及其丰富的人,他们才能成为幸福的人”。作为教师,我们的生活中除了适当的休闲和积极的运动以外,恐怕只有读书能使我们最开心和最充实了。作者告诉我们:“读一本好书,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人只有一生,但只有一生是不够的,我们要在优秀的作品中再活一次,甚至再活十次,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读书使我们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今天比昨天更慈悲,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宽容,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我们的境界提高了,我们的胸怀宽广了,我们能不开心和幸福吗?

作者建议我们要学会改变,幸福无限。我们要改变自己,征服自己,战胜一切挫折不幸,学会阳光思考,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开心工作,学会开心生活,做个幸福的教师,幸福的做教师!

《做卓越的教师》的读后感 篇4

前贤有云:“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彭兴顺老师的《做卓越的教师》正是这样一本让人如坐春风的好书。在这本书中,作者以鲜活的事例、警醒的思想、充满文采的诗句诠释了教师的成长之路,内容涉及专业发展、心理健康、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论文写作、家庭教育、教师培训、组织教研八个方面,叙述详尽,简直可以说是一部教师宝典。

一、“教育是打造卓越灵魂的事业!”

开篇之语也正是全书的宗旨所在。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每个生命都得以尽情舒展,为国家、民族培育英才。只有卓越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卓越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渴求事业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辉煌,这才是我们教育所终极追求的目标,这才是把我们国家和民族引向腾飞和强盛的教育”。教师的高度和层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要教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将孩子们举过肩头,为他们在将来的岁月里,成就伟大的梦想和人生的'卓越助上一臂之力。我校提出的“要做三年影响孩子未来三十年的教育”,也正是基于这一理念。

二、善于反思登新高

“对一名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孩子,忘我地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这些话和我校领导多次提倡、要求的教学笔记、教学反思不谋而合,也让我对这一活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当一个教师缺少反思时,他的教学往往是盲目的,只是对过去劳动低效甚至无效的重复;只有不断检验、鉴别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活动时,教师才能避免低效无效的重复劳动,打造高效课堂和成功教育,在行为上表现为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发展。因此我们要做到“为实践而反思,对实践的反思,在反思中实践。”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基本原理。

三、做打开孩子心灵的那把钥匙

“每个孩子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家长变成一只细腻的钥匙,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我认为,这句话不仅对于家长而言是育子宝典,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同样是教育箴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古今中外所有有成就的教育家,都把爱当做教育成功的法宝。没有足够的爱心,就没有办法与学生进行正常的交流,也就没有办法真正的了解学生,进而帮助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就谈不上教育。”孩子有问题,很有可能是因为他的老师和作为家长的我们不够了解他,没有充分的认识他,不能因材施教,所以才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问题。鲁迅曾说过“孩子的世界,与成人不同,倘若不先行理解,一味蛮教,必有大碍孩子的发展。”因此,只有我们真正做到尊重、信任,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才能得到满足,心灵才会处于舒展状态,我们也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从而走向教育的成功。

“一个人想要自己成为怎样的人,他就能成为怎样的人”。“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存在的状态。”做教师,就要努力做卓越的教师,这不仅仅是教师个人事业的追求,更是更是一份责任,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作为一名教师,“爱我所选终不悔”;多读书、读好书,“腹中有书气自华”,以书为友,不断丰富完善自己;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更加注重教研与反思,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注意多磨“斧子”,在反思实践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登新高”,才能走向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