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目送读后感800字高中

2025/05/05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目送读后感800字高中(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目送读后感800字高中 篇1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可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并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是龙应台在她最近出版的一部书《目送》中的一段。龙应台,这支亚洲最犀利的一支笔,也会有最柔软和难以言尽的时候。在此之前我读过她的《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都是用尽了深沉和喜悦的笔锋,写尽了一个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滴惊叹和感慨。而《目送》却是思考着生与死的人生大问题,在写父亲的逝去、母亲的垂老、儿子的远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进的同时还写失意、失败、脆弱和放手,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其实,《目送》只是这本书中的开篇。开头作者是写自我在孩子第一天上学时看着他慢慢地一步一回头地走进校门,消失在自我的视野中;再到孩子十六岁时在机场目送他离开;当孩子慢慢地不再粘着父母,不再愿意和父母齐头并进的时候,这个做母亲的人,慢慢地独自咀嚼着这份落寞,慢慢地眼前出现了另一个背影,这个背影也是落寞的。在被泪水湿润而模糊了的视线里,我们都看到了那个背影,是被长大了的我们无意时怠慢了的父母的背影。他们从不打搅我们,总是在离我们十步之遥的地方缓慢前行,是为了看我们是否安全,是确保我们在无助的时候能第一个出此刻我们的面前,是在看到我们欢乐时他们也能偷着乐……是的,养儿方知父母恩。在我们目送着孩子远离了自我的视野时,才明白这样的滋味父母已经尝过了很多遍。

于是,我读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话。一下子,眼泪就像决堤了一样再也不能收住。我一遍一遍地读着这段话,那“不必追”三个字狠狠地刺痛着我的眼睛。孩子所去的方向是灿烂的未来,而那个背影要去的地方却是无尽的黑暗。我明白,花开总有花落的时候,但,真到了那天,情何以堪?熟悉的老屋却没有了最亲的人,庭前花开却失去了驻足欣赏的人,你的喜悦再也无人分享,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人明白你额前的伤疤出自何时来自何处,你,能够这样想象吗?

感激龙应台的《目送》,让我们下定决心再对父母好一点,再好一点。穷尽我所有,爱他们,因为我们是爸妈最亲爱最疼爱的孩子!

目送读后感800字高中 篇2

我是一个爱好文学的小女生,曾经沉迷于沈石溪的动物世界,曾经徜徉于杨红樱的校园生活,也曾为了何马的《藏地密码》手不释卷,但总的来说,我涉猎的图书实在算不上广泛。有一天,我突然觉得如果要实现自己当作家的理想,应该让自己阅读的书籍内容更丰富些、种类更多一些。于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我决定去书店买几本文学大家的书。

经过几次筛选,我挑选出了龙应台的《目送》。选择此书的原因,一是龙应台被誉为华人最有力的一支笔,二是这本书占据了各大销售排行榜的重要位置,我想深入学习文学大家是如何形成的。

翻开这本书,扉页上一行小小的文字“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一股亲情就这样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觉暖暖的。全书共由74篇散文组成,都是一些情感性、亲情类的文章,书中,龙应台写出对父亲的怜惜和体恤,写出与兄弟的携手同行,写出与儿子的离别之情、对朋友的牵挂……最让我记忆深刻、感触良深的就是那篇《目送》了。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看着这篇文字,我眼前就浮现出这样一些画面,爷爷送我上学校的时候,妈妈会站在阳台上,一直和我招手,直到爷爷背我的车转过拐角,她看不到为止;有时妈妈送我上学的时候,我背着书包下车,她仍然是目送我进校门,直到拐进楼梯口;晚上睡觉的时候,妈妈也总是在我额头亲一下,道声“晚安”才离开我的房间……似乎在我的生活中,每分每秒都离不开妈妈关爱的目光。我上课时,认真听讲,开一次小差耳边就会响起妈妈的叮嘱;做题时,我不畏难题,因为妈妈说过难题就是纸老虎,会者不难;跑步时,我抬头挺胸,妈妈说过女孩重要的是气质……可是,当我时时处处在妈妈的关爱中成长的时候,我却嫌妈妈唠叨,嫌她的嗓门大,嫌她管的事多,可以说我当时看《目送》有多感动,我当时就有多后悔,后悔我的少不更事,后悔我的任性妄为,后悔我对妈妈的爱远没有她对我的爱多……我要大声把对妈妈的爱说出来,更要用实际行动做出来!妈妈,我们之间不会渐行渐远,因为——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目送》,深邃、忧伤、美丽的文字会让你体会到亲情的伟大、人性的真善美,值得静心品味!

目送读后感800字高中 篇3

《目送》是龙应台整篇《目送》的开序篇,淡淡的文字蕴含了浓浓的父女情、母子情,几许慨叹,几番唏嘘,尽在其中了。掩卷沉思,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女儿,自己的父亲。

当女儿带着青春期的咆哮以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向我涌来,我明显地感到自己的力不从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独生子女的标签是他们特殊的符号,在前无版本可借鉴后无来者可重复的今天,厚厚的教育读本都是纸上谈兵。青春期与更年期的碰撞,现实与理想的的错位,困扰着我这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母亲。

我清晰地记着女儿在我面前倾诉她的第一次被欺骗后的痛哭流涕,我用尽可能平静的语气对女儿说:“只有经历一些,才能明辨是非,只有经历许多,才能返璞归真。”当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是否已开启了目送女儿的程序?在生命的长河里,我目送着女儿从一开始的彷徨迷离到后来的坚定从容,从一开始的跌跌撞撞,到后来的渐行渐远……在时间与等待中,我静等花开。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我的父亲,一个给我生命,带我成长的男人。不知从何时起,父亲迷上了种菜,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每次他把菜往家里一放,就立刻启程回家,从不做过多的停留,跟他说了很多回,叫他多休息下,吃个便饭再走,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像头犟驴。只是,我心里知道,他怕惊扰我们太多,怕给我们添太多麻烦。而且我更知道,他所做的一切,只是缘于我所说的一句话“现在的蔬菜太不安全了”。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他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所以,种菜成为他最大的事情,所以,他种的菜吃在嘴里是安全的,含在心里是幸福的。每当看到静放在家里的蔬菜,想起他一个人踯躅回家的背影,就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

从何时起,我细数自己额角的皱纹,却骤然发现父亲头上日益增多的白发;在感叹岁月催人老,体力大不如以前时,却兀地发现父亲爬楼梯时的一步三歇。父亲——再不像以前的硬朗,他老了。

真的老了。

正如文中所说的那样:“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所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攥紧手中的幸福,珍惜每一个我爱的和爱我的人的渐行渐远的背影。

目送读后感800字高中 篇4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是作者写的让我永难忘怀一句话。但这短短的一句话里,又包含着多少,让作者流泪,难过的辛酸故事呢?作者对亲情,友情又是怎么诠释的呢?在这本书中,我们都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

《目送》就好像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由68篇感人至深的散文组成,在这几十篇的散文里,作者写了对逝世的父亲的不舍,对日益苍老的母亲的心疼,对执意离开自己的儿子的无助,对昔日挚友的牵挂……

对于父母,无疑是作者的羁绊,在这个世界上,我想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我们的父母也不例外,他们细心的照料我们,直到我们长大,而他们所留下的,只有一头银发,和流失的岁月。

作者一直细致入微的照料她的父亲,直到父亲疾病缠身,最终逝世。这是件很残忍的事情,作者眼睁睁地目送着自己的亲人一步一步的走向时间的尽头,而自己能做的,只是默默的陪着他,走过他人生的最后这段路。这就是无常的人生啊!但是作者,并不后悔,恐惧,或是逃避,而是从容面对。因为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对于自己的孩子,是作者除父母之外,又一个重要的羁绊,从孩子呱呱坠地,到孩子出国留学,这期间,作者早已将孩子,归为生命中的一部分,无法离开。但是,孩子总是一味地想离开她,而作者只能选择,放手。

对于朋友,作者想起了小时候,一起玩耍的同伴,形影不离的挚友,志同道合的知音,但是,时间早已为他们染上了白发,画上了皱纹,有些,已经成了照片里的人,再也回不来了。谁也不能保证可以和你一起共同老去,面对死亡。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即使在另一个世界,我们依然会彼此凝望。

在这本书中,作者写下了她所经历的,无论是,失败和脆弱或是失落和放手,这些都包含着作者的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这种真情的流露,不禁使我潸然泪下……

在这条宽阔无边的生命长跑中,也许我们会经历很多很多,让你流泪,让你欢笑的事,伴随着获得与失去,但是到了最后的终点,你会发现,时间早已将过往的泪水风干,将伤口愈合,当我们从回忆的缠绵迷宫抽身而出,会发现人生也就是目送别人,和被别人目送着渐行渐远罢……

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