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的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小故事的读后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故事的读后感 篇1
《小故事大启发》里讲了许多小故事,个个都很精彩。它们像一颗颗珍珠,串连成美丽的项链。我手不释卷地读完了它,从中得到许多教益。
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老人与海》。它讲的是一个老渔夫在深海钓到了一条比船还长出两英尺的大鱼。老人和大鱼战斗了两天,终于用鱼叉刺中了它。受伤的鱼在海里留下了血腥味,引来无数鳌鱼。尽管老人拼命与大鱼搏斗,可回到港湾时,捕获的那条大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了。
这是一个面对失败仍旧勇往直前的故事。“一个人可以被摧毁,但不可以被打败。”这是老人的信念。在人生中,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遭遇何等命运,我们都要像老人那样,坚强不屈,勇往直前。我们在学习和成长中,难免会遇到挫折甚至失败,任何人都难以保证自己会永远一帆风顺。但是在挫折与失败面前,我们不能坡打倒。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有些人经受不了失败,遇到一次打击,便一蹶不振,认为自己全完了。一次失败其实算不了什么,如果你的精神没有被打倒,那么你就有机会。
《小故事大启发》中还讲述了古今中外许多名人的逸闻趣事:《孵蛋的男孩》讲的是爱迪生从小热爱思考勇于实践,《添麻烦的椅子》说的是居里夫人珍惜时间的故事,《科学家与茶蛋摊》叙述了科学大师杨振宁真诚待人的故事……
《小故事大启发》真是一本好书!
小故事的读后感 篇2
寒假里,我认真地阅读了《科学小故事》这本书。读完之后,我深有感触。
我觉得这些发明家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做事都很认真,且富有耐心、恒心和细心。而我比较之下,就显得不够耐心、细心了,所以我要虚心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品质,也学习他们的本领。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有趣的汽车发明史》。这个故事一开始写到,世界上本来是没有汽车的,只有马车。后来,一个法国的发明家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把汽车发明出来了。但这辆汽车很简单,功能也很差,一次只能走15分钟,然后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下。后来发明啊,发明啊,技术就越来越好了,汽车的性能也越来越好了,能够走更长的时间、更远的距离。读到这里,我想到:汽车真是种有功能的交通工具啊!未来的汽车又会变成怎么样呢?会不会带我走向全世界呢?我长大了一定要把汽车变得更好。
通过阅读《科学小故事》,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以及培养了阅读的兴趣。看着我认真读书的样子,爸爸妈妈都竖起了大拇指。
小故事的读后感 篇3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
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它大声号叫,猛烈地反抗。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
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 ”
如果这个故事有后续,八成是可怜的小猪没有得到帮助和理解,可怜巴巴地称为主人的桌上美味;若是它运气好因为太瘦没被杀,等它回到畜栏,和绵羊和乳牛的关系也不会再像过去一样亲密。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以为自己很了解他人,还会觉得别人的做法不可理喻,以致矛盾的产生。而事实是,大多数时候人只会以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在看问题的时候也只看到一个表象。比如公司的下级员工,总以为自己的上司只要坐办公室喝咖啡陪客人吃饭就能拿高薪;比如某些学生,总以为大人们不用写作业不用考试是如何的幸福。
人是一种很复杂的生物,可这种复杂的生物偏偏有一种习惯,那就是把别人想象得很简单。
对待同一件事情,立场的不同决定了观点和态度的不同,而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上,永远不会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立常经常有人感叹人和人之间不可能互相理解,其实说这句话的人本身是在强求他人理解自己的立场,这是不公平,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强求往往会带来巨大的矛盾和无法挽回的创伤。
我们能否避免这一切的发生?
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固然最好,但这的确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所以我想谈一谈当我们无法理解他人的立场时,应该做什么,说什么,相信什么。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曾经大举批驳过墨家的哲学,而且只有简单的两句话:故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他并没有拿出什么有力的论辞,然而从古至今,很少有墨家学派的学者为此讽刺过王羲之,理由很简单: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的价值观,对于某种思想,能让大家各抒己见才是它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这是中国文人的风格。苏轼和王安石在政治上的激烈冲突并不会影响他们成为文学上的朋友。
当你认识了一个人或一件事物,就注定了要接受他的一切:他的优点和缺点,他的荣誉和耻辱,他的吹捧和侮辱。你一定要知道有喜欢他的人,就必定有另一个侧面存在。你一定要知道这两个侧面没有任何一个是绝对正确的,客观总是相对,而主观才是绝对。
人作为个体有太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成长背景,不同的价值观。没有理由要求另一方放弃自己的思想——世界因为有了不同色彩才有滋有味,我们不需要一个甜的发腻的世界。
如果你正竭尽全力想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请不要忘记对方也正在做同样的事,而“真理”又是什么呢?无数的哲学家都为此把自己搞得发疯。
请记住尊重是互相的,凭借着叫嚣和讽刺得不到它。
请记住让步不是懦弱,勇敢永远不用做给别人看,别为了面子把自己搞得太累,这不值得。
小故事的读后感 篇4
在《心如莲花》里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大意是:一天,有一位女士来找秀峰禅师,埋怨工作得很辛苦,上司给压力,下属不合作,工作得很辛苦,她想不如出家好了,以后不用再面对这些工作上的烦恼。
秀峰禅师对她说:“生活不就是修行吗?可知现在对工作生厌就想出家,如果对出家也生厌了,那又怎样。”
她的反应是“喔!”地无言以对。
秀峰禅师开导她说:“你要明白你在公司的职责,如果生活你也应付不了,去寺院你又应付得了吗?你要明白为什么公司要雇用你,为什么上司要赏识你?你的职责就是为公司解决难题,所以你要做好你的职责,你可以尝试去了解你上司的烦恼,如果你明白,你就懂得处理他现在面对的难题。”
近期我和同事们也出现同样的烦恼,当然离出家的念头还有十万八千里,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准备推出很多活动,进行很多新的业务尝试,而上司对每一件事情几乎要求完美,到达苛刻的地步。在很多次会议上,个别同事忍不住跟上司顶嘴,差点拍桌子。开始我还能以平常心对待,不断地给一些同事打眼色,做着往下压火的手势,会后同事们来我办公室交流心得,我还劝导他们。昨天说到我们部门的一些工作,上司提出一些很难做到的细节,我的心火直冒,脸色大变,正想发火,忽然看见对面同事那“幸灾乐祸”的表情,我瞬间控制住了内心的冲动,平静地回答领导:“没问题,一定完成任务。”
后来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现,要达到要求也并非那么难,秀峰禅师说得很对:“你的职责就是为公司解决难题”,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职责。
可见,人生是平等的,每个层面的人都有自己的压力,都有自己的上司要求你达到的目标,因此我们遇到困难不要觉得生活对你不公平,不要抱怨周围的人,首先要自己认真地想一想,自己是否努力了,是否动脑筋了,是否与其他人沟通了,埋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寻求上下级的协助,才能圆满地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