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2025/05/04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徐霞客游记读后感(精选5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篇1

我不止一次为中华古籍所震撼心灵,今天,我轻抚着一个个方块字,又一次迷离了。

这里是哪儿?不知何时,我已站在一座草屋前,四周烟雨朦胧,景物有些分辨不清,略一思索,便推门而入。正对门便是几只木椅,其中一只上坐着一位干瘦老人,已是灯尽之时,只有一双眼睛平静而安详,不见半分中气不足。

我却是激动起来,连上前两步,躬身低声问道:“敢问可是徐霞客,徐老先生?”老人微微一笑:“徐霞客正是在下,不过可称不得老先生。在下一生从未考取功名,连童生都不曾当过,何来的老先生啊?”我却再次躬身:“先生一生游于华夏千山万水,记录各方水土,曾记下二百万余字,只可惜只有十万余字被后人整理为《徐霞客游记》,其余失传,成为百年来人人叹息之事。”

“还有这等事?我不过是一活了几十年的顽童,自幼好玩,逢山登山,遇水过河。若是平常人家,只怕早就被父母抓去读四书五经圣人朱子了。幸家有祖训,不重科举,才免了俗套。小友,坐了便是,无须多礼。”我谢过后落座,又问:“先生一生于山水之间,无功无名无利,所求为何?”

“为何?哪里有什么为何?喜欢便是了。仙山灵台是景,柳暗花明是景,认世天下皆是景。有人喜欢名利,遂一生追逐,而我喜景,遂一生游于其中,各有所乐罢了。”

我却是又不明白了,问:“先生,您幼时不诵四书五经,世人皆认为是无才无能,而后不求官,不为商,不事农,又不是受朝廷任命,无以为资,五亿求利,为何还要行走于廖无人烟之地?明的行为为世俗所不屑,您又是为了什么?又有什么意义呢?”“意义?一定要有什么意义吗?汉代的张赛、唐代的玄奘、元代的`耶律楚材,他们都曾游历天下,然而,他们都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受命前往四方。我只是一个平民,没有受命,只穿着布衣,拿着拐杖,踏着草鞋,凭借自己,游历天下,故虽死,无憾。其实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本不需要理由,只是世人自忧,也就需要理由了。小友,你明白了吗?”

我低头思索,却发现草屋渐渐远离,一时情急,大喊一声:“先生,您到底想要告诉我什么?”

“我只是想到诉你: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惊醒,指尖的方块字依旧令人迷离。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篇2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了六十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是江阴马镇人,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马镇和其它两个镇合并成了徐霞客镇。

我们到了徐霞客故居,开始参观。我们先到了第一间房,里面是他在岩洞里探查的`岩石,有钟乳石、水下石葡萄、铁矿、铜矿、铝矿等等。他在岩溶地貌研究方面已攀登了当时地理学发展的世界最高峰。我们接着参观了第二间房,里面是徐霞客的旅行线路图。他的足迹遍及了21个省市自治区,在30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步行,他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还看到了陪伴徐霞客长大的古井,和他自己种的罗汉松,这棵树已经450多年的历史了。然后我们参观了徐霞客游记碑廊,在湖边我发现了三只鹅,一只灰的,两只白的,我想抓住它们,鹅被我吓跑了,跳下水里游泳了。我一直在岸边跟着鹅,看到它们打开翅膀在欢快地歌唱。

这次游览徐霞客故居收获很大,我想像徐霞客一样,写一本《周阅行游记》。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篇3

一个想成大器的人,必须要经历世间的种种磨难,就像一个人在没下雨的时候在街道上行走,所以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脚印,相反在泥泞的路上便可以找到自己的脚印,通过这个实例,我们便可明白,一个不经历挫折,不经历磨难,平平凡凡走过一生的人是永远不会有成就的。只有经历种种挫折的人,他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脚印”,留下辉煌。

这个故事讲的是:鉴真和尚刚剃度的时候,做了寺里的脚行僧,化缘时经常遭白眼;于是,他愤愤不平,便不去干活了,方丈知道了,便带他到寺前的泥泞路上,把泥泞留痕的道理告诉了他,使他大受启发,终于成了一代名僧。

泥泞的路才会留痕,一生碌碌无为的人,不经风雨,不经苦难,就很难成大器,而在苦难跋涉,经风沐雨的人才会有出头之日,那些脚印证明了他行走的价值。

历代许多人都在泥泞中行走过,所以他们便有所成就,比如说:徐霞客从小立志要游览天下,于是他从小便开始了他的行程,他每天走很长的路,风餐露饮,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大方几经生死,可他不怕苦,勇往直前,一年可磨坏许多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实现了理想,还写下了《徐霞客游记》。

像这样的太多太多了,如李时珍,海伦·凯勒。但也有一些人遇上一点点挫折,便开始退缩,比起他们可差远了,比如说我吧。有一次暑假,我练,一开始练得不错,可渐渐热了起来,我便不想练了,可是没办法,父母逼个不停,我只好惟命是从,可是太热了,我刚坐下就发牢骚,终于我便被酷热战胜了。一事无成。

“泥泞”多形象的字眼,它象征人间各种磨练,我只有在泥泞中走,才会留下光辉。我们走远了,但脚印代表汗水无价。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篇4

有本书看过了一段时间却怎么也忘不了,《徐霞客游记》,当然被翻译成白话文的版本,配上一些名人的字画、老照片作插图,别有一番情趣。

徐霞客的游记大致可分为两部分,早期的名山大川和晚期的云南风光。读他的游记,关于那些广为人知的事不展开了,在这里只捡几件鲜为人知的小事。

他遭人陷害:

”因为顾行生病不能烧饭,我到外面吃了稀粥,立刻出东门去看望静闻。我本来打算把钱给庙里的和尚,让他买些绿豆和杂米来做粥,再用豆芽菜和鲜姜做菜给静闻吃。但是一追问先前给他的钱怎么用了,才得知竟然没买米,都买面饼吃了。我害怕又会这样,就没给他钱,准备自己去买回来给他,可静闻听了庙里的和尚的挑拨,就同和尚一起用难听的话来伤害我。我只好回来了。“

他路上被劫:

”早晨开船出发,走着走着,忽然有只船顺水而上,追上了我们的船。船上的人大声吆喝着,强行上了我们的船,掀开我们的船篷,并且说要征用我们的船。混乱中痛打了船夫……所有东西,都被抢劫走了,整条船差不多被洗劫一空。“

他受人接济:

”我在家乡时,朋友陈眉公就写信给云南的唐大来说:‘我好友徐霞客游览天下,现在要去探访鸡足山和大来兄。他绝不同于那些有求于平原君的食客,希望好好招待他’等来到云南省城时,我已身无分文……唐大来虽然贫穷,却把陈眉公的朋友也当作自己的朋友,我在贫穷时得到救济,心存感激!“

仆人携款弃他而逃:

”早晨起床,仆人顾行还没有来,我正要去查问,这时看见一个和尚慌慌张张地来了,他说:‘悉檀寺的长老让我来迎候您。’我一听就明白是仆人顾行逃走了。又问那个和尚,果然。……我来到寺里,已经是中午。打开箱一看,所有东西都不见了。长老要派寺里僧人去追,我制止了他们,并说“‘追也追不上了,就算追上了也不能强迫他回来,他想走就让他走算了’只是离开家乡三年,我和他一主一仆,形影相依,共度多少难关和险境啊。但他却在万里之外抛弃了我,为何这样狠心啊,心中不免悲伤”

古时候,生产力落后,交通不便,旅行就是自讨苦吃;那时候99%的男子人生主要目标就是当官光宗耀祖养儿子子孙满堂。可是有这样一个人,用现代的话就是“另类”,给后人留下极其丰富的精神食粮,他按照自己的想法闯荡世界,用“另类”的方法留下自己的痕迹,哪怕这一路困难重重、惊险不断——被劫、被冤枉、被陷害和背叛,被贫困和疾病折磨着……文中关于这些的描写只是短短地带过几笔,接下来便又是大段大段兴致盎然的景色描写、地质考察以及风俗纪录,好像这些艰难不曾发生过一样!由于他的奇文妙语,于是这个另类的人被人永远地记住了。

羡慕和佩服这些人,“出淤泥而不染”,无论遭受多少打击磨难,到头来依然心存善念、乐观积极。他们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并且真心地赞美它们,他们把不开心的事抛到脑后,于是乎每一天醒来都是新的开始。

我想这是一群多么幸福的人啊!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篇5

徐霞客是一位明代著名旅行家,他曾弃绝科举,放弃仕途,在他50多岁的时候就开始游遍全国名山大川,从事旅游和地理考察。他东边渡海到珞珈山,西到腾冲西境,北游盘山,南道罗浮山,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的大好河山。在我国古代的旅行家不少,但是大部分都是奉命出使或执行任务,但徐霞客一介布衣,不为执行公务,不为求法取经,他就是出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旅游和地理考察上,是古代难得的专业旅行家。

但是一路上他很难享用各级官府提供的奖助,从事旅游事业的条件异常艰苦。他将家中的田产,事业甚至生命都献给了他酷爱的`旅游事业。

在湘江遇盗,钱财被洗劫一空,连御寒的衣服也没有,同乡资助他回家的路费,劝他不要再旅行了,而他却坚定的回答 不欲变余去志,用家中的田地做抵押,借得一笔路费,继续旅行。

读完这本书,使我感受到他为了毕生的旅游事业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还有徐霞客他也是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在地理学为人们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还有,他不相信权威,只有自己的实践才是真实的精神都很值得我们这些后生来学习,俗话说 后来者居上,我们这些80、90后的青少年一定会再创辉煌,努力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