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的活动方案
倚栏轩整理的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的活动方案(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的活动方案 篇1
当代社会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树立信息安全的意识。为了帮助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更好的健康成长,为此,班级制定了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的方案。
一、活动主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目标与内容
培养学生文明使用网络的意识,宜传信息安全危害的严重性,提高学生应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技能,切实提高维护个人信息以及国家网络信息保护的意识。
三、对象:三九班全体学生。
四、环境:多媒体环境。
五、活动形式
增强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学校首先要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网络信息安全宣传,使学生了解到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网络信息安全遭到破坏后的危害性。普及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增强学生对自我信息国家信息安全性的重视,提高个人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措施。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措施,使同学们具备一定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处理能力。
为此,班级开展了培养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的主题班会。班级开展“重视网络信息安全,人人文明安全上网”的主题班会。及时宜传国家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播放相关新闻和真实案件,让学生认识到网络信息被破坏的严重后果。向每一位学生普及信息安全知识,提高学生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如何识别信息泄露,怎样应付和处理网络信息安全事故。在开相关主题班会时,有计划,有顺序的播放网络信息安全的公益视频:《电脑病毒的危害》、《安全上网,不可大意》、《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你知道吗》、《全民安全上网,保护信息安全》、《人身财产安全与网络的关系》。
六、任务
班会结束后,制作活动方案。
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的活动方案 篇2
根据中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通知》和《终端计算机安全使用规范》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促进我校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本着“责任到人,一丝不苟”的指导思想,做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提高班班通设备及微机室学生用机、教师个人用机的使用效能,特对我校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自查。具体情况整理如下:
一、责任到人
1、教师个人电脑由使用教师做好日常维护,学校电教小组负责监督、检查、维修。
2、本学期配备的教室班班通设备由学校统一管理,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为第二责任人,分别签订了各自的管理使用责任书,并做好日常的使用记录,各教室张贴班班通管理使用制度。
3、微机室用机由微机老师负责管理维护,做好使用记录。
二、认真组织使用培训和安排各项检查、统计工作。
1、各教室班班通的使用情况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有计划地组织老师们进行操作使用方面的培训。每月对各班级的班班通使用记录本进行检查记录。每周组织班班通小助手对各班课间和下午放学时的设备关闭情况进行随机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为所有班班通设备统一安装了杀毒软件。
2、定期在校园网上提醒全体教师对个人电脑进行病毒查杀,并随时解决教师电脑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故障。
3、微机室的电脑由微机老师定期更新查杀,每学期末上交学生操作使用记录。
三、通过自查发现的问题及工作中的不足
1、通过自查,我们发现有的教师机桌面文件比较杂乱,有的杀毒更新不及时,教师个人或办公室的IP地址混乱;有的班班通设备还不能完全按要求及时地做好一些设备的关闭;微机室的电脑配置较低,速度较慢等。
2、之前,对教师用机的管理和检查工作做得还不太到位,基本处于放任自由管理状态,安装的软件等比较杂乱。
3、电教小组负责人其他任务多,在完成全校所有计算机管理工作时显得力不从心,有时觉得分身无术。
四、整改措施
1、首先成立电教小组,增加人手,成员分工合作,增强对全校计算机的维护与监管力度。
2、针对部分IP地址混乱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现已将所有教师及办公室的IP地址进行了统一编排,并重新进行了设置。全校计算机也全部做到规范命名。
3、今后,还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的维护使用培训,或在校园网上及时提醒教师们进行计算机的维护操作,不断规范教师用机的使用。
4、要通过对班班通的检查,及时总结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改进管理使用的方法。
5、向上级申请尽量争取更换微机室的学生用机,提高使用效率。
通过自查,全面了解本校在计算机管理使用及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情况,在思想上引起了高度重视,从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完善我们的工作。
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的活动方案 篇3
一、问题提出:
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网络还是一种健康的利用的态度,上网的时间也控制的比较恰当,而且基本上是在自己家里上网,上网主要是以查学习资料为主。但是,也有小部分的学生有过分迷恋网络的现象,“网瘾”问题的背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因此,特进行学生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研究。
二、现状分析:
1、沉迷网络游戏,在网络上获得现实中所没有的成就感。这一现象以男生为主;2、网络聊天,交友,弥补现实中的孤独。这类现象女生居多。不健康的、压力过大的成长环境;得不到别人承认的`失落感;人际关系不好。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青少年通过上网逃避现实,寻求精神寄托。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围绕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展开讨论,运用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从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入手,找出其中存在的危害,,提出相应解决方案,进行深入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途径:
1、全面了解并整理、归纳迷恋网络的学生所暴露的问题。
2、深入探究、分析、掌握学生迷恋网络的原因及趋势。
3、应对网络文化影响的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问等方式,全面了解我校学生上网的动机,上网的内容等,以及其思想道德发展情况。
2、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网络道德方面的资料,寻找本研究实施的理论依据及可资借鉴的优秀经验。
3、行动研究法。采用边研究、边总结、边反思、边调整的策略,通过开展“网络知识讲座”、“失望心理咨询”、“主题班会”等方式进行研究。
4、个案分析法。注意收集研究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实例,总结教育经验。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1月——20XX年4月规划设计阶段
第二阶段:20XX年5月——20XX年9月理论学习试验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分析资料阶段,结题报告,撰写论文
七、成员分工:
本课题属个人课题,由杜宏俊负责实验研究,提出问题,分析实验,总结经验,撰写论文,结题。
八、主要成果:
1、形成学生网络安全调查报告。
2、关于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研究探究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
3、学生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具体实践。
九、课题目前研究行动情况:
本课题研究现已全面启动,广泛收集材料,拟定课题的实验方案,全面展开调查和实验。
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的活动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信息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信息化工作必须安全的观念,也就是人们在信息化工作中对各种各样有可能对信息本身或信息所处的介质造成损害的外在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
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就是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信息化学习必须安全的观念,也就是学生在信息化学习中对各种各样有可能对信息本身或信息所处的介质造成损害的外在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
以贯彻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突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活动主题,深入开展“网络安全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校园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提升师生绿色上网、文明上网意识和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全面加强法治网络教育宣传,强化各项管理措施,全面构建我校文明、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
二、活动主题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三、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行之有效的网络安全宣传活动,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积极倡导师生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绿色上网,大力宣传涉网案件防范基本知识,实现网络安全宣传学校和社会的互利共赢,使广大师生成为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教育宣传、坚决抵制恶习,养成良好上网习惯的网络安全践行者,使学校率先成为我市文明、安全、和谐的网络育人基地。
四、活动对象
我校全体师生。
五、活动形式内容
(一)网络安全知识讲座
由学校网信办组织安排,根据当前我国网络安全状况与我校师生实际,在全校师生当中开展一次网络安全知识讲座。
(二)主题班会
要求各班级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一堂以“网络安全与生活”或“网络安全与学习”等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要求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有计划有总结,有图片有小视频等活动资料,X月X日前,将相关资料电子版交到XXX。
(三)黑板报
要求各班级在网络安全宣传周,出一期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黑板报,学校将在X月X前组织检查评比,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班主任考核当中。
(四)手抄报比赛
要求学生以“我眼中的网络安全”为内容,办一张A4手抄报。要求:主题突出、组稿合理、用色协调、版式美观、图文布局合理、标题制作醒目。各班、各年级组在进行初评以后,每班推荐X份优秀作品参加学校评比,学校将评选出一等奖X名,二等奖X名,三等奖X名,优秀奖若干,并予以奖励。
(五)网络安全知识竞赛
各班在初赛基础上推荐X名同学参加学校比赛。学校将评出一等奖X名,二等奖X名,三等奖X名,优秀奖若干,并予以奖励。
六、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要把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作为学生安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落到实处,力求实效。
2.营造氛围,要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营造声势,让网络安全深入人心。
3.学校各部门、各办公室要严格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做好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资料的整理、报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