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莎的眼睛》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爱丽莎的眼睛》读后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爱丽莎的眼睛》读后感 篇1
读《爱丽莎的眼睛》有感
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叫《爱丽莎的眼睛》。这本书是《橡树上的逃亡》的大结局。跟《橡树上的逃亡》一样是法国作家蒂莫泰·德·丰拜勒所著。
托比在光人生活的草原上获得了新生,但他心里难以抹去失去亲人的伤痛。直到大树上的作家波尔·科楠流落到了草原。他告诉托比,托比的父母并没有死,而爱丽莎即将被迫成为新一代暴君莱奥·布吕的`妻子。他要拯救父母,要拯救爱丽莎。托比和两个光人伙伴冒险回到了大树。幼年逃亡曾经救过托比的尼尔再一次给了他最有力的帮助。托比只身冒险,深入乔·密西的树洞工厂,救出了所有被奴役的光人。而爱丽莎也乔装逃出了莱奥·布吕囚禁她的树梢鸟巢,回到了巴斯——巴翰希。寻找爱丽莎的托比和莱奥在巴斯——布翰希的冰湖上展开款生死决斗。幸好被爱丽莎阻止了,因为爱丽莎已经从母亲所讲的故事中得知莱奥就是她同父异母的哥哥。而杀死他们父亲的人就是乔·密西。于是,托比和爱丽莎一起到了树梢鸟巢,救出了托比的父母,杀死了作恶多端的乔·密西和老虎。托比了解了自己的身世之谜,大树也重获新生!
是什么使托比取得了胜利?没错,正是他和平民主的信念。他不会唯我独尊,不会歧视光人,不会无休止的压榨苦力,也不会为了利益伤害大树。
实际上,这本书正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孙--,毛--也是这样的伟人,他们心系百姓,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推翻了腐败的旧社会,让百姓们过上了民主和平的好日子。
希望大家也喜欢看《橡树上的逃亡》和《爱丽莎的眼睛》。
《爱丽莎的眼睛》读后感 篇2
我读过许多的书,但最让我感到句中的风景与人物描写的最突出的,是《爱丽莎的眼睛》。
这本书是由帝莫泰·德·丰拜勒编著。他出生于1973年,年轻时是文学教师,但很快开始专业戏剧创作。1990年开创属于自己的剧团,自编自演,并一直撰写剧本。 18岁时创作的《灯塔》大获成功,在俄罗斯、立陶宛、波兰,和加拿大上演。《橡树上的逃亡》是他的第一本小说,本书《爱丽莎的眼睛》是它的大结局。
艾丽莎的眼睛讲述了大树上的通缉犯托比·罗尔奈斯在草原上与光人生活了三年之后,重返大树,拯救他被囚禁起来的父母桑和美娅和爱丽莎·李,拯救伤痕累累的大树。他凭着和平民主的信念,推翻了乔的政府,让大树重获新生!
是什么让托比取得了胜利?是他和平民主的信念。他不会在别人面前抬高自己,不会歧视别人,不会一直压榨苦力,也不会破坏大树。只有这样,才能让民众一心才能干成一番大事业。我们在学校也一样,如果天天在别人眼中抬高自己,炫耀自己,而自己却软弱无能,这样别人都不会对你友好,对你信任。
这本书不仅有许多的大道理,还有一些良好的品质也值得我们学习。托你的顽强、勇敢、坚韧不拔;爱丽莎的美丽、机智;光人们的诚实、善良,宁可被奴役,也不说谎话。
读完全书,我深受鼓舞,我们要像光人们一样,诚实善良;要像爱丽莎一样,勇敢机智;要像托比一样,爱护环境,勇敢顽强,有和平民主的信念。要像陶行知先生所说,做一个"真人"!
《爱丽莎的眼睛》读后感 篇3
我是怀着期盼和欣喜的心情来读《爱丽莎的眼睛》的。
我期盼的是故事的美好结局,欣喜的是托比的一次次精彩的搏斗。读完这本书,我有一种异样的轻松。
我对托比印象极深。他,汇聚了所有人的特征,活泼、机灵、勇敢……在他最危险的时候,他仍然想到自己的父母。经过一次次搏斗,他终于拯救了大树。人们在做某件事时,往往半途而废,但托比却完成了这艰巨的任务。
在众多“坏人”里,莱奥·布吕绝对值得一谈。爱与恨两股力量附在他身上。爱丽莎曾经让他把仇恨的火烧得很旺,但最终,他找对了方向,为父亲报了仇。有一些人,他们曾为坏人跑腿,但最终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观念,变成了好人。看来坏人不是无可救药的。
托比在最后把价值四亿元的大树之石扔进了火山坑。
我想,在生活中,我们要远离贪婪。还有一点,我们要尽量保护环境,不要让我们的家园想那棵大树一样留下一道陈年伤痕!
《爱丽莎的眼睛》读后感 篇4
这段时间,我读了《爱丽莎的眼睛》这本书,作者是法国作家蒂莫泰·德·丰拜勒。这本书是"国际大奖小说",还获得过其他法国大奖。
书中的人物都是只有1.5毫米高的小人,他们住在橡树上,在我们眼里小小的一片蛋壳都能成为他们的监狱,连蚂蚁都可以吃掉他们。橡树上的人们被可恶的乔密西统治着,在乔密西把大树弄得满目疮痍的时候,从草原返回大树的托比救出了所有的光人,打败了乔密西,让大树获得了新生。
我被书中的人物感动了。托比的顽强、勇敢,爱丽莎的美丽、机智,光人们的诚实、善良,宁可被奴役,也不说谎话。读完全书,我深受鼓舞,我觉得我们应该像托比一样爱护树木,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勇敢地去创造自己的自由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