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经典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西游记经典读后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西游记经典读后感 篇1
近几天通过和孩子一起读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通过读这本书是我感受颇深啊。之前只是和孩子在电视上一起看过,但是这次通过读这本书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更深的印象,书中写唐僧师徒经历了八十一难,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此书向大家展示了“自由、神话、英雄”三大主题,给大家带来激励和源自内心的力量,值得我们深看。
通过本次亲子共读活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我们陪孩子一起学习也会有一个新的进步,同时也加强了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以后多多与孩子共读,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西游记经典读后感 篇2
我最初知道《西游记》是在很小的年龄,我被其中光怪陆离又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所吸引。看起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而现在,当我再次翻开《西游记》,是却有了不同的领悟。
我不再热衷于它鲜明的人物个性,瑰丽的整体形象,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而是开始专注于那曲折的故事情节中所暗藏着的人们对生活的追求--自由。
《西游记》中那个自由的化身,无疑就是孙悟空了。他在五指山下过了500年被束缚的生活。500年后终于破土而出。他“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他“闯龙宫,闹冥司,花果山上自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我们在读《西游记》时,无不羡慕他那拥有七十二变的本领。拥有称“定海神针″的金箍棒,但却忽略他为什么会这么自由的生活。他能够拥有这种自由,是因为他内心有潜在的.、根深蒂固的向往--对彻底的自由的向往,所以他始终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种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敢,在他的品质中尤为突出。
联想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我认为:现代人缺乏一种开阔进取,寻找自由的精神。我们总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不很满足。我们对物质的需求高于了精神的需求,于是内心变得嘈杂不堪。我们缺乏孙悟空身上的那种敢于和强大势力作斗争的勇敢精神!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西游记》能够流传至今了。原来,在历经时间锤炼的《西游记》,竟深深藏蕴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尽管生活在21世纪得我们生活在一个受约束的世界,尽管我们无法达到孙悟空那样自由的境界,但我们仍然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西游记经典读后感 篇3
我在放假时看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我看完之后很敬佩孙悟空,他从新十里变化而来,个性顽劣,非常野蛮,不听劝告,与堂堂玉帝打了起来,但他一个野猴子,怎么能和玉帝较的过劲儿呢?最终被压在了五行山下。500年过后,观音菩萨让孙悟空随八戒、沙和尚和唐僧一同去西天取经,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
其中,我最喜欢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孙悟空一路上对唐僧那可是上刀山下火海,忠心耿耿。有一天,一个妖怪变成普通的良家妇女装作送斋,偷偷靠近唐僧,八戒那呆子一时糊涂,竟被那妖怪的`美色迷住,丝毫没有察觉不对劲。正巧孙悟空出去化斋了,沙和尚和唐僧肉眼凡胎无法辨认是人是妖。幸亏孙悟空及时赶到,赶走了那妖怪。不然唐僧早就命丧黄泉了。谁知那妖怪施了个解尸法在地上留了个假尸,唐僧记恨悟空打死了好人,但又心软,第一次饶恕了孙悟空。那妖怪不死心,接二连三地来祸害唐僧,但因有法力无边的孙悟空阻拦都不成功,可那妖怪次次都留了个假尸,唐僧以为孙悟空真打死了那么多人。就把孙悟空赶走了。实际上孙悟空是无辜的啊!我都想替他叫声冤。那妖怪真是卑鄙小人,自己的错却让别人替他背黑锅,唐僧也真是有眼无珠,不辨是非。孙悟空真是可怜,唐僧没有了护身符孙悟空,被妖怪捉走了。最后猪八戒与沙僧决定去找大师兄孙悟空帮忙,孙悟空听到来龙去脉,不仅不计前嫌,反而心急如焚,架起祥云赶到那里,制服妖怪成功地救出师傅唐僧。
胜利永远属于正义。其实我早就猜到了。你们知道为什么我喜欢孙悟空吗?因为他高尚的品格打动了我,特别是唐僧已经抛弃他,而在唐僧有难时,他依然舍身相救,这是良好品质最高的境界啊!
西游记经典读后感 篇4
今天,我看(西游记)第五十九回之“唐三藏卤族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我看到了一个地方,我看红孩儿是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被悟空打过,牛魔王一家把悟空当仇人,芭蕉扇是借不成的了。我看下去我觉得悟空很聪明,他来到芭蕉洞借扇子,被芭蕉公主一扇到八万五千里,悟空变成了一只蚊子飞入芭蕉洞中,飞入杯子中芭蕉公主把悟空喝了,芭蕉公主把一把假芭蕉扇给他,悟空越扇火越大,后来跟牛魔王大战三百回合,悟空找来牵牛的'三太子把牛魔王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