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亲子沟通读后感

2025/04/27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亲子沟通读后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亲子沟通读后感 篇1

教育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任,教育孩子真的需要父母从“修身”走向“齐家”,才可能向着教育的目标迈进。我今年为此专门购置了MP3和一套音响功放,把网上的经典讲解和诵读下载到MP3中,然后通过功放播放,让家中每一个人都接触到这些信息,同步学习。同时对家庭成员的生活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和规范,孩子教育需要家庭每一位成员的成长。同时,借助MP3随身听的功能,也会加速我对古文的学习进程。我发现网络上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时间一长,我和孩子的文学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习过程中也曾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有时候苦口婆心却适得其反的现象并不少见,也曾为此苦恼过,过后细细思索:做父母的不应该只怪孩子,也应该反思反思,看看问题出在哪里,能不能换种方式使孩子能够更容易接受一些。其实,只要有心、有创意,家庭教育同样也可以富有情趣。

孩子有了一些阅读能力之后,我便开始尝试着给孩子写一些不同内容的小纸条,哪怕只是三言两语。我把这些小纸条有时放在孩子的铅笔盒里,有时又悄悄放在孩子的玩具箱里,甚至冰箱门上、镜子上、枕头上,只要是孩子能看到、能找到的地方都曾经是他的目标。当孩子意外地发现这些小纸条的时候带给他的是一份惊喜,同时也让他能够真实地触摸到父母对他的关注和爱心。

文字和语言有着不同的特点,语言稍纵即逝,有时候说好几遍也不一定留下多少印象,容易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而文字则克服了这个弱点,只要不把它毁掉,那么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拿出来看看,而且每看一次,感觉都在重温一遍,印象自然比较深刻。这与暴风骤雨式的训骂与呵斥相比,不仅考虑到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它不仅可以让孩子对父母有更多的了解与尊重,坚持下去说不定可以逼着你同孩子一起进步。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纸条的内容将不再是单一的表扬啊、批评之类,逐渐会扩展到推荐一本书啊,介绍一篇好文章啊,留下一个需要动动脑筋才能回答的小问题啊,甚至包括对某个观点的探讨等等,内容开始五花八门,这对于他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也是一种帮助。如此来来往往,家庭教育同样可以增添不少乐趣。

在孩子的教育中怎么做才是对的,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我也说不好,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方面是共性的,有的东西又要应孩子的个性、特点而不同,在教育中既要顺其自然,又要循循善诱,在管与不管中寻找平衡点。

“加油”!“别灰心,再试一次”“你做的这件事真棒!我为你感到高兴!”……我们经常会给孩子这样的鼓励,孩子将会在我们的鼓励声中快步前进。孩子需要鼓励,我们经常鼓励孩子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回来后听他讲一讲参加活动时发生的事情,还进一步问他一些问题:今天搞的什么活动?跟谁在一起?有没有兴趣继续参加这样的活动?参加这项活动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为什么?以引起孩子的兴趣,发现问题并及时排除解决。所以说我们的每一次鼓励都是他进步的催化剂。在学习和生活的很多方面,我们都给了孩子很多的鼓励和赞赏,所以,孩子是自信的,让他有这样的积极的思想我认为是很可贵的。

亲子沟通读后感 篇2

疫情宅家的这几个月,我也快被家里的两个“小神兽”折磨疯了,快招架不住了。昨天听了一个亲子沟通的讲座,心想:是不是可以借此机会,好好改善下亲子关系。其实,从孩子出生起,亲子沟通就已经开始了。可是我们每个人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没有经验。所以说怎么做才是好的,怎么做才是对的,我也说不准。昨晚,我一夜辗转反侧,对自己平时在亲自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好好进行了反思,觉得自己应该朝着这几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学会正确地表达爱、传递爱。一颗小树苗只要有阳光、雨露、土壤,它就会不断地自我生长。孩子就好比是一棵小树苗,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激发他内在的动力,让他汲取力量,不断地自我成长。而父母对孩子的爱和鼓励就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源动力。有了这种内在的动力,孩子就会不断地学习、自我成长,而不是父母的逼迫。我们每一个家长都非常地爱我们的孩子,这点我丝毫不怀疑,但是我们的孩子感受到了吗?我们口口声声在喊着我们爱孩子,但孩子考不好了,我们就批评他,打骂他。你能说这个时候你依然爱孩子吗?也许你会说肯定爱呀。但孩子感受到的是:你爱分数,不爱他。在这场亲子关系中,孩子是使用方,你爱不爱孩子,孩子最有权利说。所以我们要告诉孩子,要让孩子感受到: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都永远爱你!

第二、帮孩子树立梦想,并和孩子一起为了梦想而努力。在这个阶段每个孩子应该都有自己梦想,不管孩子的梦想是什么,我们不要去嘲笑孩子的.梦想,不要去打压它,而要鼓励孩子,和孩子一起为了梦想不断地去努力。可能孩子的梦想还会不断地变化,今天服装设计师,明天科学家,不要怕,这是孩子的天性,不管梦想如何变化,只要有梦想,就会有希望,就会有力量。为了帮助孩子实现梦想,可以试着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计划,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能执行计划的时候,我们要协助孩子坚定地执行这个计划。当孩子做得比较好时,我们要奖励孩子,但应避免物质奖励,应该奖励孩子一种愉悦的体验,让孩子把学习和愉悦的体验联系起来。比如,你做得好的话,爸爸妈妈就陪你玩彩虹滑梯。

第三、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告诉孩子学习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刚生下来的时候学习吃奶,再大一点学习走路学习说话。爸爸妈妈即使参加工作了,每天也在不断地学习。人生的路很长,要做很多很多的题,要经历很多大大小的考试,所以再次强调,孩子的成绩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永远保有对学习的兴趣。

最后,做家长的功利心不能太重,要把孩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当成生命里的可爱,就像他小时候学走路摔了一跤一样,给孩子以鼓励、嘉许,让孩子感受到爱,向着美好生长。有时我也免不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作业又整齐又全对,自己的孩子做得不太好,我就会觉得发到群里会给我丢脸,然后就会批评孩子,对孩子大吼大叫。其实我们做家长的要改变这种心态,孩子的学习不是我们用来挣面子的手段,让你的批评、焦虑没有任何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会破坏孩子对学习的热爱。我们应该善于应该发现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品质,比如他很努力,她能独立地成作业,他很有自律意识。在以后的生活中,这种内在的品质对孩子的影响会更大。

只有合格的父母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孩子在不断地成长,做父母的我们也要不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插上腾飞的翅膀,让他们在蔚蓝的天空飞得更高更远!

亲子沟通读后感 篇3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叶茂盛,开花结果。”我国有一句古语:“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人生之路,起于孩提。”这就是说,人的教育起始于家庭,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状况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古往今来,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龙,恨不得把自己的心都掏出来给孩子。但是,子女是不是都教得很好了呢?这可难说了。有的孩子在父母、老师等人的教育下成人成才;也有的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也有的走向了人民的反面,与父母的希望相反,甚至遗臭万年。做家长的都强烈地爱着自己的"孩子,要使孩子成才,教育方法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一般都较高,但是,孩子的情况往往并不那么理想。当看到孩子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后,急躁情绪产生了,也不讲究什么教育方法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特点。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说过:“每个孩子都有可能取得好成绩。”女儿落地,虽然我也希望将来她能出人头地,但我更明白,高尚的品格、良好的性格更是她人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

长辈对晚辈的爱,不是所有的爱都能使子女成人的。有的家长竟出现教子偷盗,教子赌博的现象,甚至是痴迷邪教带孩子自焚,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不正确的爱。我认为家长要用高尚的.情操去爱孩子。女儿一直很乖,不闯祸。有一次,和同学在小操坪里玩,玩到开心时,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玻璃。女儿找到我,低着头,从嗓子眼里挤出话来:“妈妈,我不小心打碎玻璃了。”我听了,没有马上责备她,而是问她:“你说该怎么办呢?”她望着我说:“赔……”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好!”其实我自己是学校的老师,打个招呼也就没事了,但考虑到这会影响孩子今后的成长,我就毫不犹豫地带着她量尺寸,配玻璃,并亲手将玻璃装上。虽然花了钱,花费了时间,但我知道,我给了孩子真正的爱。

我觉得,家长对孩子的疼爱,应表现在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上,表现在养成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上、学习习惯上,不应简单地流露在表情和行为上,也就是说心疼在心里。现在,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特别是独生子女。如果不注重自己爱的表达方式,孩子要么目中无人、自私、固执,要么没有自理能力,无论大事小事都需要别人帮忙。我不能让自己的女儿成为这样的孩子。从她刚会迈步开始,我就放手让她自己走,她摔过,哭过,我没有扶她,大声对她说:“没关系,自己爬起来。”当她要求我抱时,我告诉她要自己走。旁人指责我:“你真够狠心。”其实,作为母亲的我,何尝不想扶女儿一把,抱女儿一段,但我忍住内心的冲动,我知道女儿是要自己走路的。到上幼儿园,到上小学,女儿一直自己照顾自己,有时还会反过来照顾我。看着自理能力强、独立的女儿,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对孩子的教育要严。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对孩子的严格教育是一种真正的爱,正确的爱。可能因为自己的妈妈是学校的老师,女儿的心里总有点莫名的优越感。有什么话想告诉老师,总想通过我去转告;和同学发生冲突,也推到我这儿来解决。有一次,女儿和同桌产生冲突,哭着来找我。当时我又是心疼又是气,我完全可以凭自己是老师,叫来那个男孩子臭骂一顿,我没那么做。我对女儿说:“去找班主任,班主任会解决的。”事后,我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批评了女儿,虽然她有理,但我还是要求她宽容待人。

对孩子的教育不仅要严,而且要严得适当。作为家长,应对孩子有明确的原则要求,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应有限度,不能对孩子要求过高,管得过死。如果要求过高,孩子难以达到,父母可能由望子成龙变成“逼子成龙”,使孩子在思想上受到无法承受的压力,结果只能有悖于父母的初衷。如果管得过死,他就会感到在家里没有自己应有的地位,因而产生对抗心理,导致孩子任性。家长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度”,只要孩子不做危害他人或不安全的事,让孩子有自由思考、自由活动、自由发泄其不满情绪的余地。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如果能处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严于律己,平等待人,和蔼可亲,以理服人,那么,在子女心目中,就可以树立起一个可敬可信的学习榜样。这样无声的教育,就会大大优于那些只说教的教育。

我教育女儿不能说粗痞话,我自己就做到这一点,从不说一句粗痞话;我教育女儿尊敬长辈,孝敬老人,我就善待自己的父母,善待公公婆婆,和公婆和睦相处;要求女儿不挑食,我就首先什么都吃……

除此之外,我平时总是怀着浓厚的兴趣询问女儿学了什么课程,上了什么课,今天发生了什么趣事,耐心地听孩子讲;当着众人表扬她,当她有错时,不当别人的面批评她,总是私下找她谈心,低声调地、心平气和地和她谈话。当女儿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没有一味地指责她,而是鼓励她,找原因,争取进步。女儿心地善良,天真可爱,懂事,独立,有爱心。我会继续不懈地努力,用自己爱的力量支持、帮助女儿走得更远,更好。

亲子沟通读后感 篇4

作为有十七年工作经验的一线教师,我深知学生的品格培养和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是密不可分的。随着近期学校组织学习亲子沟通技巧和大量阅读此类书籍,我的内心感悟很深。

教育孩子有很多方法,如"赏识、激励、管教、批评、惩罚等".但如果亲子之间的关心不好,什么教育手段都是徒劳的。关系是什么?按照权威的解释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是人与人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就亲子关系而言,彼此的关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是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而绝非是一方管教另一方的关系,亲子之间保持密切的关系,是胜过许多教育的,因此,学会与孩子沟通建立相互尊重,彼此平等的亲子关系成为教育孩子的核心问题。

这些沟通问题可能大多数的城市孩子的父母都很重视,也能去实施,但近几年,班级流动儿童的增长,流动儿童的亲子沟通就存在许多问题。对此我有以下看法:

首先是理解和尊重孩子。你是否细心观察、耐心倾听、用心感受孩子的愿望和要求、欢乐和痛苦、梦想和烦恼?可能流动儿童的父母们由于工作的繁忙、生活压力的增强,我们更"重视"的往往是自己,因为只有尊重孩子,你才可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你们才有可能有愉快的沟通。我们在和孩子的接触中,作为父母可能只是发现孩子又长高了,快赶上大人们了,但是我们有没有发现孩子的思想上也有很大的变化,我们看到的可能是孩子不听话、犟嘴、不礼貌的一面,那我们选择的'方法是理解和尊重孩子还是批评和责骂孩子呢?我认为作为家长要愿意听孩子们的解释或是他们的意见,少些责骂或冷漠,多些倾听,可能孩子更愿意和我们沟通,只要沟通没有问题,作父母的就有办法去了解孩子的内心,关注孩子的成长。

其次是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我们做父母的都想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但是我们要讲究方法,打骂孩子有时确实能让孩子"怕",但是可曾想过,孩子这究竟是害怕惩罚还是真的信服了你说的话?我觉得,这可能适得其反,暴力只能让孩子内心充满恐惧和仇恨,而宽容才能让孩子感觉你的关心,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尊重、信服自己的父母。宽容孩子的错误并不是对孩子的错误放任不管,而是当孩子有了过失时,应给孩子一个认识、反省的时间和机会。因为孩子有过错并深感愧疚时,是最需要别人的理解和信任的,而父母就有责任承担这一责任,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更优秀,心里更健康。

最后是给孩子树立榜样。你会尊敬一个不停抱怨的人吗?你会和成天唠叨的人相处吗?是的,我们都不愿意。孩子也是同样的心情,这就需要父母的自我调节能力了,在孩子的面前表现出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受益的不单单是自己,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树立了正面榜样。

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沟通真是一门奇妙的艺术,只要我们做父母的重视它,设法与孩子无话不说、相互信赖、相互学习,相信我们的孩子将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