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让学生爱上阅读心得体会

2025/04/26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让学生爱上阅读心得体会(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让学生爱上阅读心得体会 篇1

莎士比亚有一句读书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现在,海天不仅可以吸收物质营养,而且可以自己吸取精神营养了。但这个成果,对我来说,来得不容易。今天在这里,我就主要讲一下自己如何引导孩子爱上阅读的心路历程。在海天上小学前,身体不好,扁桃体老是发炎,三天两天的感冒。所以,在孩子幼儿园阶段,我基本上是为孩子的身体健康付出的多,为孩子阅读做的少。所以,当别人的孩子从小就爱阅读,而我的孩子这方面兴趣不大的时候,确实有些着急。等孩子上小学了,开了几次家长会,才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于是想到要〝亡羊补牢〞。急急地在书店买了很多的书给孩子读,家里的书装了一层书架。但孩子看起来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对玩具更感兴趣,对阅读还是没有热情。回想起来,刚开始的时候有些〝病急乱投医〞,买了许多图画书,孩子随便翻翻,再不理会。在多次反思之后,才发现自己做得不够细致,心也太急。没有办法,于是冷静下来,开始为孩子制定一套读书方案,以引导孩子爱上阅读。我把引导孩子阅读兴趣分为三个阶段:妈妈带读,没有压力随兴趣阶段;妈妈陪读,启发提问阶段;孩子自主阅读阶段。

第一阶段,我坚持与孩子一起读那些很简单的容易理解的书。在这个阶段,我带读的时候,有时模仿书里各种角色的声音说话,逗得孩子大笑,他自己也想学着那个腔调,跟妈妈一起读。

第二阶段,陪孩子读那些与他们年龄段相符的书,并提问书中的内容。例如,我陪孩子一起读一年级的小豆豆与二年级的小豆豆,一个人读一段,轮流来。我读的时候,要他听,然后我学电视上的竞猜提问,看他是否能回答正确。他读的时候,我静听,然后他有权力提问让我来回答。有时我故意答错,他便急着把正确答案告诉我。这样他把妈妈难倒了,很有成就感。在读了小豆豆以后,孩子开始喜欢上阅读了。特别是他好象突然找到了新朋友,觉得小豆豆有些想法就是他想到的,自己很喜欢小豆豆。

第三阶段,培养孩子自主阅读。这个阶段,一定要买孩子感兴趣的书。因为没有了〝阅读拐杖〞,若无兴趣孩子就会放弃。有一天,我买了杨红缨的《淘气包马小跳——四个调皮蛋》,陪孩子一起读,还读出声音来。没想到孩子嫌我这样速度慢。然后他自己默读,就利用三天业余时间读完了。刚开始我以为他走马观花,然后用脑筋急转弯的方式问了他一些与书中内容有关的问题,他都一一答对了。这时,我才确信,他是真的自己把书读完了。在第一本与马小跳有关的书读完后,孩子对我说:〝妈妈,马小跳好好看的,帮我把其它的马小跳的书也买回来吧?〞我当然毫不含糊,当即在网上又买了x本。

回想孩子在读《淘气包马小跳——四个调皮蛋》的时候,那高兴劲,我现在仍难忘。有一次,他读到感兴趣的地方,我正在炒菜,他拿着书过来,念那些搞笑的段落给我听,然后又在那儿哈哈大笑。至此,我发现自己可以放手了。现在,海天可以自己阅读,我基本上不需要当他的〝拐杖〞了。虽然如此,我想以后还是会与他一起读一些文学名著,一起来探讨书中的内容,以增加读书的深度,也享受亲子阅读的乐趣。

让学生爱上阅读心得体会 篇2

一、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除了学校,家是课外阅读的主阵地,更是启蒙阅读的发祥地。笔者发现:凡是孩子的家庭氛围中有好读书的,其孩子大多喜欢阅读;而孩子的家庭氛围不好读书的,则孩子大多也不喜欢阅读。

有一朋友经营一书店,她利用经营书店的闲暇时间经常阅读,开始只是为了打发时光。慢慢地她逐渐喜欢上阅读,并且从大量地阅读中懂得了经营之道,懂得了处事之道,也懂得孩子培养之道。她小孩从记事开始就是在唐诗、宋词、儿歌、故事等熏陶下成长,从小就养成了每天阅读良好习惯,现在她小孩学习非常优异,特别擅长文字学科的学习。

我们大部分学生长期生活在电视、网络环境中,阅读是碎片化的、零碎的,仅依靠课堂、依赖课后作业来补充,这与课标相比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家长至少要给孩子提供一个阅读的氛围,创造一个阅读的良好环境。多培孩子逛一逛书店,少给孩子买点零食,多给孩子买几本书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从阅读中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从阅读中学会如何学习等,慢慢地,就养成了阅读习惯。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外,还要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阅读活动中来。

首先,老师要身先垂范,为学习树立榜样,坚持每天阅读,并把阅读到的精彩章节、精彩片段在课堂中与学生分享,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是在班级成立图书角,每个学生定期拿一本课外书存放在班级图书角,老师从图书室或自己一些课外书籍选取部分存放在图书角,由学生集中管理,方便学生随时借阅。

三是在班级中定期举行阅读竞赛活动,通过自由分组、随机分组等多种形式开展读书比赛、讲故事比赛、讲典故比赛等,通过各类读书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四是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或者让学生说出来。通过让学生谈感受、谈书籍中最喜欢的人物、最喜欢的章节等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允许学生有多种观点呈现,老师只做引导,不做点评,让学生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敢于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样才能更加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推荐中文名著,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在多年的小学教学经验中,我会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推荐学生喜欢的书籍。譬如,针对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学习完拼音,识字少。我就为他们推荐一些带拼音的儿歌、成语故事、童话书籍或简单的诗词等。为了让学生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选择到适合自己年龄阶段成长的书籍,我常利用周末时间,把学校周边的书店都逛一遍,并且把将要推荐的书目、书店名称记在笔记本上,然后利用课堂时间,我适时将这些书目适时推荐给学生。譬如:针对三四年级的孩子充满好奇、充满幻想的特点,我为他们推荐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中国成语故事》《西游记》等书目针对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我便为他们推荐诗歌、散文、历史、传记等作品,如《朝花夕拾》《繁星春水》《史记》《左传》《二十四史》《三国演义》《水浒传》《唐诗宋词》《三十六计》等等。学生通过这些名著学习,再结合从课本中接触到的历史知识、人文知识的学习,一部分学生从要我读转变到我要读。名著中优美的文字、富含魅力的场景变换,让这些极富思考力的学生体会到文学的魅力,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我探究历史、了解人物历史背景,主动探究人物历史走向,深刻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四、教会学生思考,做一个真正的阅读者

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因此,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常要求学生学会思考。譬如学习《草船借箭》时,我要求学生先借阅《三国演义》进行学习!要仔细阅读《草船借箭》前后几个章节,并找出该场景发生的地点、季节以及当时的地理位置等进行阅读。通过问题导读,学生学习起来非常轻松有趣。在课堂上,学生从地理位置、人物性格、天气等多个因素得出自己的结论,使得教学过程非常轻松、愉快。

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教育学生要学会做笔记、背诵或摘抄优美语词或段落。要想提高阅读水平,提高语文成绩,我告诉孩子们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做到圈、标、摘、写、诵。圈是指好词、好句、好的短语要圈起来加以积累;标是指标注修辞、描写、表达等值得借鉴的地方;摘是指摘抄优美的词句、片段;写则是指写感悟、体会、理解等;诵则是指有些诗文、精彩段落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应教给方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真正的阅读,是要从阅读中领会别人的思想,从历史印迹获取成功经验,从他人的文字启迪自己的人生。因此,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必须要学会思考。

让学生爱上阅读心得体会 篇3

最近读了《让学生学会阅读》这本书,读完了解到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重要性。在课外阅读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

作为中高年级的学生,必须要提高阅读的速度学会快速阅读,并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不仅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分心、不走神。还要用较快的速度默读,有意识地提高阅读的速度,同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时间。但并不只要速度囫囵吞枣就可以的,还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那如何做到既让学生快速地阅读,又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首先提醒学生记录阅读所用的时间。这里的时间不是目光扫过文字的时间,而是要在理解文章后,再记下的时间,做到边读边思考,一边读一边理解文章的内容。

其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注意力要集中,不分心,边读边思考,阅读与理解同步进行。比如读到“每年汛期幼儿教育,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这一句时就知道,人们过小溪时非常麻烦。

再次要引导学生掌握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1、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默读的方法、不回读。

在默读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词语的大体含义,比如,在阅读过程中不明白“渑池、缶、瑟”等词语的意思,但是能够猜出表示的是地名、乐器的名字,不影响理解文章的内容,就不用管它们,继续读下去,这样就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

2、连词成句的读,尽可能地扩大眼睛所看到的地方。

读“秦国的国君历来不收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读这一句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尽量将视域放大,尽量看到“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不要一个词一个词读。又如在读到“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这一句时,按照逗号、顿号的间隔来读,就比较慢,如果眼睛直接一扫而过,阅读的速度就快多了。

最后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完文章后要进行交流,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

一是可以交流学生阅读的时间,让他们的阅读速度有一个比较,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阅读速度的快慢。二是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可以结合具体的地方做简要分析。例如自己是如何连词成句的阅读的,遇到不了解的某个词语自己是如何处理的。三是教师可以根据作品出示一些选择或判断题、也可以让学生写一写文章的主要内容,以便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比如在快速阅读完《将相和》这篇文章后,我出示了一些问题: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

2、课题中的“将”和“相”在文章分别指的是谁?

3、文章中主要讲了哪几个小故事?

文章中有那几个主要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这种快速默读的方法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不断进行尝试和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让学生爱上阅读心得体会 篇4

今天是我参加【教师联盟—寒假读书会】打卡第三天。前两天由于期末考试监考。查分等事情较多,读书多是浮光掠影般的浏览,学习笔记的记录也粗糙且凌乱,尤其是感悟与反思没真正静心思索,只是象征性的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草草了事。然而,今天静下心来读《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心中就有了不一样的感悟,也产生了不一样的思索,真是应了那句〝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怎样让学生爱上阅读?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问题。在阅读教学探索与实践中,我们能从一批批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看到一些成效,但仍有很多困惑扰于心。如:怎样让学生主动放下手中游戏去静心阅读,怎样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等等。在这两天的读书学习中,我对阅读有了新的感悟。

阅读应该是教育,而不是教学。朱永新先生对于〝阅读的重要性〞的论述可谓家喻户晓: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由此看来,朱先生对阅读的定位并非〝教学行为〞,而是一种〝教育行为〞。对阅读的'定位影响着阅读的成效。如果阅读仅仅停留在〝教学层面〞,那阅读就是学生打开课本,浏览文章,然后围绕人物。时间。地点等基本要素梳理文本,之后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旨。孩子从这样的课堂中走出来怎么会主动地去找一本书阅读?怎么会到书中寻找解惑的〝钥匙〞或心灵的〝避难所〞?如果阅读能够提升到〝教育层面〞,在这种定位的作用下,阅读就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工具,而阅读就应该以教育的方式出现在整个国民教育系统中。教师就不再会只满足于对一本薄薄教科书的精耕细读。反复咀嚼。过度分析,他会善于以课内阅读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重视学生个体经验和创造,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为整个国民教育夯实基础。阅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兴趣。阅读量和方法这〝三驾马车〞。要让学生们喜欢上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因为兴趣是开启阅读的大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处理好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阅读读物的阅读难度平衡关系,让学生能够读的懂,读的通,能感觉到阅读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自主阅读的内在动力。其次是阅读量的积累。教师可以给学生制定一些阅读制度,根据学生的素养因人而异的设立阅读目标,比如针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置目标,分层奖励,各有所得,像上台阶一样稳步前行。最后是阅读方法。陕西语文名师雒宏军曾说:阅读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阅读习惯需要培养,是阅读期待不断满足进而又提出更高期待,最终成为〝习性〞的过程。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精读。浏览。猜读。跳读。群读等。报纸杂志类的书籍适合浏览。快读,课本中的精华文章就需要精读。研读,而一些故事小说等可以跳读。猜读等。教师的适当引导,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学生的阅读成效就会事倍功半。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做为教师,我们绝对有义务引领孩子进入书的殿堂,我们要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感染孩子,让孩子在阅读中真正获得读书的愉悦。思想的启迪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