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活着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寒假活着读后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寒假活着读后感 篇1
其实还在学校上学时就听说过《活着》这本书,自己却迟迟没有刻意的接触。近日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哥哥去上幼儿园,妹妹被外婆带出去玩,难得几分空闲,在书房随手一翻,便深深的陷入主人公曲折的命运之中。三个多小时,我一直随着主人公的命运跌宕起伏,直到书一页一页的被翻完。晚上等孩子入睡后,我又把同名电影翻了出来,可惜由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通常都不会比小说出色。相比之下,虽然有葛优卖力的演绎,但是电影还是显得太温柔,张艺谋对主人公的阐述太仁慈。
活着,还是死去?
由于赌博,本来锦衣玉食的福贵少爷,一夜之间倾家荡产。从此福贵就像被命运抛弃在某个暗无天日的角落,喘息着痛苦着。有时候,我们彷佛看到了希望。凤霞结婚怀了孩子、年少就懂事的.有庆是长跑第一名,尽管简陋但是也有欢快,丝丝的暖意时时冲上心头。但是命运的利剑还是无情的挥向了福贵。福贵无奈的看着自己深爱的人一个一个的死去,我们的心也被一次一次的戳痛。
有庆是第一个突然死去的,也是我记忆最深刻的。
我脑海里的有庆是这样的:炯炯有神的眼睛、短短的头发、笑起来有酒窝、总是向着阳光的方向奔跑。看到他仿佛就看到了希望。在他看来,生活艰辛没什么!他热爱生活就像热爱他的两只小羊一样,单纯且美好。终于,有一天,有庆拿了长跑第一名的时候,彷佛有一道曙光射进了福贵家,一切都在变好。
突然有庆死了,冤枉且荒谬。由于有庆血型和临盆的县长夫人相同,被抽血过多而死!
噩梦在延续,读者看到所有的丝丝的温情和点点的希望,都被一个个悲剧扼杀在了摇篮里。
所有的一切都在变冰冷和麻木,只剩福贵平淡的叙说。
我们为什么要活着?
余华用他的笔杆直戳人性的弱点。福贵为什么不去自杀?我们有时候会想。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悲剧,无奈的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相继离去。他不应该绝望吗?他不应该对生活失去信心了吗?他不应该很孤单吗?我想,福贵是绝望、痛苦和孤单。余华偏偏让福贵活着,这活着是一种折磨,也是一种涅槃。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福贵忍受着,诉说着。从他平淡的语言里,竟丝毫感受不到过去的绝望和痛苦。
最终我们都会明白,不管是你的喜悦,还是伤心,只要活着,都会陷入时间的漩涡,时间的力量最终会把他们变成黑白色的结果。时间总会让你忘记一些东西,承受一些东西,很无情,也最公平。而我们能做的,好像也只是让自己更开心的活着,为了自己,也为了爱你和你爱的人。
寒假活着读后感 篇2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东西而活着。有时候活着很迷惑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着也不会去思考为什么。反正活着就是活着。
福贵的一生颇富戏剧化曾经风光过曾经富甲一方过也曾经放荡过亦曾经游手好闲过之后他被贫苦饥饿病痛所压迫亲眼看着亲人一个又一个死去到最后自己孑然医生甚至没有一个送终人。我想如果我是他我能承受得起吗
一个人如果生来贫穷一辈子贫穷穷惯了也就适应了。一个人如果生来富贵一辈子富贵富贵惯了也没什么感觉但如果一个富人有一天一无所有了再也没有人伺候每天要为柴米油烟醋成了一家老小的支撑者他身上的胆子一下子重了挑不动也得挑那他又如何坚持
福贵在回忆自己的往昔时用了那么轻描淡写的口吻仿佛在说别人的故事一般。福贵老了有人说人活着只有常想想自己做过的事这样人才能向前走。福贵讲得很平静讲到过去的风光他不激动讲到被龙二骗光了财产他不愤怒讲到他被拉去冲军他不哀怨讲到他亲人一个个死去他不伤心。我觉得也许人经历了太多一切都淡然了好象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抓不住就放开随它去吧……福贵是令人敬佩的虽然他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可无论生活多困苦无论发生什么事他什么人也不怨依然乐观面对人生。有时候生活是无奈的人人都富就不觉得富了人人都穷就不觉得穷了。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活着才可以去闻闻花香看看夕阳听听鸟语尝尝露珠。
老天是公平的人生下来是什么都没有的死了也是什么也带不走的所谓“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所谓“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人只有活着才可以去争取你想要的不管只活了4岁的苦根活了13岁的有庆还是年过花甲的家珍他们有的活长了有的却短得可怜但至少只有活着他们才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死了在土里躺着什么也干不了了。
寒假活着读后感 篇3
人生难以一帆风顺,定会跌宕起伏。这起伏,可能对生命的旅途无关痛痒,诸如作业被批,小考失利;亦可能改变你的人生轨迹,诸如高考、从业……
但是,无论大喜,亦或大悲,只有活着,你才能感知这一切,才有机会去细品人间甘甜,才能去遍尝人间疾苦。
书中,春生,书里一个轻生而不是为外界因素而死亡的人,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灰冷的印象。被拉去当兵,他没想过轻生;为了抢一两个大饼而鼻青脸肿,他没想过轻生;一次次逃走又被抓回,他亦没想过轻生。他知道,战争终究会结束,即便周围一片黑暗,在那遥远的地方,仍有一丝微茫光明。他熬过了战争,终选择了轻生。或许,是从县长位置跌落又为万人所指,身心饱受摧残,心中的光明比战争的结束来得更遥遥无期,无论怎样,他都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胜利降临眼前了。正如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所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是的,一切好的.、坏的、乐的、悲的,只要我们都还活着,这一切的一切都会被时间的长河,冲散到天涯。
本书的主人公,福贵,给人的,则是一种渡尽劫波仍积极向上的人生色彩。他家道中落,一个地主家的公子哥儿沦为无家可归,亲人都离他而去,甚至和他相依为命的外孙苦根也死了。前路凄苦,他为什么要活着?人生黯淡,为什么还要“熬”剩下的一天天呢?为什么还要苟延残喘地活在这个令你身心俱疲的世界上呢?看完《活着》以后,这个问题曾一直一直在困扰着我,无解。苦根死后,他,没有随着已故的亲人,一起奔赴那虚妄远方,而是天天和老牛一起,孤苦伶仃活在世上,独尝世态炎凉。
生命是享受一切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福贵向往着以后的日子,对将来的未知充满憧憬,经历诸多磨难,不屈不挠,即便在他亲人都离他远去剩下孤零零的自己,即便只剩下一头和他一样苍老的牛。他坚定地、坚定地要活下去,希望这头牛会成为他人生旅途中的最后一位伴侣,在他心里,还有一片没有被那种磨难所涂黑的大光明。福贵渡尽劫波依然仰起头来微笑的顽强,永远不会被困难打败的坚韧,对生存对生命的难以描述的的渴求,给我心灵的震撼。
活着,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只有活着,才有机会斟酌悲喜;只有活着,才有资格评点成败;只有活着,才有心境品味荣辱;只有活着,才有精力参悟生死……
寒假活着读后感 篇4
《活着》并不是要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只是在陈述活着这样一
个事实.套用徐福贵夫妇对春生的话来说:活着,好好活着.我们只能等待被时间和命运遗弃,而没有权利抛弃生命.在命运面前,也许不能不感叹人类的无力吧.改变不了活着的事实,就改变活着的态度吧,只要活着,总有希望,态度也许至少是可以改变活着的状态,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尽头至少可以告诉自己,我们活过,也曾经努力过.
读到家珍死去,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离死别中最宁静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后乔峰抱着她的尸体的痛器失声,想起陈家洛听闻心上人香消玉殒后流下的懦弱眼泪,想起莎翁着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绝,我想人活一生,总要承受这样的击,而多年之后,当身边的人一个个全都被岁月带走了,那时的我们也许真的会选择一种平静,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沧桑的经历,浇铸而成的。数十年后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对着一塘残荷将过去的伤痛记忆娓娓道来,我对自已的过去是否清楚地知道并且敢干面对,我不敢说。
这个世界的确不公平,有人可以享尽荣华,有人却要像富贵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洒着血汗过完一生。面对这样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劳,甚至我也说不清到底该怎么做,我面对的是无法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无奈和内心与现实的强烈。生老病死,我们都得一样一样地过,生命只不过是个过程罢了。只要活着,人生就有希望。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愿选择一个方式,真实清醒并发自内心的去实现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