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公路调研报告
倚栏轩整理的乡村公路调研报告(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乡村公路调研报告 篇1
一、XX区农村公路的现状和优势
(一)公路现状
XX区人民通过几十年艰苦不懈的奋斗,使公路从无到有,不断延伸,公路技术等级不断提高,公路交通事业不断发展,交通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十五”期,全区多渠道筹措资金1.5亿元投入到公路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对主要县道、重要乡道、旅游通道、开发区道路进行了全面硬化,实现了乡乡通水泥路的目标。何市三级客运站建成投入使用,XX二级客运站(XX市东门汽车客运站),也即将投入运营。公路交通建设取得的成绩是十分显著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XX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过多,目前交通环境的改善还是低水平的,全区远郊乡镇公路大循环和近郊乡镇公路小循环的目标还未实现,公路网化程度还较低。据统计,在全区413.5公里公路中,除国、省道5条38公里已全部硬化,8条县道56.3公里还有6.5公里未硬化,29条乡道162公里只硬化了9条35.4公里;64条村道157.2公里硬化了11条16.7公里;XX区境内自井管养道路总里程23条52.722公里,其中省道4条22.663公里,县道3条15.636公里,盐道16条14.423公里。公路主干道虽已建成,但“毛细血管”还不畅通,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公路技术等级普遍偏低,多数乡村公路不仅是低级路面,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断头路,乡村公路不畅仍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我区农村公路建设的优势
一是从国家发改委获悉,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投入1000亿元资金加大对全国乡村公路的改造和升级。交通部表示,今后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全面改造农村公路,让农民兄弟走上水泥路或油路;四川将从今年起,每年安排1亿元对完成县通乡、乡通村油路或水泥路的地区给予“以奖代补”。这些新的措施和政策出台,都为进一步搞好农村公路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二是当前农民群众建设乡村公路的热情高涨,要求建设改造乡村道路的呼声迫切。因此引导好村民“一事一议”,辅之以政策和适量资金支持,就能掀起农村公路建设的高潮,使“星星之火”达到燎原之势。
二、制约我区农村公路发展的原因和实施目标
(一)我区公路隐含着的问题
一是目前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普遍偏低,交通环境的改善还不够高。以大安区为例,在全区391公里公路中,硬化率仅占26.1。据统计,多数乡村公路不仅是低级路面,而且还有相当一部份是断头路,乡村公路不畅仍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是由于公路重建轻管的观念较为突出,长期以来对乡村公路路面养护投入极少(有些乡、村根本没有投入),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加之少数群众整体利益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致使乡、村公路的路产路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害,乡村公路的路状极差,车辆通达程度低。尽管公路修到了家门前,车辆也很难行至家门口,一些群众仍然要步行几里或几十里的山路才能乘上班车,公路的运输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未真正发挥出来。
三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公路建设欠帐过多,交通部门和乡镇均相应背上了较为沉重的债务袍袱。目前公路建设、养护资金还未真正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安排,对交通建设项目都是采取的“以奖代补”政策,因此,要妥善处理好公路建设的负债问题已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大力筹资继续投入农村公路建设,更是难上加难。
(二)20xx年—20xx年农村公路建设的规划目标
国家要求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各地计划和公路建设部门必须做好乡、村油路的改造和道路升级的前期勘察设计、规划工作,争取在20xx年初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我区早规划、早部署,就能获得比较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地争取中央、省、市的农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从而促进农村公路建设。
一是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中央、省、市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的历史机遇,加快交通事业发展,努力提高通达深度,提升公路等级,强化公路养护,构建农村公路体系目标,促农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二是基本原则:采取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量力而行、适度超前、先通后畅再联网,着重提高通达深度,逐步提高路面等级,逐年完善,升级上档。
三是主要目标:乡道以改建油路和水泥路为主、村道以新建土路、改建泥结碎石路为主。20xx-20xx年,规划改造县际和农村公路共427.59公里,总投资13405万元。其中改建县道4条13.119公里、乡道30条164.471公里,村道250公里(其中新建土路100公里、改建泥碎路250公里)。全区实现通乡公路全面硬化,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农村的交通环境将会得到根本改善。具体任务是:
1)县、乡道建设:
总长177.59公里,总投资10605万元,其中水泥砼路面93.527公里,沥青路面84.06公里,按技术等级分三级及以上的24.739公里,四级的152.9公里。分年实施规划为:
1、20xx年,计划投资3977万元。其中改造县道3.973公里,改造乡道44.547公里,共计48.52公里。
3、合理配套项目资金,明确资金缺口统计办法。各乡镇情况不同,项目配套资金来源不同,建议区政府要摸清底子,统筹管理。对村级道路建设资金缺口应按路建账,要有统一统计方法,必要时通过审计,明确每条路实际缺口资金数额。以利有效发挥有限的公路建设资金效益。
4、注重工程质量,建管并重。对乡村公路建设要加强监管,规范操作,保证质量。明确养护责任,落实管护好已修建的道路,努力延长公路使用年限。对xxxx8年村级公路养护资金要按每公里1000元拨付到位,由乡镇政府落实养护责任,及时进行补助,确保已建成乡村公路全部得到有效管护。
乡村公路调研报告 篇2
受xxxx市人大常委会的委托,xxxx区人大常委会组织辖区省市人大代表,对xxxx区乡村公路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调研主要采取小组调研和集中调研相结合、听取汇报与现场察看相结合、单独走访与座谈评议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xx区乡村公路建设的总体情况
xxxx区地处陕南山区,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区)。全区辖46个乡镇、办事处,876个行政村,47个居委会,总面积3648.87平方公里,96.23万人口,除老城办事处外,其余都涉及农村公路建设。目前拥有公路总里程4456.8公里,其中:国道1条62.9公里,省道3条118公里,县道7条273.4公里,乡道45条629.5公里,专用公路1条4.4公里,村道1xxxx9条3065.6公里,另有68个行政村不通公路,拟建公路303公里。
截止目前, 全区已拥有乡村水泥油路xxxx40公里,其中乡级路 440公里,村级路1500公里。基本达到70%的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目标,40%的行政村实现了通水泥路,惠及400多个行政村。全区已有张滩镇、新城办事处、江北办事处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另外涉及通村公路的42个乡镇有107个村是由县道、乡道、村道带动或一路覆盖多村,还有387个村需要修建1778.2公里,才能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资源的匮乏,各类物价的飞速上涨,乡村公路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新要求,区乡领导积极应对,面对重重困难,调剂资金,协调资源,确保乡村道路建设的有序进行。主要有以下几个做法和特点:
1、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区政府及时成立了通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对区级领导实行通村公路一定三年的“一联五包”责任制,对乡镇办事外实行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区乡两级政府还针对乡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并把乡村公路建设列入对乡镇办事处考核的内容。xxxx7年,区委区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决定》,明确规定对xxxx7年实现100%村村通水泥路的川道乡镇和办事处、90%村村通水泥路的两山乡镇,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xxxx8年达标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xxxx9年达标的乡镇不予奖励。并于今年年初,表彰了江北办、新城办、张滩镇三个在全区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乡镇办事处,兑现了奖励政策,从而坚定了各乡镇打农村公路建设攻坚战的信心,有力的提高了各乡镇搞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玉岚乡是个山区乡,居住分散,又有汉江、岚河阻隔,材料运输需用车船两次周转,但该乡积极性高,措施过硬,全乡已修公路70公里,其中一条村级公里跨越7个村共15.4公里,是xxxx区最长的一条路。
2、加大投入,全民参建。国家和各级政府投资力度加大,在全区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不断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有力推动农村公路建设,xxxx6年至xxxx8年,区财政共投入3236万元用于通村水泥路建设和农村道路养护管理。三年来,共发动群众集资打底子和社会各界捐资近1.4亿元,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撑。同时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发动工作,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修路热情,群众积极捐资投劳,许多项目村还以“一事一议”的形式发动群众集资,有些村人均筹资近千元,弥补“盖面子”资金的短缺。
3、理顺体制,强化管理。去年,区政府及时制定出台了《xxxx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方案》,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改革的目标、重点任务、配套措施进行全面部署,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各方努力”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工作格局。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局,各乡镇成立农村公路管理站,分别按各自职责对农村公路进行养护管理,并按养管分离、市场运作的要求,组建了南区、北区两个养护工程公司。明确财政补助养护标准,并纳入年度预算。县道日常养护费每公里7000元,乡道日常养护费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日常养护费每年每公里1000元,每年有近600万元资金用于公路管理。对每条路段按照专人负责维护管养,各乡镇政府就通村水泥路的管养问题与所属村委会签订管理目标责任书,同时组织执法部门不定期对通村水泥路上过往的车辆进行超限、超载治理,确保路面不被损坏。
二、xxxx区乡村公路建议存在的突出问题
省市人大代表对乡村公路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深感担忧,主要有以下几点:
1、省上制定的政策和补助标准不够合理,资金拨付不灵活。省上通村公路的政策是“一村一条路,不拐弯,不分岔,不回头”,每公里定补15万元。这种政策不够合理,陕南与关中地理环境、群众经济基础差别很大。陕南山大人稀,居住分散,群众经济基础落后,一村一条路,不拐弯,不分岔,不回头。大部分群众不能受益,如双龙镇修建的双平公路,全长15公里,应覆盖8个村31个村民组,由于原东香乡稳组并村,把7个村并为2个村,实际只覆盖4个村9个组的部分群众,还有4个村22个组不能受益。补助标准不尽合理,每公里省补15万元,而实际情况是“盖面子”每公里需要资金18万到26万不等,平均22万元,每公里缺口资金7万元左右,导致许多项目已完成群众打底子工程,但实施不了盖面子工程,严重制约了该区域乡村镇道路建设的有序进行。这种不分平川、山区,全省平均一个标准补助“盖面子”资金的方法不够合理,弄不好会形成山区新的农民负担。省上对在建的通乡公路资金拨付的政策是工程投资完成50%的按计量支付,在50%的后按计量的30%支付,第一年建好的项目第二年才能验收,而且每公里扣除2600元的检测费,工程建设前期资金基本上都由施工队垫付,导致工程建设资金运转困难、工程进度缓慢。例如叶坪镇金盆村有79户,281人,通村路4公里。群众积极性很高,铺底子人均集资300元。盖面子每公里23万元,共缺口资金24万元。人均又集资xxxx元后,仍有近20万元的资金缺口,工程进行到一半已经停工,如无有效措施,将给国家和群众造成很大损失。
2、举债责权不明晰,遗留隐患大。由于陕南山区的特殊地理条件,目前乡道每公里缺口资金平均10万元左右,村道每公里缺口资金平均6万元左右,资金运转十分困难。而且按照要求在xxxx9年前必须完成通乡通村水泥路,面对重重压力,乡村只有举债修路,而乡村举债是国家严令禁止的。乡镇政府无法借贷资金,就以村民的名义借贷,乡镇政府分期还本付息。这种不符合法律程序的举债行为,既得不到法律保护,还会造成搭船举债,以修路名义举债而去实施其他项目,从而形成一种无序举债现象,也势必造成已经清理的乡村债务再次产生,并有逐步增大的趋势。
3、项目资金不统一,缺口资金难统计。目前,国家对乡镇和农村的项目扶持资金很多,如新农村建设、移民开发、以工代赈、老区建设等等。但是没有纳入统筹安排,各部门之间也是单独拨付项目扶持资金,交通部门对整个项目资金拨付数额及分配情况底子不完全清楚。南北两山地区的乡村公路建设,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缺口,因受地理条件、环境优劣、路程远近、村料方便程度等的影响,资金缺口约在每公里1万元至9万元不等。各乡镇内通村公路建设的资金缺口也不尽相同,甚至差距很大。但是这些资金缺口根本没有统一的'核算标准,仅靠乡村及施工队粗略估算。准确缺口资金到底有多少,剔除项目扶持资金,还有多大资金缺口,没有准确数据。
4、重建轻养现象比较严重。乡村公路养护战线长、危桥险路多,安保工程设施不完善,安全隐患多。各级普遍存在重修建进度,轻养护管理的倾向。村级道路没有形成有效养护管理机制,责、权、利不够明晰,机构、人员和经费未能全部落实,村级公路养护管理不到位,路政执法不规范,特别是车辆超载超限毁路面的问题长期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前修后坏、边建边坏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乡村公路塌方无人清理,断板无人维修。张坝路、富强路硬化时间不长,路面已破损严重,基本成为废路。
三、加强xxxx区乡村公路建设的几点建议
1、村级道路建设的政策和补助标准应调整,拨付程序应灵活。省上应根据陕南山区的实际情况,调整政策和补助标准,改变“一刀切”的不合理现象。应允许村级路拐弯、分岔、回头,让大部分群众受益。
2、明确举债主体,举债责权应明晰。建议区政府制止乡镇村组自主举债行为,公路举债应由区上制定具体规定,统一组织实施,迅速扭转目前这种自主举债、无序举债现象。
乡村公路调研报告 篇3
为了全面了解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情况,促进农村公路健康有序发展,我们于近期就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这次调研认为,近几年,特别是“xx”规划以来,我市抢抓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掀起了建设农村公路的热潮,农村交通发展日新月异,公路路况水平、通达深度、路网等级等得到了很大提升,形势令人振奋。农村公路建设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桥梁与纽带。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明确目标,及时制定规划,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农村公路的建设步伐。
(一)农村公路建设快速发展。“xx”以来,我市共筹措建设资金63899.8万元(其中中央及省补助资金29072.4万元,自筹资金34827.4万元)。共下达通畅工程计划项目723个, 673公里,通达项目22个,42.8公里,渡改桥项目2 个(其中永久性桥梁 6座,人行桥3座,码头改造2处)。到目前为止,已实际完成通畅工程750个行政村,通车里程达到 737.95公里,通达工程完成9.3公里,通达率达到 00%,通畅率达到82%,渡改桥项目完成永久性桥梁 4座,人行桥3座,码头改造2处,在建桥梁2座,已完工85%的工程量。全市xx年的农村公路建设,给农村群众致富插上了翅膀,当地的农产品和土特产便可以及时走出山门走向大都市了,这样就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农村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的调整,从而达到加快农民致富的步伐的目的。
(二)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农村公路建设是基础设施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建设好农村公路,将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但调查也发现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总体布局不是很合理,没有科学的统筹规划。目前我市的农村公路硬化大部分是以以前的机耕路为基础,没有经过科学的规划与布局,大部分只考虑自身出行方便,导致部分农村公路存在坡大弯急、车辆难行的现象,甚至个别地段成了“断头路”、“迂回路”。
二是配套资金缺口很大,导致相当一部分村因农村公路建设负债累累。上级对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补助标准很低,4.5米路基的每公里仅补助 7万元,3.5米路基的每公里仅补助 2万元,资金缺口少的在20万元公里以上,多的则达30万元公里以上,除了国家投入的这部分资金以外,由于我市财政状况不佳,无力安排配套资金,只有极少数经济条件好的乡镇配套了少量资金,因此,落实缺口资金的压力只能全部由村级承担了。为了彻底改变村民出行难的现状,很多村便不惜举债建设,对于一些负债运转的村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三是建设质量总体不高,相关配套设施不到位。由于农村公路建设点多、线长、面广,在大规模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对质量监管尤其是现场质量监管难以到位,加上施工人员大部分都是聘用的当地农民工,缺少施工经验,对砂石级配和水灰比的规范要求知之甚少,操作中很难把握到位。而村干部和村民义务监督员既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又未接受过专门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想监管却难以监管到位,导致部分项目存在质量隐患。从技术等级来看,农村公路普遍等级低,道路宽度不够,按规定,3.5米的硬化路面应该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会车处,但有相当一部分村为了降低成本而没有按规定设置,一到车流量大时便造成车辆堵塞。同时,道路硬化以后,与之相配套的路肩基本没有配套到位,大大降低了通行能力,在路窄、弯急、坡陡处没有设置相关交通标志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这样一来导致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四是没有完善的管养措施。由于我市尚未出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管理机构不健全,责任不明确,加上市、乡(镇)、村三级财力有限,无法有效保证管养所需资金,管养人员没有落实到位,通村公路除部分路段设置水泥墩限制重车通行外,大都处于失管失养状态。部分群众护路、养路、惜路意识淡薄,在公路上乱堆乱放现象时有发生。如湄江到七星的通乡公路建成以后,由于一些严重超载的大货车长期自由通行,致使公路长期超负荷运行,严重损坏了公路路面,在短短几年内,该公路已是面目全非。
五是农村公路建设中没有履行招标程序的项目普遍存在。由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国省补助严重不足,要求村级自筹资金比重较大的特殊性,有相当部分项目便没有经过正规的招投标程序,而是由村级组织自行确定施工单位。加之大部分村的当初上报并经批准的补助里程小于实际设施的里程,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能承包项目,便承诺只要村级筹措自筹资金,国省补助由其向交通部门争取,而交通部门的计划是早已定下来了的,调整的可能不是很大,于是便出现了很多已经实施了项目却得不到国家的补助,导致部分施工单位的工程款无法到位,从而引发一些新的矛盾。
六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审批程序不规范,利用率很低,侵占耕地的现象很严重。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高潮已经掀起,已经到了村与村,组与组,甚至户与户之间的相互攀比,于是,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村民便不管国家的补助能否到位,也不经过交通、国土、规划部门的批准,便自行筹资动工修建公路,这样,势必造成耕地的侵占以及公路的私有化,而一些私有化的公路平常基本上没有车辆通行,这样势必造成公路的利用率很低,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
三、建设好农村公路的建议及意见
(一)、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议市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领导,协调相关部门定期研究、定期部署、定期督促。各乡镇要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专门抓的工作责任制,负责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指挥协调等工作。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建设顺利推进。要进一步对农村公路建设实行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当前,要坚持规划先行,抓紧做好“xx”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超前谋划,突出重点。认真总结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xx”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衔接,使规划得到上级的认可,确保落到实处。与此同时,要积极向上反映情况,争取国家对我市“xx”建设规划的规模和总量确定后,根据各地实际将资金安排到具体项目上。要按照国家关于“xx”规划编制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做好乡镇和建制村通畅工程、农村公路的升级改造工程及断头路和联网路建设工程的编制工作。增大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向边缘地区倾斜力度,优先安排主干村道公路的规划建设,确保能够解决更多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二)、多方筹资,政策配套,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资金保证。资金问题是制约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因素。可采取“上级部门补助一点,农村群众筹集一点,在外人员捐献一点,联系单位赞助一点”的办法,建立国家、省、市扶持、乡(镇)主体投资、社会融资、群众投劳相结合的农村公路建设筹资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将交通、扶贫、农开、退耕还林、土地开发等项目中所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做到标准一致,项目资金从一个口子出,工作同步,避免同样的建设,出现不同的补助标准和项目重复实施的现象发生。
(三)、精心组织,加大监管力度,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质量保证。一是严格按规划和设计施工。市交通职能部门要严格统一勘测和编制规划,所有项目,特别是新建项目,必须报市人民政府核准后方可实施,对未经批准擅自建设的项目,除由国土、规划等部门从严处罚外,交通等部门坚决不予安排项目资金,彻底改变目前公路建设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侵占耕地的现象。二是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交通部门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和指导,尤其对施工环境较差、难度较大的项目更要加强巡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整改。明确施工单位、乡镇以及村级组织的责任。加强对村干部及村民义务监督员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担负施工各环节的质量监督工作。对主要材料要从严把关,建议对水泥、石灰、沥青等外购材料,凭出厂合格单由农村公路管理局提取样品,由相关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三是从严要求,确保相关配套设施到位。对已建成路段的错车道设置、路肩培土、急弯和危险地段的警示标志及安全防护等附属设施补救到位,对在建的路段要求在实施时同步到位。四是要坚持合理造价和工期,严格基本建设程序,按技术规范施工作业。坚持项目业主法人制、设计使用年限终身制、社会公开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建立起“交通行业指导,社会质量监理,村民代表监督,施工单位自检”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建设质量,促进农村公路建设健康发展。
(四)、建管结合,尽快出台我市农村公路养护办法,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后续保障。随着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数量和公路里程的增加,若不切实改善这种重建轻养、失管失养状况,将会使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还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有违农村公路建设的初衷。因此,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我市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已迫在眉睫。一是要认识到位,加强对管养单位和沿线群众爱路、护路的引导和教育,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养路、护路思想培养教育,牢固树立“三分筑路,七分养护”的思想,提高养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二是要制度到位,尽快出台我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实施方案,明确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机制,逐步实现农村公路养护正常化、规范化;三是要责任到位,采取“谁受益,谁养护”的方式,通过突击养护、日常养护、抓示范路等方式,充分调动乡镇、村组和广大农户养护的积极性。要大力推行“农村公路民养化”通过协议、承包、委托养护等办法将养护责任明确到村、到组、到人;四是相关保障措施要到位,在做好养护工作的同时,市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局要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将清理路障、治理超载作为工作重点,严厉打击有损农村公路的行为,为农村公路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五是要确保养护经费的到位。采取市财政从农村公路养护经费中通过“以奖代拨”的方式拨一点,乡(镇)、村财政补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模式,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经费渠道,为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宽量大,任务非常艰巨,它需要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同心合力,科学规划,精心建设,强化管护,只有这样,我市的农村公路才能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
乡村公路调研报告 篇4
一、客运量持续增加,旅客周转量突破120亿人公里
近年来,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外出务工、外地来洛旅游观光等各类人员流动显着增强。据运输管理部门统计,年全市客运量为1.60亿人,较上年增加2670万人,增长20.0%;旅客周转量突破120亿人公里,达到124.28亿人公里,创历史记录,较上年增加20.91亿人公里,增长20.2%。
二、货运能力不断提高,货运周转量完成358亿吨公里
20xx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市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全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经济保持了较高增速,工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各类商品消费持续旺盛。统计显示,市货物运输能力不断提升,全年货运量达到1.63亿吨,较上年增加2892万吨,增长21.6%;货物周转量达到358.09亿吨公里,较上年增加66.39亿吨公里,增长22.8%。
三、运输业存在的问题
(一)公路建设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近几年,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农村公路建设等级较低,维护养护资金匮乏,与公路配套的停车场所规划、建设滞后,公路建设科学性、前瞻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个体货物运输组织化程度较低
20xx年,市对几家大型公路运输公司进行了整合改制,经营主体集中化程度得到提高。但在货运方面,存在大量个体私营货物运输业主,管理松散,专业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
(三)成本攀升增加企业营运压力
油价、人员工资不断攀升,增加了运输企业经营成本。近年来,汽柴油价格持续在高位徘徊,汽油价格达到历史高位,推高了企业经营成本,货物每吨公里运输成本已达到0.7元左右,一些运输企业经营困难。
(四)超限超载等非法营运依然存在
对货物运输车主的.调查显示,由于货源少、车辆多,加之信息缺乏导致的无序竞争,一些运输车主把货物运输价格降到每吨公里0.4元左右。为了不亏本赔钱,部分车主存在超载超吨经营,增加了运输业经营风险。
(五)行业管理和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
运输业经营线长面广,管理难度较大。当前运输市场监管力度、管理方式、技术手段亟需加强,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