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洗澡》读后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洗澡》读后感 篇1
《洗澡》是杨绛先生的长篇小说,似乎没有《我们仨》的知名度高,但真的完全展现了先生深厚的语言功底。文风辛辣幽默,各种暗喻讽刺,一针见血,让人一边发笑一边拍手叫好,越读越入迷。
一开始以为自私吝啬的余楠是主角,谁知只是以他为引子,后面各路“神仙”悉数登场,一个比一个鲜活有趣。余楠的妻子宛英是我目前看过的最讨人喜欢的旧式女子。她传统却不闭塞,通俗点说就是心大又不傻。一般情况下,旧时的妻子知道丈夫出轨后,要么一哭二闹三上吊逼迫丈夫与小三断绝往来,要么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隐忍着过日子眼泪往肚子里吞。可她一点也不憋屈,不哭不闹,没用多长时间不仅想通了还做好了被丈夫抛弃后的打算。但是后来丈夫被小三抛弃了走不成了,她反而感到失望,让人哭笑不得。余楠以为自己聪明,宛英好糊弄,但其实宛英心里跟明镜似的,早就看透了他的虚伪。后来还暗中帮姚宓,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哈哈。我记得有人说过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鉴定一部作品的优劣,最基本的评判标准是——作品里好人的上限和坏人的下限。”我非常赞同。人性本来就是复杂的多面的,但很多编剧往往把主角写得正义凛然洁白无瑕又傻又天真,而把坏人写得十恶不赦禽兽不如坏得没下限,这样就背离了人性,很不真实了。《洗澡》里面的人物,个个都很真实。他们的心理活动描写得很细腻,读者可以将心比心,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每个人物有各自的闪光点又自然地存在着人性恶的一面。比如,我很欣赏姚宓的孤傲清高,坚强独立,她说:“不能公然做的事,暗地里也不做。”但转眼她就和有妇之夫许彦成暧昧不清,气得我直想扇她耳光。我很心疼“标准美人”丽琳,嫁错了人,在没有爱情的婚姻里唱着独角戏。我想起了《围城》里孙柔嘉和方鸿渐失败的婚姻,得出了一个结论:感动不是爱情。一时感动促成的关系薄得像蝉翼,等他遇到他喜欢的人,你的付出就显得很廉价了,他会毫不犹豫追求他喜欢的人,跟你说声对不起并让你心疼得死去活来之外,并不能用什么报答你。
书中人物的外貌描写是很新奇有趣的,比如罗厚的“十点眉”,还有把丑女人打趣成“俊俏的河马”。人物的神态描写绝了,很佩服先生能用如此平实的语言描写得那么传神,一下就反映了人物的心理状态。知识分子自我检讨那段让读者回到了那个疯狂又压抑的时代,理性几乎是不存在的。故事的最后,知识分子被磨平了棱角,去到各自的新的工作岗位。一群人聚了,又散了。
《洗澡》读后感 篇2
书名虽为《洗澡》,而实际对于“洗澡”的描述只占全书的大部分,前面都是对后面的洗澡的铺垫。从开始的各个人物依次的引出,人物矛盾的挨个呈现,到姚宓与彦成的恋情的揭露到了一个小高潮,正在不知他们将如何继续处下去的时候,接来全文的高潮——“三反”的开始,打断了这个揪人心肠的故事,也从而将注意点引到另一个更加激化的矛盾,也正是从这个大的矛盾,反映出了人性的本质。书中对于各个人物性格的刻画,惟妙惟肖,罗厚的敢作敢当、仗义而为,敏的小心算计、伶牙俐齿,姚宓的少年老成、待人真诚,彦成的憨厚固执、谦虚负责,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余楠,这个全书第一个出现的人物,贯穿始终,他是个典型的投机主义者,抠门儿、计较,爱占小便宜,生性多疑,爱拉小帮派,他的“神童”智慧,全都体现在他的吹嘘拍马和算计他人上面,他毫无真才实学,却骄傲自大,他追名逐利的劲头比他做研究的劲头大何止千百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然而最终胜利的却总是他这种人。
对于这种人,起初是鄙视,然后是愤怒,最后看到他临了争来的一百斤米的时候,是可怜,他这一生都在为这种虚名,这种小利而绞尽脑汁、献丑表演,完全无法看到外面的花花世界,着实可悲。
《洗澡》读后感 篇3
公鸡洗澡的情形,大家好奇吗?当我看了《公鸡洗澡》这个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完,原来这就是所谓的公鸡洗澡啊!
文章是这样介绍的:奶奶家有一只大公鸡,可为什么大公鸡的毛总是油亮亮地呢?难道奶奶天天给它洗澡?我的脑子里浮现出一个大问号。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决定亲眼瞧一瞧。
吃完午饭,我把一大盆带有垃圾的脏水“哗”的一声泼向大公鸡,只见大公鸡左拐右拐来到一个土坑边,望望四处无人,便“噌”地一下跳进土坑打起滚来。哈,你个大笨鸡,本来身上就脏,你还跳进土坑里打滚,可等我回来的时候,大公鸡的羽毛已经油亮亮的了。
这时我才发现,原来大公鸡洗澡就是在土坑里打滚呀!
读了这个故事,我才知道: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不要自作聪明,要做一个喜欢探究的人。
《洗澡》读后感 篇4
我是“杨绛迷”。她的著作,我几乎每本都读过,而且有好些还不止读过一遍。听张志强同学——他也是“杨绛迷”——说,杨先生又要出新书了,我非常兴奋。
杨先生能以103岁高龄再出新作,我自然兴奋;但是,听说是《洗澡》的续作,先前的兴奋就不免降低些。我想,大约不止我一个人,也许还有很多杨先生的读者,也同样认为《洗澡》已经是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根本没有写续作的必要。
据杨先生《洗澡之后前言》说,“我特意要写姚宓和许彦成之间那份纯洁的友情,却被人这般糟蹋。假如我去世以后,有人擅写续集,我就麻烦了。现在趁我还健在,把故事结束了吧。这样呢,非但保全了这份纯洁的友情,也给读者看到一个称心如意的结局。我这部《洗澡之后》是小小一部新作,人物依旧,事情却完全不同。我把故事结束了,谁也别想再写什么续集了。”由此推测,杨先生写这部续作,大概有鉴于有人擅自为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写续作。可是令我们感到不解的,却是杨先生为何给续作取这样一个名字,因为擅自续写《围城》的人,便将他那续作命名为《围城之后》。这样一来,《围城之后》不就更容易鱼目混珠,让人以为那是钱先生的续作了吗?
而那“称心如意的结局”,大概也不过是许彦成与姚宓“有情人终成眷属”吧。《洗澡之后》也不脱中国人所特别喜爱的大团圆的俗套,这又不免让人想起《南桃花扇》《红楼复梦》《红楼圆梦》之类的续作,而且还要揣度起它的命运来。当然,《洗澡之后》绝不会像它们一样淹没,只留下一串书名。可是,它的流传后世,很可能不是依靠它本身的文学魅力,而是杨先生的名声。杨先生是现今中国文坛上,最令人尊敬的老作家。我们自然不会对她有什么微词,但是,这部续作,却不免有“狗尾续貂”之嫌,让读者产生“有不如无”之叹。悲剧固然让我们感情沉重,而皆大欢喜的喜剧,却不免肤浅。然而,面对一部文学作品,我们宁可感情沉重,也不愿意它流于肤浅。
话说回来,一位名人上了年纪,难免被人利用。据说,这次《洗澡之后》会以单行本与《杨绛全集》之一部分两种形式出版。这是出版社的大好商机,可以借此大赚其钱,不仅单行本销售可观,就是新版的《杨绛全集》也一定行情不错。这是无论什么人都可以预料到的。另外,等到杨绛先生百年之后,又借着“怀念杨绛先生”的名义,再出一版《杨绛全集》,或者各种单行本也很可以并行不悖地再出一版。这不仅又让我们想到钱先生《读伊索寓言》里“蚂蚁与促织”的故事。当然,现在的“蚂蚁”是不会看着“促织”饿死的,因为“促织”此时此刻“唱的歌”就可以给它带来利益,而且每年趁着“促织”过生日的时机,也还可以借“祝寿”的名义,印刷“促织”的旧作,做成精装版,表面上是给“促织”做寿礼,实际上却又可以谋些利。达尔文的“进化论”到底有些道理,就拿“蚂蚁”来说,它们不像从前一样,专等“促织”饿死后,吃它的“尸体”,而是“促织”活着的时候,吃它的名声,死后再吃它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