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虞美人读后感

2025/04/21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虞美人读后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虞美人读后感 篇1

一代风流才子,却被命运推上了帝王的宝座。他无心理政,在位期间,无所建树,因而被冠上“昏庸无能”的罪名。然而,我却想要为他鸣不平。的确,他不比汉武帝的气吞万里,没有刘备的济世情怀,不敌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但他拥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所缺乏的横溢才华!

李煜,一个错位的人生,写就一段千古悲情。若不是生在帝王之家,若不是命运弄人,他又怎会年仅42岁就草草地绝了笔?他留给我们的,是政客用鄙夷的嘴角吐出的“亡国之君”“昏庸无能”的不屑,是文人用心品读出的无尽悲凉,更是一个集风流倜傥天才卓绝于一身的“词中帝王”的旷世才情。他,该更羡慕那平平淡淡的文人吧?远离了人世纷繁,远离了国事困扰,远离了勾心斗角,远离了腥风血雨,独自守着一份宁静,泛舟湖上,吟诗作对。乘着清风,伴着明月,踏着花香,唱出人生的醉意与惬意。这,该正是他所向往的吧?多少个夜晚,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啊,何时才能去到?多少个白昼,那个心生烦厌的宝座啊,何时才能远离?

坐着,闭眼,静静地听《虞美人》。实在佩服邓丽君前辈竟可以将其诠释得如此尽致淋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往事,或许不是在位时期的锦衣玉食,或许不是万人之上的荣华富贵,或许不是与大小周后的飘逸爱情,却恰恰是他无忧无虑的童年,托腮沉思的少年,即兴作诗的青年……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看见他了!只身一人,在沙地上留下一行浅浅的脚印,一步一步拾级而上。用手拂上石壁,什么时候,在它的夹缝中,竟早已杂草丛生?抬头凝视铁柱,什么时候,它竟已锈迹斑斑,失了威严?轻轻推开木门,什么时候,它竟已落满尘埃,无人造访?这是他与大小周后诗酒做伴,嬉闹玩耍的地方啊!而如今……

转过身,偌大的庭院,竟毫无生机!一株梧桐,寂寞地在时间的长河里凋零。见证了两段美丽的爱情;见证了一代君王的沧桑变化;见证了一个王朝的兴衰成败,它累了,厌了,倦了。所以,它只是静静地,默默地,悄悄地,隐在记忆里。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错位人生,写就千古悲情。

虞美人读后感 篇2

指尖在书纸上摩掌,文思在诗文中飞扬。我的指下是李煜的《虞美人》。我在李煌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中哀叹;在李煜那哀愁漫天的情思中为他惋惜。思绪起伏跌宕。

李煜,史称南唐后主,文才出众,晓畅音律。无奈命运戏弄,本该舞文弄墨的你,却披上了龙袍,坐上了龙椅;更可悲的是,南唐倾覆,帝王被俘;你一腔的思乡忆园之情,只好用笔倾诉于诗中。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浪漫,秋月高洁,这秀丽的景色本令人心驰神往,可在你的笔下却显得那么哀伤。一切美景在你眼中不过是了无生气;一切奢华在你眼中不过是过眼云烟……我的心,抽动了,我仿佛看见了你那苍凉的背影,你的心。难道已经这般绝望了吗?你对故国的哀叹和你那似乎冰冷的心触动了我的心弦,很深、很感伤。

“何时了”三个字正点出了你的心酸,你不知道往昔的岁月是何时过去的。以前的一切欢笑、奢华,仿佛成了一场迷梦,真实却又陌生;哀伤、寂寞,仿佛成了一段未知的小路,孤单、却又不得不面对。你厌倦、你哀伤、你追忆。我的心再也平静不下来。我不明白上天为何对你如此不公,为什么要你成为皇上?或许,若你不是皇上,你可能会更快乐吧?不用去面对文武百官,不用去面对天下百姓,只是待在家中诗情画意、论文品酒。可惜,历史无法改写,命运不会改变。看着你留下的那一连串决绝的音符,我多想上前拉住你的衣襟,告诉你生存的勇气。你哀叹,一切的一切在你眼中。物是人非。“问君能有儿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愁绪的深洋中,你渲染了全诗的高潮。通过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对比,我看到了你那亡国的愧疚难当,以及你那落空的寂寞与悲哀……只觉得心中一片空檬,空荡荡的,人仿佛同心一起进人了你的悲情的世界。月光下似乎看到:你眼角有泪,冰凉、品莹;你语语呜咽,脸庞更显苍白。你声声硬塞,接过太宗所赐的毒酒一饮而尽,你痛苦而又解脱。

你去了,走得很轻,很安详。我闭上双眼,用指尖抚摸着你落空的悲哀,才发现,那是一朵绽放在血泪中的《虞美人》。

虞美人读后感 篇3

无边的凄楚,无尽的愁思,往日纸醉金迷的帝王生活,如今只剩下虚无缥缈的轮廓。于是只能逃避。春花秋月,却殷切期盼它早日了却,只因怕勾起内心最深处的伤口。"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所有的心碎、心酸、心痛都融在这一声叹息之中…

"雕栏玉砌"不会因为人间是是非非而改变,改变的是作者见到它的.心情--两个沉重的字眼:苦涩;但它又是改变了颜色,曾经的红似火,如今已真正化成了一团火,灼伤了李煜的心,成了不可愈合的伤口。

痛!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愈愁,愁无底!愁长流!锁眉,垂头,叹气,那深深地痛…

在我,一个后世读者的眼光看来,这首诗写的是那样凄美,那样震撼人心。本词通过采用问答形式,描绘出词人悲恨交织的内心世界,读来肝肠寸断,痛不欲生。

虞美人读后感 篇4

后主的这一首词,是蘸着血和泪写的。

春风又起,柳枝斜飞,万物复苏。在春的召唤下,人们欣欣然,陶陶然,意气风发,步履轻盈,心底里泛起了一层又一层涟漪。无论是在堆锦铺绣的江南,还是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塞北,无论是天下至尊的人物,还是街头独行的乞者,人们的感受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春天太美好了,能永久的停留在春日里该是多么好的事情呀!”

春光烂漫,春色迷人。

可是,作为亡国之君,李煜在烂漫的春光下,感受到的却是锥心的疼痛。他日燕绕蝶环,红拥翠依,今朝寄人篱下,形影相吊,个人处境上的`巨大反差,使他内心的撕裂感在面对如往昔一样的春色时猛然爆发,而且愈加强烈。所以,当人人都念春色好的时候,后主独沧然泪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呀,你干嘛开的那么鲜艳,你是在故意刺激我这落魄的人吗,你可知道,看到了你,我就由不得想起了我的故国,想起了故国的山山水水,想起了故国的琼楼玉宇,想起了故国的如花美姬;你能不能不来呀,来了之后你能不能快点结束呀,譬如一夜就过去,那样,我虽然麻木却能少一点痛苦,似这样愁而又愁,忧愤交织,何时是个尽头呀。

可以说,后主的情绪一泻千里,温柔的东风、蓬勃的春水,这些美好的事物,在他的心目中不啻于是一剂慢性毒药,立即赴死倒也痛快,难的是慢慢而又真切地遭受这种慢性毒药的毒害,时时在痛,却又无力挣脱。

有人说,后主的这一首词是有泪而无血,算不得泣血之作,那证据就在于,如果是痛到心头流血,恐怕是连梦也不愿梦了,更别说是说出来了。我却以为,后主虽然柔弱,更加贪生,但却满怀柔情;这样柔弱的人儿,在面对如天上人间般的命运落差时,内心即使在流血,也要把那种愁苦掰扯出来给自己看,愈看愈哭,愈哭愈看。后主是被毒死的。我想,他死的时候一定会有一种解脱的感觉,那个时候,可能才真是“愈辩已忘言”了。

一段冷热相间的人生,一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深切感受。其实这种感受我们人人都有,一个人徜徉在爱人曾经走过的山间小径上、一个人躺在儿女曾经的小床上 、 一个人月下独坐在父母曾经 嘘寒问暖的院落里,这样的情形,还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