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好句子
倚栏轩 > 经典美文 > 生活随笔 > 正文

蝉声悠悠

作者: 今生有约2012/07/07生活随笔

我居所西首,毗邻蜿蜒的倪伦河。盛夏里推窗而望,碧水蓝天,翠色满目。特别是那丝缕蝉声,不绝入耳,悠悠然伴我一个整夏。在这炎热酷暑之季,给了我道不尽的清畅与惬意。

自古以来,人们对蝉颇有偏爱。旧时古人故去,常用玉雕的蝉做殉葬品。而诗人们更是怜蝉有加,骆宾王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在他的笔下,已然变成了高洁意象的化身。唐代诗人虞世南咏蝉:“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栖梧桐,那是凤凰一样的尊贵。自然,蝉栖息性很强,虽非独桐。最早的咏蝉诗,肇始于文学自觉期的魏晋,曹植有“栖乔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的诗句;而陆云作《寒蝉赋》,亦为佐证之一。及至到了诗人李商隐,则是藉蝉抒胸,纤屈仕途命舛了:“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而我喜蝉爱蝉,缘于馋。小时候在乡下,乡人们把蝉叫“知了”。我的家乡,树多、水多、涘多、蝉多。每年夏季,蝉声幽幽:晨起小合奏,午间大合唱,转至夕时,却变成喁喁独鸣。彼时的我们,每到晚间,特别是新雨过后,蜂拥而出,成群结队到村头河涯林畔去捉幼蝉,擎着手电,打着灯笼,擎着火把,从蝉爬出坑的那一霎,一直到入夜蝉爬树,往往几个小时里捉到一二百只。捉回家的蝉,先用清水浸泡一宿,再敷细盐腌了,三五日后,可蒸、可煮、可烹、可炸,黄澄澄的酥皮,咬下去喷喷香口。蝉,是我们穷乡僻壤农家孩子解馋的一道上佳的好口菜,故而我们眼巴巴地期盼于夏季的到来。

不仅如此,蜕变了的蝉壳,可以入药,我们捉来,积攒多了,就到镇子上的收购站去卖钱,也可以换回等值的物什。尽管那时人们每天都能捉到很多的蝉回家,但蝉仍然很多,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整个夏季里,蝉声轰鸣,不仅村外林子满地都是,就是农家小院内的稀疏枝上,也往往有三五只蝉鸣。但记忆里有那么一段时期,退林还耕,大搞填河造田运动,生态遭到极大破坏,蝉也明显减少了很多。好在这种情形并未持续太久,继而恢复了原貌,特别是近30年来,我的家乡大搞植树造林,经济林、用材林崛起,大地迅速实现了林网化,“千亩揽翠绿,万里闻蝉鸣”的诗情画意般生活日子,又重回人间,

其实,蝉作为一个个体生命,是极短暂,极具顽强生命力的一个过程,它从孕育到出土,在地下经过17年的漫长岁月,17年间美国总统更迭了三届,不可不谓之不长;而蝉蜕变后的生命,却仅仅只有一夏,这又是何其的短暂!对于生命,人怀好恶,庄子视蝉即无好感,《庄子·逍遥游》即把蝉列入鲲的对立物。庄子身为道家一派代表,却忽略了大千宇宙缔造之本源——乃“众生平等”。

而我一介布衣,却极喜爱那悠悠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