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文章阅读800字

2023/09/08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文章阅读800字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文章阅读800字(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生活意识流·谈读书

文/喀纳斯湖

踏黑而回,痛感加剧,难以襟声,嗓子报复人生。不会自我保护,自责!

仰望苍穹,灰暗的天空没有繁星点点,羡慕草原的夜晚,空旷宁静。中原城市的夜晚常常如此,习惯了就少了期盼和等待。回到家,学做葛优躺,写写小文字,是一种难得的消遣和享受。

下午参加新安江路小学的馨安书社成立,31位同志自愿加入读书共同体,建章立制各司其职,挂牌发言颁书,其乐融融。有一个老师的发言特别令我感动。他说,我以前很喜欢读书,今天有了组织,找到了"回家"的感觉。希望在这样的团队里和大家一起学习,共同提高。言为心声,情真意切。还有两位老师上台朗读诗歌,期间笑声不断,可以看出来,大家是发自肺腑的开心,没有"被迫和无奈".

薛校长给我布置的"作业"是分享一下读书心得。我现场做了一个调研,我们为什么要读书?王校长说是为了静下心来,更好的思考。一个老师说他原来就一直喜欢阅读,现在要继续读下去,养成一个习惯。

读书是生命的美容!周总理说读书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努力。他的话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的人说读书是为了生活工作的更好,这也无可厚非。其实没有一成不变的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热爱阅读不需要任何理由,不喜欢读书却可以找一万条理由。读书是为了拓展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读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品位,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读书是让自己更加清楚地认识这个世界,多一个选择的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和生活,提高生命质量,让活着变得更有尊严,更有成就感,更快乐。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走方式,因为你读过的每本书都不会辜负你。教师读书不仅是为学生,为生活,更是为了自己。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变得自信。假如说评课的时候你不敢发言,培训时候不愿交流,座谈时候无话可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要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这话有道理。

培根说读书可以怡情,博彩,长才。每个人读书的态度不尽相同,有的人读书是为了克服孤单寂寞冷,这是消遣。有的人读书是为了与人高谈阔论时有谈资,这是显摆。有的人读书是为了让自己阅历更加丰富,这是增智。一个人不能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是阅读可以拓展自己的生命宽度。无论读什么书,还是为何读书,多读书总是好事。读好书就一定愈发优秀。

我特别喜欢藏克家的一句话:读书就像爬山,爬得越高,视野就越宽阔;读书就像耕耘,付出的汗水越多,收获就越大。

读书和写作是一对孪生姊妹!读而不写则浅,写而不读则空。把自己的读后感写出来,分享就是一种喜悦。要想做好读书和写作两件事,最主要三点:其一要坚持,其二要忘我,其三要快乐。

"馨安"书社的名字与校名谐音吻合。在我看来,第一字代表了温馨和谐,指向着读书的氛围。第二个字代表了安心安逸,指向着阅读的愿景,过程要无忧和快乐。

我们每一个人就像一条游鱼,有些终其一生始终在浅海里游弋,唯有鲸鱼,才有机会在深海和海平面来回穿梭,自由自在。

安静的台历

文/韦秀琴

日子是被安安静静地摆在桌面上的。太阳一下山,日子就被翻过去一页。随着冰冷的冬天的到来,这沓厚厚的日子就被翻得薄薄的了。

桌上的日子旁边总是站着明星大美人,一天到晚笑吟吟地看着你,让你单调的日子陡然增添了许多色彩。翻开书本,潜心阅读,心灵在字里行间跳跃,捕捉各种各样的乐趣,这本五颜六色的台历也在静静地守候着。有时候接手到繁重的事情,便在桌子上不停地写呀不停地算呀,手麻了,腰酸了,心里有些不耐烦了,想扔下笔,一走了之,但一抬头看见台历上的美人在看着自己笑,似乎在鼓励着坚持坚持再坚持,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这美女又是哪个电视电影剧的主角,便自然而然地想到她那可爱的言行举止,烦躁的心慢慢沉静下来,接着继续把事情做好。

还有一些台历上印刷着一首首精美的诗歌。诗歌不长,就那么十多行,甚至是三五行,简简单单地排在那里。闲坐的时候,这些虽然短小但却富于诗意的涛句便跳进你的眼里,挑拔着你的心灵。比如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那么耐人寻味。想想人生谁能没有挫折没有困境,就像这黑色的眼睛,人不要被眼前的黑色迷茫了,而是睁大眼睛,寻找自己的理想,寻找自已的希望。想到这些,睁前豁然开朗,信心百倍,投入新的工作。

如果是一些缠绵悱恻的诗句,那更是令人浮想联翩。比如"我从不吃醋,除非你是醋".寥寥数语便把情真意切的爱情故事托盘而出。

更有趣的是,有的台历上留着一些空白,任由主人去抒写心情。白天忙忙碌碌,处理各种繁杂的事务,也许碰到很快乐的事情,遇见很喜欢的人,心情一直激动不已,总是那么亢奋,忘记了一切;或者摊上了倒霉的事情,被缠得焦头烂额,无法找到发泄的地方。天黑了,夜来了,这些事务一一远去,剩下疲惫不堪的自己,慢慢来到桌前,看着那静静等候的台历,看到那洁白之处,便情不自禁地拿起来,随意地涂上几句凌乱的心情。实在不写一两个字,就随手涂抹几笔,可能是一个苹果,也可能是一两条鱼,宣泄着自己的心事。

这么有一句没一句地记录着,日子一页一页地翻过,等到年末时候,一本台历已经翻得差不多了,再把过去的的日子重新翻回来,那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时间是不可逆转的,但是在一本台历上,你可以清点过去的日子,随意进入过去的某个日子,回味当时,多么让人留恋呵!

这些空白记录喜怒哀乐,记录着一年的心灵轨迹。打开过去的台历,就像打开一盘色味丰富的菜,拣上一小块,慢慢咀嚼,都是别有风味的,总是能勾起对过去某个日子的怀念。怀念那湛蓝的天空,怀念那馨香的花朵,也许日子里的人已经永远地走了,总是留下不经意的一念儿。即使那空白处填写着密布的乌云,吓人的闪电,还有被人辱骂等等灰暗的色调。现在翻开看看,令人唏嘘,从而从中获取一些经验教训,避免在出现类似让人痛苦的事情。

安静的台历忠实地记住每一个过往的日子,留住一些怀念,留住一些温馨。

远去的古圆窑

文/冯彦伟

那座支离破碎的古圆窑,早已不再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工具使用了。曾作为陶瓷生产的主要工具的古圆窑,在陶镇的地面上看到的也确实不多了。零星地站在古窑旁的老窑工,与老窑一样被时代遗忘的院落里的人儿,正日渐地奔向外边的繁华,留下满院的空宅让日暮的老人长住。

古圆窑的使用,在古老陶镇的确绝无仅有了。可是,与其相伴了大半生的老宋仍健在;那极少的与老人相伴的老窑,依然盆景般的美丽可爱。它绝非荒凉着一派萧条,在高楼林立的居民住宅区里,它还作为保留下来的老居民院落的一部份,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周围残留的相伴的老作坊式的茅草小屋尚在。古窑上杂草丛生,一棵胳膊粗的小树扎在窑顶上,将窑的四周撑出了许多的裂缝,恰似构成黄昏中别样的风景,与周围的高楼遥对无语。杂草在夕阳中无声地摇摆,闪动着落日的余光。这样的日子里,偶有老窑工从此踱过,更显现老窑的寂寞冷僻。显然,平时除了摆放杂物,却很少有人到此光顾了。

只有年过古稀的老宋还未间断地热恋着它。老宋在距老窑不远的楼房居住。老宋总是蹒跚着带来黄昏的情绪,夏天在高楼的阴影下,秋天在老窑的夕阳里,然后沉默地盯着这古窑好久。

因为职业的关系,很长一段时间,与老宋走得很近,从他那里得到了不少关于窑的东西。老宋父亲的父亲就在这里谋生,这只是众多古窑中的一座小窑。别小看这座小窑,却养活了一家甚至几家人。古圆窑也称博山圆窑,约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其窑体呈圆筒形,球冠形窑顶,中间一"天子眼",窑前设一窑门,窑后设两条烟囱,两烟囱之间的窑顶处留一"锥窗",窑内前为火堂,后为窑台,窑台装坯容量以装大盆的行柱数来计算,横为行,竖为柱。两行四柱、三行六柱为小窑,四行八柱、五行十柱为中窑,六行十二柱、七行十四柱为大窑。如果烧5寸陶碗,五行十柱圆窑,每窑可装5万多个,七行十四柱能装12万个。如此容量,与之相伴的就是配套的小作坊,三房九匠就解决了十几个人的活路。古圆窑世代相传,到解放前后,小镇上已星罗棋布,遍地皆是,完整的约有120余座。家家就这样生生息息地繁衍了几百年,甚至近千年。老宋12岁,就开始在这里烧窑。这种窑纯粹是旧工艺,没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一切都得凭经验操作,根据火候判断烧成温度,以便决定添煤的数量。分小火、中火、大火三个阶段,时间由窑内容量和煤质而定,大窑一般烧五至六天,中窑一般烧三至四天,小窑烧两天,窑温可达1300℃左右。老宋是个聪明能干的人,在长期的烧窑实践中摸索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他烧的窑货达到一级品率的就特别的高,时间久了,人称"火眼金睛".因而也引来了不少年轻好胜者的叫板。那时看烧窑功夫就看对火候的把握,打赌就从窑炉冒出的火焰看熟窑的程度,有的赌超不过两口火,有的则超不过三口火,自己经常是赢得多输得少。

老宋大约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退休的。其实古窑也完成了"历史使命":古窑早已不再是陶瓷烧成的主要手段,已被现代化的窑炉所替代。就像退了休的老宋不由自主地变成了蹒跚的老人,古窑也正在无可挽回地走向时代淘汰的命运。真诚的窑火,不断给人们带来生活的乐趣和美的享受。"美食不如美器",道出了老窑工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窑炉历经革命,从窑顶的改造、固定木制炉条改为铁制炉条的创新、松动炉渣的自动化、到全国第一条煤烧日用陶瓷隧道窑设想的实现,终于使古圆窑摇摇欲坠的窑顶、简陋的窑体成为历史一页。随之而来的陶瓷生产的机械化,隧道窑、辊道窑、梭式窑,更多的平添了老窑回望的目光。

古圆窑无所事事地立在现代建筑群里确实有些凄凉。它再不肯升腾激动人心的火红的火苗了,它再不在窑工添完最后一口火时耀武扬威地令人盛行祭窑典礼了。

仿佛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古圆窑静静地立着,仿佛在期待着什么。虽然偶有相关部门或人士到此参观光顾,或者在此居民的挽留,但终因旧城改造的进程妨碍,拆迁部门也将"冷酷无情"地抛弃它,它在无尽的岁月里独守寂寞的日子也不长远了。

我又觉得某些文化并非那么容易消失,在我们时代的进程中会有很强的生命力。在人们的头脑中不是打上了烙印了吗?古窑村的封存,或多或少的尚留下一丝的牵挂。

古圆窑的历史并没有消失。更重要的是老窑工们那种刚直、向上的精神,所凝结而成的"窑神"——窑工之"神",也不会成为"古迹".它将永远保留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

高台望断,看尽苍凉繁华

文/山城心语

渡上船的那一刻,生命开始奔波。极目远望下,拨不开的云烟,途经风雨时,立不定的兰舟。摆渡红尘路,羁旅飘摇,自此沉沦。目断前程,不知归途……

弹指远四季,挥手别春秋。食花繁柳密,饮雨露霜风,辄行于繁锦纷纭间的声色车马,高歌畏途岁月凌铄千古的传奇。踽踽颠簸的行姿,在物情相催的整冠中,如同风中翩翩飞舞的蝶。

将身影放逐于岁月的逆流,目送生命里的时光点点滴滴的流失。年华的倒影,沾泥带水般不经意的映照而来,所过之处,暗殇累累,触忤心田。

谁抖落万千的离愁于杯盏,掬起流年里无边的荒寒,将那一樽苍凉慨而饮尽。

对影祭奠,细细追寻。人道年华易逝,风景易老。我默默地遥思着记忆中那段被江南山水深锁的足迹,颤抖地用水墨将岁月赏鉴重题。欲以一苇航之,终是泅不到岁月的彼岸,那如同海市蜃楼般的叹为观止。

微叹流年,嘴角苦涩不觉微扬。是否命中已然注定,那一段不得善终的风景,必将成为命格里反排不得的劫数。那萦绕满目过往的紫霞烟岚,于我的记忆里如画如诗,惊乱原本寂静的一池心事,顿起波澜,奏起了哀愁的调子。

不言云无心,不语水无情。悲喜咏兮生别离,我不过是个在明媚芳华里经过亭台水榭,心悦你娇羞嗔喜,淡雅出尘的看客。终只是路过你的青春,也告别了你的路人。而你也只是流年里一道匆别匆逝的风景,路过了我的记忆,留下了些许美丽,注定与我下个驿站无所纠葛。

背上行囊,或回首,或远行…一眼回眸便是一个风景,一个转身又是一段旅程,那些划指而过的时光,盛放着太多来不及消解的回忆与青涩的心事。

沿途的风景,逝去的美丽,纵使万般留恋,绝情的时光依然会督促着你继续前行。无论想是不想,愿与不愿,当世事经过,便是谁也无法再找到最初的自己。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风景人文,早已在转身时被时光沙漏悄悄的掩去。

一路走来,脸上的疲惫被岁月雕刻得一丝不苟。眉间深锁着回忆,那一抹厚重,婉转沧桑着眼眸,简约而端庄,美丽而哀愁。

素笺轻展,笔歌墨咏,踩着平仄轻舞的分明是岁月剥落下锈迹斑斑的伤愁。一个奔波穿梭于风尘俗世的男子,挥墨洒酒长歌,篆刻旧时烟云。落落而舞,千回百转后,痴迷的眼神,所哀婉的也不过是画薄岁月,匿迹于静美红尘的故事。

岁月里谁依稀闻得我以忧伤为鼓吹,以回忆为脉络,以思念述文绣。拨弄冰冷的指尖,追随惆怅的思绪,犹如幽灵般在老去的年华里与梦寐相纠缠。

而你一袭白衣俏立其间,娥眉低颦浅笑间,颔首生情,也就那么轻轻的一瞥,我的三魂七魄便如镜花水月般的飘渺恍惚,烟消云散。只剩下一个空落落的躯壳,遥遥的,凝视着…

是谁空将心事付流水,放逐年华错落演绎下的长相思。默然落座,心事浸寒,弥漫的忧思于江南的水湄悄然的长出嫩绿的草儿,摇曳中仿佛脆弱的不堪风雨,却又那么的坚韧无比。

月凉花谢,人去楼空。昔日素颜云鬓红袖翩然,依水傍柳青衫相伴,那一幅恬静温馨的水墨画卷润了谁的眼,那一缕嫣然清音的低吟浅唱又醉了谁的心田。

当悲欢舞尽,又是谁带着满腹灾萼在往昔的剪影里为自己寻求解脱。一任泪水打湿,伤痕成茧,我眸中萦牵的不舍,你再也看不见。

是谁的遗憾于岁月里奏起了哀鸣?灵魂幽叹,低眉相思,在离世隔岸的云月外依就流觞,在祭奠无涯的时空里依旧珍藏。

当爱被时间典当,以舍与不舍的结局而落幕,那无法赎回的初心,于流浪的风中又流离颠沛了谁寂寞的归宿?忆往昔,身无所获,居无静安,枉换流年。叹今时,泊心无依,寂寥辛酸,回首不堪。

不觉怅然,欲用颤抖的手抹去岁月里如花的笑靥,徒染了满眼的倦怠满身的疲倦。沉重的眼颊,再看不清那风中含情婉约的娇柔。窗外凉风掠过,吹起书案零乱的纸页,室内骤起一片清冷的绝然。

眺望夜空,那点点星辰无法计量的怅惘,止步尺规着心头的愁绪,犹如三千弱水,一任东流,无从掬起。

那缠绕的情滞留在胸口,隐忍着疼痛,心早已远走。奔耕的是哪个的方向,没人能懂,唯你知情。窗台那一角的月光,为洗礼这一身的疲惫,排挞而至,盈斥着凉风,铺张的一室清辉,那么萧索。

细数孤独的韵味,两颗心的距离该何以丈量。谁能明白那等待背后的落寞苍白,只期一个风吹草动,便杯弓蛇影般悸动着那一抹温情回眸的身影。

就这么静静一等,便送了几个年岁的秋月春花。

在晨钟暮鼓,云霞向晚里,采集忧伤,顾影自怜。执笔研画,水墨挥洒细细描摹间,我终于又看到你托肩的脸颊,静倚小桥,任凭折射的霞光蜿蜒着河床,恬淡着似忧还喜的神情,慨叹着流水轻逝。一如我言呐于辞的呼唤,庶竭驽钝,一路寻去,皆是你的背影,你的转身。

水墨打湿我的眼眶,那泪光滴落画案的轨迹,绝艳着晶莹。一如我瑕瑜的心事,漫溢在这凄楚无边的夜色里,硬是把这场以织梦为名的让人溺倒其中的风景画卷完美的挥毫下去,画尽不能媚诉的眷恋,画尽每个夜幕下长长的相思,画尽花梦落尽的红泪偷垂,画尽祈盼无望的悲凉落寂。

那些凭栏寄愿,隔岸遥望跋山涉水般的思念,再传不到千里之外你淡妆雅静的梦里,便于窗外高置,梦外荒芜;拢不到红袍近身濡沫相携的细水长流,便已歌尽惆怅,买断寂寞。

夜冷云寒,天边缺月渐沉。看尽苍凉繁华,览遍山水如画。高台望断,倚楼倨傲的是他人的离合悲欢,然一笔绝然,画下的却是我自己的苦海梦靥。

落笔,垂首,那一身耀眼的嫁衣伴着顶上的红盖头定格在我的眼眸,如同杜鹃啼血的腥红,那桌上摇曳的烛光垂下滴滴的泪珠,浅映着新娘娇柔明媚的玉容。

这一幅处静若艳的水墨,看的是你的眼景,画的是我的心事。待笔墨收起,泼釉调彩,裱挂高楼嵌堂而立,随着黯然的灯影,蛰伏迷离下又有谁能收留我的心碎。

你曾说情系三生花海回眸浅笑只为君,我亦说墨上刻缘纵酒挥毫相依老流年。不会忘曾有的那些美丽与期待,那份承诺,更让永记于心。

只期你一许温情的回眸,便挥尽了笔墨,坐老了岁月。看那风中的念,漫把冷清开遍,寂寞而又执着。而我们终归是各自启程,一路扬尘,打马下一道羁旅。那些有你的风景,也最终成了我生命中的临时驿站。

画卷翩然隐去,落款冷若霜冰。梦里,是下一道风景。醒来,是百寂聊赖对镜锁眉的惆怅。

你转身,将我看作一次成长的愧赧,我用尽柔情,换来最后一滴眼泪。嗟叹情缘如梦,聚散几时休。那掩尽风华的相思,为何掩不去一段段的沧桑落眉目,这一生,又为谁饮满了一瓢绝望的寒凉。

远了那错过的芳年,你是她挥手即忘的过客。远了那脱节的瞬间,你是我心头遥望的风景。

你的风景,我的驿站,不题深情浅怨,书你以雨恨云愁。唯以指下丝弦,鸣解心的情怀,绾下一个一个的愿,作彩云之姿飘去你的窗前。做不到以经为枕席地而禅,远离喧嚣淡泊世情;达不到松骨莲风不食烟火,透晰佛法定坐聚散。只愿于宁静中寻一份超脱,回首斟一杯最美。那不多的曾经,微醺的醉意,够我回味……

秦巴山中觅古风

文/李宏志

我在山上,雪在山上,云也在山上。

山上的云就弥漫成雾,很浓,稠密得看不清眼前的树。倒是树根下的雪,白生生的刺眼。路时隐时现,云雾飘逸像入了仙境。人在雾里就没有了眼睛,像游离的小仙,从山顶上往下飘。

山中的路蜿蜒如丝带,由几千米高的云雾中缓缓飘着下去。人与车便是丝带上的爬虫,在云雾中盘绕,却怎么也看不到云下的世界。路总是有的,顺着往下去,突然云雾就扯开了一个口子,薄薄的,如纱幔一般通透。

人的眼忽然就亮堂,透过轻幔看到了谷底,看到了星星点点的屋,黄灿灿的田。那是个美丽的世界,落在了深山古坳里。尽管看下去还很远,很幽深。转眼间,云雾又弥漫了,人心却喜悦,因为云下真有着人间仙境呢!

这仙境是整整一个山谷,到处零星坐落着一个一个的小屋。屋是白色的,屋前都有小路,细细的路像一条条蚯蚓,在山洼里爬行。路的另一头又是一个小屋,又有蚯蚓爬出,终于爬出了个网子,成了一座山寨。

山寨的地,是顺着山坡往下落,落下了就是一个土台儿。土台都是斜斜的,随山势而走,又顺山形而立,总是走着山的形态。又像流动的水,从半山上往下漫,凝固不动了,就有了一湾又一湾的梯田。这梯田如画似的,层层叠叠,像鱼身上的鳞纹,纹满了整座山谷,山谷就成了人间的梦境。

阳春三月,正是春梦滋生时,这里已草绿花黄,最灿烂的就是油菜花。那种黄就亮得耀眼,能穿透迷蒙的薄雾,让灿烂放射出欢快的光芒,全都闪动在土台上。从山上往下看,一波又一波黄灿灿的波浪,起伏跌宕的样子。又似彩色的浮云,在谷中飘荡,也在半山上浮动。天上的云彩羞愧地躲到山外,谷底就有了阳光。

人和车落到了谷底,谷底的土是通红的。红土里的草特别绿,油菜花越发绚丽,像一串串的云朵浮在了山前屋后。屋是土墙,粉着白色,有木柱立着,竹板儿棚着,架起了楼。楼上有竹桌竹椅,可喝茶,茶是山上采的,水绿油油飘出香气。细细品了,这香气中还有花味,正疑惑,屋主人笑道:那是油菜花在飘香呢!

都在这个世界里生存,有人就吃着自家门前的葱、蒜苗、青菜和萝卜,宰着圈里的猪,吃上腊肉,喝着烧酒。有人却远离自然生态,远离健康环境,却想着追求养生长寿,到头来总是适得其反。不然这人和车怎么会翻山越岭,飘然而至呢!

这山谷溪水长流,水不打一处来,凡有沟坡就有清溪潺潺,丁零零的如铜铃般在山涧鸣响。人若渴了,掬起便喝,清凉凉地入口而下,肚里就全是清凉的气。也可溪水抹脸,脸就冰爽,爽后发冷,这才想起山上的积雪。原来溪水为冰雪所融,溪水必然纯净无瑕了。

这雪的王国融到了人间,万物得宠,人便成了神仙。

这里有着古味,古在梯田上。这里的梯田据说建于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民国有增修。再说这里是湖广移民的创造,独具秦巴山地的遗存风貌。这里还有一座古堡,人称冯家堡子,明清事物。堡子有城围着,城高十米,四面有门,门上有楼。城墙为土石结构,而城內土木筑房,十分考究,能容纳五百人吃喝拉撒睡。

堡子的主人冯氏原为湖北孝感大户人士,明朝中期移居陕西关中,明末因战乱又移居陕南紫阳,几经迁徙而后定址汉阴漩涡镇并传世数代,留下了这座古堡供后人研究。

就想这秦巴山区里真不可小瞧了,云雾之下的深山之中,不光有自然生态的美丽景色,而景色之中还深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历史瑰宝。

站在古堡里看天,天是青蓝的,山是青绿的。满地的黄花把山谷染尽,一个古梯田的景观将世人诱来,人和车便从此络绎不绝。唯有那座山顶终年云雾缭绕,松下积雪,山路如带。

那一定是上天的眷恋,让人从雾中观世,才深解其中的美妙呢。

何去何从,来时如仙飘,去时入仙界。人又在云雾中飘逸而过,留下的尽是古寨美丽的图案。而只有来过的人,才深知图中的奥妙。

我不在山上,雪还在山上,云也在山上,还是那么的浓,因为那是它们的家。

我的家在闹市之中。我得回家去了。

养牡丹 也是养心

文/张利芳

去年从朋友处讨牡丹一株,朋友一再嘱咐我:"第一年移种的牡丹不适合开花,如果有花苞了,不要可惜,摘掉吧。"

牡丹长势很好,一天一个样。后来真的长出了6个绿玉似的花苞。我摘掉4个花苞后怎么也不舍得再动手,就留下了两个最饱满的。

天晴日暖,花苞慢慢膨大露出了白白的花色。又几日已是含苞待开状态,就差一口春风了。

然而花苞就一直保持着这种状态,再下来竟逐渐萎缩枯掉了。

这不肯开花的牡丹,使我想到了和牡丹因缘极深的武则天。传说,因牡丹坚持花有节令,需遵循而放,拒绝在隆冬开放,违了武皇"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的旨意。武皇大怒将牡丹挖根焚株后,贬出皇城,流放洛阳。牡丹在洛阳的北邙入土扎根顽强地活了下来,这就是"洛阳红"的前身"焦骨牡丹".后来,花形富贵端庄、花色清丽多姿的牡丹在洛阳被广泛种植,大放异彩。我想人们赏牡丹不仅爱她的绝世风华,更重要的是她傲骨铮铮,宁折不弯的品性。

想到这儿我内心倒也释然了。花有花的坚持,不违自然;人也应有人的秉性,莫忘初心。

李白的清平调把牡丹和杨贵妃写得交相辉映,贵妃的美用花来比喻,花的美以贵妃来衬托。红颜只属于遥远的大唐,可惜了!而牡丹,穿过历史的风烟一路款款走来,如今不再是帝苑的专宠,花开之时,公园街角到处都能看到她的美丽,再没了"一枝红艳露凝香"的孤单。

我虽然生长在洛阳,每年看牡丹也方便,但还是想拥有一盆属于自己的牡丹。养牡丹不仅是养一株植物,也想在养的过程中更真实地体味花的大气、沉稳,养好自己的这颗心。

今年我的牡丹还是没有开花的迹象。夜读聊斋,知道开白花的牡丹叫"玉板",是一位勤劳伶俐又聪慧异常的姑娘,喜欢下棋。罢了!掩卷入梦观棋去,也许"玉板"姑娘棋下得尽兴了,明年就会开放在我的花盆里弄一番春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