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富有人生哲理的文章

2023/09/07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富有人生哲理的文章(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人之老

文/朱贤舜

语本孔融《论盛孝章书》说:"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不居即不停留,五改为七,这话适合我。《荀子·致士》云:"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耆,60岁;艾,50岁。"而信"、"为师",因而我有缘被聘为老年大学教师。

"难得糊涂"乃独钟,垂年暮至眷颜红。镜前常叹稀疏发,耳后犹闻隐约风。穷敏性,少伶聪,桑榆惜晚与君同。吟词凑赋忧才乐,缘有相托在个中。

于老,我本不很介意,可很多事情,分明在提示:宴席中,被簇拥推到上座;公交车上,年轻人让位;旅途导游在肘腋搀扶一把并叮嘱"小心!""老科协"送来红本本,"老年证"三字明白告知你到了杖乡杖国的年龄。

《尔雅》句:"黄发,齯齿,鲐背,耉老,寿也。"是说四种状态,就是老人:头发枯黄;多掉牙后长出某颗幼齿;皮肤消瘦带黑斑背若鲐鱼;面部出现色素沉淀。

老了丑,于是想到美容。

审美观大概也与时俱进,今少有人以"福态"为美,多认为"千金难买老来瘦".文化广场活跃着一支广场舞舞队,其中不乏半老徐娘,觉得驻颜无术做美容。隆鼻隼、扫黛眉、抹眼眶的,真是"人老成精"了。有一位割眼囊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知情者讳言其事,连同桌宴上也不点菜"鸡丝拉皮",恰如尊重阿Q人格,不说"亮"不说"灯"一样。

老有所乐,老有所求,于别人何碍?还是闭嘴吧。

其实,老人不必槁木死灰般万念俱灰,可以"为所欲为",不是有句"老有可为"么?

虽然,"大有可为"不是人人可觊觎的,但是,贤者识其大,次者识其中,次次者识其小。最起码可以好自为之,自尊自爱,莫碍人事,莫讨人嫌。西塞罗说:"人无论怎样老,总是以为自己还可以再活一年".我认为这迩言很有道理:一方面,一年不算奢望;另一方面,人从降生到谢世,饱尝人间况味,种种方面的人欠、欠人没有了结,祈一年为赠,不让遗憾留人间,可以感动上苍!

老来梦稠

文/张书省

人年轻时血气方刚,志向宏伟,美梦多多,舍我其谁!渐长渐消,现实了,梦少了。而老了,退了,无事缠身了,不操闲心了,似应无梦了,其实不然,瞌睡少了,梦反倒多了。我就觉得自己依然梦稠。

一曰平安健康梦。哪一个遇车祸或受无端伤害者都不会想到会有横祸袭来。特别是老了,踩个井盖也会伤于或死于非命,所以古人把平安是福列为首福,祝愿人一生平安。平安健康了,一切才有了基础。老了第一梦,当属平安健康梦。

二曰幸福长寿梦。怕死是人老了的第一怕,想着死神降临自然不寒而栗!可这么好的社会,这么美的人间,这么幸福的人生和家庭,咋不想多活呢!长寿自然希望幸福相伴,衣食无忧,儿孙绕膝,此天伦矣!福禄寿者,禄不要了,钱够花了,而有福有寿,美梦极矣。

三曰家庭家族梦。虽说哪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但有家没家大不同。老了,就希望家人都好,求子孙都平安健康。还有家族,那都曾是一母所生或一祖之后啊!倘我们的老人在,那是谁穷就帮谁,谁可怜就心疼谁。毕竟是血浓于水啊!所以愿家庭家族人人都好!

四曰亲友同学梦。人一生坎坎坷坷冲冲闯闯,屡受贵人相助,也曾伸手扶人,老了想报恩时恩人已经走了,帮过的人大多已不见了,唯有少儿时童伴,年轻时同学,还有以诚相交的朋友和终身相扶的亲戚故旧,更觉情长意切,一片温暖。自然希望他们人人都有好梦!

五曰故乡安宁梦。故乡是生命的根,乡愁是至上的情,一辈子做不完的梦都是故乡土地上摸爬滚打的梦,所以总是梦想故乡一切都好,不求发展多快,但求家家安居乐业。先祖的安魂之地,千万别被破坏,游子总还要回来的。

六曰秦岭山水梦。我们出生成长在秦岭之麓,今天也是秦岭给了我们最清甜的水和最新鲜的空气,这是中国的肺啊!几十年来我们钱财大增,可多少山水受到破坏难以康复啊!但愿秦岭山常青水长流子孙后代永享受!

七曰百姓安乐梦。共产党最高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大众得幸福。国家母亲也是希望她的每个孩子都好。少数人富算什么富?大家都富才是真富。百姓都富裕安乐了,社会才会安定和谐。老了,出不了大力了,就想做个百姓大众都幸福吉祥的美梦!

八曰祖国强大梦。我们的民族是这个星球上唯一没有中断文明历史的民族,虽多灾多难,但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亲和力始终是主流。而近代列强掠夺侵略和倭寇蹂躏奴役更强化了新的自强不息自尊自强的民族精神,所以要祝愿我们国家不仅富裕更要强大,强大了不仅自己好,我们的和平共处和谐友善的理念也才会更惠益于更多的国家和民族!

九曰党更廉洁更伟大梦。党的十八大刮起一股廉政风暴,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美好理念让国人信心大增,精神焕发!世界各国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贫穷的国家,更有西方大国越来越重视、研究、借鉴、学习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治国安民理念!而中国更加雄踞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的结果,还有谁能领导好中国呢?梦祝中国共产党更加伟大!

十曰人类大同世界和平梦。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登高望远,方可胸怀天下。我是共产党员,从入党举起拳头宣誓那一刻起,就要求自己党的利益人民利益永远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永远要服从于党和人民的利益。既然党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是实现世界大同人类和平,那我最大的梦就非此莫属!

老了,干吗还这么多梦?其实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我们当然还应传承下去。其实也是中华子民特别是共产党人的使命责任。活着,人不可一日无事,更不可一日无梦,有梦才活得踏实,活得有味,活得精彩!

光明来自于内部

文/陈立明

工作忙,加班是家常便饭。走廊两边办公室的人,大部分都赶在夜幕降临之前纷纷撤退了,我还在办公室里苦苦奔忙。当加班成为一种习惯,习惯成为一种生活,内心常常充斥着诸多不满和抱怨。常会不由自主地想,工作是为了什么,生活又是为了什么,难道工作就是生活?

心烦意乱的时候,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更给我熊熊燃烧的心上火上浇油。当我匆匆忙忙赶完一天的工作,关上办公室里的灯,准备锁门走人时,走廊的电源早被切断了,外面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我关上门掏钥匙锁门,摸索半天也找不到钥匙孔,有时会急得满头大汗,会不由自主地踢门,甚至会骂娘,暴躁至极。

可是,找钥匙孔并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再急,钥匙插不进钥匙孔里,也无济于事。在无边的黑暗里,手机微弱的光亮,也常常帮不上多大忙。活人难道会被尿给憋死,一天加班之后,我径直冲进超市,买了把高亮度的手电筒揣进包里。从此,再也没有因钥匙插不进锁孔而憋屈半天。

无休止的加班,不甚满意的薪水,种种的不顺心,终于让我忍无可忍,我决绝地把辞职信摔到老板面前。老板不紧不慢乐呵呵地问,怎么了,不是干得好好的吗?我干够了,拿那么点钱,还天天加班,什么破办公环境,锁个破门还要买手电筒……我竹筒倒豆子般,把心中积压已久的种种不满,一股脑倾泻出来。老板依然不气不恼,笑容可掬地说,工作是有些辛苦,薪水在行业中也只能算中等,办公环境也不是很理想,公司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许每个公司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我们今天不谈这个,就说说你买手电筒锁门的事,完全没有那个必要。在你关上办公室的灯之前,先把钥匙插进锁孔里,困扰你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光明来自于内部……你再回去想想,想好了再来辞职不晚。

走出老板的办公室,我像泄了气的皮球,之前浮躁的内心平和了许多。毕业后在这个公司干了好几年,白手起家,房子买了,车子买了,讨了老婆,生了儿子,虽说不是出类拔萃,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体还算过得去。想想勤劳善良的妻和聪明活泼的儿子,一切都释然了。

生活其实就是在得失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在平衡中体味幸福和快乐。幸福和快乐,其实是来自内心的富足,就像办公室的灯光,是潜藏在心里深处的那一枚光明的种子,只要内心足够强大,它会让人生散发出强劲的光亮,从而轻而易举地在黑暗困顿中找到锁孔,插入钥匙,破解人生征程中的各种艰难和困苦,敞亮人生征途的每一步。

淡之美

文/李国文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从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种样子的,但真正懂得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市廛云集的、车水马龙的浓丽景色,未必多么感兴趣。

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才是最美的西湖。

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唯恐不突出地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所谓"惜墨如金"者也。

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有一款咖啡,煮在杯里,酽黑如漆,饮在口中,苦香无比,杯小如豆,只一口,能使饮者彻夜不眠,不觉东方之既白。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

人生,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

因此,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的积极。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不管你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为坐标中的一个点。夫妻也好,儿女也好,亲戚、朋友也好,邻居、同事也好,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

譬如交朋友,好得像穿一条裤子,自然是够浓的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肯定是百分之百的淡了。不过,密如胶漆的朋友,反目成仇,又何其多呢?倒不如像水一样地淡然相处,无昵无隙,彼此更怡洽些。近莫乎夫妇,亲莫乎子女,其道理,也应该这样。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阅读让灵魂安静

文/刘俊科

网络信息化时代,我们已经渐渐远离了原有的阅读习惯,取而代之的是感官刺激和碎片化的资讯。阅读危机正在来临,曾经的"风声雨声读书声"渐行渐远了。

任何人都不能完全摆脱大环境的影响。但是,一个人如果一味随波逐流,也就失去了自我。阅读也是如此。我1976年入伍的时候,读书还是件很奢侈的事儿,没有多少书可读。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可以报考地方院校了,我记得当时的作文题目是《我要读书》,至今我对出题老师的用心良苦都保持着敬意。"我要读书",不仅是个人的心声,也是一个时代的呐喊。从此,我就开始了我的阅读,以前的零零碎碎看书,还称不上是阅读。"我的阅读",就是自主而自由地阅读。正巧的是,我调到了团宣传股工作,团里有一个20多平方米的书库,但是书的质量是很高的。我一下子见识了托尔斯泰、马尔克斯、司汤达、雨果等大师的作品,还读了一些我国的古典名着。

这一段时间的阅读,给我带来了创作的欲望。我就试着给《人民海军》报投稿,第一篇散文《买蟹》,就在"水兵"副刊发表了。这篇一千多字的小稿,给了我继续写作的勇气,从此,我就走上了创作的道路。

阅读不仅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文字欲望,更深的影响是对灵魂的滋养。因为阅读,让我的思想不再飘浮,思考更具力量。灵魂可以有所安顿,情怀也具有了人文精神。

随着职务的提升,工作的担子愈发重了。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阅读。再忙,也会把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积少成多,读精品读经典,并跟我的工作紧密联系。我在团政委和旅政委的位置上,就给官兵讲过《赏诗养性》《读书养气》《人文情怀与战斗精神》等,寓教于文化,也是事半功倍。

我从水兵到海军大校,几十年的军旅之路,阅读一直陪伴着我。阅读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说,阅读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这让我保有了一颗安静的灵魂。因为,阅读是在安静中进行的,同时带来的是思想的激烈澎湃。只有深入的阅读,才可以获得这一份安静与澎湃。在人生的路上,即使坎坷,也不会沉沦;即使顺利,也不会骄横。

在浮躁面前,有多少人在做着有效地抵制呢?说到底,阅读是一件私人的事,其内里是一颗热爱思考的灵魂。阅读就是对浮躁的抵制,安静下来的灵魂,是为精神储蓄力量。叔本华说过:每一个活在世界的人看上去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实际上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以自己视野的极限作为世界的极限。大概这就是灵魂上的差异吧。

平凡中的高贵

文/尉克冰

同样是走过一生,有的人受到敬仰、爱戴和怀念,而有的人却遭到唾弃、指责和遗忘。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来都不以长短来衡量。赢得人们爱戴的人,或许他们活的日子并不多,却会很长久,长久到永恒。

内丘县西石河村原党支部书记王胜,用自己生命的意义诠释了什么是勤奋实干,什么是大爱无私和永恒。今年2月,被病魔缠身的他,结束了57岁的生命,带着未竟的事业,永远走了。

在将近四十年的村支书生涯中,他总是超巨大负荷运转着自己的生命机器,在他的概念里,几乎没有疲劳和休息,更没有消遣和享受。

四十年间,他带领老百姓,用铁铲挖开水库,用利斧削平山头,用肩膀扛出一座桥,用双手铺出条条路。流血、挥汗间,井打出来了,学校盖起来了,厂子也办起来了。不,这些都还不够,他又当起了画家,拿起一支超凡的画笔,在上万亩的荒冈不毛之地上,一笔一笔地描,一笔一笔地画,一画就是十几年,时而精笔细雕、匠心独运,时而挥毫泼墨、气势如虹,就这样,画出一个人间仙境,画出一片绿色海洋,画出了年年硕果满枝的百果庄园。他就像个魔术师,让这个出了名的丘陵地区贫困村,生生地改换了模样。他将人们当初看起来的一切"不可能",转化成了眼前鲜活的现实。他用自己的责任感和创造力,用恒久的激情和韧劲儿,践行着他上任以来对村庄和百姓默默许下的诺言。

村庄变美了,百姓变富了,王胜却一天天变老了,变穷了,身体也累垮了。高血压、糖尿病,再到后来的肾衰竭、心脏病,近十年来,他一直被病痛折磨,却舍不得放下一丝一毫的工作。巨作还未完成,他孱弱无力的手,再也拿不动画笔,带着遗憾和不舍,永远离开了。

多年来,他辛辛苦苦创下近2亿元的资产,全部留给了村集体,而他自己的所有家当也不值几万元。乡亲们都住上了新房,可他们一家仍住在一座建于1983年的老房子里,这是他留给家人的唯一房产,儿子将这几间破屋稍加装饰,就准备迎娶未来的新娘。百果庄园里,几千亩果树郁郁葱葱,可他去世那天,老伴儿想从家里找几个苹果供在他的灵前,却一个都没找到。他女儿说,父亲总是早出晚归,从来都没能和家人好好团聚过,临终前几日,体力不支的他还一直在忙工作,30多年来,和父亲待在一起,最长的时间,就是父亲几次生病住院时,被困在病床上,哪都去不了,唯有那个时候,父亲是属于他们姐弟三人的。

他走的那一天,在农历正月,村庄还沉浸在一片张灯结彩的节日氛围里。谁也想不到,他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了。听到这个噩耗,我心里一颤,不愿相信这是个事实。可那个嗓音洪亮、雷厉风行、说到做到的王胜真的走了,那个质朴无华、乐善好施、古道热肠的王胜真的走了,那个一说话就笑,一笑眼睛就眯成一条缝儿、憨态可掬的王胜真的走了。全村父老乡亲含着泪为他送行,他们的哀痛化成一条悲伤的河流,淹没了过年的喜庆,淹没了整个村庄。北风呼啸着,似呜咽,像悲鸣。大爷大娘们在寒风中哭着喊着,大声唤着王胜的小名:"毛旦……俺们的毛旦……"却再也唤不回他。

王胜的离去,带给人无限的叹惋和哀伤。人从出生那天起,就注定要走向死亡。死亡是不可回避的,任何人逃脱不了死亡的控制。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悲怆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于痛楚中提出"死生亦大"的人生命题,表明他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只有把生死皆当成大事的人,才会不断地去创造价值,有意义地活着。

王胜没有多高的学历,大概也说不出多少富含哲理的话来,可是在他质朴的心灵中,他自己的位置永远都低于百姓,他无限降低自己的身段,退回到一个党员干部原本的位置。始终有一个观念在引导着他的行动,那就是"不忘本".百姓是天,人是本。他的可贵之处正在于,能够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理想,摒弃杂念和人性中极易出现的贪欲,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

王胜将自己的生命,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社会,因此,他的人生价值才有了更深刻的内涵,他的精神品格才透露着平凡中的高贵。他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勇敢地筹划和实现着自身价值多样化的可能性,担负起使命和职责,不断超越自身,拓展自身,显示着自我存在的无限可能性。生命存在的意义,正是在对死亡的超越过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王胜永远活着。死亡,不是生存的对立面,它本来就是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