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北京文章

2023/08/28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北京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北京文章(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老北京的夏天

文/祁建

"在太平年月,北平的夏天,是很可爱的。"这是老舍对北京夏天的定义。老北京的夏天,说不完、讲不够,没有雪糕、可乐、电脑、手机、空调……但从里到外都透着老北京的情趣和自然。

北京的夏初只是眨眼的工夫,北海、什刹海和后海的荷花,等水面儿的荷花绽了白,透了粉儿,给京城添了景致,也就意味着五颜六色的盛夏到了。荷叶上滚动着小露珠,像珍珠一般,晶莹剔透。夏天是生命力最旺盛的季节,老北京人说"天棚、鱼缸、石榴树",这是四合院夏天的情景。那纠缠的爬山虎,肆无忌惮地攀附在斑驳的老墙上。院门口那京韵京腔的聊天声,咿咿呀呀的二胡声,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小孩子听起来似懂非懂。门口的石墩,小伙伴最爱坐在那里一起玩耍,在胡同口欢蹦乱跳地追逐着吹糖人的老爷爷……

中午,太阳像火球一样高高地挂在空中,炽烤着人们的肌肤。窗台、院墙都热得烫手,树叶打了蔫。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中有生动的描写: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大户人家搭天棚,平民百姓搭凉棚。在老北京天棚是极为普通的消夏措施,一到夏天商家就会搭起天棚。拿西单大街来说,从西单商场开始,沿着便道向南走,直到西单牌楼转角"天福号"门前,都是很大的天棚,走在下面的行人一点都晒不到。

老北京夏天解暑的东西,可就忒多了,不怕你贪凉,有酸梅汤、雪花落、扒糕、凉粉等各类消暑小吃。酸梅汤加了糖渍桂花和冰糖,如琥珀般的颜色,冰块在碗外边镇着,不仅解暑,还是纯天然的。还有就是冰窖口往外运冰的车,看着就冰爽凉快。

相声大师侯宝林在自传中描述了他童年时期的"从商经验",他用三个大铜板到冰窑买一大块冰,请冰窑里的人拿冰镩把冰破成两块,挑一个担子,前面搁一块,后面搁一块,一路走一路吆喝。卖冰核的,这多半是穷苦人家的小孩子,拉起一辆二尺来长、一尺半宽的木板车,到冰窖贩来碎冰,装进筐子里,上面盖上棉被,然后走街串巷一路叫卖。

普通老百姓消夏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用"井拔凉".老北京的水浅,挖一丈左右就见水,两三丈就是深井了。新从井中打上来的水,清澈冰凉,北京人称之为"井拔凉",这可是老北京人的天然降温宝贝。干体力活的人,从井中打水喝,就是享受。一口喝下透心凉的井水时,从头到脚,全身汗毛孔都会突然收缩。

夏天闷、热交杂着,晴天是干热,阴天就闷热,西瓜是最解暑的,那时候的西瓜主要是"黑蹦筋",还有"大三白""绿三白""花皮瓜"……买了瓜,就用盆儿接上凉水镇着,泡上三四个小时,中间要换换水,把瓜泡透了。等全家人吃过了晚饭,大家围在一块吃西瓜,边乘凉、边聊天,那可是热天里的最高享受。

围着钟鼓楼、烟袋斜街、南锣鼓巷、后海兜一圈,在鼓楼上眺望老北京的风光,夏日的绿,为老墙古塔点缀出无尽生机。但夏天的天气是"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雷雨也是很让小伙伴心动的,雷声震耳欲聋,一放晴,天空就会变得异常美丽,显得神秘起来,天空还会挂出美丽的彩虹。彩虹像一座五彩缤纷的天桥,好像穿过这座桥就可以到达仙境一般……在大自然的四季轮回里,夏天是成长的季节。在生命的长河里,夏天是人生热情奔放的时候。

我爱北京天安门,也爱大海

文/李艳艳

高考后的这一个月,日子真是难熬啊!

先是忐忑不安地等待分数。虽然,现在的孩子,考完都不愿对答案估分,但其实心里门清,尤其是对学霸级别的孩子来说,和同学三言两语的闲聊中,哪道题对了错了?能得几分,心中大致已是有数。何消再对答案估分呢。他们心中千锤百炼的一杆"分数秤"已是精准无比!女儿也不例外,问她大概能考多少分?她说生死在语文了。语文好,勉强六百分,语文差,五百七八,语文好坏,作文定乾坤了。女儿一向对其分数评估精准无比,我只好在心中暗暗祈祷:"语文,我爱,保佑我的孩子,请赐给孩子一个好分数吧,我让她假期好好阅读,一定偿还欠你的债啊".

6月22日,高考成绩揭晓,女儿总分575分,超过一本重点线92分,虽然成绩已是很不错,但与女儿平时成绩稍有差距,女儿很失落,闷闷不乐,嚷嚷要去补习。我一边惊心女儿的论断:果然被语文拖了后腿!一边安慰她:考试如打仗,影响因素众多,胜败乃兵家常事,一二十分的差距正常,千万不可"暴殄优分"!这样的高成绩,已是很好了,远非爸妈当年所能比,再说了,三分考,七分报,让妈倾这几年报志愿心血之心得,给你报一个心仪的高校,开开心心上大学去吧!在大学里提升拓宽的路很多很宽,千万不可憋在高中学校再做"苦行僧"!给女儿的工作初见成效,她情绪有所好转,不再说补习的话了,决定报好志愿上大学去。

报志愿,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那几天的苦闷彷徨,犹豫不决,似发霉的阴雨天里不干的衣服,散发着潮湿燥热的气息,何时想起,那一股阴沉湿重的气息扑面而来。人,真的是私心很重的动物啊!以前给亲戚朋友家孩子帮忙报过好多志愿,虽然尽心尽力,但总不是自己家的孩子,压力有,但不用做主,心里边是轻松的,不致累瘫,到自己孩子身上,情况完全就不同了。

尤其是孩子开出了几个条件,必须得一一满足:"医学、师范类不上,不想扎堆金融专业,生物、农林,有解剖课的一律不上,西部不去,南部太热,北部太冷的地方不去,最好考虑北上广,当一一满足这些条件后,面对志愿书上几百所大学,我就感觉自己进了窄胡同,任你有浑身解数,也难让志愿的航船自由航行啊!

报志愿难,给自家孩子报志愿更难!给倔犟又有主见的自家孩子报志愿,更是难上加难!但再难总会过去,阳光总在风雨后,坚信这一点,你就会一忍再忍,忍无可忍时,还得忍了,又忍!

世人都晓学医好,但女儿却坚决不学医。于是第一轮筛选、对比后,选的全是理工院校。这些学校的专业,现在我都难以启齿,怕硌了我的牙!没一个"柔软"点的专业,没一个是柔弱的女孩子所能学的。女儿虽然坚韧顽强,好学上进,可我也实在不舍她在这么强悍的工科专业里跋涉啊!这以后,岂不是熬夜掉发如家常便饭?更要命的是,将来就业工作是要和理工科男生一起拼得啊,想要干好,就得忽略性别,不想吃苦,就得失业晃荡。那……

谁不想让自己女儿大学轻松点儿,谁就不是亲妈!

于是,一轮选出的几个大学,被当参谋的众亲友一顿批判后,否决了几个,只留了本省的985院校做保底。专业太硬了,不好下口啊!

又是一轮计算,筛选,优劣,比较。先前志当拿云的理想逐渐回归现实,考虑到就业,加上心生倦怠,我们拟定了几个较先前无论从校名还是专业上都较"柔和"的学校。但女儿在看了她同学的志愿和听了她同学的建议后,考虑自身情况,由先前的"南飞"决定"北上",这一来,又有两个大学不符合条件,必须删去。985、双一流高校啊,我的心,那个纠结,难受!女儿啊,给你报这些学校,是想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你的分数,不亏分让你上名校,你却因"地"制宜,自降"身段",降"格"以求!我们梦寐以求的985高校啊,要挥手道别了,一时间,不忍,不舍,不甘,五味俱全,摧人肝肠!但女儿说得似乎也有道理:大学是我上,我只想上自己喜欢的,不想上"虽然高大上却是我不喜欢的"!大人面对现实多一点,孩子理想喜好至上。一时间,我和女儿争执不断,僵持不下,互不相让,翻脸,臭了。

距离报志愿截止的时间只剩几个小时了,我和女儿都心急如焚。一方面担心最后几小时网络堵塞,志愿提交不上去,一方面又说服不了对方接受彼此的要求,就在我们僵持胶着时,两个转机救了"水深火热"中的我们母女。一个是甘肃教育考试院推迟了志愿填报的截止时间,一个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招生办的一个来电。可以说,北外的来电和之前我们请教的一位较专业的报志愿行家白先生的建议不谋而合。这,犹如一道亮光,照亮了我们母女黑暗中执著迷茫摸索的道路。我们的思路突然乍现灵光,女儿英语成绩不错,难道不可以试试外语学院吗?相比较农林院校和西部院校,女儿也同意试试外语大学。

于是,我们再一次调兵遣将,排列组合,谋篇布局,运筹帷幄,终于将目标定为:冲中国农大,保北京外国语大学,托底中国海洋大学和苏州大学,个人感觉这样的布局,一硬一软,较有弹性,985和211并列,梯度差别明显。这样的志愿填报,在专家看来,任性妄为,率性肆意,但对专业目标不明确的孩子来说,只能择"地"而居了。

在志愿填报截止前几小时,我和女儿,终于达成初步的和平意向,提交了志愿。心中的一块石头,咣当落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后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母女俩最终地和平共识,竟然源于一个最基本最朴素的情感,那就是,我们都爱北京天安门!

接下来又将是几个忐忑不安,翘首期待的日子……

在这焦急等待中,女儿总觉得中国农业大学不是她心所愿,她宁可降格以求,于是心念祈祷被北外录取。想想,北外的美丽校园中,一群青春靓丽的女孩,莺歌燕语,叽里咕噜地讲着各种语言,袅袅婷婷地出入,那该是多么令人向往美妙无比的场景啊!

嬉笑着女儿的想象力时,我却更喜欢这个冠以国字头的中国农业大学。于是母女开始了新一轮的较劲,即在各自心中发愿,被喜欢的大学录取。某人不管一点事,却嘲笑我们母女的幼稚,我和女儿立即结成统一战线,一致对外,向他开火: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

2018年7月11日,白天查了好几次,没有结果。晚上8点多时,小弟突然来电: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专业录取!因为先前心里觉得北京两所学校差不多就录取了,所以听到中国海洋大学,猛地心里有点落差。但不到五分钟,我和女儿就坦然接受了。这正是女儿最初的心愿和理想啊!她喜欢大海,喜欢吃虾,喜欢食品科学专业,喜欢干净美丽的城市……这所985高校,不正具备全部条件?齐活了,走起——

只是,我这两天一直唱得"我爱北京天安门"得换成"大海"了。好吧,换就换,这歌,我也会唱!

"所有受过的伤,所有流过的泪,我的爱,请全部带走……

想要说些什么,又不知从何说起……"

女儿呀,这是妈妈此时最真切的感受!

祝福你,带上我的爱,亲人们的爱,人生开挂,从此坦途无限……

感悟北京之行

文/王晓梅

凌晨四点,一行十几个山里的孩子乘车与北京渐行渐远。带着惺忪的睡眼,头靠在玻璃窗上,看着窗上的雾气随着呼吸有节奏的一明一暗。正在前往的地方,是那个城市余光照不到的地方。

回想这三天的北京之旅,心里感慨万千。这几天接触到了花甲之年才开始创业且现今事业有成的老人,负责了一场大型庆典的导演和地铁里行色匆匆的人们。这里每一个人都在为生活而奔走,有着成千上万个涌动在人群里不为人知的故事。或许,我们将来也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只是看你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把生活过得更灿烂、更幸福。

现在就要离开,有些高兴,有些遗憾。遗憾只是匆匆路过清华北大的一角,还没来得及抚摸北大的汉白玉门蹲,没来得及看看清华的日晷指向了几点,没来得及感受海淀区的书香四溢,没来得及憧憬,没来得及体味!遗憾自己没有准备鼻炎药让自己的鼻子好受些,遗憾自己的普通话平日里没有多加练习……这次北京之旅让人那么的措手不及,稚气未脱、懵懵懂懂的我们在人群中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终究,我们只是个过客,没能在这里留下任何的痕迹,没有人知道我们来过,没有人知道此时的我心里感慨万千。高兴的是我们还是回到了那个地方,继续我们自己的生活。因为,那里还有那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还没换洗的被单,还没整理的书籍,还没完成的考试,以及那个还没完成的飞跃梦。我要回到那里,接受更多生活的考验,用自己的力量,助我的梦起航。

北京,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你的繁华,看见了我的梦想,也更清晰地知道了我与梦想的距离。我要怎样才能再次从容的站在这里?怎样才能够在这里写下属于自己的骄傲?想着,思绪纷飞,突然间,我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那些曾经让我烦躁的数学题,那些让我们头疼的起床铃……一切,我不再畏惧!生活中那些费力伤神的琐事,又能算得了什么?我知道,我还需要做更多,比别人多得多,需要承受更多磨难。

只有经历过悬崖初飞的雄鹰才能享受蓝天的宽广,只有经历过千沟万壑的溪流才能谱写出一曲跌宕起伏的乐章。我所憧憬的一切,等着我,我会用接下来的时间历练我尚未丰满的羽翼,从大山里起航!

我爱北京天安门

文/吴立学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

从小学到中学、从童年到青年,几乎是听着和唱着这首歌走过来的。熟悉的旋律,简单明快的词曲,伴随着对党和祖国的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烙刻在我的心里。

上世纪70年代初,作为村优秀党支部书记的父亲,外出参观时有幸路过北京,身背挎包在天安门前照过一张黑白照片。回来后照片被母亲镶嵌在一个漂亮的镜框中,挂在屋中墙上的显著位置。左邻右舍的乡亲,听说父亲从北京回来,都过来探望。看见镜框中父亲在天安门前神采奕奕的那张留影,无不投去羡慕的目光。当时刚上中学的我,一有时间就伫立在镜框前,一边仔细端详照片中的天安门,一边陷入沉思遐想。暗暗在心中许下诺言,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创造机会也去北京看天安门。毫不夸张地说,父亲的这张照片,成了我奋发读书的不竭动力。

1984年,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借出差从北京换车的机会,终于来到这个让我神往已久的地方——天安门。记得那一天早上,我连早餐都没顾得上吃,就在旭日东升的时候,身穿草绿军装,精神抖擞,迎着万道霞光,心情激荡,兴致勃勃地赶往天安门。当我站在精美绝伦的华表下方,走在带有远古芳香的金水桥上,仰望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城楼,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当时的心情,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只能通过照相的方式,将自己和天安门融入一体,来完成多年的心愿。

整整一个上午,我时而驻足在天安门城楼前,五千年文明古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不断在眼前浮现;时而徜徉在天安门广场中间,为创建新中国万千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英勇牺牲的壮烈场景,犹如发生在昨天。

那一次到北京看天安门,虽然照了相留了影,实现了多年的宿愿。但还是留下了小小的遗憾,因为天安门城楼那个时期还没有对外开放,无法去登临和感受开国大典时,那气势磅礴的恢宏场景。

后来,我从团机关调到集团军机关工作,出差的机会多了,去北京的机会也多了,终于遂了心愿,登上了日思夜想的天安门城楼。从那以后,每次到北京,天安门都是必去的地方。这些年,已经记不清去了多少次北京,看了多少次天安门。可每次去还是看不够,天安门——已经永远驻留在我的心间!

北京下雨了

文/洛河

刚开始细雨蒙蒙,渐渐地雨滴也有豆珠大小。干干爽爽出去散步,发梢滴着细雨回来。说起来甚是诗意,只有在雨中无处躲藏的人才知其中艰苦。原想找到楼外一条临河小道绕过来,半天却没找到路口。只好就近在一家小商铺避雨。以往嚣张来往的车辆在雨中仿佛显得不再那么仓促。行人低头或跑或走,匆匆消失在夜色中。回来虽然风冷雨急,但在北京难得下一场雨,干脆不再遮捂着上身,惟以双手遮挡头部,缓慢前行。风一秒内灌进身体。两腋生风,薄衣贴在肚子上,冰凉冰凉,又想到可能感冒,而我已经是感冒不起的人。但是被这风一吹,尘世的纷扰瞬间从身心脱落,整个人如处于深幽秘境一般,无人干扰,随你移步、神游,自有一番风味。风力其实正好。 再大要受不住,小些又没有足够的穿透力带来冰凉的爽意。一向喜欢苏轼这首《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今日也算略领会其中意味。

因为想要排除寂寞而想出去走走的。走完独自淋一身雨回来,更觉寂寞。每每听到一首歌、想起一个人,心里不自觉升起一股落寞感。其实没有谁招惹你,但心怎么倏地就这样沉重起来。摆也摆脱不掉。我害怕自己其实在反抗中已经慢慢喜欢上这种落寞。下意识地回避人群,回避热闹的场所,就是觉得这一切都不属于自己。恍若现实是另外一个缤纷的世界,可是隔了一层,而你连走过去接近的欲望都没有。有多少人是这样,在摆脱寂寞的借口下越陷越深,反而离不开它。说我们这个时代缺乏深沉的悲哀,这些细小的寂寞感会把深沉的悲哀都挤走么?是不是,有时候,自己该学着忽略一些东西,哪怕是心伤?

秋日的北京

文/刘淑丽的庭院

秋日的北京真好啊!

天空虽不瓦蓝,但也算明朗。高大的杨树柳树槐树们,在暖洋洋中享受着阳光温柔的爱抚,天空被这些备受阳光宠爱着的树们剪成了规则或不规则的长长的锯齿形。一些调皮的阳光,透过宽大的梧桐叶,细细的柳叶,略微泛黄的银杏叶,洒在了地面上,光斑随着微风轻轻地游弋,轻轻再轻轻,让人不由地想起了翠堤的春晓,金色的鱼池,年轻时捧着书本读的校园清晨。宽大的细小的深色的浅色的树叶,被阳光一照,都好像点燃了的透明的灯,橙黄的橘黄的浅绿的,温温的,暖暖的。

这时,如果正好街上的车不多,你能听到风在树叶间沙沙沙地窃窃私语。从打开的车窗中,你甚至能闻到它清冽的味道。这是除去了夏之燥热、春之甜腻而又没有冬之干冷的特殊的气息,它拂过你的头发,轻轻地碰触你的睫毛,眼睛顿时好像被水洗了般,清润起来。

这时,如果你正好驱车从北河沿往南河沿走,这宽宽的耀眼的秋日阳光和两边高大挺拔的摇曳着的树散发出来的金黄,会让你迷醉,放佛穿越时光,回到几十年前的秋日的某一天。

如果,这时你正好走过南长街北长街,抑或在景山西街和后街散步,在幽静的红墙绿树间,大卷大卷的梧桐叶飘落在了路边,随风翻卷,甚或飞舞,但终究停在了你的脚边,等待你踩在上边。然后,你听到了这些失去了水分的枯脆的落叶粉碎的声音,就好像是听到了它们完成使命前最后的呻吟。你在这落叶飘零的路上走过,一路感受着枯叶的浅呻低吟,感受着秋日特有的醉美和诗意。风大了,衣领收紧了,长裙在风的蛊惑中偶尔卷起几枚黄色的红色的半红半绿的枯叶,直到落叶的队伍壮大到无边,空中下起了枯叶叶之雨,这秋的意味,也方才算是足了。

此时,大好的晴天,无遮无拦的太阳无处不在,你可以去地坛看看鸽子,或者索性坐在那长椅上,在四周一片安静中,晒晒太阳,尽情地去和阳光亲密接触。眼前,鸽群队伍越来越壮大,它们兀地飞起,在天空中变幻队形,忽远忽近,又毫无预兆地栖落在像弟兄般并肩站立着的松枝上,耳边,是鸽哨随意地响起,慵懒又自足。

稍微有些风的时候,你还可以去朝阳公园放放风筝,看着风筝失意地跌落在草坪上,或是不露声色地越飞越高,从容中掩饰不住得意。

又或者,你可以去森林公园嗅嗅秋日的植物的香味,闻闻残留着霜露的绿草的清香。又或者,在大片绿的怀抱中,打几个滚,在黄绿交织的花毯上捡几片银杏叶,要黄到极致,美到极致。回到家,做成书签,待冬日来临、飞雪敲窗的时节,拿出它,展玩细量想念,重温秋的味道。

在北京,秋高气爽,干净爽朗,有心的人儿,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那秋阳染亮的树叶,摇曳生姿的光影,醉人的秋气,令人想哭又想笑,一种幸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