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兰花文章

2023/08/21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8篇兰花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兰花文章(精选8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我爱兰花

文/雨露太阳偷着笑

春天姗姗来迟,寒冷没有退去,衣未少,脚仍凉。不时刮上几场大风,飘一会儿小雨,阴冷可以想象,太阳不出山,只能缩着脖子,嘻嘻哈哈打哈欠。感冒吃药一星期,元气伤了一大半。最怕寒冷天,尽快过去吧。向往春,热爱春,再现花,又遇香,心有兰,更美更好。我爱春天!

天蓝阳红,暖风送爽,最美春季。晚描日景,影在脑中,最香兰花,花形有廓,艳在心里。只一朵,不比他花,亭亭玉立,迎着阳光,放彩散香。有个性,不骄不躁,脚踏实地,在任何环境下都能适应。早含露水,抖抖身,面对阳日嫣然一笑。是成熟女性,仍保留少女般纯真,更有让人心动的张力和磁力,笑而不露齿,最美!

春暖月更明,晚赏月,观夜景,树影婆娑,景色宜人。未进公园,便闻花香,进去瞧一瞧,不行,早早关门了,大门进不了。脚步放慢一点,尽享花香韵味,百花香不同,各有特色,我也说不上来。独有一香,情有独钟,淡淡清香、不腻的,嗅上忘不了,若含在嘴里应该有微甜的感觉。工作累的时候,想到闻一闻,挺好。

兰花开,兰花香,花开飘香兰更香 .叶茂花盛艳,低眉含笑情。培土育兰花匠手,有心颂兰明镜口。镜照月,月更明,兰育香,香更浓。一枝双兰并蒂开,万花羞色低下头。

藕植塘底,默默无闻。采莲有乐,乐而忘返。藕断丝还连,藕的品质 .人心相连,幸福无极限。兰香不浓不淡,是一杯叶茶,喝上一口,清嗓润喉,倒有别样的韵味。描淡一点,不需要太浓,最好有两个色调,藏在心里,心如晴天,蔚蓝一片。

一天晚上无意中看到的美丽夜景,兰花烂漫,朦朦胧胧,月光泻下来,更清澈透明。轻风拂来,兰影微动,很逼真。总体感觉依然是静态,像是一幅夜景图,月烘托,强调主色调,选择兰影突出朦胧美、神秘美。是珍藏在心里的一幅画。

春天留给人们的总是最美好的,春永远给人温暖的感觉。春,播种着希望,百花怒放当然美丽,万紫千红也是数日时间,但孕育丰收是最实际的。花露百日红稍夸张点,希望生活如花红,这样就精神多了。兰花多姿多彩,我很难描绘她的神韵,淡淡清香,清爽可人,一定有兰开千里香的赞语。

兰花

文/樵夫

花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兰花。

兰花不显山不漏水,像是一株小草,就那么静静地生长着。兰花的香总是幽幽的,淡淡的,高雅却不张扬,永远带着一股泥土般春天的味道。居室里,倘有一盆开着的兰花,便会平添不少的情趣,甚至屋里的人也会显得高贵起来。古人说"雅室兰香",说得真好。

兰花的品种很多,分布也广,几乎遍布大半个中国。四十多年前,我曾在河南信阳、安徽合肥的山里见过兰花。前几年,在武夷山也看见过。那些花虽是野生,味儿却芬芳。《孔子家语,在厄》中说:"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讲的虽然是修道立德,却也道出了"秋至满山皆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的至理。

兰花属南方花卉,品种虽多,但不好莳弄,尤其在北方,不是养不活,就是养活了不开花。八十年代初,有一年春天,我在陶然亭公园门口看见有卖兰花的,每一株都带着花苞,摊主说那花叫碧玉兰,是刚从云南山里挖来的,按当时的币值,每株十块钱,价格着实不菲了,(顶我半月工资了)但我还是买了两株。拿回家后,按照摊主教的方法,先用马掌做了底肥,再把花栽在掺了腐殖土的花盆里,然后拍实,然后浇水……不几天,那花果然活了,飒飒地挺立着,摇曳的叶姿娇柔得像是情窦初开的少女,十分惹人怜爱。那是我第一次莳弄兰花,自然是格外用心,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大约一周左右,那花谢了,我看见从它的根部冒出了两株新芽,啊——"兰丛新放露芽红",我心里那叫一个高兴!从此几乎每天都要看看那两株新芽的动静,一直到来年春上,眼看着两株新芽已出落成了细长的绿叶,可那该开的花却愣是没有如期到来。我问喜欢养花的同事,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告诉我:再等等,再等等……又过了大半年,那花好像睡着了一样,不管我怎样伺候,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到最后,像是得了绝症的病人,先是叶子失绿,接着就枯萎了。从那以后,我很长时间不再莳养兰花,觉得那花过于娇嫩,实在不好伺候。

好像是前年秋天,我和几个朋友去游武夷山,在那儿盘桓了几天之后,主人建议我们去趟大安源,说大安源的景色几无任何人工痕迹,全是天然雕饰而成。于是驱车五个多小时去了大安源,走进景区不远,即闻潺潺水声,绕过几株葱郁的佳木,忽见一爿水潭,清可见底。再往里走,又见一瀑布飞流直下,站在离瀑布不远的地方,顿时感到了一股氤氲的水汽迎面扑来,偶一低头,浅壑边上竟婷婷伫立着几株兰花,真是"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啊,当地人指着那花告诉我,他们这儿的山里就出兰花,所以差不多家家也都养兰花。我问他们好养吗?他们说,从山上挖几株拿回去往花盆里随便一栽,就活。好养。说的我心里一阵阵犯痒,真想挖一棵带回北京,结果他们又告诉我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花也是一样哎。

去年春节之前,我到玉泉营花卉市场,打算买几盆花装点一下居室,走着走着,还是卖兰花的地方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站在那儿看了又看,闻了又闻,欣赏了大半日,但最终还是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因为那花已经昂贵得不是我这样的普通工薪阶层能够买得起的了……

玉兰花开

文/诗心静美

你听过花开的声音么?

花开时一定有声音的,我确信。单位后院种着几棵玉兰,品种的不同,今春,只有一棵开得最妖娆。站在落地窗前,我边喝着卡布奇诺,边赏着树上翩跹着的一只只白色蝴蝶。真的,很像蝴蝶,白色的,支棱着翅膀,轻落树枝间。也像,穿着白色芭蕾舞裙的舞者,踮起脚尖,张开双臂独舞。那棵玉兰树,是天然的舞台,蓝天是背景,阳光呢,更像台上的灯光。玉兰花沐浴在春风里,享受蓝天下的那抹暖阳。

起身,走到楼下。阳光明媚的很。站在玉兰花树下,草地上,点缀着零星的绿。新生的小草,可爱地钻出了头,这一小簇,那一小簇。玉兰花瓣,小勺一般静静地躺在草地上。我拾起一片片的花瓣,手上,顿时薄凉,哦,还有淡淡的香。那花瓣薄如蝶翅,丝绸般光滑,就这样躺在我的掌心。不大一会儿,我的手上又开了一朵朵的玉兰花。

不经意间,我看见玉兰花苞脱落的硬壳,毛绒绒的,孤零零地躺在草地上。它的壳已经裂开了。旁边还有一个壳,一毫米的厚度,褐色,坚硬地倒在它的旁边,不同的是,光秃秃的。我试图把它合成花苞的形状,可它坚硬的怎么也掰不动。我把这两个小东西放在掌心,端详良久。娇嫩的花苞,冲破如此坚硬的壳……玉兰花开一定有声音的。我在想。你瞧,孕育了整个冬天,它饱满了,憋足了劲,一,二,三,以势不可挡之势,冲了出去,"砰"的一声,壳子断裂,花朵绽开,"啪嗒"一声落地。这洁白的花朵,简直就像新生的婴儿,在母亲的阵痛中,冲出母体降落人间。

入春以来,我时常绕到后院看玉兰,从花苞,到冒出个头,然后绽放。我追随了玉兰整个春天。小小的发现,我惊喜了好一阵。花开的声音,一定在暗夜,星光下。它把最初的羞涩,送给星星,月亮,把清晨的惊喜送给赏花人。在人们熟睡之时,成熟的玉兰,开了。在你的不经意间,又花开一树。

我把凋落的花瓣,一瓣一瓣摆满咖啡杯的托盘。红边的瓷盘衬着白色的花瓣,我的书桌一下子生动起来。在写字台前习字,玉兰花香一阵阵飘来,甜甜的味道。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还真是。也许是白天,尘世喧嚣,也许是玉兰长得太高的缘故,在玉兰花树下,我没有闻到满树的花香。本以为凋落的花瓣不再芳香四溢,不是的,那味道,因为近,才更香。虽然,它离开了它的根,但是,它依然香如故。那是玉兰花以另一种生命的形式存在。一片花瓣,并不因为残缺而消沉,而放弃了对生命的热爱。它一如既往拼着力气绽放它的春天,直到老去。一朵花是一个春天,一片花瓣何尝不是一朵花,一个春天呢?

我爱极了这轻灵的花朵,也深爱余韵犹存的花瓣。

第一次知道玉兰花,还小。无意中在父亲的书柜里看到一篇中篇小说,从维熙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因为喜欢这本书的名字,而喜欢了这篇小说。父亲告诉我,那是从维熙的代表作,属于伤痕文学……小说读了两遍,看得泪流满面。我的眼前,总是出现夜幕降临,大墙下,滴上鲜血的白玉兰。

因了一篇小说的缘,认识了玉兰,也爱上这早春的花朵。冬末初春,耐不住寂寞的它,不等绿叶长出,率先长了花。有资料说,因其花"色白微碧,香味似兰",故称玉兰。而我却觉得,玉兰有兰花的淡雅,玉的晶莹,而叫玉兰更为妥帖。

玉兰,是先长花再长叶的花。桃花,迎春,也是。早春的花大概都是如此吧。倒有些阴盛阳衰的味道。有花语说,玉兰代表纯洁的爱情。其实,我倒不这样认为。热恋中的人送花都是送玫瑰的。新婚时送花,送百合,代表百年好合。不管是什么原因,我倒真没有见过送玉兰的。这样的花语是人们对爱情纯洁的希冀吧。

清明节。天沉着脸。难怪杜牧说,路上行人欲断魂。昏暗的天,再明媚的心,也难以承受这样沉闷天气的浸染。傍晚,细雨纷纷。站在窗前,我倒真有些担心玉兰花了。不知它是否安好。

晚饭后,打着伞,走了两站路,到了单位后院。那些洁白的花朵,高昂着头,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欢笑着。我捡起被春雨打湿了的落花,装在袋子里,不想让娇嫩的花儿零落成泥。天,渐渐黑了,白色的花朵,被轻轻蒙上一层黑色的纱,若隐若现的,美极了。

告别了玉兰,雨仍旧在下。街上霓虹闪烁,地上映满灯光。雨中的玉兰花,映在我的心里,开在我的手上。一朵朵的花开,一片片的花落……

兰花缘

文/张建春

兰走进了我们心的苗圃,我们从此没有理由不为她除草施肥浇水……

喜欢兰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天然的样、淡淡的香,侵入骨髓的绿色,刻进眼底的风韵,都是永远的理由。兰不做作,兰不挑剔,一捧土回报一个世界,一汪水回答山岚之气,忘了些许日子,她仍笑脸对你,天天记着也不媚脸相迎,春天如此,霜寒如此,骄阳之下最多低下头,让一股谦逊藏进风风火火的太阳。

和兰结缘应该有些年头了,小时就知岁寒三友,兰在之外,我却实实在在把她引为知己,至于松竹梅却把他们当了另类。

兰的品质是在心中的,不张扬更不出人头地,该绿时大绿,该芳香时默默,让一世界的香退避三舍。吐蕊时她在何处?混杂于灌木、荒草之间,甚或在雪压大地的时间。暗暗地,独自地吐纳,着意的呼吸她会远离,静住了心她才会出现,这种境界越过了时空的交替,只是缄言的,捉住所有的期待。

每年都要进一次山,当然是早春的时候,奔往何处?自然是兰。似乎每年兰都在等我,等我与她做一次深情的对话。在山涧我是不会侵入兰的领地的,只会洗干净了目光,静静地去看半山腰盛开的兰,听听她的芳香,揣摩一下她的心思。朋友的兰花养得不错,在网上时常发布兰的消息,潜水已久的我,做了一次评点:知兰之士。知兰的人完全可以引为知己,兰无华丽的外表,只有读其心智的人,才会爱兰,善待兰,而能做到这些的人,早已了无功利,只会沉住了气去品阅大爱无疆的坦然。

兰的品种很多,名贵的、卑贱的、大众的,这些却和我无关。大凡兰都是我喜欢的。爱兰和花无关,芳香和美丽却是人爱的,而一簇兰草飘动在视野里,她的舒展,极致而自然,她的绿衣,平凡而雅致,能不把她捧在心窝吗?

爱兰而不选择其身份肯定是种境界。去年苗交会期间,大批的兰上市,流连于兰草之间,除了心动之外,还有淡淡的心酸,这些沾染山岚滴语的绿色,远离了故里,即将在城的一隅安家,而又有多少能善待她们呢?兰已是稀缺品种,钟情于兰的有之,而更多的只为一年一度花的芬芳、甜蜜。也许因为喜欢兰花,而略懂兰花的缘故,卖花的大哥,悄悄地和我说:送你一棵吧。此兰真的其貌不扬,说到位,她是低送的,甚至会让人随手扔入垃圾箱的。我接纳了她,选了最好的陶盆,透气的泥土,她昂扬地活着,回报我的是今年的春天,箭簇挺出一片天空,散淡的香气晕染了我不大的书房。我终于明白了卖兰者的心思,他一定是把兰当作女儿了,要嫁就嫁给懂得女儿心的,用衷爱作最好的新房,且久远久远的。

我想我和这兰是有缘分的,至今仍不知她的名字,她却在我众多的兰花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开得最早、最芬芳。

时常为自己养护的兰花发愁,收藏了她们,似乎是在为自己救赎。兰也如人,当连根被人拔起时,总要有个安身立命之地,而我又能做什么呢?不过捧上一把土,浇上一缕水,偶尔和她们对话只是在闲暇的时候。有趣的是,呵护兰花是具有传染力的。几个好友都成了爱兰之士,春天的深山之行,车的后备厢就成了兰花的居所,救赎也好避难也好,兰走进了我们心的苗圃,我们从此没有理由不为她除草施肥浇水。时常会奇想,兰有翅膀就好了,可以放飞她们,让她们有更好的去处,不要守住一个旮旯,任人摆布。

对于兰还是有很多话的。兰的芳香是会打开门扉的,有阳光的日子,兰静静地香着,拧动门的把手,兰已在和你打招呼。

与兰结缘,如同与一位知己结缘,话多话少一个眼神就足够了。

呐一悸,东临繁星念兰花

文/嗳东

雨,还在下着,淅淅沥沥的。

这场雨来的一点也不突然,天空压抑几天的阴沉终于得到释放。像极了冬天雨的性格,恍惚间,对自己无奈的笑笑,现在可不就是秋末冬初了吗?好快,昨天还是单衣,今天就穿了外套。

窗外,没有风,却也凉的使人打一个冷颤,不是气温太低,而是忽然间的冷让人防不胜防,冷到心里,冷到心底。压抑的心情夹杂在冷冷的空气中,伤感和失落油然而生。当心底发酸,眼角泛潮,才明白心中的压抑是因为想念,只是冷空气的到来催化了最后的倔强。

打开窗户,让冷空气放肆的占据着房间里的每个角落,电脑旁的茶杯里的热气更加汹涌。在窗户边站了好久回到电脑边坐下,还未收回的心看到桌上的热气愣住了,这是情侣杯的其中一个,杯子上的图案简洁却也浪漫,两条鱼在接吻,好奇的是每条鱼的头上都有一把小雨伞,杯壁上写着"打伞的鱼 依然 始终 永远".笑了笑,心也随着热气温暖起来。不知道,当我这边的杯子热气澎湃时,你是否也在抱着杯子暖手,这算不算心有灵犀,当我想你的时候,你是否也在想着我。

手机的铃声把我从失神中拉了回来,打开一看是条短信"天越来越冷了,多穿点衣服",来不及多想,本能的回复了"小傻瓜,你也是,记得多穿点,亲爱的不许你生病,要不听话,小心家法伺候",看着发来的短信,嘴角不自觉的上扬,抱着手机,忽然间释然了,手机24小时开机,等的不就是这么一个关心么。不知道手机的另一端是不是也在嘴角上扬,是不是也在淡淡的笑。

看着你走之后留下的一切,缓缓的扒在桌子上,用力闭眼,不让那一股暖流落下,也许,这就是睹物思人吧……

是谁染指了思念?是谁淡薄了流年?是谁在风中街口想念连连?是谁在寒冷中牵挂不断?又是谁在深夜眼泪泛滥?想念你的感觉就像是苦咖啡,苦涩甜蜜滋味,你可曾了解,谁在念着你的名,夜里哀叹思念,谁的梦牵着谁的心,谁知晓我的情,天空之上的浮云,像是你的笑容,让我醉,让我痴,让我着了魔,让我沉醉在其中,飞蛾扑火般失控,想见你,想听你的声音,想感受你的温度,想你在我怀里偎依,想告诉你我很想你,没有什么原因,只是很想你,就这样,每一分,每一秒,念着你,你爱或者不爱我,我都为你守候,如果哪天你要走,请别忘记我,要记得我的笑容,在回忆的天空。如果,水遗忘了我,流失了落在水里的回忆,请一定要记得水里有我曾经的倒影。如果,风遗忘了我,吹散了飞在风里的落叶,请一定要记得风中有我曾经的细语。如果,你遗忘了我,淡忘了掺杂苦甜的过往,也请你不要忘记,那个曾经给你微笑的人。待,风停了,叶落了,你我各自回到原点。从此,各奔天涯。

只希望,各奔天涯那一天永远不要到来,永远永远……

石化的誓言,不变的海枯石烂,承诺的永远,等待着,相守百年……

呐一悸,东临繁星念兰花,呢喃中,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校园里凋谢的玉兰花

文/小不点儿

回望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度过。从1978年步入教坛,至2015年退休走下讲台,前后37年。回眸走过的路,苦辣酸甜,哭笑和欢乐伴随,惆怅和酸楚同在,总有那么多抹不去的往事,在心里萦绕,有些甚至是惊心动魄,常在梦里惊醒!

197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昆明东郊的昆明铁路局第二中学,跨入了教师的行业。学校座落在金马村附近金马山的半山腰上,学校前面有一个村子叫金马村;后面驻扎着一个部队的仓库,军事重地,平时闲人免进;东面是昆明铁路局工程处机关所在地,周围便是一片职工家属区的宿舍;西面约一公里左右是一个水库。

学校占地29.5亩,最初就是工程处管辖的一个学校,当时建校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工程处职工子女的上学问题,学校的师资基本都是从工程处下面的各段抽来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调入和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校园内,历经各届师生的努力,各种树木已郁郁葱葱,教学楼的四周栽满了香飘四溢的桂花;操场主席台的两边,两排翠绿色的雪松一字排开,一年四季从不褪色,直挺挺地立在那儿,庄严肃穆;主席台的后面墙壁上,一幅大型的榕树瓷砖画,展示着云南少数民族喜悦欢歌的生动画面,给人以温馨甜静,祥和宁静的感觉;尤其是那两旁点缀着稀稀疏疏的几株玉兰花,曾经在那里挖坑、抬大粪种下的玉兰花,在冬日的寒风里尽情地开放,白里嵌着紫,紫里染着白,在阳光的沐浴下绽放。在微风吹拂下,挂在枝上的朵朵花蕊,像空中舞动的彩蝶,忽扇忽扇地左右摇曳,格外引人注目,驻足观赏;一到晚上,花木间柔和的灯光把整个校园妆点的美丽迷人;清晨,学校里的高音广播里发出清脆的英语朗读声;树下,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在校园里回荡。每星期有一天下午,教职工乐队的琴声悠扬悦耳。真是一个莘莘学子读书的良地。

那时的学校隶属昆明铁路局工程处管辖,在昆明铁路局的所属学校里,是一个知名度较高的中学,和1965年建校的老牌铁一中并驾齐名。学校里人才济济,高手名师云云,以至于后来路局旁边新建的铁三中从铁二中挖走了大批的优秀教师。成了铁三中挤身昆明市重点中学的班底和中坚。在昆明市成绩斐然,名噪大振。一跃成为部级重点中学行列。当时学校的教学质量在路局管辖的学校里数一数二。考上清华、北大的莘莘学子屈指可数。声誉远扬。1978至1988年的十年里,学校的办学秩序井然有序,是最稳定的十年。大批的中学生在这里毕业,走向了祖国的四面八方,工程处领导的大部分子女都在铁二中上学、毕业、成才。那时的金马村地区热闹非凡,工程处机关所在地犹如一个小城镇,各种活动热火朝天。家属区鸡犬欢腾,人员鼎沸。是人们向往的乐园,引的周边四邻的村民纷纷前来分享。昆明开往北京的特快列车专门在金马村平交路口停车3分,方便职工在此上班、学生就学上下车。可见,路局领导对金马村片区的特殊区位有何等的重视。

上世纪九十年代,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而来,淌进了学校这块圣洁的土地,浸湿了校园的角角落落,商品经济的巨浪把学校冲刷的坑坑洼洼,斑斑点点。学校里有的教师纷纷离去教师岗位,下海经商的有之,天南海北做生意的有之。我的一个爱打篮球的大个子化学老师朋友,叫刘建彬,领了2000元的辞职费下海经商做起了珠宝生意。等等。校园里首次出现了一个"多经办公室"的部门。专门从事校外的生意来往事宜。全校教职工被动员参与集资入股,最低一千元一股,多集不限,按股分红是当时的时兴。领导腰间挂着"大哥大"是当时的时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年轻的历史教师,是学校分配我的一个拜师学艺的一个徒弟,叫陈宇。刚从师范院校分来,钻研业务,要求上进,为人谦和儒雅,我很喜欢他,我曾做了他的入党介绍人。不久,却被学校派往昆明以外的专州县市去收购蚕豆。还有一个有着多年初高中历史教学经验的陈维东教师,丢下老本行,去到一个十几平方的房间去实验种蘑菇。滑稽可笑。门不当户不对,真找不出历史和蚕豆、蘑菇之间有什么联系。

几十吨的蚕豆用大卡车源源不断地从专州县拉回学校。没有地方存放,在紧张的校园教室里,专门腾出了两间大教室存放蚕豆,教室内一袋一袋的大麻袋从地上一直摞到了教室屋顶的楼板上。由于蚕豆收上来时水分还没有凉干,带着湿气放在教室里,一个星期下来,教室内发出难闻的发霉味儿。一时还没有销路,蚕豆在那里发霉变质。没有办法,请来了附近昆明粮食四库的技术员,带上杀毒药剂,穿上魔鬼式的防毒面具,进入室内消杀灭虫。事后,用胶带布把两间教室的所有门窗封的严严实实,贴上封条,写上闲人不得靠近的大字。一时间,难闻的药水味儿糜漫在校园里,学生在课堂上纷纷捂住鼻子。后来,这几十吨蚕豆,联系上了一个四川的酱菜厂。半夜两点多,把住校的全体女职工喊起来,缝麻布口袋,装运蚕豆,用学校七千元买的在外跑生意的一个二手大货车,请了一个司机,连夜向附近的金马村火车站装运车皮,一直忙到天亮。学校的教学工作只能应付了事。陈维东老师的蘑菇在实验室只长出几朵颤颤巍巍,摇摇晃晃,残缺不全的病菇。

还有一单生意,去青岛进啤酒,派出"多经主任"带一行几人乘飞机飞往青岛进啤酒,成吨的啤酒到校后,堆满了几间教室,销路难开。最后,降价摊派分发给了兄弟学校帮忙分销,教职工的节日礼品也用啤酒代替,连送带卖,亏本不少。

校园里热热闹闹的"校园经济"氛围,远远超过教育教学的课堂朗朗读书声。"校园经济"的摊位在校园摆了起来。学校上万元的教职工乐队的演奏乐器几百元变卖。教学上各种电器低价出售不计其数。有一次我听说学校"多经处"正在低价出售录音机,我当时还没有,想买一个,但晚了一步,被别的老师买走了,只剩下一个小型的老式电影放影机,我买回去当玩具给儿子玩倒是可以,但我哪来的电影胶片,还是算了吧!

学校大门口,门卫室旁边要新建了一个养犬的狗窝,到王家营砖瓦厂购买红砖,砖买来后,请了一个附近农村的泥瓦匠把狗窝盖好了,买了一只母大狼狗,指望和其他狗配对繁殖小狗出售赚钱。但那只狗刚买来时,成天在狗舍里狂叫,吓得学生进校胆战心惊!躲得远远的。后来找了一只品种好的公狗配种,但这只母狗不给学校争气,他不爱那只公狗,在狗舍里打了起来。学校的这点"政绩"只能怨狗不争气了。

……

这种反常的现象,在当时引起了路局分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一次路局站段领导的大会上,领导不点名的批评到了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记得当时的领导说到:"你学校的汽车轮子跑得过我路局的火车轮子吗?"意思在告诫人们,有了路局火车周转量大轮子的经济效益,何愁一个学校的经济待遇的提升。但这种告诫在当时没有引起学校高度的重视,学校内部管理失衡,教学质量大步滑坡。主要领导整天在外忙于生意,校内只有一般的管理人员留守,安全隐患危机四伏。

校园环境建设不再搞了,认为花钱不见经济效益,都是面子工程。当时的一个观点是:教师在学校内待遇太差,堤内损失堤外补。校园里杂草丛生,昔日娇艳的玉兰花耷拉着脑袋,失去了昔日的妩媚和荣华。在那里发蔫,寒风一吹,花瓣散落一地,又在人们的踩踏下,深深地埋在了泥土里。学校周围散发着香气沁人的名贵桂花,更是一株花钱不生财的摆设,失去了往日的宠爱。不在有人喜欢它,甚至有人提出干脆挖出来卖了算了。学校小池塘与荷做伴的观赏鱼也全部打捞起来打了牙祭。满园的花草在那里低垂、枯萎,预感到冬季一但的来临,将是一片的萧条和生命的危机!

记得那是一个午休后的一个中午,学校有几个同学被校外的几个流浪青年殴打,消息传到校内,全校上千名同学情绪气愤,难以抑制,躁动不安,处在十七八岁年龄的青少年正是容易惹事,情绪易冲动的年龄。全校学生冲进教室,把教室内的木桌椅板櫈拆个精光,手持棍棒,冲出校园去追打那几个逃串的流浪青年。一场恶性的群殴事件将要发生。政教主任、保卫干事立即通知了门卫值守人员赶快关闭学校大铁门,阻止学生出校,但成千的学生已无法阻止。学生纷纷扒到大铁门顶端,翻越了大铁门,一窝蜂地跑出了校园,一场人命关天的群殴事件已经发生。政教主任、保卫干事束手无策,立即求援,派人通知学校后面的仓库驻军增援,并电话联系了工程处保卫科的保卫人员求援,工程处保卫科的全体人员手持枪械,随同学生去追赶那几个校外流浪人员。追赶中保卫人员朝天鸣枪示警,几声清脆的枪声并没有起到作用。无奈,保卫人员迅速栏停了公路上驶来的公交汽车,乘上汽车去追赶那几个流浪青年,最后将那几个流浪青年带回工程处保卫科时,全校学生都聚集在了那里,义愤填膺,哭哭涕涕,情绪难以控制,指指点点地冲过去要打。被保卫人员制止。只见那几个流浪青年的手被手铐反铐着低着头,蹲在那里一动不动。后来,工程处的保卫人员联系了地方公安机关的民警前来处理此事。……

这件事,是学校建校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恶性事件,差点酿成大祸,后果不堪设想。仔细分析一下,出这么大的斗殴事件,与学校长期疏于严格管理有关,是放松了对学生的日常教育所导致的。学校的整体思路是校外创收,整天忙于校外的经济活动。校内基本处于无人管控状态。就在这件事发生后,学校的主要领导很晚了才赶到学校。现在回想起来,这件事仍心有余悸,令人后怕。同时,也可怜着这群孩子,他们远离父母在这里上学,安全得不到保障,他们的父母不放心啊!他们的父母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一个视学生为自己孩子的良师益母!

学校,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丢弃了教育的本真,就等于丢去了教育的全部。那是一段不应该发生的历史。在教书育人的行业里,不应该参杂任何的杂念;学校不是一个赚钱的场所,他是铸就人的灵魂的圣地。而学校的领导者就是把守这块圣地的掌门人和引领教师通向知识殿堂的领路人;随着国家对教育的大力投入,教师的待遇逐年提升,教师只能依靠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来赢得经济待遇的根本好转,除此,别无他择;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从事着的是教育一个民族的伟业,容不得半点的懈怠,更不能亵渎!

从那时起,几十年过去了,这段过往的曾经,回过头来,再思思,又想想。学校从蒸蒸日上的朝阳到日落西山的余晖,纵然有商品经济的时代历史背景难以避免。但从个人的角度看,学校就是一面镜,一片海。有的人光鲜亮丽,在时代的洪流中,头脑清醒,撑着学校的这面帆船,把握住了正确的航向,学校工作蒸蒸日上,最终驶到了光辉的彼岸,如开放的玉兰花,愈开愈艳;有的人体态扭曲,在商品经济的茫茫大海里东倒西歪,迷失方向。船只漫水,慢慢沉没,只留下日照西山上的一缕残阳余辉。如凋谢的玉兰花,残败落地。

总之,还是达尔文的那句老话:"物竟天择,适者生存".我人生当中看到的这朵花絮,虽然这朵花絮开得不那么鲜艳,就像校园里的一株株玉兰花在寒冷的风雨里凋谢,散落一地,不在引人注目。但我坚信:它残败的枝条仍然屹立在那里,它的根系已经深深地扎在了泥土里,来年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她的每一根枝条注定会再开出鲜艳夺目的花朵,还是那么地洁白无瑕,妩媚动人!引得众人观赏、赞美!

玉兰花,我赞美你的过去,摒弃你的曾经,喜爱你的未来!

兰花草

文/燕茈

电话刚刚"嘟"一声,父亲那边就接通了。记得以前上班开会什么的经常不接他电话,打回去给他的时候,他总是抱怨:"我打电话给你总是不接,你打给我我马上接,不公平。"的确如此,我的电话他从来不怠慢。我还来不及开口,他马上说:"你不是不要你爸了吗?你不是不要这个家了吗?"仿佛这话已经念了千万遍,就等着我"自投罗网".

一个礼拜前,因为一些琐事父女俩闹别扭,我赌气就回市区上班了。整整一个礼拜,任性地不打电话回家。周末又到了,正当我委屈地掉眼泪时,母亲嘱咐我打电话给父亲。"你爸年纪大了,还要他像小时候一样哄你?"我默默挂了电话,趴在桌子上大哭一场,为自己的不懂事。

父亲也在等我的电话吧?在我关上门的那一瞬间是不是会伤心掉泪?他一定很怀念那个在他怀抱里乖戾的小女孩吧?他是不是希望我永远不要长大,不要长成这样子?

最终我也没有道歉,没事一样对他说,"爸,我这周要回去,你记得给我留鸡腿。""不留。"他还在闹情绪,我笑了笑,挂了电话。

父亲宠我,举世无双。我在他身边撒娇任性,活生生一个刁蛮公主。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他在晒谷场的角落劈柴,穿的是以前的旧衣服,看见我走来,斧头停在半空,然后被放在角落。他旁边的兰花草飘来一阵阵淡淡的清香。

"爸,我的兰花草开花了?"

"是啊,快点洗手吃鸡腿了。"

"嘻嘻,你不是说不留了吗?"

"以后看还有谁这么疼你……"

夏天的风,夹着花香,兰花草自遥远的记忆里幽幽传来,像一个时间老人,低低地解释着我们的来路和归途。想起王阳明那一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此时此刻,我的内心是何其"明白".

小的时候,学过一首歌:"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到花时过……"于是,在一次跟着父亲上山砍柴的时候,挖了一棵兰花草。父亲嘀咕"有时间不如多种几棵青菜,种草有什么用?"于是,我就给他唱《兰花草》,在昔日的山谷中,回响着我稚嫩的歌声,还有父亲爽朗的笑声。

时至今日,我已经不确定当初执意带回家的草,到底是不是兰花草。叶如韭菜,花似百合。那时候的我何止一日看三回,担心自己照顾不好,还"勒令"父亲一定要帮我培土,施肥。父亲一边跟着我小心翼翼培土,一边嘀咕"总是嫌弃我们给你取的名字带花不好听,你看你多喜欢种这些花花草草,这个名字最合适你了。""没事,将来我换个笔名。""笔名是什么?""就是发表文章用的名字。""整天瞎想什么呢?多点种地插秧从是正经事。""我将来才不要种地,太苦了。""懒人……"

十四岁那年,在报刊上发表了第一篇作文,小作者简介那一栏附有我的照片,格子衫,马尾,有些羞涩,模样倒是很乖巧。笔名:兰花草。理想:作家。前段时间整理旧物发现这一页的时候,内心一阵欢喜。我开始惦记那个叫兰花草的格子衣女孩。

将刊物拿回家向父亲汇报的时候,父亲笑得合不拢嘴。"哎,我的小作家,你取的笔名也和我取的名字差不多啊……"此后很长时间里,父亲都没有叫我的名字,而是调侃式地唤我"小作家".我也不知害臊,"爸,哪天我的理想实现了,给你买房,买好多橘子。再也不用种田了。"

理想虽然没有实现,但是我终于将父母接到身边,和兰也有着许多不解之缘。有个文学前辈叫我"阿兰",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叫我,而我应答得十分自然,仿佛这就是我原来的名字。有一阵子,我甚至怀疑他就是很多年前发我第一篇作文的那个编辑,因为记住了"兰花草",所以叫我"阿兰".

再后来有开兰花店的朋友执意要送我一盘兰,在他的店里兜了几个圈,也没有找到我小时候的兰花草,最后挑选了一棵石斛兰。 挂在墙上的石斛兰,开着一朵朵淡紫色的花,粉嫩地芬芳着,无比隆重。挑选这个花的真正原因是我知道石斛兰具有秉性刚强、祥和可亲的气质,有许多国家把它作为"父亲节之花".它的花语是:欢迎、祝福、纯洁、吉祥、幸福。是在父亲节或父亲的生日时赠送父亲的花,寓意父亲的刚毅、亲切而威严,表达对父亲的敬意。的确,我也找不到其他更能代表父亲的花了。

那天中午, 兴致盎然地捧着花回家,却遭父亲"数落"花那个冤枉钱干什么?还不如你小时候种的兰花草。""他们是一个科的,都属于兰科,就像我们是一个家的,都姓冯。""***就不姓冯……"在父亲身边的日子,总有一种岁月绵长,人间静好的感觉。

两点半,准备出门上班。母亲随口说了句,"叫你爸送你上班吧。"

父亲听说要送我上班,马上换衣服,快乐得像个孩子,幸福得仿佛得到仙女的恩赐。于是,我真的坐上老爸的自行车。

"你的小板凳还在,这么多年也不会坏。"在路上,父亲提起我小时候的小板凳,小小的,贴了绿色的胶板,那是他亲手做的,绑在单车杠上。

"爸,你不要把小板凳扔了,那是我的童年回忆。"

"舍得把你扔了也不舍得扔那个小板凳啊……"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很喜欢"挤兑"我。

……

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四周是呼呼而过的风。风凉凉的,吹着我慢慢变长的发…… 这时,幸福的感觉,像漫天飞舞的花瓣,我张开双手,应接不暇。

白色玉兰花

文/闫达尉

沿河的道路边,白色的广玉兰静静的开放了。

在青青的密密的叶子中间,雪白的花朵探出身子,在金色的阳光下,托起一片蓝蓝的天空。

它有着纯洁无瑕的硕大的花瓣,片片花瓣恰到好处地组合成的花朵,仿佛是用美玉精心雕刻而成。可它却有着胜过金玉千百倍的惊心动魄的美。

那是生命的美。

因为在这浩渺而漫长的宇宙里,每一朵花都只有一生一次的绽放。

仿佛为了这一刻,寂寞的时光和忧愁的风雨都只为酝酿出生命的甘醇。

桃花开了又落了。

樱花开了又落了。

海棠开了又落了 .

当春花初放的惊喜在人们的意识里渐渐淡却,柳叶已经疯长到无人再怀着踏春的心情去采撷时,在某一个不为人知的雨后的夜晚,白玉兰的椭圆的花苞静静地立在了枝头。

不久,花朵静静地绽开了。嫩黄的花蕊紧紧地抱成一团,在花朵的中心,显得是那样地慎重而妥帖。淡淡的清香随风阵阵沁入人心,仿佛让人回到了年少的时光,那些纯情如水的岁月在心底一次又一次地被重新唤起。

当爱情的果实开始悄悄地孕育,白玉兰纯净而丰腴的花瓣也开始静静地衰黄和低垂。

原来,生命本是无怨无悔的。短暂而静美。

我蓦地忆起旧校园里凉亭边的那株白色玉兰花,还有那花下静静绽放的青春的笑脸,在我的记忆里永远都不会褪色和老去。

让生命的小河在时间里脉脉地流淌吧,也让白色的玉兰花在阳光下静静地开放。

今夜若还有梦,就让白色玉兰花静静地绽放在我的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