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公园故事

2023/02/07经典文章

公园故事(精选8篇)

带老妈散心

文/李甫辉

老妈退休后,一直住在大哥家。平时哥嫂要上班,她只好一个人呆家里。时间久了,老人心情郁闷,病患似乎更严重了,每日病恹恹、萎蔫蔫的。大哥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上周,大哥给我打电话说:“你周六来我家,咱们一起开车带老妈去公园散散心,透透气吧。”我爽快地答应了。

上周六,天气晴好,我早早来到大哥家,老妈换了一身光鲜干净的衣服,带上折叠轮椅。大哥开车,我们一起到公园。

到了公园,老妈对大哥说:“听说老家的桂枝姐在公园做保洁员,我们去找她聊聊吧。”在草坪上,我们找到了正在打扫卫生的桂枝姐。见到久违的亲戚,二人分外亲热,老妈拉着桂枝姐的手,上上下下地打量,问这问那。老妈眉目舒展,简直像换了个人似的,欢快多了。聊完家常,我们推着老妈去看风景。走在林间,清爽的风扑面吹来,母子三人相伴闲聊,觉得特别放松。

穿过树林,路边的长廊下传来“咿咿呀呀”唱戏的声音,老妈听到后顿时来了精神。我们知道她是戏迷,便搀扶她去听戏。那里有些和她年龄相仿的老人,老妈坐在长廊上,一边津津有味地听戏,一边跟戏友们聊天。

一起听戏的老人看到我们无微不至地照料老妈,直夸我们孝顺,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看得出来,这次出门,老妈内心的憋闷一扫而光,心情大好,看来以后得多带老妈出来逛逛。

放声歌唱

文/冯喜玲

夏日炎炎,每天都酷热难挨,好在太原早晚温差大,每当夜幕降临,天气渐渐凉快,吃过饭的人们便走出家门到附近的公园享受这一天中最舒服的时刻。凉爽的夏夜,宽阔的场地,成了人们向往的乐园。

我来到万柏林区的漪汾公园,悠扬的歌声,节奏鲜明的舞曲声,夹杂着孩子们的嬉闹声,这里热闹非凡。公园西门的一片空地是歌友们的聚集地,随着乐声响起,歌声响彻四方。红歌、草原歌曲、民歌,一曲连着一曲,唱出了对祖国的深情,唱出了对今天生活的赞美,唱出了各民族的友爱……在放声歌唱中,驱散了烦恼,放松了心情,一天的劳累也随之散去了。

在这个歌友团里,三位琴师自备乐器,一架电子琴、一个电子黒管、一把吉他。五位指挥义务指导,众多的歌者从四面八方涌来。美妙的歌声让大家从素不相识到情意融融,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我喜欢这里的氛围,喜欢用歌声抒发我的感情,更喜欢我在这里结交的朋友们,因为,我们彼此是知音。

歌声停下来了,该休息了,路边的小树摇晃着脑袋,仿佛在向我道别。“晚安,小树,明晚见!”我向它们摆摆手,踏着月光向家里走去。

游园有感

文/杨靳葆

去年10月1日,经过自建园以来最大规模、最长时间的改造后,迎泽公园中湖以北及大部分陆地对游人开放,只有南湖周围被神秘地围着。

改造后的公园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原来建在里面的许多建筑,透着浓浓的商业味道,这次改造全部被彻底拆除,增加了不少绿地面积,这是需要勇气和魄力的;公园内用新型材料铺设了用来行走散步的步道,绵软、舒适、防滑;在湖中、湖边建了亭台楼阁,在公园西北角原来的假山处建了一组仿古建筑,虽然不大,倒也小巧玲珑……

迎泽公园改造开放以来我多次到这里拍照,记录了公园的春夏秋冬。今年10月公园南湖开放的第一天我就去了,这一组仿古建筑规模气势氛围都很夺人眼球,连同水面和依山势而建的建筑组合成一个错落有致、高低参差的仿古建筑群,这里岸柳成行,松柏挺立,灌木丛丛,绿草茵茵,莲叶摇曳,水波粼粼,鱼跃虾蹦,鸟雀和鸣,乐声悠扬。在静静的湖面上游船待行,让人仿佛置身江南水乡,真是一个放松心情、净化心灵的好去处。

我住在城北,来一趟不容易,为了拍到夜景,我等啊等,天黑了,游人渐渐稀疏,周围一片静寂,直到快7点了那些轮廓灯才亮,心中的焦虑和不悦在灯火点亮的那一刻被美景一扫而光。那些建筑物在装饰灯的辉映下金碧辉煌,灿烂夺目,一组组自成体系又相互呼应,刚刚还阴沉沉的湖面一下子变得多彩多姿活泼了起来。那些亭台楼阁、勾栏瓦舍、桥涵树影争相在漾漾的湖水中显现自己的芳姿,好美的夜景,沐浴着习习凉风,感觉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些照片,更是好心情。

入秋以后我又多次到这里采风,走遍公园的各个景点,那金黄的银杏,火红的枫叶,以及许许多多知名的不知名的乔木灌木在它们一年一度的休眠前,争着做最后的最美的绽放,它们用肢体的牺牲装点了公园的景致,使之色彩缤纷,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一座灯塔

文/姚锋

认识刘石祯老先生,是因工作缘故。多年前,我曾受组织委派,前往鲁泰公司帮助工作。之前,我并不认识刘老先生。临去鲁泰之前听长辈讲,他是淄川区赫赫有名的“四大能人”之一,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初到鲁泰公司,是单位领导送我去的。走进刘石祯办公室,他给我的印象就是没有架子,但却有威严,语言直率却十分亲和。他没有坐在办公桌前居高临下讲话,而是和我一并坐在沙发上平和地交流。他用鼓励的语气告诉我说:“小姚啊,在企业工作不比在机关,企业看中的是你做事的结果,在机关可能还会看重做事的过程,这就是企业和机关的不同。今后,你在鲁泰公司帮助工作期间,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急事、难事,你要放开手脚,不要怕这怕那,有事可以直接找我汇报。”这就是刘石祯给我的第一印象,一个儒雅谦和,带着眼镜,小步快走,带领着2万多人打造“世界一流,百年鲁泰”却没有“官”威的“小老头”。

在我帮助工作期间,也是鲁泰公司快速发展的时期,从东区工业园发展到黄家铺工业园、电厂工业园,从1个园区发展到3个园区。鲁泰公司开始了对松龄东路两边破产、停产、闲置企业资产的收购:如齐鲁丙纶厂、华辰集团、般阳山庄、奎盛公园等;为职工新建两个职工生活小区(君悦小区、雁阳小区)。对破产、停产、闲置企业资产的收购,黄家铺工业园、电厂工业园的扩建,新建小区,我都参于其中,见证了鲁泰集团规模扩张和裂变式的快速发展,感悟到了刘石祯大企业家独有的与众不同的大智慧,那遇事沉稳气定神闲的把握,和那谦逊与人交流的艺术。

刘石祯坚守真挚的为民情怀,对群众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记得有一年冬天,钟楼街道大面积供暖温度不达标,原因是实际供热面积远远超出规划设计面积的数倍,致使温度不高,虽经供热部门多方努力也无济于事。当有关政府部门找到他告知这件事时,刘石祯立即召开生产会议,在气源紧张的情况下,压产保民生,腾出生产用气用于百姓供热。

在接收鲁泰文苑(原奎盛公园)时,刘石祯专门召开相关人员会议,他表示:“我们企业挣钱了也要反哺社会,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如果这个公园让房地产开发商接手,那么这个公园很可能没有了,淄川人民就少了一个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地方。大家都想一想,淄川城区还有几个公园。我们接手公园后,不仅对公园升级改造,还要建成开放式的公园,让大家都来看、都来玩”。现在来此休闲健身的市民络绎不绝,却没有多少人清楚当年刘石祯力排众议,倾注的一番苦心。

刘石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展示出韧劲和拼劲。几年前鲁泰公司要在电厂以北,新上23万锭纺纱及3.5万锭倍捻生产线项目(现已建成生产多年),需要新征用地,须对上申请用地指标,上级要求须按时限上报。当时年逾七旬的刘石祯也是蛮拼的,从该项目开始选址,到勘测定界,到与被征地村签订征收协议,再到土地补偿、整理上报所需资料,一直忙到次日晚上11点钟,平时数天完成的工作量,在他的带领下,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上报,效率之高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

刘石祯为人低调,积极投身公益和慈善事业。在他主导下,鲁泰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各种公益慈善活动,累计投入2亿余元用于扶危济困、助学敬老、文化公益事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在淄川地区投资升级改造的鲁泰文苑、鲁泰体育场、鲁泰小学、淄博理工学校、鲁泰文化路等等,造福于一方百姓。他自己连续11年每年捐款100 万元为淄川全区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助,即使在病重期间也是亲自将100万元送到了淄川区政府。最初他在捐款100万元时有人给他“出主意”,劝他可以用他的名字命名成立一个基金会,这样可以让他名利双收,但他却婉言谢绝。在他的倡议下,公司还向新疆阿瓦提捐资建设5所希望小学,在新疆的业务发展吸纳就业1.5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到80%以上。还将各级政府奖励给他个人的资金先后捐给地方慈善机构。

人生如修行,做人成功、做事不成功是暂时的,做人不成功、做事成功也是暂时的,而做人做事都成功则成为一种境界,就会成为一个永远的“好人”。

刘老先生如一座灯塔,为我们照亮了不断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忠诚于理想,忠诚于事业,忠诚于岗位,兢兢业业工作,清清白白做人,让人生价值在奉献社会中得到最华丽的绽放!

讲究

文/菩提之下

假牙种类越来越多:种植、搪瓷、钢化、塑料……丽思爸,选塑料的,最便宜。塑料的人生。同是退休金,相差几倍。编制内,编制外。人参、萝卜的距离。

明晃晃的天,突然扯来一大片乌云,骤时,天暗下来,大雨随之而至。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来不及避雨,淋了一身,晦气。遭埋怨的,只有运和命。

假牙,掏出,张开的嘴,洞开的黑夜,吞噬掉了青春岁月。一张黑白老照片,丽思爸,戴幅黑墨镜,双手叉腰,在中山公园玉鉴湖畔,时间定格这瞬间,记录下,一个男人,年轻的帅气,青春的飞扬。眼睛一闭,一睁开,牙齿已留不住。人生,还有多少光景。

牙面的残渣余孽,冲洗,干净了,重新套上,装装门面。大马路旁,一处破落楼房,壁面斑驳,露出坑坑洼洼墙体。一条彩印画尼龙布,围住。表面功夫,门面文学。

退休金,萝卜般的低廉,却实实在在,得多活几年啊,每月的进账。

没轮到早班,出门,走一走,散散步,保健专家的提议,电视上多如牛毛。老年人每天散步,减少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呵!三样齐全。怎么找上门的!走吧,出出汗,让那三高从汗腺里排出。到公园旁市场逛一逛,全市最便宜的市场。东区,富人地段,公交一路晃荡,十几、二十几个站,老人们,乐此不疲,到这儿买菜,大袋小袋,吃力提着,赶着公车,回家。费了时间,却省下好些菜金。时间,他们不缺呀。退休后的时间,堆积的脂肪,怎么打发?

买点便宜的时令水果,黄皮正当时。甜甜中带点酸,好吃。市场对面河堤上,坐在花坛旁石椅的几个女人,差点挤破衣服的“白面馒头”,也“好吃”。湖南、安微、还是四川?口音重。听懂?费劲。不碍事,比划,肢体语言,意思,也明白七八成了。擦鞋,门面,幌子。用一个女人的好处,换取酬劳,才是正经生意。捏一捏,揉一揉,一边,五块。比黄皮还便宜。走路颤颤巍巍,满头白发老人,小兄弟变成了老兄弟,掉了牙的老虎,威猛不再。软蔫蔫的,连头都抬不起来,偏好这一口,“白面馒头”,忘不了的“味道”。

月眉河畔,回归的白鹭,张开单薄的洁白翅膀,在河面觅食。累了。水浮莲,慢点,在你上面停留一会吧。不,不,走开,放开你那蔓藤似的爪子,人们正在清理我。江中一叶划子,俩个中年汉子,入城农民?黝黑皮肤,过时旧衣服,壮硕肩膀撑起竹篙,捞起一茬茬水浮莲。你从哪里来?韩江?顺流而下?还是更远?繁殖力太旺,是种罪过。

白鹭、天鹅,同类?一身白羽毛,一对翅膀,细长颈脖,身价怎么判若云泥?我们的世界,谁去分高贵?低贱?都是人类,那种自诩高智商的生物,凭他们自以为是的见识,界定我们的身价。可怜的天鹅,它们活得远不如我们自在。

对岸,中山公园,民国建筑,亭台楼榭,绿树成荫,碧波荡漾,虽不及西子袅袅婷婷,我见犹怜,恰似潮汕女子温婉娴静。百年风雨后,风景依然这边独好。

可,再好,仍抵不过堤岸上,让人心潮澎湃的景象。眼睛不会撒谎。眼角禁不止,偷偷一瞥,老人干枯,布满黄斑的手,颤颤抖抖,伸进女人的衣服,使劲,捏起“白面馒头”。终于吃到,老人脸上,洋溢的笑容,藏不住一股异样神采。夏娃点燃亚当手中的火把,照亮生命之光。

丽思爸出门,越发有讲究。后裤袋插一把折叠雨伞,挡雨挡阳光。年轻跑车,风里来雨里去,烈日炎炎,晒得黑不溜秋,毫不在意,如今,老了老了,倒娇气起来。山里杜鹃,成了室内花,一下娇贵无比。比不了。路边杂草,夹缝里的生存。生病,开销不小啊。物价也时髦,坐上高铁了,猪肉一斤可抵过去三、四斤。他的退休金,是中风的老人,拄着拐杖,一小步一小步地挪,怎么追得上,物价飞涨?一次着凉感冒,看医生,三包中药,八九十块,病不起。身体,慢慢老去,留不住后生无畏。墙上挂着的“不求人”,老祖宗的智慧。谁都指望不上,自己不得顾着点自己。腰间别个老人手机,一个时代产物,更新换代,眼花缭乱,年轻人的潮流,跟不上,沾沾边吧。前裤兜,装着一个巴掌大随身听,出入伴随左右,咿咿呀呀潮剧,更爱听,那个时代的革命歌曲,熟悉的音律,换上江南女子,吴侬软语,糯糯甜甜的声音唱腔,依然勾起一股怀旧情怀,还多了份,别样风情,酥麻入心底。好多老人的嗜好。跟风,不知不觉的事。

中心湖畔歌声扬

文/李汝骠

每天下午5时许,在和平公园中心湖畔的凉棚里,一群人围着一位老人,尽情欣赏着他高亢而优美的歌声。一曲唱罢,响起一片掌声和叫好声。

演唱者郭建民今年已经70岁了,满头黑发,红光满面。每天下午,他用轮椅车推着他的音响设备来到这里,先在长椅上铺上苫布,然后盘腿席坐,手执话筒开唱,一首接着一首,周围坐着一圈他的“铁粉”,陶醉在沁人心脾的歌声里。休息时刻,他的“粉丝”们互传话筒也唱了起来,有训练有素的女高音,也有初学乍练的男声,好不热闹。

一天,我去公园散步,亲眼看到了这个场面,十分感人。郭师傅向我招手,我迎上前去。我认识郭师傅还是在二十多年前,他的儿子在我任职的学校上高中,因开家长会,我与郭师傅相识。那时他四十来岁,是山西纺织厂前纺车间的一名职工,他的儿子学习优秀,后来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一所职业中学当了老师。郭师傅很感激学校的培养,我们也就熟悉了起来。想不到郭师傅退休以后,竟然发展起他的爱好,自费购置起一套音响设备,坚持唱起歌来,而且一发而不可收,还建立起这个唱歌爱好者的歌友群,且参与者越来越多。有时还组织公园各活动点上的“歌手”,来一场以歌会友的“赛歌会”,互相观摩学习,以提高演唱水平,活跃大家的生活。

郭师傅向大家介绍:“这是咱们子弟中学的李校长,退休后在山西青松合唱团活动。他们的男声四重唱《四棵松组合》还在太原电视台获过大奖呢!咱们请李校长唱首歌吧!”郭师傅递过话筒,盛情难却,我在音响伴奏下,唱了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在热烈的掌声中,我又加唱了一首:“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歌声荡漾在中心湖面上,一些老人也跟着唱了起来。在郭师傅邀请下,我参加了他们的歌友群。从此在秋意盎然的和平公园,在纺织苑社区,在郭师傅带领下,我又有了一个新的活动平台。

相伴龙潭

文/王国峰

大凡在太原市生活的人都知道,在新建路北端有个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的龙潭公园。其前身是动物园,2003年初动物园搬迁,在其旧址上新建的。整个园区,湖光倒影,小桥流水,植被繁茂,花香鸟语。园区主要巷道种植数万株海棠花,每到春季各种海棠花盛开引来八方游人前来观赏,盛景空前,争抢在海棠花前留影。

我与龙潭相伴已有4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初,我家从迎新街搬迁到金刚堰,我常带两个女儿到当时的动物园玩,还在小桥上照相。记得那相片被摄影师照得还不错,我们母女三人的照片放在镜框里当“广告”招揽生意。2010年,在龙潭公园第二届海棠节时,我与其他三位戏友登台演唱《我是中国人》,虽然我的演唱技能有限,但声情并茂表现的是作为中国人的那份自豪和骄傲。之后,我们的登台照片在公园南门的橱窗内展示了好久,我们几个唱者都很高兴。

这些年公园建设越来越好,每天从清晨到傍晚,来公园散步、键身、游玩、跳舞、唱歌,吹拉弹唱的,一群群一伙伙儿,真是“鸭在湖中游,人在场律动。笛声振寰宇,柳枝轻悠悠。”好一个大美龙潭公园。更加幸福的是,我现在就住在龙潭公园旁的女儿家里,出门就是龙潭公园。我每天必到公园漫步,感受家居花园般的美好景象,尤其每当与女儿一同漫步在公园湖畔旁,或看盛开的海棠花,或看别人踢毽子,或坐下来聆听优美的萨克斯声,或在北湖小岛上看盛开的芍药花……那种相伴龙潭的幸福感、满足感油然而生。

我曾去过有名的西湖,在断桥边目视远处的雷峰塔,长长的苏堤、湖心的三潭印月,脚边的大片荷花,让我看得如痴如醉。但我不是杭州人,不能在那里久留,只能把古人比喻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留在心里。而身边的龙潭湖就不一样了,它时时与我如影相随,它成了我心灵的栖息地,它也一定知道有那么一位老年女性几十年心系着它。在一桥连接东西、纵贯南北的石拱桥上,我朝看喷薄东升的朝阳光芒万丈,暮看落日余晖金碧辉煌,夜赏神奇变化的弯弯残月和满月……

著名作家周国平先生说:“人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二是心灵,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相伴龙潭,它给我心灵带来多少美感,多少慰藉?!我坐在自家的阳台小转椅上,凭窗远望,龙潭湖景尽收眼底,这是怎样的心灵享受!相伴龙潭,幸哉!美哉!

倔二舅

文/西风

二舅是母亲的弟弟,六十出头,去年春天被查出患了病,已到晚期。二舅勤俭孝顺,最大的缺点是性格倔强。检查结果出来后,他比大家都乐观,以前不爱笑的他,见人都笑。对去看望他的亲戚,一个劲儿说:“我不坐电梯,上楼梯到五楼,气都不喘,吃饭一顿俩蒸馍。”大家忍着眼泪,劝他听医生的。他点点头,在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

出院后,他就恢复了倔脾气,不遵医嘱也不定期检查,歇了三五天后,又干起了建筑工。

那时已是炎夏,烈阳如炙,儿女们想方设法,带他去旅游,可惜的是,旅游回来,他继续干活,无人劝得住。

母亲和二姨,还有我们这些小辈儿,一说去看望他,他就恼着说,好好一个人,光来看啥哩。村里人见了不说闲话?没病也让你们瞧出病来了!此后,十天半月,他就骑着电动车,去看母亲。

明知道这种病,是见一面少一面。可要是不逢年不过节去看望他,他必定会多心的。刚好他们村建了个公园,五一小长假期间开放,我打着去看蝴蝶兰的借口,顺便去看二舅。

虽然提前告知我们去,二舅依然按时上班。听说他的工地在花园里,我们去逛了一圈,地方太大,没找到。

上午十一点二舅从工地下班,精神挺好。我劝他躺床上休息一会儿,下午还得去接班。他摆摆手说,活儿不累,光看着游人,不让游客上楼梯。然后他滔滔不绝地给我介绍公园的各种景观,现有的、规划中的,还找出一张宣传页,对图比画着。除了不时吸溜一下鼻子,还真看不出他是个病人。我笑着、听着、看着,心中酸酸的,不知道二舅能不能熬到公园建好的那天。

吃过午饭,二舅去接班了。让他带把伞,他说找个树荫不热。刚建的公园,刚栽的树,上哪儿找树荫?昨晚他加班到凌晨四点,早上八点又上班了。表妹说真是个憨老头儿,表弟媳妇说,不让干还生气,只要他高高兴兴的,就随他吧。

也是,二舅在有限的日子里,做自己想做的事,开开心心的。作为晚辈,顺着老人的意愿,何尝不是一种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