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婚礼散文

2023/01/12经典文章

婚礼散文(精选18篇)

婚礼上的泪水

文/郭桂杰

我应邀参加朋友儿子的婚礼,他是一个是军转干部。儿子大学毕业考录为国家公务员,儿媳在读研究生。

结婚典礼在一家规模不大的饭店里举行,在婚庆礼仪公司司仪的主持下,婚礼俭朴而热烈、简约而庄严。按照仪式程序朋友上台致辞,他在致辞中对新郎新娘说:“父母两袖清风,唯一的财产就是儿女,你们就是我们家的希望、就是我们家的未来,希望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自食其力,事业有成,报效父母、报效国家……”他眼含热泪、神情激动,他的致辞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新郎新娘流泪鞠躬,让在场的人无不为之鼓掌、为之动容。

婚礼本是最高兴地事情,他却在儿子的结婚典礼上流下了泪水。此时此刻他一定回味了自己的风雨人生,和培养儿子读书成人的艰辛,作为父母没有给儿子挣来家财万贯却无愧于心。看着儿子工作了、结婚了、成家了,他终于如释重负了。这是喜极而悲的泪水,我相信这是生命中最本真的、人类最真挚的情感。

鲁迅先生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真情不容置疑,没有丝毫虚情假意,倾囊给予而不图回报。但给予儿女什么?是做父母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就像刘备把用一生厮杀争夺来的江山社稷交给儿子阿斗一样,蜀国的历史却很快葬送在这个“官二代”手里。三国文韬武略双全的周瑜,其子周长胤无功受封,政事不修,终被流放。西晋太尉何曾,才高位显,死后其子孙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至晋怀帝末年,其儿孙非盗即抢。北宋名相寇准的子孙不能自立,不过三十年,家道衰落,沦为庶民。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教子之道的传统美德。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至今仍然有很积极的教育意义。五代后唐小吏刘王比,每当吃肉时,总是要安排蔬菜粗食给儿子刘赞吃,不是不爱儿子,而是别有一番苦心在:“肉食,君之禄也。尔欲食肉,当苦心文艺,自可致之,吾禄不可分也”。刘赞果然考中了进士,体验了“书中自有美味肉”的滋味。刘王比这种“物质刺激”不一定可取,但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贾平凹曾在女儿的婚礼上讲了三句话。第一句话是一副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这是要求子女做国家有用的人、做对家庭有责任的人,好读书能受用一生,认真工作就一辈子有饭吃。第二句话是: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要求子女做普通人、干正经事,可以爱小零钱,但必须有大胸怀。第三句话是心系一处。看吧,天下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对待子女都是要求认真工作、好学上进,杜绝奢侈浪费。

但愿有更多的“人民公仆”在儿女婚礼上、大庭广众之下,能够像我的老领导那样坦坦荡荡、无愧于心的说一句“父母一生两袖清风”,并言传身教给予儿女们“自食其力”、“报效国家”的厚望。

走着走着就散了

文/陌陌

多情总是伤别离,我们都是在一次次分离中渐渐成熟,生命中好多东西转瞬即逝,不是我们能抓得住的,就像曾经同寝的同学,相约着一起学习,一起工作,甚至相约嫁到一个城市去。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聚的时候,我们总是不会想到散。

那日去参加同学儿子的婚礼,新郎新娘都远在大洋彼岸工作,婚礼设计成东西方结合的风格。这场婚礼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个看起来非常煽情的环节:当主持人要新郎拥抱父母表达感恩之情的时候,父母竟然同时热泪滚滚,泣不成声。而新郎的父亲接下来的话却令在场的来宾也动容。他说自己为何会说出这样令人动容的话呢?就是因为心里有点悲伤。婚礼结束后儿子即将回到大洋彼岸,预示着再一次分别,再相见不知何年何日了。

那一刻,全场安静如水。我忽然想到一句话:!在如今这个时代,聚少离多越来越成为生活中的常态。

小时候我总是很努力地学习,考上大学给父母挣足了面子。直到有一天我知道我将永远地离开故乡了,才发觉隔着光阴的旧时光,悠悠唱着阿婆歌谣的,和故乡的花花草草、绿水峰峦一起的,不再是随意便可得触手可及,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缱绻着。

所有我们认可的感情,我们都愿意选择不离不弃,可现实是,有些人会被现实中的距离生生地分割,有些人会被时间生硬地带走,有些人和有些人的感情和热情会自然而然的死亡。

天涯思故人,离散的种子在异乡开出了花。忆起旧日时光,总感觉自己的生命被一段一段地保存起来了,思念中,深感此生之丰足。没有他们在我的生命中来来往往,该是多么苍白无趣啊!

记得看过《谁从远方赶来,赴我一面之约》一文,文中对友情的珍惜,读来令人落泪。每个游子都在乡情与乡愁的牵引下,心,永远不离故土。

奶奶八十二岁的时候,不顾家人反对执意回了一趟山东,是我和父亲陪着回去的。奶奶已经有二十多年没回老家了,我永远忘不了奶奶拉着八十五岁的大姐,一边说话一边抹眼泪的样子:“老姐啊,我今年八十二,你八十五,这辈子咱俩这是最后一次见面了!”

在无法预知的重逢里,再看彼此一眼吧,连今晚这美丽的月光一起,牢记!总有一些人我们不舍得离开,或者他们也依然眷恋,那么,就让我们在彼此的心里长成一颗藤吧,无限蔓延!

国庆节的婚礼

文/隆如

表兄的婚期定在这个国庆节,清爽的秋天听到这样欢喜的消息,我打心眼里替表兄高兴。在欢喜之余,这个特殊日子里的婚礼,也勾起了身处张家港的我,对幸福生活的感恩,激荡起了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听外婆说,大舅父和大舅母也是在国庆期间结婚的,虽然中间相隔了三十年不到的时间,但是比起如今的排场,那时的婚礼要简单很多。老人说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福气好,赶上了好年代,我想与其说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条件优越,不如说是因为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我们的民族越来越自信,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和谐,我们的人民越来越团结。国富民安乐,没有国哪有家,只有祖国强大了,人民才能拥有安宁的生活,只有祖国兴盛了,百姓才能过上幸福的日子。

三十年前结婚,嫁妆除了简单的家具以外,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是最高档的物品了,不是一般人家能够买得起的,舅妈的父亲给女儿置办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一架蝴蝶牌缝纫机,在当时不知道出了多少风头,四里八乡的人像看展览一样地前来围观,吸引了无数羡慕的眼光。三十年后的今天,表兄的婚房买在市区繁华地段,装修得十分考究精致,家具电器一应俱全,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应有尽有。眼下的新人时兴拍婚纱照,而且都要追求最时髦、最新潮的形式来定格幸福的瞬间,在化妆师的精心描摹下,从发型到皮肤,从佩饰到着装,一切都精益求精,力求把生活的甜蜜最大化地完美呈现。表兄就是追求时尚人群中的一员,在公园、海边、街头、田野,都留下了表兄和表嫂青春靓丽的身影,雪白的婚纱,华丽的装扮,把新时代的幸福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

想当年舅父结婚时,只拍了一张很小的结婚照,还是为了办结婚证才去照相馆拍的。照片上舅妈坐在椅子上,格子衬衫,长裤,手上捧着塑料花,连耳环也是照相馆里化妆用的那种环形塑料耳环,最醒目的要数脸上的胭脂花粉,特别的浓,虽然是黑白照,但是还能感觉到很厚的一层。舅父紧靠站在旁边,深灰的西装西裤,手上的手表同样也是拍摄道具,记忆最深的是那一头的卷发,是当时最潮流的发型。这在当时来说已经是很奢侈了。就是那样一张旧照片,舅妈一直当宝贝似地珍藏着。如今过上了好日子,空闲的时候看看压在写字台玻璃底下的那张老照片,舅妈的心里不仅充满了对美好回忆的眷恋,也流露出对当下甜美人生的满足。

回到六十年前外公外婆结婚的岁月,没有一件像样的嫁妆,没有任何的首饰,就连结婚穿的衣服都是问有钱人家借的,新娘在头发上系上一根红头绳,是最好的装扮了。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吃饱肚子是头等大事,结婚的第二天早上,外公外婆就加入到了劳动的行列中。那些曾经的苦难,和如今这些幸福放在一起,对比是多么地强烈,只有铭记那些坎坷过往,才能真正懂得幸福的涵义。每当听外婆说起这些如风往事,我的眼中总是噙着泪水,那些幸福的泪花在眼眶中静静地开放,流淌着对生活无言的感恩,饱含着对祖国崇高的敬意。

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张家港三代人的各式婚礼,苦难早已远去,美好悄然降临,秋日温和的阳光下,我依偎在祖国母亲的怀抱,听见了幸福绽放的声音。

签名

文/霞光

刚到这个单位上班一礼拜,就遇上有人结婚。虽然还不认识,可礼数也该走到,来日方长嘛。我问同科室小常,拿多少礼金合适。他说你初来乍到,意思意思就行了。我说拿100吧,再少也不好看。小常说行,一般同事关系也就这个价。

参加婚礼那天是国庆节,单位放假。我一早给小常打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到场,好跟他一块入席。上班时间短,我就跟他熟。小常说家里有点事晚去一会儿,让我别等。

将近11点,我走进了酒店大厅,先找礼桌。我掏出100元钱凑过去准备上交。扫一眼记账簿上那些名单后面的金额,我的手一下缩回了,那上面最少500元礼金。我这100元钱,有点不好意思出手。正犹豫,听旁边有人小声说,领导儿子结婚,多出点血亏不了。交完钱你在那上面来一个大大的签名,让他啥时候翻看啥时候想起你。

我朝那哥们手指的方向看,见离礼桌不远处挂一个白条幅,上面有乱七八糟的签名。我毫不犹豫地掏出500元钱交给礼桌记账的,回头在条幅上来了个大大的签名。一个大老爷们,该出手时就出手。

婚宴结束,我到酒店外面给小常打电话,说一块走。小常让我到207包间找他,说喝几口滚蛋汤再走。我说婚礼不是在一楼吗,你怎么上二楼了?他说:同事的婚礼在二楼!这家酒店的一二三层楼,被三家举办婚礼的包了,你摸错地方了吧?

简朴的婚礼

文/查鸿林

我们那时简朴、大方、热闹的婚礼,确实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印记……

和妻结婚整整30年了,看到如今操办越来越奢华的婚礼,想起我们那时简朴、大方、热闹的婚礼,确实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印记,越发感到有亲切、自然、传统的意蕴。

那时家里不富裕,我又是长子,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为了置办好结婚家具,父亲早早就计划在自家的院子里栽上两棵泡桐树。泡桐树生长快,一年长一大圈,三四年就能成材,每当稍微闲着的时候,父亲就在泡桐树边转悠,浇水、捉虫、修理枝叶,完了还拍拍它:“快快长吧,指望你成材啦。”

泡桐树还是比较争气的,4年时间就长得一抱粗,父亲找来木工,小心翼翼地把树砍倒,锯成大衣橱、五抽橱尺寸般大小的木筒子,抬到阴凉透风的地方晾干。再请来木工,加工成木板,制作家具。家具完工后,请油漆工根据需要油漆成自己喜爱的颜色。那个年代,谁家请木工和油漆工制作一组新家具,也就等于向外界透露一个重要信息:这家在准备娶媳妇办大事了。

临到结婚的那天,基本上是按照传统习俗迎娶,讲究吉利。迎亲就一辆客货两用车,车窗上贴着大红的“囍”字,新娘和伴娘坐前排副驾驶的位置,抬嫁妆的人和嫁妆都在车厢里,炮仗一响,“浩浩荡荡”向婆家奔去。我记得那是中秋节后的一个吉祥日子,请来同学的父亲当厨师,配上两个辅助的下手,从邻居家借来几张大桌子和厨具炊具,屋子里摆不下就放在院子里。买菜、洗菜、切菜、配菜、炒菜、端菜,井然有序,一点不乱。整个宴席也就那么七八桌,还分成中午和晚上,恭贺、道喜、拉家常,其乐融融,个个脸上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我们在家长的引领下,向客人们敬酒答谢,程序很简单,但是很真诚、很亲切。

婚房也很简陋,没有套房。条件好点的人家也就一间周周正正20平方大小的房子,条件差点的就那么十多个平方,一般还是和父母同住一个屋檐下。后来,条件稍微改善一些,我就在父母住的后面有了一间16平方米的平房,用纤维板装个吊顶,白涂料粉刷一下墙面,做个水泥地坪,摆上新家具,婚房就布置结束了。

晚上,喝喜酒的远道客人们渐渐散去,天色渐黑,几个要好的同学和年龄差不多大的亲戚开始闹洞房,什么新娘给新郎点香烟、用红线拴颗小糖相互咬等等,很有地方特色和风情。年龄大点的阿姨也相信“新娘三天无大小”,趁机起哄,坐在新娘身边,拉着新娘的手说起好来:瞧得新人脸,长长瓜子脸,子孙绕膝边;瞧得新人耳,两耳生得圆,荣华富贵万万年……瞧得新人腰,大红衣裳绿荷包,一装枣子二装糕,来年生个大胖小,新郎不掏我来掏。阿姨伸手掏新娘口袋里的枣子、花生,在相互拉扯中,一阵拍手,哄堂大笑,你夺我抢,闹洞房达到高潮,在一片笑声中,客人们开始散去,婚礼也就结束了。

30年,光阴似箭。在改革开放之初的那个时代,我们按照地方风俗办的简朴婚礼,是对地域民风民俗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在刚解决温饱的年代,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没有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给已经千辛万苦养育四个子女、仅靠工资收入的父母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秉承勤俭持家、宽厚待人的家训,凭着自己的双手,和妻子共同缔造了一个温暖的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车子、富足的生活、有教养的孩子。我也时常和女儿说起这些往事,并不是要求她们降低现有的生活标准而去过那样艰苦朴素的日子,只是想让她们知道:时代在变迁,人类在进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地方民风民俗不是奢华生活所能取代的,更不能用现代文明的幌子来掩饰。

读胡兰成《婚礼》

文/风羽琳琅

喜欢胡兰成的文字,是很偶然的,一个朋友推荐给我他的《山河岁月》,不过我先买来看的是《今生今世》。

《今生今世》这本书买来好久了,一直都是断断续续的看,到现在也没有看完。最开始是挑着看,然后是跟着目录看,现在大都是随手翻开,翻到哪页便看哪页,因为是散文,并不成章,所以这样看着倒也还好。我很喜欢胡兰成的文字,有着民国文人的温润与细腻,他的细腻并不显得矫情,反而很自然和通达。

今天翻到了《婚礼》这一篇,他写旧时婚礼,也写他自己的婚礼。开篇第一句便是“我喜爱旧时婚姻”。通篇看完,只觉得旧时的婚礼,极琐碎,极喜庆,也热闹的很,并有着浓浓地仪式感。“房族里都来帮忙,抬轿赶市,司账司厨,女人则帮烧饭送茶,照应人客,长辈们都和悦,子弟们都齐心齐意,姊妹嫂嫂们都随叫随应,虽然尚未发花轿,亦已热闹堂堂,是喜事人家了。”单单只是看纸上的文字,都能感受到扑面的融融喜气。文中他铺铺切切地写了旧时婚礼的许多形式和暗含的说法,牵涉进来的人数之多,延续的时日之长,也真的是我从未见过的。

中国是乡土社会,我们的很多东西是地域的,我们常说乡愁乡愁,乡愁就是那所有乡村文化的串联,那还残存沿袭着的仪式和乡民日常琐事里的说法。邻里之情、孝悌之义,在仪式的繁琐和重复中,不断地确认和提醒着这些,也是通过这样的事儿,将乡里的人联系起来,促使他们形成更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所以有情,有亲。

现在我们看到,即使是在乡村里,很多传统的仪式也不复存在了,这总是有些可惜的。

善良

文/刘启才

女同事的婚礼是在城里的一家大酒店举行。男女双方家境都很优越,婚礼隆重、温馨、浪漫。看得出,丈母娘对女婿是非常满意的,在不简短的致辞中,对新郎的喜爱是溢于言表,而最让我回味的是她对新郎的评价:善良。

善良这个词,充满了人性的温情。但在有着丛林法则的竞争社会里,如果有人说你“太善良了!”是褒是贬还真一言难尽。因为在感叹品格美好的同时似乎还隐含着老实懦弱、迂腐落伍的意味。新郎如果非常聪明、能干、有上进心,对新娘的父母来说,高兴的同时又有一丝隐忧。而善良这种品质相对恒定,不易改变。我感觉“善良”是女方父母对女婿的最高评价,表达着放心和安心。确信善良的女婿不论是贫穷还是富贵,是逆境还是顺境,都一定会对女儿好,对自己好。

生活中,善良的人好打交道。他们低调、平和,安守本分,与人为善,懂得顾及人,尊重人。在许多成功人士都在摒弃善良,强调对人对己都要“狠”一点的时候,想到这世上还有这么多默默无闻的人,在无怨无悔地坚守着善良,不知不觉被世事弄皱褶了心叶,竟情不自禁的伸展,舒散,竟至有了新芽的模样,翠绿晶莹,不挂尘埃。

跑动的微型婚礼

文/米黛紫

婚礼拖了三年,前年“五一”、去年“五一”、今年“五一”,这个“五一”说什么都要办,天大的事也要让路,他和她都下了决心,发了誓。

然而,“五一”那天,他所在的部队要下云南,她也要去支教,都没办法请假,都不想推迟婚期了。可喜的是他俩的列车恰好有5个小时的顺路,婚礼就在火车上举行吧,这灵感让他们雀跃。

她美丽娇俏,他阳光帅气。五彩气球和扎花、喜字把餐车装点得喜气洋洋。列车长是司仪,部队领导是证婚人,伴郎是他的战友,伴娘是她的同事。餐桌上,特意做的四喜丸子、小鸡炖蘑菇、白糖西红柿、韭菜炒鸡蛋,加上啤酒、矿泉水,简单隆重。他们在婚礼进行曲中喝交杯酒,讲恋爱细节,电话感恩双方父母,向在座的领导和朋友致谢……婚礼在狭促的环境火热地进行。

列车疾驰一路向南,“五一”的旅程与一场婚礼邂逅,真是意外的喜庆。我把照片给他们寄过去,附言:浪漫五月,跑动的微型婚礼,山长水远婚姻美满!

摄影师的第一眼

文/郭韶明

他是一位摄影师,工作重点是拍婚礼。依我的判断,从看到新人的那一刻起,他就会把相机对准他们,其余宾客进入镜头,多半是因为跟新人发生了某种关联。在谁都不认识的情况下,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好你的目标。

他显然偏离了目标。他拍婚礼上的父亲。有一次偶然说起,拍了几年,发现新人的表情都是相似的,父亲的表情却各有不同。他指的是新娘的父亲。他说在自己的镜头里,母亲多半很欢喜,最不舍得嫁女儿的母亲,流下的也是开心的眼泪,不论新郎是谁。于是我想起电影《傲慢与偏见》里的母亲。无论女儿嫁的是贵族还是人渣,她都那么发自内心地当场流下热泪。当二女儿伊丽莎白不满意,说,妈妈你都还没见过他呢!母亲不假思索就回了她,等你有5个女儿的时候就知道我的心情了。

可父亲对那个男人的态度就没那么简单了。就算是《唐顿庄园》里Mary嫁给众望所归的大表哥,婚礼上的父亲表情也不是完全舒展的,更别说嫁给某个名不见经传的臭小子了。

我认识的这位摄影师继续说,有的父亲从头到尾都没什么表情,那他一定对女儿要嫁的人没那么满意,事实上他们的确一点交集都没有,甚至刻意要回避对方。也有的父亲一直撑着,没什么特别的表示,但到最后一刻收不住了。摄影师会给这类父亲看婚礼上的他们,不少人看到照片会说,啊,失态了。

我猜在摄影师的眼里,这才是对的表情吧。一直以为女儿和父亲的关系,跟和母亲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亲密度不只赢在表面上。父亲心中的那个小女儿,在这一天终于以嫁人的方式离开。从此以后,无论她跟父亲隔几个时区,还是只隔几个街区,反正彼此的关系从此就变了。

小的时候,父亲就总是盯着这个小女孩,忍不住地一看再看。而最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小女孩就算总是在父亲的眼前,感觉也是偷偷长大的。然后,她开始跟另一个男人一起出现,再然后,他们几乎总是要一起出现。这对父亲来说是太残忍了。据说有的父亲从女儿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心理建设了。当然他们永远没有准备好。

在婚礼上,我们把第一眼送给新人,可是摄影师把第一眼送给父亲。他拍新娘新郎之间的戏,拍亲朋好友之间的戏,但这些都不是重点。只有,当女儿挎着父亲的手臂,在婚礼乐曲声中,有节奏地一步一步走向新郎的时候,摄影师的戏才真的来了。

承载婚姻中的红

文/黛黛

从前,我总觉得大红色的床单被套太扎眼。记得许久前的一天,回家看见妈妈的床上铺上了一套红色为主调的四件套,我当即调侃,哇,这是结婚啊这么喜庆。妈妈倒有些害羞的笑了。

而现在,我亲自在租住的公寓房间里铺上了一套大红的被件,床单、被套、枕头,小心翼翼又很郑重的套上,抚平整,看着床暖暖的红成一片,心里是满沁着的幸福甜蜜,嘴角会不自觉的上扬。我忽然明白,这样的红是结婚后的女人专有的,它的意义只有在走进婚姻时才变得有意义,变得闪耀,也只有婚后的女子才珍视这样的大红色,才衬得起这样的热烈。

婚礼前,每个女孩心里都有一个梦,身披洁白婚纱,精致装扮,明亮的如同太阳,手挽着他,走向殿堂,许下庄严神圣的誓言。而现实中,不是每个人都有雄厚的资本可以办一场如同梦幻中的童话婚礼,王子迎娶公主,美轮美奂。尽管婚礼的场景形式各异,但那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唯一的婚礼,那一天就是最美的公主。而婚礼那天,除了洁白的婚纱,一套热烈端庄的红色敬酒服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是办的中式婚礼,喜服都该是那热烈的大红色了。古时的女子出嫁,嫁衣是自己亲手编织,绣上凤凰牡丹,许下一世的美好。

闲暇时,我多了个爱好,会转动手指上的戒指,有时细细凝看,回想种种。这枚戴在左手无名指的戒指,承载着美好愿望的信件,“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颦一笑都有记载。婚后不多久,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还是异地。最开始并不习惯手指上突然有了一个束缚,也是觉着身份的突然转变,但这枚戒指似在忠诚的履行着她的职责,只要戴上她,仿佛就在宣告,你已是已婚人士,别的男子再与你无关,而更重要的是戴上了一个承诺与思念,转动着这个小小的圈,想着他在忙什么。于是每天早晨,我将她套入指中,晚上洗漱前再小心取下收入盒中。

身边也有同事刚刚领证,时常就会出现这样的对话,“去你女朋友那啊,哦不,应该说是你老婆~”,每每此时,一个大男人也会显出几分羞涩,局促,却又满是幸福的口气回答,于是我听到了这样一种说法,还没办婚礼,不算结婚。我默默的笑了,曾经自己领证后,不也是将男朋友挂在嘴边许久,我男朋友怎么怎么,却无法在公众面前坦然说出我老公怎么怎么,尽管心里或者私底下早已这样称呼良久。

轻轻地放手

文/朱凌

请柬已经发了出去,可他却玩起了失踪。电话不通,手机关机,就连QQ的图像从此都灰了下来。那一刻,她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双方的家长,还有各自的亲朋好友,都在四处寻找,最终她说:“取消婚礼吧,他不会再回来了。”

曾经她是那么的爱他,为了他,她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只是想留在他的身边做一个平凡的小女人。对于她的爱,他深受感动,发誓这辈子定不负她。恋爱中的男女,相互许下的承诺,有多少能够到永久?他就是这样,说好了一辈子爱她,可却中途变了卦。

女人的直觉总是很准,而她也不例外。当她隐约感觉到些许什么时,她是那样的不愿意去面对,她宁愿相信他所说的假话,都不愿意接受原本该接受的现实。接下来便是一个劲地催促他订婚,办婚宴,直至成为他的新娘。

谁也不曾想到,他竟然会在婚礼的前几天离她而去,就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她一再地对自己说,只要他肯与自己结婚,这辈子,哪怕他不爱她,她也会以爱去回应。可他却不给她这个机会,留下她,一个人独自面对这尴尬的场面。

多数的人都以为她会承受不了,以为这致命的打击对于她来说是一种灾难。可她却以近似于轻松的方式,通知所有的朋友:婚礼取消。语气中竟然没有一点伤感,仿佛,那个被抛弃的人不是她。

事后也曾问过她,是否恨他。她轻声说:“不恨,相爱的时候,我们爱得是那样的深,那样的沉,这就足够了。分手了,就该轻轻地放他走,我最后悔的就是没能早一点放他走。”

当她对我说这一切的时候,我看不到她脸上的忧伤。虽然在我接到她取消婚礼电话的时候,心里是那样的震惊。曾经的她,是那样的爱他,此时,竟能如此轻松地放手。

相爱时,便要爱得深,爱得沉,爱得重。分手时,便要轻松些,坦然些,看得淡些。不喜欢有些男女,分手后不是一个劲地缠着对方,便是不肯,不舍,不愿。留给对方的除了伤害,还能是什么呢?分手时,请轻些,轻些,再轻些,因为曾经说爱你的那个人,从此便成了陌路。

小婚礼·为爱加冕

文/幸运的贝壳

——与未来的她

不论你是谁,请让我找到你?不论你在何方,请让我爱上你!

注明:weilai,未来,就是还没有来的

虽未谋面,却已神交。

爱是一道蓝光,请让彼此闪耀光芒。

好好照顾自己,我的新娘。三年后,我会遇见你。

三年后,谁可以闯进我的心扉,我愿意将心奉献所有。

现在只想好好工作,好好工作而已。好好照顾家人。而将来的 她 她也要好好照顾自己。

谨以此文献给最未来的她,虽然如今没有相见,但始终记得,那一天终将来临。

轻舞飞扬,荷塘月色。一绾清凉,润泽臂腕。圈起涟漪,有一种美好的念想,你是否也在呆呆地张望,总有一颗心懂得一颗心,总有一颗心适合一颗心,总有一颗心爱上一颗心。

秋水伊人,涨落了一笔无邪,马不停蹄地是我心中的故事,已经白发蹉跎,而十年前的白衣少年,如今如何的怅惘。怀旧,印象,你给的思量。无语,停歇的殿堂还有门梁。

记住的,记不住的,过去的,过不去的,还是一样的牵强,伪装,心中的那份炽热,似乎没有了当年的骄阳。而被我搁浅的青春衣襟无力释放与释怀,所有的一切……

荷塘月色,婉约着一笔落寞,心中的悲伤隐隐的淡抹,一丛玲珑,忘记了化身,来到你我的面前,心中始终无法逾越你的心怀,或许无疾而终的一切,才会深深的刺痛心中的那朦胧的期待,我就是那么的幼稚,可以吧,心中想说出来的全部统统说出来不是很好么,不是很有力量么,不是感觉自己很勇敢吗,我就是那么喜欢你,那么的忘不了了你,就借助今晚的荷塘月色,来倾泻一湾对你的爱恋,哪怕岁月蹉跎,哪怕时光重拾,我甘愿停留这一秒,这一刻,心中有你,我已富足。心中莫大的欢愉,来自于你的给予。请相信我,在不久的远方,我会给你一片期怀。

所有虔诚来倒影,此刻凝结成琥珀结晶。在心里打转,在轮回里闪现,而我对于你虔诚的依恋里流转,纷飞飘然。

爱你,是我活下去的勇气与动力。

还好,我没有放弃梦,还好,选择用其他一种方式拥抱你。所有的花语此刻都已经消散,我关于从今的一切,全都有了芬芳的香气,此时此刻,你是否也会想起所有的美好,我终于爱上了今天的自己,今天的天气。无论风雨,我依然守护着心爱的人。哪怕他从未如期而至。心中渴怀而切盼,你懂得我的爱恋。

懂得所有的花语,全部来自于心底,懂得所有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向往。美好的礼赞,并且虔诚用忏悔埋葬所有的一切。用纯洁洗礼所有的爱慕。

心里有一种美好的奢求,就是可以亲眼为你而泪流。

哪怕为你而流泪也是一种幸福与自由,也是一种灵魂的救赎与拯救。我把一颗心,就这样完全托付给你,而你永远的会珍藏我的一片心,对吧。来不及的话语就让她停留在嘴边,走过来的风景还要细细欣赏她的轮廓她的美无暇。

假如你是我今生的不可失去,我愿意驻足,留恋你的心底,爱上那么一个温柔的你,甜美的自己。

终于等到有一天鲜花开满枝桠,我依然描摹最拙劣的画法,而你成为最俏丽的点缀。

心中的一切瞬间明朗了许多,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有了一种欢欣的窃喜,而我喜欢一个人散步的地方,也渐渐开满了鲜艳的小花,从来都是那么不经意的一霎那间,我就好好地享受来自于心里的欢乐,来自于山川与谷底,所有人生周遭遇到的一切,我们有的可以摒弃,有的可以给予,有的可以美好的希求,有的可以欢乐的赠与。

人生就是这样,你心中所呈现的正是最好的表达。

缤纷青春淡淡隐没,渐渐宁静无尘,喜欢安静,澄澈明朗。 不是不再泛起涟漪,而是所有的一切都找到了归宿,冥冥中把我们带到一个该去的路上,一路走来,没有猜忌,没有顾虑, 甘愿一路的走下去,走下去。

你相信吗,一切都是心的指引,爱的显现。你相信吗,就在我创作的时候,感觉宁愿这样的创作,这般的不可思议,我从来没有这样的体会,好像是从心灵深处了发来的声音,就是这样的不可思议。而情缘,我遇见你,不曾谋面,却已神交。情愿就这样一直的跟随,就像喜欢灵感一般,鲜妍缤纷,也许就像孩子一般跟随自己的母亲,完全无需要担忧,也完全没有这样的想法,懂得一切都是一种美的化身,一切都是一种爱的再现。

未来的女孩,好好爱自己,等到遇到那么一个人,从此以后,河流午后与阳光,彩虹。

未来的女孩,请让我们未来相见。

旧时的乡下婚礼

文/马东芳

旧时,乡下娶新媳妇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就是装饰新房。新房墙壁四周得用白纸裱得白亮亮的,房顶墙围用花纸裱上,再把窗户糊上一层粉红的薄纸,映得白亮亮的墙,新崭崭的箱柜桌椅粉粉嘟嘟的,整个屋子便荡漾着喜气新气。

迎接新媳妇的娶亲队伍一大早就要出发。待临近中午时分,新郎及亲朋好友前来帮忙贺喜的人,便前前后后奔出家门到远处悠悠地张望,盼着那辆迎了新娘的车的到来。用来迎亲的车通常是马车,拉车的马头上戴着大红花,车上搭两个席做篷子,篷子前后都搭着蓝色的布帘,篷子上挂着大红花,新媳妇就蒙着一红盖头坐在车篷里,一路上什么也看不见,而外面的人也只知道是新媳妇的车过来了,难见新媳妇之芳容。马车走得慢,悠悠荡荡坐在车里面的新媳妇,一路上自有充足的时间细细品味即为人妻的那一份激动与幸福。

远处已隐隐有爆竹响起,自家的小孩子便由大人引领着去抢摘新媳妇马车上的大红花,据说那花儿能给孩子带来幸福与吉祥,自觉无此缘分的孩子便早早爬上新媳妇的炕上乱踩乱闹,急急地等待着新媳妇进门的那一刻。新媳妇进得家门的时刻,几乎一个瞬间,小孩子顾不得看新媳妇,只是你争我抢地把糊在窗棂上的粉红的窗 纸打碎,一个格也不放过,而且打得越烂越好,习俗如此,究竟为何不得而知。

新媳妇终于进了夫婿家的门,便是高潮迭起的时刻。喧闹的人群簇拥着新人拜完了天地,一路笑闹着拥入新房,有人便兴致勃勃地一把掀起新媳妇的红盖头,这时的新媳妇盘腿坐在铺盖全新的大炕一角,静静地什么话也不会多说,被一些谗兮兮的楞头小伙捏来搡去逼急了,一些性情烈烈的,也会上去给他们一个脆脆的耳光。

新媳妇的端庄、矜持、羞涩、娇媚,真是惹人怜爱,就连一些平日里难得开口一笑端着架子的邻里长辈们,也借了3天之内无大小的幌子,忍不住凑上前在新媳妇面前调侃,捡个便宜沾沾,来一次情感的宣泄。

外面院子支起的几口大锅早已腾腾冒着热气,溢着香气,绿色帆布搭起的大帐篷里,已有了碗筷与酒杯的碰撞声,肚子咕咕叫的男人女人小孩老人开始各自在一大溜桌子旁寻个合适的位子,咽着唾液等着上菜。乡下妇女爱喝几口的,着了机会便试着抿几口辣烈烈的烧酒,精神也来了脸也红红的。小孩子们便吃菜,忙不迭地从浅浅的碟里夹些塞进自己的小嘴里,碟是一会儿便见了底。下一步便是盼着那白胖胖的香喷喷的白面馒头和一碗大菜上桌,通常是白菜粉条飘着油花儿,尤其是摆在碗浮头的几块大肉,几颗圆溜溜的肉丸子,更是撩人食欲。

酒足饭饱之后,娘家人抹抹油嘴该是离开的时候了,这一刻,被留下的新媳妇便真有几份惶惶不安,纵有千般依恋万般不舍,无济于事,泼出去的水喽。这时候的新媳妇才如梦方醒于无助中寻找着自己终身相托的人。而穿戴一新的新郎此时正在团团转地应酬八方来客,尚无暇顾及自己娶来的新媳妇,心却悠悠地系着,忙里偷闲便去新房里看看自家新人一眼,而新郎一进门,则会引起愣头小伙儿及娘们的一阵更大的哄闹,于是新郎便又悄悄退了去,还是剩下新媳妇一个人抵挡着。

夜深了,闹新房的人们渐渐散去了,而剩下一些精力过剩的小伙子,总变着法子,赖在那里,而新郎关门之前必须门里柜里清点一番,以免留下什么“隐祸”……窗外,几个顽固的小伙儿,终究受不住那一份寒冷与寂寞,悄悄退去。不过也真有多情的主儿裹个大衣靠在人家新房门上一夜,第二天新娘一开门,尚在美梦中的汉子便骨碌碌地摔进门来…

春节前后农村婚礼盛

文/乔斌礼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人之常情,世间恒理。自古以来,国人讲究结婚选日子,必须是吉日。而农家子女结婚日多选择在春节前后,这是有历史缘由和现实原因的。

在远古的农耕时代,由于生产力落后,农业生产纯属个体化的手工劳动,春天麦田锄草,夏天收麦、种秋,秋天收秋、种麦,冬天麦田上农家粪。这一年四季的田间管理,致使农家人只有脚手不闲、不误农时,才有可能争取到好收成。所以,一年之中,只有在腊月的后半月、正月的前半月才谓之农闲时期。此时,父母方可腾出手脚,操办儿女的婚事;加之,古代农门的亲朋好友,九成甚至更多都是农家人,同处于农事休耕期,便于出门相互贺喜。

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业集体化,虽劳力充足但因生产水平依旧低下,农田缺少化肥、良种,加上自然灾害,尤其是“大锅饭”调动不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以至于十年九歉收,缺粮少钱,农家人只能在秋夏两料丰收之后,才有能力办喜事,于是便相对集中于春节前后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遍推广、化肥农药的使用,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攀升。农忙时间集中且大大缩短,农闲时间相对宽松,人们随时有时间、有能力办喜事。然而,如今十有八九的农家是父母在家种地,子女进城打工挣钱或者求学。他们只有春节才有闲暇,回家探亲或者办喜事。

农家人办喜事,多选在腊月的十六、十九、廿六以及正月里的初三、初六、初九这六个日子。取“三、六、九,往上走”之意,近几年,人们专挑春节前后农历带“六”且又是阳历带“八”的日子办喜事,寄寓偶数成双,“六”顺“八”发的美好愿望。每年,在这六个日子里,乡间主干道,结婚的车队东来西往,热闹非凡。

在农村,“娶媳妇盖房,乡党帮忙”是村风民俗。春节前后,婚礼盛举。有时,在同一个日子,一个村组里不止一家办喜事,于是,一家人往往“兵分两路”,男东家女西家,分头帮忙、助兴。忙得不可开交,但也乐得合不拢嘴。

由于春节前后,属于农村婚礼的集中期,往往会出现礼宾、大厨以及婚宴所需桌椅、器皿、帐篷等供不应求的情形,于是需要提前两三个月预约、下定金。否则会措手不及。

年前,我返乡,巧遇一农户正在操办喜事。彩门楼子两侧的喜联醒目赫然:“披红挂绿迎新春天欢地笑,张灯结彩娶佳媳主喜客乐”,我顿悟:春节似锦,婚礼如花,春节婚期相联袂,锦上添花正当时。

算定的吉日

文/面朝大海油菜花开

二姐打来电话,说我的大外甥要结婚了,希望我一定回去参加外甥的婚礼。二姐还说,在外面的其他兄弟姐妹们,因种种原因已经决定不回家参加外甥的婚礼了,如果我不回去,娘家就没有人来参加了。

我没有马上答复她到时一定回去。打开万年历查看,那天正好是星期天,如果回去,可以在星期六早晨坐7点左右的动车走,当天下午就可到家,第二天参加外甥的婚礼,再坐晚上的动车返回,也不影响我正常上班。我马上回电话说,我一定回去。

我问二姐,外甥的婚礼要是选定在正月里多好呀,那时大家都从外面回家了,都能去参加,婚礼肯定能够办的很热闹。二姐说,当初我们也是这么想的,只是对方家人不同意,说这个吉日是经过当地一位很有知名度的算卦先生根据二人的生辰八字仔细掐算出来的,这一天是他们最好的日子,他们还为此花了好几佰块钱。我是知道的,在老家农村,人们现在结婚办喜事都要请算卦先生来掐算日期,且经过算卦先生算定的吉日就如皇帝圣旨一样,没有十分特殊的情况是不可更改的。

我想不明白,都什么年代了,还相信这些算卦先生大白天说瞎话,还心甘情愿地被他们骗取钱财,被骗了还要说感谢他们,真是不可理喻。如果静下心来想一想,做一个逆向推理,事情就很明白了。试想:这些算卦先生如果真的有先天之明的神功,能预知未来吉凶,那么这些人就应该是世界上最富有生活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既能通过他人的生辰八字预测他人未来的吉凶,他们就更有能力预知自己未来的吉凶,能知道自己未来哪一天走好运发大财,未来哪一天有灾祸,只要在家测算好了,就可以趋利避害,凭借他们的神功而不需要付出任何劳动代价就可以轻松享受好运带来的幸福。事实上,从古至今,还从没听说过某位算卦先生靠算卦成就了大业,发了大财;相反,生活中我们所见的那些算卦先生,大多不是身体残疾者就是衣着褴褛的落魄之人,而且多数人都是坐在街边的墙角,面前地面上用碎砖块压张纸在营生,而且找他们的人好像也很少。每次遇见这类人时我就在想,他们难道就不能预知什么地方有人需要他们吗,咋会在这浪费时间等呢?这显然与他们宣扬自己具有神奇预知本能应有的结果好像不相称。

吉日不是算卦先生可以算定的,幸福更不是算卦先生可以算定的。每个人的幸福生活都是需要靠我们的智慧、用我们勤劳的双手通过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如果我们每一天都用智慧用勤劳来创造财富,那么,我们的每一天都一定是吉日。

乡村喜酒

文/姚建刚

乡下一朋友办喜酒,我欣然前往。乡下办喜酒比城里热闹,这是许多从农村走出来的城里人的共识。

刚到村口,就感觉喜气扑面而来。村口一巨幅指路牌足有半层楼高。指路牌上有新郎新娘的婚纱彩照,有中英文对照的新婚祝福,有到达婚礼现场的指示图标。驱车沿路而行,路边干净整洁,行人熙熙攘攘。显然,村上办喜事,大家都早早地打扫好庭前路边院后,正兴致勃勃去参加婚礼。离婚礼现场还有一里地左右,就有村民在帮着指挥车辆。大大小小的车辆有序地分停在各家各户的庭院中。通往婚礼现场的大道整洁畅通,立起了许多红色拱门、气球。婚礼现场早已搭起了数百平方米的红色大棚,大棚中整齐地摆放着数十张红布桌子,好一派喜庆的场景。

主人和新郎新娘早已迎候在门口。今天的主人,即新郎的父亲打扮得十分特别。脸上画着花脸,头戴一顶半米多高的尖顶红帽子,胸前挂个火钳,背上背个吹火筒。每个人看了都要开怀大笑一番。大家说这是烧火佬的标准打扮。我不懂烧火佬是什么意思,但乡邻们与烧火佬嬉戏打闹的热情以及大家争先恐后与烧火佬合影的场景,确也增添了不少喜庆。

乡下的喜宴开餐很早,十一点不到,大棚里已座无虚席。按程序,酒席前是先要举行仪式的。我这个朋友家里比较殷实,请了一家有名的婚庆公司,典型的中西合璧模式。既有西方教堂中交换戒指和誓言,又有中国传统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 ,只是原来只有三拜,现在拜出十来拜了。婚庆公司的仪式结束后,乡亲们觉得还不过瘾,又由本地一个叫谭姐的人物再次登台主持。不过这次的主角不是新郎,而是新郎的父亲。节目有烧火佬入会宣誓、背诵烧火公约等等,最后的压轴戏是烧火佬与新娘对唱《月亮代表我的心》 。全场气氛由刚才的庄严神圣一下变成了活跃喜庆。笑声一浪高过一浪,热烈的氛围让人忘记了自我,每一个人都被淹没在持续浓烈的笑声中。

喝喜酒自然少不了敬酒,喜宴上最要敬的是上亲一家。上亲坐的席位叫上亲席。上亲席除坐有新娘娘家人外,还要安排新郎这方德高望重之人作陪。我有幸作为德高之人安排在上亲席陪亲家公。本想推掉这份殊荣,但旁边有人告诉我这是不容推辞的。于是,平日并不胜酒力的我也只能打肿脸充胖子,向亲家公频频举杯。谁知亲家公也是热情之人,你敬他一杯,他必要返敬你一至两杯,还生怕不客气,宁可自己多呷点,似有反客为主之势。为不负所托,我也只能麻起胆子上,不用说,最终把自己喝高了,醉倒在乡邻们的热情中。

乡村的喜酒,吃一餐是不够的。据说头一天晩上就是正餐了,叫“陪媒” ;婚礼那天的晚餐也是少不了的,叫“留客” ;过两天还有“谢媒酒” ,女方的“回门酒”等等。真是礼数多多,热情多多。由于中午喝高的缘故,晚上的留客酒我就没参加了,据说又是好一番热闹。

从乡下回来,我似乎被一种什么力量所感染,有一种说不出的欣喜与感动,似乎与喝喜酒有关,但又似乎不全是喝喜酒,有一种比酒更浓烈的东西吸引着我,鼓舞着我,让我为之追忆,为之深思。

月儿弯弯月儿圆

文/宋建国

你一旦走出了故园,离开了故乡,你的一生就会有思念做陪伴,生命的羁绊时刻与你相拥,那条弯弯的乡路,那轮初升的圆月,以及村庄里那方刻录乡村风花雪月故事的井台也会随着你年轻或年盛的生命驻进心房,走和着你的一生。

从渭北山区的一个既不偏僻又不发达的小村走出,我来到了一个既不遥远又不十分繁华的古都城市。这注定了我的心情一生要在山乡的小村和古都城市之间踩着一条爱爱怨怨的牵连行走。

最初离开故土的那年,大概不足一百天时间的光景吧,那时我觉得度日如年。我躺在古都西郊的一张单人床上,很少看到什么样的明月,却总吟诵着诗圣李太白的《月是故乡明》,常常流落到历史的穹空下的古秦都街头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状。那是一个少年纯纯的思乡之状。

年关前的一天清晨,我终于得到了回家的机会,便风雪兼程,即刻踏上了八、九十公里的归途,那是隆冬的时节,出了古秦都城市向故乡的方向西北渐去,冬雪在一寸一寸的渐厚,汽车在旅途中因冰雪而侧滑,一路的崎岖亦在制造着一路的惊险,车轮时刻有即将滑入道旁悬崖的危险,在生命和死亡面前,车上的旅人们纷纷脱掉寒衣投向打滑的车轮垫底。

我在想,这群旅人怎么和我一样的神经质,在这么寒冷的季节都在向一个方向狂奔呢?

那次归乡我至今深深的记得,因旅途的遭遇误了回家途中步行的日光,我在暮色才开始走向小村的弯弯山道,风动雪飘,愈行愈是一幕白色的混沌,一抹雾月在云中遮遮掩掩地俯视着落尘的灵物或静物,雪之山野的寂寥和宁静使我的心情产生出一种没落于荒野的骇怕和恐慌。

我急步在山野的坡道上行进着,总怀凝身后有狼虫虎豹或牛鬼蛇神阴谋着要将我吞噬。我浑身冒汗,毛发竖立,一只猫头鹰或者是犬类动物从我的身旁和头顶划过,情急中,我颤抖着手把一串5000响的鞭炮挂在背上的行李上燃放了,那一串爆竹在暗夜空旷的雪之山野上鸣响,那火光在我身后寂寞的夜空中跳动。哦!雪夜惊慌的踏雪之行啊,使我胆颤心惊!

看到小村,回到家的时候,我落泪了,但我并不伤心。

虽然是寒冷的冬夜,家里的大门二门屋门都敞开着,煤油灯的光不亮却跳跃的很艳。父亲守在门口,母亲守在锅头,把那份留给孩子的晚餐翻来覆去的蒸馏了一个季节。

每当我看见雾月,看见雪,或是听见庆除夕的爆竹,总是对故乡、对父母们有一种切肤的思念。

再一次回家的时候,是因了一桩婚姻而回家的,我也不知是为谁而举行的。

其实,是为我和一个山村的女孩举行的,后来,这个女孩成了我生命中的亲人。

我的亲戚朋友们在这场婚礼中兴高采烈、喜气洋洋。她的娘家人也感到女儿跟上这个女婿的份外光彩。村子里的井台、碌碡等与婚礼风俗有冲突的物件蒙上了花花绿绿的被褥,昭示着这场婚礼的隆重和热烈,山村婚礼氛围里的那只挂在树杈上的高音喇叭不停地播放着“飞了一只鸡,跑了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的词儿为这场婚礼进行不知情的庆贺。那个要做我的新娘子的女孩子一身红衣,顶着红盖头,她的面貌不知如何。我一身崭新的被人们拉着和她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拜父母、夫妻对拜。对拜的时候,我倏忽地感到,我在今后的生命中与这个女孩子是福是悲,是爱是怨,是分还是聚呢?

父母坐在我们的对面,被人们抹得既像包公又似门神,被人们追得像一对时刻惊觉的山羊。看着婚礼中儿子的情态,他们愉悦的神情里面深深地隐藏着一股伤了儿子的心痛。

对于这种牵强到我身上的婚礼,我麻木了,我默认了。在婚礼中,我偷空儿到邻里看我的热闹婚礼的空屋里去睡觉,去悲伤,去无奈的作着无用的逃避。

我是在黎明的一弯斜月下离开了这个和我结婚的女人暖热的被窝。走出屋门,走出二门,走出大门,父母们也许在这个夜晚没有睡着,他们在叹息中听到儿子的动静,用舌头舔破窗纸,用一双双怀着爱怨或是祝福祈祷的内疚目光为儿子送行。

蓝幽幽的天空,满穹的星光,一钩清粼粼的弯月之下走出家门,走过井台,走过熟谙的村道,一腔乡情,一腔乡怨,一腔地乡愁啊!

我牵挂得要命的这个村庄和亲人啊!

后来,这个女人便成了我的妻子,我把爱情千百次的移植,总没能在她身上生长。父母都离我们而去了,我把她当做最亲的亲人。我把爱情从另一个女人的身上千百次的掐灭,爱情还是在她窈窕的身姿里疯长,我把她当成最爱的爱人。

我身在古都,常常在想,我是走出了故园还是走入故园。我在那小村藏身掩体的父母们对儿女们进行了一生的守望与企图,目光穿透他们用舌头舔破的窗纸,是刺伤还是祈祷儿女一生的幸福呢?我半生这种俗人情感的滋生和培植是歌还是泣,是卑微惭愧还是落寞遗憾呢?

月亮啊,月儿弯弯月儿圆。

父亲那年的“低碳”婚礼

文/彭霞

前几天,父亲某战友的儿子,因为买不起车,结婚的当天,女方退了婚事,某战友向父亲诉苦。

父亲长叹一声说,现在结婚,消费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多,身背重重压力,结婚哪能开心得起来?

父亲经常谈起他结婚那年的事。那是1975年的冬天,天空飘着鹅毛大雪,父亲不畏寒冷,也顾不上山路很滑,带上几个吹鼓手,一路吹吹打打地去将山腰上的母亲接了过来。那时没有车,连头驴都没有,担心母亲摔跤,十多里的山路,父亲就是那样将母亲背了回来,到家时已累得一身汗水。望着屋里屋外翘首等着看新娘子的乡亲,父亲高兴得嘴都合不拢。鞭炮从家门前的小路一直炸响到屋门口,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父亲忙着给客人递喜烟、喜酒,分发喜糖。

父亲的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只有一张破旧的床与新打过补丁的旧被褥。母亲头上蒙着红盖头,端坐屋内床沿上,害羞得不敢抬头。闹洞房的大人孩子们挤了一屋子,人人开心地笑闹着。母亲的头便愈发低了。

屋内,划拳声、喝酒声;屋外,鞭炮声,锣鼓唢呐声,将结婚的喜庆渲染得沸沸扬扬。

至今,母亲都仍然在嘲笑,父亲当年结婚时借的一身衣裳与鞋子。母亲说,入得洞房的第二天,才发现,父亲的一身新衣不见了,换上了一身补丁加补丁的衣服。问父亲才知道,这身新衣服是借隔壁家二狗子的,二狗子才婚呢,又将这身新衣服借给了父亲。

今天,当年迈的母亲抖出父亲当年家穷的糗事时,父亲不好意思地笑着对我说,这不现代人都流行低碳生活么?我和***早就低碳过了。

我望着一脸幸福笑容的父母,心想,在结婚一事上,我们应该学习父辈的“低碳”精神,让年轻一代不再为结不起婚而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