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英雄散文

2023/01/12经典文章

英雄散文(精选20篇)

事不忘

文/赵刚

小英雄“复活”记

抗战小英雄机智勇敢的斗争故事,就像强力磁铁,牢牢地吸引着我和小伙伴们的心。牧笛悠悠,吟唱着王二小为了掩护干部群众,诱敌进入包围圈的故事;羊群咩咩,讲述着海娃巧妙摆脱敌人束缚,将鸡毛信及时送达张连长的故事;渭水潺潺,回味着雨来机智周旋、逃离魔爪的智慧;寒风猎猎,讴歌着刘胡兰大义凛然、英勇就义的壮举……小伙伴们歌唱关于小英雄的儿歌,讲述关于小英雄的故事,描绘关于小英雄的图画,使我深深地感到,小英雄们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彼此共享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

一天,小胖突然神秘兮兮地告诉大伙儿:“知道吗?王二小并没有死!”

“你骗人!如果王二小没有死,怎么会有《歌唱二小放牛郎》那首歌?”小伙伴们异口同声地反驳,并深情地唱道:“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我们那十三岁的二小,可怜他死得这样惨……”

小胖眨巴着忽闪闪的大眼睛,狡黠道:“我可以让王二小复活呀。”言罢,绘声绘色地讲述起来——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烧光、杀光、抢光的残酷扫荡。身为儿童团员的王二小,恨透了这些恶贯满盈的侵略者,下决心一定要好好教训一下他们。他常常以放牛为幌子,给八路军放哨。这天,日本鬼子气势汹汹大举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抓住王二小,就叫他带路。王二小佯装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掩护转移躲藏的干部和乡亲,把敌人带进埋伏圈。四面八方响起八路军的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起王二小,恶狠狠地甩下山坡。山坡下怪石林立,如果摔下去必死无疑。王二小强忍腹部深深的刺刀伤痛,在身体急剧滚落的瞬间,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一根青藤,这才避过粉身碎骨的险境。由于刀伤太深,王二小只剩下半条命,怎么办呢?王二小忽然想起以前爷爷带他上山采集过一种对治愈刀伤有奇效的草药,于是,他挣扎着就近采摘了一束草药,按照记忆中爷爷的样子,使尽最后一丝力气,咀嚼成碎末儿,敷在伤口上,便昏迷过去。三天后,当王二小奇迹般从鬼门关捡回性命的时候,他的英雄事迹已经传遍晋察冀革命根据地乃至全国……

小胖讲到这里戛然而止,笑嘻嘻地盯着小伙伴们那一张张张得大大的嘴巴,得意扬扬道:“请问,王二小复活了吗?”

“复活了!咱们的王二小真的复活了!”

虽然小胖绘声绘色讲述的小英雄“复活”故事存在着诸多经不起推敲的地方,但是大伙儿却听得津津有味,深深地感到,小英雄们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彼此共享着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

崂山道士传说

文/王忠友

于浪花的唇边讲述。布满海岸线的崎岖。

晨曦,或黄昏,一石一故事,一树一传说。

在崂山,必有超凡脱俗的心和善良的拂尘。

小小的道袍,依着门。

依成一棵雨中的崂山松。

湿漉漉的芒鞋,蹁跹而过。在爬山路与亭的尽头,洇化出水墨的背影。

那一日,多少英雄,落满崂山,多少聊斋,如烟辗转……

石头、树木、和风也有耳朵。在梵音中醒着。

听道,听乐,听海……

满庭花草

文/鲁先圣

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周末,我带着儿子去济南的英雄山。英雄山风光秀丽、林木丰富,是名副其实的城中山。因为距离我家很近,我们最常去那里登山锻炼、休闲游玩。

英雄山有一个别名叫四里山,原因是距离老济南内城的南门四华里。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赤霞山,因山上遍种的黄栌树在秋季变红似红霞满山而得名。山中雪松、银杏、五角枫等稀有树种很多,还有一个别致古朴的竹石轩。

英雄山就在济南的市中心,山也不高,我们边看边走。这里早就辟为烈士陵园了,儿子在学校每年都来扫墓,很熟悉这里。我给孩子讲起济南战役的惨烈,讲起解放军攻打济南的故事。孩子听着,也不断地打断我问一些疑惑的问题。

大约就在山脚边,我们走到了一处普通的宅院附近。我最喜欢的是在山中遇到这样的人家,因为这样的地方一定隐藏着苍老的故事,或者也许是某一处遗迹。宅院的大门没有关,我就带着孩子走了进去。

宅院的墙上爬满了青藤,院子里是满庭的蔬菜和花草,青藤,葡萄架占去了院子中三分之一的面积。

我看到一位白发飘飘的老者正在其间专心地梳理着。看有人进来,他很热情地招呼我在葡萄架下坐下。葡萄架下有喝茶休息的青石板桌,有石凳。

儿子满院子跑着看那些奇异花草了,我与老人攀谈起来。老人说他已经92岁了,一天当中,一半的时间梳理这些蔬菜和花草,然后他就去爬山,还在每一个周六下午去上老年大学。他学的是法律专业,还有书法我说一般的老年人都是学习绘画和书法怡心养性,为什么要学习枯燥的法律呢?他说,学习法律使他对许多事情更明白了。

这又使我感到惊奇。我看到老人恬淡宁静,气宇轩昂,就隐隐觉得这大约是一位有着非凡人生经历的人了。说话间,老人把我让进了正房的客厅。进了客厅我真的惊奇了,房间正中是一幅巨大的两人合照,我一眼就看出站着的就是穿着军装的老人,而坐着的竟然是毛泽东! 那是再熟悉不过的毛泽东的形象,文革时期毛泽东最常穿的军装,最喜欢的含而不露的微笑。

我们谈了很多。我一直没有问他是谁。其实,我已经知道,他就是林彪事件之后,一直隐居在济南的那位当年的风云人物了。我知道他到过高位,也蹲过很多年的大狱。我请老人给题一幅字,我知道,在济南的很多人家都有他遒劲苍老的书法作品。老人笑了,信手写到:生活之树常绿常青。落款是山中老人。

是啊,所有的辉煌与失败,都已经隐没在历史的苍茫烟云之中,只有这满院的花草常绿常青。

所有的人生问题都不是问题。所有的机会,所有的成功,所有的失败,所有的经历,都必将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只有生活之树常绿常青。

英雄小虎

文/刘红英

小虎,一只很勇敢的京八狗,深黄皮毛,腿短身胖,虎头虎脑,一双雄赳赳气昂昂的眼睛,状如英雄般的舍我其谁。

它是我童年形影不离、引以为豪的小伙伴。

早晨上学,它兴奋地跟在我身边,一路小跑,四只胖胖的脚爪很有节奏地交错前行,一身棕黄色的皮毛在阳光下油光发亮。直到我进了教室,小虎才依依不舍地折身返回。我放学回家时,它就蹲在大门口,一看到我的影子,便箭一般冲刺过来,撞到我身上,用舌头舔我的脚和手。若哪天它不这样招呼我,必定是在生我的气。

小虎爱吃馒头,可那个年代细粮并不充裕,妈妈只给小虎吃玉米窝头。我常常在吃饭的时候,趁妈妈不注意,藏一块馒头在口袋里,上学时偷偷喂给小虎吃,它贪吃的模样和对我感激的眼神,令我至今难忘。

邻居家有一只高大的狼狗,浑身白色,呼作大白。大白足有两个小虎那么高,样子极其凶悍。可是,小虎一点儿都不惧怕大白。那一次,小虎拦住在我家门口挑衅的大白,不依不饶,汪汪狂吠。大白急了眼,扑将上来,两只狗就打成一团,难分难解。小虎个矮,死死咬住大白的腿不放开;大白占据空间优势,咬住了小虎的耳朵。它们翻滚着,撕咬着,任我怎样大声呵斥,双方都没有罢手的意思。大白以大欺小,我心里不平,看到小虎的耳朵流血了,便哭着跑回家请救兵。爸爸拿来一根粗长的木棍,连打带喝,总算把它们分开了。

为了保护小虎,爸爸给它加了绳索,拴了起来。但即使这样,只要看见大白的身影从门前过,它就咆哮如雷,双耳直竖,似乎要去复仇。

我上中学后,可怜的小虎,一整天没有我陪伴,又被绳锁禁锢着,该是多么落寞与孤单。所以一放学,我把自行车往院子里一横,便奔小虎而去,而小虎总是兴奋地直起后腿,呜呜地叫着,像它小时候一样舔我的双手,把憔悴的小脸在我衣服上蹭来蹭去。一双黑黑的眼睛泪汪汪地看着我,深陷的眼窝周边的毛也总是湿湿的,好像伤心的泪痕。

那天放学回家,我看到心爱的小虎躺在院子里,一身血迹。原来,那天大白又从门前经过,两只狗隔着门咆哮,最后小虎挣脱了绳子,跑出去与大白展开一场恶战,结果两败俱伤。最后,大白被邻居拖回了家。小虎开始还能自己走,到院子里就倒下了。

从那天起,小虎精神一天不如一天,虽然进行了包扎,但还是在十天后带着一身伤痕死去了。

我流着眼泪把小虎埋在屋后的丝瓜架下面。二十多年过去了,它一直活在我的记忆深处,有时候会在梦里向我奔跑过

来,直起胖胖的身子舔我的双手,一双虎虎的眼睛望着我,英武有余,就像又回到了小时候。

夜外滩

文/刘宏伟

宽阔的江面突然一暗,那是吝啬的夕阳急不可待地收回了最后一抹残红。外滩,识趣地投入了夜的怀抱。

没了黎明市民晨练的闲适,没了白昼游客的熙攘,照说,入夜后的外滩该是安歇的时候了。然而,此刻的外滩,却比白天更多了一份暗藏的热闹。不信,你瞧:

数十幢由巴洛克式、哥特式等不同建筑风格构成的“万国建筑博览群”,在灯光的映照下,水晶宫般熠熠生辉。古典文明和现代时尚气息,在此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一边是霓虹闪烁的缭乱红尘,一边是和静清寂的江流,它们宛如得道的老僧般,宠辱不惊,一任时光荏苒。

在长堤上或凭栏远眺、或悠然漫步的人们,是在夜色中寻思着当下的生活,还是在贪恋这份江风拂面的舒爽?抑或正触景生情缅怀着自己如烟的过往吧。

灰暗的江面,渐渐变得炫目起来。打着各种醒目广告语的彩船,在江中慢悠悠地游弋着,将黛青色的江水,勾上了一抹艳红,如花似绸一般。甲板和船舷边上影影绰绰的红男绿女,又在窃窃私语着怎样的人间情话和绵绵心思呢?或许,他们只是在凝神静听微波粼粼的黄浦江,讲述着数百年来纤夫们在江滩踩出的那条蜿蜒曲折的纤道、十里洋场曾经的纸醉金迷和烽烟岁月里发生在上海滩那些波诡云谲的家国传奇吧。

对岸的东方明珠等地标建筑,华灯璀璨,但与江面上的热闹炫目相比,顿显黯然失色,同外滩近在咫尺却隔江相望,与星空更是遥不可及,泛着曲高和寡般的冷清。倒是同稍远处一身“钢骨”的外白渡桥相得益彰。望着桥上川流不息的人车,有关这座桥的“前世今生”仿佛老电影一般,在脑海中悠悠漫过……

然而,更多人,只怕还是因影视剧中曾出现过的跟此桥有关的画面,比如《上海滩》里的爱恨情仇、《太阳帝国》里的民族灾难、《情深深雨蒙蒙》里的柔情缱绻、《大城小事》里的温婉可人……才会争先恐后地到此一游吧。

那些雄姿英发的江湖儿女们侠肝义胆、腥风血雨的人生路,不知令多少少年儿女心潮澎湃,被那些神话了的英雄梦灼烧得热血沸腾、夜不能寐。外滩的夜色,注定会浸泡在故事里。

谁在年少时未曾有过英雄梦呢?长大后方知,是非功过,由人评说。功名利禄,转瞬成空。英雄梦也好,英雄冢也罢,在历史的长河里,皆为浮云。名垂史册固然令人羡慕,但那样的风流人物,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平平淡淡才是真。

在我看来,努力工作,让每一天尽量充实,然后健康快乐地陪着家人,尽情享受余下的闲暇,这样的平淡,何尝不是另一种令人艳羡的幸福?知足常乐,即便此刻,只是静静地看着窗外的江景,抑或来上一场穿越古今的神游,日子,已了无遗憾。

战火弥漫的烽烟岁月,早已东流入海。和平的新世纪传奇,正在黄浦江畔悄然上演。后世的传说中,不会记得2014年8月29日,茂悦酒店1628号房,一位普通的房客。但我自己会一生铭记,属于今天,一个寻常日子的观感和幸福。

此刻,居高临下,夜色中的外滩将黄浦江拢成了一方月牙形的墨玉,流光中的气息,温润清新;此刻,我只想在这沁人心脾的气息中,安然入眠,让新上海滩的故事,在梦里继续。

醇酒敬英雄

文/罗雨琛

敬那大争之世,敬这小酌之时。——题记

战国,一个风起云涌、群雄逐鹿的大争之世;秦国,战国诸雄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星。在此,我谨奉爵,以醇和爽净的秦酒,敬那铸造了皇皇大秦的英雄们。

第一爵,肃敬“万古法圣”商君卫鞅。

严厉公正的法家思想,是你那刚正不阿的铮铮铁骨;雷厉风行的变法措施,是你那炽热激荡的强国之梦;不染风尘的白衣玉冠,是你那视死如归的坦坦荡荡……我听见你掷地有声地驳斥旧贵族——“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我看见你年轻深邃的眼中射出冲破任何阻力的决心。你深知,新法是要以鲜血来维护的,庶民的血,官吏的血,贵族的血,甚至——你自己的血!然而你不怕,你无所畏惧,毅然决然慷慨赴死,你使自己成为一尊神,伫立在秦人心中。赳

赳烈士,天地难泯!商君,商君!这爵酒敬你的无私,正直,公平!敬你的牺牲壮烈,气魄英勇!

第二爵,诚敬“天下第一利口”武信君张仪。

倜傥清高性逍遥,傲岸凌厉自张扬。诗书满腹才思捷,嬉笑怒骂皆文章。高谈阔论觐惠文,披肝沥胆扶危秦。运筹帷幄信手控,独佩金印说敌邦。轻眉淡眼戏庸主,妙语灵言扣昏王。璨星火石劲掷出,苏子坚屏轰然坍。连横破纵谈笑间,犹看彩旌六军散。一首小诗不足以表达我的尊敬,你连横破纵的魅力又岂是三言两语便能展现?有人说你言无义理,行无准则,我却大不以为然:一个朝秦暮楚的小人能成就秦国抗纵?一个贪生怕死的鼠辈能说服敌邦君王?武信君,武信君!这爵酒敬你的才思敏捷、能言善辩、纵横捭阖,敬你的忠以为国,智以保身!

第三爵,恭敬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武安君白起。

凭着战功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君,六国之内,闻名胆裂,你是当世的战神,敌人的噩梦!大大小小的城池你攻下七十余座,斩首敌军一百多万——整个战国时期,战死人数也不过二百万众!怎能忘记你“长平之战”时的飒爽英姿——佯败后退、诱敌深入、分割包围、一举歼灭,兵法的魅力在你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你一生从无败仗,细数古今能有几个?在“长平之战”后两拒出兵,只因你冷静的头脑清楚不宜再战;当你收到昭襄王所赐自刎的宝剑,唯有长叹一声,却无澄清之举,也许那冰冷的剑刃溅出你忠勇热血的一刻,你才得以真正释怀——赵国降卒二十万遭坑杀,那些冤魂,就以自己一死给个交代吧。武安君,武安君!这爵酒敬你的冷静分析、精确判断,敬你的骁勇善战、功绩赫赫!

第四爵,敬蒙恬。秦筝古韵唱不完你威震匈奴的赞歌,蒙氏墨龙写不尽你忠心为国的颂谣。

第五爵,敬王翦。你用兵讲究以劳代逸,善于牵制敌军。五国变五郡,你无疑成就了秦的霸业。

……

秦有锐士,谁与争锋!

一爵酒,一爵酒,要敬那太多的精魂。然而我已不胜酒力,我已酩酊大醉——大醉如痴,委顿如泥,又有何妨?

秦史,战国史上一段恢弘的交响曲;战国史,中华历史长河中一条壮丽的支流。五千年来,数不胜数的英雄们以各自的方式,共同铸造出灿若星辰的中华文明。没有这些志气高昂、才气纵横的英雄,何来这个穿越历史、岿然高标的灿灿中国!

且爵以醇酒,敬那大争之世,敬这小酌之时。

女儿不想当英雄

文/刘继荣

女儿的同学都叫她“23号”:她所在的班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第23名,久而久之,她便有了这个雅号。

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优异,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家的“23号”没有一个值得炫耀的地方。

一次,亲友聚会,众人的话题渐渐转向各家的儿女。趁着酒兴,大人要孩子们说说将来准备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4岁半的小女孩儿也说将来要做央视主持人。12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人们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想当幼儿园老师。”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

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女儿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女儿也蛮懂事,像一只疲惫的小鸟,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上课,拼命做习题。可到底是孩子,身体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在病床上打着点滴,她还坚持写作业,最后引发肺炎。病好后,孩子的脸小了一圈,可期末考试她仍然排在让我们哭笑不得的第23名。

我和老公悄无声息地放弃了揠苗助长的行为,恢复了她正常的作息时间。

这次考试过后,我接到女儿班主任的电话,他说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在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了女儿,全班同学竟然都写的是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班主任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值得称道啊!

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成英雄了。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说:“老师曾讲过一句话: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那一刻,我被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儿打动了。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又何妨?

木棉树

文/郑亚演

踏着朦胧的月光,默默地穿行在宾馆环形的马路上,循着暮色未归的鸟鸣,抬头便可观赏到满树的红花了。

每年惊蛰、春分,这里的木棉树就在光秃秃的枝头上绽放出红色花朵,一片片花瓣在花萼上伸展开去。人们从树旁走过,会闻到一阵淡雅而甜润的花香。在这里散步的市民,或许不难体会到“花气袭人”这一妙语的意境吧。置身于如此美丽幽静的环境,听着暗夜的天籁之声,不禁心生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在碎片般的月光下走着、走着,突然乌云密布,滴滴哒哒的小雨就下起来了。躲进门卫值班室避雨,久久望着那棵伫立两人难以合抱的木棉树,多像一位守门的卫士。

但听见殷红的木棉花不时从树杈上飘落下来,内心又不禁萌生一种怜花惜玉之情,并暗自祈求:你这三月的东风春夜的雨,不要再无情地摧花折英了。目睹一朵朵躺在树头、横卧马路,又被雨水打湿,行人践踏的落英,难免有几分恻隐之心。

正当凝神沉思,一位五十多岁阿姨,在雨中撑伞弓腰捡着掉落的木棉花。她小心地把花瓣齐全、色泽鲜艳的放到塑料袋里,然后又将一些散落较远,被踩踏残缺的花朵捡到草坪的另一边。看着她如此轻巧的动作,我不禁好奇地问:阿姨,你捡这花有用?

她抬起头来:“有用、有用,可清热解毒,祛风去湿,还可利尿呢。”她抖抖塑料袋的水珠:“树皮的药用功效就多了,可治胃炎、肠炎、腹胀、腹泻……”

我听着阿姨如数家珍的介绍,顺手拾起一朵,仔细观察,只见花萼似绿色托盘,围着环型的托盘伸开五片红色的花瓣,中间的花药小针样散发开去,花粉落在柱头上,分泌出粘粘的液体。

木棉树,在四川省又称攀枝花树。因它长势较高,人们摘花,要冒着随时被刺伤的风险,攀上几十米高的树上才能摘到。攀枝花的称谓或许就包含这层意思吧。我国以花命名的城市有两座:一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是四川省攀枝花市。它的美称,给人留下不少想象的空间,在人们的脑海里,花像一座城,城似一朵花;花在城中,城在花间。

木棉树,又叫英雄树。因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尤其在恶劣的环境下能茁壮成长,躯干伟岸壮观,不畏狂风暴雨,在寒冬腊月,赤身裸体抵卸严寒侵袭,并有壮士傲立的风骨;它花色鲜艳不媚俗,即使掉落地下,也脸不改色。常言说“红花还须绿叶衬”,但它不爱绿叶陪伴,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千花竞放,争奇斗妍,不愧为英雄树的称号。

是的,南海宾馆、南油外招,那两棵分别守护在门岗左侧的木棉树,曾遭遇过“莎莉”和“彩虹”超强台风的袭击而巍然屹立。

木棉树,我心目中的英雄树!

几年前,听花木场园艺师说:木棉树可分为三个生长期:幼龄期,中龄期,成熟期。木棉树全身长刺,进入成熟期后,有些树头的凸刺遂渐老化脱落,但树的上端又长出新刺。它的一生与刺结下不解之缘。它的树干粗壮,枝叶稀疏,南方一些城市街道两旁多见种植木棉树,一般花期为二月至五月;有些品种较特别的,花期从每年八月至翌年三月,科属落叶乔木。是一种供人观赏的美丽风景树。

“雨停啦!”门卫叫了声。我从沉思中回过头来,这时雨真的奇迹般地停了。初春的雾霾,天上的云朵被晚风一扫而光,半圆的月亮又露出脸儿来了;树上的花朵挂着晶莹的水珠,在月光和灯光的映照下,更显几分妩媚。那位捡花阿姨,提着花,踏着湿漉漉的马路,消失在朦胧的月光中……

我离开门岗往回走,不时回过头来,望着那棵挺拔伟岸的“英雄树”,内心充满着敬畏之情:木棉树,你这全身是宝的木棉树,你刚熬过寒冬,用美丽的花朵装点春天,现在,又褪去艳华,将以更加质朴、蓬勃的青枝绿叶美化夏天。

清明祭英烈

文/沈小颖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清明时节,桃花初绽、杨柳泛青、莺飞草长、清新明朗。这天,我们手执小白花,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举着鲜红的队旗,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来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对各位英雄默衰悼念,老师庄严肃穆地给我们讲述了革命先烈们的故事,让我们排着队去给自己心目中的那位英雄献花,我在给刘平楷烈士献花的同时,心里不禁想到:他们也曾是父母的好儿子,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有过幸福快乐的童年,但为了革命,为了民族独立,为了更多人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他们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损躯。是他们,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英雄的赞歌!

今天,我们缅怀英烈,也让我们铭记历史,从我阅读过的书籍中,我知道了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架,将敌人的碉堡炸毁,壮烈牺牲的董存瑞,年仅19岁。我还知道了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当战友们找到他时,他的身躯仍压在敌人射击孔上的黄继光,牺牲时年仅21岁。还有为掩护战友,趴在草丛里一动不动,直至火蛇将自己烧成灰烬的邱少云……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没有留下姓名,他们或许长眠于我们不知名的青山脚下,但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底!

回到家,妈妈还给我讲了清明节的来历,清明节,也是中华民族的感恩节,我们纪念他们的同时,也感恩他们——所有为中华民族独立富强而牺牲的仁人志士!他们的功勋,我们从未忘记!

盛夏

文/曹含清.

我蓦然想起童年的盛夏,想起那些闪耀着阳光、散发着瓜香味儿的往事。

那是很多年前的一个午后,烈日烘烤大地,热气蒸腾。一畦畦碧绿的瓜田冒出大大小小的西瓜,仿佛是一群绿色的刺猬在阳光下喘息。瓜棚四周栽着几棵葫芦,细长的藤蔓抓着木棍向棚顶攀爬,密密实实的叶子织下一片浓阴。瓜棚仿佛是漂浮在绿海中的橡皮船。我与几个小伙伴们坐在“船上”谈鬼说怪。

一个小伙伴兴致盎然地讲从前有个孩子叫知了,知了的母亲死了之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女人。这位继母心狠手辣,经常虐待知了,不让他穿暖吃饱,还动辄打他。继母生了一个孩子之后,对亲生儿子骄纵溺爱,却对知了冷酷无情。一天继母给他一把锄头、一小袋麦种与一些干粮,让他去西山种麦,并警告他说等麦苗长出来后才准他回家,否则他永远不要回来。知了到了西山,耕耘后将麦种埋入泥土中。日复一日,晨风夕雨,却总是长不出麦苗,知了在西山被活活饿死了。原来继母给他的麦种在热水里煮过,根本不会长出芽儿!知了死后化作一只知了,在西山昼夜啼鸣。

我们听后议论说那位继母太偏心,也太歹毒,难怪知了在树枝上不停地鸣叫,他死得冤枉!

接下来一个小伙伴给我们讲他奶奶给他说过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卖油翁,挑着沉甸甸的油担子穿街走巷。有一个村庄的人们经常欺负他,买油的时候总是缺零少整,甚至拒不付钱。村子里有个中年人买了油之后总是分文不少地给卖油翁,从不贪小。一天,卖油翁对那个中年人说让他夜晚三更前必须离开村庄。他按照卖油翁的吩咐按时离开村庄。当他回头看的时候,发现身后的村庄已经被滚滚洪水吞没。

那个小伙伴讲得眉飞色舞,绘声绘色,我们似乎看到汹涌的洪水像一群咆哮的猛兽奔腾而来,吓得我们毛发倒竖。

最后一个小伙伴说从前我们村子里有个年轻人刀枪剑戟样样精通,强盗们来村子里抢劫的时候他总是挺身而出,击溃盗匪。村里人都说他是英雄。强盗们对他非常忌惮,便想方设法除掉他。他们用金银财宝收卖英雄的厨子,财迷心窍的厨子在饭菜里下了剧毒。英雄吃后七窍流血,命归黄泉。村民们十分哀痛。强盗们听说英雄死了便无所畏惧,当日气势嚣张地来村子里抢劫。当他们烧杀掳掠的时候那个英雄从天而降,只见他身披银色铠甲,骑着一匹枣红的骏马,挺戟跃马直取强盗们的脑袋。厨子看到了英雄后头脑迸裂,一命呜呼了。原来英雄死后成为了保境安民的天神。

我们听后这个故事都为英雄叫好,咒骂那些该死的强盗。很多年过去了,我的脑海里常常浮现出那个身披银色铠甲、骑着骏马的英雄的形象。

我总是怀念童年的盛夏。又值盛夏,窗外的阳光炙热如火,知了嘶鸣如旧。我在屋子里泡上一壶绿茶,孤独地坐在沙发上,有谁和我坐在一起谈鬼说怪,我讲的故事又有谁来听?

烈焰如火似英雄

文/陈放

木棉为落叶大乔木,原产于印度。此树喜光,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产物。木棉树属于速生、强阳性树种,树冠总是高出附近周围的树群,以争取阳光雨露,木棉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及鲜艳似火的大红花,被人誉之为英雄树、英雄花。

据说在海南岛五指山,有位英雄叫吉贝,他多次率领黎族人民抗御外敌,屡连战功,得到人民的爱戴。后因叛徒出卖,被敌人围困在大山上,身中数箭,仍屹立山巅,身躯化为一株木棉树,箭翎变为树枝,鲜血化成殷红的花朵。后人为纪念他尊称木棉为英雄树,把木棉花称为英雄花。黎族人民为了表示对民族英雄吉贝的怀念与崇敬,每逢男女结婚之日,都要精心种植一株木棉树。相传宋代苏东坡被贬海南时,当地黎族人民曾经赠他木棉制成的吉贝布衣,苏东坡以诗致谢:“遗我吉贝衣,海风令夕寒”。

最早称木棉为“英雄”的是清人陈恭尹,他在《木棉花歌》中形容木棉花“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香港的已故流行乐坛泰斗罗文就有一曲《红棉》,以木棉树来比喻华人的傲骨。

在潮州韩江西岸的滨江长廊,三四里长的路段上,遍植木棉,织成一轴展开的绝佳画卷,路人皆需仰视才能一睹芳容。你看那木棉花开时撑开一片朱橙颜色,似晚霞灼烧于墨黑色的枝干之上。木棉花像是捎来春讯的花使,所到之处尽是瑰丽缤纷,也形成错落有致的优美景致。怪不得唐朝诗人张籍有诗咏叹其美:“蜀客南行祭碧鸡,木棉花发锦江西”。潮州正因为有了这道靓丽的风景线,人行图画里,花入相机中。近悦远来,赞声不绝。

据《齐闲览》中记载:“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竞植之,有至数千株者,采其花为布,号吉贝布。余后因读南史海南诸国传,言林邑等国出吉贝木,正是此种。”瞧,这种南方名树,还是一种经济作物呢,遥想蜀汉丞相诸葛亮,戎马关山,劳碌一世,其主要资产,不外是“成都有桑三千株”罢了,而偏远蛮地,“土人”即拥有可供织布的木棉至数千株之多,也上得古代“富豪榜”了。

木棉织布,在潮州尚未听到。但是,聪明勤勉的潮州人,捡拾木棉棉桃,砸开后取出棉絮,将其作为枕头套填料,物尽其用,绿色,环保。所制枕头,绵软宜睡,堪称佳品。至今,还不时可见有人在滨江长廊捡拾木棉棉桃,回家制作枕头。至于捡拾木棉花,又是什么缘由呢?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介绍了木棉的特征:“有草木二种,交广木棉树大如抱。其枝似铜,叶大如胡桃叶。入秋开花(疑此说系笔误,抑或异地木棉开花期较迟,待考),红如山花,花蕊花片极厚。为房甚繁,短侧相比,结实大如拳。实中如棉,白棉中有子。今人谓之斑枝花,讹为攀枝花。”这段记述透露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在李时珍生活的年代,木棉因为枝桠的形状粗犷呈斑铜色,而有了“斑枝花”的别号,视“攀枝花”为“讹称”。随着时间的推移,今人以“讹”为正,也有它的道理,一个“攀”字,形象地道出了木棉树的枝桠挺拔向上的生态,而花就伟岸地长在这“攀枝”之上,故名“攀枝花”,不也是形象得体吗?

据潮州学者吴修仁教授编著的《潮汕植物志》记载:木棉在潮汕还有“莫连”、“红茉莉”等别名。木棉的花、幼根、树皮可作药用。树皮即广东中药海桐皮,宣散风湿;木棉花,清利大肠湿热,治泄泻痢疾;根治胃痛及久热不退;树脂为滋补药。

由此看来,这木棉之被称为“英雄树”,还不只因为花开壮丽,气势动人。木棉全身是宝奉献于人,大有“粉身碎骨全等闲”的气概。它似乎给人以启示:一个人,应该像木棉一样,不仅“花”开得漂亮,更应有全身心的奉献精神。能够热情如火,仰望星空而又脚踏实地做出杰出成绩的人,才当得起“英雄”的美誉啊。

木棉树是广州市、四川省攀枝花市及台湾高雄市的市花。另外,香港岛的金钟还有一条红棉道,位于香港公园的红棉道婚姻注册处,据说还是香港人结婚的热门地点呢。

父亲是不是英雄

文/张军霞

童年时,他非常淘气,母亲对他很严厉,相比之下,反而是父亲更能理解他的顽劣。比如告诉他不洗脚就不许睡觉,就算上了床也要把他揪下来的总是母亲,但带他去山里捉野兔爬树摘果子的总是父亲。

后来,他上学了,父亲正好是他的数学老师。上课时,知识渊博的父亲,看起来那么严厉,让他心生敬畏,下课了,他又摇身变成了慈父,会在办公桌的抽屉里,偷偷为他藏着零食。有时,他遇到功课难题,不管是什么科目,父亲永远都有答案,总会温和地解答。爱之外,他对父亲又很尊敬。

他感觉父亲是英雄,是因为一次突发事件。那天,村里有一匹马,不知怎么受了惊吓,它一路狂奔,居然闯进了校园。当时,全校50多个孩子正在院子里做操,眼看这匹马就要冲向学生,大家都吓坏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父亲飞奔过来,顺手抄起一块砖头,迎着马跑过去,对准它的脑袋猛然砸了过去,趁着马停下的瞬间,又迅速抓住了它的缰绳,死死地拖住不放。

最终,受惊的马被制服了,孩子们安然无恙,父亲却摔倒在地上,造成右臂骨折。那些天,父亲上课时只能用左手在黑板上写字,动作僵硬而别扭,但学生们看老师的目光都充满了崇敬,从那天开始,父亲也成了他心目中的英雄。

转眼间,他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了,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那段时间,他喜欢到村头的小溪边去看书。那天,他看书时,遇到了村里一个叫姓刘的人,按照辈分,他叫这人叔叔。刘叔看到他很热情,说他像父亲一样聪明,将来一定会非常有出息。

回到家里,在吃晚饭时,他无意中说起这件事,父亲却神色大变,露出很恐惧的样子,非常紧张地问:“他还跟你说了什么?”他不以为然地说:“没说别的呀。”不料,父亲仍然不放心,放低了声音,带了几分鬼鬼祟祟的语气问:“他对你说话的态度,怎么样啊?”

父亲的这种表情和声音,让他感觉羞辱,一时气得说不出话来,不就是一个刘叔,有什么了不起的?

他干脆埋头吃饭,不再说话。父亲似乎察觉出他的冷淡,仍然小心翼翼地问:“他真的只是夸了你几句,没再说别的吗?”

他气极了,粗暴地回答:“没有!”说完,他狠狠地放下只吃了半碗的饭,跑了出去。后来,他听说那个刘叔刚刚成为村子里的支书,可是那又怎么样,值得父亲如此胆怯吗?从此,就因为这件小事,父亲在他心目中的英雄形象,轰然倒塌。

一直过了很多年,父亲早已过世。有一次,他和姐姐闲聊,说起当年的那一幕,姐姐才告诉他,那年中考政策有规定,超过18岁的人不让报考,他由于小时候生病休过两年学,报考时正好18岁零1个月。父亲没敢把这个坏消息告诉他,而是悄悄提了礼物去求刘叔改户口,之前两家人因为一块庄稼地有过争执,父亲担心人家记仇不给办理,他是真的害怕呀……

他直到这时才明白,父亲一生从未求过人,也从不惧怕任何困难,他听到刘叔的名字那样胆怯,是因为人家掌握着是否改户口的权力,而这关系到自己儿子的命运呀。

他轻声跟姐姐说,父亲怕得有理。

泪水,却潸然而下。

梁山随想

文/翟士峰

古色古香、青砖黛瓦的一条仿宋街打开了通往水泊梁山景区的新通道,我的住处离这条宋街大约也就十分钟的步行路程。自宋街建成后,我经常到那里去散步。这些融合了现代元素的仿宋建筑,斗拱飞梁,典雅大气,延伸着水浒英雄的一个又一个传说,还原着一个又一个水浒故事。置身其中,我仿佛听到英雄们“嗒、嗒……”的马蹄声,我仿佛看到英雄们杀富济贫的身影。在历史的穿越中,这些水浒英雄的故事,在现代文化的阐释下,更富有个性,更活灵活现。这样一条仿宋街,跨越了时空的隧道,演绎着历史和现实的碰撞。不过,这并不是唯一一条宋街,沿着水泊中路向南不多远再向东,还有一条宋街,也是通往水泊梁山景区的,不过这条宋街短的多。但两条宋街却都是越走越高,整好迎合了仰望英雄的心情。

我为家乡有这样一处名胜景区而自豪,多少游客为此慕名而来,又为游客带来多少遐想。漫步青松翠柏间,英雄的塑像立于眼前,英雄的故事回旋于耳边。英雄的聚义,好汉的侠气,让我仿佛听到了当年群雄高呼的呐喊,让我仿佛感觉到了冲破云霄的义气。如今,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只有亭台楼阁矗立在山巅的苍松之中,在向人们诉说着水泊梁山英雄好汉忠义参天的故事。

梁山和水浒是有缘的,不知是一部《水浒传》成就了水泊梁山,还是水泊梁山忠义参天的英雄故事成就了一部《水浒传》。八百余年的历史,我们如何解读,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多少文人学者走进梁山,探索水浒文化的渊源,这些,更值得一个梁山人去思索。也许,水浒文化的探索与挖掘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只是我们走的太慢了。八百里水泊的传奇在流失的岁月里诉说着无奈与沧桑,伴着聚义英雄们的群呼高喊浓缩成厚重的历史。水浒文化的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内涵,让曾经烟泊浩淼的八百里水泊美誉四海,名扬天下。实实在在的历史,实实在在的故事,今天看来多少有点遗憾。

毕竟,我们正一天天精彩着,这种精彩是一种速度,这种精彩也是一种责任。沿着这条宋街走到尽头,就在山的脚下,有了一个人工湖的邹形,虽然还没有山映水、水映山的文化味儿,但这一步迈出多少人对水浒旅游文化的期待。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山水相依的梦想就要变为现实,将在水浒旅游的建设中写下历史与现实的精彩。那时,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许会吟诗赋文,也许会描摹作画,在山水相依的水泊大地留下他们到此一游的“足迹”。

精彩正一天天变为现实。水浒旅游文化的发展提上了重要日程,发展速度之快,景点挖掘之广是近年来少有的。不断挖掘的新景点也在丰富着水浒旅游文化的内容。水浒旅游只是梁山旅游的一个“点”,从某中意义上讲,承载不了一个城市旅游文化的内涵,这种“剑走偏锋”的方向应当引起我们的思考。一个城市的旅游文化应当是丰富的,应当是有互补性的,应当是有地域性的,应当是能让旅游者“停”下来思索的。依笔者之见,旅游文化是一种链条文化,发展旅游文化,一个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要与之跟上。否则,即便是有了新的景点,不断丰富文化内涵,也很难产生应有的经济价值。

发展旅游文化,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城市的定位,建筑风格,标志性建筑,就像一张名片,汇聚着城市的精华,彰显着城市的魄力和内涵。一座充满现代气息却又汇聚了历史深厚文化的城市,是有特点的,是有风格的,是有自己地域特色的,是不可复制的。无论如何发展,现实和历史的交汇,都会是一个城市的精彩。

梁山在这种精彩中,迈开了大步伐,运作着大手笔。正在用如橼巨笔在水浒故里描绘着“水泊英雄好汉故事”新的传奇。

木棉花,英雄的花

文/梁灵芝

木棉花是岭南的特色花,也是广州的市花。一般在二月中旬左右始开,三月初达到极盛。也许今年地气偏暖。正月初六坐车过一个河道的桥头,眼前突然一亮——三两朵木棉花灼灼于未落尽黄叶的枝头。过不了几天,满树的花蕾就会你争我抢地次第绽放;要不了多久,南国的天空将再一次被一树树红棉点燃。刚迈步走出新年就与红木棉撞个满怀,心里盛满了欢喜。

木棉花也叫红棉花,又称为英雄花,是因为它开得红艳却不媚俗,它壮硕的躯干,顶天立地的姿态,英雄般的壮观。花朵的颜色犹如壮士的风骨,色彩好似英雄的鲜血染红了树梢,染红了天空。热烈豪放,铮铮傲骨。五个花瓣有着桃形的曲线,包围一束绵密的黄色花蕊,收束于紧实的花托。花朵硕大,大如一个个小茶盅。花瓣毫无娇柔之态,摸在手里厚重有质地。木棉树随处可见,或路的转角,或江畔桥头,或人家房前屋后。突兀拔地而起,头顶一方天,扎根一方土,几十年、上百年树龄的木棉也不稀奇。木棉花总是跟在年后,元宵节前后睁开忪醒的眉眼。紧接着“咣当”一声打开了春的大门,把一轮轮春阳迎进来。一树树艳若云霞,红的喜庆,红的凝重,一团团火苗在空中燃烧,一只只鸟儿在枝头喧闹。没有身临其境,你绝不能领略到一种花也居然开得豪情万丈,不能不对一棵树、一树红棉肃然起敬:花开,如英雄!

花开得热烈,花落也悲壮。没有萎靡的前兆,没有色泽的颓废,在空中始终灿然仰面,笑傲春风。当木棉完成了它燃烧的使命,在某一个瞬间,似乎听到土地的召唤,蓦然脱离枝头,空中一个利落的旋转,如完美的跳水动作,“啪”地一声砸在地上。听到这沉重的叹息,不由你不投去注目礼。开放时如火如荼,辞别枝头也不褪色,不憔悴。就这样,落红铺地,悲壮的辞别尘世——花落,亦如英雄!

我一直忽略着木棉的香气,以为它的不媚俗,连香气也是不屑释放的。其实并不是这样。木棉花也不例外地释放香气,只是花枝太高,细密的花香散发于高空里。不同于桃红李白,因为其植株娇小,人们经过花的枝枝桠桠间,花香濡染沾衣,拂之不去。木棉花,要红就红得如火如荼,来不得半点娇柔暧昧;要落就得义无反顾,来不得半点犹豫徘徊;要香就香薰云朵,来不得半点缠绵悱恻。从木棉花的隐喻里,总能看到自身存在的那些薄弱。

木棉花,让我目光跌落的花。它以花的姿态,树的形象,在岭南的阳光里挥笔泼墨,谱写一曲曲激情飞扬的歌。南国之行,它是我春天的期盼;北归故园,它也将成为我对南疆热土永远的怀念。

湖上数峰青

文/任艳

有山则名,有水则灵,

鲁西之南,有城曰宛子城,有湖曰蓼儿洼。

南望峰峦叠嶂者,曰大梁山。

一个“梁”字,“水”、木”泽润,湛湛清华;“刃”藏其间,非戾气,乃大刀阔斧,胸胆开张。《水浒传》有证:宛子城中聚虎豹,蓼儿洼里聚神蛟!正是四海英雄啸聚之地也!

一个地域,有山有水,气场才充沛丰润。站在梁山泊广场,骋目游神,但见青山迤逦,群峰崚嶒,平湖汤汤,横无涯际——水泊梁山,一片澹荡清朗的气场。

正是初秋天气,晴光旖旎,远山如黛。唯见水天相衔,烟光渺渺。我沿着大湖游走,蓼儿洼如同一颗鲜活的心脏,清澈,深邃,跃跃跳动。湖畔垂柳,红蓼,蒹葭,簇红叠翠。小岛在烟云中漂浮,仿若碧莲,端然盛开。

我听见天底的风声,飒飒,从山巅飞旋直下,穿林渡水,一路绕十字坡、秋林渡、蜈蚣岭,越黄泥岗、飞云浦、野猪林,一直吹到我面前。我捋了捋风中的乱发,踏岸携风而行。

怀古廊前鸥鹭翔集,自可思接千里,游仞八方,寻幽访古。茶亭里闲敲棋子、乘凉歇脚都相宜。水榭楼台邀三、两韵友,吟风赏月最是应景。而登临烽火眺台,可望山、望水、望城、望云天,水泊故渊,四时佳处,一览无余。头顶皓日经天,脚下波涛拍岸,远远听得楼船箫鼓,铁马秋风,自有一种豪情驰怀。

我伫立蓼儿洼码头,大梁山倒映湖面,诸峰耸峙,气象壮阔雍容。

长风澹澹,天地清明。耳畔忽闻惊雷隐隐,原来是梁山寨号令台战鼓声声,震彻云天,撼人心魄!

登斯梁山,但见一关寨楼高筑,炮台雄踞。二关卡谷而立,壁垒森严,易守难攻。两侧悬崖峭壁,一条盘砣石级逼仄而上。当年由步军首领鲁智深与武松把守关隘,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右首摩崖石刻群,名家风流,春秋笔墨,蔚为大观。一百零八级台阶,端的步步惊心。至级上,迎面一幅林冲逼上梁山浮雕屏风,上书“浩然雄风”四字,爽气磊落,苍劲古朴。崖前纵目驰望,野陌田畴,山莽屏列,半边小城尽收眼底。天风浩荡,清气入怀,汗意顿消。

断金亭临绝谷于崖,檐角翼张,远远看去宛若鲲鹏展翅,欲振欲飞。亭中置石桌石凳,有民间艺人说唱《山东快书》和《莲花落》,声腔并茂,唱念做打,评说往昔好汉故事。断金亭是《水浒传》中林冲火并王伦之地,“断金”乃取《易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之意。当年林冲雪夜上梁山,朱贵引林冲撑舟过滩,乍见山间绿树掩映,落落石亭,即断金亭也。四面松荫叠翠,亭前深壑幽涧,置身亭榭,仰俯别有洞天,真是“江山秀气满亭台,豪杰一群来聚会”。

宋江马道,原是义军搬运粮草防卫进攻的要道。窄窄的石阶,一路逶迤,穿青龙山,狗头山,分军岭,直抵虎头峰宋江大寨。其间密林夹道,浓荫如翠,蝉声繁密。林中缓缓上行,听着身前身后马蹄声声,一时竟有穿越时空之感。

虎头峰,雪山峰和郝山峰三峰交汇处,就是号令台。台分三层,以栈桥接巨锣亭、大鼓亭、望台,设信号灯、标志旗、响箭等。令台居高临下,别具雄险,粗犷奔放。登台远眺,群峰环拱,南仰聚义厅、靖忠庙鳞次参差,巍巍叠叠;北俯断金亭曲折回环,翼然欲飞;东北望左军寨沙场点兵,刀光剑影;东瞰莲台寺山岚浮覆,禅境幽幽。昔年义军踞于台上,发布号令,通报敌情,确有令旗一招千军竞发之势。

号令台以东,雪山虎头峰像两条伸出的手臂,将山坞环抱,所谓“乱山星列一山开,满目青嶂周绕徊”。坞中杏花村自古有“杏林飞霞”之美誉,春来杏花烂漫似锦,溢香十里。更有莲台与法兴寺,庙宇毗连,香客云集,烟火缭绕不绝。堪比世外仙境,风光殊胜。

“无风三尺浪,有风刮掉头”,说的是李逵镇守的黑风口。黑风口峡谷幽深,陡崖峭壁。黑风亭临崖而筑,山风凛凛仿佛山排巨浪,虎啸龙吟。亭旁有李逵手执板斧,目眦欲裂,真个“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施耐庵有诗赞曰:梁山泊里无奸佞,忠义堂前有诤臣,留得李逵双斧在,世间正气尚能伸。

黑风亭节目演艺为扬琴、坠子书和山东大鼓。两位民间艺人五十多岁,男的一袭长衫,清矍有儒气,扬琴弹得珠落玉盘,风扫林壑。那大姐蚕眉大眼,宽颐阔口,身材发了福,身着暗花丝绒长褛,脚踩蹬裤,满身江湖气。唱得是《为母杀四虎》,步法身段,唱念动作,一招一式都活灵活现,长吼一声如裂帛,短喝半句似滚雷,震得鸟雀乱飞,响云都得停一停。

过扭头门入宋江寨,山势渐陡,石阶磊磊,每一级都被磨得光溜溜。沿阶而上,移步换景,从宋江寨到宋江井,从虚皇坛到石碣亭,从天书阁到靖忠庙,从疏财台到雁台,但见四围众峰拱峙,云雾帡幪,苍松翠柏,林烟深蔚,美不胜收。

聚义厅前,一面“替天行道”杏黄旗,在空中猎猎翻卷。聚义厅是义军平日商榷军情,处理事务,排列座次和欢宴庆典之处。天罡三十六,地煞七十二,昔日梁山好汉寨立虎头啸聚水泊,除暴安良,扶危济贫,披坚执锐,转掠十郡,何等壮怀激烈!聚义厅中摆酒设筵,论称分金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又是何等磊落快意!

聚义厅除了英雄聚义节目,还有燕青拳,林冲枪,武松刀等武术表演。你看那熙攘攘人群中,浪子燕青一个鹞子翻身,闪转腾挪,窜蹦跳跃,拳势威如虎豹,灵如猿纵猫行,轻如行云流水,令人击节,观者无不喝彩!

好二郎,提一把雪花镔铁戒刀上场,动静好比“撼天狮子下云端,摇地貔貅临座上”。寒光闪处,铿锵有声。刀影搅动,仿若窜天青龙,天花乱坠,恰似飞雪卷地。只听耳畔呜呜风生,身形隐现,烟云四起漫长空!

斜刺里一闪,豹子头林冲使一杆寒星冷月枪亮相,游若蟠螭出洞,疾似龙跃波津,猛似雄狮吞羊,势如霹雳,勇若奔雷。朝天横槊直戳九霄云汉,钻地长枪刺透九曲黄河,不愧八百万禁军教头,气势堪吞山河,真英雄也!

出聚义厅,沿阶直上,就是靖忠庙。庙宇位于虎头峰至高处,“靖忠庙”是徽宗敕赐匾额,御笔亲书,因感涕宋江及将士,以拨库银筑祠。庙宇雄伟恢弘,殿内妆塑宋江等诸多将佐神像,肃穆庄严。院中植松柏、桧、槐,古木参天,荫蔽天日。殿前赫然一杆“义薄云天”大旗直插云霄。置身其中,顿觉一股英雄气,在时空中驰骋纵横。

出殿堂,步槛外,风树从容,晴光万里。站在高山之巅,临渊面水,凭栏极目。见天地悠悠,水泊澜澜。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从蓼儿洼到大梁山,平湖之上数峰青,一派明净融和意境。

一部《水浒传》卷轶浩瀚,名动天下,四海游客趋之若鹜,纷至沓来。正是:高山仰止,万壑松风瞻云天;壁立千仞,千秋英雄横古今。

祖母的七件遗产

文/王韶钟

炕头上撂着一摞二弟在泰安打工带回的“五彩特产”—银晃晃的大麦煎饼、金灿灿的玉米煎饼、红彤彤的高粱煎饼……我递一个,她吃一个,就像患了“饿痨”一般,贪婪的吞咽着。我劝慰说:“晌午再吃吧,奶奶。”祖母一听竟然起身站了起来。我陡然一惊,睁开双眼,原来是春宵一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今天是祖母离世的32周年祭日。多少回我曾极力想象她慈爱灵脱的笑容,没料到昨夜竟然有缘和亲人在梦境中谋面……

祖母出生于菜园子世家,以餐风饮露种菜为业;以披星戴月卖菜为生,养成受累不吭声、吃苦当蜜咽的倔脾气。听本族四爷说,祖母20岁娶进王氏家门时,长相端庄俊朗,不光眉眼清秀明丽,身段也细溜高挑,脑后还盘着油光黑亮的发髻。自古红颜多薄命,祖父27岁时便患肺喘病,撇下祖母和我父亲孤寡二人撒手人寰。俗话说:“绝户胆大寡妇壮。”祖母秉性刚烈正直,说话嘎嘣硬脆,一看便知是办事敢当敢为的爽快人。她依仗三亩旱田,凭着汗珠落地摔八瓣的辛劳和骨气,硬是含辛茹苦地把父亲拉扯成人……

父亲20岁那年,国内战争爆发,祖母深明大义,支持他辞去本村小学校长的职务,参加了章丘“武工队”,跟指导员刘仁轩(莱芜人)钻山沟打游击。本村一名战友,夜半悄悄回家,被汉奸盯梢察觉。把其从床底下抓获,用宰牛刀残忍地割下头颅,挂在集市戏台前“示众”。为此,祖母给我父亲捎去“宁要革命不要家”的严厉训戒。后来,还乡团便把祖母五花大绑,三回押解到河滩观看“割耳、挖眼、掏心脏”,血腥杀害武工队员。祖母并非巾帼豪杰、贞洁烈女,但她柔弱之躯里却怀有志操不屈的坚定气节,使敌人的武力威胁和恫吓成为泡影……

济南战役报捷后,父亲随“干部团”渡江南下,驻守于宁波市郊任地方武装指导员,进山围剿残匪途中,不幸踩雷“挂彩”,但他坚持搜山清敌结束,战地荣立三等功。春风从南方送来喜讯,章丘县第九区区长王传正带领秧歌队,锣鼓喧天、载歌载舞地到我家慰问,同时,在大门上方悬挂起一方火亮亮的“母子英雄”牌匾。

解放之初,由于地址偏僻、危房简陋的缘故,本庄村公所(当所住民房),曾两次“搬家”。祖母听说后,便“请”村公所、民兵值班队到我家朝阳透风的主房(北屋)里办公,桌椅板凳原封未动,留给公家使用。后来,在贯彻婚姻法期间,村公所处理打骂妇女、虐待“童养媳”的当事人,祖母又挪出小北屋当做“拘留室”使用。祖母虽然目不识丁,但她通晓事理,凡公家的事儿他都带头拥护,豁达超然,不图“沾光”。这年腊月三十,村长郑守山组织腰鼓队和“子弟班”,鼓乐齐鸣、热闹非凡地在我家门前演出。当众又挂起一方“爱国拥政之家”的光荣匾。

从前,形单影只的祖母在田间劳作,春耕要借犁犋,夏灌要租水车。当村里号召庄户人种地需要成立“互助组”时,祖母便带头串通起七户人家,组织起全村的“第一互助组”,又首先献出自家的铁筢、板镢、碌碡等一大宗中型农具,让组员们优先使用。

第二年,村里又发动成立“农业合作社”,摆在人们面前的头一个难题是土地要连片耕种。土地是庄户人家的命根子,很多农户都心存疑虑。祖母便和另外三位互助组长分头挨门逐户地动员劝说,帮他们解开心头疙瘩。祖母虽讲不出连篇累牍、深奥透彻的道理,但他心里开着“天窗”,眼前透着光明,认准跟着公家走绝不会走差道。她苦口婆心的劝说。使20多户农家心悦诚服地献地入社,在全村最早成立起“红星农业生产合作社”。祖母有起早贪黑的习惯,上坡她是领头雁。收工她甘当龙尾巴。挑畦撒种、扬场晒垛,样样活计她都拾得起撂得下,成为不“挂衔”的妇女队长。“入组联社”提高了祖母在社员中的威望和信誉。秋后,县上召开第一届劳动模范大会,大伙儿一直推选祖母作为“代表”参加,孟县长亲自为祖母颁发了红纸镏金的“生产模范”奖状。

黄河后浪推前浪,芝麻开花节节高。小社成立三年以后,又扩大“转制”建立“人民公社”(俗称“大社”)。为体现它“一大二公”的优越性,社员一律到公共食堂用餐,伙房要首先安锅垒灶。祖母心知肚明,二话没说,主动让出家中的四间南屋熬汤炒菜,又扒掉“风岔口”直通大队部,方便社员就餐。当时是初秋时节,新粮还未入仓,祖母便把全家多年来腰带里省、牙缝里攒,存留的三大缸粮食献给了集体食堂。在大队长王教宽的支持下,又成立了以祖母为首的“中老年妇女生产队”。平素到菜园里拔菜,去伙房里帮工;阴雨天也不歇着,到饲养院里垫圈、积肥;“三秋”时便下田拾棉花、摘绿豆……祖母以传统的乐善好施、公而无私的美德和固有的淳厚朴实、出力肯干的精神,赢得了全队干群的信任,一连三年,捧回三方闪烁着汗水结晶圣洁之光的“五好社员”奖状……

上世纪60年代后期,人妖颠倒、是非混淆的“文革”狂飙席卷乡下,造反派诬陷祖母解放前在家中私藏枪支,将她送进“牛棚”逼供,祖母瞑目闭嘴,只当耳旁风。“黑头目”又派来一帮“红工兵”来疯狂抄家、封门、他们刨平了土炕、掏干了水井,最后只搜到一只玩具枪。年迈体衰的祖母经不起反复折腾,患上了神经性肠炎。为节省花销,她讨来土法偏方,象治厌食症一样,一辈子吃惯了的煎饼不敢尝,成年累月只靠高粱面稀粥、棉籽饼窝头度日,这种常人难咽的饭食祖母一直吃了五年……

是前世行善积德,还是今生笃诚为公、乐于助人的品德,莫不是感动了“菩萨”,缠身恼心的病魔竟然渐渐地“消隐”了。祖母有句口头禅:“人一天不动弹,就浑身不舒坦;在家闲上三天,便会‘养出’病来。”趁四月日暖花开之时,祖母又约几位老年妇女去生产队菜地里间苗、薅草。一天雨后的下午,她跨过菜畦的水沟时,脚下发滑不慎摔倒,造成右腿腿骨粉碎性骨折。自此,祖母躺在病床上就再也没有起来。

1978年重阳节,是祖母最开心惬意的一天。清晨九点多钟,时任全国人大法制办公室主任的刘仁轩携妻女回莱芜探亲,又辗转赴章丘拜访血火岁月的老战友和亲属。当他笑容可掬地来到祖母炕边时,祖母那憔悴苍老、皱纹密布的脸上立时绽开出幸福如花的笑容。“大娘,我和你侄媳专门看你来啦!”刘主任热情地向老人问安。祖母让家人把她搀扶起来,高兴地和刘主任握手笑谈。这时,刘主任的夫人吴阿姨从提兜里取出一帧丹红刺绣,针脚细密匀称地绣着金黄楷书:“献给第二故乡的英雄母亲”。祖母像捧着稀世珍宝一样,昏花的双眸闪动着惊喜的神采。他以抱歉又略带伤感的语调说:“小刘呵(当年就这么称呼),你这回来家,可吃不上大娘给你摊的煎饼卷大葱蘸酱啦……”刘主任弓身俯首贴近祖母耳畔说:“你会好起来的,好人一生平安!”老人一听这话,激动地潸然泪下,刘主任的眼角也闪动着晶莹似玉的泪光……

一年后的正月初六,祖母在半夜里突然感到胸口憋闷,呼吸费劲。我赶忙给在济南齐鲁医院就职的小妹下达电话通知,等他肩披霜花,面挂汗珠急匆匆赶进家门时,下力身子操心命的耋耄老人已无言的辞别人世,到另一个世界去了。满屋响起了一片嚎啕的痛哭声。

次日中午出殡,苍穹阴云遮面,朔风鸣奏哀乐,飞雪铺天盖地,整个村落身披素衣孝服。为老人送行。前来送葬的街坊乡邻挤满了半条街,我和兄妹悲泣着跪地叩首,逐一致答谢礼……

送葬归来,家人整理祖母的遗物时,相继在格几下的木箱里,炕头上的枕柜中发现了被风雨沧桑染得斑驳泛黄的“母子英雄”和“爱国拥政之家”两方牌匾。同时,还找到了一张“生产模范”、三幅“五好社员”奖状及一帧“英雄母亲”刺绣。

世上有多少前辈留给后人有世袭的万贯家产;有的是祖传的深宅豪院;还有的是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玛瑙项链……而祖母留给我们的却是她用赤诚大爱和半生辛苦节俭换取的精神财富;这也是“英雄母亲”赠予子孙的千金难买、珍贵无价的荣耀和骄傲!

战士的心

文/吉凤泽

清晨,我们踏着凝重,怀着崇敬,向先烈致敬:你们是共和国的先驱,是民族的精英,是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热血青年,怀着为中华崛起、世界大同的梦想,在那个血雨腥风的时代里,放弃朋友、放弃亲人,直至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你们是英雄的缩影,无论陈天华、谭嗣同、秋瑾,还是闻一多、方志敏、杨靖宇、吉鸿昌、张自忠……为了唤醒一个沉睡的民族,为了点燃革命的火种,你们用鲜血与豪迈擦亮了国人的眼睛,用生命与热忱觉醒了正义与光荣;你们走得虽然匆忙,却一样动人地穿越时空;你们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可以在无悔中永生。

你们是民族的脊梁,嫉恶如仇、心系苍生;你们是勇敢的战士,浑身是胆、智慧英勇;村庄、草原、大漠、密林,到处都有你们的身影,处处可以感受到你们的英灵。

是你们的眼睛射穿了黑暗,是你们的心灵化作黎明,你们的追求是那样的崇高,开辟了中华民族的新路程,让后来人为你们感到无上光荣。

一位革命战士,一名改革先驱,一缕启蒙思想,一盏前行明灯,为了多数人的幸福,为了广大百姓,你们选择了牺牲,你们离去的脚步是那样轻盈,你们离去的高歌是如此昂扬。

为了社会进步,你们没有怨言,没有哭声,甘愿奉献自己的生命,这是何等的境界!你们才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最壮烈的英雄,你们的名字将同共和国一样,永远镌刻在人民心中!面对你们,我们沉思,我们反省,我们要挑起时代的重任——前行!

怀念是因为景仰,告慰需要继承。在民族复兴的路上,同样需要像你们一样的英雄;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战士,向你们深深鞠躬……

以真实的名义为英雄证明

文/薛保勤

雷锋是一个曾经激励了几代人的英雄。

当代中国人的成长,或多或少都受到过雷锋精神的滋润。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时空变迁,雷锋和雷锋精神也一度遭到质疑。有质疑是正常的,面对质疑如何回答则是我们的责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围绕这种质疑交了一份详尽、真实、鲜活的答卷。

由陶克将军撰写的《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是我国新闻出版界“走转改”的标志性成果。这本书给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一个老典型的时代意义,深刻地挖掘了一个老典型的时代价值。这本书告诉我们:真实的才是生动的。境界不是大人物的独有,英雄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情怀不是领袖的专利,担当不只是领导的责任,普通士兵也有着崇高的理想。这本书还告诉我们:英雄与士兵不是不可逾越的,伟大与平凡是可以有机统一在一起的,高贵与普通有着辩证的联系。英雄既是脚踏实地的,又是仰望天空的,既是惊天动地的,也可以是默默无闻的。

真善美是有着永久的生命力的。西方政治家们经常讲他们的普世价值,实际上,我们东方也有着影响人类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价值,雷锋就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有普世价值的“世界级”好人。雷锋是这样,雷锋精神也是这样。我们了解一下西方有些国家对雷锋的认同和评价,就足以说明他们也在发挥着他的价值。雷锋不是百科全书,但可以净化灵魂。雷锋不能包治百病,但可以匡正人生。

我们现在讲美丽中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奋斗目标。我觉得,美丽中国不仅仅是一个生态概念,更应该是一个人文概念。如果没有美丽的心灵,美丽中国有可能是一句空话。雷锋精神可以美丽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境界。精神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可以表现为正能量,也有可能表现为负能量。正能量使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负能量使你蝇营狗苟、不择手段、坑蒙拐骗。一个普通士兵的高贵的灵魂,对于我们重铸民族之魂有着引领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新闻报道假大空、假新闻满天飞的情况下,这本书以真实的名义为英雄证明,对建立个人的诚信人生和对人生的诚信追求,以及我们的诚信社会、诚信中国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审视雷锋,对于我们解决目前中国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核心价值观两张皮的这样一种现象,有着重要的解读和沟通的作用。

以真实的名义审视雷锋,以真实的名义认识雷锋,以真实的名义重铸中国之魂,是这本书最珍贵的地方。

年画里的乡愁

文/龙立榜

我有这么一个习惯,每次去赶腊月集,总要忙里偷闲在琳琅满目的年画摊,寻找心仪的年画。

小时候的年画可震撼人心了,那时候的年画有领袖画、英雄画、样板戏画、古装画、励志画、工农业生产画等等,现在我还能如数家珍的说出很多年画的名字来:领袖画有“毛主席去安源”“黄河儿女”“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英雄画有“岳飞”“十八般武艺英雄谱”“草原英雄小姐妹”;肖像画有“难忘的岁月”“麻姑献寿”“周总理和我们在一起”;样板戏画有“沙家浜”“红灯记”“红色娘子军”“智取威虎山”;工农业画有“铁人王进喜”“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神话画有“牛郎织女”“阿拉丁的故事”“西游记”;工作画有“农村放映员”“一夜的工作”“我为祖国献石油”;古装画有“岳母刺字”“穆桂英挂帅”“贵妃醉酒”“三打白骨精”等等,有弘扬了中华儿女英雄气概的,有赞颂工农业取得成就豪迈情怀的,有抒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感觉特别的亲切、特别温暖。

那时候买年画、贴年画和赏年画也是一件快乐事。

地摊前挤满了挑选年画的人,卖年画的忙得不亦乐乎,除了顾客的招呼声外就是哗啦哗啦的卷年画声。我们跟大人每次去赶腊月集,最大的收获就是买了一两张自己钟爱的年画。回家路上,拿着一卷散发着书香气的年画,心里乐开了花。

贴年画时,父亲踩在一张二人凳上,将往年的旧画一点点的撕下来后,再将抹好浆糊的新画贴上去,母亲就站在下面指挥,不让年画贴歪了。贴毕,满堂屋顿时一派簇新,年味一下子就加浓了很多。

大年初一是我们小孩挨家挨户去赏年画的日子。我们仰着头,看着板壁上花花绿绿色彩艳丽的图画喋喋不休的议论着,不放过每一个年画的角落,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景点和人物,透过萦绕在年画里的故事,放飞无尽的想象,让幸福满满的填进童年……

贴年画是年俗之一,年俗是情感的一种倾诉,当这种情感淡出我们的情感空间后,我们的灵魂将无处皈依。

怀念旧时的年画,拾起一片绵绵的乡愁。

红色圣地

文/王芳

娄山关

站在起伏的群山上,娄山关被红色涂成一面旗,目光被当年的情景吸引,所有的思维被“苍山似海,残阳如血”占据,那高原的黄昏显得如此悲壮而坚定。

娄山关,是英雄的山。当年枪林弹雨中成长的小树如今雄姿英发,舒展开的叶子向远方绽放欢乐的笑脸。那条又长又陡的山路被宽敞的公路代替,山谷下的列车和汽车长啸而去的声音如林,让宁静的山野带着许多云雾挂念当年的英魂,在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忘怀。

天下名山僧占尽,唯有娄山不住仙。高原的脊梁是那样坚硬和伟大,暮鼓晨钟和仙香缭绕远离这里,这里的故事成了永远的教科书,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圣地。

娄山关,一首雄伟的史诗亮出了伟人的风采,让我们久读不厌。

娄山关,一幅美丽的画卷被英雄的共产党人打开,寻找当年的影子正是我们迈步大发展的脚步,滚烫的心正如山上的红杜鹃,醉满山野的红红火火,一派春意盎然的生机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在高原丛中幸福地欢笑。

遵义会议遗址

一幢民国的古楼,因一次会议闻名天下。你的模样注入世代中国人的骨髓中,高扬着伟大民族奋起抗争的旗帜。

这幢楼,紧紧系着共和国的红飘带,那支受创的队伍,饱受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找到指点方向的北斗星,走出了重重围剿的困境,在民族抗争的战场上,亮出中国人英雄的风采。

这幢楼,敞开高原人冲出大山的勇气,让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诗句传遍四方。走出了四渡赤水的奇迹,走出了大渡河畔的英雄赞歌,走出了草地上阶级兄弟的情意,让当年的梦想变成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

就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我带着美丽的中国梦走进你。马灯、斗笠、大刀,多么简易的物体是那样的珍贵,许多人为我们的幸福生活,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成为我们久仰不忘的英雄。

这就是民国的古楼,他的思想在中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幸福不能靠梦想,更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所有的信念成为美丽的风景,伸进了我们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