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舞蹈散文

2023/01/09经典文章

舞蹈散文(精选20篇)

赢得自信

文/万芊妤

嗨,大家好!我今年九岁,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孩,阳光、自信。

以前的我长得肉肉的,胆子很小,见到陌生人就会躲到妈妈背后,羞得满脸通红。五岁时,我学习了舞蹈,而这也成为了改变我的一次旅程;记得第一次走进舞蹈教室,这里的每个女孩都长得很漂亮,只有我又胖又笨拙,心里有说不出的紧张。晃眼一年过去了,我每天都躲着一遍一遍练习着老师所教的每一个动作,但到了人前还是紧张,有的只有羞涩与笨拙。

出乎我意料的事出现了。那天早晨同学们在等待着老师。老师进来后大声告诉我们有一个舞蹈比赛,她打算推选一个同学去参加。同学们都欢呼雀跃,高兴得不得了,纷纷毛遂自荐。而我在一旁暗暗紧张,“我行吗?能选到我吗?……”

答案没有马上揭晓,我悄悄地躲在队伍后的一个角落里,认真练习,模仿着老师的每个舞姿,心里很期盼是自己,但又觉得我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是自己,正胡思乱想,只听见老师说:“同学们,我们班有一个小老师,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她身体柔软得像小猫,体态轻盈得像羽毛,动作灵活得像松鼠,气质高贵得像只小天鹅……”说完老师把我带到教室的正中央,我简直不敢相信,是我吗?我忐忑地站了上去,。音乐响起,明亮的镜子里出现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随着节拍舞动,一会像林中一只美丽的蝴蝶;一会像草丛中的一点萤火……

对我而言这是个奇迹,我最后得到了这个名额,当然我没辜负老师对我的肯定与期望。站上舞台,斑斓的灯光洒在我漂亮的孔雀服上,音乐响起,我就像一只孔雀在“雨林”里翩翩起舞。我赢得了掌声、赢得了第一名,更重要的是我赢得了从未有过的自信。

我的舞蹈梦

文/柏锦彤

我今年上三年级了,已经有了自己的梦想:当一名舞蹈家。

小时候,每次妈妈带我从舞蹈班的窗前走过,看到大哥哥大姐姐们在里面跳着优美的舞蹈时,就十分向往,缠着妈妈也报了班。刚开始练习劈腿、压腿这些基本功的时候,我感觉非常辛苦,有点坚持不下去了,妈妈告诉我:“自己的梦想不能这么就轻易放弃,努力付出才会有收获!”听了妈妈的话,也由于对舞蹈的喜爱,我坚持下来了。现在我的舞跳得可棒了,还经常参加学校的表演和比赛。我每天都在梦想长大以后,穿着漂亮的衣服,站在舞台中央,在五颜六色的灯光下,伴着优美的音乐,跳舞给大家欣赏,为大家带来欢乐。我还梦想有一间大大的舞蹈房,教许多小朋友一起跳舞,让所有人都跟我一样,觉得跳舞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为实现这个梦想,我一直在勤奋努力地学习,苦练基本功,不断积累文化知识,好让梦想变为现实。

难忘那年“采蘑菇”

文/孙海存

每当我翻开相册看到这张旧照片时,便会想起20多年前我们幼师班8位同学一起自编舞蹈《采蘑菇的小姑娘》时的欢乐情景,我仿佛也回到了我的青春年代。那时,我们十八岁,化了淡妆,统一了服装,扎起了小羊角辫,腰间系着小围裙,一个个看上去都是那么的活泼可爱,在最美的年华里绽放着自己的美丽。我们自编的舞蹈《采蘑菇的小姑娘》,代表我们幼师一班参加了学校举行的大型舞蹈比赛,在比赛时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20多年过去了,我虽然已经不能把当时表演节目的8个同学的名字都一一叫出来,但是,那时候同学们的欢歌笑语以及那优美的舞姿,却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那时候,我们在校的生活虽然清贫,但是却无忧无虑,练习指法、练声、编舞蹈成了我们课余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段在一起像树苗喝水一样汲取营养的集体生活,无比充实和让人满足。

如今,同学们都各奔东西,我们也很少有机会再聚在一起了。年华流逝,我们也不会再有那时的青春活力。好在我能通过照片,回忆起过去的那些美好时光。现在的我在工作之余,也时常跳一曲广场舞,延续我的梦想,让舞蹈将我的生活装点得更加绚丽多彩。

秋光中的舞蹈

文/遥看那片海

又是“蝉消水长云高远,叶落花殇万物腴。”的深秋季节,大地厚重斑驳得到处淌金鎏银。“黄金落地,老少弯腰。”田野里到处盈满了欢声笑语,我的思绪也随着忙碌的人群,在这和煦的秋光里飞舞翩阡。

我喜爱秋天的博大丰腴,又特别害怕秋天的习习凉风。

因为小的时候,每到秋天北风一吹,体弱的我便会多病起来,弄得全家人都十分紧张,生怕活不过那个季节。四岁那年秋天,我得了一场肠炎,父亲上响水下盐城为我寻医问药,依然治不了我的病。眼看活不了,医生劝父亲把我扔掉算了,是我的老祖母把我紧紧地搂在怀抱里,说什么也不让我离开她。她用那干瘪的嘴一口一口喂我玉米面汤,把我从死神边拉了回来。

这个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的七十多岁老人,对我疼爱有加。特别是她的精气神非常好,浑身上下就像铆足了劲的时钟,一刻没有消停的时候。

老祖母的屋子里有个大红的油漆柜子,那柜子是个百宝箱,总是在我饥饿难耐的时候,老祖母变戏法般会摸索出我意想不到的食物,老祖母一边笑眯眯地看着我吞噬那些美味,一边唱她年轻时候就会唱的《四郎探母》。

老祖母的法力也有限,也有变不出戏法的时候。看到我嗷嗷待哺的样子,总背过身去抹那两行混浊的老泪。

那年春天,燕子来我家筑巢的时候,老祖母迈着一双小脚,走了一整天的路,从远方姑姑家里带回一小包东西,神秘地对母亲说,三小子今冬不再受饿了。老祖母没有象每一次走亲戚回来,拿出她自己舍不得吃的好东西给我,而是把那包我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藏在大红油漆柜子里,并上了锁……

我每天都期盼着老祖母能打开柜子。

然而,燕子都有它们的儿女了,老祖母也没有给我任何惊喜。

倒是老祖母每天天不亮,拿着一把铁锨,蹒跚地迈着她的小脚,在后园紧靠小河边的那块凸凹不平的草地干起活来。

蝉叫的时候,那块草地上竟然长出一抹好看的新绿。老祖母每天不停地从小河里吃力地拎水浇灌那新苗,老祖母每拎一桶水,被太阳晒红的脸,加上弯得像弓的身子,就像烧红的虾米。

那新苗在老祖母神奇的双手调教下,一天一天地长高长壮。

大雁从头顶飞过,白鹭不再孤独地站在树梢张望,像仙女一样翩翩飞到老祖母的那块田里觅食。我没有心思欣赏她们,心里还是装着老祖母的柜子里那包东西,担心它们会不会被老鼠糟蹋了。

直到有一天,父亲在乡邮电所工作的二根子,拿着长长的油条向我显摆,我的愤怒终于爆发了。

我匆匆跑回家,对老祖母大声喊道:“我要吃油条。”

老祖母放下手里的活计,一脸茫然:“好端端的,吃什么油条。等奶奶有钱,带你去集上吃个够。”

“你有的。”我的声音比刚才更强烈。

“真的没有。”老祖母的嘴角抽搐了几下。

我二话没有说,拿起一块砖头,“砰”地砸开老祖母大红油漆柜子上挂了半年的锁。里面空空如也。

我绝望到了极点:“好吃鬼,吃了好东西。”

老祖母的小脚一蹦几尺高:“好你个败家子,我娘给我的锁你也敢砸。”

说完,抄起一根树枝,就来追我。我慌了神,一头扎进老祖母那片长满黄色穗粒的庄稼地里。

老祖母老泪纵横,哀号着,三子啊,不能作践到嘴的庄稼啊。

突然,老祖母的身子像一只在空中摇摆的纸鸢,在田埂上趔趄摔倒了。

那年秋天,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水稻,什么叫大米,什么叫浓稠香甜的味道。

因为我看见,在金色的秋光里,老祖母佝偻着身躯,用镰刀把那叫水稻的庄稼一棵一棵的割好,摆成好看的图形。

因为我看见,在金色的秋光里,老祖母脸上地瓜沟似的皱纹,就像雨后的老榆树皮一样泛着土色的光芒。

因为我看见,在金色的秋光里,老祖母稀疏的头发像被秋霜染过一样,一双小脚载着她瘦弱的身子在秋光中舞蹈。

然而,在两年之后,野菊花香满田间小路的时候,我那白发苍苍的老祖母犹如一片黄树叶悄然飘落到地上,不再享受这世界上明媚的秋光,不再唱她那首老掉牙的《四郎探母》。

荷之舞

文/谢观荣

荷是夏的心情,是池塘的精灵,是阳光的宠儿,是鱼儿放飞的风筝。荷的舞蹈袅袅婷婷、情韵悠长,不管是独舞也好,群舞也罢,那优雅而略带羞涩的舞姿,不仅醉了满池绿水,更醉了池塘里的鱼,醉了塘边的柳树,更醉了岸上的看客。

想看荷的舞蹈吗?请到月下去。不眠的荷身披银辉,轻轻摇曳,细小整齐的舞步踏着虫鸣的节奏,避让着脚下自由自在的游鱼。水声轻响,脆而纯净。萤火虫忽远忽近地伴舞,像是一群下凡的星星,禁不住让人想起美丽的仙女,大概只有荷花才有这样的魅力,才能引得仙女们前来拜访,于是荷便舞得更加带劲,表示出热忱的待客之道。也有聚在一起的萤火虫,它们用自己的光亮把月亮洒下的光幕撕开,想看看里面到底藏些什么?尔后又很快地合上,月光对大地的思念便没有留下一丝伤痕。荷舞或快或慢,天际边一粒流星飞逝不见,荷心中默然许下的愿望,到天明时就会悄悄地盛开。

想看荷的舞蹈吗?请到雨中去。那是一出悲怆的舞剧,天与地正在通过泪水交流。荷脚下的舞台,似乎在释放着无尽的欲望,瞬间飞涨了许多,鱼儿已经躲了起来,太阳也躲了起来。然而荷不能躲,她正有力地摇摆着自己的身躯,一会如万马奔腾,一会又风平浪静,如悲呼、如泣诉、如高歌、如浅唱,一波接着一波诉说着自己的心情。古来多少巾帼英雄顶起保家卫国的责任,荷便是这其中最美丽的一个,她的飒爽英姿,她的战斗精神令天地也为之动容。荷叶破了,花瓣残落,晶莹的水珠分分合合,似乎演绎不尽人间的悲欢离合。满池都是触目惊心的狼藉,然而荷并不悲观,在残破的花朵里,一只莲蓬顽强地绽开了笑脸。

去看荷的舞蹈吧,与风一起去,带着笑容,带着最好的心情。别理会树上聒噪的蝉声,这些自以为是的家伙,哪里懂得荷舞的轻盈,哪里懂得轻盈舞步中流露出生命的精彩与渴求。有三三两两的孩子来到池塘边,他们脸若荷花,追逐蜻蜓而来,而那些总在空中旋舞的蜻蜓,早已落于荷尖之上,与其一起在风中舞动。那高难度动作让孩子们看得忘记了嬉戏,悄悄地折起圆圆的荷叶,顶在头上,像打着绿色的伞,相继离去。于是荷的舞蹈便舞到了岸上,荷的芳香满世界扩散,跟随孩子们一路欢欣远去。

荷的舞蹈让我看得呆了痴了。待荷累了歇了,我也想情不自禁舞动起来,给荷看。

手心里的舞蹈

文/伴云来

时光的背面,你随风吹来。斜阳的楼前,花影一片。置瑶琴迎你,只一句莫唱阳关,便听你青丝飞散,拂乱我的弦索,弥漫一楼紫檀的青烟。

你是来自北方的吧?风中还带着达紫香的余韵。静静地打量你,无关风月。只觉得心中有一个故事,失落在遥远的遥远。我无法想起哪一年的哪一天,我曾经携过你的手,到紫藤静妩的花架下,去摇曳花蔓的秋千,看你童贞的稚笑,从我的手心里出发,快乐地飞上碧蓝的天,在荡漾的阳光里,画无数烂漫的弧线。那是能够撞碎阳光的舞蹈,你白色的褶裙扬起的风,至今还在我的脸上萦绕。

已不能那样清晰地认识你了,那个扎着蝴蝶结,不愿离开大哥哥臂湾的小女孩。时光已将那一季的笑声,镌刻在泛黄的记忆之中。站在我面前亭亭的你,背朝夕阳下波泛的江流,美丽而忧戚的脸上,虽也有似曾相识的微笑,却少了秋千下绒绒的阳光。我不知道这青铜色一样斑驳的记忆,到底是因为相逢还是因为离别,仅仅是你一声熟识的呼唤,便让我立尽斜阳。

生命中的悲或喜,总是来得十分的突然,而一样忧伤的不期而遇,则可以让人找到失落的记忆以及失落的温馨。我清楚地听见,落日里有孤鹜的啼声,独行于密林夹岸的流波。那些霞光里枯萎的血花,是你追逐的瑰丽么?你一路向南,就是因为那摇曳的秋千,以及那秋千上摇曳的时光么?你说,大哥哥,我来,只因你有哀伤的江南。

那么,到我手心里来吧,我的小女孩。以你蝴蝶的翻飞,迁徙候鸟的欢鸣和紫椴的种子,在我宋词的画楼以及我文字的江南,播一季恣肆的歌唱和紫色生长的声音,任淋漓的舞蹈,注满我涌泉一般的湛蓝。

我知你轻柔的指尖,还缠绕着白桦林怔忡的骊歌,每一个音韵,都沉淀着濯濯的秋声。你起起落落的疼痛,穿越枞树枯黄的向晚,企图冲破原始的林中,那些空洞的骄傲,却始终无法掩盖那些裸露于文字的清高。而那一双深陷在季节的眼,仅仅是一滴难以抑制的泪,便溅起了一个城市乃至一座森林的悲哀。

该如何呵护我的手心,聚集阳光的温暖,才能融化你来自北方的哀伤呢?我褚色的地平线,红潮泛滥。那些寂寞之犁耕耘的文字,已为你采集南国的葱郁,凝聚成弦歌笛韵的花海。你可以挥袖如水,披发若风,厮磨我半屈的指尖,那些单调的色彩。你染尘的翅膀,载满爱的疲惫,却以野性的舞姿,美丽我忧郁而流花的江南。我衰杨古柳的诗窗,分明播下了红松的影子,一坡玄武岩怒绽的松针,不正是执着的萌发么?其实,有很多事,并不需要谆谆告诫或者拥抱在怀,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段心舞,一夜静陪,便可以让人心暖,便可以找到心意相通的契合点。

你温暖着我的温暖,忧伤着我的忧伤,却全然忘记了自己的翅膀,尚未逃过痛苦的劫难。读你思念瘦长的清影,我清楚地看见,你依然紧握着希望的空拳,在那些被风霜损害的姿势中,挣扎着宽容的美。我无意责备谁对谁错,更无意去碰触你心底那一道深深的伤痕,我只希望剑戟丛生的龙舌兰,能在你梦的峰峦里,展示她永不向痛苦低头的内涵。

时间可以证明,你不是一片无处安放的叶。你一个人的漂泊,只是为了一座森林的返青。我相信你不是一滴坠落的泪,你晶莹的脉络,定会树起碧绿的旗帜,高扬至死不渝的信念。而我始终喜欢,让你累了的时候,就歇息在我的手心,然后羽化成蝶,舞你丢失的少女的歌声。

到我手心里来吧,我的小女孩,还像那年的那一天,作一季撞碎阳光的舞蹈。光阴的微尘里,还会折射那些无暇的岁月,只想让心灵被童话涂亮,让我们再作一回快乐的小孩。

孤独的舞者

文/傅玉善

走进乡村就是走进孤独——就是走进了绿色的孤独里。满眼满眼的绿,很是杂乱潦草,荒芜的田园、庭院,蒿草密布,荆棘丛生,不安分的记忆总是把一些往事留下来。记忆还在旧日的野地里和童伴一起打滚,在山坳里追赶洁白如花的羊群,在旷野里吼一吼自编自唱的山歌,在刺骨的清泉里摸一回鱼虾,游一回泳,再让父母在嫩嫩的背脊上留几条笤帚花儿。那些不安分的记忆帮你念叨着过去如何如何的好。儿时的乡村在云雾里,今天的乡村却在孤独里,你本来很是轻松的心却来了一丝不够彻底的惆怅,也来了一丝道不清的暖暖的幸福,你的感情世界里莫名地生出了些非分之想。此时此刻的你,只想找一片绿叶,很深情的绿叶,躺在那上面睡一会儿,安安静静地,把世俗抛到九霄云外的另一个宇宙。这些时间里,你就圣洁得如同拌豆腐的葱儿,若大的舞台里,空落落的只有你,世界给你一只葫芦你只想画一只葫芦。你不怕孤独,你就是野花上的那只孤独无猜的蝶儿,你就是那乔木头顶上无影无踪的风儿,你就是那彩虹底下那朵烂漫天真的花儿……世界牢牢挣在你的手心里,一切无精打采的藤滕曼曼,一切荒荒芜芜的蓼草,因为有你的多情,都鲜活起来,一起随你孤独的舞蹈而舞蹈。风景不再是在人们刻意打扮的花园里,不再是在人头攒动的十字街头里,不再是在翩翩起舞的喧嚣舞池里,就在绿色给生命和你带来感动的那一刹那倾里。

这个季节是属于生命的,但是播种者却是寥寥几位老者。是谁导演了这场戏呀,是外面疯狂的世界吧,那洋房,那豪车,那票子……如此城市化、城镇化算不算上厕所也需结伴而行呢?无人村相继出现,失语的村庄里谁是最后的舞者?难道孕育生命的村庄,难道播种生命的村庄就这样慢慢退出人文的舞台吗?按生活的需求,我们太多地屈从安逸的安排了。哪一天,我们退化的肢体,还能否委以舞蹈的重任,我真的很是怀疑!

我虽然很不诗情画意,但是村庄让我的感情投入太彻底,尽管她荒芜的不堪入目,我还是能从一块破败的砖,一口碎裂的瓦里找到爱她的千万个理由来。在那总是敞开的窗儿,我能找到古老的唐诗;从厚厚的青苔里,找回儒雅的歌赋;从挂着月儿的柳梢里,读到婉转的宋词……我不需言辞,只用一个一个符号,就足以表达我与故乡深深的情结。故乡在这个世界里等了我几千年,而我却只能陪她几十年,故乡的伟大使我真的深感愧疚。康熙大帝为了眷顾他的江山,要向苍天再借五百年,我为了我的故乡,只向苍天借个五十年,你不会笑我五十步笑百步吧!

在文字里爬行,就是千年的孤独,这说法也许不算过分。有几个在文字里舞蹈的不是孤独者呢?文字没法和歌唱比,文字没法和字画古玩比,文字没法和房子比,文字没法和车子比,文字更没法和票子比。歌唱者总是在舞台上想办法扮酷,把本来的平头留一个辫子就成了艺术家了,把吃饭的一双筷子故意弄丢一只,就是指挥家了,让眼睛迷离的人们拜倒在石榴裙下,奉上鲜花,抛洒尖叫,掷出掌声,让世界在醉生梦死里,纸醉金迷里不知归途。字画原本也是白纸一张,通过人们舌尖的打磨,在唾沫星的口水战里就成了古董,当成了价值连城文物时,大凡枪手早已作古了。房子能住,文字能吗?车子能坐,文字能吗?票子能用,文字能吗?因为文字是无私的,所以,爱上文字,就是爱上孤独,爱上贫穷,文学者就是孤独的舞者。

祖辈们开辟出来的家园里,上演过多少相聚和别离,而现在故事在城外,故人却在城内。守望着祖辈们培育的傲岸古木,我丢失了笑脸,忘记了对白。我已经破茧成蝶,谁愿意与我双飞呢?尽管在村庄里飞多远飞多久都不会累,你却选择别离。虽然旅途太累太累,你却一路飞去不回。只剩下一片叶儿在坚守一株高大的乔木,季节告诉人们马上就是严酷的冬天了。如果春天又来,你会成为那只寻旧垒的燕子吗?答案在天之涯,还是地之角?我只是村庄里的那只不会迁徙的麻雀,无论春夏秋冬,都在故乡的屋檐孤独的舞蹈,孤独的歌唱;我只是家乡里的一块石头,孤独地守候着那麦穗一茬一茬地成长,守候着那映有着云彩的荷塘,守候着那一轮不离不弃的月亮;我只是乡土里的一颗种子,在泥土里孤独的舞蹈,我会孤独的发芽,孤独的开花,孤独的死去……请你不要在我面前谈志向,谈抱负,我只想跟你谈知交,谈深情……

把我从此忘了吧,我不需要多情的安慰,不管谎言多美,对一个孤独的舞者你付出再多也许是枉然。我爱的会爱,我想的会想,我给的会给,如果你真的爱我,请先爱我的乡土吧……

心之舞

文/杨璐

每次去广场散步,在跳舞的人群中,总是一眼就能看到一位老妇人。她留着齐耳的短发,总喜欢穿着齐膝的大摆裙子。

别人都是用肢体在跳舞,她是用心在舞蹈。无论何时,她总是昂首挺胸,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和着音乐的节拍,优雅地舞动。手腕有力地绕动,腰肢也随之扭动,眼随手动,身随心动。表情、眼神、肢体,无一不传递出她内心的热情与自信。是的,那是心之舞蹈!

每每看到她,我总是怔怔地看上好一会儿。她相貌平平,年逾花甲,可那舞蹈传递出来的情感却让人震颤,让人敬佩。那是一种对舞蹈、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正是这种热爱让她时刻洋溢着微笑,时刻透射出自信。她年逾花甲,却让人感觉那么青春,那么有活力!她相貌平平,却让人感觉那么美丽,那么有吸引力!她用舞蹈诠释着自己的内心,舞蹈,是她在独白。看到她,我仿佛看到了“生若夏花”般绚烂的人生。

经常看到她身边跟着一个约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她总是在跳完一曲休息的时候跑过去照看他,问他喝不喝水,让他不要走远之类的话。后来,从人们的议论声中渐渐得知那是她唯一的孩子——一个智障儿,都快三十岁了还得她天天照顾,不由心里一震:是什么样的力量可以让她如此坚强,对生活、对生命充满了热爱?很多人向她投去同情的目光,而她的脸上总是挂着自信的微笑,好像别人的目光与她无关。我愈发觉得她可爱又可敬了,不由得投去羡慕的目光。

越看她,越觉自愧弗如。我们好多人,如此年轻,却觉得生活无味,心已老。而她,人已老,且背负着比一般人更为沉重的责任,却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但愿所有人的心能够像她一样精彩地舞动!

我不知道她的名字,也无需知道她的名字,面对面时,报以亲切一笑,能从她身上吸取点东西,足矣!

舟曲舟曲

文/韩嘉川

1

从那扇窗子望出去,看到的是一面陡峭的山坡。那时从西面射过来的斜阳正普照在山坡上,灿灿的。那是一口镶嵌在半米厚泥墙上的窗子,已经褪色的窗扇也仅仅开了一条缝。就是在那扇窗前站立的霎那,蓦然看到了缝隙里千年前的山坡,以及斜斜照射的千年阳光。

厚厚的泥墙向下延伸部分,是这座建筑的底层房屋,里面展示的也有些年岁的农具、马具和生活用品,譬如刨地的镢头、马鞍、纺车、织布机,以及木制的大马勺、水筲、洗澡盆等等。时间在这些木制的用具上一律呈浅灰色,与自愿前来解说的当地老人头发一样的色相。

那窗子属于一个戏台子的后台建筑。戏台不大,大约十步宽五步深的样子,如果演武戏,翻不了三个跟头,且还须技艺高超以免掉到台下。同样,戏台相对的也是不大的院落,也就是说,即便坐满了也不会有多少人。然,这是一个村子的戏台,因也是建在山坡上,虽然下面有底层,而上面则与院落相接了。

黄泥墙壁黑柱梁所构成的舞台,无论怎么说,都是一个象征。小舞台大世界,用某一件具体的事物影射另外的事件,便会形成象征。在舟曲,是由一条江展开丰富涵义的地方。“舟曲”为藏语音译,汉语为“龙江”,也叫“舟噶尔藏布”,正好与汉语的“白龙江”相对应。因此,在这里无论如何都绕不过那条由西向东滔滔流泻的“白龙江”了。

六月的舟曲依然在一条长长的大峡谷里不舍昼夜地流泻。两边的山在海拔1173-4504米之间,相对高差3331米。独特的山谷气候,被称作多极气候带,谷底则有“藏乡江南”之美誉。依山傍水而居,是人类早期的生存选择。据可考资料显示,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细雨轻烟笼草树,斜阳曲水绕楼台”(北宋欧阳修《浣溪沙》),似乎可用来描摹那幅情景。丰富的植被酿制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垂直气候;潺潺的山泉溪流,萦绕着山坡上的庄稼与葡萄架。即便简陋些,上下层之间是用木板间隔的,且下面还有多根立柱顶着,但上面的戏台子,却是可以用来演绎精彩故事的。

故事,即旧事。三国时期,魏、蜀在陇西走廊进行过较长时间的拉锯战,姜维北伐中原的战争一直在狄道(今甘肃临洮)、临洮(今甘肃岷县)、河关(今甘肃临夏西)、抱罕(今甘肃临夏)一线进行,沓中一度成为姜维屯田避祸的根据地。那是在今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洛大以东,舟曲县西部、西南部的地方。

诸葛亮率蜀军翻过秦岭,因路途遥远、艰险,从而所带粮草有限,急于同司马懿决战,屡屡激将羞辱对方,而司马懿宁肯穿上诸葛给他的女人衣服,也不出兵的故事,还有“空城计”,不仅是小说的演义,还被搬上了舞台,成为后世传诵不已的经典。而诸葛亮鞠躬尽瘁死于五丈原,之后姜维继续北伐,那是大约公元228年的时候,距今将近两千年的时光停留在白龙江岸的泥墙上,而姜维就曾坐在厚厚的泥墙后面,从灰蒙蒙的窗口眺望对面山坡,斜阳从背后照过去,使大山像一部厚重的书,令他反复解读。运筹帷幄的统帅,犹如戏台子后面的导演,前台的戏辙剧路,尽在他的把握之中。

其实诸葛亮用兵的出神入化,大都是后人演义的,在与司马懿的决战中,蜀军多次被打的丢盔弃甲,落荒而走;而姜维的北伐更是屡战屡败。胜败乃兵家常事,只是舞台上须演的好看。千年历史,使峡谷里的舟曲这条大地上的褶痕,残留着若干历史的情节。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唐天宝末年发生的“安史之乱”,使盛唐自此进入了动荡不安的年代;而刚刚平定了战乱,又发生了外族入侵,吐蕃一度占领了当时的长安。杜甫看到长安城里的破败景象,感到触目惊心,便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当年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开始武力扩张。在“安史之乱”之际,吐蕃乘唐西北边防空虚大举进犯,白龙江地区成为吐蕃兵力的集结地。至今,陇西走廊南部的舟曲、迭部一带,还流传藏王马兵因当年未得到回撤之令而居住于此,因而当年的军队驻屯之地成为后来的藏民聚居地。

2

陇西走廊,是费孝通先生在1985年提出的一个历史地理概念。其中既有甘肃、青海、四川的边界交接处,又包括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等流域。这个地区主峰均为3500米以上高峰山脉。因四通八达,历史上既是民族迁徙、通商贸易的通道,也是战争频发、军事鏖战的战场。东汉以降,有记载的大型战争就有羌人大起义、魏蜀拉锯战、唐蕃之战、嗢末起义、蒙宋之战、明元之战、明末农民起义、甘南农民起义等。不间断的战争给陇西走廊的生产力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使这里各民族的生存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渴望和平的环境,渴望休养生息,是这个地区人们的精神向往。

在舟曲这条长长的峡谷舞台上,不断上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大戏中,曾经一度占领长安的吐蕃,以求娶文成公主为和亲,化干戈为玉帛。而其后,吐蕃王朝由盛转衰,据《新唐书?吐蕃下》记载:“赞普(汉人对藏王的通称)……死,以弟‘达磨’嗣。‘达磨’嗜酒,好畋猎,喜内,且凶愎少恩。政益乱。”吐蕃王故,继位者“达摩”不仅嗜酒,并掀起了灭佛运动;王室内部互相争斗,使吐蕃陷于分裂;而沙州(敦煌)人张议潮起义……期间又出现了地震、岷山山脉(在今甘肃、四川境内)山崩、洮水倒流,以及鼠疫等异象天灾,致使不可一世的吐蕃王朝覆灭。而在强盛期进入舟曲的藏民,是以军人的身份驻守在白龙江流域的,他们因为再也没有接到返回青藏高原的命令,西望长路漫漫,且吐蕃王朝已不复存在,舟曲的山山水水间,成了他们不得已的栖身之地。

“朝水节”,便是藏民为了适应这里自然环境的产物,从苯教与佛教中衍生出的仪式,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多层次互动,也是对传统的藏族文化的传承,达到了娱神与娱人的双重目的,发挥了净化人们的心灵、缓解人们紧张情绪的作用。

“煨桑”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宗教祈愿礼俗,有着古老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整个藏族地区,无论是祈愿祝福还是庆贺丰收都离不开煨桑,特别是每逢节日之际,煨桑便成为节日的重要仪式之一。

传说古时藏族男子在出征或狩猎归来时,部族首领、老人及妇女儿童聚在寨子外的郊野,燃一堆柏枝和香草,并不断向出征者身上洒水,意为用烟和水驱除各种污秽之气。当家中生育婴儿,前来贺喜的亲友,须在家人点燃的柏树枝上跨过,目的是让幼儿健康长寿,不受邪气侵害。后来与战争有关,以“桑”祭祀神灵,祈祷平安胜利,是高原先民同神灵沟通的主要方式。人们认为,桑烟可以直达上天神住的地方,可以将附有人间美好祝愿的气息传递上去,使诸神欢喜,保佑世间凡人事事如愿,平安幸福。佛教于公元7世纪传入青藏高原,融入苯教和民族习俗,又与藏传佛教结合起来,使煨桑的规模更大,更加盛行了。

“桑”是藏语,其本意为“清洗、消除、驱除”等净化之意。但以其薰燃过程、人们煨桑时的心态以及所用物品来看,则是一个很明显的供奉仪式。所以煨桑有两层含义,一是净化,二是祭祀献供,因为煨桑时除点燃有香味的脱水的柏技和香草外,还有糌粑、炒青稞、茶叶、糖、苹果、清水等食品。有人将其意译为“祭祀烟火”、“焚香祭”、“烟祭”等。

依据苯教史料,迎请神灵前首先要焚香净化周围环境,消除不净和秽气,而普通人生活之处随时都有污染,有污垢与不净。燃桑是净化行为,每个污点、鬼、魔和秽物都会由此而排除。在藏区,凡是有人烟的地方就有寺院,有寺院就燃桑烟。无论在寺院还是百姓家,都会有煨桑炉,而不管桑炉设在院落中央、房顶还是墙上,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最洁净处。佛经上说,神灵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只要闻到桑烟之香味便宛如赴宴,藏语称其为“智萨”(即食味)。所以僧俗民众总是到寺院、山顶煨桑祭神,给神灵以美味,给自己以精神解脱。

由“煨桑”拉开序幕,之后朝水节便正式开始了。这一天,舟曲、迭部、岷县等周边的藏民汇聚到八寨沟(与九寨沟相邻;也写作“巴寨”)的“昂让”雪山,参加“朝水”活动。朝水节的起源有一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八寨沟瘟疫肆虐,天宫的司医仙子偷偷下凡为人们驱赶瘟疫,用春风甘露治好了人们的百病。山中邪恶的狐精觊觎仙子的美貌,趁仙子给鹿治伤之机将其击昏掠走。正在山中打柴的藏族小伙子巴卡看到了,与狐精进行殊死搏斗,用柴刀砍死了狐精,救出仙子,而他却被狐精的毒血冲瞎了双眼。仙子醒来通过宝扇看到了巴卡与狐精搏斗的情形,十分感动,便用宝扇载着巴卡进入昂让雪山的山洞,用甘露与唾液舔润其双眼使其复明。之后患难与共,结合生子。王母娘娘得知司医仙子违犯天条,驾临八寨沟,使雷电击杀其子,封闭山洞。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百姓对此悲痛欲绝,纷纷赶到仙洞所在的昂让雪山壁下,绝食三天,煨桑奠酒,表达哀思。其后每年这一天都来煨桑祭祀。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一年的这一天,众人忽然听到封闭的山洞里有金石撞击之声,石壁裂开一个碗口大的洞,洞口长出一棵翠柏,一股清泉喷涌而出,悬崖下面祭祀的人们纵身迎接,身上的各种病痛随之消失了,从此藏民每年这一天都来朝拜圣水。

“朝水”之后,人们沿着林间小道下山,一路相互敬酒,对歌献艺。身着节日盛装的藏族妇女在野外手拉手跳起“朵迪”,歌颂大自然与神灵,夜幕降临便点起篝火,将欢乐气氛推向高潮。

藏语称为“朵迪”的藏族舞蹈,汉语称为“啰啰舞”,因歌唱中有“啰、啰”的衬词而得名。这种舞蹈多半是在打麦场等宽阔的地方举行,用当下的语境,也可以称作“广场舞”,但是在八寨沟,却是纯正的内容丰富的民族舞蹈。在被献上了洁白的哈达之后,当地的诗人告诉我,宽大的红地毯上,正徐徐展开的是一出叫《摆阵》的舞蹈。大约有三四十位盛装的藏族少女,每人的脚踝上系着一只铃铛,她们手拉手舞步齐整,在“哗、哗”的铃声节奏中,顺时针方向缓缓地进入宽阔的舞场,身体呈波浪状前后摆动。舞步向左横移,节奏由慢到快,欢快、愉悦的气氛缓缓上升。在看这种原汁原味的藏族舞蹈之前,我看过湖南的傩舞,其肢体语言所表达的主题与种植、繁衍有关。而这群舞蹈者的肢体动作,我更愿意相信也是与劳动和生命的繁殖有关。而舞蹈的名字却叫做《摆阵》,看上去有些费解。在舞者渐渐围拢成一个圈的时候,粗壮剽悍的男子队伍出现了,他们按年龄大小为序列成十多米的长队,由一名长者手持长矛战旗先致祝词,众人齐声呼应。祝词内容以四面山势、水流为标记,描述所居疆域和当地民俗及重要历史事件,激发人们热爱故土和鼓舞士气。他们左手叉腰,右手持冷兵器道具,侧身跨步、吆喝呼应,充分展示雄性的阳刚之美与剽悍威猛、粗犷豪放之情。男子舞阵缓缓地将女子舞圈围拢,形成里女外男的舞蹈阵容。此时,舟曲的县长侧身向我讲述他的理解,认为这是男子要上战场,女子们依依不舍的告别场面。而被围在中间的少女们依然在做着似劳作似交媾的肢体动作……看着他们完美而严谨的表演,直到沿着自始至终的节奏退出舞场,我似乎豁然明白了这个舞蹈的涵义。在古老的藏民生存环境里,部族的生存是第一位的,无论部落间的利益之战,还是与大自然生存争斗,保护妇女就像保护自己所拥有的土地一样,种植与生殖是生活中最突出的主题,这个舞蹈便是他们摆出的生存阵容。

那时白亮亮的阳光泼洒在舞蹈者的身上,使他们的服饰更加鲜艳夺目。女子头缠一圈20 枚铜钱,佩戴银耳环、玛瑙坠,身着粗白麻布或粗黑布长衫,外套褐子坎肩,胸佩银盘,腰系鲜艳的红、蓝、黑相间的毛织宽腰带,足登麻布长筒半皮底的“罗踢”。男着蓝袍,腰系数条锦带。男女膝下皆以白布绑腿。

山谷间的空场上聚集了很多身着盛装的藏民,他们有的来自遥远,通往舞场的道路上停满了汽车,还有人翻山走来,就势坐在山坡上,看谷底的舞蹈表演。一开始三两个,不一会儿再抬头看,山坡上一层层坐满了人。

据当地藏民介绍,“朵迪”舞还有圆圈或团圆之意,在村子里可以在大院子里跳,在打麦场甚至街道上跳。舞者全部是本姓村民自发而来,外姓女子或媳妇不能跳,但可以回到本姓娘家跳。男子外姓也不能跳,如果其混入舞蹈队伍,本村的人会用身体将其挤出去。

而“朵迪”舞蹈中之所以要有《摆阵》舞,还有一层意思,尽管距离吐蕃王朝鼎盛时已经过去千多年岁月了,但是他们不会忘记当年远征舟曲时的身份,也就是说,今天在舟曲一带的藏民,是当年吐蕃兵士的后裔。

3

汽车沿着白龙江岸行进,会时常看到半山上居住的人家,甚至山上还有寺院。在拉尕山的盘山路上,行进中突然有妇女站在道路中间,挥动小旗子指挥车辆向路边停靠。前面有铲车在将路旁山崖的渣石清理掉,排除山体滑坡的隐患。舟曲一带地质属秦岭西部的褶皱带,山体分化、破碎严重,大部分属于是炭灰夹杂的土质,“5.12”大地震使这里的山体松动,而强降雨的增多,形成了2010年8月7日的特大泥石流灾害。在从舟曲回到青岛不到一个月的7月12日,再次得到那里遭受山体滑坡,河道阻塞,白龙江水上涨,淹没道路与峡谷里民居的信息……

既然不能继续前行,便下车看山谷里的云雾,听到排在后面的车子里有妇女儿童说话的声音,我想他们也是来拉尕山游览的吧?走近了才知道,他们是本地居民,是住在山上的藏民。试想,距离唐贞观年间1400多年了,即便依然难以改变居住高原的生活习性,且已进入现代社会,道路不断在修整,可以将车子开到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处,但生活条件毕竟不是很方便,尤其是还有小孩子要读书,他们为什么不迁移到山下居住呢?

而仔细观察,住在大山高处的不是一家两家,而是一个个村落。他们还生活在来到这里时的唐代,那是他们大脑沟回里难以磨灭的时间皱褶。博尔赫斯认为“时间即生命”,这些至今生活在高山上的生命,便是漫长岁月的延续。

在回程的路上,当地某作家突然冒出的一句话,令我突然意识到其中的另一层缘由。在时间的河流上,这个地方从最早秦汉时期的戍边军队,到姜维屯田再到吐蕃东进,尤其明代卫所的屯田制,使陇西走廊一直有军队驻扎,多年后这些当年的军人后裔便成了本地人。据记载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应天府称帝,明朝建立,便派兵北伐,陇西走廊是明朝和元朝争夺的热点。到天下安定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军事基础,朱元璋便在这个地区设置卫所,军民分籍,属于自给自足的军屯类型。规定士兵主要来源为“籍选”,即从世袭的军户籍中抽丁,每户派一丁为正丁去卫所服兵役,而且必须带家眷,以安定生活并生儿育女。顾颉刚在其《西北考察日记》中写道:“此间,汉回人士,问其由来,不出南京、徐州、凤阳三地,盖明初以戡乱来此,遂占田为土著。其有家谱者,大都皆都督佥事、指挥佥及千户、百户之后。”明初征西将领徐达、沐英、文忠、金朝兴等人的部下,多属于当时应天府、凤阳府人氏,不下十万之众。而“依水而居”是人类生存的必选条件,舟曲这个地方,则依傍白龙江自然要比在山上居住方便得多,更不必说峡谷里的土地肥沃,气候湿润舒适。强悍的卫所军人需要土地耕种,且握有军权的他们选择山下靠江水的地方,则是必然的。那位作家所说的便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能打的握有权力的在山下,而相反则只能选择山上了。

舟曲最早是羌族人居住的地方,后来羌人迁徙到了松潘、汶川一带;吐蕃王朝的军队来到这里,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占据人数优势,即使这里还有回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但那时藏族是主流,再后来,大量的汉人进入这里,随着繁衍发展,藏民在这个地区的比例只有30%多。

家乐福是现在城市人熟悉的购物场所,而“Carrefour”这个词的意思却有这样几种解释:十字路口、街道;各种影响、思想或意见的会合处。后来被浪漫的法国人用在了仓储式百货零售店,并使这个词延伸为林林总总的物质商品集合处。而舟曲,以及陇西走廊,不仅是商贾的通道,多年战争军队的屯守,形成了多民族的居住地,仅就藏族的宗教而言,就有苯教、藏传佛教,以及从印度传入的佛教,而其他民族的信仰及民俗风情,使这里成为“各种影响、思想或意见的会合处”。

女作家曲桑卓玛说,同是藏民,但两个不同村子的孩子在一起不说藏语,因为所说的相互听不懂。这里的藏民所操的是安多方言,可能也有“隔河不同语,十里不同俗”的风俗,而有形与无形的民族文化,譬如“朵迪”舞与“朝水节”等等,却使这里的文化多层次且呈立体状,会随着生命的延续绵延很久很久……

想到这里好多人是来自南京、徐州、凤阳等地的后裔,我突然问一直给大家做解说的汉族小姑娘:从这里出去过吗?回答没有。又问:如果让你到内地去,你同意吗?小姑娘没有回答。那时我想,她如果到了苏皖一带,是否会有生命的密码让其认同祖先,或者凭着文化密码找到同类?

难怪我在那扇窗子前感到那么熟悉,一则是台前台后,让我觉得这里是有戏的地方,果然大舞台小舞台,都有精彩的内容;再则是千年前的阳光至今依然如故地照射在山坡上,不仅与姜维当年看到的没有什么区别,且与中国内地的若干村庄没有什么区别。

我舞我快乐

文/完美

健身俱乐部的舞蹈室里,强劲的迪高曲轰炸着每个角落,也包括我的耳膜,前台教练小子正欢雀地跳跃着,就像脚底按了弹簧。还好这套有氧舞蹈的动作我已熟练,再不像开始的忙乱,紧跟着曲子全方位调动我的四肢,我已挥汗如雨。再看教练的汗水早已浸湿了衣衫,从后颈直湿到裤腰,我佩服的是,他竟然不露半点的疲惫,总是活力四射的渲染着全场的舞者。这就是我最惬意的时刻,舞动得淋漓尽致。

我喜欢站在宽敞的舞蹈室中央,四周的镜子总是让教室更显明亮,无论我面对哪个方向,都能看见自己的身影,这时有种很怪异的感觉,教室里有无数个自己在审视自己,尤其是很难见到的背影,我会发现另一个自我。铮亮的钢管把杆,看尽了教室的落寞时和欢腾时,静默地传递着舞的境界。光洁的地板在舞鞋的敲击下,发出“笃笃”的鸣响。每当独自站在舞蹈室的中央,总有一种空灵的美感,徐徐地如雪而降。

健身俱乐部里的舞蹈种类很多,有拉丁、芭蕾、民族等等,我只钟爱肚皮舞,我喜欢随着《阿拉伯之音》的异国风情,把身体舞动得如波浪起伏,手臂如蛇影妩媚摇摆,腰胯总是画着圆圈圈。所以每次上课我都很用功,教练是个20出头的小姑娘,高挑的身材、平坦的小腹,每次上课都衣着艳丽的舞衣,低胯的舞裙上露出后腰部蝙蝠样的纹身,不由让人感叹,年轻真好。

爱上跳舞是从很小的时候,那时就希望自己能穿着洁白的天鹅裙,不停地旋转,这样美好的愿望终究未能实现,它成为了我心底一个美丽的情结。直到参加工作被抽调到厂文工团,从此圆了我的舞蹈梦想。在流光翻转的灯光下,铺满干冰雾霭缭绕的舞台上,我提着华美的舞裙,翩翩而舞,记得在开场前,别人都会紧张得喋喋不休,而我却默默无语,在出场展开舞裙奔向舞台的一刹那,竟然兴奋异常,因为我在奔向我的梦想。

人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此——做自己想做的事,实现多年的梦想。如今的我,想跳就跳,在哪里起舞,哪里就是我的舞台。

在春天的琴弦上舞蹈

文/苍野

冬天过去了,春天就来了。

一场雪,带走了冬的眷念,捎来了季节的祝福。残留的梦在时光的抚摸下,渐渐温暖起来。沉睡的小河,被春姑娘的招引睁开朦胧的眼睛,见证了宇宙轮回的奇迹。一江的春水就这样向东流去。

干枯的枝条,忍受寂寞,把积蓄了一冬的力量爆发了出来,希望的翅膀在天空飞呀飞,越过万重山脉,把绿色洒向了人间。

蓓蕾静静绽放。如烟、如雾,缀满浓浓的诗情。仿佛流泻的音乐,弥漫在山谷与江水之间,让污浊的空气得以净化,让卑微的心灵重树生活的勇气,让愚钝的灵魂充满智慧。

面对蓬勃的生命,希望的种子就会生根,就会有力量冲破重重阻碍,破土而出,寻求成长的空间。一丝感动、一份牵挂萦绕,而梦想的羽翼,并日渐丰满,我们重拾了生活的自信。

幼芽悄悄舒展。庄重、优雅、烂漫而有童贞的纯洁。招招手,一些五彩的蝴蝶停在了枝头,炫目的阳光划过蝶翼,一些空蒙的幻象铺展,大地明净。

看啊,一叶、二叶……幼芽伸展了腰肢,向天空展示娇媚的容颜,向大地展示生命的活力以及奋发向上的精神。一棵幼芽会长成参天大树,一片幼芽会长成茂密的森林。

哦,阳光的背后,我看到那些稚嫩的幼芽在春天的琴弦上舞蹈。

最后一场舞蹈

文/月双飞

行走在稚嫩的边缘,我们无法像昔日般无忧无虑。毕竟青春最后的一次放纵将在这里落下帷幕,我们无法在渐渐逼近的压力下无动于衷。

人生就是这样的不知所措,当我们还在因为初入大学而高烧不退之时,一转眼我们却即将站在毕业的边缘,面临着告别青春的最后一场舞蹈。

想想大学四年的我们,曾经彷徨,迷失,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应该追求的,更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能够追求的。只是一直怀着天真的幻想,把未来想得那么的美好。可惜毕竟现实是残酷的,尽管我们不想去承认,但是我们却在冰冷的环境里无能为力。

因为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

我们都再也回不去那种,虽然忙碌但是天真,可爱的时光。我们也不会再像高中那样,清晨穿梭于校园里,在几百平米的操场上尽情的读着英语单词,心无杂念的背诵唐诗宋词。

我们都再也回不去那样,一起敞开心扉的笑,一起高谈论阔的讲述着自己将来的理想。尽管那些理想看是很天真,但是我们依旧坚信,依旧一起欢笑,一起努力。

我们都再也回不去那样,晚自习以后飞快的跑回寝室,然后在甜美的梦乡里想着今天的数学题,思考着明天的作文。

……

匆匆而过的青春,宛如永远奔腾的江水,东逝一去从不回。

樱花虽美,然却是一春之荣而已。青春虽美,也只是一眼而过。

所以在短暂而珍贵的时光,我们应该选择性的去做,选择性的去追求。毕竟一个人的精力很少,不可能面面俱到,十面全能。

站在青春的散场处,我不想因为过去的美好而依依不舍,我也不想因为过去的哀伤而懊悔不已。因为我知道我没有理由留恋过去,也没有借口去遗憾曾经。

人生应该如烟花,当奋力燃烧释放出最美的光彩。那怕最后烟消云散。

青春应该如山兰,当不顾艰难困苦绽放自己的芳香,那怕无人欣赏。

我不止一次的问过自己,自己追求的是什么?

结果无数次我都无法真正的了解自己,我好像什么都喜欢,什么都是想要追求。但是又好像什么都不喜欢,什么都可以不用追求。

或许就这样了吧……

但是纵然青春的消逝我可以无动于衷,那么面对下一秒就要来临的责任,我还能不闻不问吗。答案当然是我不能,因为不管我愿不愿意,我的肩上都必须抗起属于我自己的那份责任。无论是为了亲人还是爱人。甚至于我的孩子。我都逃不掉……

青春马上就要散场了,下一步该怎么选择,无须再说。因为残酷的现实已经替我交上了答案,而很遗憾的是这份答案我却无法抗拒,只能接受……

心灵的舞蹈

文/攒眉

我结识木丹是在作家论坛上,当时,她手里的奖杯成了照亮她的追光灯,她的面容在光中异常庄重而肃穆。在开会的间隙,我们邀请她跳舞为会议助兴,几个亮相下来,我就认定,她的散文值得一读。

她热爱舞蹈,她的散文是另一种形式的心灵舞蹈。舞蹈是她的舞,散文是她的歌,她用全部身心来向自然行礼;舞蹈是她的呼吸,散文是她的思索,这两者都是她生命运动的最佳方式。

她的目光所及,一切都像舞台上的千山万水一样美丽而美妙,那是她用心灵过滤了的七彩世界。为了瞻仰更美丽的广袤大地,她带着生命的骚动,百般求索,一路舞蹈,扑向厚重而神奇的西北。饥渴的行程牵引着她艰难的心路历程,她焦渴地寻找艰深的历史答案。采风采来的是花粉,她把它酿成蜜,在这芳香与甜蜜中她陶醉着。她用舞蹈来再现大自然的美丽,她用散文来询问大自然为何如此美丽?她叩拜三千里江山,她仰望五千年历史。那些带着黄土的文物,那些抗着青山的窖洞,那些映着绿树的窗花,那些悲怆的民歌,一一回答她,她说,在这里她找到了生命冲动之源,她回到了华夏子孙的精神家园。

她渐渐地明白,大地为何如此宏阔,山水为何如此神奇。她用舞蹈和散文为世界作出深沉的诠释。她让生命在舞蹈中流动,她让自然在舞蹈中定格。

她腾跃在自创的舞蹈中,有蓝天欣赏她,她安宁而满足,未想过出自己的光盘;同样,她陶醉在呕心沥血写出的散文中,有朋友的眼睛审视她,她沉静而清灵,未想过出自己的文集。熟识她的人劝她去认识更多的观众与读者,她有些惶惑,像一个儿童。几双含笑的眼睛鼓励她,她踌躇着准备文稿,于是有了我这篇代序。

作为一个常年写散文又深受学生热爱的语文教师,她出文集是众望所归的;作为一个长期从事舞蹈的文艺工作者,无论是作为一个舞蹈协会的理事或是秘书长,她的散文都被注定是另类的。我们有必要再说一说她的散文:

木丹是一个先有了舞蹈后有了散文的作家,这就必定使她的散文带上了舞蹈的特征。她用心去跳舞,她也用心去写散文。然而,她与一般散文作家不同的是,她用成就舞蹈的方式去感受世界,来完成她的散文。她对生活的感受透彻而痛彻,她对生活的表现淋漓而酣畅。她在舞蹈中翻转,向自然征询;她在散文中思虑,向生活求拜。她在舞蹈中表现自然的壮丽,她在散文中书写生活的神奇。她的身体是一个个直观的问号和感叹号,她的文字是一段段抽象的肢体语言。她的散文很美,因为在她眼中,世界是舞蹈着呈现它的美丽,她用妖娆来表现它的美丽;她的散文很另类,因为在她的思想中,世界带着父爱与母爱养育着我们,她用赤子含混的呢喃来感谢大地。

她舞蹈着走进散文,带着在舞蹈中未完成的思想,或者说,带着舞蹈给她的命题,又一路舞蹈着走进散文。

小熊嘟嘟

文/孟晴宇

很久以前,在一片大森林里,有很多小动物,它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在大森林的最深处,有一位智者,大家都不知道它是什么动物,只知道它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住在那里很久了,小动物们遇上什么难事,都会去找它咨询。

在森林的中央,住着小熊嘟嘟,它最近很烦恼,因为嘟嘟想学一样本领,却不知道该学什么,嘟嘟有些烦了,就到湖边去散心,突然它看见一只白天鹅在湖中优雅地翩翩起舞。嘟嘟不由得看呆了,它决定要向白天鹅学习舞蹈。“嗨!”它对白天鹅说:“你可不可以教我舞蹈呢?”“当然可以。”白天鹅欣然同意。于是,嘟嘟便兴致勃勃地开始学舞蹈,可没几天,它就厌烦了。又过了几天,嘟嘟在一次练习中,看到一只豹子在练习跑步,身影矫健,心中很是羡慕,觉得比舞蹈有趣多了。于是它就向天鹅告辞。天鹅一听,感到很奇怪,便问:“你不是很喜欢舞蹈吗?怎么现在……”话没说完,嘟嘟马上说道:“我现在不想学舞蹈了,我要去学跑步。”话音未落,还不等天鹅回答,它就一溜烟跑了。嘟嘟来到豹子跟前,告诉它自己想跟它学跑步。豹子一听,笑眯眯地答应了,可正如上一次那样,嘟嘟没过几天就向豹子告辞,说自己要去学别的东西。最后,它还是什么都没学会……

过了快一年时间,森林里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笑声。为什么呢?原来是森林一年一度的运动会要开始了。在运动会上,天鹅取得了舞蹈比赛第一名,豹子取得了跑步比赛第一名,小鱼是游泳比赛第一名……大家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唯独嘟嘟,什么也没有。

嘟嘟伤心极了,忽然间,它想起了那位智者。它擦干眼泪,向森林深处跑去,它跑啊跑啊,终于到了智者的门前。它站在门前问:“老爷爷,为什么别的动物都能够学成一门本领,而我却不行呢?”“那是因为你缺少一种品质,一种持之以恒的品质。”苍老的声音从屋内慢慢传出。嘟嘟一听,茅塞顿开。“谢谢您,我明白了。”嘟嘟轻声说。

嘟嘟回家后,开始努力地练习举重,虽然很累,但只要它一开始松懈,就立刻想起智者的话,便坚持下来。

在第二年的运动会上,冠军榜里也有了嘟嘟的名字——举重第一名。站在领奖台上,嘟嘟开心地笑了。

我的兽医梦

文/赵礼贤

小时候我曾有过许多个梦想。上幼儿园时,妈妈送我去学舞蹈,我看到舞蹈老师舞跳得很好,我也很喜欢跳舞,每天我都可以和那么多小朋友在一起,非常开心。也不用像幼儿园或学校里的老师那样操很多心,这时候我便很想当一个舞蹈老师。到了二年级,一个星期天我去画画。这天我提前把老师教的画画完了,我到后面拿了一本《漫画角色》看了起来,看到书上的那些人物的服装又精美又漂亮,华丽的礼服,飘逸的短裙,素雅的纱裙……这时候我梦想当一位服装设计师。

舞蹈老师、服装设计师还不是我最终的梦想,一次经历让我立下了我的梦想。那是三年级的一天,我和姐姐在院子里玩,玩着玩着,我看见花坛里有一个毛绒绒的东西在瑟瑟发抖,凑近一看,是一只小花猫。这只小花猫很瘦,眼睛里充满了悲伤,它周围有许多苍蝇,好像生病了,左腿也断了,不知是谁把它遗弃在这儿。我想将它抱回去,妈妈却说这只小猫的病会传染给我们,让我把它扔了,我只好无奈地把小花猫放回了花坛。几天后,这只可怜的小花猫死了。再看看街上的那些流浪狗、流浪猫,它们生病了谁来管?从此我立志要当一名兽医,帮助那些奔波在街头的流浪狗、流浪猫。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我相信我会成为一名很棒的兽医。

广场舞者

文//╱落︶゛言

文/落言 交流 QQ 464582223

十月末的初秋,天有些微凉,河边的广场上,天凉不减热情,每天晚饭过后,一群舞者便聚集在广场中央,随外置的音响起舞。这群似一个固定小团队的成员在三十人左右,年龄以中年为主,妇女居多,背景音乐多是民族风歌曲和DJ,舞步较为固定,动作简单易懂,模式结构单一,变化的幅度并不大,适合新学舞者,从性质上讲更类似于强身健体的广播操而不是舞台表演。

领舞者有三人,一男二女,居中的是一位四十左右的中年男性,身材和衣着的装扮像一位商人或领导而不是一位舞者。左边的领舞者是一位四十左右的中年妇女,似乎是一位年长的舞者,长年从事相关工作。右边的领舞者要年轻得多,二十几岁出头,身材苗条,动作优美,看起来赏心悦目,或者也有专业舞蹈学习的经历。

中年男子随音乐起舞,当背景音乐为DJ时,他会表现得很激昂,整个身体和意志都好像被音乐所操控;当背景音乐为民族风歌曲时,他的舞步和手语在位移摇摆中多了几分随性洒脱,和不拘泥于固定舞步的悠然性情,自然率真。

因舞蹈而快乐、因快乐而舞蹈各有区别,因舞蹈而产生快乐、因舞蹈而获得快乐又有所不同。其中区别,唯有舞蹈着自知。

在整个场地上,唯有这个中年男子跳得最自然洒脱,最没有目的性,只因舞蹈而快乐,只因快乐而舞蹈。他似一位随音乐而自然而然起舞的精灵,身体和感觉只跟随音乐给自己带来的感触而舞动,而不是被束缚于固定的模式。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灵魂舞者。用灵魂感受节奏,舞动快乐,源自心灵的力量。

年青的女领舞性格中或许带着一种叫做坚持的色彩,或者只因为年龄所特有的性格通性,每一次的舞动都是一丝不苟,动作规范严谨,手臂、手语、步伐在转身位移间条理分明整洁一致,看起来很有节奏的立体感,或者说更适合舞台表演。

年长的女领舞则介于二者之间,随性与规范之间,向往随性而为洒脱不拘,又顾虑颇多束缚于规则。中性介于两种极端之间,看似二者兼顾是平衡之道,取到了二者之长,但把握不好便会落于另一种结局——平庸。什么特色都失去,处于这种尴尬境地的人也是最多的。

她的舞姿、心态随岁月侵蚀,少了几分随性而为,同时又失去了严谨的风格,变得有几分怪异之感。或者练舞已成为她生活的常态,是一种习惯而变得与其他无关,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不刻意追求又无法舍弃。她失去了,也获得了,谁又说得清其中的得失与否。

广场中央的二十几人随音乐节奏而舞动,周围人来人往,或一笑而过、或不曾留意、或驻足观望。十几人看客围绕一旁,许是陶醉于音乐,许是迷醉于舞姿,许是出于好奇围观心理,许只是欣赏舞动的风景,与艺术无关,感官享受而已。

不时有带着孩童散步的青年、中年、老年夫妇走过,每一伙过往者的选择各有差异,离去的不说,留下的也有自己的方式。

年长者多习惯于抱着孩子观看,神态淡然并不受场上舞者气氛的影响,留下也许只是因为累了停下歇息一会,沉溺于自己的思维中,而后离去。

中年夫妇多会把孩子放下地来,受场上舞者的影响,不时地随节奏摇摆身体,让孩子自由活动。好静的的孩子会从新依偎到大人身边要抱抱;性格活泼的孩子则喜欢模仿大人的样子,跟随模仿场上舞者的肢体语言,时不时地发出一串串欢快的笑声,甚至跑到广场中央一起跳。

年青的夫妇习惯于牵着孩子的手,不限制孩子的活动又害怕孩子走远,于是牵在身旁,在自己的视线之内,这是一种很奇怪矛盾的心态,想放手而又害怕孩子走远,脱离自己的控制范围。

各异的行为方式折射出的是不同的思想心态,各有各的选择和道理缘由,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怀中、手中的孩子必会受到他们意志选择的长期影响,从而影响这些孩子以后性格的养成。学习的最初来源于模仿,什么样的家长教育出什么样的后代,这句话并不绝对,但绝对有其中的道理。

围绕一旁的其他看客也是神态各异,性格中保守色彩和开放心态的人选择各有不同。年长者多淡然,不言不语立于一旁,更似一个看风景的观光客;年轻人容易受音乐和舞蹈的影响,不时地发出声响或摇摆身体,自有一份快乐感悟。

年青的女性或许真性情一些,直接站到那群舞者旁边,边看边学着一起跳,或许只是性格中感性的力量容易被影响。年青的男性也会想上去跟着跳,但总会被某些成规束缚,缺乏走上去的勇气,或称之为理性的东西。

对于都市的人们来说,饭后跳跳广场舞真的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简单易学不受太多其他元素的限制,吃完晚饭散散步,走到广场中央随领舞者一起跳动起来就可以了。跳得如何并不重要,也不会有人限制该如何去做,既锻炼了身体,活跃了心态,又找到了一种娱乐方式,何乐而不为?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使人们身心疲惫,生活的压力不断挤压着人们工作之后的时间,跳跳广场舞不失为治疗社会心理病,放松心灵陶冶情操的好方式,为灵魂减压,开放心态,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和冷漠心态,温暖每一个过客,特别是对许多漂泊他乡的打工者而言,有利于促进领里关系、社会和谐,一举多得。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舞者,广场舞者随音乐起舞,我们随岁月舞蹈,起舞的目的不重要,舞姿的优美与否不重要,舞蹈用的语言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随性起舞,随心灵的感觉、用灵魂去舞蹈,起因、方式、过程、结果都不是重点,用自己的感觉去舞动就好了。

以一个看客看广场舞者的观后感:

每一种知识体系的构造都遵循一个原则:由简单的个体元素,各自重新组合形成风格各异的形态,有规律可循,如此才能被传承。就如一块方砖,它是各种建筑的基本单位,运用广泛,你可以用它来筑房屋、建设斗兽场,也可以用它来筑长城、建造金字塔,无论它最终被筑造成何种摸样,它的本质是不变的,它的基本单位是不变的。这种基本单位有几个共性:简单、稳定,才会被广泛认可和推广。

学舞者同样如此,基本动作配合音乐节奏形成一个个完整的舞蹈,某些基本动作的反复便是规律,伴乐的节奏性很强,刻意反复地去模仿舞蹈动作是初期学习之法,后期必然要学会用身体去跟随节奏去舞动,用心灵感悟去舞蹈,跳出模式的限制,僵硬的生搬硬套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利于后期的学习与创新。

音乐、舞蹈等艺术是拥有各自灵魂的,灵魂具有共通性,但本质上绝不会有一致的,这也是真正的艺术家不能被复制的原因之一。灵性、悟性、慧根决定了许多人在艺术领域的成就,灵魂是不可控的变量。

自己代言

文/陈先菊

生,可是我们不是。我们是昆明市里对学生最严格的职中,考勤严格,纪律处分严格,住校生是军事化管理。晨练时,两三个宿舍为一个方队,每个方队都会有两个校卫队的管理人。跑步时脚步很齐,声音很洪亮,方队与方队之间比赛,跑得好的方队减跑步圈数,这是普通高中没有的。

我学的是学前教育,专业课有很多,你只羡慕我学习钢琴、声乐、舞蹈、美术妙趣横生,却没有看到我练琴,学歌排舞、画画时的汗水。还记得开学的第一个星期上舞蹈课,舞蹈老师让我们练的是身体素质,有蛙跳、深蹲跳、腹背肌训练,做组练习,我们累得躺在地上就不想起来;上完舞蹈课的第二天,全身上下酸痛,连走路都有问题,没有痛过的人是理解不了这种痛的;你也无法想象对于从小没练过舞蹈的人来说,站芭蕾脚位时的痛,你看不到被我们汗水湿透了的舞蹈服,同时你也看不到我们整天对着钢琴书上的五线谱研究,看到眼睛痛了还在坚持。我们职高的学生,每一天也都有语文、数学、英语等作业,普通高中上的我们也在上,普通高中没学的我们也在学。

虽然每天练专业课很辛苦,但我们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我们学了那么多的专业,每个学期都有各种专业技能比赛,有儿童故事讲演赛、美文朗诵比赛、舞蹈比赛。当在技能比赛中获奖时,拿到奖状时的我是那样的幸福快乐,因为我做到了别人一辈子也无法做到的事。有些人嘲笑我们学前教育的学生,只是带小孩子,但我想说的是你可以轻视我的现在,我会证明将来是谁的时代,哪怕为教育事业赴汤蹈火也绝不退缩,我是学前教育专业,我为自己代言。

还记得我才进职业高中时,在其它考上普高的同学和亲戚面前抬不起头,可一个学期过去了,我感到自豪,因为我在职高学到了很多普高同学所学不到的东西,我自豪我可以劈叉,我会弹钢琴,我可以画出漂亮的画。还有在这里,我参与了很多实践,让以前胆小的自己更自信地展示自己,我的组织能力和演讲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是同龄普高同学所做不到的。

我想说,身在职中会遇到少不了的嘲笑,哪怕被嘲笑得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我在职中,我为自己代言。

邻里是个大家庭

文/常占国

我所在的小区以老年人居多,文化娱乐活动较少。居民不用说邻里互助,甚至连楼上楼下姓甚名谁都不知道,大家都难解孤独寂寞。

前不久,社区在我们这里成立了一支老年舞蹈队。没成想,这样一项再普通不过的集体活动,竟然一“出世”就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直至吸引得临近小区的年轻人和小朋友也登场与老人们共舞。

老年舞蹈队不仅让老年人收获了健身之乐,还为其他居民提供了可供分享的文化大餐。随着乐声响起,场内无论男女老少,都纷纷踩着鼓点,不遗余力地展示着自我,尽情享受着力与美完美结合的愉悦和幸福。一场舞蹈结束,还有余兴未尽者争相表演二人转、京剧等小节目,引起场外不时传来欢笑声和喝彩声。

老年舞蹈队更为和睦邻里关系提供了平台。活动时,大家都互教互学,切磋技艺,从此有了共同语言。活动散场时,大家说得最多的话是:老姐妹,明天见;老哥们,有事吱声啊……现在,邻居们楼内楼外相遇,侧目而过的少了,主动打招呼的多了;陌生的变得熟悉了,熟悉的更加亲近了;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少了,相互关注乃至帮忙的多了……

邻里本该是个大家庭,集体活动则让这个大家庭有了向心力,更具凝聚力。所以,把居民尤其是闲散的老年人组织起来,让他们多参加一些富有文化含量的集体活动,是建设平安社区、幸福社区的重要内容之一,须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学跳舞

文/吴佳妮

为了让我的课外生活更丰富一些,爸爸妈妈给我在少年宫里报了名学舞蹈。

其实,我非常渴望有一天自己也能登上舞台,身体灵巧得像柳树枝一样,可以随意扭成各种形状。

以前我学过芭蕾舞,也学过拉丁舞,后来因为时间和我的学习有冲突就中断了。现在重新学一些基本功,因为隔了很长时间没有跳,压胯、踢腿、下腰……这些简单的动作,每每练起来,我的胳膊却总是伸不直,腿也是弯的,即使拉开了却痛得不行,甚至有一次我痛得都哭出了声音。下课后,妈妈来接我,我还是抽泣着。问明情况后,妈妈对我说:“人生就像一条路,高高低低,有时很平坦,有时前面可能就会有座大山出现。只要努力攀越,不放弃,过了这座山,就一定能看到更美的风景。”妈妈说的这些话,我似懂非懂,但当妈妈问我是不是要放弃学舞蹈时,我坚定地说:“不,我要继续学!”

不管“山”有多高,我都想爬上去看看。

春节是生命的舞蹈

文/钟芳

“年,像淡烟,又像远山的晴岚,我们握不着,也看不到,但它走来的时候,只在我们的心头轻轻地一拂,我们就知道,年来了。”读到季羡林先生的这句雅致诗意的句子,扑面而来的浓浓年味如缕缕春风轻轻地温暖着我的心田。

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鞭炮声的一天天密集;集市上挂着叫卖的春联、灯笼、福字,让我们感受到新年已踮起脚尖,翩翩地踏进岁月的门槛。过年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共同的盛大节日,这天,无论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还是雪域高原天涯海角,到处都是鞭炮声声,到处都是红红火火,到处都是拜年的祝福,到处都洋溢着吉祥喜庆的气氛。

孩童时总盼望过年,在孩子们的心中,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快乐和喜庆,过年就意味着能穿新衣、吃好菜、放鞭炮、走亲戚、拿压岁钱。除夕之夜,家家大门上贴上红春联,挂起大红灯笼,增添了节日喜庆热闹的气氛。家里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笑语盈盈,饮酒叙谈,热热闹闹吃团圆饭,温馨幸福的感觉溢满了每个人的心头。时到零点,爆竹齐鸣,烟花燃放,大家满腔欢喜,除去旧岁,迎来新的一年。在此起彼伏鞭炮燃放的噼啪声中,我们钻进暖暖的被窝中,揣着对新年的希冀甜蜜入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元日》就把春节的这种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年是一个里程的结束,是又一个里程的开始。也许是长大的原因,现在的我们对年没有多少期盼,也总是在感慨越来越没年味了。其实不是年味淡了,是过年方式发生着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日子越过越红火,穿新衣早不再是过年的期盼,不经意间,我们也就与春节的心灵距离渐渐拉远了。但过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还是文化的风景线,是我们情感的凝聚点,饱蘸了永远不变的亲情,裹挟着淳朴而亲切的乡俗。

春节最大的传统是团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亿万人民的心愿,也是打在每个中国人身上的烙印。每当春节临近,春运就像在神州大地上吹响了一支巨大的集结号,在外工作的、读书的、创业的、打工的,一颗颗思乡的心都激动着,快乐着。人山人海、舟车劳顿,路,尽管走得很辛苦,但都挡不住他们匆匆的脚步。他们迫不急待地赶回家中,投入亲人温暖的怀抱,回到身心得以真正安放的地方。

一家人亲热地围坐在一起,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老人眼看儿孙承欢膝下,全家人共享天伦,这是何等的幸福;年轻人主动向长辈拜年,借此机会表达对父母养育的感激之情。伴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酒杯一端,祝福长辈老人们健康长寿,福如东海;祝福兄弟姐妹们工作顺利,马到成功;祝福孩子们学习进步,快乐成长。儿女情长,父母恩深,大家其乐融融共话团圆,欢声笑语像朵朵含苞怒放的花儿,温馨地绽放,清香四溢……

春节是心灵的港湾,是生命的舞蹈。过一个祥和团圆的春节,是千百年来龙族文化萦绕在每个炎黄子孙心间弃舍不了、割舍不断的根。一年又一年,在爆竹声声中,春节文化再次镌刻上新的年轮,每个人心头的幸福感、憧憬感难以言喻。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爱和亲情去点亮明媚的春天,去描绘生活的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