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写信散文

2023/01/01经典文章

写信散文(精选12篇)

落樱飘如雪

文/六等星の夜

昨夜梦里又一场,落樱缤纷,宛如漫天飞舞的雪花,随着柔和的春风,在空中翩翩起舞。美丽且又那 样的诗意盎然!还是那样的梦境,还是那样的你我!脑海里依稀记得梦境中的你我漫步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蹊径上,小径的两旁是盛开的樱花树。在微风的轻拂下,洁白或粉红的花瓣好似从天而降的雪花,在你我之间徘徊,时而落在我的肩头,时而又落在你的发梢,总是不失时机的展现着它的妩媚与多情。就这样,在我的梦境中洋洋洒洒地落了整整一地。

樱花,你好!你的名字真好,听起来就让人有一种缠绵悱恻的感觉。我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没有比跟你写信更令我感到温暖和惬意的事情了。选择一个宁静的夜晚,摊开一方素笺,让一些情感和思想在尺寸大小的写字台前随凝固的光与影辉映。其时窗外或许正淅淅沥沥的下着春雨。也许,这样的气氛你会觉得有些太诗情画意了是吗?而我只是想说这种意境并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给你写信时的那种感觉。

樱花,既然上帝让我们相识,自然也就让我拥有了给你写信的权利,于是我与日俱增的情感、祝福和内心为你拥有的那份圣洁也就因为有了给你写信的美丽时刻而释放了。因此,我乞求上帝让我们永远拥有这份距离,永远享有给对方写信的权利。

樱花,如果说给你写信的我是快乐的,那么读你的来信便是一种幸福和享受了。每每读你的来信时,心中总是被一股暖流包围着。脑海里总是浮现出你甜美的笑容。虽然我们彼此相隔万里,但我们的心灵已经悄悄地碰撞过了,不是吗?也许我们之间只隔着一张洁白的信纸罢了。

今夜竟是一个无眠之夜,在摆脱了白天的浮躁与喧嚣之后,换上一份轻松恬淡的心情,耳边回荡着浑厚悠扬的钢琴声,在看似无边的旋律,放肆着我的心情。

在这静谧的月夜里,笔尖在洁白的素笺上沙沙地赶着夜路。抬头仰望星空,窗外星光点点,似灯火澜珊,思绪仿佛一下子就飘到了遥远而美丽的南国,不知此时此刻的你在做什么?是在甜美的梦境里徘徊吗?或是和我一样,在月光下耕耘,用文字诉说着我对你的友谊之情?我顿时有了一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浪漫感觉。让我不由的想起了和你相识的那个迷人的夏夜。

都说世界很大,但谁也不会相信有时世界会突然缩小到只有一棵樱花树下那么大的时候,你和我相遇了。一声南腔北调的“你好”,叠加在一起,一刚一柔的两只手握在一起!便将两颗孤独的心也拉近在了一起。从那时起,我便知道,从此以后我不会在独守寂寞。

樱花,你和我,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风景。我这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你那则是南国风情,鸟语花香,花团锦簇!也许正是因为时空和地域上的不同所产生的距离给了我们一笔很大的精神财富,让我们拥有了默契的思念。使得每一次倾听,每一次诉说、每一次祝福都会因思念而显得圣洁和珍贵。

樱花,你知道吗?在与你相识之前,我从不相信男女之间能有真正纯洁的友情。是你的出现,为我的怀疑做了一个美丽的注解。它默默地验证了人世间确实存在着这么一种纯真透明的男女之情:比友情浓,又比爱情淡。而你在我的眼中永远都是那种至纯至静的人,犹如天上那轮皎洁的明月。让我的心情也变得安静清碧成月光下那一潭清澈无波的湖水。

我无法想象在这样一个充满着浮华和名利的世界里,竟还会有你这样一个纯然的按照自己的天性去生活的女孩。你的洒脱与超然让我无法猎象在那双清澈秀美的眸子里,到底曾叠映过怎样的故事。但我知道,你的纯美、幽远和善良一定会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把他们带到无限美好的境界。其实,能与你相识,已经是一件足够令我感到心跳的美丽事情了。在这样一个迷人的夜晚,远远地感觉着你的存在,是一种多么浪漫的滋润。一如我独自漫步在浩瀚壮观的星空下,默默地感受辽阔的苍穹深处投下的一缕温暖和纯洁的月光。

你我都是那样地相信缘分。大千世界,人海茫茫,在芸芸众生之中任何两个原本陌生的人能够相遇、相识、相知都源于一场缘分的造化。你总爱说,面对缘分不能一味的听天由命,袖手旁观。还要懂得争取与挽留。因为缘来是天赐的,缘去却是人为的。因此,我们都十分小心地珍惜着我们之间的缘。不愿出现哪怕一丝一毫的不快与缺憾。

不知从哪一天起,我们便开始走进彼此的梦中了。也许,在我们相遇之前,我们早已在彼此的梦境中光顾过了。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那天我第一次见到你时,会觉得你的脸庞是那样的熟悉。好像很久以前就见过面似的。记得你曾问起我那梦的颜色,我只笑笑,没有回答你,只告诉你那梦是美丽的。

我们都是那样的喜欢梦,渴望留住那梦中的幸福与快乐。却又担心这份友情只是一场虚无飘渺的梦幻。害怕感受梦醒后的惆怅与忧伤。你曾在我面前毫不掩饰的表达了你那份深深忧虑。但是樱花,我要告诉你,我们真的可以不必为岁月的流逝,人生的变化而担心会失去那份友情。因为只有经历过失去的人生才会真正懂得珍惜的含义。所以,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不再联络,只要记得曾经拥有过那些快乐美好的回忆并将它珍藏在彼此的心底就足够了!樱花,我亲爱的朋友!昨晚我又梦见你了,今夜终于可以写信告诉你,那梦的颜色是粉红的,像樱花的颜色,妩媚却不妖艳!

樱花,就在我即将写完这封信的时候,天已经渐渐亮了。不知何时,天边飘来了些许乌云。耳边响起了淅沥的雨声,一线线温柔的雨丝在我的窗前划过,清脆地敲打着我明亮的小窗。仿佛向我诉说着一个个悱恻缠绵的故事。这是新年的第一场春雨,让我感受到了春意盎然的气息!而我,又无法不跟你写信了。

流淌在信笺里的温情

文/胡佑志

那天,我在整理书橱,发现书柜的角落里有一叠厚厚的信笺,那略微泛黄的纸页以及散发墨香的只言片语令我触景生情,仿佛时光可以倒流,诉说着青春年少的真情告白。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高考落榜后的我闲时没事就看看书,听听收音机。那时我最爱听电台的一档点歌节目,为了能听到自己喜欢的明星演唱的歌曲,我就给川台写了一封信。一周后,我意外收听到了我点播的歌曲,同时点播这首歌曲的还有一位叫芹的朋友。我按照收听地址,试着给芹去了一封信。因为不知道地址是否准确,只管投递了出去。信中,我作了自我介绍,还告诉了芹她点播的歌曲已在川台播出。

大约过了五六天,我收到了芹的回信,心情激动得无以言表,想到远隔千山万水,彼此从未谋面,居然还可以做笔友,内心久久难以平静。急忙展开信纸,清秀的字迹映入眼帘。“你好!你的来信我收到了。谢谢你告诉我,不然我不知道自己点播的歌曲播出了。我也喜欢看书,特别喜欢琼瑶的小说。如果有缘,希望做你的朋友,欢迎常来信。”

随着书信的频繁往来,每个月收到的信足有十多封。我们的感情也开始明朗化。腊月里,寒风紧逼,我坐火车,转公车,终于找到了芹的家。刚进村子,就见一个女孩正倚门相望。芹和她的父母将我迎进屋,满心欢喜。 就这样,我和芹的关系确定下来,算是定了亲。每次,她来我家玩,然后我送她到车站,分手时,我们都难舍难分,执手相看泪眼。在长达三年的马拉松式的异地书信恋爱后,我们终于迎来婚期,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常有岳父岳母的信件飞来,见字如面,见言如心,父母信中的关怀让我们身在异乡也能体会到这份亲情。偶尔,我们也会给岳父岳母回信、写信,告诉自己的生活状况。

现在,写信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电话、视频聊天,比起以前写信方便快捷了许多。那天因为要寄一份寸照,我便找到邮局,办理寄信。一旁的青年人见了,非常吃惊,说道:“现在还寄信?不是可以发邮件吗?”我听了,一笑了之。

看到书柜珍藏的情书,我就想起那时写信的激情岁月。每当坐在电脑前,按一下鼠标,邮件就发了出去,分分秒秒对方可见。心中不禁感慨:“过上了好日子,红红火火,过上了好时代,喜乐年华……”

写信

文/梁嘉欣

写信,似乎已经成为很遥远的事情,好像发生在古代。而事实上它十多年前还是我们要从事的很重要的一项活动。那时候,我们的友情、爱情和亲情,都寄托在那一张张盖戳的邮票里。

那个年代,其实,互联网不发达,马化腾没有弄出QQ、微信,新浪没有微博,学生们还不知道一个叫人人网的玩意;那个年代,我们还不是像现在一样手机人手一部,固定电话还是我们当时家庭里的奢侈品,年轻人最有效的联系方式是挂在腰间的BB机;那个年代,我们想起一个在远方的朋友,不是拿出手机拨通号码就能立即听到他的声音,不是在网络上视频聊天就可以看到他的真人。那时没有那样方便快捷的联系方式,我们只能把一股思念化成信纸上淡淡墨迹的方块字,装进信封,投进墨绿色的邮筒里,等待着信件穿越千山万水,投送到那个等待的人手中。我们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收到信件,收到我们的思念,我们只是把思念沉淀下来,在岁月的小河里积淀成石。想念因为不能瞬时得到满足,而来得愈发长久珍贵。

而这个时代,我们的朋友依旧散落在天边海角。可我们不再往他们的信箱里投信,我们想起他时,马上就可以联络到他。好像他不是在远方,只是在门外。我们的怀念不用拉得很远,我们的思念在片刻间就可得到满足,然后下一秒就可以消散忘却。这个时代的感情,来得快,散得更快。我们很方便地把想说的话在瞬间发出去,而不需要搜肠刮肚地寻找最合适的表达;可以在几秒钟内得到对方的回复,而不需要等上至少一周时间;可以你一言我一语地往来,而不需要一口气写上几页纸,再等待对方同样细密而斟酌的倾诉。现在的人交流变得直白快速,也就丧失了牵肠挂肚的味道。

写信,把手写的信件装入信封,填了地址,贴上邮票,旷日费时投递的书信具有不可磨灭的魔力——对寄件人、收信者双方皆然。其中的奥妙就在于等待这个过程,一个有所期待并能持续一段时间的等待,怎能不让人怀念呢?我由衷相信,致力消弭空间、时间的距离纯属不智亦无益。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以盼,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

这个时代,像是一辆高速奔跑的快车。科技的燃油越烧越旺,传统和习惯若是来不及跟上,就会被迅速抛弃。我们就在这样高速运转的时代里,逐渐变得越来越冷漠。人与人的隔阂像是一堵无形的墙,横亘在彼此之间。我们的交流越来越贫乏,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抬头不见低头见,可我们就是可以沉默的进行着晚餐,也许尴尬的不是彼此,而是用餐时发出的声音。在这么一个年代里,我们反而不再热衷于长久,我们沉醉于片刻的欢愉里,乐此不彼。

社会发展得太快,我们都恐惧一不小心就会被时代甩在后头。我们一味追求高效,快捷。速度和效率成为了我们的座右铭,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殊不知,也许有一天高效便捷会成为我们情感交流的墓志铭。

怀念笔墨飘香的日子

文/程丽英

最近,我收到远方同学寄来的一份资料,她还写了一封短信夹在其中。展开洁白的信纸,看着久违而熟悉的字迹,一股真实的温暖从心底弥漫开来。同学的音容笑貌,在字里行间,越发清晰。

写信——这种最初的通信方式,已经从我们的生活中逐渐淡去。想念一个人,只需按下手机上的一串数字,就可以让天涯变为咫尺。然而手机一关,咫尺又成天涯。而今,写信已成过去式,将心情诉诸笔端的日子也成了记忆。

记得我十六岁时,第一次离开亲人到外地读书。第一个月里,我非常想家。在夜里,我只能把思念化作一串串泪滴,在被窝里肆意流淌。舍友安慰我说:“想家的时候就给父母写信吧。”在她的影响下,我写了第一封家书。整整四页信纸描述了自己离家后的“痛苦”遭遇。后来听说,母亲当年收到这封信,还没读到一半,已经泪流满面。一向晕车的她,硬是坐了三个多小时的汽车,赶到学校来看我。现在想来,那时的我是多么幼稚,多么自私。后来,我渐渐习惯了校园生活,更懂得了“儿行千里母担忧”。我每周都把对父母浓浓的思念,装进小小的信封,寄往家里。我在信里向父母诉说学校里的各种奇闻轶事,让他们开心。每次母亲收信后总会嗔怪我的字迹一页比一页潦草,但她在想我时总会把那些信翻出来,微笑着一页页看过去。母亲说:“只要打开信纸,闻着墨香,我就会感到你就在身边。”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手机还没有普及,和朋友、同学之间的联系全靠写信。于是,收信、读信、回信,成为我工作之余最大的乐事。写信的过程是一种享受——夜晚,当月色流过宿舍的窗户,我洗净双手,在柔和的灯光下,内心澄净时,方摊开稿纸,让自己最真实的心迹随着笔尖跃然纸上。那一刻,天地是宁静的,只剩下信中的友人与我。

如今,我们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日,有多少人还愿意执笔抒怀,又有多少人还会想起那些笔墨飘香的日子呢?

见字如面

文/张会丽

最近在上下班路上,洗衣做饭时,常常听《见字如面》。我在一封封书信中走进他人的生活,这信传递的不仅是信息和情感,还有空间和时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封信从江北到江南,从冬天到春天,要辗转许多日子才能送到收信人的手里,想必寄信人、收信人都心怀期待,日子就变得悠长而缠绵。

最早写信应该是上师范时吧。那时没有手机,固定电话费用昂贵,大家开始鸿雁传书。信上写的大多是学习上的困惑、人际间的矛盾、暗恋某人的痛苦等,现在看来都是不值一提的事情,当年怎么那么不能自拔。

而我总会收到一个男生的信,他对我掏心掏肺,什么事都不瞒我,连被女友甩掉也会告诉我,从不觉得难堪。他之所以对我坦诚相待,只是因为他去外地实习时,我是唯一到火车站送他的人,连他的父母都没有去。一个大男孩儿在人前装作一个成熟男人,其实内心还是一个孩子。此时他正从学习阶段过渡到工作生涯,心中迷茫无助,而我的送别对他是很大的慰藉。他说这次送别,在他人生中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我们陆陆续续通了几年信,后来不知因为什么断了联系,从此杳无音信。现在的我,每当打开那些书信时,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年,扑面而来。

我记得也曾给老师写过信,说我永远是他心中的小孩子;给外地的朋友写信,说她是地上的月光;给陌生的孩子寄了一笔钱和一封信,希望她好好学习……最后一次写信,是我写给上一届毕业生的,心中有太多不舍,一一给他们写信,写到情深处,需停笔平复情绪。他们毕业后也会来看我,有时在路上见到他们,他们会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还很傲娇地请我喝咖啡……他们一个个飞到天南地北,留给我的只有当年写给我的信。我已然很满足。

现在联系一个人非常方便,却失去了写信的郑重,寄信的期待,收信的愉悦,甚至和他人联系的乐趣。突然很想写一封信,又不知寄给谁,而我的字不好看,又不像一个朋友,为了给男友写信,苦练一手好字。不禁感叹,不知什么时候还能用到“见字如面”这几个字呢。

家书

文/杨敏

现在通讯发达,人们交流谁还会写信啊?有人这样问。我!我还保留着用笔和纸写信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我认为写信可以锻炼写作和表达能力,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表述自己的想法。有些事口头上说不清,但可以通过写信娓娓道来,有些事比较重要,可以通过写信记录,以便后来做个见证。

我写信是受父亲的影响。在技校即将毕业时,我被分配到一家工厂实习,师傅是个严厉的人,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也不对,经常让我很没面子。远离父母,心中有话要说,只能写信,我把工作中不顺心的事写下来告诉父亲,父亲回信说:严师出高徒,这点小事就把你难倒了?不久之后走上社会,会遇到更复杂的事和困难,你得学会面对。父亲的书信给我莫大的鼓励,让我懂得如何为人处事。

走上工作岗位,我住在单身宿舍,一个人在寝室孤寞的时候就把父亲的那些信翻出来看。父亲是一个不多言语的人,他写的信也简单扼要,没有空话套话,没有重复的话语。那些信纸如今都已经发黄,我依然时而翻来读读,他对我的教育都在一封封书信里。

自从女儿读小学开始,每逢她生日这一天,她都会收到我给她的一份与众不同的礼物——书信。我用写信的方式给女儿在每一年成长的轨迹上画上一朵花,打上省略号。书信上的言语不是赞美,更多的是鞭策和鼓励。每封书信内容都不一样,都是对女儿每一个时期的缩写。铺开信纸给女儿写信是我最平静最幸福的时刻,也是最惬意的时候。书信传达的爱,让我和女儿的心贴得更近。

未来的日子,我还将用这种独有的方式给女儿作生日礼物。女儿说,这礼物是唯一的,只有爱才能坚持。

女儿如今19岁了,远离家乡去外地上大学,我仍然坚持给她写信。我给她的每一封书信,她都精心保存着。

怀念写信的那些日子……

文/苦寒香来

不写信已经很久了。写信已成为我记忆中永远抹不去的痕迹。

过去那一页页白白的信笺,早已被电脑屏幕所取代,那散发墨水香味的钢笔,早已被敲击键盘所取代,那静静的台灯下的夜晚和写信时情感交织的思绪,早已被网络上繁杂的新闻和浮躁的虚伪所取代。

真怀念过去写信的那些日子。

读高中、读大学,我都远离父母,那时除了每天听课、完成作业以外,最开心的就是收到爸爸妈妈从家乡寄来的信,还有那汇款单上简短的留言。爸爸现在都是快要满70岁的老人了。在我读书的日子和工作的头几年,爸爸总是经常给我写信,告诉家里的情况,说妈妈很想我,妹妹很听话,叮嘱我一人在外要好好读书,不要分心,记得吃饱穿暖别生病……有时爸爸在来信中还会编几大段学习方面的顺口溜,说是可以增强我的学习兴趣,掌握更捷径的方法。我知道,那是他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的确也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帮助。

那时的我,每隔几周也要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汇报我的学习工作情况。后来听爸爸讲,每次收到我写回的信,妈妈都会抢先拿在手中,说:“江儿又写信回来了,快念,快念。”妈妈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温柔慈爱,她虽然认字不多,但每次收到我的来信总是那么激动高兴,经常引得旁边一起上班的婶婶阿姨们一阵羡慕。

当我长大了,工作了,有了女朋友后,给爸爸妈妈的信就写得越来越少了,都忙着给女朋友写信、寄明信片去了,那,又是另外的一种感情表达。当时工资收入不高,也买不起什么贵重礼物,于是就在写信上动脑筋,很多思念牵挂、很多甜言蜜语、很多开心笑话、很多体贴关心……都通过白白的信笺、浓浓的笔墨和淡淡的清香,贴上一枚小小的邮票,飞向心中的另一方,于是,数着指头,算着日子,等待那封回信,有时喜悦,有时猜测,有时紧张……但那种感觉却分外充实、分外依恋。

后来,用上了传呼机,再后来,用上了手机,再再后来,用上了电脑,写信就真的更加更加少了。几个字、几句话,该说什么就说什么,说完就忙其他去了。虽然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但总觉得再也找不回过去那种写信的心情和感受了!

家里还有过去留下来的厚厚的几本信笺,堆在书房角落,洒落着一些尘埃……

信短情长

文/胡智慧

在“烽火连三月”的动荡岁月,“家书抵万金”并不是夸张之言;如今虽是和平时期的“信息”时代,家“信”联结着亲情,也是弥足珍贵的。

回想18岁时,我走出校门迈入军营,告别家乡,亲友们一再叮嘱我常给家里写信,以免长辈挂念。义务兵写信不用花钱贴邮票,我在部队三年,一到节假日,常常没话找话地写信给父亲、叔叔和老师和同学,权当是在应付“差事”。没有想到,竟然落得个“懂事”的好名声。

2008年夏季,儿子考上大学,远赴外地求学。我也像当年父母叮嘱我那样提醒他:“常给家里打电话,有空就写信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儿子扬起新买的手机回应道:“这年头还用写信吗?你们也太老土了吧,我用它给你们写信(息)。”开始妻子给儿子发信息的内容,多半是交代生活上的琐事,什么“多喝水、注意保暖”之类,儿子回复也不外乎“学习还好,没有想家”的安慰话。

为了调节气氛,我经常把家里的大小趣事编成短信发给儿子,“信”上交谈逗乐,有时还找话题“交锋”,可往往是以我败阵而告终。儿子上大学期间,我以旧换新买了辆电动车,我喜滋滋地发短信报喜:“我们家买车了”,儿子信以为真,很快回复:“什么牌子的?没听说你俩什么时候学驾照的,不会买车当小房子住吧?”我好久才憋住笑,给他抖开了“包袱”:“咱家买不起奥迪汽车,买的是雅迪电动车。”儿子意识到上当了,好一会才回信:“不是我说你俩,省吃俭用是想存钱防老吗?现在还不学车,已经落伍啦。我还指望以后你们能开车到机场接送我呢。”儿子的“激将法”正中妻子的心思,她立马拖着我到驾校排队报名,陪她体验学车的艰辛。想想学车的大半年日子所吃的苦、遭受的罪,“都是短信惹的祸”。

儿子上大学那年,我的母亲患上了脑梗塞,离家求学在外的孩子,心头始终牵挂着把他带大的祖母,经常发信息问奶奶的身体状况。有天我忽然发现母亲不认识我的叔叔了,就发信息和儿子闲聊道:“你奶奶真好笑,居然不认识你小爷爷了。”儿子回信“幽默”了我一句:“等她哪天不认识儿子了,看您可还觉得好笑?”如同被点中了穴道,我顿时无语,真不敢想像他说的情景。事实也真残酷,没过多久,老人病情真就发展到了这一步,看她认不准子女了,我是欲哭无泪。母亲生活不能自理,和我们住在了一起,可是无法交流,我有时给儿子发信息抱怨说:“精神快要崩溃了,这样下去让人受不了呀。”儿子回信“安慰”我说:“受不了也得受,谁让她是你的母亲,而你们又是我的榜样呢?呵呵,我想你会知道什么是言传身教吧?”短信柔中带刚,毫无商量余地。

儿子大学毕业后,又去更远的地方读研、工作,和我联系的主要渠道除了短信又增加了微信,可我心里的失落感还是挥之不去,日渐炽烈。有次我参加朋友子女的婚宴回来,借着酒劲给儿子发去条短信:“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你打算什么时候让我安享天伦之乐呢?”这小子回短信让我“不要吵、不要闹,带好奶奶,表现好以后才能让你带孙子”。

“信”来“信”往,让漂泊在外的游子感受到亲人眺望的目光、增添了不断前行的力量;也给我这个“守巢”的家长许多慰藉,感受到浓浓的真情伴随着时光在心头持久荡漾。

邮筒

文/陈三农

我喜欢写信,喜欢用笔写信,喜欢日记式写信。

很多年前,我在新疆工作时经常出差。出差时,经常带上不少信纸和几张贴好邮票的信封。那时新疆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汽车,我出差时的工作地点遍布东南西北的公路线上。我走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写好一部分后,就括弧注明日期,时间,地点。写了几天后,找到一个邮筒寄出即可。

后来我调离新疆,来到张家港工作一段时间后退休了。虽然再也不会出差,但仍喜欢给在上海的女儿写信。于是,一沓信纸被放在了写字桌的抽屉里,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我就取出信纸写上几句,最后仍是在括弧中写明日期和时间。我住在云盘路西首,很快就在东首暨阳菜场对面找到了邮筒。不想,前几年这只邮筒被拆掉了,我只好在白天或步行,或骑车,或乘公交车去杨舍西街邮局寄信。某一天我路过市二中,发现了一只邮筒。我仔细端详这只邮筒,是和上海的老式邮筒同一款式,又旧又脏,邮筒上写有:“开箱时间10:30”。国庆节前,我又光顾了市二中门前的这只邮筒,一到筒前,我的眼前一亮,邮筒焕然一新,深绿色油漆漆得锃亮,干干净净。邮筒身上那块白锯皮的本来翘起的第四只角已经敲平,补上了螺丝固定。我很高兴,因为这不仅说明了这只邮筒还在继续正常发挥功能,也说明了这只邮筒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不会拆除的。

尽管相对来说,现在痴迷写信,通过邮筒寄信的人可能已经越来越少。但我坚持认为,当双方看到对方熟悉的笔迹,都会有熟悉的特别感受,这是其他联系方式无法体会到的。我不禁发自内心地感谢市邮局,感谢邮递员同志,不管哪一天都会来到这只邮筒取走信件。

今年夏天我在电视上看伦敦奥运会,发现伦敦街头的邮筒还不少,款式古朴,基本和市二中门口的那只相似。我看到后想:假如在我市步行街、杨舍老街等地,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放上一个邮筒,在邮筒附近建一个小邮亭,出售印有风景,饮食,工艺品等的明信片以及其他小纪念品等。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路过此处,兴致所至,买上一张明信片,写上几句祝福,“放”进旁边的邮筒,也是一种情趣。

一场秋雨,一场凉

文/红精灵

入秋以来,秋雨一场接着一场,像极了三月的春雨赶场。眼前是秋雨,细细的,小小的,柔柔的,轻轻的,细小的如同马尾,如同牛毛,又如同看不见的风丝,在眼前淅淅沥沥,优雅的轻飘。哦,秋雨,你好!又那么一瞬,我竟然恍若,这就是春雨,和风细雨的春雨,看到一篇落叶落下,才回过神来,原来,已经是浅秋。

今年的夏季,雨水稀少,躲在凉意十足的空调房中,躲避日复一日的炎炎烈日,那种被蒸烤的心情,是多麽难熬。多想下一场彻底通透的大雨,让雨水冲刷夏日的烦躁,大多数的希望都被万里无云的天空,打得落花而逃,只能躲着,躲避炙热,烧烤,郁闷和窒息,也随之来到。迟迟不肯出来的大雨,在夏末初秋之际,一场接着一场,而今,又连绵不断的来到。嗨,秋雨,你早!

一场秋雨接一场秋雨,让凉意从一分逐次增加,逐次加深,逐次从皮肤,渗入骨骼。树上的蝉声,不知什么时候停止鸣叫,草丛的秋虫也销声匿迹,只有秋雨,沙沙的,细细的,凉凉的,轻柔的飘着,如同含羞的少女,如同刚露出花苞的骨朵,如同,哦,如同探出脑袋的小草,轻轻的,柔柔的,文静而且柔软,它们静静的飘落,生怕惊起鸟鸣,惊起喧哗,惊醒美梦。

细细的秋雨,轻轻的飘落,宛如一曲清丽的秋歌,又宛如一个柔情似水的女子,依着窗,拨动琴铉,娓娓诉说,有时候似乎在诉说秋声,秋雨,秋水天长,有时候似乎在传唱春华秋实。秋雨,如烟如雾,千丝万缕,从远处来,又从远处去,在天地之间,婉约成一行行文字,一首首柔情万般的诗句。秋雨,一路撒着欢,敲打着平平仄仄的韵律,从夏天走来,向深秋走去。

柔柔的秋雨,如同一个不施粉黛的女子,从天地间来,又到天地间去,柔美的女子,清纯的女子,妩媚却风情万种的女子,它柔软的腰肢,如同仙子挥着彩练在空中飞舞,又如同二月的柳枝,扭捏着身子,迎风飞舞,它白皙的手臂,柔弱无骨,嗨,秋雨,你这个娇媚万千的女子,美到极致,美到人的心里。

隔窗看着,飘飘洒洒的秋雨,秋雨下的夜里,它们跟路灯说话,说着人世间的秘密,说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他们追着汽车跑过来,跑过去,在灯火通明的城市,它们也仅仅是过客,是路过人间的天使。我喜欢秋雨,喜欢秋雨淅淅沥沥的夜里,这样的夜里,适合做梦,适合做梦之后,把梦悬在城市的每一个梦里。

翻开日记,却只是注明,秋雨,这绵绵不断的秋雨,时而婉约,时而清晰,时而又云层密集。前几天还是霞光万里,昨天却又云层密集,淅淅沥沥下了一夜,在半醒半梦之间,悄然而来的秋雨,和着夜色,又如同钢琴协奏曲,让我在迷迷糊糊之间听到一曲神秘的夜曲。打开窗户,让微微的风和着雨走进来,闻到一股久违熟悉的味道,新鲜清晰,且甘甜如蜜。

这样的天气,适合邀几位文友小坐,看,风,听,雨。此时,一花,一草,一木,一小桥,一流水,一砖一瓦,一条古巷,一池醉了的残荷,都会使婉约清瘦的细雨,更加妩媚清丽。一场秋雨一场凉,在凉意十足的秋雨中,学着做一个隐士,收集所有的味道,适合在一面镜子前,给前世写信,给前半生写信,给自己写信,哪怕无法投递,也可以寄给秋雨。

一场秋雨,一场凉,谁的眼泪在飞翔!

书信里的幸福时光

文/三叶草

双休日整理书柜,一扎尘封已久的书信呈现在我的眼前——各种精美的信封,上面贴着面值8分钱的邮票,圆形的黑色的邮戳清晰可见。抽出里面的信笺,写满了密密麻麻的钢笔字,一读,往日的温馨和情谊瞬间跃然在字里行间,让我今天的眼睛感觉既熟悉又陌生,一股久违的甜蜜和温暖洋溢心头,将我带回到曾经写信读信的幸福时光里。

儿时,父亲远在千里之外的地方工作,那时家里没有电话,写信便成了维系我们全家情感沟通的桥梁。父亲因工作忙,和母亲约好每月只给家里写一封信,虽然明明知道要到月底时才会收到父亲的来信,但我们还是天天盼着父亲的来信,一来可了解父亲情况;二来手捧父亲的信笺,心里有了许多亲切感,于是等信便成了一种幸福的期盼。

少年时,我喜爱文学,常写点附庸风雅的诗文自慰,因此交上了几个文友,便与他(她)们有了历经几个春秋的美好通信。在信中我们相互倾吐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交流着学习的心得技巧,那些或清纯自然,或哲理深刻的文字,常引领我进入另一种境界:面对的是一个个良师益友,一个个素昧平生的知音,一汪汪清冽的小溪……我尽可以从中得到启迪,受到教益,每次写完信后,都会感到一种倾诉后的轻松与释然。

青年时,走上工作岗位后我恋爱了,我和女友不在一个地方,于是我们便演绎情书频频鸿雁传。写情书的日子,生活变得十分美好,写信、寄信、盼信、看信,成了我唯一的精神寄托,那种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牵挂,也只有相爱的人才能体会。我几乎天天盼望能收到她的来信,那一封封爱意绵绵的情书,倾注着我们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相思与爱恋。

等信的日子是焦灼不安的,同时也是幸福快乐的。夜深人静,坐在诗意的灯光下一遍又一遍地重温着爱人的信札,那漂亮的信封,特殊的折信方式,散发馨香的纸笺,多情的文字,常常令我欢悦不已。每每此时我都觉得两颗心紧贴在了一起,她的呼吸、脉搏我似乎也听得清清楚楚。

悠悠岁月,如梦如幻,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这个充斥着手机、QQ、Email等新玩意层出不穷的今天,已经很少有人再去写信了,还有谁愿意等上好几天甚至几个月去期盼一封信件呢?曾经那么亲切的手写书信,已消失得近乎无影无踪了,写信与读信的幸福时光也永远被定格在心灵的深处。

看书与写信

文/包利民

前几日,意外地,在收到的多本杂志中间,竟有一封信。那是一封真正的信,四页的稿纸上,写满了龙飞凤舞的字。一个多年前的朋友,在信中说,她近日重读了雨果的《悲惨世界》,有些新的感悟,然后,便是她再读这本书时的种种感受。

思绪飘飞,多少年不曾有过这样的感受了。那时还是二十左右岁的年龄,特别喜欢看书,而且通过看书,结识了全国各地好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常常通信,谈各自的读书体会。因为那个年代没有网络,没有手机,除了看书,就是盼着收到信。读信的时刻,有一种幸福充盈在心间。

忽然无比怀念那样的时刻,阳光透窗而入,照在我的脸上,就那样半卧着,入神地看着一本书。看到某处,便忽然心动,起身,在身旁的笔记本上,记下自己那一瞬的感受。待得看完,便写信数封,寄给那些朋友,仿佛放飞了一次次幸福。

只是,现在很少有那样看书的时刻了。我知道,许多人已经不再买书,想看的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虽然,我一直保留着看实体书的习惯,特别是每天睡前,不翻上几页书就难以入眠,却很少再记读书笔记,就算读到某一句触动心灵,也只是一时的心动,过后便不复想起。

收到信的那个下午,我翻出了以往的那些读书笔记,它们在岁月中尘封了近二十年。透过那些泛黄的笔记,我才知道,在遥远的从前,我竟有着一颗如此易感的心。

可是,如今的我,看书都没有了最初的心境,更别说写信给朋友分享了。甚至,很多年都不曾写过信了。在通讯高度发达的今天,电话、短信、E-mail……那么多的方式,瞬间便将问候送达。

有时候,有了写信的冲动,却不知该寄给谁。曾经的朋友虽然常联系,可是若要寄信,竟不知道地址。来信的那个朋友在信中说,她因心情不好,去了一个亲戚家散心,很偏远的山区,穷困落后,手机没信号,电脑没网络,幸好带了许多书。她便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看书,渐渐地,忘却凡俗,竟有了年轻时的感觉。她说,她极想像当年一样,把自己的感受告诉朋友,幸好她带的一本书里,夹有我曾寄给她的一张贺年卡,上面有地址。她说她步行到十公里外的镇上,往邮筒里投信的时候,有着一种时光重叠的感慨……

这是个阳光暖暖的日子,看了一本久违的书。我将心中欲倾述的许多,化为字句于稿纸上。来到邮局门前,那里有很少有人问津的绿色邮筒。轻轻地把信投进去,就像放飞了多年前的那种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