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光芒散文

2022/12/27经典文章

光芒散文(精选20篇)

相思若有影,何怕秋日惊

文/孙艳伟

秋重了,雨也来凑热闹。寒意代山河,草低挂露珠。枫叶随风过,客没原上歇!秋雨寒,秋雨连,北方的天,应了节气的意愿,飞花了秋的脸面。傍晚时节,雨慢慢的停歇,夕阳西下的余晖。壮丽了一抹飞霞的光芒,四射红似朝阳的浪漫,一许了心潮澎湃的意念!或许,这夕阳的眷恋,相思了久违的嫣然,恋恋不舍了意愿!

芳菲以过秋日客,雁走余温少物华!夕阳红日站山岗,晚霞可知我心肠。灿烂的阳光,因为有了云霞响遮挡,才暂露出美丽光芒,血射在天边上,淡淡的霞光万丈。喜欢那一抹红妆的壮观。和这夕阳西下的天堂,虽说有寒义的沧桑,可还是有美丽的光芒。

月起东方西落日,俩欢总是隔天义。日月的交换,匆匆忙忙了多少落花无奈去,流水晾悲凉的感叹呀!其实,这夕阳的色彩,陌上了熙熙攘攘的离合了。

相思有影,淡淡了一抹云霞的聚散,秋风虽冷,可也有聚欢的温暖。恰似那眉间的遇见,明媚了东月西日的情欢里,至于过程。就像是日照当头暖,可没有夕阳恋的温润和不厌烦了,秋在山川,心在波澜。尘世上,那抹金黄的枫叶,渡劫了世间万物的梦甜。纵横着天地的气度,消磨着岁月如歌的淡然。秋凉是秋重,秋影寄相思。我把心影上的节奏,用秋霞的色彩,斑斓在这层林尽洗中,万般幻想,肆意心房!寄托有梦,思念有型,从容的心情,如枫叶红,如秋义浓,娇娆如秋色彩丰的愿望里,寂寞了念念无恙,都吉祥的花笺小字中,灿烂了人生的光芒!

秋影离恨长,秋风多秋伤。N年中的丈量申,始终是走不出相思的深藏!

借秋你的思想,去更迭了人间烟火的模样。浩劫了一场虚无缥缈的浩荡,似水了流年人在旅途中的秋惊,其实,无论是姹紫嫣红的春光,还是秋叶潇潇的悲凉,这个过程只是我们必然缺一不可的辗转了思念的底色,洗洗无限的光芒。

秋过一季,人荒一场。弹指间的欢颜弦音在沧海桑田中。在季节中幻想。借问的思念,依然如故在风中飘荡。些许了迎风三千路,逆风而三千日的一丝依赖吧!相思无痛,但可牵肠挂肚,相思无望,且知岁月流长。朱颜红沙罗兰宽,怎知我心念伊澜。你是我回眸间的暖,供奉了惊艳似水的流年。你是我邂逅的甜,温馨了的那最美的缘。岁月将这一份青梅煮酒的天,放任在风里去丰满,放足在原上去香甜。或许,此生再无相见,可青梅竹马的的遇见,在这深秋里收获了相思不怕岁月惊,念你三千好时光的节奏呀!

月华朗照

文/飞云流沙

一帘黄昏,把夕阳收入西山。天籁皈依清幽,地平线上,朦胧。

心若止水,静静等待,等待一轮柔白的光华朗照我心。

云天豁处,银盆冉升。承载亿年恬静、阅尽海天孤独的秋月准时赴约。雪白光华流泻,素颜依旧的明月仙子,莲步苍穹。

伫立巅峰,弹剑长吟。斟一杯万顷碧波之上的月华,畅饮万古寂寥、绝代独韵。沉浸在仙子的温柔、悬念、幽美、激情中,清朗的光芒唤醒了寂谧的甜美情节,跌宕起伏的情愫脱躯而飞。深切的思念与婉约的柔光交织在一起,幻化深邃清幽的情致。我临水听琴,在属于我们的一席之地,轻触娇柔的心灵,曼妙静美的点滴徐徐展开,在广柔的山川飘逸。

九月花在青黄不接的间隙带着晨光、霞蔚、迷雾悄然绽放,花瓣上的露珠与洁净娇嫩的花蕊相映成趣。岁月葱郁厚重,天地高远博大,河山雄奇壮美,而你清丽淡雅。仿若有一个充满无穷魅力的女性磁音,从月光中缥缈而来:送你田野的芳香装进胸膛,送你音韵的波光戴在耳旁,送你秋夜的静谧懂得思量。音容如月华惊魂,魅惑醉迷。

月光的旋律从树枝中飘过来,若有若无,就像晶莹的珍珠,在地面上滚动。这些散乱的珍珠仿佛被一双芊芊玉手轻轻拨动,在微风吹拂下优美舞蹈,用闪烁着淡柔萤光的躯体把寂寞的天地描绘得静美诗意。

沿着光芒来时的方向,思维攀援灵梯,肃穆相迎雪白。静候如水的灵动萦绕身心,浸润幽情。月华如水,舒缓流泻。月光是凉静的,因了丝缕薄雾,就有了浮动的缭绕。也许,一些细碎的平常,构成了美好的回忆,也有了每年中秋的相思。

月色溶溶夜,谁是月中人?

萦绕纯净幽柔光华的小巷,白描与暗淡交织。我穿过狭长的路径,是否也走过坎坷,获得澄明?小巷尽头,树丛簇拥,秋花飘香。虽说月光下的景致没有了白昼的五彩缤纷,却用素洁的含蓄为我勾勒情悸意涌的深邃。抖落所有羁绊,情愫如振翅飞鸟,在月光中舞动。

我在记忆的城堡流连忘返。时而端详,激赏临水照影的女子,托腮遐思的静美;时而捧读,体会怀一缕纯真老去的浪漫。一声娇笑如画笔,在我心灵的宣纸上,涂抹峰峦叠翠、水碧花艳的彩晕。灵魂深处的姹紫嫣红与此刻的幽谧洁净交相辉映,月朗花正香啊。

守望最后麦田的人眼中没有诱惑,携手的日子又怎会不安静如湖?如今夜,月华朗照,教我好不欢喜,沉醉似熏……

谁都能被幸福的光芒照耀

文/鲁先圣

相比苦难,幸福似乎总是短暂的,它总是刻意躲藏在无边的苦难中间,当你还没有感觉到的时候,它就在一瞬间逃之夭夭了。或者你感觉到了它的存在,它却是那么弱小,与泰山压顶的苦难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听到的更多的是痛苦的声音。

孩子的课本上有篇课文《巨人的花园》,是说一个巨人有一个花园,原来他允许孩子到里面玩耍,花园里不仅花繁叶茂,而且到处是孩子的欢声笑语,他因此感到十分幸福。但是后来他听信了一个妖魔的话把花园关闭了,不再让孩子进去玩耍了。不久,花园里的花儿都枯萎了,他不仅仅听不到孩子的欢笑了,而且花园也没有了一丝生机。尽管春天来了,他仍感觉很寒冷。为此他十分苦闷,有一个人告诉他,幸福的密码就在花园的大门里,只要重新打开花园的大门,幸福就会重新回来。他重新打开了花园的大门,孩子们又回来了。果然花园里的花儿也重新开放了,他的花园又恢复了鸟语花香,孩子的欢声笑语也重新回到了他的身边。

课文后面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你认为幸福是什么?学习了课文之后你认为什么是幸福?孩子是这样回答的:原来以为幸福就是能够让自己快乐,学习了课文之后感觉让别人快乐才能够幸福。

我十分满意孩子的回答,也满意课文的编选者能够选用这样一篇课文,让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就能够找到幸福的密码。

世界着名的精神医学家亚弗烈德·阿德勒曾经发表过一篇令人惊奇的研究报告。他常对那些孤独者和忧郁病患者说:“只要你按照我这个处方去做,14天内你的孤独忧郁症一定可以痊愈。这个处方是———每天想想,怎样才能使别人快乐?让别人感到人世间的爱心力量。”

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你如果觉得自己孤寂,或者觉得道路艰难,那你就照着阿德勒的话去做,只要心中有一盏温暖的灯,就一定会照亮你暗淡的心灵。幸福的密码并不神秘,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很轻易地弄懂这个道理,而且我们做起来也很简单,但是,为什么在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人被痛苦和烦恼困扰?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因为那些人只顾看自己的利益,没有想到自己应该为他人做些什么。

想着自己应该为他人做些什么的时候,幸福的密码就解开了。

有一个傍晚,在我所居住的城市里,出现过这样的一个景观。在川流不息的车辆中,有一辆农用三轮车夹杂在中间。一个青年农民驾驶着三轮车,一个青年妇女和一个小女孩在车厢里回脸向后坐着。车厢里是一些盛水果的草筐。很明显,这是郊区的一家人来城市里卖自己家的水果的,卖完了水果,正在回家的路上。

在繁华都市的街道上,开车的青年满脸上挂满了开心的笑容,车厢里的母女也一脸笑意,他们对于匆匆掠过的漂亮的车辆没有丝毫在意。整个街道似乎都在注视着这幸福的一家人,而他们丝毫也没有对城市繁华的羡慕,丝毫没有对自己身份的自卑,他们完全沉浸在卖了水果有了收获的幸福中。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这样的一家人回到家里会是什么样子。他们会开心地掐着指头算一算,这一天卖了多少钱,有多少利润。然后,一家人就在开心的说笑声中进入甜蜜的梦乡。

是他们一家三口比我们更有幸福的理由吗?是他们比我们有更多的幸福吗?显然不是,他们一天的收入恐怕也就是几十元钱,还不如我们很多人的一包烟。他们居住在农村里,生活的条件与我们相比更是天壤之别。当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现代城市文明的时候,他们只是我们城市的过客。为了卖那几十元钱,他们要在城市里东躲西藏,因为一不小心遇到罚款,那可能就是他们一个季节的收获。我们的孩子正坐在舒适的家里喝着牛奶,我们开着舒适的私家车听着悠扬的音乐出行,我们一天的收入可能赶上这个农民全年的总和。

对于那个农民家庭来说,我们简直是生活在天堂里,可是我们为什么却没有感觉到自己非常幸福?不是我们没有幸福,也不是我们没有创造幸福的能力,而是我们对于幸福太麻木了。想想我们自己,当初我们从农家考上大学的时候是怎么想的?我们刚刚当上国家干部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我们真的应该停下脚步提醒自己:难道我们的生活还不算幸福吗?如果我们能够时刻这样提醒自己,幸福的生活就一定时刻洋溢在我们的身边。

幸福的产生与否就在一个人的心态如何,那种善良的心、仁慈的爱能产生巨大的威力,迎来盼望的幸福。在这个地球上,只有充满着爱心的角落、家庭,才能够被幸福的光芒照耀。

故乡的黄昏

文/朱皓然

街道上的灯早早亮起来了,一点点地吃掉了黄昏。葳蕤杂草群蚁排衙,却沾不上街灯的光芒。

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我的家乡,又数黄河边的夕阳,最灿烂。

才开始是金黄。任目光飞去,将大片河面收在眼底。它的光芒,不像人们眼中的黄金,却是一曲热情,奔放的旋律,水声击打岩石,像是少年奔跑于山路之间,发出的那种由心的呐喊。震得天边,开始逐渐落下一日的帷幕。

后来是橘黄。不知哪一阵风儿为它吹落的一身淡雅的金粉,显得那般成熟,可敬。踩着天桥,阳光走进了冥冥田野。这时庄稼都已收去,弥留下的,是无边的空寂。我很想知道,它在想什么。在都市繁华的灯火身后,它独享着这份寥落,安静在自己的安静中。时光如水,不载得,不载失。不远处,我仿佛听到地里的种子,在商讨一个大计划。

家乡的夕阳在田里安静地打着旋儿,与众不同。远处,一曲高歌水向东。

最后啊,落日在水天一色边涨成了鲜红色。它红,却不是急躁。它静,却不是等待。那是一团生命之火,奔跑在河面上,使这个黄昏也变得生气勃勃。任明艳的光芒溢进眼眶,看到的是天边的半个苹果,手指间一股股暖流涌动,拥挤,快乐。河堤石子间的奇草异果,已被这暖暖的流水煮熟,散发出一种温暖的芳香。光芒剪裁了不远处村姑们的身影,她们面对一片晚收的棉花地,手中已没有了不安的忙碌,只有一片片的白与红,一片片的安详,一片片的慰藉。

夕阳的光投在河面上,又反射进我心里。那一份明艳的光,化作了一束耀眼的烛光。烛光下,我看到了逝去姥姥,和她手中正为我缝制的衣裳,心也温暖起来。因为那是名牌——姥姥牌。我想,有时候复古并不是落后,而是一份纯真的心,带人们理解简单的快乐。

向河中投下一颗石子,将这近乎静止的时光打出漏洞,让它重新流动起来。走在归家的路上,我想对于学业,事业而叫苦不迭的人来说,我真是一位富翁了。

黄昏里下路,鼓笛赛神归。

母性的图腾

文/张生祥

1.诞生

女娲,在裂开的天宇,以女性的英姿,抚平苍桑的混沌。大地因此而辽阔。群峰涌起。河流滋育。草木繁茂。从渊源的天荒滚滚而来。这是诞生的开始,母性的光束总是在刹那之间,显示强大的征兆。比如闪电,这是一种阵痛的乐章。在降临时,巨大的喊声,昭示新一轮动脉的崛起。这让鲜活的血液,奔腾如台风越过山峦,如海啸横扫于无边的空旷。女娲,神的力量赐予。她承载着生命的河流,在永不停息的时光的道路上,将一次次的哭啼,孕育。如花朵般生机展现。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世界,有生命的地方,就有舞动的奇迹。在大地之上,填充天空那无法浑圆触摸的角落。

2.赐予

因此,这种超越一切的爱,晶莹了亿万道阳光的热度。哺育,叮咛,牵念,便如影随形,坚韧无比地刻写在人生的页码上。让手心,能感知到人间的体温;让心脏,能连接土地的跳动;让目光,能接引爱的语言。这种纯洁的赐与,除了母性之念,谁也无法用美丽的词藻来代替。她与日,与月,与那一场场的生死轮回、新陈代谢时时保持着亲密的距离。即使,一些季节,在不断地远走。肉体的存在,便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正是这种无私而坚韧的饱满,在艰苦卓绝的路途上,打开一扇又一扇天地之门,让生命有了从容的凯旋,去迎接那些不为人知的设想。

3.光芒

现在,这种光源随处可见。她的耀眼,正生生不息地穿透水的厚度。水,作为母性最纯粹的洗礼,在大地上,闪烁着本能的感动。这是一种图腾的光芒,它让那些冰冷的思想,开始解冻。从内心深处,唤醒沉睡的无知,化解千年不死的那一滴善良的泪珠。一粒花朵的香,承载无边的能量,为这种完美进行高洁的谱曲。光芒不断地,一阵阵重叠地出现。母性的图腾,以岁月为根,以时间为叶,永恒于川流不息的信仰。

劳动者的光芒

文/李晓

这些年来,我喜欢在城里找乡亲。所谓乡亲,我狭义地理解为就是在老家那个村庄里、泥土里一同滚大的人。

老家的乡亲们,一个一个前脚跟紧接着后脚跟,来到了城里居住。乡亲们也在寻找着乡亲,像我这样敏感的人,有时凭一个眼神,或一个神经质的动作,就可以辨别出乡亲们的模样,比如他们走在马路上的姿态,与走在田野上的姿态,本质上还是一样的。

上个月,来城里居住的老乡何老伯,突然辞别儿子,回到乡下重新扛起锄头种地,操起镰刀,弯下腰割草喂牛。何老伯来城里三年多了,一直寂寞,几乎没一个朋友,除了偶尔和我唠叨,就是一个人在阳台上自言自语。他脑子里记得最清楚的,还是二十四节气,哪一个节气乡下播种什么,收割什么,他心里明明白白。

我去乡里游走,遇见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农,正吆喝着一头牛在田里耕耘,他的额头,和路边山岩一同隆起了皱纹,花白头发,像覆盖在草叶上的霜。这样一位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望着他脸上露出开心的笑,那笑容,像风掀动着溪水两边的稻浪。

我还看见一对老夫妻,躬着身在挖红薯。每一锄挖下去,身子就要颤动一下,他们从土里摩挲着红薯时,核桃一样皱纹密布的脸上,绽放出欣喜的笑容。我离开故乡那一年,我称叔的这位男人,身子骨还硬朗着呢,挑着收割的一捆稻子,在田埂上健步如飞。而今我回乡,能听见他和老伴在地里撑着锄把歇息时的喘息声了。一辈子在土里刨食,泥土的命,也是他们微小的命。

在乡村,遇到干旱季节,我看见一些农人站在地里,手搭凉棚望着天上白云,一旦有轰隆隆的雷声响起,那种内心的喜悦,就如婴儿等待娘那干瘪的乳房里,渗透出来的奶水。有一年旱季,我亲眼看见一场滂沱大雨来临时,一个老农跪倒在地,对苍天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额头上,沾满了泥土。

我乡下一个堂叔说,侄儿啊,我们乡下人,就是靠着这块土地过日子。回乡望见堂叔在稻浪麦浪里起伏的身影时,想起和堂叔一样劳动着的乡人,才想起我的盘中餐,从哪里来。所以我随便抓起一把土,便能闻见土里的汗味。

有一年我回乡,听说了一件事:村里八十三岁的王老汉,在地里锄草时,一头栽倒在地,再也没醒来。而王老汉的三个儿子,有两个是千万富翁,孩子们一次一次差点跪下了,求着父亲去城里别墅居住。王老汉挥舞着锄头吼出了声:“搬到城里去,那是要我的命啊!”就这样,王老汉一个人,在乡下种庄稼,还喂了十多只鸡。有一年,王老汉还到城里给我送来了一篮子土鸡蛋。这个倔老头子,就知道种地,他那当老板的儿子对我不断摇头叹息。王老汉就这样在土里翻滚了一辈子,以匍匐的姿势,最后倒在了土里。

还是我妈懂王老汉,她说,娃啊,一辈子种庄稼的人,就一辈子劳动的命。难怪,我妈搬来城里时,还扛着一把锄头、用报纸包着一把镰刀进城。

在乡村还看见这样的一幕,一位在地里劳动过后的妇女,她淌着汗珠敞开胸怀奶孩子。在她胸前,有稻草屑,还沾有泥土,怀里的孩子,正贪婪吮吸着妈妈的乳汁。这样的母亲,我认为,和劳动的人一样,是乡村大地上最美的风景。

也许是我来自乡村,每一次看见这些在大地上劳动着的农人,就陷入长久的感动。我想起一个国家,那些最朴素的品格,最谦卑的笑容,最忍辱负重的身影,最豁达开朗的心胸,最默默无闻的命运。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以劳动命名的节日,这多好。请让我这个农民的后代,站在大地上,向那些劳动着的身影,深深地鞠躬致谢——谢谢来自你们的喂养。

五四精神永放光芒

文/施泽会

今年五月四日是五四运动101周年的纪念日子。

很多人认为五四精神过时了。我认为五四精神更加灿烂辉煌,五四精神更加永放光芒。有了五四精神过时了这种思想的人,不是真正的进步青年,不是一个有担当,有作为,有奉献的人。这样的人应该好好进行一次深刻的五四精神教育。

五四青年节是一个爱国运动、民主、科学、进步的节日。1919年5月4日,广大青年学生为了追求民族独立,与中国封建统治者及外国入侵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追求民主、科学、爱国、进步。他们不怕牺牲,与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有的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献出了鲜血和生命。这种五四精神实际上已经被中国共产党传承了青春的基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青春力量。

今年新冠病毒在湖北武汉突发,千千万万青年人,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奔赴抗疫战场第一线,舍小家,顾大家,就是一个个五四精神的生动体现。他们团结战斗,不怕被病毒感染,抢救病员生命。

医护人员在各大医院,工作人员在各个社区,各个站台,与病毒进行顽强的斗争,用生命保护每一个重点区域的人们。这就是举全国之力,为湖北保卫战,为武汉保卫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特别是那些被病毒感染,为控制疫情传播不幸牺牲的青年同志,更加体现了五四精神,传承了五四运动的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的主要精神目标。抗击疫情中33名不幸牺牲的青年人被授予五四奖章,他们用生命践行了五四精神,从这一点上讲,就更加值得全国青年好好学习,好好领会五四精神的实质。

我们潼南区奔赴湖北武汉的医务人员,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战胜疫情,他们也是忘我工作,同全国4.2万名医务人员一起奋战。视病员为亲人,给他们讲解防护知识,关心他们的冷暖,让病员树立起战胜新冠病毒的信心。他们穿着铠甲一样的防护服,脸上的勒痕无数,身体有许多不适,都必须坚持,直到工作结束,他们才能喘一口气。这些生动感人的事迹,被后方人民都记在心里,被湖北人民,武汉人民记在心里。

抗击疫情期间,我们潼南区的青年志愿者主动为湖北武汉捐款捐物,亲自将物品送往湖北武汉,让湖北武汉的群众非常感动,架起了一座爱心桥梁,传递了一个个爱心故事。也更加体现了五四精神的传承。

今年是决战小康的最后一年,广大青年志愿者,纷纷为贫困户出谋划策,进行帮扶工作,为早日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也是体现了五四精神。

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的青年人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风雨无阻,奋勇向前。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后来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老山精神,武汉精神,湖北精神等等精神的形成很好的注释。

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五四精神。青年人必须积极向上,开拓进取,团结协作,加强自身修养,积极培育和提倡爱国主义精神。坚持坚定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为实现“两个一百”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五四精神永放光芒。

仰韶的光芒

文/段延青

韶山之北,水流入黄河;韶山之南,水注入涧河。

相传,舜帝首创韶乐,亲制箫及五弦之琴,有六律五声八音之妙。舜帝从山西舜都,带着他的两个女妃娥皇和女英,渡过黄河南巡,路过今天的河南省渑池县城北的这座山,发现此处风景秀丽,便召集当地百姓,在山上演奏韶乐,与民同乐。自此,这座山便得名韶山。

韶山前有渑水环抱,后依书山为屏;东以嵩山为邻,西靠崤山为伴;南有金乌、玉兔双峰护持,北滨黄河而迎王屋。韶山主峰在周围数十座山峰簇拥下,兀自耸立,犹如一柱擎天。韶山有大小三十余峰,沟壑纵横,壁立千仞,山峰陡峭。奇石异山随处可见,山体巨大的岩块呈纵、横、斜各种节理发育,形成悬崖峭壁,以及石林、石柱、石笋等似人似兽似禽的象形石,令人叹为观止。

韶山脚下的村落,便是仰面可见韶峰的仰韶村。仰韶先民,跟着舜帝学会了制造陶器、石斧、石刀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黄河畔繁衍生息。在距仰韶村不远的黄河丹霞地段,滚滚河水从峡谷中汹涌而过。

仰韶村的先民们如此亲近河水。他们在岸边的窑场,手拉着手踩着红色的胶泥,在脚掌与泥水之间,诞生了陶器,产生了音乐、舞蹈。

他们用黏土当原料,用手捏制成陶坯,用火烧制成陶器。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矿物质原料彩绘,然后入窑烧制,成型后的陶器呈现出赭红、黑、白等多种颜色,这就是彩陶。

1921年10月,一个名叫安特生的高鼻深目的瑞典人带着年轻的助手袁复礼,来到渑池北部的仰韶村,默默地进行着一次地质考察。他们无意中发现了仰韶姑娘与族人们生活安息的地方,并在此挖出了质朴且红得像燃烧着的火焰一般的陶器。陶器上装饰着精美而生动的图案:网纹、鱼纹、宽带纹、花瓣纹……于是,一个时代诞生了,一个重新改写了历史教科书的沉甸甸的史前文化类型诞生了——仰韶文化!这个不起眼的村庄因仰韶文化而蜚声中外;这个北依韶山,三面环水,长不足千米,宽约300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的台地戴上了一顶光耀千古的桂冠——仰韶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和研究,为探讨中国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和基础条件,开启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和近代田野考古的序幕。从此,中国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逐渐开展起来,并且从新石器时代到旧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逐步建立了中国考古学体系。

作为当时生活用具的仰韶陶器,浓缩了仰韶先民的智慧和情感。彩陶文化,成为仰韶文化的独特标志,更是华夏文明的灿烂瑰宝。

黄河流域的洛阳王湾、郑州大河村、陕县庙底沟、西安半坡村、甘肃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熠熠生辉,光耀中华大地。

雷锋精神的光芒

文/张永生

又是一个春光明媚,晴空万里的三月。春风拂面,杨柳依依,到处呈现出一片绿意。在这个惬意舒服的三月里,自然会想起一个人,他就是雷锋。

第一次知道雷锋这个名字,是在我六岁那年。那是一个初春的早晨,独自在家的我鬼使神差地来到了父亲的书房。推开门,一缕阳光正从对面的窗口斜射进来,正好洒在父亲藏书的角落。循着这一缕光线,我充满好奇地翻找着里面五彩斑斓的书籍。但在这一大堆书里,竟然没有找到一本自己喜欢的。我正欲离开,眼前突然一亮。只见一本书的封面上有一位头戴棉帽的年轻人,正对我露出爽朗的笑容。通过旁边的拼音,我记住了这本书的名字——《雷锋的故事》。于是,我稍微整理了一下被自己翻乱的书本,便赶紧捧着《雷锋的故事》走向光线明亮的窗口。虽然书里面的大部分文字当时我都不认识,但通过里面的插图可以知道,这个叫雷锋的人,做了许多的好事。

上学期间,为了“学雷锋做好事”,我和小伙伴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都爱低着头,小眼睛滴溜溜的在地上四处找寻。于是,老师的抽屉里开始有了铅笔头、橡皮、圆规等学习用品,还有用旧了的毽子、沙包以及弹珠儿,甚至还有一些零钱。老师也会根据我们的表现在教室后面的板报栏里,为我们写上几句表扬的话,时不时贴上一朵小红花。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再加上小红花的鼓励,我们的热情更加高涨了,经常争着帮值日生打扫教室卫生。老师告诉我们:“不但要在校内表现好,还要在校外做好事,比如碰见老奶奶要扶着过马路啊,帮农民伯伯推车啊,看到摔倒的人要及时扶起来等等。”一直以来,我们都把老师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雷锋精神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雷锋短暂一生中的22个年头里,并没有硝烟弥漫下的英雄壮举,他所做的大部分事情是我们经过努力后都能做到的。他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凡的成绩;他全身心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愿做建造社会主义大厦的一砖一瓦,甘当无名英雄,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他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入手,为社会增加财富,甘当默默无闻的老黄牛……

从雷锋这些平凡的事迹中,我感受到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体会到一种对事业的伟大追求。就让我们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与时俱进地学习雷锋精神的精髓,用雷峰精神洗涤我们的心智,用雷峰精神影响我们的观念,用雷峰精神指导我们的行为,让雷锋精神的光芒成为我们人生旅程中一道不可或缺的春光。

一道亮丽的光芒

文/郑咏梅

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没有太多的惊人举动,可吴绍萍留给我们的却是一次次的感动,一次次的震撼。作为一名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且不说她得到过多少荣誉,也不说她付出过多少艰辛,单是她那27年如一日的爱心,就足以让我,让我们这些自认为富有爱心的人汗颜了。

“爱孩子赛妈妈”,这是她的事迹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评语,她用自己的爱心驱逐着孩子的恶梦,她用自己的爱心健康着孩子的心灵,她用自己的爱心换来了孩子的张张笑脸。27年的“爱”,9855天的“爱”,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一个让人多么遥不可及的数字。不能说同是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没有爱心,但是谁能像她一样坚持不懈地付出自己的爱呢?吴绍萍的“爱”,不正是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或缺的真爱吗?不正是我们所要寻找所要学习的方向吗?在孩子到校后帮他们拎好未整的衣领,在孩子玩耍回来后拍拍他们身上的灰尘,在孩子摔倒时及时将他们扶起,在孩子忘带学习工具时轻轻为他们送上,在孩子生病时及时嘘寒问暖,在孩子犯错时静心听听他们的想法……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是极其普通的事,作为一名老师,却能像妈妈一样,时时刻刻地关注着,把这些普通的事天天做,把这些普通的小事做成习惯,普通的人把看似普通事做好,而且一做就是27年,这就是吴绍萍最大的不普通,也是她让我最为敬佩的地方。

如果说爱心点亮了吴绍萍老师的光辉,那么智慧便让光辉更加耀眼。在吴绍萍老师从教的27年中,我觉得不仅是奉献爱心的27年,也是智慧熠熠闪光的27年。她在默默付出的同时,还善于总结在教育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反思得失,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有的放矢,游刃有余。研,是她智慧之所在,也是她开拓创新的法宝。在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教师,他们守望着三尺讲台,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扑在教学上,呕心沥血地批改着作业,不厌其烦地钻研着教材,细致耐心地与学生沟通思想,每天都有着收获,每天也都有着困惑,收获时内心雀跃着,困惑时内心忧虑着,可是就是没有想到把收获成功的经验和内心的困惑记录下来,作为是一种工作的积累,把这些保存下来,去总结去反思。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像吴绍萍一样把两者完美地结合,不仅要有奉献精神,在奉献的同时还应该善于去研究去探讨,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加完善。话虽这么说,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往往是顾头不顾尾的,在上好课之余,要去搞好教科研,这两者似乎不乏冲突,总觉得自己的精力有限,也常以此为借口,放弃研究,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勉为其难地提起尘封多时的笔来,闭门造车式地写写随笔反思,而在自己身边出现过或者经历过种种鲜活的案例,就在我们一次次借口下,由当初的清晰可述,到后来的流逝殆尽了。想想,真是可惜了。虽然我们现在也都有所意识,但是与吴绍萍老师一比,总是不自觉地会问自己:这种意识怎么就能晚了这么许久呢!

教育是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吴绍萍是这光辉中一道亮丽的光芒,她用自己的行动和热情给了我们最好的指引。不用抱怨说环境的艰难,不用推脱说自己繁忙,只要自己想做,用一颗真心去投入,相信“吴绍萍”会越来越多的。

青春,太多太多

文/白杨

谱一曲离别,演绎青春的舞姿;掬一簇鲜花,献上青春最美的光环;歌一首,用鲜花勾勒青春的轮廓,画笔的点缀,在青春的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似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曲折人生路。

青春如水如歌,用美丽的歌喉唱响,一腔激情豪迈宽广的心胸打破了寂静的世界。年轻是骄傲的资本,年轻憧憬无限,倘有一腔热血,就敢挥洒一方,有时也竟黯然忧虑。像布满乌云的阴沉,透不过气,累计地纠结与忧虑却找不到最终的根源,无从寻找。

青春,太多太多,无从追寻却悄无声息的逝去。只留下叹息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地上回响。品尝着青春,或在黑暗的世界之中独自黯然。洗刷这个心灵的忧伤;或疯狂地追寻生命的灿烂,其实,纵然生活给你无情的一巴掌,你也要学会给生活一个微笑,曾经的欢声笑语已是往昔,记忆的齿轮仍在不停地滚动着;尔虞我诈的心即早已习以为常,纯洁的想法早已与这个世界不相符了。与其忧愁满面,意志消沉。到不如面带微笑,在暴风雨中学着去坚强,乐观。

青春仿佛一首精致优美的诗歌,其内涵与精髓往往令人揣摩不透。下雨过后的清新。透露着生活的辉煌,泥土的芬芳,折射出生命的光芒,心如夏雨,缠绵忧郁。青春如雨,多愁温柔。夏雨如人,青春亦如此。莫要斤斤计较,青春那段灰暗的时光,微笑着,青春的姿色会愈加的充满阳光的味道。或许,我们一时半会很难办得到,但我们又都知晓,生气只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不要因为过多过少的错误而让生活过的灰暗不堪,让青春失去该有的光芒。心有爱,微笑面对。

就如此般,乌云笼罩着一尘不染的蓝天,微风轻裹,虽然豆粒般雨儿洒下,但如此难得清新的意境,又怎能错过。走在早已熟悉去上课的路途,从未静下心来,欣赏路边的花草。漫步雨中,望着早已被打湿的花儿,沁人心脾的芬芳终究不会被掩盖。顽强的小草,给人无线的希望。青春,太多太多,诗意浪漫,又步满荆棘。偶尔漫步于蒙蒙的细雨之中,甘愿淋湿,感悟着自然之美。人生青春无回博,疯狂之事几何多?青春,尽管多愁善感,但又精彩纷呈,善于发现,也让青春留下美好的回忆,而不只是残留。

青春,太多太多,不言而喻,激情澎湃,精彩的青春张扬着年轻的魅力。花样青春,与众不同的成长,让你的青春不安,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远去的灯火

文/曹木静

每当夜幕降临时,村中家家户户的灯就亮了,那一窗窗灯火在硕大夜空的笼罩下,静静地散落在村庄之中,泛着清幽细微的光芒。无边的夜色,将一抹抹灯火吞噬在苍茫的黑暗之中。每扇窗散发出的光芒,宛如一道道温柔而细致的布帛,宁静而柔和。灯火是村庄夜晚的象征,如果没有了灯火,村庄漆黑一片,陷入死一般的沉寂之中。灯火,更是乡人们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有了灯火,夜晚的村庄,便拥有了融融的暖意,有了灯火,夜晚的村人,便拥有了对生活的追求。

上世纪八十年代,对于大多数村庄来说,用电还较为紧张,拉闸限电是家常便饭,于是煤油灯就成了家家户户的必备品。一根用线捻成的灯草或细绳浸在煤油里,一粒如豆大的火光便照亮了屋里的角角落落。昏黄的灯影里,母亲总是摇着那辆破旧纺车,吱吱呦呦地将寻常的日子抽成细细丝线,结成梭形的果实,然后便在哐当哐当的机杼声中,织出一家老小穿衣所用的布和所有的吃喝用度。放晚自习回家的我,趴在温热的桌子上就着这一豆灯火复习功课。而每逢此时,母亲总是用针将灯草挑上几挑,努力使火苗再明亮一些。

凭借着一豆灯火的光芒,村子里先后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学生。这些人虽然远离乡村,过上了标准城市生活,但内心深处对灯火的记忆始终不曾忘却。每窗灯火都包裹着一个值得称道的故事,一段段感人的传奇。

一豆橘黄的灯光,不但是我整个童年生活中的亮光,也是我们那一辈人生命中孱弱而又永远的温暖。

如今,明亮的电灯、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将夜晚照得亮堂堂的。现在,别说是煤油灯,就连蜡烛也退出了舞台,非在特定场合是见不到它的身影。但偶尔停电的晚上,每当人们点起一支小小的蜡烛照明时,尘封在记忆里的温馨便悄然弥漫开来。既觉恍如隔世,更感亲切无比。

城市旖旎的风光,使人留恋与迷醉,独自走在红砖铺就的绿道上,心中自有一份亲切与自然。站在江边,看着闪烁不停的霓虹灯,人们迈着闲散的步子,闲适而从容,没有人会留意那些灯火。沿着江湾蜿蜒而去的路灯,在波光潋滟中城市的风景显现着妩媚的光泽。

城市的灯火,跟每个人都有关,但跟每个人又没关系。无月星耀眼,夜黑灯自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欢乐,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温暖,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满足。炫目的灯光虽然明亮,但却掩盖了夜空的美丽。

作家刘醒龙说,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乡村,乡村是每个人心灵的归宿。其实,对于灯火,我依然留恋着家乡那蒙昧未亮,透着薄纱般的雾气散发出的光芒,无法忘记小山村那一抹抹宛如游丝般的灯火。在大山环抱中,透射着最为纯粹而原始的光泽。可是在城市中,我无法寻找这样的灯火,也无法找到心中那份对于自我生命最为本真的温暖。

灯火,已然远去,我心惘然! 灯火,已经幻化成了我内心深处的一种向往。

青春,生命的光芒

文/林江文

青春,生命里的一片净土,像一轮冉冉升起的晨阳,朝气蓬勃,富有生气。青春,在人生的路上探出头来,开始展露锐利的锋芒。小孩子气的面孔,逐渐走向成熟,迈入稳重;幼稚的容颜,逐渐跨进热情洋溢,拥有人生的抱负。青春,宛如一首年少轻狂的恋曲,唱响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飘于理想的空中,也会令人荡气回肠,觉得余味无穷,活力四射。

青春,心怀壮志。一种思绪征服四周,一种气概惊涛拍岸,一种豪情踏遍心灵的境地,魅力迸发,照亮日子的平淡,勇敢闯入黑夜的无涯,与恐惧、猜测和怀疑奋斗。人生更加开朗,更加活泼,更加阳光灿烂。青春,也会看过人情的冷漠、世态的炎凉、人生的匆忙和人性的胆怯。心头充满怀疑,充满困惑,难以解脱。

轮回的季节,春去秋来的艰辛和繁华,心里曾经充满矛盾。苦涩在红润的脸上透露出来。一种伤心和难过荡涤心胸,但是,它也会被新生的、好奇的和清鲜的事物逐渐代替,慢慢地淡忘,消失在勤奋的学习中,忙碌的生活里。探索与求知,进取与辉煌灿烂年轻的心头。昨天一时充满希望,今天踏实而过,明天会更好!

青春眼里的友情,让心灵绽放倾述的花朵。同学之间相互打个热情的招呼,点点善意的头,呼唤彼此熟悉的名字,互相微笑示意……一切都可能胸无城府,坦然相待。真诚是沟通的桥梁。帮助加深了友谊的深度和厚度。尊重和自立拥有宽阔的视野;自信和自强飘荡在交往的空中。“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付出真心,一般就能收获一段难得的、珍贵的和融洽的真情。虽然友情有时会被旁人诽谤,被谣言占据,有时心灵会被扭曲,但是,坦诚是青春的主旋律,彼此的尊重与礼敬充满友情的心境。兴趣相同,性情相投,思想共鸣,甘苦共享,友情日益珍贵,益久益香,走在人生的每一个片段,烘热了内心。默契在互相传递,彼此交流。

青春眼里的亲情,历来都是一个长久的话题。在青春的年纪里已经渐渐地学会了理解。在友好的希望中,学会懂得怎样感恩,晓得怎么回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在温暖的关心中,在贴心的呵护里,在和睦的相处里,让你的心情平静,日子安宁,生活和美。虽然也会有争执、怒骂和冲突,但是,毕竟它只是插曲,只是为了更好的将来。亲情的温馨故事写满了大部分的扉页,长辈也渐渐地舍去了居高临下、命令式的教育,更多的是平等地、亲切地和快乐地相处。青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最佳段落。“理解万岁”,青春在理解中迈向稳重的状态。

青春心里的爱情,有的还处在朦胧的阶段。那时的爱情,充满了等待,充满了憧憬。心灵里,不时渴望爱情的降临。青春怀情,最是美妙神奇,动了心,动了情,醉了意。一幅神不守舍的模样,一副痴情的神态动人心魄。也许,在心中,有千言万语,但是,在现实里,只能是心思无从说起。青春的时期,不懂得恰当的表达。也许害羞,也许迷茫,也许胆怯,也许勇敢,也许怯弱,也许心慌意乱……在美好的、朦胧的和期盼的初恋中,爱情被阻挡不前;在爱人面前,在重要时刻,有人甚至紧张,语无伦次,甚至只能选择沉默。

由于不能妥当地处理爱情的到来,痛苦、痛悲、痛心也会爬上心头。灵魂在纠结,内心在痉挛。即使是有心人,也会徒惹伤悲。爱情变得神神秘秘,自己不得已显得羞羞答答。冲动或冷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时也会心花怒放,满脸春风,心怀期待。只是,那一段刻骨铭心的爱请,却因为青春而显得如诗般浪漫,如梦般留恋。遗憾之中也伴随着牵挂,也伴随着身不由己,藏在心灵的深处。

对待人生,青春的年代富于幻想,勇于冲锋陷阵,时而乐观沉着,时而宁静沉稳,但是,也许在不成熟的情绪中,也会在繁重的学习里倍受压力。活力青春,因为一时的失败,也会愁眉苦脸,也会阴云密布,也会暴跳如雷,甚至痛不欲生。只是,青春有本钱,有的是时间和精力,有的是饱满的精神,有的是浑身的干劲。在哪里跌倒,就在那里爬起来,奔赴也许是轰轰烈烈的前程。

也许平淡真的就是幸福。只要心存目标,奋发图强,终有一日,会拨云见日,出人头地。一段努力一份收成,最后,人生将迎来灿烂的、满意的和金子般的成功。那时,有激情了,有创意了,甚至创新了,甚至成为“伯乐”眼里了不起的“千里马”。

在青春的字里行间,也许也会有羞辱,也会有懊恼不平,也有意外的打击,却无从发泄,甚至在人生中积郁成疾。“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那一种耻辱与惨痛将造成阴影,但是,只要青春尚在,终有风和日丽的辉煌。青春,人生的得意门生,生命的光芒。有了青春,就拥有了资本,就拥有了猛烈的力量。青春,恰似蜻蜓点水,只要一点,就会荡起层层涟漪,扩散开来;青春也恰似燕子飞翔,穿梭在希望的田野上,身轻体巧。在不知疲倦里,青春昂起头,挺起胸,一路执着而行,不愧于天地,无耻于世间,把浮躁踢走,把落后撇开,也把“失败”积沙成堆,“失败乃成功之母”,人生吸取教训,收获宝贵的经验,青春就在拼搏中升华,最终迈向无价的欢笑里。“勤奋出天才”,只要努力,早晚会绽放走向胜利的、征服高峰的荣誉之花。

春意

文/兰馨

又是一年春来到,桃李杨柳藏枝笑。

今年的春要比往年来的晚了些,灰蒙蒙的天空总是哀怨的下着稀稀拉拉的雨,偶尔也吼出几声春雷。虽然冬天总舍不得离去,但那一抹不经意的绿却不断的在路旁,在山脚,在整片土地上漫延。寒风中的小草摇动着稚嫩的身躯,似乎这就是春天来了的凭证。

似乎听见了谁的脚步,沙沙的在河边走过。许是这沙沙的声音打破了这些沉睡中的精灵。晶莹的露水闪耀着的光芒,是他调皮的眼睛。枝头的鲜绿有如出嫁的姑娘,娇滴滴的露出了半边脸。绿,便如洪水般,漫过田野山乡,飘过枝头,越上天际。绿,便充满了整个世界。瞧,那嫩黄嫩黄的迎春花在绿叶从中浅笑呢,那桃树上的花苞那一幅欲迎还羞的样子,真让人想一睹芳容呢!那山谷间一湾清泉打从小溪流过,叮咚叮咚的唱响了迎春乐曲。于是,青蛙睁开了惺忪睡眼,跳入水中畅游开来。蜜蜂一天到晚的绕着花朵嗡嗡叫个不停,似乎是要宣告天下它是最勤劳的。蝴蝶终于也忍不住从温暖的茧里飞出,看到这美丽、热闹而充满生命的世界,竟翩翩起舞起来。

春风惹人醉。春色满园关不住,叶绍翁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说。我说,桃红柳绿藏枝笑。微风拂面,那丝丝柔和,那丝丝轻缓。是凛冽的寒风,炎热的夏风,干涩的秋风所不可比拟的。经雨洗过的叶片,在微风中闪烁着若隐若现的光芒。柔柔的阳光从云丛里跳出,和着暖风抚摸着每一片绿叶,每一片小草。于是风里便夹杂了泥土的气息,草的清新,花的香气。闭眼细品,那股气息直达心底,那是要有多舒畅。于是花儿笑了,桃花、梨花、杏花,各色各样的花竞相争艳。一朵一朵,一大片一大片,铺天盖地般袭来。

春天来了,她就是以这样的姿态悄无声息,却是那样隆重出场。她在人们的等待中来,从清澈的水面上来,从白云上飘来。她在花丛中浅笑,在草地里嬉戏,在微风里和人们轻轻招手。不信,张开双手,准能将春抱个满怀。

一个人的光芒

文/程应峰

一个人,凭什么会在别人眼里散发光芒?是因为这个人人品高尚,优异出众,他的言行,足以影响周边的人和事。

有人说,舞蹈能让一个人由内而外散发光芒;有人说,健美的身形能让一个人散发令人神往的光芒;有人说,卓越的思想能让一个人散发经久不熄的光芒。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个人,让你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所以还有人说,最是恋爱中的男女,可以在彼此眼里散发魅力无边的迷人光芒。

而在我看来,一个人的光芒,更多的,是缘于梦想,缘于责任。

记得为人师的时候,有一次我和学生们闲聊,聊及梦想。一个矮个子学生说:我梦想自己将来能拥有一座足够大的农庄,在宽广的土地上植满如茵的绿植,农庄里有布局合理的小木屋,烤肉区,以及一座休闲旅馆。除了自己住在那儿外,还可以和前来参观的游客分享自己的快乐满足,有住处供他们歇息,有娱乐设施供他们享用。

我稍事沉默,笑笑:“你这个梦想有些梦呓般的味道,可能就是空想。”矮个子学生神态坚定地说:“老师,这真是我的梦想啊!”我说:“这种不切实际的空想还是改改吧!”矮个子学生毫不妥协,认真地说:“我很清楚,这确实是我想要的,我才不会更改呢!”

二十几年后,我和同事至一处风景优美的度假胜地旅行,尽情享受着无边的绿草,舒适的住宿,以及香味四溢的烤肉。忽然,一名中年男子迎面走了过来,自称是我的学生。他告诉我,自己就是当年那个有空想的人。

他抬手划拉了一下,自豪地说:“老师你看,我真的拥有了这样广阔的度假农庄,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呢!”

“真的?”我有些不相信。

“那还有假。老师有空来的话,您在这里的费用我给您全免。”他诚恳地说。

望着农庄主人似熟非熟铺陈着岁月风霜的面孔,我不由赞叹:“在我的从教生涯里,不知改变了多少学生的梦想。只有你,是唯一坚持并实现了自己梦想的人。”

一个注定要散发光芒的人,除了坚守并实现自己的梦想,还会时时刻刻担起自己可以担起的责任。

二十年前的一天,我旅居城市的闹市区发生了火灾,一幢高楼裹在烈焰中,火势惊心动魄,人们乱作一团,尖锐的火警由远及近。

远远地站在高楼对面的男人,看见烈焰中人影一闪,他难以想象一个人被焚烧时痛苦的样子,他唯一的想法就是不能见死不救。做人的道义让他毫不犹豫闯入了火海。

把那人抱出来时,火在他身上呼啸,钻心的痛楚让他昏倒在地,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一刻他赢得了人们的敬重。他是个进城务工的农民,第一次走进这座城市,城乡差别让他充满了新奇,他甚至不知道他从火海中救出来的是个石膏模特。

也是在这一天,这座城市的交通要道,两名交警一板一眼地维护着交通秩序,所有的车辆有序地停靠在两侧,据说有一项重要活动即将要举行。

恰在此时,路口一阵骚动,一辆板车冒了出来,上面躺着一位气息奄奄的老人。

而这条路是通往市中心医院的一条捷径,两名交警一刹那迟疑了一下,年长的交警迅速掏出手机请示,年轻的交警把他的手一摁,说:“性命攸关,来不及了,有什么责任由我来承担。”说着对推板车的人手一挥,“快去啊!”

据说,这位民警当时已被单位列入了精简计划名单。

农民工也好,民警也罢,他们是如此普通,然而他们的举动却光芒四射。危难之时,他们内心充满了道义,勇于伸出援救之手,勇于担起人生责任。

有一句话说得好:“永远不要看走了眼,小视了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其实,我们所处的世界,无论男人女人,无论富有贫穷,无论高贵卑微,只要有热爱,有信守,有坚持,都会在一个适当的时候,释放出属于自己生命中最亮丽的光芒。

一个人,最让人感念的光芒,不是位高权重,不是富可敌国,而是把梦想放在心上,永不言弃;把责任扛在身上,无怨无悔。

童年的煤油灯

文/宁江炳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小城笼罩在五彩缤纷的光芒里。在明亮的台灯下,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遥远的岁月,想起照亮我童年乡村岁月的那盏炼油灯。

童年时的每个夜晚,在虫鸣狗吠声中,母亲点亮油灯,我和哥便围着在小木桌开始读书作业,姐姐便在灯下绣鞋面。豆大般的光芒,给斑驳的木墙抹上一层神秘而橘黄的颜色,驱尽老屋的黑暗,聚拢一室温馨和恬静,也照亮我童年一个个葱郁鲜活的梦想。

那时的乡村人家照明用的全是自造的煤油灯。方法简单便捷,找个用完的黑水瓶或者圆形的小铁皮盒,在瓶盖中间钻一个比香烟小一点儿的圆孔,再用小棉花绳做灯芯穿透其中,上端露出少许,下面留较长一段供吸油用,在瓶中倒上煤油,拧紧盖子,一盏煤油灯便做成了。点燃油灯,低矮潮湿的老屋顿时充满光芒的温馨,一股股暖意流遍全身。

借着煤油灯的光芒,我们用稚嫩的小手,摆出各种手势投映在墙壁上,像电影

里的皮影戏,被生活重担压着的父母亲被我们童趣逗出开心笑容,整个屋子都洋溢欢欣的亲情和幸福感。

灯芯燃久了会结灯花,“扑噗”一声会炸开来,像燃放的微型灯花。母亲用纳鞋底的针尖小心翼翼地挑去灯花,油灯又重新明亮起来。夜幕渐深了,睡意朦胧中,见母亲佝偻着消瘦的身影在油灯下,“刺啦刺啦”纳着鞋底,那声音好似天籁,那飞针走线的动作投影到墙上,像一幅壁画,隐隐约约挂在老家童年的壁上。

师范毕业后,我在离家二十多里远的小学教书,村前寨后群山连绵,因为偏僻,那里迟迟没有通电,村民都是用煤油灯照明。当夜幕降临,学校特别的冷清,村里偶尔传来几声狗叫,显得特别的刺耳,也映衬出山村的寂静。喜爱读书的我,伴着煤油灯,手捧着外出淘来的新书旧籍夜读、思考,仿佛又回到童年,一个个寂寞孤独的夜晚,就这样渐渐远去。

如今,我们不再也不用饱受油灯的熏陶,再也不必为黑暗的时光发愁。只是在闪烁的霓虹灯下,当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时,往日昏暗的油灯光芒不复存在时,我们是否想起清贫年代里朗照童年心灵的油灯?

音乐的光芒

文/张晓晨

“女孩/越过小路/爬上了山丘/那时的她/还不懂为什么/萤火虫都不动/停驻在夜空/点亮了小小宇宙……”星星之火,在我的内心深处迸溅出五彩缤纷的欢悦的火花,我心中的黑暗与迷茫,被一点一点地吞没。

清晨推开窗户,打开收音机,美妙动听的音乐从收音机中婉转流出,如蝴蝶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的曼妙身姿,如流萤在夜空中嬉戏玩耍的点点身影。在寂静的弄堂中,每个音符都打着旋儿钻进了角落,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飘渺而又虚幻:古树柔和地微摆它的枝叶,似乎在回应那跳上枝头的一串串旋律。一幢幢矗立在晨雾中的楼房,立刻变得富有生机,不再是那亘古不变的死气沉沉……每一件事物都在那金色的光芒下变得美好而愉悦。这光芒,到底是属于洋溢着青春活力的朝阳呢?还是属于那能勾起你心底深处的感动的音乐呢?

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泣。此时的你,早已卸去平日里那副成熟的面具;此时的你,脸上已全无伪装的坚定与执着;此时的你,全身散发出无助与软弱。想哭就放声大哭吧,然后静静地聆听那同样在诉说着自己遭遇的音乐。“为了寻找而寻找,只会在寻找中迷失。”所以,放大步子,大胆地往前走,让音乐引领着你,让内心引领着你,直至找到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在音乐中寻找真理,让音乐的光芒笼罩你的全身。

那拨动了我心弦的音乐啊,我热衷于你,我崇拜于你,我狂恋于你。你的每一点、每一滴,都让我深深沦陷。那天同办公室的杭老师要上公开课,借我班试上一堂课《云房子》。因为对学生不熟悉,杭老师叫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往往就挑举手积极的同学。

课很有秩序地进行着,讲到云房子的形状有的像大冬瓜,有的像花儿时,杭老师请5个同学上黑板画云房子的形状。老师点着一只只举起的小手,突然,她点到了奔奔!我心里一沉,怎么点到他呢,平时我上课的时候,奔奔每次都举手,但每次回答都和问题相去甚远,有了几次这样的经历,我上课都不敢喊他起来回答问题了,而今天,杭老师居然请他上黑板画图。只见奔奔在黑板上画了个大大的椭圆形,老师请他介绍一下他画的云房子,他说:“我画的是大冬瓜,因为我家的冬瓜就是圆圆的、扁扁的。”“说得真不错!”杭老师适时表扬了奔奔,他一脸兴奋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我也在边上暗暗为自己刚刚的想法脸红。

学生回答不上问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有时为了追求上课的效果,我时常会喊一些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回答,整个课堂如行云流水,师生对答如流,看似教学效果很不错,可却忽略了多少像奔奔一样的孩子!教室里有多少学生,我是戴着有色眼镜在看他们呢?常常是一个学生犯了一次错误,我就在心里记下一笔,如果他第二次犯了同样的错误,就几乎把他定型了——他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回到教室,我在班级的“争星表”上为奔奔加了颗鲜红的五角星,并在教室里表扬了他一番。我想,今天是奔奔一个新的开始,同样,也是我的一个新开始。

巧设问——点亮兴趣之光芒

文/张凤娟

积极有效的提问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说明提问贵在一个“巧”字。

激欲性——设计的问题必须能够激励幼儿思维能动性和求知欲,进而引发幼儿对事物的注意。如:在认识磁铁的活动中,教师问:“电池是磁铁宝宝的好朋友吗?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证明?”以此来激活幼儿的思维。幼儿们带着老师抛给他们的问题,去思考,去寻找答案。经过实验,孩子们惊奇地发现,不是所有像金属一样亮晶晶的东西都是磁铁的好朋友。这些问题就激起了幼儿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活动中画上了点睛之笔。

层次性——提问应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逐步引导,以期收到各个击破的效果。如:在让幼儿认识“沉与浮”时,讨论到如何让石头浮起来时,与幼儿一起做实验,把塑料盘子放在水中,并提问:“这只盘子放在水中,能像船一样浮在水中吗?请仔细看,把石头放在盘子中,会发生什么事情?加上四块石头时,盘子怎么样了?为什么盘子沉了?”教师以提问一步一步地循循善诱,让幼儿思考、实践、回答。幼儿根据观察得出的事实可以推想出船超载也会下沉。

开放性——设计问题时必须要着眼于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即提出一些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能唤起幼儿想象和思维的问题。如“这像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用什么方法?”

幼儿的好奇及持续深入的探究兴趣,通常是由教师的提问引发的。在特定环境下,提问是决定学习活动是否有效、能否精彩的重要因素。

鼻嗅文章

文/武骏

电视节目《非诚勿扰》里,经常看到女嘉宾对男嘉宾说,你很优秀,但是,你不是我的菜,所以抱歉要灭你灯。明明是“男女”关系,却用“饮食”来表达。男人形容女人“秀色可餐”,走的是同一路数。

“饮食”不仅可以形容“男女”,还在许多地方“吃得开”。一台晚会,用“饕餮盛宴”,一台演出,叫“视听大餐”,一本好书,为“精神食粮”。

文字既然可“食”,那么也要讲究“色香味”。每个作家的文字味道不一样,有的人文字“泼辣”,有的人文字“甘醇”,有的人文字“甜得发腻”,还有些作者的文字能“酸”掉人大牙。不过,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有个故事:有个老学究夜行,遇到了他已经去世的朋友,这鬼友告诉他,人睡着后胸中所读之书,字字吐光芒,灿烂如锦绣,学识高文章好的,光芒甚至可与星月争辉,最次光芒也“萤萤如一灯”。这老学究一听,好奇心大发,就问他,那我读书一生,睡后光芒有多高呢?鬼友欲言又止,好久才说,那天见你胸中有许多为博取功名而读的书,但字字化为黑烟,一点没看到光芒。

这个故事里,文字也是有“色”的,虽是夸张,却很形象。那老学究整天在应试文章里鼓捣,毫无真性情和趣味,胸中文字难免乌烟瘴气,一冲数丈。

文字除了有“味道”还有“气味”。《笑林广记·识气》中,一个瞎子善于辨别气味,有个秀才拿《西厢记》给他闻,他就说,有些脂粉气。又拿《三国志》给他闻,他就说,有些刀兵气。秀才觉得很奇怪,于是就把自己的文章拿给他闻,瞎子这次说,这是你的大作。秀才觉得太神了,就追问原因。回答是,有些屁气。

想必那个秀才平时也是迂腐得可以,文字里不自觉就有了某种气味,让人一下闻个正着。《聊斋志异·司文郎》里有个盲僧,也能鼻嗅文章,只要把文字烧成灰,他就能闻出好坏。有个余杭生不太相信,就先把古代名家的文章烧了一篇请他闻闻。盲僧用鼻子嗅嗅说,妙啊!不是归友光、胡友信等的手笔,怎么能写这么好呢!余杭生一下怔住,便开始烧自己的文章。盲僧闻了闻纸灰说,不要再烧了,再烧,我就要呕吐了。余杭生惭愧而去。

文章不用读,靠鼻子嗅,即能分别气味和好坏,当然是个艺术夸张。不过,文字的“色香味”,读者是能感受到的。据蔡澜说,有个作家对畅销书作家倪匡讲,你的书不能留世,我的书能够留世。倪匡笑嘻嘻地说,是的,你的书留给你儿子,你儿子留给你孙子,就此而已。文字没人看,一定“味”不佳。

日落

文/缪佳蓥

夏天的傍晚,爸爸带我去海边看日落。

只见那时的太阳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天空一片深红。它用红艳艳的霞光涂满天空,天空就像拉上一块红底金边的幕布。它将光芒倾斜到海里,大海一下子就泛起了金灿灿的海浪。它把余晖洒在沙滩上,仿佛铺上了一层闪闪的金子。

渐渐地,太阳落到了海的那一边,只剩下半张火红的脸庞。突然,夕阳好像被大海吞没了一样不见踪影,海面笼罩在一片深蓝色之中。

最后,天彻底黑了,繁星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整个天空。这美丽的日落让我沉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