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喜爱散文

2022/12/26经典文章

喜爱散文(精选17篇)

游览,贵在契心合意

文/洁骜小仙

今年春天,雨来西安颇为频繁。

昨天送完孩子,时间尚早,想着家中还停着电,回去也无事,在我的怂恿下,两人便驱车前往我在地图上搜索到的洪庆附近的苗圃园。这一段时日,我一直在为心中的微缩版花园寻觅想要的藤蔓。到达目的地,那园子却跟心中所期望的相差甚远。索性,便在周遭村落边上转了转。途中有幸,看到了废弃的铁道旁边草地上正在吃草的小羊羔,心中很是喜爱,就拍了照片留念,自己也拥有了同样的背景照片。

今天,难得两人有了相同的休息时间。早晨忙完,又在悠闲中继续了我的花园建设,去了白鹿原上高德帮忙找到的一个园林绿化基地,虽与昨天的大不同,但又不似我想象。车行途经,曾注意到有鲸鱼沟景区的路牌,于是便请高德又指引着奔向了那里。原上路途中,两侧绿化林带茂盛舒展,眼睛颇感享受,心情也愉悦舒畅。

从景区入口到鲸鱼沟有三公里的车程,环山路被两旁的植被遮盖的只留出了一线天,游人零落不见,车在一线天里穿行也别有一番乐趣。我建议起底最里面的风景,从里向外闲游,车便直奔了沟底。

人工湖湖面颇大,下着小雨,湿雾到处弥漫着,两侧小山丘上树木葱郁,彼此呼应,中间镶嵌着人工湖长长的的墨绿色带子,秀丽灵透的、竟给人了一种身处小江南的错觉…无论是驻足砖土小径上,还是停歇风景厅子里,嗅着周边泥土花草的芬芳,目光所及处,皆是大自然赋予眼睛最舒适的颜色,间或有不知名的清脆鸟鸣在耳畔缭绕,一切,是那么的舒适、澄澈、雅静。

往出游逛,驻车进了竹海,我颇喜爱竹子。喜爱刚竹刚直不阿挺拔的身姿,也喜爱毛竹细枝叶片呈现的秀美品相,至于盆景佛竹,倒不很感兴趣,但,又喜欢盆景文竹的俊俏雅致。当然,由于平日里生活眼界较窄较浅,其它不熟悉的也就谈不上喜好了。

出了竹海,雨下的已经很大了,闲游的时长也恰恰好,栉风沐雨中便回了家。

家中,一张床,一张小桌,备好一碟水果,一杯红茶,一本闲书,来驱散身体的疲乏,来补充我身心急需的营养…!

喜爱种树

文/谭旭东

一直喜爱种树。小时候,生活在湘南的乡村,老家屋后就是一座山,长满了马尾松、杉树、香樟和枫树,可以说老家到处都是树。那时候,也喜爱种树,在自家的屋前屋后,还有自留地里,我和两个弟弟都会在深冬和初春的时候,种一些橘树、枣树、桃树等果树,还会种一些苦楝树。

橘树、枣树和桃树都很容易生长,南方冬天不是很冷,而且春天雨水特多,要不了三四年,就能开花结果。所以小时候,我们不用羡慕别人家的果园里挂满着瓜果,因为自家的果树上,也能采到桃子、李子、枣子和橘子。外婆和我家在一个小村里,她家屋后就是一个大园子,她和外公在里面栽了很多果树,有板栗,有梨树,还有橘子树。几个姨妈也都很爱种树种瓜,所以春天,园子里鸟语花香;夏天,绿荫如盖;秋天,瓜果飘香;就是冬天,也充满着生机。我和弟弟最爱去园子玩耍,在那里爬树,喂小鸟,追蝴蝶,拉弹弓……

上初中的时候,家里条件开始好起来,爸爸妈妈经常在一起合计着要盖房子。那时候,我种树的劲头很大,心想:一定要种几棵大树,给新房子当栋梁。在屋前屋后,只要是空地,我和弟弟都种上了苦楝树和杉树。这两种树都可以做建材。杉树长得慢,但一旦长好,就是笔直的栋梁之材。苦楝树长得快一些,有了五、六年,就会长得像大碗那么粗,是很好的板材,可以打家具,也可以做楼板,还可以做一些其他的用途。因此,我和弟弟种的苦楝树最多,为家里做了很大贡献。

后来,家里又在附近的湘南一级公路边买了一块地,要给两个弟弟盖新楼。两栋三层的楼盖好后,周围还有不少空地,我回老家时和大弟一起植了桃树和李树;小弟也在他的房子后面种了几棵果树。前些年暑假,回老家看望病中的妈妈,那棵李树上竟然结有两颗大大的青李。我拿起竹杆把它们敲下来,女儿笑呵呵地拿到厨房里洗了,一边开心地咬着,一边说很甜很甜。病中的妈妈看见了,笑得很开心。

在外地工作后,很少有时间回老家了,所以很多年没有在老家楼前屋后种树了。到了北京后,在北师大做团委副书记时,有幸带大学生志愿者到密云栽过几棵杨树,相信现在已经长得很粗了。住在都市的社区里,种树不能随便了,绿化是有规划的,而且社区里也有专业的绿化人员,但一直很希望有一天能够拥有一个小院子,能够好好种几棵树,看着树木茁壮成长。幸运的是,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在京城五环外边买了一栋联排别墅,有了一个自己的小院子,种了苹果树、杏树和樱桃。去年和今年,苹果树、黄杏树和樱桃树结了很多果,而且都很甜。除了种果树,我还在院子里种了玫瑰、月季和蔷薇花,春天、夏天和秋天,都满是绿意花香。

有时候,静卧都市的房子里,我想,有一天我会回到老家,种一片树林的。我要承包一块荒山,种上小时候爱种的橘树、桃树、枣树、李树和梨树,还要种一些苦楝树和杉树,让老家的山峦飘着更浓的果香;我还要在老家的楼前屋后多种一些花草,让自己生活在花红柳绿、清气怡人的园林里。

仙人掌

文/王佳怡

暗黄色的沙漠一望无际,没有一点缝隙。在这荒芜而又枯瘠的土地上,偶尔出现的几株绿植显得格外扎眼——那便是仙人掌。难以想象,在连一滴水都看不到的地方,竟会有绿色的生命!它强大的生命力令我万分钦佩。所以我非常喜爱仙人掌。

我们见到的仙人掌,大多是在城市里的花盆中生长的。也许在人们的眼中,它只是一株不起眼的盆栽,你会觉得它甚至有些丑陋,还会痛恨那些扎到你的刺。但仙人掌的生命十分顽强,耐旱的本性使它对水分没有多高的要求,

我喜爱仙人掌的顽强,它给了我太多启迪。无论生存环境多么恶劣,它也依然保持着不折不挠、永不屈服的精神;无论成长的道路多么坎坷、艰辛,它也从未放弃过。它无比惊人的毅力,世所罕见。它那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永远不会消失,它对生存的希望永不磨灭!

我喜爱仙人掌的坚韧。它能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苦楚,就算几十天不给它浇水,它依然生长得笔直、挺拔;茎断了,能继续繁殖;即使被残忍的连根拔起,也能滋生出新体;就算被火烧,都能用汗液抵消火焰……无论是在孤寂中还是被遗忘,无论是在蔑视中还是受到其他的不公正待遇,仙人掌都不为所动。它用挺拔的身躯告诉人们:我是一棵坚韧的仙人掌。

我喜爱仙人掌,它是花草界的英雄。我更敬重像仙人掌一样的人:司马迁忍常人不能忍的坚韧;包拯刚正不阿的正直;岳飞精忠报国的刚强;董宣誓死不屈的倔强……这些仙人掌一样的生命都是英雄,它值得我们每一个后人景仰和敬佩。他们的精神更需要传承。

我喜爱仙人掌,我常常向仙人掌学习,学习它的百折不挠;学习它的顽强不屈;学习它的坚韧挺拔!

小和老

文/鲍尔吉·原野

在汉语里,小和老是表达数量和状态的副词,又是描述和赞美的形容词。

小,表珍怜。小猫之小,说人对猫的喜爱,其实猫不小,比老鼠大多了。当人不说老鼠、耗子,而说小老鼠的时候,也说出喜爱。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把它当成了有爸有妈的儿童。甚至,人们说的“小鬼”这个词也透着喜爱。阎王殿里的小鬼是打工仔,画上的他们赤背,腿上的筋骨跟南方插秧的农民差不多。小鬼并不作恶,人间没一件坏事是小鬼干的,什么桥梁垮塌、踢假球之类,都是人干的。看过一幅画,画中钟馗给妹妹的陪嫁就是一箩筐小鬼。小鬼那么瘦,那么年轻,钟妹妹不能拿去煮肉吃,只能当人使唤。

儿童的嘴里吐出更多“小”的形容词,小狗、小鸡、小筐、小桌子、小板凳、小手绢……好东西都被儿童赋予“小”的命名,他们还会说“小爸爸、小妈妈”,把父母看成自己的同伴,爸爸妈妈只是个职务。

小的一般是美的,朱光潜说过这个话。喜欢抬杠的人说,细菌小,难道也美吗?如果仅仅谈美而不涉及善,细菌在显微镜下不见得不美。在电视上听科学家何大一说非典病毒的形态,说:太完美了!赞不绝口。

小的东西是说小桥流水之小、月上东山之小、珍珠的小和孩子的小,都美。再看小小的露珠、草芽、刚冒出的树叶和麦苗、雏鸡,都出于小而显出美。小之美跟事物之初有关,刚刚出来的东西都小,都有原初之美。

老,表尊崇。老也是副词,老年、老师、老鹰都在说尊崇。师已受尊,加上老字更受敬重了。在动物里,鹰的气质沉静,外观气质就受人尊敬,就老。汉字源流中,老是长者,故受尊敬。谈话里面,老头子之老,在尊敬中带着亲昵。老坏蛋纯粹是亲昵,老爸老妈也是这样。

小和老,占着人生头和尾两个阶段,小孩子和老人都是被保护、被尊重的对象。上苍为了保护所有初生的人兽草木,赋予其美,使人不忍伤害。人类也把照顾老小当成自己的责任,时间长了,他们变成审美的对象,他们的年龄特征也成了赞美之词。

花香四季

文/林海一树

花香四季

他喜爱花草,喜爱花草的美丽和韵味,喜爱花草的生机和鲜活,更喜爱花草在平淡的生活中传递的缕缕情愫。他最初喜爱花草的缘由来源于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就是一个非常喜爱养花的人。

小时候家里的窗台上总是摆满了各种花草,有时候,花草的枝枝叶叶甚至遮挡了室内的光线,母亲却还总是细心地浇水施肥,他家窗台上象一个姹紫嫣红的小花圃,一年四季,张扬着灿烂和活力。夏季母亲就把部分花草挪到院子里,灯笼花绽开裙裾飞扬,月季花绽开满院飘香,最喜的是大丽花绽开,花骨朵像小孩子攥紧的一个个小拳头,花朵艳丽硕大,像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院子里争奇斗艳,流芳溢彩,好不热闹。邻居有一位老者来到他家,看到鲜艳茁壮的花草,啧啧称赞:看这些花草就能知道咱们左右邻居过日子谁家也比不了你家兴旺,花草是有灵性的,不是每个人家都能养好的,只有日子越过越好的家庭花草才能长得这么好啊!母亲听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忙为老者沏茶让座。他家兄妹四人个个忠厚本分,学习上进,父亲工作养家,母亲无需操心,对生活知足长乐倒是真的。

夏日的傍晚,母亲常常在花影里摆上一张小方桌,沏上一壶酽酽的红茶,一家人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凉爽的晚风轻轻的拂过面颊,淡淡的花香伴着浓浓的茶香一同流进心扉,待到茶喝透了,有时是皓月当空,有时是繁星满天,母亲便收拾茶具,花香便愈加浓烈了。那种记忆的绵长带着悠悠的情思,常常让他回味。

后来成家了,随着时光的流转,不知不觉间步入了中年,不在父母亲的身边,也再难有和父母亲花下品茶的夜晚。有一天夏日鲜花开放的的傍晚,呼唤已是大学生的女儿在院子里摆上茶具,女儿正忙着网上游戏,说他矫情。妻子在忙家务,他独自喝上一杯茶,还是微风轻拂,还是花香袅袅,味道却总是感觉寡淡,潜滋暗长的却是思念母亲的情怀。

生活中不能没有鲜花的陪伴,没有鲜花生活中就没有了色彩,生活中更不能没有爱,有了爱才能花香四季。

农历二月

文/史延永

小时候,我总以为农历二月是母亲她们从炒豆锅里炒出来的。

吃过午饭,母亲就和邻近的婶子大娘开始炒豆了。她们先把选好的干沙土,倒入伙房的大锅里,点火烧热后,再倒进头天浸泡好的豆子,最后用特制的木板在锅内反复搅拌翻腾……烘炒的豆子在沙土锅里“噼啪”作响,我和小伙伴在院中欢呼雀跃。一会儿,诱人的豆香味从烟雾缭绕的伙房里弥漫开来。因了这独特的豆香,少不更事的我便有了时间的概念,知道这个日子叫“二月初一”。农历的二月开始了。

二月二是正式吃炒豆的日子。直到这天,母亲才把初一炒好“收藏”的豆子慷慨地拿出来,大家分享。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尽管母亲她们早已不再烟熏火燎、灰头土脸的炒豆,炒豆也不是什么稀罕之物了,现在的商场超市、集市街头,各种各样的炒豆应有尽有,但人们还是选择“二月初二”这天品味咀嚼炒豆。唱什么歌曲对什么调,到什么节日爱什么好。正如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节吃鸡蛋、端午节吃粽子,腊八日喝粥一样,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氛围、特定的食物,必然会渲染进而酿造一种令人难以割舍的情思。于是,二月里便有了一种独特的声响,大街小巷、家里院外一片吃炒豆的“岗蹦”之声。如果说腊月是在除夕“噼里啪拉”的鞭炮声中结束的,正月是在十五“铿锵铿锵”的秧歌舞中度过的,那么二月便是在初二“岗蹦岗蹦”的吃炒豆中开始的。

说到声响,二月里最大的声响就属“风”了,她激情澎湃、呼呼而来,像一位敢作敢为的猛士;似一位开疆拓域的将军。她饱含一束大破大立的神武,拥聚一股排山倒海的气势,裹挟一种摧枯拉朽的劲头,营造一片酣畅淋漓的感觉。“东风吹、战鼓擂,究竟世界上谁怕谁”,这句豪气干云的歌词,作者肯定是沐浴着二月风写就的,绷紧脖颈、暴起犟筋高歌的父辈们也肯定只有迎着二月风,才能领会到这首歌雄奇的神韵、十足的底气,才能唱得撼天动地、惊鬼泣神。“吹面不寒”、“清风和煦”,那是温柔的三月风,没有二月风勇往直前的刚性;“狂风大作”、“暴风骤雨”,那是肆虐的六月风,没有二月风大刀阔斧的爽朗;“北风呼啸”、“寒风凛冽”,那是严酷的冬天风,没有二月风推心置腹的真情。二月的风啊,叩开了刚解冻的地壳,涤荡了湾池上的残寒,吹跑了老树的枯枝,撩抛了原野的衰草,更掀翻了冬天在人心头制造的压抑……

在风的鼓涨下,天变高了,地变阔了,就连傲慢的老龙王也抬起了高贵的头颅。枝头发了新绿,水面绽开了笑颜,田间的麦苗经过正月的疗养,也起身了。万物生机盎然。

万物欣欣的二月也是一个思念蓬勃的季节。在家的女人牵挂正月里外出打工的丈夫:找到安身之处了么,吃好了没、睡好了没,干的工作累不累,你在家我常念叨要你外出挣钱,可你一走,我就没着没落的,像掉了啥似的,真的好想你!在外打工的男人惦念家里的妻子:可要注意身体啊,家务活、地里的活,老的、小的全靠你一个人了,在家时你一嘟囔我就烦,可你知不道,听不到你的嘟囔,我是多么寂寞啊,真的好想你!电话的两端,这头拴着情、那头系着爱。二月的电话没有盲区!二月的电话永不掉线!

想念更是一种动力。麦田施肥浇水,耕地种棉花种瓜,一样也不能耽搁。“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春”,对于农人来说肯定是指二月。“二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户种田忙,种瓜的得瓜、种豆的得豆”,这首老歌最适宜在二月的田间地头高唱,唱起它,浑身就充满朝气,浑身就热血沸腾。那是谁家,又在绿油油的麦田里盖起了一座塑料蔬菜棚,麦田像碧绿的大海,蔬菜棚像起航的帆船——满载着曙光、满载着希望。

要说忙活,二月里要数理发店了。按老风俗,正月不能推头,二月便成了理发业的黄金时段。虽为毫末技艺,确是顶上功夫。理发师们使出浑身解数、连续作战,经过推剪刮洗、漂染烫理,小伙子们由“乌头宰相”变为“白面书生”;姑娘们更是秀气靓丽、灿如鲜花。

据说二月的月花是杏花。这种原产于我国的古老树种所开的花,不似一月的迎春花那样争强好胜、敢为人先;也不似十二月的梅花那样冰清玉洁、迎雪斗寒。她知道,她没有叫板时令、卓尔不群的勇气,也没有笑傲江湖、出类拔萃的能力,她只能顺势而为、蓄势待发。但是,只要她瞅准了机会、看透了大趋势,她就会挺身而出、大步向前,就会千树万树竞开放,就会“一枝红杏出墙来”。然而,开花却不是她的追求,结果才是她的初衷,她的目标不是虚虚化化的繁华如锦簇,而是实实在在的硕果满枝头。大富大贵的人喜爱雍容典雅、国色天香的十月牡丹;爱美追艳的人喜爱妖娆妩媚、婀娜多姿的三月桃花;自命清高的人喜爱出污不染、别样映日的六月荷花;骚人墨客喜爱金蕊流霞、孤傲娴静的九月菊花;仁人志士喜爱铁骨铮铮、清香高洁的腊月梅花。可是,又有谁喜爱这乡村僻野平淡无奇的二月杏花呢?

迎着劲风,漫步于二月的田埂,抬头看见在烂漫的杏花林旁浇灌麦田的大婶大嫂,人人的发际都插着一小枝灿灿杏花,我心头一紧:在这乍暖还寒的季节、在这偏远空旷的乡间,只有这朴实无华、随处可见的杏花,才能给辛勤劳作、皴脸裂手的人们带来一瓣心香,带来一丝欣慰。啊,可爱的杏花,喜爱你的不正是我的这些大婶大嫂和我的那些父老乡亲、兄弟姐妹吗?!

二月里好吟诵贺知章那首《咏柳》诗,最喜欢“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但是一想起这首诗,晚上睡觉就好做梦,我常常梦见那呼呼的大风,刹那间化变成一把把锐利的剪刀,来修剪我的拖沓,我的懒散,我的粗俗,我的愚钝,让我变得蓬勃昂扬、一身华丽……

消失的秋天

文/貓君

所有的季节之中,我最喜爱秋天。喜爱她慢慢走来的优雅地脚步声,喜爱她飘逸的长长的头发,喜爱她闪着金光的裙子。她风儿般轻巧的身影,在风中,在稻谷的香味中,轻轻地,悄悄地,走来了。

看吧,她在树梢上站稳了脚,轻轻环视四周,然后将金色的裙角一摆,整棵树都成了金色。她就这样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裙边摆来摆去,脚步轻盈,真像跳着一曲优美的华尔兹。慢慢的,从街道到小巷,到处是一片美丽的金黄。而秋呢,此时正坐在房屋上,看着自己忙碌过后的成果,然后只一闪,又不知道去哪里忙活了。

风儿带来了果实的香味,不知什么时候,果园里已飘满了香甜的味道。那是秋的杰作。不知什么时候,秋已经把果园也装饰了一番。瞧,她用双手撒下成熟的信号,果园里瞬间成了金色的海洋,香味四溢。而秋呢,此时正坐在树梢,看着在欢笑中劳作的人们。只是一会儿,她又不见了。

深秋已微微有了些寒意,人们都穿上了保暖的大衣。而秋,披着那件单薄的衣裙又来了。这次,她是来清扫落叶的。从远处望着,她在用嘴轻轻吹落那些还残留在树梢的树叶。她长长的裙子早已不是从前那焕发着光芒的金色,而是变得破旧,上面甚至有了些污点。她的头发也早已不再飘逸,而是变得干枯,甚至脏乱不堪,上面粘了些许的落叶。叶子落了,是金色的,是秋曾用裙子染上的金色。它们飞舞着,被风儿卷上天去,形成了一股金色的旋风。

然而,秋呢?

秋啊,早就离开了。在初雪即将到来的时候,秋的生命结束了,因为它从来就这么短暂。她走了,什么都没有带走,也什么都没有留下。

秋之末,冬的初,一半是风,一半是雪。然后,风就被雪掩埋了。因为在冬天,是没有金色的风的。

喜爱种树

文/谭旭东

一直喜爱种树。小时候,生活在湘南的乡村,老家屋后就是一座山,长满了马尾松、杉树、香樟和枫树,可以说老家到处都是树。那时候,也喜爱种树,在自家的屋前屋后,还有自留地里,我和两个弟弟都会在深冬和初春的时候,种一些橘树、枣树、桃树等果树,还会种一些苦楝树。

橘树、枣树和桃树都很容易生长,南方冬天不是很冷,而且春天雨水特多,要不了三四年,就能开花结果。所以小时候,我们不用羡慕别人家的果园里挂满着瓜果,因为自家的果树上,也能采到桃子、李子、枣子和橘子。外婆和我家在一个小村里,她家屋后就是一个大园子,她和外公在里面栽了很多果树,有板栗,有梨树,还有橘子树。几个姨妈也都很爱种树种瓜,所以春天,园子里鸟语花香;夏天,绿荫如盖;秋天,瓜果飘香;就是冬天,也充满着生机。我和弟弟最爱去园子玩耍,在那里爬树,喂小鸟,追蝴蝶,拉弹弓……

上初中的时候,家里条件开始好起来,爸爸妈妈经常在一起合计着要盖房子。那时候,我种树的劲头很大,心想:一定要种几棵大树,给新房子当栋梁。在屋前屋后,只要是空地,我和弟弟都种上了苦楝树和杉树。这两种树都可以做建材。杉树长得慢,但一旦长好,就是笔直的栋梁之材。苦楝树长得快一些,有了五、六年,就会长得像大碗那么粗,是很好的板材,可以打家具,也可以做楼板,还可以做一些其他的用途。因此,我和弟弟种的苦楝树最多,为家里做了很大贡献。

后来,家里又在附近的湘南一级公路边买了一块地,要给两个弟弟盖新楼。两栋三层的楼盖好后,周围还有不少空地,我回老家时和大弟一起植了桃树和李树;小弟也在他的房子后面种了几棵果树。前些年暑假,回老家看望病中的妈妈,那棵李树上竟然结有两颗大大的青李。我拿起竹杆把它们敲下来,女儿笑呵呵地拿到厨房里洗了,一边开心地咬着,一边说很甜很甜。病中的妈妈看见了,笑得很开心。

在外地工作后,很少有时间回老家了,所以很多年没有在老家楼前屋后种树了。到了北京后,在北师大做团委副书记时,有幸带大学生志愿者到密云栽过几棵杨树,相信现在已经长得很粗了。住在都市的社区里,种树不能随便了,绿化是有规划的,而且社区里也有专业的绿化人员,但一直很希望有一天能够拥有一个小院子,能够好好种几棵树,看着树木茁壮成长。幸运的是,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在京城五环外边买了一栋联排别墅,有了一个自己的小院子,种了苹果树、杏树和樱桃。去年和今年,苹果树、黄杏树和樱桃树结了很多果,而且都很甜。除了种果树,我还在院子里种了玫瑰、月季和蔷薇花,春天、夏天和秋天,都满是绿意花香。

有时候,静卧都市的房子里,我想,有一天我会回到老家,种一片树林的。我要承包一块荒山,种上小时候爱种的橘树、桃树、枣树、李树和梨树,还要种一些苦楝树和杉树,让老家的山峦飘着更浓的果香;我还要在老家的楼前屋后多种一些花草,让自己生活在花红柳绿、清气怡人的园林里。

春天来了

文/潘若禹

当第一缕春风轻轻拂过我的脸庞时,我知道,春天来了。

一声春雷,唤来了毛毛细雨,像牛毛,像花针,纷纷扬扬。小草、麦苗仰起头,大口大口地喝着这贵如油的春雨。柳枝在春雨的滋润下,显得更绿了,它们在湿润的空气中舒展着、轻舞着,为大地赶走了一冬的沉寂。

惊蛰过后,小鸟在枝头唱着美妙的歌曲,冬眠的小动物也开始伸展筋骨。河水解冻了,小鱼在水中嬉戏,还不时跃出水面,好像总也看不够这多彩的世界。春天到处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希望。

在柔柔的春风中,小河边黄灿灿的迎春花开了,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也不甘示弱,争相展示着自己鲜艳的色彩。一群群勤劳的小蜜蜂,在阳光下扇动着金色的翅膀,在花丛中忙碌着。

春天的脚步,悄悄地、调皮地来到了我们身边。我喜爱这迷人的春天,更喜爱这春天的美景。

唯有菊花知晚节

文/王毓民

每年一度的秦皇岛菊花展,是爱菊人士最好的赏菊场所。男男女女、花花绿绿,还有的领着可爱的小朋友来此一游,这不能不说是菊花的魅力。

唐人有诗赞曰:“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我喜爱菊花!更喜爱它的晚节生香,至死不渝的英雄气概。当然,历代也不乏爱菊、咏菊、赞菊和画菊之人。

小时候,每当深秋季节,我们在假日里的砍柴路上,仰望着“悬崖之菊”朵朵绽放,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脑子里便浮现出家父《芥子园画谱》里的山菊样稿,让人有一种恋恋不舍离去的感觉。“野菊挂危岩,猗兰秀空谷”,可能明代大画家陈道复描写的就是如此情境。

八十年代初期,我在天津美术学院学习的时候,不止一次地到北宁公园看菊花展。当时那场面有摄影的、写生的、还有哼哼唧唧咏诗的。遗憾的是当年我还真没有认认真真地去观察与写生过。每次都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记得菊花的品种之多让人目不暇接,在那时已经是非常开眼了。它的形式之多,样式之美,颜色之全,让我瞠目。尤其是那墨菊更是与众不同,顿时令我想起明代刘伯温的诗句,“墨君莫妒天然色,终遣灵均怨子兰”,实在是堪称花中珍品,使我至今不忘。

说起来,菊花虽然没有玫瑰那醉人的芳香,也没有牡丹那样高贵的血统,更没有月季的绚丽可人,还没有茉莉花的那种扑面香气。但是,她却能在凛冽的秋风中以灿烂可掬的笑容、潇洒迷人的身姿迎接那冰霜雪雨的到来,最后保持晚节的英风。她敢与百花争艳,也敢与风霜斗狠。历来以“我花开后百花杀”的冲天豪情,无所畏惧昂首挺立的顽强精神,在雨雪交加的环境里傲然绽放,令人折服。

菊!不只是她形象上的美丽,我更欣赏菊花的完美个性与志士气节。宋代郑思肖有“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句子。诗人笔下仅用这短短四句,便隐喻出了一个带有中国文化取向的英雄形象!这里更让我佩服诗人的想象与哲思。与此同时,尤其是他对菊花的一生,那种“阅尽人间知晚节”的完美诠释更令我肃然起敬!

我喜爱菊,也喜爱诗,更喜爱咏菊的诗。“三径秋容菊有芳,九华佳色媚重阳。金精炫彩丛栖露,玉质含贞独傲霜。”就让明代陈师道这首咏菊的诗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语吧。

喜爱冬日的美丽

文/谈笑在指尖

一个转身,我们又走进了冬季。时光从秋兰飘香的秋日,一下变成了萧条与冷峻,树木删繁就简,已没有了往日的亮丽。醉人的四季,每一年都轮回着它特有的风景,春季,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夏季,草长莺飞、嫣红姹紫;秋季,落叶归根,硕果累累;冬季,银装素裹、洁白静谧。无论哪一个季节,都值得我们仔细的品味,但在这其中,我却犹爱冬季。冬季,有一种独特的风范色景,它虽令繁花藏尽,而那漫舞的飞雪,却有一种别样的风韵。

寒冬,属于长风,属于冷月,属于白雪,尤其属于纵酒高歌的诗人。冬虽没有迷人的诱惑,也没有浮华的躁动,但它却有平常人悟不透的冰冷背后的激情。在万籁俱寂中,它显得异常的冷峻,在白雪的覆盖下,它又极其的洁净,冬,少了一份桑林里的嘈杂,没有了池塘中的蜚声,不见了蚊蝇的叮咬,更没了蛇蝎的踪影,盘虬的林木也卸载掉了满身的负担、显得一身的轻松,彰显着颐指气使的直挺,整个大地有着一种难得的自然清静和傲慢的神情。

冬在骨子里就藏有一种含蓄,它不会事事张扬,总表现出那样的沉着淡定。在走过了一路的芬芳以及火热和喧嚣后,它以谢幕的姿态让自己沉寂,就像一位沧桑的老人,用流金岁月中历练出来的深沉与刚毅,坦然地面对曾经的枯荣衰兴,默默承受着一切的喜怒哀乐,在淡定中回味着童年的梦幻,反思着青年时期的激情,盘点着中年阶段的得失,把几多复杂的情感都深深地埋藏在了心底。

寒冷的冬风,把来路的痕迹偷偷地抹去,曾经多少的迷茫,多少的彷徨,还有多少的无奈和忧伤,都随着呼啸的寒风消失散尽。冬日里的寒风,看似很无情,却又非常的有情,它会携带着漫天的飞雪,装点着人间的仙境。飘雪,是冬天的一种美丽,雪花片片随风飘舞,点点梅花润香寒枝,腊梅散发着花的清香,飞雪飘洒着雪的多情,雪落窗台落闲花,若此时去踏雪寻梅,寒梅正艳,芬芳四溢;若倚窗静赏一场飞雪,你就能闻到早春的气息。

站在季节的转角,看流水光阴,会让我们陷入沉思。回眸过往,总有一份美丽蕴藏心里,那是岁月沉淀下来的纯美,是一份由内到外散发着芳香的美丽。它让人感觉不到冬天的寒冷,正因为季节里有了这个冬天,才丰富了自然的色彩,增添了我们生活中的诗意。

低首,静静地思忖,慢慢地回味,岁月在给予我们沧桑的同时,也馈赠给了我们丝丝缕缕的温馨。那些流光走过的痕迹,那些清风绕肩、雨过花影

的记忆,虽时过境迁,但暗香浮动的倩影,仍一直于岁月的枝头上摇曳,就像窗前满树明媚的繁英,一簇簇,一瓣瓣,盈满了淡淡的欣喜和季节走过的嘤咛。

谈笑间将指尖轻轻地划过,在一纸素笺上写下冬日里舒心的一笔。喜欢冬,喜欢它的清浅淡泊,喜欢它的安然寂静。没有哪一个季节能有冬这般的素简,也没有哪个季节可如冬一样洁净、怡然和美丽。在冬的素笺上不会有喧闹和张扬,只有生命里许多的温暖记忆。与往事对坐,那一朵凋零的花,那一片飘落的叶,那一轮明亮的冷月,都是写进光阴里的回忆。尽管在岁月的书笺里它会渐渐地泛黄,但它却是内心深处最美丽的珍藏之地。

每天的盼望

文/王俊

作为一名教师,职业的要求,我养成了读报的习惯。每天工作之暇,我就读读报纸,读了才感到浑身舒畅;每天睡觉之前,我就读一会儿报纸——睡前的必修课,如催眠曲,假如哪天睡前没有读到报纸,我睡觉就会缺了点什么,睡香就打折了。因此,报纸对于我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早已融入我的人生。

在众多的报纸中,我结缘最深的是《张家港日报》,初略算来,读她已然有近二十年的光景,可谓是她的超级粉丝。她是我最喜爱阅读的报纸,不是因为怀有什么私情,我就有如此之说,其实,道理再明白不过。她是一份多彩与启智的佳报,自然就深深地吸引我了;她是家乡的报纸,充满了家乡的气息,我作为港城人,情感的需求,自然就十分喜爱她了;我是文学爱好者,爱好的驱使,自然就煞是喜欢她了。

正因为有如此多的情愫,她就成了我每天的盼望。这份盼望,是望眼欲穿的,是情感的,是工作的,是爱好的,是自豪的。每天,我都迫切地盼望着,盼望着她的到来,让我一睹她的芳容,以解渴求。

每天,在一阵清脆的铃声中,随着邮差的到来,她姗姗而来,如仙女下凡一般,给人心中一阵喜悦,一丝激情,让我迫不及待,先睹为快,先读为乐。拿她在手,绵绵的,温馨的,阵阵墨香,新鲜而扑鼻,我犹如拿着一个宝贝,拿着一份喜悦,拿着一份爱恋,给人兴奋和慰藉。

她落落大方,光彩亮丽,是全国县市报中版面较多的彩报之一。她导向正,新闻短,照片亮,言论精,版式美,质量高,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实用性。她的栏目很多,有综合新闻、民生·热线、新农村……她的信息量很大,具有可读性、生动性、趣味性,甚至连广告,也制作得是那么精美诱人,那么惹人喜爱。

我最喜爱读她的头版新闻。那是关于家乡大事的报道,有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报道,有张家港精神的再教育、再弘扬、再实践的报道,有港城获得了什么荣誉称号的报道……十分及时,振奋人心,令我常常为之动容,让我喜悦不止,激动不已。

我最喜爱读她的《小记者园地》。读着孩子们的文章,我感到欣慰,看到了港城的希望。孩子们讲述着校园生活,表达着喜怒哀乐;记述着港城的巨大变化,抒发着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诉说着自己的所思所想和远大的抱负……孩子们的文章,能通过家乡的日报发表,这是对他们多么大的人生激励啊!为此,我为有如此关爱下一代的日报而自豪。

我最喜爱读她的《暨阳周刊》。阅读《暨阳周刊》,就是在阅读港城的人情风俗、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加深了我对家乡的了解,什么沙上文化,什么香山文化,什么暨阳文化……我都是通过周刊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那刊登的一篇篇精美的作品,让我欣赏,给我美的享受。

每天的盼望,一天的激情;每天的阅读,一天的享受!这就是《张家港日报》给我的一份人生惬意!

青青焦山竹

文/曹树高

焦山,我已不知道去过多少次了,但每次进入焦山风景区,我总会去看看那儿青青的翠竹,常常站立在竹林边久久不舍离去。

我对竹子怀有敬佩之心,多少年前就开始了。竹子深受人们的喜爱,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赞扬她,歌颂她,把她视为崇高品质的象征。许许多多的诗词大家,留下了大量的歌咏竹子的作品。郑板桥老先生爱画竹子,他画的竹子遒劲挺直有力,秀逸有神韵,惹人喜爱。

竹子对世间要求极少,对人类贡献却很多。她全身都是宝,竹笋是人们喜爱的美味佳肴。竹子生长很快,当年就成材,用途也极广,砌房造屋是很好的材料。竹子劈成竹篾、竹片,可编成各种器具。竹篮竹筐在农村最为常见,上世纪,竹床竹席还是人们夏天纳凉避暑的常用工具。如果把竹篾劈细削薄,可以编出许多工艺品。竹子,还是很好的造纸原料,用竹子造出的纸张非常白。

我对竹子怀有敬意的更重要原因,是她那种顽强的生命力和奋力向上的精神。不论在悬崖的缝隙间,还是在贫瘠山坡上,不论是在家前屋后,还是在沟坎陡坡,都能郁郁葱葱生长着。夏天,她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冬天,她不畏严寒面对冰雪,即使大雪压弯了腰,她也毫不畏惧抖抖满身白雪,照样挺立在那儿。她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她,洪水淹不没她,严寒冻不死她,干旱旱不坏她,她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

宋代的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从简单的几句诗词中,就可见他对竹子的赞赏。

早几天,我去老年大学学习国画。老师画了一幅山竹图,竹枝竹叶栩栩如生。当有两根细细的竹笋窜过竹枝,有位同学问道,竹笋怎么比竹子还高呀?这位老师耐心地告诉大家,竹子家族就是这样,一代胜于一代,不信你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一代要高于一代,这也告诉我们人类,要代代努力,代代向上。当年郑板桥老先生曾写过一首诗篇,“新竹高于老竹枝,全凭老杆来扶持。明年更有新生者,龙孙十丈绕凤池。”郑老先生说的是大实话大白话,极为易懂。可以看出老先生观察生活确实仔细认真,所以他画的竹子图,更为传神。

焦山位于江水之中,这儿的翠竹更让我喜爱。竹子,对于我是画是云是彩霞,是一首无字的诗,一曲奇妙的歌,竹,是永不消失的春天,是永远向上的动力。

花魂

文/素心以兰

每个男人女人心中都有一种只属于他们自已的花,什么类型的人喜爱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花。

当你的触角一直向上,当你的味蕾触到春天的味道,你便能嗅到你所喜爱的花的芬芳和馥郁,那是大自然的馈赠,赋予你温暖和希望,拥抱和热烈!

这在春天,在一个充满了努力,向上,奋发,欣欣向荣的春,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你知道的,春天花会开,而我的生命不能没有春天,所以我努力地渴盼春天,渴望重生,我拼命地生长,一生努力地开花,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遇到你。

我说,今生我就为了做一朵花而来的,我要努力开成真实的自己,安静的开成你喜爱的样子:淡雅的蓝,散发着清幽的芬。

你说,你花开时的颜色,是我里最美的色彩,你花开时的笑靥,是我心里最美的花朵——今生今世,此生不渝。

我说,一篇优美的诗章是一朵开在春天里的悦目的花。你说,你就是我最想读却一直没能读成的隽永诗篇!

落日黄昏,微风吹过湖面,掀起清波微漾。而今,春意渐浓,花开正好,我等你,你不来,我不开。

九月菊花肥

文/张修东

一年中的每个节气,都有与自己对脾气的花儿陪伴。一年中的每个时期,都有适合于自己花儿的娇艳花期。人,有了花的陪伴,才显得有生机、有韵味。正月迎春二月杏,三月桃花四蔷薇,五月石榴六月荷,七月栀子八月桂,九月菊花十芙蓉,冬月水仙腊寒梅。而时令到了秋末,当属菊花了。

这个时节,整个矿区呈现出菊花满巷、恣意飘香的境地。工业广场的花坛,被花师布置得恰到好处。办公楼正对面的巨型花坛,碎碎的一串红做衬,青青的绿草铺底,相互依偎,装点着,凝聚着,陶醉着……即使是下了中班的矿工师傅,也不再顾及疲惫,趁着月光,在花坛前站立一会,欣赏花儿的妍,体会矿山的暖。这个时节,矿区的大街小巷处处散漫着菊香,楼台、客厅里,公共场所的楼梯口,还有煤矿正门两侧,到处都是扑鼻的香花热草。喜爱菊花的矿工多了,爱美的姑娘多了,矿区的环境在改观。记得从九十年代开始,几个爱花的老师傅就自发组织起了菊展,之后发展为每年一届的半“官方”组织。九月未进,菊展的通知早早地散发。爱花的师傅们急不可耐地各自从家中取出喜爱的花参展,起初在“创业路”展示,之后在“和谐街”摆放,随着文化氛围的浓厚,起的名字也颇有味道,什么红似火、飞流下、清淡香,什么飞黄达、人面花、卷沙浪,还有黑牡丹、黑透亮……一个主儿一个铭牌,写上花的名字,描上花的主人,一个一个的动人故事隐于其中,似在述说生活的变迁。正是:淡巷浓街菊花香,家家菊花九月肥。

菊花,不是虚饰的、娇柔的,她能屈能伸,可以造型,可以舒直。这几年,我每年都要买上几盆菊花,装扮室内环境。有一盆四株四种颜色的,有一盆多头碎花婆娑的,也有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黄色的,尽显其娇艳欲滴,有些刺眼;红色的,彰显其热烈奔放,似在流火;白色的,纯洁似少女,没有一丝瑕疵,只能让人远望却不愿染指;杂色的,好像是一株和几株菊花的变种,但是他们也没有因为肤色而羞愧,依旧旁若无人地散发着芬芳。喜欢菊花,还有一个至为关键的原因。曾是菊花飘香的时节,我来到了世上。我想,喜爱她,自是喜爱她的品格。生在这个季节,我也期冀有菊花的品格,耿直,洒脱,无忧。“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就像人的成长多元化一样,现在的菊花也有了许多表现形式,据说品种达万种,仅我国就有三千多种。离我办公地点很近的铁道旁,还有簇簇团团的山菊花。

记得女儿小时候,我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带她沿铁道游玩,在那两只翘起的小辫上,总是插满了山菊花。经不住太阳的烤晒,一支山菊花蔫了,女儿一定是嚷着再让我给她换一支。花儿随着小辫晃晃悠悠,像芝麻官的两支乌纱翅,那种自在悠闲,多少年了,一直在我的脑海中萦绕,即使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她总是有一种愿望,那就是向往美好的生活,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喜爱的作家

文/王晨萱

想必每位同学心里都会有一个榜样,他可能是一名老师,一位父亲,一个陌生人,甚至一名英雄。而我心中的榜样,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

她是我最喜爱的作家。她不断摸索孩子阅读的兴趣,希望自己可以破解童心。她的作品是一个丰富而广大的儿童世界,既是儿童生活的现实世界,更是儿童生活的精神世界。我觉得,她的每一个字眼都是美丽的、有魅力的,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的特点、它的感悟。

《女生日记》令我百读不厌。它记叙了杨红樱的女儿即将告别童年,度过女孩子一生中最美丽的阶段——六年级所发生的事情。它以日记的形式,描绘了女生冉冬阳从女孩成为少女的生活。我读着这本书,常常会思考:如果我是冉冬阳,我会怎么做?莫欣儿的父母为什么会悄然分开?林淑媛的美国生活会是怎样度过的……问不完的问题,答不完的答案,合上书,总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回忆起那些故事,情不自禁地咧开嘴:嘻!这个故事真有意思,再读一遍细细地品味吧。

为什么她的书写得如此生动、如此风趣、如此扣人心弦呢?通过不断地阅读,我慢慢体会到,她的每一个字,都是用心写的;每一个故事,都是读懂孩子们的心灵才能写出来的。所以,我明白了,只要用心、认真地写,能够抓住读者的心,那就是成功的。我也非常热爱写作,我要学习她,学习她的认真、她的用心,她的执着。

我最爱写写绘日记啦!我写的是一本风趣的童话《喵星人去哪儿》,主要描绘了外星球的可爱小猫来到我家发生的趣事,把我幻想成小猫,一个字一个词发自内心地写,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每写完一篇,都先改一遍,然后会绘声绘色地读给爸爸妈妈听,有时他们被逗得哈哈大笑。如今,我最得意的作品——《喵星人去哪儿》,已经成为全班“最热门书本”啦!

杨红樱,你就是我心中的榜样,我一定会加油,多多阅读好的书籍,不断练习写作技巧,我要成为一名孩子心中最喜爱的作家。

为了自己的梦想,加油!起航!

儿子的飞跃

文/飞翔

我的记忆里,女儿比儿子总是优秀,所以我往往喜欢女儿,厌恶儿子。可是今年春节里,旧意识得到更新,对儿子该刮目相看了。

儿子没有成家,但到了26岁。他是2007年7月毕业于孝感工业学校,就业于台资企业昆山的富士康。干了两年自动辞职,到上海一家私营工厂当印刷工人,到温州一家私营旧货公司当文员。儿子是经过挫折,经历风雨吹打长大的。

他从小受到溺爱,不喜欢读书,倒喜欢玩耍,讲究吃穿漂亮。导致上初中只是中游分数,不到毕业期间,不想完成课堂作业。儿子的作为实在令我伤心!我干脆送他去学手艺,找了一个美容美发的学生当师傅,而那位学生不赞成我安排儿子学手艺,就安排儿子打杂,烧锅炉一年,仅仅学会了洗头,吃苦。后来儿子逃避了学习一门赚钱的手艺,向我提出继续上学读书。

2004年秋,我送他去读中专。可是儿子不习惯住在学校学生宿舍,一直在外租借民房住宿。不习惯吃学校食堂的伙食,在外面私人小餐馆买饭菜吃,每月一个人生活费达350元以上,比在武汉读大学的二姐费用还要高。那时儿子就喜欢上网吧了,有自己的@@号,但没有使用手机。

走上社会的前几年,一个人赚钱一个人花,喜欢买品牌服饰、鞋子,年年是钱不够花。他说:工资低,没有结余。

打从到温州私营公司后,他才慢慢积攒自己的劳动报酬,再不向父母伸手要钱。

2013年儿子因病住院一周,出院后,开始戒烟戒酒,而且非常成功。

儿子信不过当父亲的我,结余的现金打进大姐的存款账号。截止今年儿子存款有9万元,我26岁时无百元的私房钱。儿子的行为开始让我有想法,后来想通了,觉得他只要懂得节俭就是一件大好事。

我一辈子对儿女期望值很高,要求严,但现实让他们不能实现父亲的愿望。尤其是儿子个性与我完全不一样,喜好不一样,让我长期失望呢!

古人说“人各有志”。儿子眼下从温州回到了家乡,提出学习开车技术,然后另找新的工作,成家的事往后面推一推。我没有意见,但我的老父亲想不通,我的妻子想不通。

儿子喜爱唱歌、体育,喜爱打扮、干净,喜欢玩手机,喜爱洗菜、做饭,喜爱交往朋友,喜爱认真工作,不让别人瞧不起。

半个月的父子接触,交流,我发现儿子真的懂事了,再不像以前的“斗牛士”。儿子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去歌舞厅和茶楼等习惯令我高兴,可是他不看纸张书,不写文章,不谈女人的个性让我不能兴奋。他爱做家务,爱讲体面,爱保养身体的新思想让我佩服不已。

时代发展了,儿子飞跃了,我该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