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谷雨文章

2022/12/20经典文章

谷雨文章(精选20篇)

暖暖母爱谷雨茶

文/雷琛

当惊蛰和清明在早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季节里轻轻走过,谷雨,携着灵性,带着暖情,在不知不觉中翩然而至。

谷雨时采制的春茶是一年中最好的茶。经过雨水充分的滋润,茶树叶肥芽厚,鲜嫩翠绿,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茶味也醇香绵和。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所以谷雨这天不管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我的母亲也不例外,每年谷雨这天,都会去自家山上的茶园摘一些新茶。说是茶园,其实并不是园,我家的茶园也就十来棵茶树。有一年,父母听说我喜欢喝谷雨茶,这茶在市面上又很难买到真货,于是父母就种了那么十来棵茶树。每年谷雨过后,父母几乎都会从家乡托人送来一小包手工谷雨茶给我。那是我心中的茶,带着山野的春风,裹着浓浓的春意,蕴含着父母的温馨和爱,令我心醉神迷。

去年谷雨,天刚蒙蒙亮,我早早地起床,跟随母亲到山坡上的茶园去采摘新茶。我们沿着山路,高一脚低一脚地往山坡茶园走去,走了近一个小时山路才来到一片葱绿的茶园里。走进茶园,只见母亲弯着腰,食指和拇指捏成鹤嘴状,把小茶芽一撩,上下一折,一片完好的茶叶就落在她的手心里了。然后像鸡啄米一样不停地再去掐采第二片、第三片……

母亲一边熟练地采摘着茶叶,一边不忘教我怎么采茶:先要挑选那些叶子嫩、芽突长、品质好的芽尖来摘;其次要保护好芽叶的完整性,枝梢的长度适宜,不能采一片留一叶,这样泡出来的茶才不会苦涩。采茶是个精细活,母亲采茶十分讲究,几叶一芽或一叶一芽,都有讲究。

到了晚上,母亲会将采回来的鲜茶叶用山泉水洗净,摊开在竹篾筛里晾干后,才倒进热铁锅里杀青。只见她一遍遍地用手掌在热铁锅里不停地翻动着炒,使茶叶均匀受热失水。为了不使茶叶被烤焦,她将手指送到嘴边哈哈气,然后又不停翻炒起来。

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就开始揉捻。直到把湿漉漉的、片状的茶叶搓干、搓成卷曲状,然后又倒进锅里进行第二次翻炒。如此重复四五次,直到茶叶被揉得软绵绵的,原本舒展的叶子变成一根根细绳子状,闻到清新的茶香,才能筛掉茶末,把茶叶放在阴凉处充分晾干。每做完这一切,母亲早已是腰酸背痛了。

只有小学文化的父亲告诉我,人生像茶,欲品甘甜,须先尝头杯茶的苦涩。人要像谷雨茶一样,洁净中见天然,简朴中见自在,宁静中见真善。

晚上读书写作时,我常常会抓一小撮母亲的手工谷雨茶放进白瓷杯,用开水慢慢淋下,顿时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就在周身徐徐漾开。端起茶杯,抿一口,顿觉满口生香、满心舒坦。勤劳善良、昔日辛劳的父母立马又在脑海中浮现。

谷雨“吃春”

文/周广玲

谷雨前后,香椿新芽初绽,民间有“三月八,吃椿芽儿”的说法,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谷雨食椿,又名“吃春”。古时,人们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说成是“吃春”,寓意迎接新春到来。

据说早在汉朝,我们的祖先就有食用香椿的习惯。香椿还曾与荔枝一起作为南北两大贡品。宋苏颂盛赞其“椿木实而叶香可啖。”椿素有“树上青菜”之称,鲜椿芽中含丰富的糖、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和大量的维生素 C。其叶、 芽、根、皮和果实均可入药,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等多种功效。

家乡的院落,栽种两棵香椿树,每年春末,母亲总会摘下打尖下来的最鲜嫩的香椿芽,为我们做各色的香椿美味。香椿可以腌制、凉拌、炒食、油炸,食用方法很多。但由于其香味浓郁,无需繁复的配搭,所以烹饪方法极其简单。

最经典的香椿菜肴,当属香椿炒鸡蛋。将椿芽洗净切碎,打入鸡蛋,加盐适量,搅匀,锅内放油,炒熟,即成。此菜味香浓,佐食馒头、米饭均可。简简单单的煎香椿饼最能吃出香椿的原始味儿,小段的香椿和进面糊里,两面煎香之后,金黄的面饼夹着一丝碧绿,令人齿颊留香。香椿拌豆腐也是可口的小菜,常吃还可润肤明目。

谷雨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吃春”,人们也许是想用这种形式,留住春色,让春意驻在心中吧。

谷雨的由来和习俗

文/王文莉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民间素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的说法。

“谷雨”的由来。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此时也是栽瓜点豆、移苗播种的最佳时节。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之后雨量增多,浮萍逐渐生长,布谷鸟也开始提醒人们尽早播种,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祭仓颉的习俗。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据《淮南子》记载,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当天下了一场谷子雨。仓颉死后,人们把他安葬在他的家乡——白水县史官镇北,墓门刻了一副对联:“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每年的谷雨,“仓颉庙会”都会在陕西白水县如期举行。

“吃春”的习俗。谷雨前后,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人们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说成是“吃春”。香椿一般分为紫椿芽、绿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鲜椿芽中含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和大量的维生素C,其叶、芽、根、皮和果实均可入药,具有健胃理气,止泻润肤等多种功效。

赏牡丹的习俗。“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被称为谷雨花、富贵花,谷雨时节赏牡丹已绵延千年。清顾禄《清嘉录》曰:“神祠别馆筑商人,谷雨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无国色,锦棚只护玉楼春。”至今,山东菏泽、河南洛阳都会在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观赏游玩。

喝谷雨茶的习俗。福建的茶农们说,真正的谷雨茶就是谷雨这天采的鲜茶叶制成的茶叶,而且要上午采的。谷雨茶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香气宜人。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祭海的习俗。谷雨节也叫做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在我国北方沿海一带,渔民们过谷雨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海祭时刻一到,渔民便抬着供品到海神庙、娘娘庙前摆供祭祀,有的则将供品抬至海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场面十分隆重,这一习俗在今天胶东荣成一带仍然流行。

谷雨茶香(三章)

文/潘新日

你的谷雨,在瓷做的江山里斜织着。飘香的油纸扇、细细的丝竹,还有淡淡的思念,被你的纤指素抹成一片烟云。你的身外,是漫山遍野的茶园,是掐茶姑娘的一声尖叫,还有几枝嫩绿。

香茗弥漫时,杯子晶莹的心正在翻腾曾经的旧念和过往。

不说人世间的不悦,不管市井的喧嚣,让一切都静下来,静得可以看见茶叶舞动的身姿。

茶越酽,田园的意境就越悠远。

所有的风尘,都是紫砂或瓷的王土,在滚烫的热情里重生,称王。以后,摇旗呐喊的热气,只要看见竹林,就要跪拜。

它们撑着伞,不等我开口,一转身成了细腿的舞者。

就抿一口,茶香便扭着细腰来了,撩人的婀娜,还有千般的妩媚,都被你写进纸里,成为音响里飞出的音符了。

那些淅沥的雨还在朦胧,它们恣意的心怀在你的心头描出花朵。此刻,春日的阳光幻化成雪,你用谷雨茶弥漫的清香搭配出宁静自然,还有好的念想,让它们发芽。

万物寂静,青草的叶子在炉火中凋谢,恍若池塘边,我们刚刚打发的波纹,一圈一圈,像渐开的形容词,把爱情打湿。

谷雨茶叙,那么多的灯笼挂在大汉江山的屋檐下,一枚枚红红的果实,浸泡在汉语的季风里,让茶艺表演在透明的窗户边凋落成水声。品茶的人,正在无雪的岸边观望,柳枝婆娑,青春一个趔趄,掩映大片的沧桑。

门神举着刀剑立在门上,一口淡香的茶,让你的今世开满鲜花。

学着古人,着长衫,挽发髻,用清泉温茶,满屋的茶香可以随性迈着碎步,你只需一嗅,便可醉在一首古诗里。

一壶茶,是所有春天最明亮的时光,适合居家。清脆的水声裹着普洱和绿茶的风,潜入闲暇,祖上的规矩纷纷匍匐,在民国的诗词里探出头。

苍天不老,每一盏茶都让你开怀,茶具不会说话,老去的村子用源头的水滴把你唤醒,像一盏明灯,照亮你。

所幸有人相伴,你庆幸,对于茶,你永远都是不用乔装的签收人。

谷雨是春天远行的两行泪

文/洛水

到了谷雨,春天就要走了。

日益走高的温度,像酝酿的情绪,忽冷忽热,起伏不定。大地深处,一定也坐着一个唐诗里的母亲,牵着东风,念着心事,在一场斜风细雨里飞针走线。“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雨点的针眼,缜密而繁复,把牵挂和絮叨缝纳进百谷和草木,把百谷和草木缝补进光阴,把光阴纹绣在眼角与眉梢。

水是万物化生之源,谷雨的雨,是万物之母,草木是长子,谷是幺儿。

《通纬·孝经援神契》说:“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一个干净、利索的母亲形象,在草木的簇拥下,在庄稼的脆声里,面目清秀,体态丰盈。谷贪婪地吮吸雨的乳汁,伸出叶片的小手,仰着脸,一门心思追赶着阳光的脚步。

成长和衰老,都源自梦想的远行。自此,孩子成为游子,慈母沦为老人。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关于谷雨的集解,我是从一首唐诗的角度诠释的。也是自上而下,明月别枝惊鹊,雨轻轻推敲大地的门,一粒谷的灯火摇曳着起身,照亮泥土。土膏脉动,谷和雨趴在春风的门缝上,像入定的僧。

犹如一对母子,谷雨的谷和谷雨的雨,互为镜像,互为禅机,互为谜底。

过了谷雨,春天就成了游子。

在春夏之交的路口,一场盛大的送别,从一粒种子抵达一场雨。桐花站在树梢,举着紫白色的小喇叭,声音比蝶翅还轻微。麦子抽穗扬花,倒悬的笔锋,润湿了天地,就是挥不出一字一句。蒲公英顶一头雪,举一把把小伞,送上一程又一程,并在沿途埋下归程的标记。一枚瓜籽,钻出壳,伸出藤蔓的触手……

春天是卵生的。东风解冻,春天应运而生。谷是一个句号,也是一枚卵。每一粒谷里都住着两个春天。一个春天是圆寂的前世,一个春天是涅槃的今生。

谷,从禾从壳,也从卵生的宿命。壳的稃甲,温暖,坚固,是保护,也是桎梏。卵生的生命,注定要经历破壳的阵痛,才能迎来成长空间和远大前程。谷雨唤醒了谷,谷挥别了壳,壳斟满了雨,为一个春天招魂,为又一个春天饯行。

《群芳谱》说: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这多像荆轲的话:壮士一去不复返。

一个母亲所能给予游子的,一场雨都点点滴滴地给予了谷。一个游子所能反哺母亲的,一粒谷都转山转水地反哺了雨。雨滋润万物,谷滋养生灵。那些血脉里亘古的美德和传统,假借一场谷雨的隐喻,轻易地就完成了传承和嬗递。

谷雨的谷,谷雨的雨,是春天远行的两行泪。一行欢喜,一行悲戚。

谷雨

文/段锡民

谷雨这天,岳娟开着电动三轮车去镇上买化肥。办完事后,车头一扭,拐到了邹静开的超市门前。

岳娟跟邹静都是杏花村人。俩人从小学到高中都同班,关系好得没法说,买个裙子、买双鞋都选一个样式的,上学一起走,进城读书后一起挤班车回家,连溜出校园吃鸡蛋饼、辣串这类事都搭伴同行。上世纪80年代大学不好考,俩人都落榜,回家嫁了人。邹静嫁给镇里计生办职员小陈,岳娟嫁给了本村的帅小伙儿小耿。如今小陈已成老陈,当了副镇长;小耿变成了老耿,在家里养牛。岳娟、邹静也已过了50岁,脸上有了皱纹。可俩人的友谊一直维系着。赶集时见个面唠唠嗑,或选个周末聚聚;后来打电话方便了,就煲电话粥,发短信,再后来有了微信,更方便了。

毕竟是女人,小心眼儿还是有的,尤其是岳娟,啥事儿都要跟邹静比一比。老公不是干部,可模样比小陈养眼;房子没在镇政府所在地,但在本村盖的临街三层小楼,宽敞得可以唱戏。闺女没像邹静儿子一样考上211大学,可身材好,长得漂亮。就连给儿女起名字也要比比,邹静给儿子取名陈超群,岳娟就给女儿取名耿越秀。不过这种小心眼儿是暗的,嘴上不会说,不仅不说,唠起嗑来还会有意贬自己抬对方,而且这种比较不影响友谊,甚至还成了过日子的劲头儿和动力。

进了超市,恰好邹静有闲,就唠了几句,不一会儿话题自然过渡到孩子身上。邹静说:愁死我了,臭小子大学毕业,依我跟老陈的意思,回来考个铁饭碗,稳稳当当过日子多好?可他不干,要自己创业,业没创出甜酸,倒搭进去不少钱。岳娟拍一下大腿:知足吧,你!超群好歹还知道干正事,我那闺女,气得我快吐血了!学个破营销,工作不好找,给人打几天工就跑回来了,宅在家里,整天掐个破手机看,眼睛都快看瞎了,我就纳闷了,手机能玩出花来?能找到男朋友吗?能混出工作吗?能挣钱、能当饭吃吗?

隔了几天,邹静突然托人来提亲。岳娟说好啊,爽快地答应了。扭头问闺女的意见,越秀眼睛在手机上黏着,只回了个“嗯”。看来俩小家雀早瞒着父母在网上好了。鬼丫头!

订婚很低调,两家六口人在饭店举行了个简单仪式,按当地风俗交换了信物,然后吃饭。越秀、超群匆匆扒拉了几口饭,就跑没影了。两个当爹的大度地说:让他们玩去吧,咱们消停地说说话。岳娟盯着闺女的背影说:除了玩手机,一点正事没有,亲家,你们以后多担待吧。邹静笑嘻嘻地说:不准再贬我儿媳!放心吧,长江后浪推前浪,他们比咱们强。

订婚宴后,越秀不着家了,整天往镇上跑。岳娟以为她是找超群去了,也不多问。

一天中午,越秀回来了:妈,我们要租用咱家临街这几间房子,做快递收寄点。

岳娟愣了:我们?租?自家房子,拿去用呗。闺女说:那不行,得签合同,超群***投资注册了个电商平台,承接咱乡北片8个村的电商服务,我是经理;你若想帮我,就把这几间房子装修一下,我们太忙了,这是图纸。见老妈还愣着,她又笑笑说:放心吧,妈,我们这是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咱县是试点县,政策优惠,差不了事。我们的服务会很规范,你看,我们是连锁经营,外墙室内装修都是统一规格,招牌、广告牌统一制作,办公用品、电脑、运输工具统一购置,宽带统一安装,人员统一招聘。

岳娟眨眨眼,明白了:太好了!行,妈帮你。

越秀匆匆地走了,岳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给邹静拨电话:这大事瞒着我,不够意思!钱够不,我这儿有,算借算入股都行,算闺女陪嫁也行。邹静爽朗地笑:好啊,这可是你自个儿硬往贼船上挤哦。

几天后,电商平台开始运营,生意很红火。邹静还给越秀买了辆“半截美”,回家、接送货都方便。

端午节前两天,越秀、超群结婚了。婚宴上,岳娟悄悄地对邹静说:你真行!这主意真不赖,俩孩子有正事干了,还都在眼皮子底下,多好啊!邹静笑了:我只出出主意,事儿都是孩子们干的,再说,这主意说起来还算你出的啊。

我?岳娟睁大眼睛。

谷雨那天,咱俩在超市唠嗑……当时镇里正招商,受你几句话启发,我才想到办这事的,嘻嘻!你看,这手机、电脑可不就玩出花来了?

你行,老同学,我算服你了!岳娟说。

雨生百谷祭仓颉

文/阎建滨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从雨水、清明到谷雨,降雨日益增大,民谚这样说:“清明明,谷雨淋。”尽管谷雨节气的雨日益增大,但毕竟是春雨,“春雨下,万物生”。春雨贵如油,对五谷生长十分有益,因此被誉为“好雨知时节”,格外受靠天吃饭的中国农耕社会喜爱。

雨生百谷是谷雨时节最吉祥的一种表达,雨水滋润大地,是播种移苗和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谷在古代指谷物,百谷的百,只是虚指,是多的意思。《说文解字》对“谷”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山谷,“泉出通川为谷,从水半见,出於口。凡谷之属皆从谷。”二是指百谷,也是粮食作物的总称。谷雨这个节气究竟“谷”是指雨水之大、漫过山谷呢?还是指“雨生百谷”、雨滋润大地万物生长呢?我认为两者都有,前者指谷雨的雨季状态,后者指谷雨对中国农耕生产带来的作用,概言之雨量充足、谷物茁壮成长也。

谷雨节气,每年大概在4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开始。对雨生百谷,古书《群芳谱》说:“清明后十五日为谷雨,雨为天地之合气,谷得雨而生也。”《管子》也云:“时雨乃降,五谷百果乃登。”都指出了天地雨露与自然万物的关系。谷雨时节,苏轼诗云;“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柳絮是送春的信物,到了谷雨,暮春已至,柳絮飞舞、杜娟夜啼、樱桃红熟,炎热的夏天即将到来,万物辞春,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季节转换。

谷雨又缘何与祭祀仓颉连接在一起呢?

仓颉是轩辕黄帝时代的人,据说仓颉作为黄帝的史官,不仅要统计牲口的数量,而且要记录屯里粮食的数量,但是靠结绳记事的方法无法完成任务。于是,仓颉开始苦思冥想,想办法解决造字问题。传说有一天,一只凤凰飞过在仓颉面前好似掉下一件东西,仓颉急忙去看,发现是一个脚印。于是,仓颉问一个过路的猎人,猎人说他认识这是貔貅的脚印,每种动物都有不同的脚印,爪不一样,大小也不一样,形状更是不同。这给了仓颉很大的启发。仓颉开始观察鸟兽和龟纹的形状,观望日月星辰的模样,进行造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当然,汉字的创造不一定是仓颉一人所为,有无数人的创造,只不过是仓颉将汉字系统化、整齐化了。后人铭记仓颉的功绩,先后修建了仓颉陵、仓颉庙和造字台等。最为知名的是陕西白水的仓颉庙,乃汉代所建,存有清代的一块《仓颉鸟迹书碑》,上有仓颉发明的28个汉字符号,记载的是炎黄二帝的事迹。白水仓颉庙是目前国内唯一仅存的纪念仓颉的庙宇,位于白水县东北35公里的史官乡。相传仓颉就出生在史官乡的史官村,村名以仓颉的官职而命名。2001年6月,白水仓颉庙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谷雨这里都要举行仓颉的盛大祭祀。

缘何在谷雨祭仓颉?《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春秋元命苞》也说:仓颉“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取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这些记载中,都有“天降雨粟”,这里的“粟”就是指“谷子”,今日的小米,古代通称谷。意思是说:仓颉造字之日,举国欢庆,感动了上苍,把谷子像雨一样哗哗地降下来,有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威力。因此,选择谷雨祭仓颉,就成为了每年白水祭祀汉字之祖的神圣日子。

谷雨虽然是个节气,但也有不少地方当作谷雨节来过。谷雨有不少民间习俗,除祭仓颉外,还有“禁蝎”、走谷雨、祭海神等一系列各地不同的习俗,但都没有形成影响全国的习俗,因此谷雨节没有成为华夏重要的传统节日。

尽管如此,谷雨有许多讲究也很有共性,比如喝“雨前茶”、吃“雨前香椿”的饮食习俗。南方人讲究喝“明前茶”,是指清明前的芽儿茶、雀叶,是茶中的贵族。与“明前茶”相比,“雨前茶”是指谷雨前的茶,一般是指嫩叶茶、二春茶。虽没有“明前茶”之稀缺,可也属有品质的春茶,不仅有嫩叶,更有成熟的味道,为更多人所欣赏。因此,“雨前茶”更有普遍性,更受无数品茶人的青睐。另外,中国人在饮食上讲究吃时令蔬菜,谷雨香椿上市,醇香爽口,有“雨前香椿嫩如丝”的说法,营养价值很高!每年谷雨,我家最爱吃的就是香椿炒鸡蛋,尤其是香椿的嫩叶与土鸡蛋炒在一起,清香四溢、满口余香。

还有最重要的一个习俗,就是赏牡丹。谷雨虽值暮春,但春光依然明媚,百花之中最重要的主角才开始登场。大腕总是最后登场的,花间王国也不例外。牡丹,也叫谷雨花,花期一般在谷雨前后开放,花色艳丽、富丽堂皇,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的美誉。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赞之:“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美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当今虽说洛阳牡丹甲天下,可岂不知在大唐,牡丹最火的地方是咱长安城。在唐代,长安城的宫廷寺观、富豪家院以及民间处处种植牡丹,《杜阳杂记》记载:“高宗宴群臣赏双头牡丹”。《酉阳杂俎》也记载:“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还有记载说唐明皇在骊山植牡丹万本,色样各不同等等。如今,西安千年牡丹的芳香依旧绽放在春风里,阿姑泉牡丹园、长安牡丹苑都能一睹长安牡丹的高贵姿容。

谷雨

文/秦澍瑶

“谷雨时节种谷天,种瓜点豆种地蛋。”母亲一边精挑细选着种子,一边唠叨着父亲加紧收拾田地,播种移苗、埯瓜点豆,一项都不能耽误。母亲的言传身教,让我打记事起就记住了谷雨这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节气。

“谷雨谷雨,雨生百谷。”这是24个节气中唯一将物候、时令与稼穑农事紧密对应的一个节气。《通纬·孝经援神契》解释为:“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当凛冽彻骨的寒风转化成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时,当晶莹剔透的冰雪羽化成润物无声的细雨时,当死寂冷清的荒野蜕变成喧沸热闹的绿野时,春天就如一位女子羞羞答答、扭扭捏捏地出场了。虽然万物复苏,蓄势待发,但“春雨贵如油”,要想下种播种,还只能等到谷雨。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当太阳的马车到达黄经30°时,压抑许久的谷雨就再也按捺不住性子,一声令下,大江南北,便满是春耕忙作的身影,到处都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随着雨水的增多,土壤湿润,溪水叮咚,棉籽入土,麦子拔节, 豌豆开花……一切都在雨的温情滋养中开始了生命的跋涉。

谷雨就如它的名字一样,给人一种诗意的烂漫和朦胧的美,这种美一直流淌在唐诗宋词中。“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桐花树上跳跃的鸟儿,水中翻弄浮萍的鱼儿,让唐朝的崔护完全沉醉在谷雨的东湖美景中。而宋朝的范成大却诗曰:“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他不仅看到了一片连着一片的清新、明净的水乡春景,更是嗅到了浓郁而恬美的农家生活气息。

关于谷雨节的来历,在陕西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故事:相传做史官的仓颉,因为以结绳记事,将国家大事记得清清楚楚,深受黄帝赏识。随着日子的推移,结绳记事日显落后,在一次狩猎中,仓颉深受猎人通过野兽足迹来辨别野兽的启发,依类象形,始创文字。因他制字有功,感动了天帝,下了一场谷子雨。仓颉死后,人们把他安葬在他的家乡——白水县史官镇北,并刻了一副对联:“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人们把祭祀仓颉的日子定为下谷子雨的那天,也就是现在的“谷雨节”。“谷雨祭仓颉”,也成为白水县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

作为臣服于土地的人们,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纪念着这个特殊的节气。南方有喝谷雨茶的讲究,北方有食香椿的习俗,沿海地区有“祭海”活动,而在山东和山西临汾、陕西凤翔等地,有在门上贴张天师符贴的惯例,名曰“禁蝎”,反映了人们驱除害虫及渴望丰收平安的心情。不管什么习俗和讲究,都寄托着老百姓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祈盼。

“春雨惊春清谷天,柳绿絮飞夏衣染。”一粒谷子和一滴雨水,在时空的隧道中默契的相遇,不仅是神农氏创造的谷雨神话,更是造物之神的恩赐。节气与农事,天人合一的自然吻合,让数千年农耕文明不断得到延续,而人类也才得以生生不息。

清明谷雨

文/石之桑

清明。谷雨。

小草,不喧哗,不争抢,在泥泞中挣扎,在苦难中煎熬,然后头顶雨珠,从腐朽中挺拔新生。

风生水起。细雨中,女人们揣着各自的心事,听布谷鸟叫响春天,看桃园花开花落。

在连绵的雨天过后,柔弱的阳光慢慢挺直了腰杆。

泛青的苗子散发出潮腥味,在灌木林和菜园子,在堤埂和大田,在姑娘们装满私密的闺房,在小伙子雄气勃发的梦里缠绕,弥漫……

岸柳中,小鸟怀抱枝条,欢蹦乱跳。摘一片新叶,卷成哨子轻轻一吹,便将心中的渴望鸣奏成风中的最美。

总是,把过去留给过去,把今天还给今天。

而对明天的祝福,都写给持久芬芳的大地。

谷雨清新

文/雨凡

在乡村,“谷雨”是一个迷人的节气。

曼妙清新的春雨,温润如酥。一只只斜飞的春燕,轻轻撩开乡村四月的面纱。“谷雨”——这个散发着五谷香味又润泽大地眼眸的节气,与春季的最后一帘春雨一起,翩翩而至。她端坐在春末夏初,赏看姹紫嫣红,倾听万物生长拔节的天籁之音,遥望春华秋实的丰收之景。

翻开《月令七十二候集介》,“谷雨”的章节里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其含意是谷雨时节,雨水增多,雨生百谷。

谷雨前后,时至暮春。迎春花、玉兰花、樱花、梨花……大部分花已经开过,大地上的颜色并不单调,远山近水,到处是一片蓬勃向上的景象。山川、田野,都覆盖着略显朦胧的淡淡绿色。大部分农田已被犁铧翻过,湿润而松软的泥土带着冬天雪水浸润过的气息袒露出来。抬头望,远处田野里的水光,似一面天然的镜子,在春阳的照耀下,明晃晃的。田沟里的蝌蚪没几天就长成了小青蛙,在田埂上跳跃;到了夜晚,田畈上蛙声一片,每一声都饱含着生命的热度,像是在为春天唱一支颂歌,又似在为秋后丰收祈福。

随着谷雨节气的到来,布谷鸟就开始叫了。“咕咕”“咕咕”的声音,很像“布谷”“布谷”的声音,似是在催促农人要趁时播种了。否则,人误地一时,地就会误人一年了。所以,乡亲们就叫这种鸟为布谷鸟,既生动又形象,再也没有比我们的祖辈更会起名字的了。

庄稼人所有的希望都是从谷雨开始的。农谚说,“谷雨前后,种瓜种豆。”也就是说,到了谷雨,各种农事活动都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吃过年饭,眼望田畈。”其实,心急的农人不等“谷雨”的到来,就开始准备农事了。他们将各种农具从梁上取下来,该添置的要添置,该修理的要修理,不能到使用时误事。小牛崽长大了,可以出力犁田了,也要起早摸黑在沙地上调教好。牛栏粪等基肥挑到田头,小山堆似的。记得母亲在世时,一开春,她就带着二弟、三弟从小麦包挑来草皮,晒干后烧成火粪,为南瓜、黄瓜、辣椒、豇豆种子准备温床。为怕种子冻伤,她还郑重其事地盖上地膜。不几天,种子就钻出土层,长出绿油油的秧苗了。老了的白菜、芥菜、大蒜早已拔掉,菜地整理得平平整整,趁晴好天气,将它们栽下地,犹如写下一首首清新的诗行。

“杨柳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事西窗谷雨茶。”谷雨时节,农人们躬耕垄亩,撒谷播种,而文人墨客,则饮酒品茶,敲诗吟句。茶乡都讲究喝谷雨茶。对于绿茶而言,清明茶最好,谷雨茶殿后,谷雨过后,便没有新鲜的绿茶可饮了。“客到家常饭,僧来谷雨茶”,说的是只有僧人来了才饮清新的谷雨茶。

又是一年谷雨到。谷雨生百谷,当然也生梦想。信步城郊,久久地凝望着,仿佛又回到了理想中的田园生活。在这人间四月天的最后一帘春雨中,我希望品尝一盏谷雨浸润的雨前新茶,更希望播撒一粒五彩斑斓的梦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二十四节气之谷雨

文/大荒小路

谷雨,二十四节气中第六个节气,其时间在公历年的四月中旬末。

谷雨,也是农历天文学意义上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炎黄先祖很是神明,每一节气为十五日,每五天为一候,一个节气分三候;而每一候,则都有显着的物象的记载,比如谷雨的“第一候萍始生”,也就是池塘和水田中可见浮萍开始生长发育。

谷雨,意蕴着五谷生长希冀雨水的意思,可谓是切中要义。真是天随人愿,此际的雨水还果真是明显偏多起来,滋润着大地,尤其经常是多有夜雨;此种的昼晴夜雨的气象特征,既保证了墒情,又有利于积温,尤其有益于大田农作物的生长。巴山夜雨便是个中典例,天府之国的四川,地处西南而地理气候特征却如同江南。

谷雨之际,雨后春笋的词汇更让人感慨良多,自南而北的那些春笋产区,自然生长的春笋成了应时佳肴,引发了食客们的不绝赞许。

谷雨养肝,是越来越多的注重养生族群的人们多推崇的,鳝鱼、草菇、枸杞、鱼鳔等等,都是应时的食补佳品。

谷雨之际,我国的热带地区及邻近区域的台湾、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的冬小麦,喜获开镰,这是最早的新年新粮的丰收;与牡丹花的赏花胜景相媲美的是,整个华中产棉区的棉花种植热潮的此起彼伏,棉农总是更看重此“花”之美;江西的山地,农人在抢插红薯,以期早日藤蔓的铺陈满垄,希冀能抵御未来的盛夏酷热和保墒抗旱而致高产;甘肃的河西走廊,干旱地区在农膜覆盖的种植模式下,节水和增温的双向效应,使得“绿洲”农业的外延得以有效拓展。

谷雨之际,气温加快了升温的步伐,寒潮不再,大田作物便有了日长夜大的架势,让人兴致勃勃地期盼着。

谷雨,也是北大荒农耕的大忙季节,春小麦的播种完毕后,不喘气地便是大豆和玉米;在我们屯垦戍边的岁月里,实行的是机械播大豆,人工播玉米,男女老少齐上阵。最苦的便是人工播玉米,四人一组,打头的刨坑,其次的抓粪,第三的扔籽,末了的覆土,还要以脚踩实;刨坑最累,那几千米长的垄要四个来回,经常累得腰都伸不直;抓粪最脏,猪马牛羊加人粪什么都有,就为了玉米的高产,白种下地可是要追究政治责任的呢。

自然,谷雨后春播的告捷,庆祝的会餐也是很有档次的,杀猪杀鸡那可是家常便饭了;再加上豆浆、油条或是油炸饼,可劲儿地,管饱,那是希望的欢颜和盛宴。

谷雨,真是充满诗情画意的节气,给农历的春天画上美满的句号。

谷雨赏牡丹

文/郑学富

明代书画家唐伯虎有一首题画诗:“谷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平康脂粉知多少,可有相同颜色无。”诗中的“鼠姑”就是牡丹花。谷雨前后是牡丹花盛开的时节,所以牡丹花也称“谷雨花”。民谚云:“谷雨三朝看牡丹”,谷雨赏牡丹的习俗已经绵延一千余年。

说起牡丹,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雍容华贵。牡丹花色泽艳丽,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的美誉,象征着高贵、高洁、典雅的精神品质。大唐盛世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时代,而牡丹便是唐王朝的国花。诗人刘禹锡有《赏牡丹》诗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艳冠群芳的杨贵妃也极爱牡丹,在宫廷上苑遍植牡丹。李白有诗赞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牡丹具有劲骨刚心、不畏强暴的精神品格。《牡丹之歌》唱道:“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牡丹并不娇嫩脆弱,它原来生长在莽莽群山中。唐人舒元舆的《牡丹赋》说,武则天的家乡种有很多牡丹,玉笑珠香,而京城宫苑里却没有,于是她命人将家乡的珍稀品种移栽到都城来。可见武则天极好牡丹。唐人张垍在《控鹤监秘记》中讲述了“武则天贬牡丹”的故事,武则天在一个冬日醉酒后游园,突然来了兴致,即命婉儿拟檄,令百花开放。婉儿遂拟一诗曰:“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园中的百花慑于武后的权势,都违时开放了,唯独牡丹仍干枝枯叶,傲然挺立。武后勃然大怒,便火烧牡丹,并贬至洛阳。而牡丹一到洛阳后,恰逢暮春,昂首怒放,花繁色艳,十分壮观。这段故事尽管是传说,但是表现了牡丹不畏权势,遵循自然规律,不苟且,不媚俗,不妥协的品格。

牡丹正是因为花型优美,颜色绚丽、清雅,具有优秀的品格,一直被人们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雅客绘画咏诗的重要题材。据史料记载,最早画牡丹者是南北朝的杨子华。此后,历代画家均有牡丹佳作,或润秀清雅,或泼辣豪放,幅幅神态各异,生机勃勃。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白居易《惜牡丹》:“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爱花惜花之情溢于言表。宋代开始,除牡丹诗词大量问世外,又出现了牡丹专著。如欧阳修将洛阳牡丹的历史、栽培、品种以及风俗民情作了详尽地考察,写成了我国第一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在浩如烟海的历代杂著、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赋,遍布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数见不鲜。

生命中的茶香

文/程中学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一个春日的午后,读到这句诗时,不由自主地就想起了母亲在谷雨前后采摘、晒制的茶叶。遂起身步出户外,感受着清明节后浓浓的春意,想像着此时母亲有可能已放下手中所有的农活在故乡的茶山忙活的身影,心中有股暖流涌往全身,正如泡开的谷雨茶,氤氲出那种清香的气息,流溢的都是母亲满满的爱。

故乡的茶山傍水而立,春暖花开之时,风景秀美,十分宜人。最迷人的景致,便是那一座连着一座的茶山,远远望去,像极了相互连接的一只只草帽,深绿色的是茶树,嫩绿色的便是茶叶。近观,一排排茶树很有规律依山蜿蜒而植,倒映在水中,绿的更绿,鲜嫩的茶叶颜色更明丽,很像植入人心尖上的一枝蓓蕾。

民间谚云“谷雨谷雨,采茶对雨”。谷雨前采摘的茶细嫩清香,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滋味鲜活,香气怡人。故谷雨品新茶,相沿成习。因此,谷雨前后采茶忙,也是茶农们的丰收之喜。我家的茶树并不多,只覆盖了几片凸起的坡顶,母亲十分珍视。用她的话来说,亲自动手,吃最放心、最健康的茶,何乐而不为之。所以,年年我们都能喝上母亲采制的谷雨茶。

据记载,唐代僧侣有饮茶风尚,晚唐着名诗僧齐已留下了三首与谷雨有关的茶诗,其中一首是《谢中上人寄茶》:“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在轻雾如烟的茶丛中,翠绿鲜嫩的春山野茶很稀少,乃至天色将晚时,还未采满筐。尽管谷雨佳茗难得,但诗人还是迫不及待地招来邻院的客人品新茶。可见,谷雨茶在谷雨节气这天最难得,且珍贵。以茶结友,以茶知其性,也算是喝茶的最高境界了吧。

难怪母亲曾经说,真正的谷雨茶就是谷雨这天采的鲜茶叶做的干茶才算是真正的谷雨茶,而且要上午采的。母亲采制的谷雨茶从不卖,留一份给在外地打拼的我们,留一点家里待客。母亲说,谷雨那天采制的茶,喝了对人身体特别好,通全身不畅之气,有病可以治病,无病喝了防百病。说得那样神乎其神,倒不像说的是茶,倒像是在说一种灵丹妙药,令人对母亲的茶不免肃然起敬。但我知道,那不仅仅是一杯谷雨茶那么简单,那是母亲对儿女之爱,对亲友之敬,更是对所有亲人的思念和祝愿。以茶识人品,母亲勤劳善良的美德更加令人尊敬!

生命中,茶香缭绕,母爱深深,实乃人生一大幸事!感谢我的母亲!

栽薯秧

文/李志胜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古有“雨生百谷”之说,加之谷雨前后,天气较暖,降雨量增加,有利于春作物播种生长,所以民间有“谷雨下秧,大致无妨”“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的谚语,劝励农事。

在北方有“地瓜”之称的红薯,以前是农村人的主要食粮,眼下却是城里人的风味小吃。“秋风起,烤红薯。”街头巷尾,夕阳西下,那或推车、或坐摊,用一个圆铁桶烤出的一缕缕喷香的熟红薯味里,不乏我们小时候种红薯、刨红薯、烧红薯、煮红薯,吃红薯窝窝、红薯饸饹的温馨记忆。

我们村位于黄河大堤西沿,沙地多,种出来的红薯“干面”且甜。每年谷雨过后栽红薯秧苗,都是生产队事先选种、建炕、培育好的。我爷爷是育红薯苗的“老行家”,所以当仁不让地主持着年复一年的培育壮苗工作,偶尔也能给我这个“长子长孙”,捎带一块烧熟了的“红薯母”(出过苗的红薯)。尽管那发糠的“红薯母”,变得很松很虚了,可仍有一股很别致的甜味在里边。

育苗之后就是栽红薯。“红薯没有巧,只要插秧早。”谷雨时节,在黄河中下游,历来是“春雨贵如油”,所以栽薯秧时若没有天雨相助,那就得“肩担手提”拎水润苗。红薯地一般不讲究“长身地”还是“小块地”,只要地势高、向阳好就行。栽红薯分工,一般是老年人负责栽秧苗,年轻人来回取水、浇水,且每次还不能够多用水,一株红薯秧苗,舀半碗水差不多就可以使之成活了。

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他在《农政全书》中总结:“昔人云蔓菁有六利,又云柿有七绝,余续之以甘薯十三胜。”甘薯即红薯,他的意思是说,种红薯有13条好处。早些年我们河南,收获5斤红薯可以顶1斤口粮,算粮食生产指标,曾经是各地集体经济的一大特点。

现在感觉红薯好吃,既养生又健康,还被一些专家列为“防癌食品”加以推广。就连红薯叶、红薯梗,也都成了好东西,“登堂入室”的味道,全然没了过去“一提红薯,胃里泛酸水”的窘境。

红薯“泼皮”,极易成活,栽种后即使不施肥也疯狂生长。红薯秧像条绿蛇一样四处蔓延,绿油油的叶子会把地表罩得严严实实,连阳光都漏不进去。到刨红薯的时候,男女老少齐上阵,将红薯秧割掉,用抓钩锛开泥土,一个个胖乎乎、红扑扑的红薯就冒出了地面,人们喜笑颜开,甭提多快活了。

我父母至今还延续“喝红薯水”的习惯。以前穷,没有粮食,老家人常将红薯洗净、切块,放进锅里加水煮熟,权且当一顿晚饭。父母进城后单院住,仍喜欢“懒省事”,常趁我们姊妹不去时熬红薯水喝,劝他们煮饭时加点米,他们总是呵呵一笑,借故推脱。

“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那是昔日穷困生活的写照。时下日子富裕了,红薯沁人心脾的甜香依然不减当年。晴暖天,走在上下班的路上,我常被烤红薯的香味吸引。我曾为路边卖烤红薯的老人写过一首诗:“面对城市,背对城市,除了那架烤炉,谁知道,你微笑的夕阳为什么那样柔软、温和,火钳被你的手指拨动,红薯被火钳拨动,你一身乡土烘烤着城市缤纷的情绪……”

谷雨节气又到了,追求幸福生活的你,是不是会寻一块土地,栽一株红薯秧苗,让那清新、香甜的绿意,爬满你的思绪呢?

椿芽有梦遇谷雨

文/冯作华

谷雨节气刚过,正是椿芽大批上市的旺季。民间素有“雨前椿芽雨后笋”的说法。一转眼椿芽开始有硬梗生成,鲜味就会大打折扣。

宋代诗词大家苏轼《春菜》中写到:“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芽寒更茁。”里面的露芽说的就是香椿芽叶。

小时候在农村,家家户户都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棵香椿树,除了观赏,更重要的是,它能提供一种时令珍馐。香椿树发芽时,招摇的杨柳、妩媚的桃杏早已吐绿绽翠,花开花谢。一夜之间,细嫩的椿芽红彤彤伸展自己,如一张张欲开还闭、娇羞欲语的小嘴,让人心生怜爱,让人热切期盼。从发芽到采摘前,馥郁的香气熏蒸得空气也浓香流溢,让人心旷神怡。

有一棵香椿树为邻,会让每一个春日精神焕发,会让人们不忘记回家的路。

儿时记忆中,几阵春风、几场透雨过后,是采摘香椿芽的时分了。等香椿芽长得有筷子长了,母亲用钩子掰下些来,有时我爬树上去掐香椿芽,一次就掐一篓子。在那个食物紧缺的年代,香椿的主要做法是用来腌制咸菜,至于用鸡蛋液,裹上面糊油炸的,是后来才有的。现在生活好了,也不缺鸡蛋。因此,每当这个时令,老百姓吃头道鲜的制作方法就是椿芽炒鸡蛋,炸椿芽鱼,做椿芽鸡蛋汤。

其实,在我的生活经验中,最拿手的还是腌制咸椿芽的“小门道”。鲜椿芽腌好后码在盖垫上,水份晾地差不多了,准备一碗好醋,把码在手里的椿芽根在醋里沾一下,要是很讲究的,可用喷雾器均匀地喷洒,短暂晾一下装起来,可冷冻可冷藏,做凉面,炒鸡蛋,随取随用。

如今常住上海,每当谷雨节气前后,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儿时的香椿树、香椿芽,那渗透着挚情的香椿,时常在心头弥散,在梦中萦绕,让我久久回味。

谷雨下雨

文/魏益君

一年里的二十四节气,父亲唯独对“谷雨”钟爱有加,这种对一个节气的贪恋,或许应该追溯到许多年以前。

记不清是哪一年了,也许是在我懵懂记事的时候,有一年,秋旱、冬旱加上开春的持续无雨,池塘干涸,土地板结。俗话说,“年好过,春难熬”,收获的仅有的一点粮食,许多人家刚过年就断炊了,人们期盼一场春雨的心情是那么的如饥似渴。然而,春分过了,不见有雨,“清明到了,依然干旱。人们都说,这样的年景,不可能春种了。眼瞅着旱情持续加剧,而许多人家又断粮挨饿,生产队无奈,便将留用的种子分到了各家各户。

分粮了,我们全家人都高兴不已,可父亲回家就把那点少的可怜的粮食挂上房梁,说,种子不能吃,还有一个节气没到呢。父亲说着,便下地找寻野菜去了。

那些天里,别人家的炊烟里飘出了粮食的诱人的香气,我们家却顿顿野菜汤,吃得小脸干黄。看我们馋得不行,母亲说,他爹啊,你看这天旱的,要不咱也做顿粮食吃吧。

父亲望望院子里那棵杨树上的布谷鸟,说,你听,布谷鸟叫了,再有两天就是谷雨节气了。母亲听着,不再说啥。

或许老天垂怜,谷雨这天,一场春雨真的不疾不徐地飘起来。那天,父亲醉了般,傻呵呵地一头钻进雨雾里,仰脸笑着。笑够了,扛起犁子就走向自家的田地。

雨水饱满了焦渴的田野,浸润了人们的心田。在谷雨崭新的气象里,父亲放下挂在房梁上的种子,一边挑拣,一边自语,谷雨下雨,我们家有救了,庄稼人有希望了。

在谷雨浇灌的最好墒情里,父亲带着种子走向田地,虔诚地种下了希望。在我们家开始插秧点种的时候,许多人家因为没有了种子,地块却依然闲置。俗话说,“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随后的几场细雨,让我们家的地块里,种子破土,青苗发芽。父亲醉心于土地,精心侍弄,那年的庄稼有了喜人的收成。当我们吃上香喷喷的米饭时,有些人家的地块却依然荒芜,在外讨饭。

从那以后,每年谷雨时节,父亲就特别兴奋,乐呵呵劳作在田间,撒谷插秧,种瓜点豆,像过年一样地舒心。父亲总说,一年里,只有谷雨这个节气才最给庄稼人鼓气,给庄稼人希望。

所以,多少年里,父亲对于谷雨的贪恋,对于土地的亲近,是那么的痴迷眷念,醉心不已。尽管父亲现在已年过八旬,每年到了谷雨,依然种瓜点豆于房前屋后,成了一种下意识的行动。

谷雨清欢

文/青竹小白

春天从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立春,经过雨水的滋润和惊蛰的萌动,走过春分时的繁茂,再淋过红杏开时的一霎清明雨,就到了最后一个节气——谷雨。

谷雨前后一场雨,胜过秀才中了举。谷雨前夜能有一场酣畅淋漓的雨,应该是“当春乃发生”、知时节的好雨了。

雨过天愈碧,风来花送香。雨最好能停在晨起,啁啾鸟鸣声声,清新的空气氤氲着淡淡花香,巷口那槐花的香味,在这样的一个早晨被不经意间想起。

知子莫若母,母亲打来了电话。槐花米正是最为丰满莹润的时候,恰逢周末,母亲邀我们一家三口回去品尝她亲手制作的槐花饼。

刚采摘下来的槐花米清水中洗净沥干,与面粉、鸡蛋搅拌均匀后,倾入油锅中煎至两面金黄便可起锅。盛入白瓷盘中,槐花饼金黄、翠绿、嫩白间,弥漫着槐花淡淡的甜香。

儿时,每当巷口的槐花一嘟噜一嘟噜地在层层绿叶中探出洁白如雪的花串时,常常跟在哥哥后面去采槐花。哥哥与小伙伴们爬上粗壮的枝桠,我拎着一只小竹篮在树下仰着脸看着。

“妹啊,接着!”哥哥摘下最洁白最柔嫩的一串后扔给树下的我。哥哥大笑着,牙齿在春光的映衬下如槐花一般晶莹透亮。

拎起一嘟噜的花串,扯掉花瓣,露出里面晶莹的蜜露,伸出舌头一舔,那一点甜香好似绽放在舌尖上的花儿一样在口中漫溢出春的芬芳。性子急些时,便像嗑瓜子一样将那一朵朵槐花米一颗颗地丢入口中,在小伙伴们的欢笑声中,嚼出的,是春天甘甜的味道。

雨前香椿嫩如丝。二伯家院中的两棵香椿树,在春天里冒出的朵朵香椿嫩芽那也是孩子们爱吃的美味。

我和哥哥扛着带有镰刀头的长长竹竿,拎着淘米的笸箩在街道上像阵风一样跑过,直奔街头的二伯家。竹竿探向高高的香椿树树梢,镰刀挥过,红润的香椿嫩芽像朵花一般飘然落下。

热水中焯过的香椿嫩芽挤干水分,切成碎末,倒入蛋液搅拌,油锅中翻炒出香味后便可盛盘,那滋味,便是春天永不磨灭的记忆吧?

春风泛红绿,造化太奇巧。昨朝杨柳花,今日浮萍草。谷雨时节,池塘水面玉屑似的浮萍便开始星星点点地遍布其上。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青青草色中竿竿青竹挺立,枝叶婆娑,舞出一片醉人的春光。

河边的竹林间,在雨后冒出一丛丛的嫩笋,鲜灵水嫩得都能掐出水来,轻轻一掰,那份水灵便轻握手中。

竹笋烧肉,那是足以让人心生感动的家常美味,生活的美好在笋与肉纠缠的浓香中像温水一样在心中缓缓流过,浸漫出一段春光明媚的幸福时光。

槐花的香味在鼻尖流连,家乡平顶山的山脚下采摘的谷雨新茶,也在清汤碧水中洇染出一片人间有味的清欢……

谷雨正当时

文/杨春云

关于谷雨,民间有个古老的传说:远古时代,仓颉造字,黄帝决定重奖他。一晚仓颉梦酣,听见有人大喊:“仓颉,你想要啥?”仓颉梦中回答:“我想要五谷丰登,让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饭吃!”第二天漫天谷粒飞落。仓颉将这件事告诉黄帝,黄帝便把下谷子雨的这一天定为谷雨节,号令天下百姓每年此日载歌载舞,感谢上仓,祭祀仓颉。

谷雨是农民的劳动节。在每年4月19日~21日之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后降雨量充足而及时,农作物开始茁壮成长。自古以来,农民编成许多关于谷雨的农业谚语,世代相传,提醒自己赶紧播种。“谷雨前,好种棉”“谷雨不种花,心头像蟹爬”“谷雨时节种谷天,南坡北洼忙种棉,谷雨前后见家吉(鱼)”“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等,谷雨为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寒冷天气结束,气温快速回升,正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大好时机。

谷雨是茶客的狂欢节。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叫雨前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茶树经半年的休养生息,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茶水滋味鲜活,香气怡人。雨前茶中的一芽一嫩叶,泡在水里像展开旌旗的古代枪,被称为旗枪;一芽两嫩叶则像一个雀类的舌头,被称为雀舌,它们与清明茶同为一年之中的佳品。雨前茶价格经济实惠,水中造型好、口感上不比明前茶逊色,往往更受茶客们追捧。南方有谷雨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当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连难得糊涂的郑板桥也好这一口。

谷雨是百姓的养生节。此时天气忽冷忽热,人易患感冒,应注意“春捂”;过敏体质人要远离自然界中花粉、柳絮等物质;谷雨后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加大,风湿病易复发,应小心防范;谷雨那天可喝清代名医吴鞠通所创的用鸭梨、荸荠、藕、麦冬、鲜芦根煎制的“谷雨养生汤”,提升阳气、滋阴生津;谷雨时还可选择踏青、慢跑、放风筝等运动养生方式,但要遵循“懒散形骸,勿大汗,以养脏气”的原则;此外还可通过开穴通络和调节情绪,进行经络养生和情志养生。

谷雨正当时,雨催百谷生,万物尽生长。“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飘飞,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向人们宣告:时至暮春了。

快乐谷雨

文/黄土福

2020年4月19日是谷雨,儿时的欢乐涌上心头。

这天,家家户户都包粽子和煮蛋吃,以鸡蛋为多,在那个缺衣少吃的年代,绝对是美味佳肴。小孩还有特别的福利,父母帮每个孩子用纱线编一个小网袋,把鸡蛋用水煮熟,用红纸把鸡蛋壳染红,装进网袋,还用竹片做一个小调羹,大一点的孩子就自己编网袋和做调羹。

谷雨早上,吃了一个粽子后,小孩们迫不及待出去找小伙伴玩,打蛋战。于是巷子里,看牛的草岭上,看鸭子的田野中,都有这一群那一群小伙伴在玩打蛋战,首先是比哪个的鸡蛋染得红,然后比哪个的蛋子大,最后进入高潮,甩动网袋,让蛋子互相碰撞,蛋壳碎了的,就算输,轮到下一个来,最后蛋壳没碎的,就算赢了。不过,最后基本没有赢家,蛋壳都会碎裂,但大家都非常开心,欢声笑语久久回荡。最后,从碎裂的地方挖一个小洞,用竹片小调羹,慢慢挖蛋肉吃,大家啧啧有声,惬意地在慢慢享用!吃完蛋肉,还是舍不得丟蛋壳,有的把大家的蛋壳用小棍子穿成一串,红红的一串,十分好看。有的用蛋壳在灌满水的田边舀水玩,直到玩碎为止,依依不舍丟掉,在心里想着明年的谷雨再次到来!

谷雨时节,小伙伴还期待的一件事,就是跟着大人去外公外婆舅舅姨妈等亲戚家串门走亲戚,有粽子尝,有肉吃,特别是临回家还得一小包米,米里面放一个或者两个红鸡蛋。当然,小孩看中的是红蛋而已。

长大读了书后,才知道谷雨的来历。传说远古开天辟地后,人类在几十万年里,是没有文字的,直到某年春末夏初的某天,仓颉终于造字成功,黄帝诏令天下,臣民都要同学识字。当天,不知道是不是上天也要祝贺人间有了文字,天上落下了谷米。后来,人们就把这天喊“谷雨”。

还有一个故事,唐太宗贞观元年,春末夏初黄河涨水,一个叫谷雨的人,奋不顾身救了许多人,人们为感念他的事迹,就把二十四节气之一,取名叫“谷雨”,年年轮回,永远不忘记谷雨的恩情。

谷雨时节我们吃鸡蛋和染红蛋这个习俗,听父母说,是用来避邪、防春瘟和迎来好运气的。春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讲的春困,至于为什么能够防春困,就没人可以解释清楚了。反正,小时候有肉吃,有粽子吃,有红蛋玩,而后还能有蛋吃,就是一件快乐的事!就不知道这么快乐的谷雨习俗,现在还在村里流传没有。

牵挂

文/邹清平

民间谚语“谷雨谷雨,采茶对雨”。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是谷雨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温度适宜,雨量充沛,茶树发育充分,茶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它清肝明目除湿气,泡起来茶叶舒身展体,鲜活得如枝头再生,染得春光盈眼,茶香浓郁浑厚,久泡余味绵长。

去年谷雨前后,我和朋友们在铁山荒野中、万源市大山里采了无人管、无人施肥、无人洒农药的野生茶,回家用几十年前的土办法治好,味道特别温润绵长,直抵脏腑。给女儿拿了三分之一,仅有二两。她喝后戏说是爸爸妈妈造的“三无产品”,但她感觉味道特好。因为这种茶叶数量少,女儿倍加珍惜,每次拈三根泡一杯,闻香解渴洗眼睛,提神正气润喉。

我们去年采的谷雨茶,女儿特别喜欢。因此,我们一直盼望谷雨节早点到来。今年谷雨后的大周末,一大早我们就直奔万源大山里,目标明确采山茶。雨后初晴,山青雾白,暖风拂面,鸟语花香。在这样清新的环境里,提着提篮,进入荒野森林之中。一进入林子里,家属就高兴地唱着“茶叶快来哟,茶叶快来哟”。刚走了五十米左右,大家突然说“茶叶来了”。一棵茶树约有两米高,长在似有似无的羊肠小道左边,又嫩又黄又绿又红的新芽裹满了茶树,满树活泼泼像披着迷彩服,在雾气中静默,等待路人来采。俗话说,茶树茂盛要有人采,姑娘漂亮要有人爱。“头年采得多,来年发得多”,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子女是父母一生的牵挂,天下的人们都是在父母的牵挂中成长起来的。

我父亲满腹经纶,十分关心牵挂子女的学习。从启蒙读小学开始,无论他怎样忙,总是牵挂我什么阶段需要什么学习资料,并千方百计想法找到。读小学时,家境十分困难,就用在大山里披荆斩棘挖药材的收入,托人在县城给我买了《新华字典》《语文基础知识》《钢笔字帖》《毛笔字帖》。他说字是人的脸面,是打门锤,是见面礼,叮嘱我要练好字。读初中时,他省吃俭用,将卖核桃、柿子、洋芋种子的钱,先后买过《初中生作文选》《读写通讯》,小说集《雨涤松青》,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数理化自学丛书》等课外书籍,并督促我学习理解,他随时牵挂我的学习进步和知识积累,总是抽空给我讲解人文历史知识和古典文学常识。

小时候我在大山里读村小时,单面路程12里,要穿过一片大松林,爬两面山坡,趟过三条河流。母亲尽量把我送过大松林,给我壮胆,看着我过第一条河,即便有时不空,也要尽量想法托人给我搭伴壮胆,早晨上学,下午三点钟放学,走读上学,每天回家。一年四季,她准备好红薯洋芋或者用石磨将麦子荞子包谷推成面粉,和成粑粑,在火笼坑里翻来翻去,烧好烧黄当作我的午餐,或将糯米蒸熟炒干,再用苕麻糖贴好,做成乡村里叫的阴米子糖给我当点心。她在家煮午饭时,总是把饭留好放在热锅里盖好,以便我放学回家时立即吃饭。每当下午要到五点时,她掰着手指盘算着牵挂着我大概走到了什么地方了,尽量安排一些农活在我放学的路旁,随时用眼睛望着我放学回家的乡间羊肠小道,盼着我出现。母亲真是用心良苦,随时把我牵挂。小学五年那些日子,虽然生活十分困难,但我在母亲的无尽的牵挂关怀中快乐幸福成长着。

几十年前,我们几弟兄上学,工作后离开老家上班了,父母亲在大山里干农活时都在掰着手指算,此时走到了什么地方……我们这一代人更方便了,我女儿每次上大学,我们估计到了目的地,都会第一时间电话问候“到了没有”?

生活中,何止是父母对儿女的牵挂,还有兄弟姐妹牵挂,夫妻互相牵挂,师生之间牵挂,朋友之间牵挂……

无时无刻的亲情牵挂:在凛冽的寒风中,在炎热的夏日里,在亲人行走的羊肠小道上,在长途颠簸的汽车里,在穿过大山越过河流的火车上,在万米高空的飞行途中……

无时无刻的亲情牵挂,像无形的风筝飘向远方;像圈圈涟漪荡过高山,淌过河流,飘向空中,抚慰人们的心灵;像阳光照亮每个角落,引领前进的方向。被人牵挂幸运,牵挂别人幸福。牵挂是无私的给与与奉献,牵挂是默默地祝福与祈祷,牵挂是浓浓的回忆与思念,牵挂会带给你无限的温暖和希望,牵挂会产生无穷的向上力量和精神。人类世世代代无私牵挂关怀,才能有生生不息的繁衍发展,才会有生机勃勃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