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好句子
倚栏轩 > 情感文章 > 心情短文 > 正文

难忘的晚自习

作者: 徐满元2011/04/04心情短文

从中学到大学,再从学生到教师,经历过的晚自习很多很多,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初中毕业前夕所上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晚自习。

文革期间,我们全公社仅有一所初级中学,而且是采用推荐的方式招生。因名额极其有限,许多学生小学毕业后便回家务农。改革开放后,随着高考、中考制度的恢复,许多家长都将上学视为让子女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因而掀起了求学热。为满足广大村民的要求,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我们邻村也办起了初中,规模是每年级一个班,每班不超过50人。参加完小学升初中考试后,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我便被分到这所学校上初中。

一眨眼,便到了初三下学期,中考已日益临近。当时已通电的乡中学早就开始上晚自习了,而我们学校所在村尚未通电,而且学校亦无房屋供学生住宿,故晚自习迟迟未能开起来。但迫于升学压力以及学生、家长们的强烈要求,学校决定在中考前一个月中的天气晴好的晚上上晚自习。于是,每逢晚自习日,下午放学后我们便在学校食堂打上自带柴米做成的饭,就着早上从家中带来的咸菜(因离学校较远,中午我一直在学校就餐),坐在教室或站在操场上(学校无餐厅)就“三下五除二”地用完晚餐,稍作休息后,便开始上晚自习。

为解决照明问题,学校特地买了盏汽灯——一种利用特定装置把煤油变成蒸汽,使浸有硝酸钍溶液的纱罩燃烧发光的白热照明灯。班主任老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将其点燃。而就当时的农村而言,只有谁家办婚丧嫁娶之类的大事时才点汽灯。这无疑使我们这些山里娃既感到新鲜又觉得有趣:那一盏汽灯便将几十平方米的教室照得通体透明,比在家于煤油灯下看书要舒服得多。加之又有老师义务辅导,同学们因此都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教室除了学生们提问与老师的解答声外,只有“沙沙”地做作业声,连从窗外被吸引进来凑热闹的各类夏虫也没人把它们放在眼里。直到下课的铃声(手摇)敲响,同学们才意识到时间已到,这时才恋恋不舍地收拾书包。于是,一天最浪漫的时刻到来了。

因我们居住的那个小村庄是离学校最远的一个(离乡初中则更远),约十余华里,而且途中还要穿过几座山林与大片田野。为安全起见,我们村庄的六名同学按照老师和家长的吩咐排成队,2名女同学走在中间,首尾各2名男同学“开路”或“断后”。为了排除寂寞甚至恐惧,我们在连月光也想跟我们捉迷藏的山林中穿行时,便齐声一首接一首地唱着从小学到初中学会的多种歌曲,让从心中放飞的一颗颗音符惊飞了一只只夜宿林中的鸟儿,我们却于因轻松愉快而不知不觉中穿过了幽静得恐怖的山林,来到了离家较近的一大片希望的田野之中,“月亮走我也走,月亮送我到村头”,而一直站在村口的两棵粗达数米、高达数十米的大枫树早已张开臂膀欢迎我们。当然,最迫不急待回到家中的还是我们那些穿透力极强的又说又笑声,它们早已将家长们“喊”到了村头,将我们领进家门,问我们可需要“加餐”。待洗刷完毕,我们便进入甜美的梦乡,为一天的学习生活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如今,学生们的学习条件已今非昔比,但却再也难以找到我们昔日的那种“山水田园”生活了,与我们当年同龄的学生们,也多了几份成熟,少了几份天真;多了几份压力,少了几份轻松;多了几份芜杂,少了几份单纯……这使我更加怀念当年那段别有情趣的晚自习生活——那既是我珍藏的一段美好回忆,也是我人生中难得的一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