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游记美文

2023/09/11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游记美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游记美文(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冬来江城看雾凇

文/人生如水

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片片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雾凇"的奇观。10里长堤上的垂柳青枝变成琼枝玉树,一片晶莹洁白,江岸雾凇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被国内外游人誉为"人间绝景".

随着季节的变迁,风带走了最后一片黄叶。环顾四野,寒山、廋水、残花、枯树,仿佛一幅国画的底稿徐徐展开,等待着丹青的着色润泽。暮色沉重,酝酿着一场场冬雪。可以想象,那是一幅托云附雾的"咏雪图".刚刚写了《松花江畔看大雪》作文,发了咏雪图的照片,一场雾凇就不期而至了。

清晨,窗户镀上了美丽精致的冰花。走进阳台,眼前一亮,果然隔夜之瞬换了人间:满目的玉树琼花,却没有"笔墨"勾勒的痕迹,这不是雪的风格,是湿气遇冷凝结而成的雾凇冰挂。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赶忙换上行头,走出家门,去欣赏那久违了的雾凇。

踏着皑皑白雪沿着松江中路,我一直向西走去,映入我眼帘的竟是松花江两岸的雾凇,争奇斗艳,独具魅力的风姿,真是北国风光的景中一绝,令人如醉如痴。这雾凇之美,美的壮观,美的奇绝。看着这美景我惊呆了、我陶醉了、我的脚步凝滞了。好美呀!我最喜欢其中的银装素裹,美绝了哦!它给了我无限幻想的空间。

行人的便道上铺的是瓷砖,一上冻非常滑。顺着松江中路缓缓前行,路旁婷婷玉立的树木棵棵冰肌雪骨,显尽繁华。放眼望去,仿佛那时通彻天庭的汉白玉走廊,置身仙境。细观近处的"尤物",通体透明。纤细的本草苇杆,好似伸长弯曲的玻璃丝,晶莹剔透;低矮的灌木丛林,又如浅海礁岩上簇拥的珊瑚群,造型奇特;高大的杨柳松柏,有的披肩而下,有的狂莽张扬,有的四散放射,宛如西子浣纱、十八罗汉、千手观音,仪态万千。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冬天的江城吉林市与其它时节迥然不同。她没有春天的艳丽,夏日的火热和秋季的绚烂。她极像一个朴实冬藏的村姑,内敛不失风韵,充实而又不乏张力!若是冬日天气晴好,空气透亮,远望江城,满眼的都是白色的仙踪,整个世界就好像披上了一件银白色的外套,千里冰封,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仿佛一幅让人震撼的美景:白色的童话世界。

吉林市名曰雾凇之都可谓名副其实。吉林市因地理气候条件特殊,森林植被覆盖率高,山形地貌独特,再加上有一条常年不冻的松花江在城中流过,空气湿润,气温适宜,每年这个季节,都会出现大面积雾凇和雪凇奇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树挂。雾凇和雪凇是有区别的。雾凇洁白轻盈,密度小,结构最疏松,呈毛绒形晶状,观赏起来格外晶莹剔透;雪凇则洁白厚重,密度大,结构最密实,呈微粒晶体状,层层叠叠,独具风韵奇观。

在一定的气压、风向、温度等条件的作用下,江城的大量雾气遇冷后便以霜的形式凝结在周围粗细不同的树枝上,形成大面积的雾凇奇观。雪凇也是一种冬季自然现象。雪花飘落时气温较高,部分雪花落到地面或树木上化成水。在降雪过程中,如果遭遇寒流,气温骤降,雪就不再融化,雪花被树枝上的水珠粘住、冻结,越积越厚,就形成了雪凇。

雾凇和雪凇的形成条件比较苛刻,所以并不常见,而在吉林市,这种冬季自然现象却经常出现,而且时间持久。这也是雾凇之都名子由来的原因。来到雾凇之都,你会看到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银光闪烁,玉树琼花。整个江城吉林市银装素裹,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因为有美丽的松花江蜿蜒流过,置身其中,格外空灵清透,由于地处高纬度地区,气温偏低,污染极少,所以雾凇之都的雪更加透亮、洁白。用手触摸,也更为柔软,捧一把在手心,就如柔柔地棉花糖,一朵一朵盛开在掌中。深吸一口,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

雾凇和雪凇这些天然奇景,使江城吉林市显得冬韵十足,大有"忽如一夜寒风来,千树万树冰花开"之感。此时的吉林市,一改往日葱茏苍翠的面目,犹如天上的广寒宫,海中的珊瑚岛。吉林市雾凇之美,美在洁白,美在壮观,美在奇绝。雾凇之美,美的在于它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美的在于它是上苍恩赐予江城的一抹奇绝,这抹奇绝配上专属于它出现的特殊时间安排,不与世事争艳,冰清玉洁,更清冽脱俗。

身在雾淞之中,你会感到所有的诗句都显得那么苍白,不能穷尽雾凇的美。听说东北的雾凇天下无双,其实,自然的作品同工异曲,可以相互媲美,绝不逊色。晚上把我拍的雾凇照片给女儿看,女儿赞赏道:雾凇的形成真是美轮美奂。她告诉我,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夜看雾",是在雾凇形成的前夜观看江上出现的雾景。雾凇形成的头一天晚上,我的家人在"小锅饭"餐厅吃饭,饭后回家时,偶见临江门大桥方向的松花江上开始有缕缕雾气,继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大团大团的白雾从江面滚滚而起,不停地向两岸飘流。女儿说:明天早晨雾凇一定会出现。

"晨看挂"是早起看树挂。清晨起床后站在客厅向南望去,松花江的江堤上,那成排成行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江对岸的高层建筑在缥缈的江雾中若隐若现仿如仙境。天已放晴,湛蓝的色彩和洁白的工艺形成强烈的反差,凸显出蓬松的细节。雾凇绒毛般的结晶状,每一点,每一处都似乎凝结着灵气,释放着光华,使人不得不喟叹上苍的鬼斧神工。

"待到近午赏落花",为了拍雾凇奇景,我来到松江中路,雾霭随着太阳的升高逐渐消散,蓝天也渐渐呈现,这也是拍照雾凇的最佳时节。一般情况下,在上午10时左右,树挂开始一片一片脱落,接着是成串成串地往下滑落,微风吹起脱落的银片在空中飞舞,明丽的阳光辉映到上面,空中形成了五颜六色的雪帘。

由此可见,美好的东西都是那么的短暂。临近晌午,树挂开始大片大片地脱落了,开始是一片一片地,接着是一串一串地滑落。稍微有一点响动,或者一丝风来过都会让她们滑下。感性的我有些不忍看到这些美的精灵远去直到消逝的凄美场面。

随心所欲的风吹来,立马树挂不堪风的无情,扑棱棱地掉了一地,让我想到了风中无可奈何的落红,孤独飘零的秋叶……阳光这时也有些不合时宜地来了,阳光下的树挂,一点点地消瘦了,渐小,再小,更小……我不敢眨一下眼睛,因为我怕迟钝的眼睛很有可能捕捉不到她的芳踪。就这样,树挂走远了,直至最后香消玉殒,最后把一滴很大很大,饱含对树留恋的泪滴掉在了在树的脚底,慢慢地融进了大树的心脏。

告别了春夏秋三季,留下几许美好的记忆。与冬的约会,同样也会收到一份惊喜,一份馈赠,那雾凇就是冬的问候与祝愿!

秋天,我们去安陵寺登天垴山吧

文/李慧丽

秋高气爽,适合登高。十月下旬的一天,我们一行几人顶着茫茫大雾去安陵寺村登天垴山。到达安陵寺村时,太阳已穿透了迷雾,天地间明朗起来,只是群山间依然是薄雾缭绕,绵延如纱。

一到目的地,朋友们都兴致勃勃地去拍安陵寺村那棵久负盛名的迎客松了,我总是一根筋的主,说好了此行是爬天垴山,就想攒足精神爬山,不再想去看别处了。

我坐在安陵寺村的小广场上,沐浴着暖暖的阳光,目光却循着朋友们的身影而去。他们在迎客松下寻找着最适合的角度,虽然光线有些朦胧,可他们还是竭力留下美丽瞬间。此时的迎客松依然青翠挺拔,生机不减,迎客松下有几树红叶簇拥,有几树绿叶泛黄,也有几树松柏滴翠,几色相间,浓淡相宜,如安陵寺村名片的这棵千年迎客松,仿若一幅静美的水彩画,灵动飘逸。

放眼对面的整座山峰,松柏覆盖,葱绿浓郁;似火红叶,点缀其间。秋天的美,尽收眼底。我不是画家,可我却用眼睛画出了冲击视觉的美丽画面;我不是诗人,可我却用心灵流淌出了浓浓诗意。我知道此时对面山里当秋风吹过,会有松涛阵阵;松抱柏的爱情树还在紧紧依偎;远远望去对面的那条进村路依然如丝带般蜿蜒在山峦间。全村总共三四十位村民散落在这大山的角角落落里,如一滴水注入大海,听不见任何声响。静谧,这是安陵寺村的标签,四面环绕的大山阻挡了外界的风尘与噪音。就像人们说得那样,"来到安陵寺村,耳朵里什么杂音都没有了,感觉整个人从里到外都是清净的!"脚下的沟壑里,一棵老柿树的枝枝杈杈上挂满了桔黄色的柿子,却没有一片叶子点缀。不远处的角落里,一台石磨依然完整,仿佛是人们还在经常使用。回过头,僧会司外一口依土墙支起的大锅正在冒着热气,灶膛里的柴火升起的炊烟弥漫开来使空气不再是那么宁静。此时安陵寺村除我们几个不速之客外,还有三个来自长治市区的客人,听说,他们是专程来谈与安陵寺合作开发事宜的。

从二0一三年腊月二十六第一次走进安陵寺村至今近二年的时间以来,因为工作的关系,多次走近她、了解她,我与她已是心灵相通的朋友,可我与安陵寺村的每次邂逅却不是在她春夏秋冬展露当季最美容颜时,但即便如此,她在我心里还是分外美丽的。就是今天看到的安陵寺秋色,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高志义说,已经有些晚了,十月初时,红叶满山,十分壮观,如今红叶迟暮,在这里还能看到几树,等上了天垴上几乎就一树红叶也看不到了。

确实如此,等我们启程前往天垴山时,才发现,虽然暖阳高照,这里却是深秋的萧瑟。不论是黄叶或是红叶全部凋零,依稀有几片干枯的叶子还勉强地挂在树梢徙费力气地使劲延展着生命。登山以前,就知道安陵寺的天垴山是海拔很高的,因为当地有民谚:上了天垴山,伸手可探天。海拔1200余米。无知者无畏,开始时,我并不知道这个数字对我意味着什么。我带着相机高高兴兴地与朋友们出发了,刚开始的一段路,对当时那还能称为路,虽然不是标准石阶路,但起码能容一个人走过,即便是两旁偶有荆棘伸来,用手稍微一拨拉还是不成问题的。可是走着走着路就失去了其字面意义。我们脚下走过的地方,或石阶、或小道,也不过是牧羊人和他的羊群踩过的一尺左右的印迹,且荆棘横生。就像高书记说得那样,这时来安陵寺看秋景确实有些晚了,山上树枝上的叶子已全部脱落,光秃秃的枝杈上露着触目惊心的疙针,不管是如何的累都不能随手拽旁边的枝杈借一下力,因为一旦那样,你肯定会鲜血直流。刚爬了四分之一不到,我已经是气喘如牛,大脑缺氧了,身上的任何一件东西都成了负累,朋友们替我背起了相机,又把一根仅有登山杖让给我使用。此时午后的阳光分外暖和,照在我身上转化的热量又成为了一种负担,我走一步歇三步,害得前面背着几十斤重器材仍健步如飞的朋友不时停下来等我,怕我掉队,两个朋友主动跟在我后面,在这样前带后拥的局势下,我总算勉强走过了三分之一路程,胜利到达了天池。

与安陵寺村相识二年来,"天池圣水"这四个字如雷贯耳。因为据听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泉水,村里人才会健康长寿,人们整体上看起来都比实际年龄年轻。临到天池跟前时,当地的朋友说,"可能你们会失望的!"走过去,即刻就明白了他所说的意思。山间的一块平地上,有一个几米宽的方形水池,水是山泉,只是由于人迹罕至,池里长满了水草,看起来有些荒凉,水面上还飘浮着黑色的羊粪蛋,眼前这一切看起来确实与想象中大有出入。可再一想这一路上本是山骨嶙峋、斧削刀劈的自然景况,行至天垴山约三分之一处,忽现一处平地,还有一汪活水清泉(如果人为稍加保护的话),山水相间,原本是美丽的。

天池仿佛一个分水岭,过天池继续前行,行路难的感觉愈来愈浓。山体的斜度越来越小,有时几乎是直线攀登。我快要站立不住了,可每向前一步都得手脚并用,意识已跳出了大脑,只有原始的讯号在指挥着身体,"不行了,我走不动了,"脑海里始终回旋着这样的字眼,这样消极的信息也终于由嘴巴表达出来,"我不走了,你们走吧!""不远了,再加把劲,我们在后面托着你!"朋友们的鼓励终于又重新鼓起了我的勇气。虽然再起程时,感觉很吃力,但却是心无旁骛地做着一件事。全身贯注地为了这一件事而努力着,此时的我看起来可能是狼狈不堪的,脚上的鞋时不时地被绊得掉了下来,由于一直是垂直上爬的姿势,上衣是往上挺的,弄得我繁忙中还得时不时地拽拽衣服,系系鞋带,还有什么形象?我的手脚全用在行路上了,根本顾不上去拍照。偶而停下歇息时,回头一望,雾茫茫的绵延群山逐渐在由仰视变为俯视,而下面就是悬崖绝壁,大自然的雄伟壮观使人变得渺小。一路上,时常见到光滑的青石面上是清晰可见的鱼类、蜗牛的化石,这些自然变化的印迹,让时空愈发地厚重。

就这样连走带爬得,终于历经近二个小时,我们到达了天垴山顶端,在仅容几人站立的山尖,我们围着卫星定位器欢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古人情怀,今天我们也终于亲身体验,怎能不兴奋?

下山时,心里是说不出的轻松与愉悦,一路欢快地奔下山来。此时的幸福是缘于自己坚持过后的胜利,

在与支部书记高志义挥手告别时,晚霞已染红了天边。此时,他的客人已走了,我没有问他今天谈的结果如何,认识他以来,我就知道他一直在为安陵寺村的旅游开发奔走努力着。这天中午,他还曾对我们说,有个老领导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志义你太执着了!"高志义也确实执着,为了把安陵寺村推介出去,他带领全村老百姓修通了"天路",甚至搭上自己的全部积蓄。

我想,执着也许是因为热爱。他和四十多位村民都深深地热爱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想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是不是就像我攀登天垴山一样,因为坚持到达了目的地,然后就收获了幸福?我希望在支部书记高志义的带领下,安陵寺村的群众最终会梦想成真。就像高志义说的那样,"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美丽的安陵寺!"

西山行

文/光其军

忽然想起西山多日不曾去了,便选择了在冬天的某一个清晨去踏访。出门的时候,六点刚过,外面的天还黑着,一弯月牙儿,极疲惫的贴在苍穹的远角,路灯昏黄,无精打采的样子,像是瞌睡人的眼神。空旷且寂静的街道上,偶尔急速驶过的车辆,将一些心情带来,也将一些心情带远。

不一会就到了西山下的一处院墙,无意一抬头,就看见横出院墙的几根树枝上,露出着一排黄灿灿的笑容,并且溢出着一股沁人心扉的香气,原来是寂寞的腊梅夜里不觉地开放了。或许是清晨第一个看见,喜悦之情立马溢于言表,心里一下子也暖意十足。不过,伸出院墙的腊梅就这么几枝,不可一窥全貌,但对我已足够。而这几枝腊梅,似乎懂我的心,一点也不矫揉造作,乖巧地像个宝贝儿,我刚体味,便喜欢上了。

可我不能久恋腊梅的清香,还得继续我的行走。过了院墙,曙光渐晓,眼前就是上西山的山路,但路依旧朦胧,我只能深一脚浅一脚的上行,脚步的哗哗声,应和着风吹路边一些枯萎的斑茅草的响动,将阗静演绎到了极致。有那么一瞬间,有些害怕了,担心着树林深处或者斑茅草中,猛地冲出一个什么来。但很快地又被我否定。因这不是以前处在城外的西山了,当今小城的快速扩张,高楼林立,街道延伸,西山已经被它们包围,俨然是一座城中山,成了人们的休闲所在了。

走完一截土路,就出现了上山的台阶,这时天亮了。看看台阶,已经伤痕累累,有些台阶被剥落了水泥,露出了山石,已沾附了一些暗黑的苔藓。有些台阶还被野草挤了进来,这个季节,它是枯萎着的,不复有曾经的张扬。踩上枯萎的野草,不曾听见野草一旋儿的叹息,只听见有台阶松了一下。低头看看,却是一块山石离开了一点台阶。不忍台阶被破坏,就蹲下来,将石块往里紧了紧,台阶复归于当初。

我知道西山有台阶,历史并不长,是十几年前一个离休老人捐建的。这个老人没有见过,其实也无需见到,只要走上西山的台阶,自然就会想起这位可敬的老人。沿着台阶继续往上,迷蒙里突然看见一个老人正颤巍巍地在台阶上缓步走着,他的身后是走过的台阶,前面是正要走的台阶。忽地一阵微冷的山风吹来,让我清醒了,原来看见的那老人是幻觉,而我的身后正是刚走过的台阶,前面也是将要走的台阶。面对它们,就以为它们硬实的身子虽隐喻着某些东西,却也承载了更多的人声。也是,有了台阶,走的人就多了,西山便不会寂寞,山上的一草一木不会寂寞,那些人声更不会寂寞。

离台阶不远的地方,有一处矮小的灌木丛,附在其周围的是一片白,初以为是一些什么花还在开着。走进一看,才知是早已谢了的蒲公英花。这些花,魂魄已去,却依旧挂在已枯干的茎秆之上,是在留恋曾有的生命,还是在等待新生呢?

越过它们就是层叠的松柏,还一律青郁着,与周围一些落光了叶子枝桠疏朗着天空的树比,它的优势在于还能遮蔽一些沟壑的神秘。看见它们,我犹生欣慰,因为在这些松柏中,有我多年前在改造西山光秃面貌的植树造林运动中栽下的一棵,它就在它们中间,一时我也发现不了。

又走过一些台阶,就看见了一个亭子,没有命名。而那是以前县官求雨的地方,有人就叫为祈雨亭。但事实并不是,这儿宋朝的大诗人黄庭坚读过书,后人为纪念他就建了个亭子,称为读书亭,后来这亭被毁。在原址上又重建的亭子,我以为,称读书亭才对。

站在亭子里,可看小城的景象。此时,天早已亮了,山下的路灯也已熄灭,小城似乎才刚刚醒来,那些鳞次栉比的楼房,正一点点的在支离小城的天空。那些四通八达的道路,却如一条条河流,涌动起繁华,涌动起活力来。在这些楼房里,在这些河流中,我一遍遍地在寻找一个东西,一个令我产生诗意的东西。然而,我的努力,却不能实现。只好叹息一声,再回转过来,看我身后的山下。猛然在一丛竹林中,发现一缕炊烟正在其上袅袅的升腾,其姿态、韵味、内涵,都让我为之一振,马上我就有了浓厚的感情。记得有人说,炊烟是屋顶上的庄稼;又有人也说,炊烟是家人平安的信号;还有人更说,炊烟是一种浓浓的乡愁……这些说法在袅袅的炊烟中,一起涌到我的思想。"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是呀,多少年了,在小城,家家都用上了清洁能源,我也不曾见过哪家屋顶上冒过炊烟了。因而,炊烟于我,就是一种温暖,一种亲切,一种深情。

过此亭,行不远,还有一个叫望湖亭的亭子。站那,晴好的日子,可以望到离小城很远的湖泊,只是这个早晨,远处有雾,把一切都掩在了深处。两亭待过,见时间不早了,便回走,几声鸟鸣,打断了我下山的脚步。停下来一看,原来路边的树丫上停了一群白色的鸟。这个季节,树丫光秃,鸟儿落在上面,完全就是树开的花了。这样的一幅美图,在西山见到,简直令我欣喜若狂。

如此,西山,我不会忘记的了。

幸福一家游

文/王凌云

去年8月,老公调入家朋上班。于是,"家朋"这个词便频频在我们的谈话内容中出现:"家朋那山,好有型!""家朋梅干岭的梯田,无与伦比的美!""家朋山云岭的云雾,堪比黄山!""家朋的水街,很有文化底蕴!"……老公对家朋的溢美之词不绝于耳。我却不屑,这家伙,十足个性情中人,到哪都觉得好!

一日,听毕,突问:喂,你老说家朋的景色美,那和障山(老公的老家)相比,谁更甚?虽这么问,却毫不怀疑他会回答后者。不料,这家伙稍思片刻,回答:还是家朋更美一些。这短短的一句话八个字顿时勾起了我的无限期待,家朋,究竟有着怎样的美景?

终于,一个晴朗的周末,我们全家踏上了去家朋的路途。春寒料峭,一路只觉寒气逼人,再加上山路十八弯,昏头昏脑,美,在哪儿?真是笑话!车子进了一座大院,下了车,才知这就是老公上班的地方。女儿一下车便叽叽喳喳,第一次来老爸的工作单位,很是新鲜!老公俨然成了导游,办公室,食堂,卧室,简单走了走看了看,觉得挺不错,起码比想象中的好许多。

吃过中饭,我们一家子正式开游。车子沿着盘山公路行驶,两边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没睡醒似的,山间云雾迷蒙,雾气不停的升腾着,扩散着,令这里的山更神秘、静谧,山峰就像在雾里飘着一样。鸟瞰山下,一道山泉倾泻而下,泉潺山更幽啊!心境突然间明朗了,人也来了精神!"哇,好美呀!黄山的云海是不是就是这样的呀?"女儿天真地问道。"对呀,不光是云海,这里的山也很像黄山的山,看,我们今天就当免费游黄山啦!"老公笑答。的确,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雄伟山峰,有的像巨人,有的似骆驼,有的如骏马,形态各异,险峻陡立。我们在"笔架峰"前驻足,"像笔架吗?子涵。""有点,但更像仙人指路!"可不是?那山就像一位骑着马儿的仙子,手中仿佛还扬着马鞭呢!我们不约而同拿起手机,从不同的角度去拍下这人间美景,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呼吸着绝顶新鲜的空气,欣赏着如画的美景,聆听着潺潺的山泉,看着老公和女儿如马儿般奔逐,幸福,愈来愈浓,弥漫全身!

游扶苍山

文/藏藏

传说中的扶苍山,山清水秀、石山独特,杜鹃花红漫山村,云雾缭绕如仙境。

在4月一个天气晴好的周末,十来个好友相约,前往扶苍山。上午八点半,好友分乘4台车从郴州出发,一路奔波,行驶120多公里约3个小时,终于到达扶苍山脚下的农庄。

这个农庄所在的小山村就是这次旅行总牵头人——青良的家乡。正值阳光灿烂,从农庄远眺,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直跃眼帘,火红的颜色扑在心里成了火红的心情,浮现在脑海的是火红的江山、火红的日子……今昔相望,扶苍山所在的桂阳县白水乡丰城村这个边远山区的贫困村,经过几年发展,已实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水、电、路、信、房等基础设施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交通便利,游客增多,也给当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不禁觉得"春风化雨润山村,杜鹃花开映山红"真是应景应情。

不一会儿,好友们全部到齐。为了不因腹中饥饿影响看景,我们决定先饱食一餐。同游人员分两桌入席,新鲜羊肉、当地土菜齐上桌,受限于还有"重任"在肩,用餐时间简短,但好友相聚热情难减,就餐的气氛还是非常热烈。

午餐结束安顿好住宿后,我们背着必需品,乘车沿着狭窄且陡峭的道路朝着景区前行。走进大山深处,杜鹃花一枝枝、一簇簇、一片片,绽放在春天里,仿佛是一群淳朴的山里姑娘,参加着一场喜宴。我们被这美景所吸引,尽管游道弯曲陡峭,依然没有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我们边走边看边聊,一鼓作气爬到山顶,真是"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山顶的天是不一样的天,寒风刺骨,云雾由北往南从头顶飘过,感觉冰凉冰凉的。我们首先来到女娲庙,这座庙宇始建于清朝初期,由于年久失修,破烂不堪,但香火很旺,很多游客慕名来到此地,虔诚跪拜。

继续移步,来到了那最适宜的看花海处。大红、水红、淡红、紫色等各类杜鹃花交织在一起,万紫千红,点缀充满绿意的山峦,织成朝霞满天,如诗如画,春意盎然。站在海拔1400多米的高度,感受蓝天、白云、繁花、绿叶、满山的花海,"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的诗句在胸中喷涌回荡。停留此处的游客络绎不绝,玩法各有不同,有的操作无人机在空中飞扬,有的组团跳起了舞,有的不由自主地掏出手机拍下这壮观的花海,生怕错过每一个美景、每一簇杜鹃花。

山顶之处有三柱叠石,三大巨石相互依靠,但又完全分离,就像一家三口站在那里指点江山。每个石柱上下结构,头重脚轻,基石小顶石大,皆由三块石头组成,共九块。据说,风大时还可以看见石山晃动,给扶苍山增添了神奇的景观。

时间飞逝而过,不知不觉太阳西下,不得不说再见。扶苍山,让我带走的是无尽的回味和无穷的想象。

问茶大东山

文/刘诚龙

春,姗姗而来;冬,恋恋未走。我看到湘中大东山上,一脸羞涩的春与强打精神的冬,在山顶举行一场季节换届仪式。青青翠竹,风一吹,兀自摇绿,满山簌簌响,那是冬天的遗响?是上个年头的回响?翠竹是一年四季青春乐作响。听,仔细听,打大东山走过,我听到地底的蛩龙在拱,那是春天在拔节;看,仔细看,攀过来大东山的一片竹叶沿,有细细的茸毛般的青色嫩绿在镶边,那就是春,那就是春。

但我看到的还是冬,大东山上云雾缭绕。云是春的裙裾,还是冬的围巾?五步一云,十步一雾,裙裾散逸,围巾飘发,竹林丛里,枞树脚边,晶莹剔透的雪花,依然伏在大东山里。是眷恋,还是霸道?纵使春深多日色,入山深处亦冬衣。云雾缭绕的大东山上,一山融合四季,随时随地,春夏秋冬都是共存共生的吧。

"箯舆轧幽径,乔松矫疏花……铭架镇法鼓,诗碑记煎茶。"这是宋朝一个叫洪公者写的大东山上问茶记?不是,不是,他没到过大东山;正是,正是,我来到大东山,正是这般胜景:有一处桥横,有一处涧水,有一座古寺,有一处林屋,有一处法鼓,有一处诗碑,有一处煎茶记。古寺叫东山禅寺,也叫药王殿,那是唐朝孙思邈,寻找一处可以药用的好茶,四处皆寻常,唯有此处独胜场,他便不走了,结庐在此境,楚竹试新茶,斜斜的古屋是他建的吧?铭架镇法鼓,铭架是他架的,法鼓是他敲的;诗碑记煎茶,诗碑是他树的,煎茶是他记的。

残雪消融,溪流淙淙,此茶自傲雄,嫩芽初上落叶松,季节刚变换,有人便大呼小叫,叫我来看大东山茶。豆蔻梢头,娉娉袅袅一芽余,曹家冲里的茶,还在含苞,苞还是芽,芽还未叶,叶还未展,那么羞答答,那么细嫩嫩,那么眼眯眯眠在春天的内衣里,不敢伸出细眼来瞟一眼冬天那飘飘然白围巾。

采茶姑娘都没来呢,我来了。我与茶常常泡,我与茶是婚姻?我与茶婚姻过,没恋爱过。我见到的茶,已在我玻璃茶杯里,经我80摄氏度的温度,在我温温的怀抱里曼妙起舞。我喜欢毛尖,喜欢绿茶,那好像是情窦初开的女孩儿,有点羞涩,情开一缝,不比那老茶,我要花100摄氏度的心情,去熬,去煮,她绽些沉香予我,难熬啊。绿茶,从来佳茗似佳人,这佳人是佳丽一般的绿茶吧,如浅色绿裾的少女,虽则淡淡的,却是清清的,也香香的,入我肝脾,入我心肠,入我五脏六腑。玉香光莹,腑响茶语,早减二分病酒。

大东山上这次问茶,真是一场恋爱,不是一桩婚姻,仿佛是回到古典仪式,这是一次倒茶。古典婚姻,是要问礼,纳采,倒茶,定亲,再才是结婚的。我向来与茶婚姻热泡,都是直接与茶唇对唇,心入心,整个是直接送入洞房;而这次问茶,不是先结婚后恋爱,而是先恋爱后结婚。大东山有茶未长成,养在深山人未识。 我是来偷窥她的,来问礼她的,我是来预定前盟的,我是要她天生丽质不能让人家捷足先登, 我是要将她一朝选在我之侧的。

我看到大东山茶,她在山色空蒙起舞,不在玻璃杯里沉浮,一园又一园茶,一冲又一冲,大东山茶在春冬交响曲里,参差披拂,自在摇曳,曼妙为我舞。是的,是参差披拂,是自在摇曳。其他茶园,茶树都是剪了枝的,茶叶都是整了容的,"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那是茶明星啊,我这是茶村姑,自由生,自在长,天生丽质,自尊自爱保持自身格调,几分野气,几分真气,好几分又几分的青春气。

我已将大东山茶,预定入我心。走到茶中间,见到一株株茶树上,茶树腋间与杈间,一芽正卷着,一叶也是卷着,含苞未放,含情脉脉。我预摘了她,放我唇边初吻,羞羞答答,她将初吻献给了我呢;送我舌尖深吻,缱缱绻绻。唇间吻,是浅尝辄止;舌尖吻,是深度交融。大东山茶的未放芽苞,清,嫩,香,韧,醇中带点涩,甘里含些鲜,天地灵秀,这是东山云雾缭绕,云含醇笑,雾带香鲜吧。凤辣子王熙凤对林妹妹说:喝了我家的茶,你就是我家人;喝了大东山茶,我就可以想象到最浪漫的事:泡着一杯大东山茶,摇着轮椅,轻轻摇,与你慢慢变老。

春来了,你应该出去走走。在诗与远方,有诗经里的女子,怜我一个冬天活得苟且又够呛,遥传一声低语:出去走走吧。恰有三五好友喊我,迫不及待,春冬交践,寒热交战,乱脚信步,奔驱大东山,见到这处云雾茶,如同见了她,溜溜的她哟,心儿一个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