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哲理性文章

2023/09/07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8篇哲理性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哲理性文章(精选8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君子不器

文/袁子舒

子曰:"君子不器。"

器者,物也。就孔夫子本意而言,此言是指成德之士,礼无不具,人非工具机械,应为全才全艺之君子。

今日或自有新。物质文明之飞跃已令人类自己瞠目结舌。刚迈入信息时代的大门,人们似乎已被飞速行进的高速网络列车载向了无尽远方,寻不着来路,遗落下灵魂。

单论手机,可见一斑。犹记20世纪90年代之时尚是传呼机的天下,一部大哥大尽显身份。新世纪之初,手机已化作普遍的工具。而到了今天,手机之前已加上定语——智能、4G.加的自然不只是词语,而是一个新世界。

信息、思想高速传递普及的同时,弊端随之而生——人类渐渐从利用手机等物质产品作为工具,被异化为物质产品的工具。过度的便捷滋生了过度的依赖,过渡的依赖异化了人类本真的属种属性。人,沦为了工具的工具。

此刻应言:君子不器。

此解应指:人切勿使心为物所得,人非工具。

追究根本,我认为心为物所得,"人人必器"之原因在于:社会物欲浪潮中的个体普遍缺乏对人生根本价值的审视、反思。对人生之价值无理性认知、自我选择,难免随波逐流,在物质中寻求寄托,在"人人必器"中失掉自我。

前有西方之工业文明为前车为鉴。试看如今西欧北欧之生活,难以想象19世纪黑色的工业文明。当时的象征为钟表。曾有哲人提出当时的欧洲被钟表所"绑架",这与今日人被手机"绑架"实为异曲同工。忙忙终日,心为物所得,个体丧失独立价值。伟大哲人康德曾提出命题:人非工具。人不能成为工具,亦不能使心为物所得。

驻足如今中国现实,看到种种人为物得之现象,为之惋惜。有甚者为买一部苹果手机卖掉自己一个肾;有甚者要求父母为自己买下苹果四件套方才愿步入大学。如此心为物所得,人无己心的行径,实是人类高贵品格的耻辱。

两千年前的孔老先生似有先验之觉,料想到后世子孙有如此一天,只留下一句警句以警世人:君子不器。

把心放低

文/汪亭

漫步公园中,枝叶萧条的杨树迎风打着口哨,哗啦啦作响。天很蓝,从枝叶的空隙能看到一片片散落的碧空。

在这落英缤纷的时候,想起了胡兰成的一句话:"愿使现世安稳,岁月静好。"这是多么平凡而简单的心态啊!碌碌尘世里,常怀如此心态的人实属少有,而正值青春年少就能彻悟这种境界的,更是寥寥无几。

当初,胡兰成在与张爱玲的结婚证书上写下这一句话,我想应该是他向往的婚后生活的写照。可冥冥中又似乎预示这仅是一种美好却无法实现的心愿。或许这与胡兰成复杂的背景和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张爱玲在这个男人身上倾尽所有,把一颗深爱的心举得高高,最终还是没能得到想要的爱情。自古痴情女子负心汉,可偏偏让才女张爱玲遇到。她也无法左右生活,尤其是爱情,所以,她漂泊他乡,孤独终老。她付出太多,却不懂得适可而止,终究吐丝自缚。

城市的生活,周遭繁杂,忙碌不停,有些人为名尔虞我诈,为利斤斤计较。人们的心都高高地挂在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城市上空,被日益膨胀的欲望填满充斥。

其实,生命就是一段旅途。翻山越岭,还是涉水乘舟,一切全凭自己。三五成群乘车前进,一路采摘功名利禄、爱恨情仇,一身疲惫地到达生命的终点。这是大千世界里最普通最常见的人生之旅。多少人正在进行着,不可估计。他们忘了自己只是个旅游者,终究要离开。他们在生活过程中忘乎所以,丢了生命的本质,风尘仆仆地在尘世中游走,喊苦喊累。

何不选择步行,轻装上路?慢尝细品沿途的风景,吸露水而饮,采鲜花而食。轻轻地来,悄悄地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让岁月静好,细水长流。

何不把心放低,再低一点,低入尘埃里。而后,兀自开出一朵欢喜的花,长在生命的途中,亲吻土地,仰望星空。

南宫成的悲剧

文/小二

南宫成这人,如果你不了解他的经历与背后的故事,你一定会认为他这人狂妄自大,无法无天,天生贱骨,节操全无,纯属没事找抽、欠揍的那种。

而事实上,刚看到南宫成的出场,虽然多次捧腹偷笑,觉得他幽默,但在欢笑之余,也难免会觉得他实在是贱到没人性,大呼:南宫成,你节操何在!

在序言那里,张嘉佳就开始营造了一种悲伤与孤独,惆怅忧伤无奈的气氛。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故事一开始,竟是以一种幽默诙谐的写法,用武侠的言语来徐徐展开情节,讲解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悲伤与波澜壮阔的欢笑共存的故事。

张嘉佳的书有一种让你看了会产生一种更加强烈的,想继续看下去的欲望的特殊魅力,无论是《几乎成了英雄》还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都具有这种魅力,但若论起来,毫无疑问,《几乎成了英雄》一书把这种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情节倒未见得有多曲折,人物也不复杂,剧情也不会扑朔迷离,但它就是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张嘉佳的文笔温柔细腻,婉转动人,柔情万丈,但却令人肝肠寸断。没错,他犀利起来,可以令人肝肠寸断,暗自垂泪,又可以令人荡气回肠,豪情万丈。《几乎成了英雄》一书不是武侠小说,没阅读过的话,几乎被其书名所骗,张嘉佳的文字充满武侠气息,却又是那么的晶莹剔透,总会引人深思,慨叹。

这本书是一本青春文学小说,但是却独辟蹊径,用一种荒诞搞怪的写法,把大学中的生活描写的入木三分,读罢,令人发自内心的欢笑,高歌,狂喜,却又令人叹息,压抑,沉闷,暗自伤悲。它表现了青春的欢笑与悲伤,未来的憧憬与迷茫,梦想的坚持与失败,现实的残酷与无奈,爱情的美好与落魄,自我的放纵与堕落,生命的短暂与脆弱,最后告诉我们,珍惜你生命中每个爱你和被你爱的人,且行且珍惜,与其用躯体和思想来对抗处境,倒不如用行动去实践来改变。

回到南宫成的话题,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不安于现状,不甘受到束缚的人,他桀骜不驯,胆大包天,敢于抗争,哪怕遍体鳞伤。但是,他又是一个悲情人物,自从那个他最爱的与最爱他的姐姐早逝,再也没人能够真正的走进他的内心,他也不肯让任何人触摸到他的内心世界。平时总是一副嘻嘻哈哈,没心没肺,油嘴滑舌的样子,我们以为他坚强,甚至认为他厚颜无耻,但是事实上,他却一直活在悲伤之中。他怕再一次经历失去他爱的人的那种痛苦,他不敢去爱别人,也不敢接受林依琪与叶子的爱,一直在抗拒,拒绝,甚至是逃避,不懂得紧紧抓住,及时珍惜,导致最后失去。我想,这大概也是作者想要通过南宫成来表达有关于爱情和生命的美好与脆弱吧。

看到林依琪和叶子的结局,忍不住扼腕叹息,就像叶南所言,爱上南宫成注定会很痛苦,就像飞蛾扑火一样。很多读者觉得她们好傻,我看未必,没准飞蛾扑向的正是光明。她们的死,是作者的高明,却是南宫成的悲剧。

南宫成可以自我放纵,付之一笑,高歌一曲,大醉一次,痛哭一场,却不敢坦然接受与面对,所以美好被埋葬,生命被祭奠。

这就是一场悲伤与欢乐共存的盛宴,一场繁华与落寂同在的青春,一段如梦如烟的似水流年,这是一个人的狂欢,一个人的孤独,也是一群人的孤独,一群人的狂欢。诚如张嘉佳后记所言,《几乎成了英雄》是个肆无忌惮的故事。每个人都有卸无可卸的包袱,退无可退的道路,忍无可忍的眼泪,追无可追的前途。

关于人生的沉思

文/王晋文

惊奇,是天性的一种流露。

生命的第一瞬就是惊奇。我们周围的世界,为什么由黑暗变明朗?为什么由水变成了气?温度为什么由温暖变得清凉?外界的声音为何如此响亮?那个不断俯视我们亲吻我们的女人是谁?

从此我们在惊奇中成长。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值得惊奇的事情啊。苹果为什么落地,流星为什么下雨,人为什么兵戎相见,史为什么世代更迭……

孩子大睁着纯洁的双眼,面对着未知的世界,不断地惊奇着,探索着,在惊奇中渐渐长大。

惊奇是幼稚的特权,惊奇是一张白纸。

当我沮丧的时候,当我旁徨的时候,当我孤独寂寞悲凉的时候,我曾格外地相信命运,相信命运的不公平。

世上可真有命运这种东西?它是物质还是精神?难道说我们的一生都早早地被一种符咒规定,谁都无力更改?我们的手难道真是激光唱盘,所有的祸福都像音符微缩其中。

不幸者常常愿意同幸运者相比,抱怨自己的运气。

幸运者常常不愿同不幸者相比,相信自己的努力。

命运中的不速之客永远比有速之客来得多。

所以应付前一种客人,是人生的必修。他既为客,就是你拒绝不了的。所以怨天尤人没有用,平安地尽快把客人送走,才是高明主人。

命运是我怯懦时的盾牌,当我叫嚷命运不公最响的时候,正是我预备逃遁的前奏。命运像一只筐,我把对自己的姑息、原谅以及所有的延宕都一古脑地塞进去,然后蒙一块宿命的轻纱。我背着它慢慢地向前走,心中有一份心安理得的坦然。当我快乐当我幸福当我成功当我优越当我欣喜的时候,当一切美好辉煌的时刻,我要提醒我自己——这是命运的光环笼罩了我。在这个环里,居住着机遇,居住着偶然性,居住着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假如在这死亡将至的时候,依然刻骨铭心地惦记着一件事,依然期望等待,不依不饶,那这个心愿便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个性,甚至是他生命的支点。古人说的死不瞑目,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死亡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有准备的死和没有准备的死。猝死就是没有准备的死(当然在广义上除了极幼小的孩童,我们都或多或少考虑过死亡),有准备的死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人们冷静地回忆自己的一生,犹如上溯一条绵长的河流。市俗的纠缠,在死亡的背景之上,它平素所具有的魔力,异乎寻常地浅淡了,人便格外的公允格外的豁达,有置身物外的超然与智慧。

坡地上有一群羊

文/左马右各

羊在一个野草和灌木稀疏的荒坡上啃食,他有点奇怪牧羊人的举动。

这是一个一切在丰沛中有点过于肆长的季节,到处都是羊可以饕餮的深丛,为什么牧羊人却选择了一个荒疏的山坡来牧放他的羊群呢。那里裸露的石头和黄土都比野草要多。

但那一群羊已经在那里寻觅吃食一个多小时了,牧羊人和羊群还没有离开的迹象。难道就在这个荒坡上,生长着一种特殊的牧草,它在这个时节给羊提供了一种特殊的需要。羊还在那里啃食,必要时还要保持一下身体的平衡,那是一个有点陡峭的荒坡,但牧羊人选择了它,或者说羊群选择了它。

羊群缓慢地移动着,牧羊人坐在一块石头上,似乎是在看着他的羊群,又像是什么也没有看。他的目光总是像水一样泼过来泼过去,以至于羊都感觉不到他的目光会落在哪里。但羊群知道,这样的目光停下来的时候,一只离群的羊就会遭到小小的惩罚。

天蓝得有点虚渺,像是牧羊人空空的目光。

羊群还在那片陡坡上逐食,它们是那么认真,又有着一种神情的专注,偶尔还有一只小羊发出一声咩叫,但整个羊群却是安静的,安静地享受着属于它们的时间和食物,似乎它们是被命运带到了这里。

牧羊人站起了身,因为背光原因,他的身体有一点虚大,他在喝水,用一只巨大的塑料瓶子。

他喝足了水,似乎很满足自己的这一举动,其实这一举动一点意义都没有,他只是很满足自己。他轻轻地跺跺脚,四下里看看,然后把目光停在羊群上,那是他的羊群,他一直这样认为,但这会儿似乎需要一下确认。他弯腰捡起了一点什么,就在抛出去的同时,嘴里发出一阵短而促像是一个词被枪机反复撞击一样的声音。这声音羊群能够听懂,这声音几乎是刚发出,羊群里就有一只肥大的羊跳了出来,它奋力地爬上陡坡,其他的羊也陆续跟着它聚在坡沿上。

牧羊人沿着坡脊向前移动,后边跟着他的忠实的羊群。他来到一条小径边,他没有回头径直走了下去,羊群也紧跟着消失在灌木丛里。

我有一把剑,足以慰风尘

文/唐皓凡

从前有个少年,他有幸拜在绝世剑客门下学剑,他的师父很牛逼,彪炳显赫,打遍天下无敌手,他师父的剑法也很牛逼,一共九式,无坚不摧,无招不破。

师父有些奇怪的习惯,他喜欢抱着剑睡,会在清晨从悬崖边跳下修炼轻功,会每晚对着星月发呆,以及用其他所有的时间舞剑。师父待少年很好,时常将他带在身边,并将自己平生所学倾囊相授,少年逐渐成长起来。

有一天,师父走了,少年清晨起来发现师父没有站在悬崖边往下跳了,他离去了,没有留下纸条,但不要紧,他将自己的一切留在了少年心里。可少年很着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渴望找到师父,可师父这一走杳无音讯,他无奈,只能一人撑起门派。

少年想成为师父一样的人,于是他也抱着剑睡,每日清晨跳崖,望着星月发呆,以及用其他一切时间舞剑。可世事难料,师父走了,门派开始内忧外患,师兄弟们都逼他交出剑法,其他门派都对这块肥肉垂涎三尺,好像一夜之间天崩地裂。少年疲于应付焦头烂额,可矛盾无法化解,利益驱动人心,形势日渐恶化,少年的心理和修行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就当他快要崩溃时,他收到了一则消息,师父友人来访。

虽然琐事缠身,他还是打算见一见这位友人,并打算告诉他很遗憾师父已经离开很久了。但令他惊骇的是,友人开口就告诉他一件事实:师父已经驾鹤西去了。少年悲痛欲绝,友人也面露憾色,并将起因娓娓道来。原来师父出去本是与友人游玩,并抱有磨炼少年的打算,结果在关外闲逛时,遭遇敌国大军。师父怡然不惧,出手如风,一剑斩旗,二剑杀兵,三剑杀将,九剑舞过,敌军无不胆寒。可师父老了,虽毫发无损脱围而出,但深感气力不支大限将至,无法平安返乡了。师父生性豁达,表示那就葬在关外好了,友人含泪问他有什么遗言吗?他只是微笑着说,此剑在手,亦复何言,然后便离去了

少年听完故事,收起悲痛,好像看到了些什么,师父一生没有太多喜好,没有什么挂念,唯有一把剑,携剑而来,拥剑而去,这就是师父的人生。

少年明白了,拥剑而眠,晨起跳崖,夜观星月并不是独特的修行,只因剑在手中,而他自己呢?年轻的少年呢?可以依赖的,不是强悍的师父,不是雄厚的师门,不是无双的剑法,而是手中那把剑,仅有那把剑。文人心中一张尺,武人心中一把剑,这把剑不是用来好看的,不是用来吓人的,而是用来砍人的。

少年的剑,躺在桌上,安详宁静,少年的手温润如玉,一如他的眼睛,少年的手拿起了少年的剑,锵的一声,少年起身,夕阳洒下,留下一片剪影……

青春与长相

文/周礼

青春与长相在电视台一段街头采访中,一位男生表示:"长得好看才有青春,像我们这种人就只有大学了。"

悲呼!什么时候青春由长相来决定了呢?

诚然,谁都想长得好看,不想长得"有特色".然而,除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改变外,更重要的是内在美,一个人的性格、才品更应该值得考量。何况,青春不止是爱情,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多变的社会,不提速就会被甩下。现实逼迫着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的眼神中总是闪烁着焦虑与无奈。虽然以貌取人古已有之,但是,一个社会对你的最终评价,还是看你的实力。西晋的左思奇丑无比,但他照样能做到"洛阳纸贵".被司马迁比之为管仲的晏子同样相貌丑陋,但他却是闻名天下的思想家、外交家,历任三朝,是齐国能够在春秋时期称雄天下的旷世奇才。

"青年者,国家之魂。"未来要靠青年去创造,历史要靠青年去书写。躺在前辈创造的功劳簿上,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生命的花朵终将枯萎;面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只知愤世嫉俗,丧失信心和斗志,青春的颜色必将黯淡;面对困难,甚至仅仅是长得不好看,就只知忧郁、退缩、畏惧,必将失去青春的风采。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道:"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和信心的青春。"迷人的彩虹出自大雨的洗礼,丰硕的果实来自辛勤的耕耘。如今,在这本该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年龄,我们应该好好地把握青春,用理想和信念编织花环,用希望和勇气构筑理想的大厦。我坚信,拥有伟大使命感的青春将是一篇酣畅淋漓、气势磅礴的文章,青春必将在奋斗中闪光。

青春是才干,是能力,是智慧,是勇气,是朝气蓬勃,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希望,是未来……但,青春绝对不是由长相决定的。

跟自己较劲

文/郭志荣

"多大年纪了,还跟自己较劲!"这是我耳边经常听到的劝告,满满的都是关怀,我理解关爱却不能接受现状,因为"放下前"总需一番挣扎。"较劲"多么形象的表述,那种"违和"的感觉比"纠结"还要更深一层。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我总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尽心竭力,久而久之如负重的赑屃,死心塌地驮着石碑,以为这就是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今,我是卸掉石碑的赑屃,总得寻着重物方不至于死去。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我已年过半百,去学我并不喜欢更不擅长的开车,不是较劲是什么?但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瞬息万变的规则变迁,谁还敢,谁还能不再学习新的东西?除非你想被社会淘汰!不会ATM刷卡你不方便取自己的工资;不会滴滴打车,出租车擦肩而过不会为你停留;不会微信聊天,你便被甩在朋友圈外……我不想辛苦一辈子,却没能力享受新的生活。

学开车的过程中,我不怕辛苦,不怕流汗,但我受不了学不会记不住的难堪;我第一次体验到一个"差生"反复训练却没有效果的沮丧;品尝了比年轻人学得慢记不住而被教练忽视的落寞……我有过无数次放弃的念头,但我流过泪后告诉自己不能退缩。"倒库、侧方、坡道起步、曲道行驶、直角转弯",每个项目我都反复练习,好不容易凭借个人努力拿下了"科二",却又在"科三"路考时"出师未捷".从早晨6点耗到中午1点,我终于坐在了科三的考试车上,头天雨中强化训练,加重了感冒,考试排在最前考在最后,筋疲力尽,原本就不熟练的路考,加上前一个人没过,更让我紧张无比,出错已是必然。

我没有搭乘高价黑车,独自走在回驾校的路上,并非只是怕挨宰,而是"跟自己较劲".旁边呼啸而过的重型卡车,仿佛碾压着我的心脏,刺耳的喇叭声,加重内心的恐惧。这是一条下坡路,大车一辆接着一辆,忽然觉得,此刻这条下坡路就是我未来的人生之路,不管我愿不愿意下坡,我都得"往下出溜".旁边是轰隆而过的车辆,前方是看不见底的路,头顶是布满阴云的天空,我恐惧而坚定地走着,走着……人只要活着,就得接受老之将至的恐慌,恐慌过后才会从容走到人生的尽头。学车的艰难过程,一次次打击着我,似乎真的在证明———我不行!许多人不会理解我为什么要坚持练车,因为"车"是我从小就恐惧的无法驾驭的"庞然大物",学车对我来讲,就是"挑战不可能";学车,还让我体验到许多人情事理,知道自己处在最"尴尬的年龄",知道自己离开熟悉的环境,再没有得心应手的从容自信。

人生的下坡路啊,真的挺难走。

"忧虑、恐惧、缺乏自信,才使人佝偻于时间的尘埃之中。"不知何时,我那颗曾经年轻的心丢失了;不知何时,我时时提醒自己老了;然而,我越是退缩,内心越不快乐,身体也松松垮垮少了精气神儿。如今再去读塞缪尔·乌尔曼的《年轻》,突然有一种自我救赎的相遇。"在你我心灵深处,同样有一个无线电台,只要它不停地从人群中,从无限的时间中接受美好、希望、欢欣、勇气和力量的信息,你我就永远年轻。"年轻是什么?就是还怀有梦想,还拥有激情,还热衷游戏,还喜欢漂亮,还要周游世界,还想活出人生意义。其实,驾照能不能最终拿到,我最终敢不敢开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表明我的生活态度:在学习中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在适应新生活中磨炼自己的心智;在改变心态中愉快接受新的生活。

如此"较劲",不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