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中国的文章

2023/08/29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中国的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中国的文章(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中国年

文/徐学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中国的新年,她从《诗经·七月》里轻盈飘过,她从《太初历》中款款走来,载着五千年的祝福,载着五千年的希望,尔后一齐化作焰火升腾,为辞旧迎新而欢呼,为迎春纳福而歌唱。

中国年,是一幅民俗的画卷——

喧天的锣鼓敲响了节日的喜庆,红彤彤的春联是新年里一道最动人的风景,新剪的窗花呵,它淋漓尽致地开成了春天的第一朵花儿,让我们在快乐中忘却了昔日的烦恼与忧伤。大红的灯笼,火红的日子,那是燃烧在隆冬的火苗,红灯笼随风点燃着民俗中最朴实而悠远的向往,点燃着鞭炮脆响声中最美好的愿望。巨龙舞起来了,舞出来的是国泰民安;雄狮耍起来了,耍出来的是繁荣富强;高跷踩起来了,踩出来的是春光大道;唢呐奏起来了,奏出来的是幸福绵长;秧歌扭起来了,扭出来的是五谷丰登;旱船荡起来了,荡出来的是如意吉祥……

中国年,是一场亲情的盛宴——

沐浴在新年的阳光里,心灵深处传来殷切的呼唤,有一种思绪早已悄然放飞。谁是真正的情鸟,忘不了亲人忘不了故乡忘不了回家的路?家是亲情的载体,家是心灵的归宿,家是游子的图腾。哪怕是地冻天寒,哪怕是路途遥远,一张小小的车船票就是最温暖的请柬,让我们去赶赴一场亲情的盛宴。回家团圆,尝尝母亲亲手备好的丰盛菜肴,看看父亲日益苍老的音容笑貌,听听母亲温馨的唠叨,陪着父亲说些家常叙叙旧。人相聚,情相依,意相融,举杯祝福,一声亲切的呼唤就能温暖我们历经流浪的心灵,一句轻声的鼓励就能点燃我们继续打拼的豪情。

中国年,是一份心灵的鸡汤——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节,它凝结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情感、意识和情怀。金鸡报晓春来早,我们走进生命的又一里程。历史,又多了一页辉煌的篇章;岁月,又多了一道崭新的年轮;生活,又多了一曲动人的乐章;心灵,又多了一段绵长的思绪。沉浸在欢乐海洋里的人们,洗去了满脸的倦意和惆怅,忘却了心中的失落和彷徨,只有幸福点缀着双眼,只有甜蜜充盈着心房。谁的微笑又喜上眉梢?谁的信念又绽开心头?孩童们的笑靥灿烂如花,老人们的笑声朗朗在耳,在暖暖春光的辉映中,总会觉得有一股股暖流如同血液般在刹那间溢满心田。

中国年,是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是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凝视着喜庆的红灯笼挑起一盏盏红红的祝福,我的心也跟着它的光芒向着春天飞翔……

走进唐诗,感受"中国梦"

文/吕桁宇

唐朝是一个诗的国度,一首首唐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每每读起,总叫人回味无穷;唐朝是一个盛世的王朝,一个个梦想催人奋进、鼓舞人心,每每想起总叫人心潮澎湃。走进唐诗,感受那时的"中国梦",更别具一番景致了。

穿越历史,我问诗仙李白,你的梦想是什么?李白饮酒笑曰:我喜欢自由的生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我崇尚至真的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期盼良好的生态"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对李白说"原来你的中国梦是那么的豪放、自在,生活惬意啊!"我问诗魔白居易,你的梦想是什么?他低吟道:我祝愿江山如画"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对了,当年我在杭州时治理的白堤现如何?我兴奋地回答"现在的白堤风光依旧,游人络绎不绝。"我又去问诗圣杜甫,你的梦想是什么?杜甫苦笑一声:我生活在晚唐,生活颠沛流离,要说梦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

再问问"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他意味深长地说:我的梦想啊,别忽视了人情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诗曰"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边塞诗人王之涣答道:要有长远眼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看看这些唐诗中名人的梦想,我在想:为什么他们的诗歌朗朗上口、流传千年、传承至今,原来他们的梦想都是结合实际、深入生活、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再如:芩参提倡健康长寿"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韦应物喜欢风调雨顺"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孟郊心怀感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刘禹锡看开烦恼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李绅懂得珍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商隐赞赏奉献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走进唐诗,感受诗人们那时的"中国梦",无疑给人心灵一次文化之旅,一次深刻的爱国教育。唐诗中我明白为什么唐朝是中国最鼎盛的王朝?为什么唐诗历久弥新?因为经济繁荣、文化丰富、军事强大、人民幸福自信。

今天,我们的国家也正在"中国梦"的指引下,大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诗海浩荡,意气风发,走进唐诗,感受那辉煌的"中国梦",励志现在,再塑那灿烂的"中国梦。"

中国红

文/张凌云

红是节日的红,红是民族的红,红是中国的红。

红是中华大地特有的标志,红是东方巨龙喜庆的图腾,红是炎黄子孙盛世的欢歌。

红是一盏跃动的灯笼。大的,小的,圆的,方的,零零星星,排列成行。一直以来,我总以为红灯笼最具象征意味了。不管风霜雨雪,还是萧瑟严冬,只要有一盏红灯笼立在前方,整个视线就会被点燃,整个季节就会被感染,那不是一个简单的物语,而是一颗火火的红心,里面盛装的,是每个中国人都读得懂的豪迈与激情。

红是一副工整的对联。自从蜀主孟昶欣笔题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之后,对联就成了国人祈福许愿、道贺吉祥的绝妙方式。家和事兴、共享天伦,与时俱进、马到成功,所有的一切,都被浓缩进一条条不大的红色纸块。对联里头,流淌的不仅是翰墨飘香,更是历史,是印记,是千百年来不变的文化传承和精神血脉。

红是一圈腾空的鞭炮。谁说中国人只懂得含蓄内敛,我们有着这个星球上最奔放、最壮观的庆典方式。你看那空中无数轰鸣的声响,就知道十三亿人民能融汇怎样的情感海洋了。各种烦恼或不快,都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和礼花声中没了踪迹,而是被那些带着红色外衣的精灵释放成同样的语词——放飞,欢乐。

红是一挂漂亮的中国结。那造型别致,曲折环绕的中国结啊,代表的是每个中国人魂牵梦萦的家园故乡。亲朋好友聚佳日,四海一家过大年,纵然有万水千山,也阻不断回家的道路,哪怕在海角天涯,也挡不住对祖国亲人的思念,红红的中国结,就像一座高耸的灯塔,能将无边的夜色照遍,能将无形的阻隔化解,指明人们心中的方向。

红是一身靓丽的衣装。从一部多灾多难的历史走来的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放弃对美好的向往。岁月再艰难,生活再辛苦,逢年过节,也一定要给自己添身新衣裳。尤其是新媳妇、小姑娘,爱穿一身漂亮的红衣,大红、紫红、玫红、粉红,从不同的角度给红色,这种最热烈的色彩增添不同的注解,抒写个性的张扬,挥洒青春的绽放。

红是一本崭新的台历。新的一年,新的日子,新的心情,新的面貌。一切从新开始,源自那灼灼闪耀的火红。红色的封皮只是外表,内在的行动才更加重要。我们从红色的起点出发,踏着坚实的脚印,走过寒来暑往,走过春华秋实,待到年终岁末,双手已捧起沉甸甸的硕果。红色就像一道警醒的标志,在它的激励与鞭策下,回顾这一年的奋斗打拼,汗水与付出化成了由衷的欣慰。

红是一纸飘舞的花钱,红是一颗甜甜的糖果,红是一根放光的蜡烛,红是一张张期待的脸庞……无数关于红的符号,共同组成了中华儿女昂扬向上的进取姿态,共同组成了华夏民族独特鲜明的文化象征,共同组成了一个响彻寰宇的名字——

中国节,中国红。

中国式酒韵

文/苏芩

中国,是酒的故乡。

酒俗,在中国被归之为"文化"范畴。大到各地的饮酒风俗,小到饮酒的杯皿碗盏,各有各的精妙诡奇。

对一个喜酒的人而言,饮酒亦讲究一个氛围。攘攘的夜场里,人头马XO也像掺了酒精的可乐,喝不出醇香的意味;初春的细雨间,三五知己对饮一壶,哪怕是廉价白干,也觉得赛过茅台的滋味。

酒,是有气场的,适宜的场所,可以提升酒的品质。这是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说说古人的饮酒喜好。唐宋年间,酒,上升到了一种全民参与的程度。哪怕是仅仅十户居民的小村落,也必有酒肆营业,饮酒沽酒之风愈演愈烈。当然,酒肆与酒肆也有不同,大酒肆称为"正店",小酒肆称为"脚店",其余的小散户则称之为"拍户",正是在酒风盛行的社会背景下,所谓的"酒仙""酒圣"才应运而生!

不过真正称得上"仙人""圣人"的饮酒者是不会单纯拘泥于酒店门市的,但凡名留千古的酒界佳话,个个喝的是"天然"二字。

古人饮酒喜欢"露天",竹林月下、江间舟上、山脚亭间,皆是风雅人士最爱的饮酒场。李白月下独酌,邀来明月对影成三人;白居易波间泛舟送客,对饮间吟出了千古绝唱《琵琶行》;欧阳修醉翁亭聚贤,觥筹交错间夕阳在山。

即便一些豪门富户,饮酒取乐也不喜欢正襟端坐高楼大厦,后花园,湖心亭,对着湖光山色喝一杯天然意趣,是不少人的最爱。故而,荣国府里的螃蟹宴必要安排在藕香榭水阁上,四面有窗,左右竹桥接案,山坡上桂花正黄,执螯赏菊,饮上一杯暖胃的烧酒,正是富贵中的风雅趣!

曾经看过的最有趣的饮酒故事,是出自晋王朝竹林七贤中的刘伶。这位仁兄久饮成痴,很令太太头疼。刘太太想尽一切办法让老公戒酒,甚至不惜用些极端手段来整治刘伶。有一次,刘太太酿了一大缸酒,酒熟后,唤刘伶来喝酒。刘伶闻到酒香,忍不住上前俯身就喝,刘太太一把就把他推到了酒缸里,随即压上了盖子,愤愤地说:"这回非让你喝个够!"三天后,刘太太一直没有等到丈夫来求饶,心下慌了,以为刘伶醉死了,急忙打开缸盖查看,却见酒已见底,刘伶坐在酒糟之上,冲着太太笑说:"你不是答应让我喝个够吗?现在酒喝光了,我的酒虫子还没喂饱,这可怎么办呢?"

刘太太啼笑皆非,知道无法令他戒酒,干脆任他日日长醉。

泡在酒缸里头喝酒,说起来不免令人匪夷所思。不过借它三分的意趣,引今人一笑!

说起现代人的饮酒意趣,比起古人来,反而有了不小的退步。饮食男女,即便活到现代,依然离不了酒做人情催化剂。都市的街道,依然是酒楼林立,几十到几万元的席面不等,觥筹交错间,有些关于世事人情的交涉在进行。越来越多的人感慨:"酒是好东西,喝出了交情喝出了票子;酒也是坏东西,喝坏了肠胃喝坏了身子!"

夜夜流连于酒场的人买的是醉,那不是酒的精髓。酒,到了现代,越来越偏离了它的本质,一入了交际场,酒便不再是酒,喝酒亦不再是种情趣,统统的,变成了社交手段!

爱茶的是君子之交,爱酒的是兄弟情谊。闲来无事时,带上一份好心情,约上三五知己,一起品一杯人间甘露。当然,重要的是:不要把酒场中事想得那么复杂。天然意趣,永远是酒的最佳意韵!

中国红

文/成诺

除夕夜,有一种颜色从来不会缺少,那就是红色——中国红!红色,又称瑞色,象征喜庆,大方,朝气。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颜色是黑、白、土红和赭石色,而红色是最早的"流行色".

中国红作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是中国人的魂,记载着中国人的心路历程,而尚红习俗的不断演变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后来中国红延伸的内涵则更多:平安、喜庆、福禄、康寿、尊贵、和谐、团圆、成功、忠诚、勇敢、兴旺、浪漫、性感、热烈、浓郁、委婉、百事顺遂、祛病除灾、逢凶化吉、弃恶扬善……

我想这样的表述可能太抽象,文字的东西只有切身经历了才能感觉出它的魅力,而且生活中有很多的东西只要你想回避总是有办法的,但对于红色,任何人都是无法回避的,因为它铺天盖地,无时无处……

像本命年的时候,系一个红腰带;像盖房装修时,在门楣上搭一段红布;像结婚的时候,用红贴纸剪成许多规则的方块散上一路;像买来新车新东西时,缠上一截红绸缎;像满月的孩子脖子上总要绑上红毛线扎着的百命钱……

朱门红墙里的富贵、红木箱柜里的宝藏、孩子贴身肚兜里的温馨、寿星的寿服寿桃里的祝愿、舞龙灯的绣球里的热闹、深闺女儿的红头绳里的羞涩、开张大吉的剪彩里的憧憬、以及红色锦旗上记录的功勋……

每一缕红色都记录了一段幸福!

而红色的张扬和肆意似乎只有在农历的年里才最集中、最浓郁、最喜庆、也最惹人……其中最令人难以释怀,印象最深的就是满眼红色的春联、倒福和窗花了!

小时候,母亲总要小心地剪几个窗花。那时是没有玻璃的,母亲就用白纸裱糊窗户,然后剪几个细腻精巧的窗花来装饰,朴素而美丽!窗花是用红贴纸剪成的,母亲并不识字,但这并不影响她爱美爱画的痴迷,她常常无师自通,画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美丽而繁复。其实平日里她也不会如此大动干戈,毕竟还有比剪纸更重要的东西够她忙的,只有在过年的前几周里,她才会略略施展一下的。母亲贴窗花的时候总是一个人,她从不让我和弟弟插手,因为她觉得我们的笨拙有可能坏了她的心血,否则这个年她也不会顺心的!

那些年满窗的红色总能映得晚霞也羞赧起来……

而春联,则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我们在大年三十的午饭后贴的,但也有心急的人早上就小心翼翼地贴上!那个时候,我和弟弟会早早搬来梯子,在擦拭干净的门柱院柱上,房门的两侧贴上长长短短的对联!一列的红色,一列的喜庆……通常我还会斟酌一下上下联,到底是贴在左边还是右边,至少在外人看来我是十足内行的样子,那时心儿也兀自得意!正月初一的早上,在村里串户走街的时候,你会发现各种式样、各种笔迹、各种内容的对联,但有两样会永恒不变,就是红色和喜庆!

这个时候,满村落的红色映得春天的天空竟也一大片的晕红……而春节里,火红的灯笼是万万不可缺少的!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灯笼早就令孩子们雀跃不已。整个春节里充盈着喜庆,也充盈着灯笼的红色……尤其是元宵节的时候,街巷里喧杂热闹,大大小小的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提拎着灯笼,欢笑着、打闹着,灯笼也碰撞着,燃烧着……

这个时候,地面灯笼的红色与天空映出的或孔明灯星星点点的红色相映成趣,仿佛是一片红色的海洋,又仿佛是深秋火红的枫叶……

一缕缕红色记录了一个个幸福,一处处红色见证了一个个快乐!又一次愈来愈浓的年味儿在身边肆意弥漫开来……我知道,又有一大片红色会如约而至!我也知道,又有一大片红色会在浓浓的年味里静静地祝福!

我的中国梦

文/姚林宝

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梦的美妙不断地陶醉人生,并伴随着人的一辈子。梦的存在使我活得开心,知足惜福,珍惜每一天,并为多彩的生活努力奋斗。

我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幺,虽然家里日子过得清贫、艰难,但是哥哥姐姐和父母的怜爱,生活上得到格外照顾。母亲为让我吃饱饭,从未煮烂的红薯和稀饭中捞出一小碗米饭,再上锅蒸成饭,单独给我开小灶。我童年的梦想,就是全家天天能吃上白米饭和红烧肉,日子像过年一样温馨快活!

到了少年时代,我盼着背上书包去村小学念书。母亲从做裁缝的姑妈家要来边角布料,挑灯为我缝制了一个小书包。我嫌书包拼凑起来的零碎花布太多,背在身上显得寒酸,便梦想能有一个漂亮的书包,这个愿望一直到四年级才得以实现。

经过少年的启蒙期、逆反期、成长期,少年的梦特别多,也特别美好,可谓五彩缤纷,觉得长成大人多好。但是成年后突然发现,青春年少,青葱岁月的日子才无忧无虑,令人留恋。

由于农村教育落后和资源稀缺,我和村里同伴都失去升学的梦想。为谋生,我毅然参加了生产队的集体劳动,跟着父辈开垦荒山造林、修建水利挖河,到东苕溪河里挖肥泥,甚至和同伴一起摇着木船去杭州积过肥料,日子过得艰辛而充实。父亲看我身体单薄,又受过腰伤,不适合繁重的体力劳动,于是求人让我进厂当了一名学徒。1979年经过体检和政审,圆了我久违的当兵梦。从此,部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转业后,我从一名普通员工做起,成长为一名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摆脱生活贫穷和知识的贫乏是我一生追求的梦想,从青年立志一直奋斗到中年,家庭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在城里换了房,买了车,不再为生计而发愁,妻贤子孝,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通过刻苦学习,我上了中专,并通过自学考试圆了大学梦。新闻报道、散文、论文等作品也在一些报刊杂志上慢慢露面;我勤奋地耕耘在书的海洋,经典书籍读得越多,和这个世界越接近,从中感受到书香的快乐,生活也就变得更加光明和有意义。

岁月荏苒,时光匆匆,我已步入中年。回首往事,人生如梦,我对明天的梦想仍然执着坚持。我盼望着用勤补拙,期待出一本自己的散文集,更多作品见诸报刊杂志,美梦成真……

如果个人的梦想脱离了生活现实,丧失了勤奋工作和学习的基础,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好比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做的是白日梦,黄粱梦。我想,坚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理念,才能做出绚丽多彩的梦,让梦想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