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农家乐文章

2022/12/25经典文章

农家乐文章(精选6篇)

内苑深处有人家

文/李生海

近几年在西安很多驴友中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长安休闲何处去,内苑深处有人家。”说的就是长安区沿山一带许多风景优美的农村中,有农民自办的农家乐,其中尤以内苑附近为最。在长安内苑吃过一次农家乐饭菜,是迄今为止我们享受过最好的一次。

一日,闲来无事,一行五人开车去秦岭登山,返回时在内苑拐进了一个农家乐。见有客人到来,看样子有四十岁出头的男主人熟练地引导司机停好车,热情地把我们让进院子。女主人笑盈盈地沏茶让座,他们的两个孩子也乐呵呵地摆放桌椅,一家人发自内心的真诚和热情令人感动。

这是个普普通通的农家三合院。大门朝北,前、后、左三面各有三间两层楼房,右边是与邻家的界墙,中间有一个约五六十平方米的院子,上面罩了一张硕大的黑色防晒网,白天可摆放餐桌,晚上还能当舞厅。临街底层是主人的卧室,后面三间隔作餐厅,左侧分别是厨房、储藏室和洗漱间;二楼全部为客房,还有供客人娱乐的棋牌室。不多的房屋、有限的空间,经过精心装潢修饰,倒也别有一番景象,体现了主人的精明和独具匠心。

主人准备饭菜时,我们被安排在二楼一个房间休息。这个约20平方米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洁,屋内凉爽宜人。大约过了个把小时,主人敲门请我们吃饭,当时另外两张桌子也坐满了客人。只见桌上整整齐齐的摆了四盘菜:一盘凉调干灰菜、一盘炒土豆丝、一盘凉拌豇豆角、一盘炒豆芽,盘子都很大,菜也装得很满,每样菜都别具特色。主食是煎饼和包谷糁稀饭,女主人别出心裁地在煎饼里加了少许韭菜,使一张普通的煎饼色香味俱全。托一张热乎乎的煎饼,卷上干灰菜和土豆丝,送进口中,其香无比、其味独特。吃着这平平常常的农家菜,喝一口稀稠适宜的包谷糁,那个爽劲真让人难忘。一位同事忍不住说:“太香了,从来都没吃过这么可口的农家饭。”其他人也都边吃边连连点头。

我们边吃边与主人闲聊。女主人非常健谈,说起自己办农家乐的事,就像开了闸的水,滔滔不绝。原来她曾当过的姐,在西安开了8年出租车,也算是一位见多识广的西安人。2002年9月长安撤县设区之后,沿山公路的开通促进了旅游业迅速发展,给这里的群众带来了商机。不顾家人的反对,她于2003年毅然卖掉了出租车,回村办起了农家乐。她拿出15万元积蓄,在家盖了一院楼房,按当时最流行的款式将里外装饰一新,添置了空调、彩电、厨具及桌椅家什,办起了全村第一个农家乐。她精明能干又肯吃苦,还有在城里生活的经验,了解都市人的需求。在饭菜原料上,她坚持用本地出产的家常菜、野菜,口味上尽量迎合城里人的习惯,一桌普普通通的农家饭,让她打造的十分精致,加上诚实守信、服务热情,让客人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很多客人都成了她家的回头客。生意好到她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动员跑运输的丈夫回家帮着搞采购和招揽客人。后来客人越来越多,她又叫来自己的妹妹和妹夫帮忙打理,旺季时还要在村里雇几个帮工。看到她家的农家乐办得如此红火兴旺,村里相继办起了多家农家乐,生意都不错。如今,这个村的农家乐已经形成规模,并且远近闻名。

问她办农家乐与开出租车哪个更划算?女主人毫不犹豫地说当然办农家乐划算。她说,一是党的政策好,让咱农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长安现在各方面都蓬勃发展,又给咱农民带来了商机;二是咱长安沿山一带风景优美,历来就是旅游胜地,现在喜欢外出旅游的人多了,客源不成问题,农家乐的前景非常好;三是农家乐用料大多就地取材,成本低,即使需要进城采购,交通也很便利;四是自打办了农家乐,一家人天天在一起,和和睦睦、亲亲热热,家也更像个家了。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临别时,主人一家送我们上车离开,走了老远还不停地招手。我们一行人都嚷嚷着下次再来还要选这家。虽然没记住这家主人的姓名,但是如果再次前往,我一定能找到这一家。

水色县河

文/卢慧君

县河位于安康城区西南边,驱车约摸二十分钟的光景即可抵达。这里山高林密,水域开阔。一河两岸,春来草木吐蕊,杨柳青青;夏来碧波荡漾,绿树成荫;秋天稻花飘香,硕果累累;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一年四季,各具特色,季季景色如画。

周末,城里的人都喜欢带着孩子来这里游玩。特别是夏季,更是游人如织。每年,我都会和家人或朋友相约来这里游玩。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这里乡村旅游也发展得不错。

县河的水说深不深,说浅不浅。宽的地方,如明镜一样透亮;深的地方,则是一泓深潭,像上等的硕大翡翠,晶莹碧透。特别是暮春浅夏时节,两山树木像抹了酥油,翠绿油亮,倒映在河里,像谁不小心泼了一河绿色的颜料,也是油亮亮的绿。自古以来,人们喜欢择水而居,县河的许多村民就像江南水乡人家,枕水而居。建在河边的房屋,前门面向宽阔的大道,后门的台阶通向河里,淘菜洗衣极其方便。这些房屋很有特点,从前看,是两三层的小楼房,从后看,则是四五层的楼房了。因为节假日,周边前来游玩的人较多,有些头脑灵活的村民便抓住了这一商机,开起了农家乐。当地政府积极引导扶持,发展乡村旅游。每到周末,客源爆满,需提前几天预约方可。

碧波荡漾的清清河水,是上天对这里的居民额外的恩赐,聪慧勤劳的县河人民也不辜负上天的惠赐,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优势,将这一河水盘活,成了“金水”。住在水边的人家除了开农家乐、超市,每家还有几个竹筏,吃喝玩一条龙,吸引了大批游客。水性好的可以游泳,水性差点的可撑着竹筏泛舟河上,碧水青山、白鹭点点,有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而游客,绝对是画中的人儿。

夏季,是县河的旅游旺季,这一河清水深受年轻人和小孩的喜爱。若想下河,须得从河边农家大门进入,穿过堂屋,出了后门,沿着台阶下到河边。与前门的太阳炙烤、少有行人的静寂相比,这里则是另一片别有洞天的热闹福地。河边一排高大粗壮的垂柳斜倚着身子,柳枝低垂水面,遮盖了大半个水面,洒下一片阴凉。知了在树上不知疲倦地一声紧赶一声嘶叫,此起彼伏,提醒着人们盛夏的炎热。

树下,男女老少一大群,有乘凉的,有准备下河的,还有询问撑竹筏的,叽叽喳喳,好不热闹。河里,满是身着花花绿绿泳衣的大人小孩,打水仗的,故意逗弄胆小的,笑语不断。我水性太差,即使套着游泳圈,也有些害怕,只能在浅水处小心地扑腾,那种凉爽舒适真是一种享受。从早晨到太阳西斜,人群走了一波又来一波,一个个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老板则从早到晚,忙着收钱,招呼客人,笑脸如屋檐下那棵盛开的向日葵,幸福满足。

游累了,也饿了,该吃饭歇息了。不须饿着肚子回家,就在这里的农家乐享受美食。县河比较有名的农家乐有“毛坝庄园”“县河辣子鸡”,既有各家拿手的特色菜,又有新鲜时令菜蔬,根据人多少,游客点几个合口味的小菜,吃饱喝好,尽兴而归。

四棵树那个地方

文/曲令敏

要说鲁山县尧山景区是平顶山市自然风光的皇冠,四棵树乡就是它风华别具的裙裾。从历史上看,这片山水一点都不偏僻。这里曾经是南阳通达洛阳等地的关口要塞,兵家必争之地。四棵树的地名就是由荆襄的商家驼队和赶考举子叫响的。他们为避兵祸匪患,抄近道翻山越岭走进这一川稻香鱼肥的山乡,远远望见背山临河的四棵大树,就知道歇脚打尖的地场到了。四棵树,就这样随着人们的脚踪流传开来。

我曾经再三再四地走进四棵树,寻山问水看花看树看人烟,差不多把这里当成了洗脱红尘的一方净土。

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曾云游至此,有诗《和分水岭》,分水岭即鲁山县与南召县的交界处。一岭分水淮河和长江。诗中千年之上的山容水貌是这样的:“高岭峻棱棱,细泉流亹亹。势分合不得,东西随所委。”

我来也晚,幸得山水还等在这里,其实每道岭都会分水而下,成溪成潭成瀑成河。我在平沟村第一次见识了花园沟源头十几亩大的草湖,看到李子峪沟水在回环腾挪的山势中飞瀑响潭,得知涓涓河源生成于高崖渗水、岩隙滴水,生成于土坡林泉、草湖湿地。至今还记得,向导指给我看开紫花的葛根,叶上带刺的刺五加,开花极香的猕猴桃,生在背阴山崖上的救命仙草——金钗。晨鸟乱鸣吵得人睡不成觉,花石子小溪里有很多透明的虾和横行的蟹。长尾巴的小松鼠跳来跳去,全不把人放在眼里。平沟有一棵惟妙惟肖的男人树,花园沟就有一棵形貌逼真的女人树……

人烟代代,水生仙,山生神,浅坡低岭生传说故事。可以说,这里的山山水水都与人类有情有义。看楚长城,登望城山,上圣人垛,过水漫石阶的石梯子沟,还抚摸过文殊寺那5棵活过三千年岁月的银杏树。在我眼里,这里是一卷看不尽的画本,是一本翻不完的故事书,充盈着大自然的斑斓元素。

可尽管我用脚步丈量过这片层层回环的山地,却不敢说我对它知根知底。当初浮光掠影地被山吸引,被水迷惑,只见那山无赖地将腿脚伸进庭院,耸起肩头扛着山家简朴的房舍,如邻家顽童,又似亲家老翁。山坡上巨石嶙峋,平缓处养蜂养蚕长林果、庄稼。山高水高,不时抛下一沟两岸肥美的水田,种莲藕,种水稻,散养白鹅花鸭,很亲,很好看。却不知石多土地少,人均不到一亩,吃饱肚子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那年那日,去张沟看水库,更是为了打听戏曲《桃花庵》中的人物出处,我走进了那片并不起眼的浅山。张沟村许家庄,一棵三人合抱不住的古树几里外都能望见。树下有人在推牌九。我问这树多少年了,老大爷说他记事的时候就这么大了。一沟上下散落着东一片西一片的人家,灰瓦石墙或茅檐土墙的房屋千百年不曾变过。总算找到了那座被称作张坟的张才墓,荒草覆盖一堆土,不辨真假。不过这一带相沿成习从来不唱《桃花庵》倒是真的。天近中午,我提议随便找个人家吃碗蒜面条儿,小向导赶紧说乡里已经订好饭了,不在这儿吃。返回的路上他告诉我,张沟是全乡最穷的村,大半年不见个油花儿,可不能在那儿吃饭。那天中午的清炖羊腿真好,还有一桌子山野菜,可我眼前挥之不去的,却是张沟村的水清山寂人不富。

几年过去,听说张沟出了个能人,29岁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曾经走南闯北,见识过外面的世界。甫一上任,两手攥空拳,他就放下身段四处化缘,筹资将小学的危房改换成风刮不动雨淋不透的楼房。继而借力国家的扶贫政策,修路通往国道,通往各家各户。接着又加固水库大坝,清淤砌渠,将300亩旱地变成稻田。且改造了全村的供电线路。谁说山里人不能享有城里人的生活?眼见这小小的张沟村建起了水冲厕所、太阳能浴池……

又几年过去,这位土生土长的村党支部书记借鸡生蛋,办起了农家乐,从当初的7家到现今的20多家。他带乡亲们去外地参观学习,请专家、教授来村里开培训班,硬是把张沟的农家乐办成了全平顶山市的典范。都说那里溪山静美,农家饭菜好到吃了还想吃。到底有多好?我想去看看。

初冬天气,山林红叶莹然。一溪清流,两岸人家,挂着序号的农家乐餐馆依山临水,清一色的两层楼,屋里坐不下,餐桌摆满院。树木疏朗,盆花嫣然,不是节假日,三桌五桌,井然有序。往上走,“许家庄”三个大字赫然雕刻在巨大的岩石上,新起的大片别墅式楼群,气势不亚于城市社区。四围山色里,淡云蓝天下,山味的风湿润又清爽,若不是山色映衬,定会让人错认成江南水乡。

有人告诉我,10号那家有故事。细问起来得知,这家兄弟5人,因为娶不起媳妇先后离家,有在煤矿务工的,有在城市打工的,只剩下老母亲一个人在家,年迈力衰,经营农家乐非常吃力。村支书就亲自登门,劝在外地当上门女婿的老五回乡创业,答应他政府一定帮扶。老五从一开始全部家当只有六千块钱,到现在年收入30多万元,私家车都换了多次,外人看上去好像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笑逐颜开忙里忙外的老太太告诉我,她家能有今天,村里的当家人可没少费心。

一路上行,见一个高高竖起的牌子:“鲁山县精准扶贫就业基地。”牌子后面,堂馆楼舍俨然,长长的回廊,红红的灯笼,新植的花木草坪,古香古色的水车,这还是原来那个叫车场的小山村吗?这是新近当选的村委会主任的许金飞开办的农家餐馆。他们姐弟在外面打拼多年,积攒下数千万元家底,他2015年回乡开农家乐……

农家的日子比树叶还稠,翻天覆地的变化后面,是有人怀着一颗造福乡里的赤子之心,一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一窝子汗水干出来的。经人指点,我找到那个人的家,黛瓦灰墙旧庭院,鲜艳亮眼的,是门前的月季和墙头上的凌霄……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而今科学技术以指数级迭代发展,这个为闭塞的山乡带来巨变,让民风民俗彻底改观的带头人,若干年后即便被人忘记,因为曾经像一棵大树一样活过,像一垛子山崖一样挺立过,像一溪清流一样滋养过这里的山川草木和人烟,也不枉此生了吧。

更暖心的是,张沟的经验惠及乡里,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过上了好日子。

我的农家乐

文/**晴天**

我爱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我十分热爱那个给我快乐伴我成长的村落。记忆中,那里山清水秀,炊烟袅绕,村居俨然,座落有致。这是一个平凡而出奇的地方。在我心里,那里是我放飞理想、青春张扬的起点,是我的安乐窝、梦中的天堂。

如今乡邻旁舍正过着农家乐的好日子。

俗话说的好:会过日子,才有好日子过。村村通公路,岁岁大丰收。家乡人的日子越过越好。“要想富,先修路。”家乡的铁路已建成通车,火车的轰鸣延着铁轨传向很远的大城市。那是时代的强音,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前进步伐。它开启了全线人民小康生活的奋斗里程。我们有了梦想的翅膀和力量,美好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启航。家乡人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努力辟出一条特色发展的致富路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了好日子才能过好日子。城市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一行泪花,两弯笑靥。家乡人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设新农村的号召,重学习,谋发展,搞起了轰轰烈烈的农家乐项目。春去秋来,乡亲们的日子红红火火起来。农村的变化越来越大,招商引资,兴建工厂,开放市场。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加大农业资金投入,还制定了“三农”政策,重点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我们伟大的祖国,乡村和城市都在致富奔小康,“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突飞猛进,就连我们的家乡也呈现出连锁经营的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晴空之下,家乡的山,家乡的水都换了容颜。家乡的环境变美了。蓝莹莹的天,清凌凌的河,绿油油的庄稼,一幢幢民居……不胜枚举。家乡的天空更高,家乡的事业兴旺发达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有一首歌唱的好,我想此时此刻最能表达他们的心声--赚钱又多,幸福就不必说!金色的阳光穿过森林照耀大地,和谐的春风吹遍整个农村。我们的祖国将会变得更加富强,文明,和谐,民主。家乡人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热情,拼搏,努力进取谱写时代赞歌。让歌声与激情齐飞,让光荣和梦想同在。

家乡的精神面貌大不同了,人们的心情也好起来了。每年都有毕业的大学生回乡创业,他们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把先进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生活,造福家乡。他们发挥专业特长,抒写无悔青春。在祖国大地上,每到一处都流传着他们励志奋斗的故事。他们的热情和感人的事迹将会告诉更多的人,鼓舞那些积极投身农业农村建设的年青人,奋发有为,服务农业,建设农村,力争把家乡建设的更加和谐美好。

好一幅和谐新农村风俗画卷。河山壮丽,春光灿烂。

敞开心扉,看看那些人和事,满载着我的开心和欢乐,农家乐让我的生活更快乐。

我爱我美丽的家乡。

家乡是我生活的地方,载着我的美丽梦想。无论走到哪里,都不曾忘怀儿时的模样。童年是一首歌的名字。农家乐是这首歌的主旋律,姹紫嫣红,美妙欢畅。童年是一副山水画,五彩斑斓,缤纷绚丽。童年是一首小诗:

明朗的心空

闪烁着星星般的眼睛

一眨一眨

那是心灵的期盼

我梦想的翅膀

金色的年华

伴随着岁月版的故事

一程一程

那是知识的力量

我勇敢的飞翔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童年还是两小无猜,嬉戏无常的欢乐场面。角色鲜明又逼真,这让原本天真烂漫的童年平添诸多越野风景。

在希望的田野上,往事并不如烟。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小伙伴们一起看电影,一起捉鸣蝉。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时光易逝,转眼间已经过了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春夏秋冬。有一年冬天,鹅毛大雪覆盖了整个冬季。寒风凛冽,天寒地冻。我的眼前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银色的世界。看见了冬天,哲学家首先打破了这份沉寂--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接受冬的盛典,一切都展现出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一面。世界更美了。

美景映入眼帘--我国东北的雾凇,冰雕;莫斯科的郊外;加拿大的林海雪原;双城风景;尼亚加拉瀑布;悉尼歌剧院,北极光……

美的事物不仅仅局限于大自然本身纯粹的美,美在心灵。它是善的感动,真的诠释。美被倾注了大量的人文关怀,美是生命的内在动力。爱美的人用美的方式体验生活,书写青春赞美的诗歌。美便流淌在生命的和谐乐章里。

那一年,家乡柿树枝头开满了花的季节也是深秋柿子挂满枝丫结得又大又多的时节。家家户户,屋内屋外,抬头望去,金灿灿,黄澄澄,满眼都是。这真像一张张美丽的笑脸,真是可爱极了!我美丽的家乡又是多么惹人喜爱呀!

咱农村人有句俗话,吃不愁,穿不愁,图个一辈子好兆头。现如今,社会条件改善了,我们家乡人的愿望实现了,实在啊!“三个代表”确实反映了咱人民群众的心愿,了不起啊!科学发展观是指引农业生产发展的动力源泉,更可靠!农民增收,国家大力扶持。我那美丽的家乡正沉浸在和谐欢乐的海洋,家乡人民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家乡还会变得更美好,更和谐!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踩着和谐的节拍,应和动感的旋律,为岁月,为理想,为青春,为美好明天开怀放歌……

柿子树下

春暖花开,对于经历了萧瑟寒冬的北方来说,肯定是欣喜若狂,美不胜收;而对于四季如春,花事不断的南方来说,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惊喜。但自龙年开年以来,整日整月都没有什么好天气,阴霾阴雨如幽灵般缠绕在人们的心里,偶尔出现一两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也立刻是风云突变,仿佛要印证神秘的玛雅预言,所以对于明媚的春光大家是越发的期盼。

某个周六的下午,也许是老天爷可怜天下苍生,竟自挥手退去了天空的阴霾,明媚的春光顿时播撒人间,普照大地。欣喜若狂的我赶紧抱出有些湿润的被子,摆出有些发霉的鞋子,又装上年前新买的折叠式直行车,准备到江边绿道踏春试车。刚刚把车提到门口,就接到老曹的电话,说是一起到“莲塘春色”去骑单车。不一会又接到老贺的电话,说已经在楼下等着了。“嗯嗯”两声就撂下电话,飞奔下楼,跳上老贺的新车便直奔“莲塘春色”。

“莲塘春色”位于增城市荔城镇的莲塘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绿色生态旅游景区。当年,我因寻找钓鱼的场所而误入该景区时,村里唯一的一家农家乐还在建造之中,但其悠久的历史传承,美丽的田园风光,纯朴的农家风情,着实让我流连忘返,回味深长,还差点忘了找鱼塘的大事。没有想到,刚刚过去两年,这里已经是盛名远播,游人如织,各有特色的农家乐一家挨着一家,人来车往,欢声笑语,如同“做景”一般。

好在老贺的车技不错,在不大宽敞的村道上,从从容容地躲开了迎面而来的奔驰、宝马,又轻松地避开了左右插缝的单车达人,顺顺利利地将车开到了下莲塘一处农家乐,说来也巧,农家乐前茂盛的荔枝树下居然正好空着一个车位。

这家农家乐,依傍着几棵古荔而建,简约而别有情趣,错落有致的荔枝树将整个农家乐笼罩在浓浓的翠绿和树荫之中,让久居闹市的我既感新鲜好奇,又满怀闲适和安宁。粗壮曲斜的树干,苔藓斑驳的树皮,总给人一种沧桑久远的遥想,而那翠绿欲滴,繁茂如盖的枝叶,又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更有那满树芬芳的花蕾,更是让人沉浸于大自然的美妙韵味和幽静之中。几张大圆桌子分别摆放在绿荫如盖的荔枝树下,诱人的香味不断从厨房里飘散出来,仿佛稻秧插种完毕之时,主人于自家的楼前树下,摆上几桌酒席,炒上几个屋后自种的小菜,抓上几只刚刚还在房前啄虫食草的小鸡,邀上几家亲朋好友,喝上几杯自酿的“土炮”,村言俚语地扯上一通天南海北一般。农家乐的老板娘带着几个伙计在树林餐桌间,穿梭奔忙,满脸的笑容被绿叶剪碎的阳光一照,如同被春风吹开的荔枝花。先到的老曹携带家人正坐在荔枝树下喝茶,看见我们到来忙着挥手招呼,老板娘也像是见到了远来的亲戚一般,忙着嘘寒问暖,斟茶倒水,热情地回答我们幼稚好奇的问题,阵阵笑声惊醒了树上熟睡的鸟儿,扑愣愣地投下一颗鸟粪弹,准确地砸在老曹的手臂上,一阵慌乱、惊呼之后又是好一阵哄然大笑。

老贺提议,还是在太阳落山之前,骑上一圈单车,活动活动筋骨。农家乐的单车是免费的,车头都挂着一个自编自制的号牌,来吃饭的客人一般都是先点好菜,然后骑上一圈回来,正好也差不多上菜吃饭了。我们在大树下的单车棚里左挑右选地各自挑选了一辆,没有想到个子不高的老曹挑了一辆高大的山地车,说是骑起来爽快,个子高大的老贺却选了一辆小轮的女装车,说是这样摔不着。

从莲塘出发,过稻田、菜洼、甘蔗地,穿榄林、蕉垄、百合园,在曲曲折折中的乡野小道上饱览田园风光,心情也如明媚的春光一样豁然开朗。说话间又转过江边,跟着车流顺着清清的江水一路前行,骑到桥头驿站时,眼前的景象不禁使我大吃一惊:绿道上满是骑车的人,江边满是垂钓的人,栈桥上满是看风景的人,草地上满是放风筝的人,球场上满是看热闹的人,驿站旁满是租单车的人,连驿站的小商场也满是买零食的人……如此“清明踏春图”,我看虽比不上“清明上河图”之热闹之繁华,但却更富有诗情画意。

面对如此热闹的景象,老曹提议在江边的小码头小憩一会。小码头也早就站满了人,正巧旁边有卖甘蔗和烧烤的,老贺便买了一根甘蔗,一分为三。甘蔗是本地的农家所种,似乎比城里卖的要甜一些。咀嚼着清甜的甘蔗,望望头顶争奇斗妍的风筝,看看江心悠然撒网的渔舟,夕阳竟自西斜,江风徐徐,波光粼粼,蓝色的天空不时掠过几声高亢清澈的鸟鸣……估摸着晚饭差不多准备好了,我们才急匆匆地骑车返回。刚一落座,一杯派潭白茶就端了上来,轻抿一口,便觉一缕甘泉清润咽喉,沁入心脾,回味无穷。不一会,散发着特有香味的农家小炒一一端上餐桌,食油鹅,清蒸土鸡,小炒河鲜,派潭酿豆腐,豆歧蒸鲢鱼,清炒苦麦……虽然做工不够精细,但分量和味道都叫人啧啧称赞,曹夫人和贺夫人边吃边不停地念叨:还是农家菜地道,农村人实在!

吃着吃着,坐在我旁边的老曹忽然看着农家乐的牌名研究起来:“‘江春翠阁农家乐’,我怎么感觉这个名字怪怪的,不好,不好,应该改一个好记又响亮的名字!”本来大家并没有注意农家乐的名称,听他这么一说,都把头扭向了门口,嘴里轻轻地念一念,还真觉得不大顺口不好记。老曹放下酒杯,果真叫来老板娘,认认真真地和她讨论起餐厅的名称,还毛遂自荐地要为老板娘免费更改农家乐的大名,乐得老板娘颠颠地亲自去炒了一个青菜送来,又恭恭敬敬地要了老曹的名片。

不知不觉中,夜幕悄然降临,游人大都已在夜色中离去,整个村庄又恢复了特有的闲逸和平静,不时传来的狗吠和三三两两的蛙鸣,更增添了乡野农家的寂静。老板娘打开了四周的灯光,浓荫投下的树影,让人有一种置身于莽莽森林的感觉,有一丝神秘,但更多的是安详。灯光照射处,我猛然发现眼前一株高大挺拔的大树不是荔枝树,宽大的树叶青翠欲滴,有些像桑树,但大家都说不是,叫来小伙计一问,原来是柿子树。

记得去年冬天去北京的时候,在八达岭长城的脚下,于萧瑟的寒风中,见到了几株光秃秃的树枝上稀疏地挂着一些红彤彤的果子,在万木凋零的冬日里显得异常的惹眼和美丽,我不顾汽车的摇晃抢下了几个难忘的镜头,导游告诉我,那些红彤彤的果实就是柿子。从此,我对这红彤彤的果实便有了一种更深的特别的喜爱。

如今,就坐在柿子树下,在她那宽大翠绿的浓荫里,享受着乡野的清新和宁静,不禁对柿子红了的季节充满了向往。

日子转眼过去了半月有余,不知道老曹给农家乐改的名取好了没有,也不知道柿子红了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景象,而坐在红红的柿子树下,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农家乐

文/周毖

在我的印象中,农家乐是拙朴的、充满乡韵的农村风俗画。

我的婆婆、公公都是地道的庄稼人。二老年近六十,勤劳惯了,尽管不缺钱花,还是种了田土,养了禽畜,自给自足,从不向后人伸手,倒是我们时常享受着他们送来的新鲜瓜果蔬菜。

时间一转眼过去几个月,一茬接一茬的事忙得我们开春以来从未回老家看过二老。眼看着几场大雨过后,姹紫嫣红的端午花开了。二老就忙着一次次打电话,等着我们回老家一起过节。我们买好礼物,坐车,下车,然后走进了一碧万顷的秧海。苗子正长势蓬勃,已出水很高,远远望去,几乎看不见路,我们凭着印象在当中穿行,在夕照里赶着倦鸟的影子。桎锆于电脑屏幕的倦怠的眼,瞬间闪亮起来;蒙尘于尔虞我诈的心,刹时透明起来。这时候,我仿佛觉得眼与心都化作了一对翅膀,一对红蜻蜓的透明的翅膀,在光与影中,在巨幅的绿背景上扇动着返朴归真的理想。

这铺天盖地的绿让我想起李清照的“绿肥红瘦”,不觉中快到家了。忠实的大黄狗闻风而动,一溜烟窜到我们跟前,热情地摇着尾巴,还不时地跳起来想来一个亲吻,一路接进院坝。小孙女一声甜甜的“爷爷、奶奶”,惹得他们赶忙放下手中的活,几步迎过来,双手把她举得老高。紧接着飘起淡蓝的炊烟,二老扎进厨房,做起地地道道的农家饭来。我知道,今晚又可以吃到铁罐子煮的香喷喷的柴火饭,刚从地里弄回的最新鲜的蔬菜,没进过冰箱的土鸡……二老把一切都安排得井然有序,我在一旁插不上手,眼瞅着矮矮的灶膛里升起的火苗殷勤地舔着锅底,情不自禁地感觉到暖意盈怀。

夜幕快降临了,在外面吃着野食的鸡鸭嗅着熟悉的味道辨着回家的路,一阵喧闹之后,进了圈,息了声。站在宽宽的院坝中,平视前方,一块又一块的秧田浑然连成一体,绿得那么深沉,似乎有一股无形的张力在心间扩散,我感觉到生命的力在这一刻竟是如此丰盈,他们就根植于广袤的大地。在平整的绿彩之间,稀疏地点缀着三五棵杂树,七八户人家,这会都沉浸在淡淡的薄雾中,袅袅的炊烟升起来,飘散开去,化进蔼蔼的暮云中。

环顾四周,左面是一方鱼塘,虽不见荷花,一池大大小小的荷叶如散碟,如玉盘,如舞裙,也别有一番风韵。鱼塘上方是个小土坡,生出的几棵杂树,都亭亭如盖了。右边有几株芭蕉,粗枝大叶。屋后的几簇尺竹,十几棵杂树凑成了一片小树林,衬着几间陈旧的砖木瓦房,使这个家立马产生了安全、舒适的感觉。一阵微风吹来,缕缕清香飘然而至。寻着香味,在一棚瓜架下,我找到了梦寐以求的栀子花。碧绿而硬挺的叶子,托起两三朵半开的花朵。洁白的花瓣,滑润、厚实,凝结着圣洁的情意。其余的还是大小不一的花苞。我知道这几朵花在枝头也呆不了多久,因为它们太香,风儿又无法保守这个秘密,不知哪家的姑娘嫂子会成为这偷花的雅贼。

“吃饭啰”,二老急促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沉思。女儿娇滴滴地吵着要跟爷爷坐,因为爷爷奶奶细心照料她两年,祖孙情深,事事由着她,所以老家就是她快乐的天堂。猫、狗这时候可不闲着,都钻到桌子底下抢食,它们大概是最喜欢小主人回家的啦,吃不下的饭菜也没有浪费的,自然有它们帮忙。这时候,我不禁想起女儿两岁时在这儿吃饭的情景:矮小的个子,顶着一碗饭在院坝中吃吃停停,一群鸡和她混熟了,几乎把她当成同类,跟着捡食掉下的饭粒,胆子大的,还跳起来抢夺碗中的。女儿只好一边用筷子打鸡,一边把碗顶得更高,口中直喊“爷——爷爷”……想到这儿,我禁不住笑出声来。

吃罢饭,陪老人家聊天,不觉到了十一点。乡村的夜晚是那样安谧,空气又永远那么清新。我走进为我们安排的卧室,一股浓郁的栀子花香扑鼻而来。打开灯,只见木箱上插着花,帐檐上吊着花,枕头上放着花。素洁、清雅的栀子花用毫不雕琢的诚意欢迎着我们。我知道,二老想尽量地多收集它的香,驱走蚊虫,给我们一个香甜的睡眠。这是他们最本朴的意愿。可在我的心中,这却是最浪漫的童话,是来自远古的童话,那个不老的永不修饰的童话。它包容着一颗水晶般透明的心。

在弥漫的栀子花香里,我们放下了蚊帐,从细格的旧木窗流入的田野的气息,让我们走向自然的天境。今夜,必然有一个美梦在等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