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好句子
倚栏轩 > 散文精选 > 散文随笔 > 正文

家乡的“七月半”

作者: 杨艳红2012/09/01散文随笔

祖先崇拜应该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当这种崇拜成为了一种仪式,它就成了凝聚家族、弘扬孝道的一个手段,因而祭祖的日子,都会成为重要的节日。桂北家乡,清明祭祖,然后就是“七月半”。和清明不同,家乡的七月半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

七月半,据说有佛教、道教、中国民间原始宗教三个来源,但在我的家乡,似乎民间原始宗教的成分更多一些。小时候常听村里的老人说,农历七月初一鬼门关开,亡魂会回到生前的家里探望。所以从农历初七到十五,晚上常常有亡魂四处游荡,阳气低的人此时晚上出门,会看到鬼。所以小时候在这个节日里总是怕怕的,一到晚上就躲在屋里不敢出门,怕“寻晦气”。

但既然是节日,它就不会缺少欢乐,对于孩子,尤其如此。

家乡的七月半有包粽子的风俗。节前一天,一大早大人们就把包粽子的竹叶煮好,泡在木桶里。这竹叶是不能直接拿来包粽子的,还需要洗净、叠放整齐,这项工作,通常是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来做。小孩子和老人聚在一起洗竹叶,也听老人讲故事,讲得最多的是关于先人的传说。故事讲着讲着,声音慢慢地低了下来,语调慢慢缓了下来,手上的活也不知不觉的停了。年少的我们不懂老人们回忆先人的伤感,只是把它当成了哄小孩子的故事。

到了节日当天的早上,吃过早饭后,家里的妇女们就把泡好的糯米和花生、板栗,绿豆摆好,拿出前天洗好的竹叶包粽子。然后就是烧水煮粽子了。看着家里人包粽子、烧火煮粽子,也是一件快乐而充满期待的事情。但粽子要煮好几个小时,小孩子终究没有耐心,邻居的小伙伴一声招呼,就飞一般地溜出去玩了。等到回来,已是满屋的粽香,拿起筷子夹了几片切好的粽子,嘴里吃得津津有味,心里满是快乐和满足。

七月半,最重要的事情当然还是祭祖。在我家,晚饭过后,父亲和伯伯、叔叔们开始召集家里的小孩子,大家拿起祭品去祭祖。村里到处弥漫着香烛纸钱和鞭炮的火光、烟雾,祭祖的孩子们兴奋的相互打着招呼。到祭祖的地方,摆好祭品,浇酒,祭拜,放鞭炮,最后,大人们让我们跟祖宗们许下几个心愿,祈求祖先的庇佑。记得当时许的最多的愿望,是新学期考个好成绩。祭祖之后,回到家里,一家老小聊天逗乐。

记不清多少年没有在家里过七月半了,但每年的这个时候,总是会想起我桂北的家乡,想起洗竹叶、包粽子的情景,想起曾经听过的故事,想起村里的小伙伴,想起我家那间简陋的小屋——那昏黄的灯光,还有灯光下那些熟悉的笑容。这种回忆、这种想念,告诉我家乡很远,但那里有我的祖先,有我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