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好句子
倚栏轩 > 散文精选 > 抒情散文 > 正文

难忘中学时代

作者: 陈俊文2020/05/28抒情散文

桂东一中,我的母校。从1977年至1982年,我在母校度过了五年(初中2年、高中3年)求学时光。

岁月如歌,沧海桑田。那个承载着我们青春岁月的母校乔迁了。曾经的教学楼、礼堂、宿舍、厨房、操场,变成了拔地而起的步步高超市与高高在上的楼房。此时的我,推开了记忆中的大门,那年那月的校园往事,就像大海中翻腾着的波涛一样,拍打着我的心岸。

1977年金秋,我走进桂东一中上初中。

那时,校园处在县城繁华地带,环绕校园的路有:解放路、东华路、德胜路、红军路。一中的校门,始设在东华路,后移到了红军路。

走进校园,北面一栋青砖黛瓦的二层楼房,沿着木楼梯上下,那是初中教学楼。和初中教学楼相连的是简陋的学校礼堂。礼堂布满沧桑,是学校开学典礼和学生排演、看戏的地方。平常的日子,礼堂作了师生们的餐厅。初中教学楼左前,一栋盖瓦平房,是学校总务室和老师住房。东南面,有一长廊盖青瓦的红砖楼房,二层,水泥阶梯,那是高中教学楼。教学楼后面,依次是菜地、厕所、老师住房、居民住房。东北方向,临近东华路,有个“回”字型的四合院,院内花木扶疏,四合院的房屋二层,盖瓦,楼上有木板走廊互通。第一层有学校图书馆,第二层有寄宿学生寝室、老师住房、文科学生临时教室。西南面,一道长长的围墙,还有菜地。后拆除围墙,建了一栋三层的高中教学楼,一个高高的水塔与教学楼相连。校园内操场广阔。操场设有篮球架、单杠、双杠……场边有花池,种有麦冬、玉兰花、山茶花、月月红、万年青……植有苹果树、石榴树……

方方正正的校园朴素,朴素得就像一个乡下姑娘样。校园很简朴,课桌不精致,但这里,有良好的校风,有负责任的校长,有一批有才华、有情怀的老师,有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学生。

初一入学时,我被编入83班,教室在青砖楼上。我的同学,大多是从城关完小48班、49班毕业的。班主任是教我们数学的钟文斌老师,语文老师曹学昆,英语启蒙老师宋孚康,生物课老师许绍灿。初二时,教室搬到了楼下,班主任钟老师调走了,接替他的是曾广衡老师,语文老师方正雄,英语老师何茂华,地理老师陈柏宣,教物理的郭老师,教化学的……

老师给我们讲述了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顽强的意志和苦战的精神,勇攀了科学高峰。常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勉励学生勤奋学习。以叶剑英元帅的《攻关》诗:“攻城不怕坚,攻书不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鼓舞学生,读书学习要像攻打城堡一样,不畏艰难险阻。

学校活动丰富多彩,有各种学习竞赛活动——书写(钢笔字、毛笔字、英语)竞赛、作文竞赛、数学竞赛……竞赛,学校会评比,优秀学生的作品会张榜在校园的宣传栏上。放假时,会给学生颁发奖状和奖品——笔盒、笔记本、钢笔、铅笔……

我喜欢语文。老师讲授——柳宗元《黔驴技穷》,白居易《卖炭翁》,文天祥《过零丁洋》,还有《孔雀东南飞》《木兰诗》……蒲松龄的《狼三则》——“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古文的声音,至今还在耳畔回响。

那时,物资匮乏,买书难。校园图书馆,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借过的书有《红岩》《林海雪原》《苦菜花》《艳阳天》《三国演义》《创业》《红楼梦》《金光大道》《野火春风斗古城》……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我们读书时最流行的俗谚。遗憾的是,我的数理化学科偏偏学不好,我羡慕学习好的同学——陈昭义、罗德龙、宋鸿……

难以忘怀的是读初中时的“小秋收”——生产队采摘茶子后,一年一度的“小秋收”掀开了序幕。学生三五成群,背着篓,结伴而行,光着膀子,打着赤脚,向着起伏叠翠的山岭进发,捡拾残存的茶子。

有的茶子早熟,茶子仁稀稀散散落在茶树底下的草丛中,我们就像工兵探雷一样,一粒一粒拾捡。有的茶子在树梢上高高招摇,我们就用一根木梓钩伸出去,把高处的树枝拉下来采摘,或像猴子一样哧溜哧溜地爬到茶树上采摘。遇到裂嘴的茶子,小心翼翼地收入“囊”中。茶子仁捡回来,还得挑选。我们把茶子倒在簸箕里,剔除虫咬的、发育不良的,饱满的茶子送到了学校,成了班集体的胜利成果。

因捡拾茶子,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那山岭留下了我们的笑语与欢声。

还记得,我和同学们带着大米、干菜,结伴徒步去学校农场——黄茅洞的情景——男同学睡楼板通铺,女同学住在第一层平房屋里,白天在场里劳动,采摘嫩草挑去沤肥,种西芎、天麻等药材,到绵羊山砍柴。劳动锻炼了我们的身体,培养了我们劳动的习惯。

懵懵懂懂中,转眼初中两年就过去了。1979年秋,我在原校考上了高中,高一编入44班。班上54名同学,有的来自县内桥头、大塘、四都、新坊、普乐等乡镇。不少高中同学是我的初中同学。

高一结束时,老师说,学生可自选二年制和三年制高中。我们班有16人转三年制高中,编入了47班。我选择了二年制高中,编入了43班。学校为提高学生升学率,办起了一个文科班。文科班同学是高中理科班中选择读文科的学生。理科班上物理、化学课时,学文科的学生,就到四合院临时教室上历史、地理课。

高中求学三年,让我难以忘怀的是读书的艰辛,同学们多数穿得朴素。农村来的,寄宿在学校里,带米带干菜、咸菜来。我是走读生,每天早出晚归,起早参加晨跑、早自习,白天上课,晚上上晚自习。

没有手机,没有微信,没有电话,没有电脑,没有QQ。同学大多囊中羞涩,无钱买书、学习资料,啃得就是学校发的几本教科书。

至今记得,毕业前夕,学校有了一台电视。其时,电视在桂东初出茅庐,稀罕得很。电视频道只有中央一、二台和湖南台。

最难以忘怀的是1981年11月16日晚上,我和同学们济济一堂在学校电视机前,有的同学坐着,有的站着,观看中国女排与日本女排的较量。开始,中国女排一鼓作气连赢两局,眼看冠军就要到手,谁知日本女排背水一战,连扳2局。终局赛中,中国女排0∶4落后,中国女排姑娘沉着气,一分,一分追赶,把比分追平。最后,“铁榔头”郎平腾空、重扣,以17∶15获胜,获得了世界冠军。

中国女排夺得了冠军。我和同学们共同欢呼,一起雀跃。我把读高中时与同学集体看电视的故事讲给女儿听,女儿以为是在讲《天方夜谭》。其实,这是我们那个年代千真万确的事儿。

高二毕业,同学们需参加预考,预考上了线的,才有资格参加高考。这也是真实的事儿。

因为预考、高考,我的许多同学丧失了升学的机会。不是他们不勤奋,不是他们愚笨,而是那时国家招生有限,湖南分数线太高。慰藉我心灵的是,那些榜上无名的同学,脚下有路。离开校园之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河流,生活幸福。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我忘不了教育我而倾注了极大心血与汗水的恩师——明鹤龄、曹育任、李子园、宋孚康、陈永通、黄治民、郭垂德、黄义仁、郭沤平、郭俊森、周干儒、李舫冰、郭兆龙……

明鹤龄老师是我的数学老师,也是高一时班主任。我数学没学好,但我要感谢他——他对我说:“语文、英语是你的强项,数理化一般,你最好选择读文科。”明老师一席话,点亮了我读书的道路,指明了我求学的方向。

无比景仰的曹育任老师,有才华、有情怀,他是地理课老师,是文科班班主任。他待人和蔼,课讲得亲切、生动、清晰,让我们从地球仪开始,了解祖国,认识世界。他耐心给我们讲解天南地北的地理、地质、地貌、海洋、河流、气候、物产、人文……第一次参加高考,我以一分之差而名落深山,曹老师接受我到49班复读,重返校园,我考上了郴州商校,跳出了“农门”,吃上了“国家粮”。

其时,年过半百、教书严谨的李子园老师,我喜欢听他的历史课,他讲课绘声绘色,津津有味,让我受益匪浅。

衣着简朴的宋孚康老师,上英语课总是给人鼓舞,他信任、鼓励的目光,让我浑身充满了力量。也许是他的鼓励,我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陈永通老师,是教我们政治经济学和唯物辩证法的。他教导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任何事务要一分为二看待……

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无私奉献精神,传授的知识,引领我从朝气蓬勃的青年走到了篱菊金黄的秋季。

我头发已花白,两鬓已染霜。回忆往昔,感慨多多。我忘不了中学时同学们健康的身影,爽朗的笑声,乐观向上的精神,忘不了中学时结下的深情厚谊——男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坦诚交流,尽显人性的光辉。男同学与女同学呢?一起上课,互不搭理,好像冤家对头一样。偶尔说上一二句话,谁开口,谁都会脸红心跳。这,并不代表男同学对女同学没有好感,甚至班上有的同学对于那些才貌双全的女同学还有暗恋的情结呢!当然,男女同学更多的是一种青涩的、单纯的友谊。

毕业了,同学四散,各奔东西。同学之间的友谊,就像白酒一样,放的年份越长,酒味越浓,清澈醇厚。

谨以此文,表达对母校老师们的深深感激和对同学们及中学时光的怀念之情。

读后感 爱情句子短句 美好的句子 安慰人的话 阅读摘抄 感谢的话 qq日志 感动的话 好的句子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