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好句子
倚栏轩 > 散文精选 > 散文随笔 > 正文

春天里的抗“疫”故事

作者: 潍坊王会涛2020/03/07散文随笔

鼠年岁首,枯瘦的树枝被朔风刮的发出“呜,呜,呜”的声音,像是趁着这寂寥的时节,发泄内心深处的痛苦而呜咽。曾经美丽的江城武汉病了:新型肺炎疫情如疾风般席卷全国,病毒传播速度之快,感染病例数量之多,令人触目惊心!

榜样的力量

正月初四,居住在大家洼大社区居民楼的七里村村民王光标回老家取生活用品。当他发现本村村子大路口多值守人员紧张时,对因连日来布置防控疫情措施而敖红双眼的村党支部书记王兆强下了决心书:“反正我在家闲着也没有事,疫情期间我义务当值班员,不要村里一分钱的工钱!”

在人流最多的集街南大门口,有的村民问封闭隔离什么时候结束,有的问什么时候孩子可以上学……王光标一一耐心地解释、回答,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还将自己家里的五捆口罩放在值班现场,遇到没有戴口罩的人就免费送给他们。

王光标平日里经营着一家建筑队,员工很多都是邻村人。这不:外村一名员工要来七里村探望他姑妈,在村口对光标说:“队长,您可了解我,身体健壮没毛病,过年探亲就放我进去吧!”王光标耐心的对其进行劝阻,并利用吃午饭的间隙把他的礼品送给了其姑妈;还有一位老人想出村去石桥天下顺超市交电费,他做好其思想工作后就用自己的手机从网上交上了……

谈及这些,王光标对我说:“这场新型病毒的爆发和蔓延对我触动很大!咱只是个普通的村民,没有医护人员那种救死扶伤的技术,也没有歌唱家韩红那么高的境界,开发区袁景海等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我以他们为榜样,在村里默默地给身边的人做点儿实事也是在为国家做奉献吧?”

夜色笼罩着大地,照着我从七里村回生活区的路。这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身影,不就像黑夜里的一盏盏明灯,照亮人们回家的路吗?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每个人都可以点亮自己的心灯。个人的力量虽然小,但是亿万盏微弱的光亮汇聚在一起,必将驱散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

母亲的坚守

寂静的小区里,住在卧室空调孔里的两只麻雀落在窗台上,隔着玻璃啁啾个不停。算算日子,是该去给年迈的母亲送些生活必需品了。公路上很少有车子驶过,我想:位于南陈村的那片桃林现在应该鼓起花苞了吧?

来到村口,我非常熟悉地与在村口值班的会军哥登记打了招呼,厚重的口罩并不会隔断亲切的声音。进门的时候,母亲正在看电视。电视画面里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白色身影,一刻不停地忙碌着。我把馒头等食品放饭桌上,母亲笑着说:“家里还有年前你带回的大米白面呢,这个时候,不要跑出去买东西,有米饭馒头白菜吃就行,看到人家钟南山、李兰娟这些科学家都比我大十多岁,还在武汉抗击疫情,我却只能呆在家里。这二百元钱是我平时积攒的,你就把它捐给抗疫前线吧!”我忙不迭地答应着。聊了一阵子,简单收拾了一下屋子,我就提着垃圾出了门。母亲叮嘱我:“有事我就给你打电话,1960年生活困难我都过来了,眼前这点事算啥?现在有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疫情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然后依依不舍地目送我离开。

“家里的事别管,多在班上干些工作,这也是对战胜疫情的奉献!”母亲又在电话里嘱咐我。“位卑未敢忘忧国”,面对疫情,一位平凡的母亲这样说和做!

身边的感动

杨希勇、徐金枝是海化集团热电分公司三电厂的一对夫妻,大孩子读高一,小女儿还未上幼儿园。潍坊片区的员工因疫情不能立即复工,作为运行班长的杨希勇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徐金枝是加油班的员工,疫情期间负责厂办公楼和运行部车间的消毒任务。遇到杨希勇上白班或替班的时间,夫妻俩就把孩子们送到父母那里,提前赶到工作岗位。

因时间仓促防护用品来不及配备,徐金枝和她的同事们就自带雨衣、塑料手套作为防护服。她们将次氯酸钠和水按比例配兌成消毒水,背着重量达50余斤的喷雾器,上楼下楼、穿梭在三电厂各个生产运行岗位中,成了一道流动的亮丽风景线!每到一个岗位,她们都会认真细心地消毒,操作台下、门把手、墙角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滋滋”的喷雾声熨帖了一线员工的心,让他们原本忐忑的心情尘埃落定。一圈消毒下来,她们的衣服被汗水湿透了,工作鞋已被消毒液浸泡了,稍微休息一下还得继续喷撒,给同事们一个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她们这样想着。

“比起已经踏上返乡过年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生吴小艳,得知医院号召医疗支援时,第一时间下车又返回的事迹,我们做的微不足道!”徐金枝的话音不高,透着一爽直劲儿,听得我心底顿生暖意!

“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段歌”,写作的间隙蓦然发现绿化带里桃树那一根根的枝条上,已经悄悄地挤满了数不清的小花苞。我想:疫情就快过去了,用不了多少日子,这满树的花苞必定会用醉人的馨香和美丽的容颜,扮靓新的春天。而我心里最盼望的是武汉大学校园里的那一树树樱花,将盛开得最热烈,最漂亮,最迷人!

安慰人的话 爱情说说 名人名言 脑筋急转弯 经典语录 经典短文 好词好句 经典语录短句 悲伤的网名 爱情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