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好句子
倚栏轩 > 散文精选 > 优美散文 > 正文

我的启蒙地——马黄寺小学

作者: 清风徐徐2019/12/01优美散文

说起马黄寺,不要说外地人,就是本地人,也都逐渐淡忘了,尤其是现在四十岁以下,没有在那个曾经的小学读过书的人。那个地方早就成为庄稼地,没有了一点儿曾经的村庄、学校或者寺庙的痕迹。

曾经的马黄寺位于颍上县黄桥镇政府东方南约七八公里处的庙后村。这个村之所以叫庙后村,正因为它处于马黄寺的北边(人们习惯以北为后,以南为前)。

马黄寺建于何时?是什么原因而建?因为没有留下文字记载,前辈们又渐渐逝去,现已经无从考证。而马黄寺小学,笔者是清楚的。

1949年以前,马黄寺是一座正规寺庙,庙里有一位朱姓和尚,和尚还有一位老婆,人们称和尚娘子。据老人讲述和笔者混沌尚开未开之时的记忆,那时候,马黄寺的香火十分旺盛,尤其在农历的节庆日,前往上香礼拜的信众熙熙攘攘,很是热闹。1950年或1951年,这里拆庙建了学校。此时,寺庙的菩萨被搬走,大殿改成了学校办公室,寺庙大院沿着围墙四周,建了几排平房,作为教室,于是一所学校建成,即称为马黄寺小学。

马黄寺小学是一所初级小学,只有一至四年级四个班。笔者1954年上学时,这所学校已经是完整的四个年级。

在马黄寺小学,笔者有了学名。我的名字是一位叫做汤兆鹏的老师给起的。家中父母亲目不识丁,不会给孩子起名字,我报名时,就拜托老师给起名。名字起好后,我回家告诉父母亲,他们也满意,这名字就用到了现在,并将终生用下去。

数年前,笔者去拜望为我取名的汤兆鹏老师,可惜的是,我去晚了,恩师已经患了老年痴呆症,什么也说不清楚了;而他的夫人,同为我的老师的谢老师已经逝去。不然,师生相见,会聊出许多有趣的故事。而此时,两位老师都离去了。

在马黄寺小学,我受到了启蒙,由一个懵懂孩童成为一名初学了一些知识的小学生。记得,我一年级语文的第一课就三个字:开学了。那时候小学没有拼音课,我们就直接学习那三个汉字。由此开始,到小学毕业,我也掌握了几百个汉字,粗通了数学的“加减乘除”,顺利升入高小。这成绩,对于学前没有接受过任何文化教育的纯文盲孩子来说,也不容易。

在马黄寺小学,我学习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入学的第一天,校长和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尊重老师,遵守纪律;好好学习,不旷课不迟到早退;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爱护公共财物;讲究卫生,勤洗手洗脸。这些道理,现在看来很简单,而那时我们都是第一次接触,感觉很新鲜。好在,我们都记住了,并且用到今天。

在马黄寺小学,我经历了许多事情,有家庭的变化、村庄的变迁,有国家的大事、老师的悲喜事。家庭,我的家原来就住在学校隔壁,就在我上二年级的那年,我家从马黄寺搬到了庙后村。其他几户邻居也都陆续搬离,马黄寺成为一座纯学校的村庄。就在那一两年,成立了庙后行政村。国家,记得大约是1958年,党中央宣传“三面红旗”,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也成为了宣传员,与几个同学一起,戴着红领巾,脸上涂着油彩,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村里开展宣传。那时候,我们人小心小,只知道很开心,其它的什么,就不管了。随着年龄渐长,虽然了解了过去那些事情的政治背景,可回忆起来,仍然是童年的快乐。

时间演进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小小的马黄寺小学虽然也由初小升级到完小,一至六年级很完整,仍不能满足儿童入学的需求。于是,这所学校即被一分为二,在学校的南北两个村各建立了一个学校,教师也都一分为二,这样也就等于宣布,马黄寺小学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如此,一个存在了近三十年,为国家扫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在颍上县北部地区挺有名气的小学校寿终正寝了。再接着,那个已经没有人居住的院子和房子,即被推为平地,又种上了庄稼。

现在呢?马黄寺和马黄寺小学这个名字,不但在地面上消失了,在乡亲的记忆里,也正在消失。这,就是在演变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