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好句子
倚栏轩 > 经典美文 > 生活随笔 > 正文

心中的池塘

作者: 严笏心2011/01/05生活随笔

“池塘”是很容易引起人们遐想的字眼。朱熹的“半亩方塘一鉴开”,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高骈的“楼台倒影入池塘”,冯延巳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当然还有朱自清月色下“日日走过的荷塘”,往往博得善感人的共鸣。

记得小时候,故乡的村头也有一个池塘,它座落在村小学的前面,面积不大,呈椭圆形,一年四季汪着一池碧水,碧水的周围拢着一行垂柳。站在高高的土岗上俯瞰,池塘好像是妙龄女子的眼睛,岸柳那婀娜多姿的垂条是长长的睫毛,一池碧水无疑是清澈的眸子。当然,那时的我还在上小学,想不起来如此美妙的比喻,这都是从老师口里听来的。说这比喻的老师是一个下乡男知青,教我们语文。还有一个女知青,教我们算术。语文老师经常给算数老师吟诗,我记得其中就有大意是这么样的几句。后来,他们双双牵手回城,再也没有人讴歌那枚清澈的眸子了。从那时起,清澈的眸子返璞归真为实实在在的池塘,供我们这帮顽皮的孩子“蹂躏”。

那个年月的孩子不象现在,被书包的重负压得没工夫抬头,尽管没工夫抬头并不意味着真正愿意低头;那个年月的孩子也不象现在有很多的娱乐项目用以打发寂寞无聊的时间,尽管诸多娱乐项目会使孩子变得更加寂寞无聊。所以,一年四季,这片池塘便成了我们放学后的好去处。

春天,柳丝长,春雨细,燕子穿梭,鱼儿摆尾。我们沿着池塘,沐着细雨,在柳树间奔跑着、追逐着、嬉闹着,惊得柳间燕子斜飞,水中鱼儿蹦跳,闹腾出一幅“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景致。大家淋得湿漉漉的,仍然是“斜风细雨不须归”。玩得尽兴时,胆大的伙伴会爬上横斜在池塘水面上的柳树,折一截柳枝,做一支柳笛。旋即,“呜呜”的笛声响彻云霄,淹没了大人们呼唤小儿吃饭的声音。

夏天,天气炎热,我们在教室里呆不住,老师就把课堂挪在池塘边的柳荫下。有一天,天像是在下火,树下觅食的鸡耷拉着翅膀,一旁卧着的狗吐着舌头,柳梢上趴着的蝉不知如何是好地鸣叫着,水面上空的蜻蜓也不再有点水的兴致,只是贴着树荫处飞,像是害怕阳光灼伤了自己的翅膀。那位把池塘比喻成美人眸子的语文老师,也没有兴致领我们朗诵“小英雄雨来”,草草下课,和算术老师一起躲到树阴下纳凉去了。我们一大帮男伙伴们趁机扑扑腾腾跳进池塘,进行扎猛子比赛。伙伴们的游泳本领一点也不比小英雄雨来差,有的一个猛子扎下去,好半天不见露出水面,引得岸上的女孩子们一片惊呼,他却没事儿似的,躲在远处的荷叶下偷着乐。整个夏季,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在池塘里游泳,在柳树下奔跑,风吹日晒,个个浑似一条条黑泥鳅。

秋天不愧为是收获的季节,池塘里的荷在秋天开花结籽,我和小伙伴们总是躲开大人们的视线,偷采莲蓬籽吃。秋天也是池塘最美的季节。池塘一角的荷叶干枯了,由绿变成了褐色,空空的莲蓬指向空中,夕阳下泛着金光。池塘中没有荷叶的地方,碧水中徘徊着天光云影,偶尔几片柳叶落下,水面漾起环环涟漪,几条小鱼围着树叶转悠。秋天是繁忙的季节,小伙伴们都要帮助大人们收庄稼,收工回来都会到池塘边洗去满身的泥土。

冬天来临,天寒地冻,池塘里的水结成厚厚的冰,变成一个天然滑冰场,身穿臃肿冬装的伙伴们经常聚集在一起溜冰。时常有伙伴摔一个仰八叉或者屁股蹲,伙伴们的笑声惊飞柳树上的麻雀。最有意思的娱乐项目是在冰上抽陀螺,小伙伴们个个把陀螺抽得飞转,把自己累得冒汗。

池塘给了我童年时代无穷的欢乐。然而余生不才,不能像文学大家那样讴歌我心中的池塘,唯一的感激方式是,每次回到故乡,我都会到池塘边转悠,看看那池中的碧水、岸边的垂柳,回味童年伙伴那天真无邪的笑声。

最近一次回故乡,当我再次叩访我心中的池塘时,池塘及周边的景物已面目全非。塘里的绿荷不见了,代之以冒着水花的换氧机;周围的垂柳不见了,代之一爬满丝瓜秧的篱笆墙。池塘变成了地地道道的鱼塘。栅栏门旁卧着的看家狗,门上挂着的“垂钓收费”的提示牌,说明鱼塘已不再允许村人们随随便便进入。

在这物质社会,精神家园越来越少并且日渐逼仄。睹物生情,感慨而生愤慨,惋惜不禁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