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好句子
倚栏轩 > 情感文章 > 情感美文 > 正文

老屋

作者: 藏器待时2012/12/15情感美文

因父母为生活奔波等缘故,读小学六年级时便租房子住。

房子修长窄小,如火柴盒一样令人压抑;幸有一个通风采光好的小阁楼,通连着不到两平方且狭长的阳台。局促的环境经母亲一番栽种,也初显花香了。

更喜人的是,不久后来了新邻居——燕子。

一开始,只是偶有三两只路过,在屋檐稍作歇息。可能认为此处是安全落脚点,之后一段时间光临寒舍的次数频繁起来,时不时可以听到它们的呢喃。

阳台晾衣服时,对于这些“喧宾夺主”的不速之客,母亲小心不去打扰。后来或许习惯,这些“绅士”一停半天,如果你抬头看它,小眼睛还与你对瞧!有一天,一对燕子索性留了下来,在屋檐边安了个漂亮的家,整天呢喃着,双出双归。路过的伙伴依旧如初,时不时过来“串门”,做客一番后离去。

对此,母亲告诫我不要侵扰它们,她已经认可了这对“搭伙”的小邻居。母亲相信家燕可以带来吉祥:家燕,家圆。

有两个小家伙陪伴,自然感到趣味。我不时假装到阳台透风,偷窥它们的巢,有时会碰到那透出丝丝警惕的黑不溜秋眼睛,我不敢对望,转过头看远处或者进屋,以免真的惊动了它们。据说,家燕可以感觉到人的敌意,一旦发觉,便毅然离弃爱巢,不再回来。

它们终认为我是没有敌意的;后来我到阳台,竟全然不屑顾我,呢喃着,忙自个的快乐。

搬来不久,周围的同龄邻居孩子还不熟识,常喜一人于阁楼的窗边摆张桌台做作业或涂鸦。

透过灰旧的木窗,一片不大的天空,演绎着四季的变化,二十四节气的更替。云、霞、雨、雾、星、月……抑或,一闪而过的燕子、对面屋顶跳跃的麻雀、半空时而盘旋时而凝成一个墨点的鹰,甚至对面屋顶一棵无名的小草,都可入画入诗。于倦怠时,不经意抬头,这些自由的鲜活的元素,让我舒心。道不出缘故,那时喜爱出神地望着天空,享受着一个人稚嫩的恬静,享受着窗明几净的幻想。

关乎家乡的记忆片段中,天空很干净,夜里很宁静。白天云朵悄然变幻、飘游不定,如二郎神追逐孙悟空时的斗法。傍晚时分,夕照绚丽多彩,如丝绸如锦绫。农耕的乡民骑着单车荷锄归,各家炊烟袅袅,巷头巷尾不时传来唤儿吃饭声……夜幕下星月争辉,屋外蛐蛐丝鸣,远处水洼草边的蛙声,周遭一片安宁、祥和、纯净,夹杂着邻居小孩哭闹声、大人哄睡声或者低低的呵斥,丝丝然娓娓传来。

偶尔不禁想起那个逝去的老人,以及那些煤油灯下她的老故事和歌谣,亦如斯夜。忘不了那注视我的映着柔黄灯光的祥和的眼神……曾几何时,那眼神穿透了多少岁月,如遥远星系的亮光,扑入我的思念中,让我如银河般,泪眼阑珊。

只是去了遥远的另一边生活,至今依旧这样想。

紧挨房子旁边有间老屋,准确说是个祠堂,早已没人住。在每逢传统大节祭拜时,屋主他们才回来,平时便托母亲照看。

老屋的木门已是斑驳。岁月的磨蚀和世事的变迁,从留在上面的痕迹可以隐隐约约得到解读。大门上挂着一对厚重的铜门环。门环被磨显出沉沉的黯亮。时有顽孩跑过来把它敲得“笃、笃、笃”响,未等隔壁邻居阿婆拄着拐杖、迈着三寸金莲出来喝止,便嘻笑逃远。

推开沉重木门,跨过大的石头门槛,进去便是天井。天井两旁是对着门的两间厝,且都立了过屋脊的红瓦烟囱——格局对称,颇像四合院的布局。以前大户人家,围着大天井各房而居,兄弟妯娌、上辈下代都在一起生活,互助共娱,其乐融融;即使偶有小插曲,有长者调解,总归于和谐。

晴阴暖寒,春夏秋冬,从天井这块窄小的四边形的天空,便可一叶知秋。天井种了不少花草,房主留下的,喜种花草的母亲便顺带着一起照看。

我较偏爱的是角落上那棵攀上墙头的金银花。

春色满园关不住。金银花的藤半倚半靠地爬上墙头,花枝招展,却没有轻佻的况味。除了叫“金银花”,其实还有个浪漫的名字:“鸳鸯藤”,这得缘于:金银花的叶是对生的,花儿也是成对地生于叶腋间,像一对永不分离的恋人。“金银花,金银花,今年得富贵,来年生好娃”不知哪时传起的小谣从祖辈的口中流传下来,奔着沾个好兆头,乡民就非常喜爱栽种金银花。金银花易养,拿枝茎插泥土里,适当浇护即可成活,传续香火。既可夏日遮荫,有可入药,深值人们喜爱。

老屋里面这棵金银花已经有相当年月了,碗口粗的茎,很多藤缠在一起,一眼看去错以为很多棵。它一般在春末至夏时开花,而且开很多,好看且花香芬芳,更喜欢的是可用来煮水喝,清热解毒,去燥热。见母亲摘过一次后,我便主动请缨,担任摘花这一重任。

花开的一般都较高处,手触不到,寻来竹竿,在端头用铁线缠着做个钩——钩不能太大,够钩住花藤即可,钩藤时要有耐性,钩住后绕藤转几个圈,等藤变脆弱再一拉便可取得金银花。如果性急的,用竹竿直接打,结果是花朵便碎毁。煮水时也要把花蒂边的小叶去干净,否则一片叶会让你觉得像在吃黄连。虽味苦,但藤叶亦有功效。清晰记得有次身上长了湿疹,母亲便煮花汤,熬藤叶水给我擦洗身体,连续10来天,治愈了。过后,我便记住了这个有效的偏方,决定传给我以后的子女。

金银花坛对角是一口井,浅的,井水夏凉冬暖。夏天曾在那里冲过凉,很激爽!冲到后来,甚至想干脆跳下井里浸个通透,终究没有,因为井里有两、三条鱼,不知道什么时候便有了。不知何时,井里的壁有几道缝隙,当发觉有人靠近取水,它们便躲进缝隙里面。常趴在井缘,一动不动的,看它们小心探出头,直到出来畅游。

再进去便是祠堂。里面光线不足。屋顶留有一小格玻璃天窗,增加采光。小小的光柱趴在湿凉的水泥地上,更加徒增了周遭的阴暗和寂静。

我几乎不敢单独进去,需母亲陪伴才行。

记得祠堂对门墙上悬挂个长的木架子。架子用木板分为几格,格子的空间刚可容下先人的遗照,应该是最近辈代的。格子前的香炉未及时清,塞满了香根,有些挤得要掉下来。旁边还点缀着其他祭祀的道具或表敬意的祭器。

木架子上面有一些花纹:结着果实的石榴树、跳跃的大鲤鱼……雕刻或镂空的。最高的横木上刻了五只蝙蝠,间别有序地排成一线,令我感到奇怪的图案。母亲解释说,蝠不就是福嘛。原来,五只蝙蝠代表五蝠(福)临门,表达了对幸福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对平安的充裕的生活的一种祈求和寄托。后来,在G市读书时也看过一个宗祠的大门上挂着蝙蝠,数量却是七只,但我猜想寓意应该是一样的。

老屋门口外面躺着一块石头磨盘,原本是靠墙放的,给人摆下来当棋台。

有时邻里小孩到上面蹦跳着玩。有时隔两条巷的一个老头蹒跚走来,安静地坐在上面,拿着烟斗安静的抽烟,干瘪的手不时拿根火柴挑着烟斗里的烟丝,很少搭理过路人的话,不知道在想什么。抽完烟后,又蹒跚而去。

老屋似一个老者。他的诞辰已不可考,但相信出生的时候,家人一定认为是个吉日。关于他的故事,也不可考,但相信他也有一段动人的鲜活的经历。虽然这里不复重现烟囱里升起的袅袅炊烟,儿女娶嫁时门口弥漫的喜炮淡淡的硝烟,抑或红色年代的打砸封烧的浓烟……故事情节也变得朦胧、不完整,但祖辈父辈口述中的回忆,依旧断断续续的流传着。

租了一年半,家里拼凑着买了套房,选个吉日,辞旧迎新,准备搬家。

那天黄昏,东西都已搬上小货车,母亲叫我去阳台收拾花草。她舍不得弃之不顾,即使是卑微草木,何况是用心栽养过的。

上了阳台。

拎着花盆,放眼四周,渐渐有些模糊了,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金灿的夕阳给老屋的瓦橼、屋脊披上一层美丽的余晖。那片片瓦楞映出柔和的亮光,仿佛一件金色的袈裟。在这如佛晕的柔光中,感觉老屋似乎成了一座静穆的庙宇,承载着岁月沧桑,寄存着生命的痕迹,如禅般的深邃。

下楼的时候,我分明听到阁楼屋檐下传来一声雏燕的叫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