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好句子
倚栏轩 > 经典美文 > 生活随笔 > 正文

盲人与美术馆

作者: 树根2012/11/01生活随笔

说到昨天的事,我可能会显得有点刻薄。但肚子里确实有些牢骚不吐不快。

昨天去国博,目的是为了去朝拜一下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们。达芬奇、拉裴尔、米开朗基罗、波提切利的作品来了,自然是希望能亲眼一见,况且我们的国博也学着人家不要钱了,做出一种亲民的姿态,怎好意思给脸不要呢?

然而昨天去了一下,搞得人浑身不痛快。首先一进国博的阵势就吓人一跳。我们进去要过大大小小数次安检,安检员一个个特警装束,黑衣黑裤,黑色高帮皮鞋,面如铁板,目光如炬!在他们面前,我真的感觉自己有罪,不交待点什么还真对不起他们。不过大部分观众习以为常了,人家又不要求你脱裤子、光脚、照X光,你还报怨什么呢。展览的宝物都是价值连城的(我们习惯用价格来衡量艺术品的价值)不这么干谁保证它们的安全?谁能负得起这个责任?谁赔?仿佛观众们来看的不是画作,而是挂在墙上、摆在台上的一堆堆的钞票和金条。

说到观众,观众们也不争气。很多人还真是报着看金条的心态来看的。首先一进展厅,就像是进了菜百的金店,人头攒动,嗡嘤之声不绝于耳。还好到没有象菜馆里那种高声喧哗的人。进得展厅,里面一个奇妙的现象引人注意,放眼看去,有一两处热点被围得水泄不通,乌压压一群,不知何故挤在了一处。我本就好热闹,于是本能地揍了上去,这才了解到,原来这次展览来了二幅达芬奇的小画,一幅是张小草稿、乱蓬蓬一堆线头。另一幅是张素描,大概是个圣母头像的习作,只有两个巴掌大小,需靠近点才能看得清楚。追捧超级大师可以理解,只是有一件事让我惊奇不已,很多人拼了命挤入人群,并不是去端祥作品,而是急忙掏出Iphone,在网页上拼命地查着关于达芬奇和这幅圣母的资料,终于在资料中查到此人此作,才种如释重负且心悦诚服,之后便是对着画作摇头晃脑、啧啧称奇一番。这情境让我忽然想到一件事,它特别像我们TV上现在热衷的一类鉴宝栏目,一群无知的群众,围着一个烂瓷器莫衷一是,只待专家大嘴一张,说这是真的,大家便一致啧啧赞赏,瞪出眼珠来,想看出个门道。如果专家大嘴一撇判其为假,那瓷罐的命运立刻180度逆转,从一个皇阿玛的香玉碗登时变身为痨病鬼的臭痰盂,一落万丈。难道一件艺术作品只有真假——说白点即值钱、不值钱两种判断吗?难道人们除去值钱不值钱其他什么也看不到吗?那和瞎子还有区别吗?站在大师的画作前,却读品不到一丝的妙处,只能借助手机或解说器才能获得一点可怜的资讯,我真的为他们失去了自己的眼睛而深感悲哀。更悲哀的还不仅于此,我们的国博以一种守卫金库的架势来对待艺术作品,以反恐防盗的方式来对待观众,不能不明确地表现出一点——我们真的是一个不尊重文化、不懂得文化价值的民族。无知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双本来什么也看不到的眼睛,却霸占在人类智慧、艺术大师的作品面前摇头晃脑地啧啧称奇,这就真的有点儿不可救药了。

回来后在网上和一个朋友聊天,那个朋友有点诡秘地问我说看到米开朗基罗的那件<大卫习作>了吗?我说还真没注意到。他十分惊诧,说:这么著名的雕塑你都没注意吗?我一脸惭愧,正尽力回想的时候。他得意地说:哎呀,就是央视新闻介绍时,小JJ上打了马赛克那一个啊!我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那马赛克到底遮住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