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小学美术风教案

2025/11/21教学教案

倚栏轩整理的小学美术风教案(精选3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风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指导学生采用泥塑、折纸等方法制作电脑,并能用绘制、剪贴的方法,对电脑模型进行简单地装饰。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画及电脑图片的欣赏,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拓展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再通过学生作品欣赏及对电脑制作方法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动手实践环节,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简单地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电脑模型的构思、制作。

教学难点:材料的选择和电脑模型的制作、装饰方法。

解决措施:通过图片、动画《计算机的发展史》,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计算机知识。通过外形新颖、独特的电脑造型图片欣赏,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再通过创意分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并掌握电脑的设计要素。最后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分析和制作,有效地解决本课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包装纸盒、彩纸、彩泥、剪刀、胶水、彩笔、蜡笔、铅笔等。

课时:1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引导阶段

(1分钟)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第16课《新颖的电脑》。

(板书)──新颖的电脑

2、我是电脑博士,计算机俗称电脑,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课件出示课题

出现电脑博士

发展阶段:基础知识的讲授,过程、方法步骤演示(14分钟)

二、探索新知

1、认识最早的计算机。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重达28吨,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点击播放动画,显示计算机的区域)

2、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

播放动画《计算机的发展》,了解五代计算机的演变。

3、认识最新技术的电脑。3年6月17日,我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4、了解计算机的组成与类型。

(1)这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电脑,观察主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播放自定义动画:主机、显示器、键盘)

(2)目前,电脑不断创新,有了很多新的样式:

台式电脑方便携带的笔记本电脑简洁的平板电脑

学生联系生活,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并回答。

观看动画,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

出示图片:最早的计算机、最新的计算机

播放自定义动画

播放动画《计算机的发展》

三、开阔思维

1.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脑不断地推陈出新。新颖的电脑还会是什么样的呢?

显示器可以摆动的电脑

可以卷的电脑

可戴在手腕

上的电脑

透明的电脑

通过投影显示并接收信号的电脑

能够生成3D影像的造型弯曲的电脑

2、看了这些新颖、独特的电脑造型,你有什么感受?

只要敢于想象,在造型、材料、功能等方面就可以创造出无数新颖的电脑。

学生观看图片,拓展思路,启发构思。

思考、回答问题。

出示图片:各种新颖、独特的概念电脑

四、创意分析

1、创意显示器设计:

苹果外形、棒球外形

2、创意主机箱设计:

机器人型、公交车型、蜗牛型、铜鼓型

3、创意键盘设计:

彩色的键盘;

键盘光电鼠标,右边部分同时具备鼠标功能。

4、创意鼠标设计:

乌龟型、汽车型、熊猫型

学生观看图片,拓展思路,启发构思。

思考、回答问题。

出示各种创意显示器、创意主机箱、创意键盘、创意鼠标设计图片

五、想象讨论

想一想:如果让你设计一台电脑,你打算如何设计?画一画草图。

思考问题,画画草图。

出示问题及草图范例

六、创意表现

让我们欣赏一下同学们设计的电脑,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

方法一:绘画

方法二:纸盒、泡塑

方法三:彩泥

欣赏学生作品,并分析制作材料、制作方法

出示范例图片

课堂实践,学生进行制作

(20分钟)

七、能力反馈(学生动手实践)

作业要求:

用你手中的材料制作一台新颖、独特的电脑。

步骤提示:

1.运用材料做出电脑的外形。

2.将电脑外部结构中的'细节拼贴或画在电脑的外形上。

教师要激发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进行大胆、自由地想象,将绘画、手工制作和其他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鼓励、点评。

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个人或自选合作伙伴进行创作。

出示作业要求

展示学生作品、交流

(4分钟)

八、作业展评

1、将学生作业展示在教室里,引导学生相互、欣赏,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1)谁制作的电脑造型最独特?表现在哪里?

(2)说一说你用了哪些方法来制作你心中的电脑?你觉得你的作品有哪些优点?哪里还需要改进?

2、教师、(主要从学生作品的造型、色彩及材料的运用上。

学生自评、互评。

出示建议

拓展延伸

(1分钟)

九、拓展延伸

1、不仅电脑有各种变化,电脑的“朋友”也有很多变化。

(1)这台电脑装了一个移动装置,可以自主移动。

(2)这台电脑设计了一个舒适的操作椅,可以半躺着使用。

2、本课: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电脑的发展史,了解了电脑的外形特点,并学会用纸、纸盒、彩泥等材料制作新颖、奇特的电脑。随着科学的发展,电脑的功能越来越强,外形越来越多样,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能陪我们聊天、打球吗?让我们一起期待更“新颖的电脑”吧。

丰富想象,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美术风教案 篇2

一、设计理念:

神奇的大自然变换无穷,我们每天亲近她,细细体味着阳光、冰雪、风雨、雷电带来的温暖、寒冷、凉爽和震撼……三年级的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和现象,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平时学生就积累了一些关于风的感性体验和一定的理性分析,并能对常见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和简单的描绘。他们上课思维活跃,敢于想象,乐于动手。通过媒体资料的进一步了解和小组探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熟悉的经历和现象中去发现问题是很有益的。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性质风的特点,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2、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记忆力的发展;

重点难点:

让学生感受风在不同季节时的特点;

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绘画形式表现风吹来时的情景;

如何运用不同绘画形式表现风吹来时的情景;

教学准备:

教师:CAI课件、范作、示范教具

学生:绘画工具

三、教学过程:

(一) 引导阶段:

1、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倾听,听到了什么声音?想象到了怎样的场面?

生:(惊喜的异口同声回答)是风的声音!板书课题:风来了。

分析:利用听觉来让孩子们初步感受风,看不见摸不着的风,说出这是不同的风声,自然也联想到不同的画面效果.很快地就进入到情境中了。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2、实验:风扇和柳树(模型)。

师:仔细观察当风吹来的时候,柳树会发生什么变化?想想当风速、风向发生变化时,又会有什么不同?

这个时候有个学生自告奋勇的提出:老师,让我来试试!

大家在观察中顺利得出下面的结论:

A、强弱不同,摆幅不同; B、和风的方向一致。

分析: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一变化过程,联系生活实际他们就能很快总结出我要引出的两点,自然且巧妙。让学生自己体会出物体随风而动和风的大小对物体的影响。这一环节的设计为进一步了解本课做下了很好的铺垫。

(二)发展阶段:

1、师:和电闪雷鸣一样,风是一种常见的大自然现象,你见过什么样的风?带给你什么样儿的感受?

生:大风、微风、狂风……

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A、不同的风对四周景物影响一样吗?

B、不同季节的风给人感觉一样吗?

C、表演:大风吹来的时候我们怎么走路?

(欣赏各种风的录象后讨论)

分析:这一环节不仅检验了学生的观察事物辨别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更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的兴致更高了!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网络获得图、文、声并茂的教育信息进行学习,并与其他学习者进行即时的交流,实现实时交互式教学。

2、讨论:

师:看完这段录象你有什么感受?有的风威力那么大,我们可以转换利用它吗?

分析:了解风的形成、认识飑风、水龙卷和陆龙卷风.能在美术课堂上也接触到了一些自然知识让学生情绪非常高涨,生动有趣的场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诱发了学生探究的动机,使学生进入了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在他们的脑海里勾画出了各种风的景象,也为后一步的作画铺下了良好的基础。

3、师:其实风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那在绘画中我们怎样表现风来了的效果呢?

A、线条表示;B、物体所发生的方向变化。

出示三幅图片,分别是晾挂的衣服、高楼大厦、蒲公英。

师:当风吹过的时候,哪些物体会发生变化?怎样变化?

生:不同的风会使物体发生不同的变化。如…..

(翻转图片,肯定学生的预测)

师:你能用线条来尝试画画风向吗?

(接着拿出一幅旋转着的树叶的图片引导学生)

这种风又有什么不同?

4、(出示画面一静止的画面)

师:当大风吹来的时候画面中哪些物体会发生变化?鼠标点击学生说到地方,肯定学生的结论。

5、(出示画面二——有几处错误的画面)

师:这幅作品画的如何?有什么不足之处吗?

分析:三幅巧妙的范作引导学生预测风来的时候会有什么变化以及风的方向,他们联想到不同性质的风会取得不同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使每一位孩子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6、欣赏分析画家与学生的作品。

①这些作品各表现的是什么场面?

②表现不同的风画面的色彩有不同吗?

③画法有什么不同吗?带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可同桌互相讨论后回答)

分析:这环节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欣赏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是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三) 动手实践,应用创新:

师:想把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告诉大家吗?准备画什么?画面色彩?线条?物体?

生:谈谈自己的构思.

分析: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表现形式和画面色彩,表达自己内心对风的感受,从而达到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 交流成果,互相评价:

选择部分典型作品进行展评,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对作品的感受。

分析:通过引导,学生能说出好的作品好在何处,它们又有什么可以相互吸纳的优点?并对有的作品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在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各种富有个性的创作思维得到相互碰撞,是对自己审美意识的养成与提高。

(五) 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师:除了绘画表现风,谁还可以用别的方式表现?

生:音乐、舞蹈、诗歌……

师:你可以为大家表演一下吗?

师:同学们棒极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老师发现还有几位同学是共同合作的,用的是剪贴的方法,主题突出,色彩鲜明。还有几位同学的画面构思巧妙,还有很多同学的作品非常出色,下课了大家可以继续互相交流传看,把你的意见告诉他们,相信你们会共同进步的!

在咱们的身边随处可以见美好的事物,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的世界将越来越美好!

小学美术风教案 篇3

一课时淅沥的小雨

教学目标:表现下雨时大自然的情景和人物动态,培养学生观察表现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难点:表现雨中的人物动态。

教学准备:学生体验雨中气氛,观察下雨时的情景。有关雨的录象带。录音机、磁带《雨中》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听歌曲《雨中》。这首歌描述了怎样的景象?(描述了雨中人们争上计程车的情景。)春天是多雨的季节,江南是多雨的地方,下雨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三、雨中的自然现象

树干摇摆(风向)。乌云聚集。

电闪雷鸣。(闪电形状)雨滴下落。

四、雨中的人物形象

路上行人:匆匆逃避(状态)、避雨(在哪里)、撑起雨伞、披起雨披。

路旁摊贩:匆忙收摊(状态)。

家中的'人:收拾院子里的东西,关门闭户。其它的人(学生表述)。

五、表现雨中的情景

1、口头描述雨中的情景,也可以讲述发生在雨中的故事。(通过学生描述雨中的场景和故事启发学生想象,使画面具有场景和情节。)

2、用线条表现雨中的情景或故事。

3、表现内容要有重点,构图饱满。

六、作业评析

1、作业展示,介绍自己的画面内容淅沥的小雨。

2、教师评析淅沥的小雨。评析标准:情景感人,形象生动,构图饱满,涂色完整。

七、课后延伸

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认真表现生活中的情景。淅沥的小雨

来源:中师教育

小学美术风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风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