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2025/10/25教学教案

倚栏轩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精选3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柳永的《蝶恋花》、晏殊的《浣溪沙》、李之仪的《卜算子》、李清照的《如梦令》,你能概括这些词在语言风格和表现主题上的共性吗?

曲折委婉,情意绵长

2、当一种文学体裁发展到一定程度以至于缺乏新意时,它要么选择改变,要么只能接受消亡。当词的发展面对这一十字路口时,是哪一位文学家指明了词发展的道路呢?

补充:王灼《碧鸡漫志》:“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道自振。”

3、苏轼“新”在哪里?“向上一路”是怎样的一路?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相信通过学习,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补充材料:“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二、豪放词的朗读方法

1、从标题来看,这首词在表现的内容方面,与之前柳永、晏殊等人的词有怎样的不同?标题中的“江城子”与“密州出猎”分别是什么?

不再局限于儿女情长,闺阁情愁,而是表现出猎这一男性化的事件,体现的是男子的豪情。

2、自由朗读这首词,体会这首词在朗读的时候与之前所学的词在朗读方法上应有哪些不同?

音量大、吐字饱满、语调高亢、断句果断不拖沓、有英雄气概……

3、补充材料: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4、以小组朗读评比的'形式,强调豪放派作品的朗读气势,在朗读中感受苏词豪放的特点

三、感性体验苏轼的“狂”

1、在朗读苏轼这首词、体会“豪放”的风格特点时,应重点抓住词中哪一个字来体会苏轼当时的情怀?读出“狂”的感受。

2、这首词中苏轼的“狂”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左牵黄,右擎苍”——对自己威风形象的得意之情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声势浩大

“卷”描绘出千骑席卷山林、人欢马叫、竞逐争奔的浩大声势。

“亲射虎,看孙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英雄气概

3、圈划文中能够突出体现苏轼的“狂”的字词,并通过朗读重读加以表现

“亲射虎”“看孙郎”“西北望,射天狼”等

四、理性分析苏轼的“狂”

1、苏轼为何而“狂”?(“狂”一般是由于有强烈的情感需要宣泄)

“老夫”“鬓微霜”“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

背景的补充:

当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国内外危机日益加深,辽和西夏不断侵扰,边患时有发生。苏轼虽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而被贬官,但仍关心国事,坚持抵御外侮的主张。

希望报效国家,以身许国而又不被朝廷信任,报国无门,年华空老。

2、当时的苏轼其实只有三十多岁,却自称“老夫”,你从他自称“老夫”体会到他当时怎样的境遇?

3、苏轼的“狂”是积极乐观的还是消极观的?你怎么理解苏轼的这种“狂”?

“鬓微霜,又何妨?”——不服老

“何日遣冯唐”——对朝廷满怀希望

“会”挽雕弓如满月——对未来的确信

强调:反复朗读下片,尤其是体会“射天狼”上扬的语调

确有悲壮之气,强调其中的“壮”

更主要的是面对误解、怀疑、逆境、磨难的不屈服的乐观精神,这是苏轼精神人格的体现,是真正的豪放

后来苏轼跌跌撞撞从密州而徐州而湖州而黄州而登州而扬州而惠州直至海南,人生历程中不断被贬,却也能

潇潇洒洒,秉承“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乐观、豁达。

有诗为证:

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官琼州:“抒说先生睡未足,着人休撞五更钟”;

贬官海南:“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正如他自己所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朗读体会

四、苏轼对于宋词

1、重现补充材料:王灼《碧鸡漫志》:“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道自振。”

2、通过这首词,你对豪放词有哪些认识?

内容多写建功立业,情感激昂高亢

3、苏轼对于词发展的转折性影响

(1)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创豪放派风格

(2)以诗为词,在词中大量使用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形式。

(3)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破除“诗尊词卑”的观念。

(4)不拘泥于曲调音律,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篇2

一、一副对联,导入新课:

1、四川眉山三苏祠有这样一副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请问同学们这三苏指的是谁?

2、介绍苏轼,以及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二、品读文题,粗知文意。

1、“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才是题目。

2、“密州出猎”这个题目告诉我们什么?

出猎和出猎的地点:密州。

主要事件:出城打猎,它不同于一般的消遣式的打猎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是在哪里出猎?谁在出猎?

苏轼和他的同僚在密州出猎。

三、初步诵读,体味词风。

1、听录音。

2、补充材料: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3、齐读读出风格:豪放激昂。

四、条分缕析,感悟形象。

1、找词眼“狂”

2、学生小组讨论“狂”在哪里?

左牵黄,右擎苍。装备狂

千骑卷平冈倾城阵容狂

亲射虎,看孙郎举止狂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抱负狂

注意:卷、两个典故的作用、苍、黄

边分析边强朗读体会情感

请同学起来个别再读,读出情感。

3、小结上下片主要内容。

4、重点分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句,体会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悲哀。

五、知人论世,拓展体悟

PPT: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

了解他的仕途坎坷。

苏轼贬谪期间的诗句和政绩

感悟她的乐观豁达、心系百姓。

六、小结:

老夫聊发少年狂,少年当逞少年强。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篇3

一、导入并介绍作者: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说到宋词,我们不能不讲到苏东坡,讲苏东坡的词又不能不了解苏东坡为人品性:

苏轼少年时代就有两种个性两种特色。一种个性和特色是有儒家用世的志意——士以天下为己任。他这种用世的志意从他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有一次读到《后汉书范滂传》,范滂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后来受迫害遭遇灾难,他不逃避、不苟且逢迎、不委屈求全,宁可付上生命。苏轼范滂传的时候内心激动感发,就问他母亲,他日儿做范滂,你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因为《范滂传》中记载,范滂为了理想要以生命为代价的时候,他跟母亲说,我是对不起母亲的,范滂说一个人要想有美好的品德节义,又想有富贵寿考,两者不能得全,我愿意你去完成你的理想。他另一面个性和特色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他很小的时候读《庄子》,《庄子》中那种高远的、不受约束的、超远旷达的修养和想象故事有很多,苏轼曾感慨的说,我从前也有一些想法就是说不出来,今天看了《庄子》,《庄子》上所写的就是我想的。他从小就把儒道两家的美好品格和修养融会到自己的修养之中,这为他后来虽多次遭贬谪,但能以超然的态度处理,对于国家、对于人民的忠爱则始终执著没有改变打下了基础。你只要把他召回朝廷,该说的什么正直话,他还照说;贬官在外他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在密州,救过旱灾;在徐州,救过黄河水灾;在杭州,疏浚西湖的淤泥,建了苏堤;晚年被贬惠州,设法修建桥梁,解决了老百姓渡江渡海的困难。(我们这些人既然读了圣贤之书,虽是老且穷,但不管我们生命上有什么挫折困难,而我们所学的这些道理是贯彻在内心之中,充满于我们的骨髓之内的。就是在死生忧患之间,直须笑谈于死生之际。)

苏东坡开创了豪放词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壮,总在历代壮土耳边回响。今天我们要学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他最早的一首豪放词。

有人对此词作了评论,说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意思说,词到苏轼,以“逸怀浩气”的豪放词,取代了五代以来专写儿女情长的婉约词,改变了一代词风,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在朗读中感受诗人的郁闷、无奈和超脱的情怀

2、通过对典故的理解体悟诗人的雄心壮志。

三、朗读: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并正音

3、集体朗读

四、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试着意译全词:

讲重点词及典故的意思

六、词中一个“狂”字总括了全文内容,也总括了全文情感。

1、下面咱们就文中内容找写狂态的语句,体味那种狂情,找出来后就用“狂在……”说话。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示例:狂在“亲射虎,看孙郎”,学孙权骑马射虎,以逞自己的豪兴。

狂在“聊发小年狂”的雄心勃勃。

狂在“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的气宇轩昂。

狂在“千骑卷平冈”的浩大声势。

狂在“倾城随太守“的.受民拥戴的得意。

狂在又出猎联想到“西北望,射天狼”的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狂在又出猎联想到“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期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宿愿。

2、齐读,读出他的狂情。

七、拓展: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史弥珍的名篇。可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苏轼受儒道两家的影响,既有豪放的一面,也有韶秀的一面。在这里,我们再读一篇苏轼写于密州的另一首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1、自由朗读

2、指名读、齐读

3、完成练习

①、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全词表现了词人对亡妻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的思想感情。

②、思考《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感情基调有何不同及分别用什么手法来表达感情的。

《密州出猎》和《记梦》,一个是气韵高旷,一个是声情凄婉,风格迥异。《密州出猎》主要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表示希望得到朝廷起用,委以边任,抗敌建功。《记梦》以“梦”的形式用虚实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对忘妻的思念之情。

《密州出猎》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用小词写习武狩猎,将词从花间月下解放出来,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苏轼《江城子记梦》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在扩大词的题材,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本篇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结合对这两首词以及我们对苏轼人品的了解,最后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苏轼的形象。

他是一位有铮铮着铁骨绵绵情意的词人;

他是一位内柔外刚的人;

他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

他是一个儿女私情与家国在计兼顾的矛盾体;

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平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