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小学音乐新课标培训心得

2025/05/18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小学音乐新课标培训心得(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音乐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1

作为一名青年音乐教师,能够利用自己的所学特长,上好每一节音乐课,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更深层的去欣赏音乐,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艺术美,是我一直追求的教育梦想。记得刚毕业时学校组织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我觉得这是我提高实践新课程教学能力的当务之急。在书中,我了解和学习了音乐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懂得了全面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等基本理念。还了解了音乐课程所包括的四个教学内容: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课程标准》这本书给了我教学上很多理论依据。而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xxxx年版)》,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是在总结近十年课程改革的经验基础上和广泛听取一线音乐老师和一批专家意见后的创新与改革。通过和组内老师的学习与探讨我觉得新标准在原标准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一些好的创新和改变,更加适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给予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更多的理论依据。

首先音乐课堂的音乐特点更加突出:从新标准提出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学建议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这次新颁发的标准更加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如新标准提出的音乐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区别于其他的艺术课,不是单一的舞蹈课,器乐课之类,通过聆听,演唱,综合性的艺术表演,让学生真正在音乐课上体验音乐的内涵美与感染力。

再者音乐课的内容标准更加具体:新标准在分学段的内容标准表述上也更加明确和具体,操作性更强,体现在:内容标准各年段的表述指向性更强,如:“感受与欣赏”替换了原标准中的“感受与鉴赏”,其中的音乐表现要素标准中关于对节拍的感受标准中具体指出了:12年级主要是二拍子和三拍子;36年级主要是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在演奏上,新标准还对课堂乐器也做了明确的说明,课堂乐器主要是指竖笛、口琴、口风琴等,并在学习曲目的数量上也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样就让不同学段的音乐教师在实际课堂实施中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不同年级的学生什么学段该学什么节拍,乐器就学习什么节拍乐器,按照学生的接受特点进行教学,避免了在课堂中出现教师恨铁不成钢的情况,也让教师在备课上课时有了明确的方向。

新课标还在弘扬民族文化在内容标准中得到具体体现,如在“演唱”的内容标准中在各学段背唱歌曲的要求中明确提出其中要有背唱中国民歌的数量要求,并且在中高年级和初中阶段提出了学习京剧和地方戏曲唱腔的要求。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弘扬民族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在音乐课堂中有相关的渗透式非常有意义的。而且新课标在识读乐谱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如36年级原标准只要求能够识读简单乐谱,但新标准中提出“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而这个要求原标准中是在79年级中提出的。新标准在79年级中识读乐谱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为: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

设计思路更加清晰

新课标在原来的基础上还增设了一块内容课程设计思路,其中包括了: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设计,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求平衡,给教师教学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留有创造和选择运用的空间。可以说这五个设计思路既解释了新标准框架如何构建也解答了在课程改革中需要正确处理好的几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关系,对指导老师领会新课标精神,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新课标新课改的探索还在不断继续,从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我认识到审美、创新、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学生为主体、自主性学习、音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是教学新模式的目标,也将是我们所有音乐教师为之奋斗的方向。当然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有不同的上法。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许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新颖、独特,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音乐课。我想要真正把新课标落实到每一节音乐课上,教师一定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音乐形象,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多一些理性的去思考,不要盲目的去模仿与跟风,让学生能静心体验音乐的美,用心去表现音乐的美,使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美育的途径,学生的人格的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而正是有挑战才会有提高。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相信我们会伴随着新课程一同成长,和学生一起感受美丽的音乐人生。

小学音乐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2

通过本次学习,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也对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新的认识,要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就必须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新的课标理论融入进去呢?

一节新授课,课程标准怎么设计,教学目标怎么选择,教学重、难点怎么解决和突破,师生互动怎么处理,课后教学怎么总结等一切问题我们都要科学全面地考虑到。另外,不论从事哪一科的教学工作,我们的专业基本功都要胜任你所教的专业,不然的话我们就不能把音乐的美灌输给孩子们。老师们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在课堂上显得特别重要,我会本着学习提高的目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但是,专业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过短期的训练就能达到,我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勤奋练习,体会进步的快乐。教师的基本技能我认为应该包括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指撰写教案、说课、教法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还包括听、说、唱、写、做。听主要是指应该学会倾听,这是一项交际的基本技能,主要指师生间与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我觉得学会倾听,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说应该是指普通话水平,并包含课堂表达、讲解,如果教师课堂说出的话学生不明白,那肯定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唱,我觉得除了听,说之外,更重要的应还是应该让学生多唱,在学生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对于发声不准的乐句和节奏不对的乐句单独加以练习,要力争使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学会。

在唱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这是学习唱歌的最基本灵魂!基本的乐理知识以及唱歌技巧掌握好以后,同学们会在老师悠扬琴声的伴奏下尽情的歌唱,课堂气氛

也会空前的高涨。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

课程标准,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音乐和音乐作品,而是人的各种可塑造的能力。我要努力培养自信的学生(如我行、我能等)。让孩子们把生活中的艺术看成是舞台上的艺术。每一个学生都愿意自己被关注,让学生通过音乐学科的学习,使他们快乐,提高生活质量,

小学音乐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3

通过本次学习,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也对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新的认识,要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就必须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新的课标理论融入进去呢?

一节新授课,课程标准怎么设计,教学目标怎么选择,教学重、难点怎么解决和突破,师生互动怎么处理,课后教学怎么总结等一切问题我们都要科学全面地考虑到。另外,不论从事哪一科的教学工作,我们的专业基本功都要胜任你所教的专业,不然的话我们就不能把音乐的美灌输给孩子们。老师们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在课堂上显得特别重要,我会本着学习提高的目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但是,专业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过短期的训练就能达到,我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勤奋练习,体会进步的快乐。教师的基本技能我认为应该包括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指撰写教案、说课、教法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还包括听、说、唱、写、做。听主要是指应该学会倾听,这是一项交际的基本技能,主要指师生间与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我觉得学会倾听,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说应该是指普通话水平,并包含课堂表达、讲解,如果教师课堂说出的话学生不明白,那肯定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唱,我觉得除了听,说之外,更重要的应还是应该让学生多唱,在学生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对于发声不准的乐句和节奏不对的乐句单独加以练习,要力争使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学会。

在唱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这是学习唱歌的最基本灵魂!基本的乐理知识以及唱歌技巧掌握好以后,同学们会在老师悠扬琴声的伴奏下尽情的歌唱,课堂气氛

也会空前的高涨。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

课程标准,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音乐和音乐作品,而是人的各种可塑造的能力。我要努力培养自信的学生(如我行、我能等)。让孩子们把生活中的艺术看成是舞台上的艺术。每一个学生都愿意自己被关注,让学生通过音乐学科的学习,使他们快乐,提高生活质量,

小学音乐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4

今天非常荣幸学习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小学音乐教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杜宏斌老师的专题讲座:《聚焦核心素养凸显美育功能》――20xx艺术课程标准音乐学科标准解读。从20xx版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到20xx版新课标的编写与解析,杜老师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引领着老师们深入思考新课标编写背后的内在深意,让我们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找到了更好的方向和目标。

在今天的讲座中,让我最有触动的是20xx版新课标中对音乐学段设置的重新构建。在杜老师生动有趣的解读中,我们发现,20xx版音乐新课标强化了音乐学段之间的衔接,更关注学生发展的真实需求。从低阶至高阶,认知规律、情感需求、社会交往等方面,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了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其学段内容的安排更符合学生的“持续性发展”,表述更为具体,并在“课程实施”模块附以“学业质量描述”,内容通俗易懂,操作性较强,使得音乐教学更有规范性。

新课标的“学段”改革,再次更新了教育的方向,凸显了教育的本质。“学上→学好→学优→学精”阶梯式地见证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它更像无形的钥匙重新开启了我们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对“培养怎么样的人”的思考。教育是没有终点的,而我们最终要带学生到达的'“彼岸”又是哪里呢?是某一节音乐课?是某个知识要点?或是某个音乐作品?在杜老师耐心的解读中,让我们对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有了全新的思考……

经常会听到这样一种思维逻辑“从点,到面,再整体”,而这种逻辑用辩证的方法来看或许只是一种相对的思考模式。作为老师,我们都应该具有瞻高远嘱的眼光,尝试倒着“规划”学生的发展。我们都应该非常明确“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人”,也就是先找到那个“整体”,再到“面,我们怎么去实施”,最后具体到“点,课堂中我该如何操作”。“没有目标的努力,就象在黑暗中远征”,将音乐课堂上有限的音乐“感悟”内化为自生对音乐的理解,有自己主动思考的能力,有反思和批判音乐的能力,才是我们育人最终的目标。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主动“吸收与生成”,架构起他们与音乐之间的通感联系;明确学段目标,优化课程,将音乐学习内容合理整合;以主题式,阶梯式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丰富、健康审美的情趣的养成。

20xx版新课标的重启与更新将是艺术教育的一次重要蜕变,我们要转变教学方式、转变思考模式,为教育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