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好句子
倚栏轩 > 经典美文 > 生活随笔 > 正文

还想洛阳看牡丹

作者: 孔祥秋2012/04/22生活随笔

最早看到的四条屏画是兰莲菊梅,那画是墨画,或浓或淡的黑,挂在城里我家一个亲戚的书房里。画是裱了的,用紫檀卷轴镇住,舒舒展展的确实很雅致,让人心生喜欢。但我感觉哪个地方是有些别扭,不对了自己的心思。再见到另外一幅四条屏的时候,上首的已然变成了牡丹,我的心怦然一动,这就对了。

说实话,我并不是不喜欢兰花,那素衣淡妆的身姿其实很亲切,俨然是自家的姐妹。这草本的花朵清雅却毫无傲气,正好自自然然地放在心中,而不是挂在墙上。

牡丹,不是我心中的花。那种雍容华贵,绝不能是私已的。花开谷雨,便惊艳了天下。如此光照人心的花朵,怎么可以成为窗下床前的私家赏玩?悬挂于厅堂之中,恰恰是牡丹应该让人仰望的位置。我一向认为,牡丹是大家的,应该得到众星拱月似的拥戴才对。牡丹,贵为国花也便是如此吧?

我在很多地方见过牡丹,却让我觉得少了点什么。说来第一次到洛阳,竟然是缘于自己的一次疏忽。从外地回家,原本应该到郑州转车的,不想竟然错到了洛阳。于是我在这座古都城里见到了牡丹,虽然很是匆忙,但那牡丹的圆润丰满让我惊讶不已,也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国色天香。看了洛阳的牡丹之后,才恍然大悟,大多数地方的牡丹是散养的,多了些俗野之气。洛阳牡丹是有一种帝王之气的,很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是有那种我花一开百花朝拜的威仪。洛阳“名园代出”,牡丹多是那园林中的花枝,也就如同装裱了的字画,是上了档次的,多了大气的格调。一错之缘,让我爱上洛阳,爱上了洛阳的牡丹。

洛阳是有历史,四千年的建城史,一千五百年的建都史,那是世界的高度和长度。河图洛书上那些神奇的点线,也正是这片土地智慧的脉络。奥妙的古文明,注定这里成为世界的焦点。最初的中国就是指洛阳,是为天下之中的意思,自然吸纳着四面八方的灵气。这里的道路是很发达的,自古就有无远不达之说。水,有洛水,有黄河。也许是大运河开通之后,更加平衡了这里的阴阳之气,所以四处飘荡的牡丹在隋朝开始向这里迁徙。牡丹是很古老的花朵了,可就是一直混迹在草莽之中,和那无筋无骨的芍药挤在一起。也常常连同荆棘一起被割砍,散在骄阳下煎烤,而沦为生火做饭的烧材。洛阳,临水而不潮腻;向阳而不干躁,来到了洛阳的牡丹终于找到了最相宜的地方,在这座有着灿烂文明历史的城市里璀然盛开,绽放出耀人心目的光芒,成为“独立人间第一香”。

说到牡丹,大家都会想起一个人来,那就是杨玉环。那古时的四大美人,是各有名花相倚的。西施当为莲花。想她浣纱的时候,那水洗的纯静当是仙子一样的。即使最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的归隐,凭水照影,还是水中之物,水来水往,自在凡尘之上。貂婵说是菊花应该是对的,她出身清寒,又逢乱世,四望满是落叶飘飘。虽然陷入王侯之门,却依然是草根之命,花开一季,再不知影踪。每每提到貂婵,我却无端地想起蔷薇来,却又说不出什么理由,该是那乱蓬蓬的枝条影响了我。昭君应该算是梅花了吧?寒风里一站,披了雪的斗篷,花开琵琶曲,也算是形象。可不管是西施、貂婵,还是王昭君,自然是天生丽姿,人间翘楚,可又有谁能和杨玉环争牡丹之名呢?

牡丹是富贵之花,是盛世之花。唐宋的时候,正是历史的好日子,牡丹花那时开得最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唐诗也好,宋词也好,那绸缎般的词句都是无比精彩的,层层叠叠像极了那牡丹的花瓣,装点着洛阳。花是国色,诗词是国韵,交相辉映,真真正正是鼎盛的景象。大唐时节,花开也盛,是否就暗合了杨玉环的大红大紫?她那丰腴的身姿,往花丛中一站,果然让人就分不出哪是牡丹哪是美人了。贵妃娘娘醉酒,不是花醉,却是醉了天下看花的人。盛唐之花,也就是倾国倾城了。杨玉环出身也算名门,扬名宫都,果然是那富贵之花。

洛阳是有好风水的,正是牡丹的圣地。想那杨玉环虽然打小就是一个美人胚子,却是到了洛阳之后才一天天丰满起来的,从此出脱成倾国之花。说到牡丹,我们不得不想起另外一个人,那就是武则天。传说因为她一时的盛怒,竟然让人将园中的牡丹连根拔了个净光,贬于洛阳。于是邙山向阳的山坡上,才有了那富丽堂皇的姹紫嫣红。武则天本来是很喜欢牡丹的吧?当她登临宝典、面南背北之后,毅然定都洛阳。武则天也应该是花的,可她是霸王花,不是牡丹,是不符合了这里的风水的。更何况洛阳不是长安,这里是牡丹之都,毕竟是牡丹的地盘了,曾经贬斥牡丹的武则天,怎么还能强势起来呢?再之,或许她与牡丹本就是相克的吧?所以她的大周也便很快地叶落根枯了,而牡丹却是越来越盛。武则天的皇帝梦败碎于牡丹花丛之中,这是很有味道的。说来武则天也算是命硬了,和牡丹争这花中之王没死于非命就很不错了。后来的韦皇后和太平公主则弱了许多,一有这样的想法就很快被诛杀了。

十三朝古都,六朝陪都,这样深厚的底蕴使洛阳处处散发着富贵之气,就这样一直滋养着牡丹。正是这种富贵之气,才使洛阳的牡丹永远不会憔悴。洛阳,这“河山拱戴”的地方,确实是牡丹的福地。外地那些普通的牡丹一移到洛阳,立马就色香俱佳,成为上品。这里的牡丹移栽到外地,很快就会退化。寒瘦之地,是断不可能养得出这富贵之花的。马嵬坡,的确是一个很荒薄的地方,所以到了这里,那贵为牡丹之身的杨贵妃也就在劫难逃了。身为一国之君的李隆基,想来他是懂得河图之理的。顺生逆死,他已别无选择,只好顺了六军将士的心愿。杨玉环呢?她是非常聪明的,又在洛阳生活了那么多年,她也懂那生死之理。可那时那刻,她逆也是死顺也死了,天地之间,她已毫无生路。牡丹根是可以入药的,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杨娘娘一死,消了许多人的心头之怒,解了玄宗的心头之结,也正是前前后后应了牡丹的一生。一个人,一朵花,是多么形象的相互映照?花开的时候,照耀盛世。断根而去,却解了朝代的一个症结。这,就是牡丹的宿命吗?每每读到这段历史中的章节,我在扼腕叹息的时候,常常臆想杨玉环不离开洛阳多好啊,虽然皇家花园里会少了这枝奇芭,但她也许就没有了那断根之灾,哪怕她老到百岁,也定是红颜如花。

小时候喜欢画画,但不懂什么,总认为鲜艳就好,所以就喜欢画花,什么样的花也敢大红大绿地涂抹。不过,我是没有画过牡丹的。

那该是鸡年的春节前,有一张《吉祥图》的年画卖得特火。那画其实画的是一只大公鸡,那鸡金毛红冠的确很威武。那么多的人围在画前,都说那鸡画得真带劲、真喜庆。我也一直看那画,但我看的不是那鸡,而是鸡身后的那株牡丹,那牡丹雍容华贵的气质没有因为只是一种陪衬而失减一分。痴迷地喜欢那牡丹,但却没有买下那画。我家那时候在乡下,家里是养了许多鸡的,总感觉鸡乱刨乱挠的,若是到了牡丹花丛中,那花岂不被糟蹋得一踢糊涂?

第一次在家中见到牡丹,是哥哥结婚的时候。那时农村的日子还很清寒,家中的铺盖都是自家织的粗布。为了给哥结婚,娘特意到集上买了块细布料做了新被,那被面上大朵大朵的牡丹华丽无比,锦锦绣绣铺了满床,哥那泥墙草顶的新房也就富丽堂皇起来了。

画上的牡丹,被面上的牡丹,虽然有色无香,却让我对牡丹更喜欢了,因为我相信活色生鲜的牡丹一定更美。对于牡丹越是喜欢,越是不敢动画笔,怕伤了那花。后来,得到一截鲜的牡丹根,兴冲冲地种在篱笆墙下。那根在春天里发了枝条,只是叶子很薄瘦。奶奶说,咱这荒地茬子没有地气,是养不成牡丹的。那牡丹果然没有开得半片花瓣。后来见到洛阳那美伦美奂的牡丹,我更不敢有画牡丹的念头了。听说洛阳有一个村庄,那里的人们大都以画牡丹为生。他们和牡丹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心神相同,画出的牡丹当然有色有香,大受欢迎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牡丹在很多地方都有种植,可兴盛衰败却难成气候,多是色香散淡了的,想来就是坊间所说的地气不足吧?人们在形容牡丹的时候,大都用国色天香这词,我觉得这很不准确。许多地方的牡丹是有些清瘦的,担当不了这样的词语。当我看了洛阳牡丹的时候,才知道那里的牡丹才叫倾国倾城。哪怕不是花开的季节,往那牡丹丛中一走,也会感觉到一种王者之气。“要种好牡丹,必取洛阳土。”千古洛阳,厚德载物,所以才托起一代又一代王朝,养育了一个又一个风云于历史的大人物。正是那王侯之土,才能培植出那花中之王。洛阳有最适宜的地理,其实也有最适宜的人文。一辈一辈的洛阳人是最懂得牡丹的,所以经他们的手调教出来的牡丹,都是天下一顶一的大美人、大贵人。

洛阳牡丹,贵为国色天香是名副其实的。无论是黄是白是红,还是那紫那黑那绿,哪一种色彩都美不胜收。那香,减一分则素,增一分则荤;那色,浓一分则肥腻,淡一分则寒瘦,每一朵花都是恰到好处的盛开。这样的美,怎不让天下人喜欢呢?如果有机会再到洛阳,我一定好好地观赏一下牡丹,在那里多逛上几天,看看能否沾上些富贵之气,也不枉了我对牡丹的一腔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