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好句子
倚栏轩 > 情感文章 > 情感美文 > 正文

一竿风月

作者: 知梅2012/03/31情感美文

清明过后,村东头的老洼渠水已不再冰冷,渔草被清澈的渠水冲洗的鲜绿明亮,草节忽然间长的又粗又长,细细的叶子像紫菜叶一样在明静的水中随水流咨意飘摆,一些小鱼小虾和泥鳅也不知从哪儿钻了出来,或在水草中毫无顾忌地游嬉,或吞吐着浸水柳枝,显得灵动宜人,是那么的生机盎然。春余夏始,洛水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开始了。

渠岸上总会出现一些残弱的闲散人员和我们这些不安分的孩子。大人们常常或蹲或坐在渠沿边、桥墩上,捉着自制的鱼竿,一边吧嗒着汗烟,一边静默地像打瞌睡似的望着水面的浮子,小孩们或三或五的围在他们身边,都自觉地屏着气,不动,不吭声,只是目不转睛的盯着浮子,在鱼虾钓出的一霎时,都雀跃地围上去拉丝线,取鱼虾,并把拍死的蚯蚓段挂在鱼钩上,那一景,真可谓“静如处子,动如狡兔”。

这些钓竿是极其简单的。较为讲究的人用家里夏天撑蚊帐的竹杆作鱼竿,用尼龙丝作鱼线,用麦芒针(即大头针)制作鱼钩,剪几段公鸡毛的粗梗作浮子;其他大多都是找一根芦苇,或是一根较直的树条来做鱼竿,用几根洋线搓合在一起当鱼线,把小洋针用火烤红后,弯曲成鱼钩,鱼浮子则用几节高粱穗的细杆或剥了皮的大蒜杆制成,用破碗或瓶子盛着从粪坑边挖来的又黑又红的蚯蚓。现在看来,这些钓具是极其短小而粗糙地,然而就是这种原始的渔具和原始的方法,居然钓到了成桶成桶的鱼。

没有钓竿的我也不会闲着,偷偷地从家里拿出一个小竹篮,在篮鋬上拴一根绳子,跑到水渠边,把篮子扔到水里,再慢慢地拉出来,每篮子也总能捞获些小鱼小虾,把小鱼抓出来装进玻璃瓶中;把青青的小河虾,捏出来,学着大人放在嘴中一咬,腥腥地,咸咸地,别提多美了。遗憾的是没有钓具,不能满足童趣,想拥有一根钓竿,竟成了儿时的渴望。

转眼就到了入学的年龄,农村也开始包产到户了,村里已少有闲人在渠边垂钓。而我在上学之余,也总要帮家里做些家务,干些农活。这样,捕鱼之趣也就慢慢地淡忘了。

入伍后,来到了红土高原,滇东北山区有许多小溪流,也就汇聚成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水塘,常年有水。

我的班长是个军龄十余年的老志愿兵,是云南的哈尼族。他野外生存能力好像是与生俱来的,上山随便转一圈就可采到鸡枞、黄菇、干巴等许多鲜美的菌类,到稻田或小溪中走一走,也能轻松地捡到成筐的田螺,摸到成桶的鱼。但我害怕那比大拇指还粗的蚂蝗,巴掌大的蟾蜍和水面上如箭而奔的水蛇,总不敢下水。但鲜美的鱼香,却勾起了钓鱼的期望。

于是我到镇上百货店买了鱼线、带倒刺的鱼钩以及花花绿绿的塑料浮子,但老班长却不让我买伸缩式的鱼竿。回来后,老班长早已到礼堂后面那片竹林砍了两根细长柔软的毛竹,在那里用碎碗片刮着毛刺,我才明白原来他早已“胸有成竿”了。我学着他,笨手笨脚地剪了丝线,穿了浮子,在鱼线端头系上了三个鱼钩,又学着老班长把他用铅丝敲打出来的坠子,卡在了鱼钩上面的丝线上,看着自制的鱼竿,周身都沉浸在愉快之中,似乎已钓到了成桶的鱼,实现了多年的愿望。

终于盼到了星期天,我俩早早的起了床,携带干粮和渔具到了营区后面的山坳中,那里没有人家,却有一个自然形成的水塘,约有十多亩大,水质清澈,渔草肥美,每年春节前当地百姓都要从塘里打出许多鱼分给村民。

老班长先是围着水塘转了一圈,选了两个水草少的小水荡,熟练的撒下鱼食,打好窝子,撑起鱼竿。我学着,挂了鱼饵,放下鱼钩,调整好浮子,满心欢喜的的享受着钓鱼之始。然而结局确是令人失望的,到了中午,饿得肚子咕咕直叫,晒得手红脸疼,站得两腿发软,急得两眼冒火,之间与老班长交换了两次钓位,两次鱼竿,然而终无所获,一条小鱼小虾都没有钓到,老班长却悄无声息的钓了一桶大小不一的鲤鱼、鲫鱼或鲢鱼。自恨无钓技,自怨无运气,果真如当年和绅为解乾隆爷空竿之囧,而奉承“鱼畏龙颜不上钩”吗?来时的兴奋和期待已荡然无存,归途中伴随的却是满腹的颓丧和失望。

几年后,高校毕业,来到了圣地拉萨。拉萨水源丰富,由于人口稀少,藏胞也从不吃鱼,少有打扰,鱼类有着难得的清静。在拉萨河,在拉鲁湿地,在城郊的沟沟洼洼,到处都可以看到成群游弋的鲤鱼、鲫鱼、拉萨鱼和蹦来跳去的泥鳅。天气变暖,门外的小水沟两侧随时都可以看到垂钓者在尽享钓鱼之趣。但我不钓也不近观,首次钓鱼之败,使我对钓竿仍心存怨望。

直到前年,已达不惑之岁,岁月的年轮、人生角色的不断变化无不改变着人的爱好和趣味,影响着人生轨迹,概莫能外。忽一日,不知哪一根神经牵出了想钓鱼的念头,于是驱车到拉萨最有名的渔具店,花去了好几千元,购置了收缩鱼竿、轮式鱼竿,太阳伞、遮阳帽,捞海、支架、拌食盘,还有十几种窝食、鱼饵等等,有些装备到现在我也说不准名字,也不知怎么用,但必竟置办齐整了。

第二天早晨,我赶到了驾驶员早已联系好的钓鱼去处。到了渔塘,早有人已准备好了“钓鱼台”,并提前一天打好了窝子。寒喧过后,又帮忙取出渔具,装好浮子、鱼钓,随即挂食甩竿,开始钓鱼,运气之好令人难以置信,一会就钓了十多条,条条斤余。坐在小椅上,上有大伞遮阳,下有帆布铺地,手一伸有人点烟,口一张有人递水,钓出鱼有人下钓,鱼取下后有人上饵;钩落时,尽是奉承之语,鱼起处,满是恭维之声。虽然眼尽俗物,耳尽俗声,然我本俗人,胸中也藏些许俗事,短暂的成就感使我一扫阴霾,总算尽了钓鱼之兴。归途自思,是我的“钓技”突飞猛进,还是因为我的“虚名”,鱼是否也会“趋炎附势”?事后方知,是朋友在我去之前就到集市上买了千尾鲤鱼放养在小塘之中以尽我兴,短暂的愉悦嘎然而止,顿觉尴尬,忽然有种被“鱼钓”的涩味涌上心头,再没有了抚玩钓竿的欲望。

前日,妻子在电话中告诉我,岳父自去年夏天以来,嗜上了钓鱼,三伏三九,风雨无阻,都会欣然接受大自然愉悦的邀请。我默然。仿佛看到在伊洛河畔,一渔翁一钓竿,收放自如,安之若素,心绪澄明,了无牵绊。

前半生的在乎与执着,拥有了一根奢侈的钓竿,却没有钓到智慧,钓到情趣;愿后半生能活的明白,感受大自然的恩泽,一如摛一缕清风,沐一身夕阳,钓一竿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