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好句子
倚栏轩 > 经典美文 > 生活随笔 > 正文

又到三夏大忙时

作者: 长笑2011/06/16生活随笔

麦子熟了,又到三夏大忙时。

其实现在的三夏容易过得多了,收割机一过,秸秆粉碎了,麦子脱了粒,唯一着急的是晒麦子和浇地,家里留守的妇女完全可以胜任,外出打工的人根本不用回家。

过去不是这样,过去的麦收是抢:抢收、抢种、抢锄。和谁抢?和天抢,因为那时候无论是种还是收都要看老天爷的脸色。经常有这样的年头:辛辛苦苦一季的收成,麦收赶上雨,家家户户的麦子长了芽,几乎和没有收成一样。所以,那时候的麦子是不能等到干透再收的,人们在麦子黄了以后就开始抢了,农人常说,什么时候麦子进到仓里才算有了收成。故此,大家都是顶着星星下地,披着月亮回家,哪一个麦收也要掉几层皮。现在种也容易,收也容易,农民的工作量减小了许多。

喜欢金黄灿烂的麦浪,一望无际的麦浪有一种气势,它连接着天,抚摸着云。麦浪一起,不是顺风向的一边倒,而是翻腾着,舞动着,似乎有席卷一切的气势。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齐刷刷的铺上了一层漂着香气的麦子,是一个巨大的粮仓。如今,田野里的麦子少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大幅度降低,远远望去,再不是过去无边无际的金黄,而是五颜六色。这有两个原因,一是许多人开始种植经济作物,二是种地确实收入低。种一亩地,收一茬麦子一茬玉米,按高产算,小麦收一千斤,玉米收一千斤,除去成本,能赚一茬玉米,也就是赚一千斤。一千斤玉米卖一千多块钱,但多不了多少。别忘了,这是整整一年的辛苦。一个农民进城打工,一个月就可以收入两三千,怎么算种地也不上算。所以,农业的出路在规模化,抛弃过去那种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农场化,甚至工厂化,直接出半成品或者成品。这里有一个问题,农民的地可以不种,但他们绝不撒手,因为我们的文化决定了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有地就能活下去,如何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发展集约式农业,是未来一个课题。可以肯定的是,一个崭新的耕种模式肯定会到来,届时的农业会再有一个大的发展。当然,解决好土地所有制的问题是关键。

华北的夏收已经开始,农民正忙,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