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好句子
倚栏轩 > 情感文章 > 亲情文章 > 正文

我的父亲母亲

作者: 嫣然~晨曦2013/11/13亲情文章

“父亲”“母亲”这两个词是多么亲切,我想,这世间,再没有比“父亲母亲”更能让我感到温暖的字眼,也再没有谁能抵得过父母在我心里的份量。

每次,回到娘家,放下手里的东西,我总喜欢默默地看看家里的一切摆设,尤其喜欢看墙上挂着的绿色相框中镶着的老照片。一张照片一段记忆,一张照片一个故事。我在众多泛黄的照片中独自陶醉,流连忘返。它,使我的心潮随着思绪不断起伏,将零碎的记忆一瓣瓣地拾捡,之后拼凑成一幅幅清晰动人的画面,将心徜徉在其中,在所有喜怒哀乐的故事里面,感动着。它引领我一路回味散落于流年中的点滴温暖。

其中有一张照片于我来说一直有着恋恋不舍的情结,因为照片中,有最疼最爱我的人--我的父亲母亲。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母亲都很节俭,他们从未去过照相馆,所以很少照相,照片自然是少的可怜,我心心念念想要给他们拍一张合影。关于父母这张合影,纯属机缘巧合。(因为记得那时候,父亲在平定给二哥经营醋店,相机是和二哥借来的)我已经记不清照片是哪一年照的,我只记得那天是个特殊的节日--元宵节。

记得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围在一张桌子前,吃着父亲和母亲在元宵夜包的饺子,我们一家四口有说有笑,温暖顷刻间充满整个简陋的房间。那种温馨的画面至今记忆犹新,一如往日。待到吃过饭以后,我打开抽屉取东西,瞬间,我的眼睛一亮,就像被磁铁吸引了似的,一股兴奋,差点尖叫起来--我看到了一架黑色的老式相机静静地躺在里面,等着我去发现。然后,我冲着父母亲大声喊,迫不及待的让他们把衣服穿好,吵嚷着要给父母照张合影。其实,我承认,我拍这张照片之前想了很多。一是想,日后他们老了,在某一个清晨或是黄昏,父亲或者母亲孤单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看或者触摸一下,回忆回忆温暖的旧时光;二来是心中清楚,我阻挡不了岁月,无力阻止父母老去的脚步,其实最怕的是突然哪一天,他们突然地离开了我,而未能给我留下一点点念想。因为那个时候,父亲已经患了萎缩性脑梗。所以,我要提前为他们拍一张合影,给他们也给自己做个留念。

照片中的父亲母亲并肩坐在床上。那年,父亲刚刚四十岁出头的光景,母亲比父亲小三岁。母亲的神情略带严肃拘谨,眉宇间透着倔强,我想拘谨可能是因为不太喜欢照相所致;而父亲的表情却与母亲大相径庭,他脸上有的是洒脱、从容。他们的脸上透着沧桑……看到照片中父亲和母亲年轻时的那般模样,突然觉得,岁月真是一个神偷,它使用着完美的掉包计,把病痛和沧桑与父母的健康和年轻掉了包,然后有恃无恐、心安理地偷了去,再然后,把他们扔在残酷的尘世里面打磨、考验。每每想到此处,心,便一揪一揪的,被酸楚和心疼塞满,占据我的心房,泪,无声滑落,记忆的闸门随着思绪迅速拉开,细碎的往事一一涌至眼前。

父亲和母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没有高贵的血统,没有富裕的家境。虽然,奶奶生了四个儿子,但父亲却也比母亲幸运。父亲和母亲相比,最起码读过几年书。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的班主任就是父亲年少时的老师。九岁的时候,我已经三年级了,依然一副假小子的模样,顽皮、刁钻、叛逆,种种缺点不一而足,气得张老师咬牙切齿,恨铁不成钢。她认为,我其实很聪明,但没有把心思用在正道上。每当这时,张老师就用一支黑色钢笔,指着我的眉心说,父亲也是她的学生,但却和我不同,父亲在我那么大的时候,是个好学上进的孩子,除了成绩优秀之外,还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优点不胜枚举。由此,父亲的完美形象也在张老师口中塑造而成,潜移默化之下,便暗中发誓,我要向父亲一样,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母亲和父亲所受的文化教育迥然不同。姥娘生了两男四女,除了两个舅舅读过书之外,母亲和三个姨妈基本没有读过,关于母亲小时候的事情,都是从外婆和母亲那里听来的。母亲说,在她小时候,经过了文革,家中财物被洗劫一空,家道中落。后来,在她十三岁时,姥爷得了疾病,不久之后撒手人寰。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姥娘才四十不到便守了寡,她一手拉扯着六个孩子,可想而知会有多么艰难。或许是那个年代还残留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亦或许是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的压制下,母亲和几个姐妹都未接受过文化教育。母亲十岁就开始厨房,为姥娘分担家务,顺便在大集体挣工分,除了大集体的劳动之外,还割猪草、喂牲口,样样都做。母亲的最大遗憾,就是今生未能读书。

父亲和母亲在文化上有很大的落差,在旁人看来,父亲和母亲之间似乎没有共同语言,沟通一定很困难。其实不然,这么多年来,父亲和母亲感情非常好,父亲没有因为母亲是个文盲而对其有所轻视。父亲和母亲之间的故事暂且不谈。是的,母亲确实是真正的文盲,但丝毫不影响她的为人和品性,她有善良宽厚地胸襟,坚韧不拔地信念,父亲在外打拼的时候,多数是母亲照顾我们姐弟两个的日常生活。

还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书本上出现了“吉林”两个字,我指着书问母亲这个词念什么,母亲说:“吉(gu)林”,听完后,我和弟弟便哂笑起来。而父亲表情严肃,沉默不语,他的静默让我们感到特别害怕。后来,也没有责备我和弟弟,只是静静地看着母亲站在一边陪着我们笑,笑得那般苦涩酸楚。我们姐弟两个笑话母亲,笑她连这个简单的字都不认识,对她的错误的作答施以如此尖刻地嘲笑,现在想来,我们真不懂事。今天,我依旧固执地认为,我那时的言行不是童言无忌,纯粹就是我的自以为是,觉得认识几个字很了不起,其时完全没有在意更没有用心体会过母亲内心的感受。生于艰苦年代,长于贫寒之家,母亲未能念书接受文化教育,这些,并不是她的错,不是她想要这样的结果,我问自己,难道母亲就不想读书写字吗?难道母亲就没有自己的理想吗?不是,肯定不是的,而是这一切都是年代的过错,家境的贫困,以及封建意识的误导等造成的,母亲只能把她的终身遗憾转化为深深地期望,然后将它寄托在我们姐弟两个身上。这些暂且不谈。

母亲很勤劳。在我记事起,就没见她睡过一次懒觉。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床,麻利地拾掇家务,做饭洗刷,外加地里的农活,多半是她在干着。在我们面前,她从来没有喊过一声苦一声累。农忙时,母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闲时,就在家里缝缝补补,洗洗刷刷,做着琐碎的家务劳动,母亲是闲不住的。

在我和弟弟的学习上,母亲是帮不到我们什么的,我和弟弟的作业,都是自己独立完成,她从不担忧这个。只是在我的记忆里,有一件事情难以启齿。记得上小三年级那会,大多数同学经常买零食,而我家的条件不允许我这样。但又受不了同学的嘲笑,一念之差,我竟然对母亲撒了谎,我和母亲说学校收费,要统一买作业本,后来,母亲问了同学的家长,结果可想而知,谎言被母亲拆穿。回到家里,她佯装不知道真相,问我要钱到底干啥,我理直气壮地说学校要钱买本子,所以……话未说完,就看到母亲的脸阴了下来,她火冒三丈,骂了我一顿,说,好了不学,坏都学会了,紧接着又狠狠地揍了我一顿,她边打边骂,说我千不该万不该,不该为了虚荣心而心生邪念,谎言欺骗她,她说我们家的人,就算穷,也要穷的有骨气。

其实我知道,打在儿身,痛在娘心。我身疼,母亲心疼。自那次,我就摒弃了一切外界诱惑,暗暗下定决心,每天都告诫自己一次,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决不能再给父母丢脸,让别人来看笑话。后来,父亲回家也知道了这件事,但他始终没有指责我半分,只是用严肃的神情,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做人要光明磊落,走路要脚踏实地,将来才能站稳脚跟,越走越远,才能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别人征服别人。其实,他的内心更多的是自责,自责自己没有本事,未能让我们过上富裕地生活。虽然,父亲每日都是从家里带着饭,骑着自行车去外地拼命地工作,天不亮就走,天擦黑或者半夜才回来……到头来,工资都是一年一算,多的时候也就千把块钱。这点钱只能贴补家用,哪有闲钱供我们买零食,肆意挥霍呢?

母亲土里刨食,父亲在外打工,如此这般,生活也过得紧巴巴的,容不得一点浪费。好在母亲精打细算,倒也过得波澜不惊。普通节日,我们顶多吃一顿素馅饺子解馋;就算过年,也是如此。我们身上没有别人家孩子那样的新衣服,穿的都是打着补丁的衣服,脚上穿着母亲亲手做的布鞋。就那样,我们的家依旧是喜乐融融,温馨满满。再不去仰望别人,更不去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吃的什么穿的什么……父亲母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满足我们的小小愿望,也许是一袋爆米花,也许是几块饼干。过年的时候,好吃的东西,他们宁愿自己少吃一口,也要留给我和弟弟。只是,我们那时候从未发现这个细节,没有关注过他们的一举一动其实都是充满爱的。现在我已为人母亲,当午夜梦回,看着熟睡的儿子,不经意间就会想起在父亲和母亲的疼爱下度过的年少时光,我的内心是歉疚的,一直想和父母说一声对不起,年少时的我顽劣、叛逆、刁钻,我那时候真的是很不懂得体谅父母,不懂得珍惜。以至于几年后,父亲突然生病,使我的内心有生以来第一次感觉到惧怕失去,第一次知道了父亲母亲在我心里是如此重要。父亲的身体状况对母亲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痛不堪言。

母亲为了给父亲治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经济上一落千丈。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母亲也借了两千多块钱的外债,两千对那个年代是个什么概念,或许别人会笑,不就是两千块钱吗?可对我们来说,无疑就像天文数字。那时,我才知道,我才懂得,平淡是福,健康是福,只要一家人健康平安地在一起就好,只要能吃饱穿暖就够了,世界上还有什么比父母健康平安更为重要的呢?可悔之晚矣,父亲的身体再也没有因为我的彻悟而有所好转。他的脾气因为病情偶尔变得暴躁,偶尔极度消沉,开始了不断地饮酒,我理解父亲,他是想借酒麻醉自己,他饮下的不是酒,而是这么多年来,所有所有得痛苦、无助、无奈和对家庭的愧疚,当然还有那些血浓于水的爱,只是,这一切都难为了母亲。

父亲病情严重的时候,母亲一直陪在他身边,端水送药,问他渴不渴,饿不饿,想不想方便,要么就是父亲睡着了的时候,帮他掖一下被子,冰心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当然这些包括奇迹了,我偷偷的祈祷上天,赐我们一个奇迹,让父亲好起来吧,我们不能没有父亲,母亲更不能失去父亲……

一年多的时间其实是转瞬即逝,但在父亲生病的那段日子,我们的家陷入一片灰暗,好在父亲的病情发生了转机。经过了高价药物治疗,逐步有了一些好转,尔后转用普通药物控制病情进一步恶化,病情稳定了下来。可是服药不到一年,倔强的父亲却开始拒绝吃药,仅仅几块钱的“脉通”他都拒绝服用。我和母亲连哄带气,无论怎样都没用。每次,我逼着他买药、吃药,他总是叹着气说,没钱。我知道他这样做都是为了我们这个家,不想让所有地负担压在母亲身上。母亲说,你要有个好歹,咱们不是还的花大钱吗?父亲摇摇头说各人的命,慢慢会好起来的。看着母亲憔悴的面容,父亲觉得自己废了,他开始东一头西一头找工作。他是有病之人,能挣钱的活基本上都是苦力劳动,对于父亲的身体状况,找工作成了一大难题。后来,万不得已,才去帮二哥经营那家醋店。二哥的店在县里,因为离家太远,父亲就只能住在店里那间狭窄的只能转过身的房子里。可这样一年都头挣的钱除了自己花销,就所剩无几了。

父亲不在家时,琐碎的家务和田里的活计都压在母亲的身上。看着日渐消瘦的母亲,疾病缠身的父亲,我心疼却又束手无策。那年,我小学毕业,考上县里的二中,当拿到通知书的那天,父亲回家了,看着鲜红的录取通知,父亲和母亲百感交集。是啊,儿女有出息不正是他们所期盼的吗?村里的人见了我总会投来赞赏的目光,说既然考上了就好好学习。我考上二中的消息如风一般,传遍了村子。

按理说我应该开心应该骄傲才是,可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眼下,我们家的条件和境况,犹如陷入了泥沼,步入了荆棘。虽然,我的内心十分渴望去城里的学校念书,那是多少农村学生梦寐以求的啊!可是……可是我父亲母亲这样的累,我于心何忍啊?难道我就为了自己,不顾及父母所受的煎熬,所受的苦和累吗?不顾及压在他们肩上的千金重担?不,说实话我真的做不到。晚上闭着眼睛躺在被窝里前思后想,终于,下定决心,将我的想法告诉父亲母亲。我说,去城里念书,学费太高,高的可怕,父亲病了,挣不来钱,光靠母亲一人,咱们家承担不起,我不想……我的话还没说话,父亲第一个站出来不同意。父亲说,既然考上了就该去念,多好的机会啊,闺女,只要你好好念书,比什么都强,我和你妈苦点累点不怕,只要你给咱用心念书,我们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你,没钱,我们可以去借呀!我立马反驳说,我决定了,去乡里念吧,只要用心只要努力,在哪念书不都一样嘛!母亲说,你可想好了,不要等到将来后悔,埋怨我们啊。我笑着说我不会埋怨的,我会为自己地选择负责到底的。就这样在父亲和母亲的辛勤劳动下,我上了乡里的一所普通中学,离家五里地,每天步行走着去,每天五点,母亲就起床做饭,早晨的中午的都给我准备停当,偶尔我起来晚了,母亲还得给我梳头发。但我只上了整整一年,因为一所普通中学,都让父亲和母亲吃了很多的苦瘦了很多累,真的实在是太苦太苦了,以至于我后来有了辍学打工的想法。虽然父母坚决反对,但他们终究没能推翻我做的决定。

社会对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个陌生的概念。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感觉浑身不自在,好在我天生见面熟,三五日的就和同事领班都混熟了。那时候工作常常三倒班,忙的时候要加班,常常做到半夜两点半才结束。我所在的厂子坐落在马路边,与我家中间隔了一条河,一座桥。半夜下班,看着漆黑的夜,我总是急慌慌地一路小跑,总觉得背后有嗖嗖的风声,怕鬼跟着似的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刚刚跑过马路到桥头哪里,就看到一束灯光在向前走,当我继续跑上前去的时候,才看到是父亲。他拿着手电来接我了,内心的暖流一股脑儿涌上心头。我和父亲并肩走着回到家里。推开破败的木门,看到屋子里的灯亮着,我知道母亲在等我们。进了屋里母亲说洗了手吃饭吧。我径直朝厨房走去。厨房漆黑的灶台上,挨着火的地方放着热气腾腾的面,上面卧了两个鸡蛋。鸡蛋,母亲一直不舍得吃的,只有过节吃饺子才用,说实话,上班十几个小时了,五脏庙早就缺了香火,我不再多想什么,端起碗来,揪着清泪吃了个精光。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盛满了亲情,它,驱散了我所有的疲惫。

第二年,村里的针织厂生意萧条,一落千丈,最终宣布倒闭,就连员工的工资都未结算清。失业在家的我心里苦闷,不断打听工作,恰巧,我的同事说,他们要去石家庄,反正我不想在家里闲着靠父母养活着,也不想看他们那么累。我和父亲母亲说要去石家庄打工,母亲不放心,不让我去。父亲说,孩子大了,路需要自己选择,随她去吧!记得那天清晨临走,父亲和母亲帮我拿着两袋子行李,送我上了高速。上车前,母亲从上衣口袋掏出五十块钱递给我说,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啊!我含泪点了点头。父亲半低着头没有说话,只是用粗糙的手帮我拽了拽衣服,在他抬头的那一霎那,我分明看到父亲眼睛里闪着泪光。我在他们的注视下上了开往石家庄的车。呵,要离开父母和家乡了,这还是第一次走这么远,心中总有万般不舍。车渐行渐远,我从车窗望向窗外,眼睁睁地看着父亲和母亲的身影消失在尘雾中。这一走就是好几年,工厂忙的时候基本请不来假,只有快过年的时候或停产的时候才能回家。起初进入新的环境,身心都不适应,没过多久,我就开始想家了。但我没钱打电话,后来同事告诉我离单位几里地之外有个地方可以寄信,我简直乐坏了,真想听听父母的声音啊,但我知道这不现实。我只能晚上下班,坐在四处透风的宿舍给家里写信。我告诉父亲母亲我很好,不要惦记,嘱咐他们二老照顾好自己,告诉母亲不要让父亲干重活……总之都是一些碎语,写了一大张,第二天就寄出去了。据邻居说,收到信的时候,父亲不在家,母亲不识字,叫来邻居帮着念的信。邻居说母亲听了我的信,哭了,哭得很伤心,邻居念着念着也哭了。或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母女天性吧?!儿女就算走的再远,也走不出父母的心灵广场。

几年后,我成家了。一开始,我的婚姻还觉得风平浪静,就算没有甜蜜,至少也是简单踏实的。可后来才发现,实际上我是将自己推进了火坑,选择了一段不幸的婚姻,一个对家庭毫无责任心、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丈夫。父母为了我的事情,十分苦恼,他们伤透了脑筋伤透了心,每日吃不好睡不香,整日忧心忡忡。尤其是母亲睡眠一直很差,半夜常常被我的事情折磨着醒来。父母在这样的情况下,担忧了我整整十年。十年啊!十年是个什么概念。当然我对他们的想法心知肚明,他们也希望我能结束这段婚姻,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但他们始终没说。他们知道,他们懂我,我放不下孩子,就如他们放不下我一样。只是我每次看到父母的眼神,我的心一直在疼,在流血,我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女儿,在经济上我什么都帮不上他们,心里真的很痛苦很内疚。或许,别人对那种感觉无法感同身受吧!?

如今,母亲只身在外打工偿还债务,养家糊口。父亲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腿部肌肉也在萎缩,不能走稍远的路了,更不能再工作。父亲也一直央求母亲给他找点工作来做,母亲不同意,是因为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怕父亲有个三长两短的话自己可怎么活。母亲说,父亲病了这么多年,她都挺过来了,还有啥受不了呢?也许这就叫相濡以沫吧!我一直知道母亲不能失去父亲,若是失去了父亲,母亲等于是去了一只臂膀,她的那片天就彻底塌了。现在的父亲就像个孩子,母亲宠着他,我也顺着他,只要父亲开心,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了。

细细想来,父亲的病了快二十年了。在这二十年里,父亲和母亲在风风雨雨坎坎坷坷里摸爬滚打,什么都经历过了。年轻人受不了的苦他们受,别人不愿干的活他们照样干,为了什么呢?还不是为了儿女吗?还不是为了心中的一个信念吗?母亲常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父亲也常说,活着就要活的有尊严。虽然工作不够体面,条件极度艰苦,生活水平也差;虽然父母白天晚上像陀螺一样连着做两份工;虽然他们特别苦特别累,但他们从来没有因为种种而后退过。按他们的话说,不想依靠孩子,孩子们好,他们就放心了。父亲母亲这一生都是在无悔无怨地付出。

此时此刻,我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何为父母……

后记:每当回娘家,我都会情不禁的看着父亲和母亲并肩坐在床边的那老相片,不免感叹浮生若梦,岁月无情。父母亲的青春年华早已被岁月淹没在落落风尘中,而今,青丝变白发,仅剩的是病痛和沧桑……当下的我只想及时行孝,或多或少,尽心就好。望天下所有子女,都能好好孝敬我们的父亲母亲。父母生我们不易,养我们更不易,他们当牛做马,任劳任怨,为我们拼命挣钱娶妻成家,我们醒醒吧!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只有一个亲亲的父亲和母亲。现在不尽孝,难道是要等到我们白发苍苍垂垂老矣,被我们的儿女冷落或抛弃的时候才幡然醒悟吗?才懂得感恩吗?不,那个时候太晚了,现在我们就行动吧,陪着他们一起走过一起看过晚年的风景。去做一个为人子女亦为人父母该做的事情吧!就算,就算你是为了自己的下一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