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好句子
倚栏轩 > 情感文章 > 心情随笔 > 正文

人人说故事

作者: 王映梅2013/11/07心情随笔

这是来自身边的故事,来自亲情的故事。

追溯回十八世纪五六十年代,座落于梅州市有着落后贫穷之称的五华县便是我的家乡。听说,当时因为战斗中期,劳动力都在战斗都消耗了,毛爷爷的鼓励生育政策导致普遍家庭都是大家子,处于妻子一个,孩子一帮的状态。我爷爷奶奶旗下有着7个,六个儿子,一个女儿。

当时来说,这一现象再普通不过了,周边的邻居,远方的亲戚也都习以为常。现在我还时不时的说起,那么多小孩可怎么养吖,这不,时不时叔叔就会说起,现在的生活是越过越好了,自改革开放,生活水平是步步走向小康啊,想当年我们是一大家子围着几根红薯。名副其实,爷爷在爸爸十八岁的就丢了一大家子快活去了,爸爸是家里的长子,最小的叔才六岁,温饱问题严重影响着大家子的生活,东拼西凑,有一顿没一顿的挨饿着。不知是老天究竟眷顾着老百姓,还是亲朋好友的关照下,他们总算是熬过去了。

自我有印象以后,大家子的生活总是一筹莫展,先是婶子的去世,留下三个小娃,再到奶奶的离去。说到奶奶的离开,我不得不说一句,奶奶的离开的确是个意外,说生病就生病了,说走也就走了,我不知道她们的哭声是否真实,却深知伤心来得及时,她的离开是在大家喜庆着的日子,年后的第三天,大家都沉溺在过节的气氛里,大家子却守在奶奶的病房中,陪伴着她最后的几天,我想,奶奶一定走得不甘心,因为她还没看到她孩子的孩子开枝散叶,更没有尝过快乐的滋味啊,一辈子还没享过福呢,当我们还来不及为她送上一句温暖的话语,她这个一家之主就这样走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了。

大家子的日子还是过着,只是四分五裂更严重了。这得从叔叔们的伴侣说起,有着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味道,婶婶们来自不同的文化风俗,性格各异。在我看来,最好的婶已在奶奶离开之前离开了,其她,除了称呼,我实在回想不出和她们的交集。自古以来婆媳问题伤脑,不得不补充一句妯娌关系伤肺呀。这问题在奶奶生前都有了,奶奶的存在,还可以让她们几个勉强凑在一起,现在路上碰见都绕道行走,无疑是一大奇观啊。几年前姐姐出嫁,妈妈放下所谓的架子,请存在问题的婶婶来吃饭,她还真不泄吖,直接回绝了,妈还真心想和好呢,毕竟是家和万事兴嘛,这不,第二回上门,把十几年后的事都给搬出来解说了,这倒好,婶婶还不感冒。后来呀,关系就这样咯,各找各妈。不得不怀疑,这关系严重影响着我和婶的关系吖,路上碰头,向她问好也爱答不理的。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怎么就上演了这场悲剧呢。

是婶的离开,让她一小家子遭遇不幸吗?命运和她们开了个可恶的玩笑,婶离开时,最大的七岁,最小的才1岁,中间的就送姑姑了。十几年过去了,来自两个家庭的小孩聚集到一块,戏剧化的情节在这个时候一演了。来自一个爸妈的小孩,性格自然就差之毫厘啦,在同一个问题上,喋喋不休。常常因为这事弄得我们是晕头转向,可谓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无疑青春期的伙伴们是热血的,更是脆弱的,在我看来,这个正牌老爸的角色最难演了,面对两个来自不同生长环境,偏袒了谁都不合理。例如:家务,旁观者清的我看来,两个的确是不能分担家务的孩子,从小的她们就缺少母爱,正牌老爸是又气又疼,常常他自己动手,免得落个自讨无趣的下场。

他是一天天的瘦小。半年前,年仅十六岁的妹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离开了,传说是和工厂的某某“私奔”了,这样的打击对他来说,无疑是他的过失啊,子不教,父之过,常常叨念着。接踵而至,传出,年仅十八岁的妹,想走十六岁的旧路,这打击是有形的,更是沉重的。一天中午下班回去,听到隐约传来的抽泣声,一波接一波,声音如此的可悲,可叹。也许他真的累了,不知道他完整的心能否再拼回。青春的叛逆,使她们盲目地跟随社会的脚步,却忘记身边还有他,辛勤了大半辈子的他,落个妻离子散……

大家子的生活还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