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好句子
倚栏轩 > 好文章 > qq日志 > 正文

原谅才是爱

作者: 高烛红妆2011/04/14qq日志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母亲做的饭菜没有以前可口了。好不容易回趟家,吃一顿盼望了很久的母亲做的饭,不是盐放多了,就是饭烧糊了。要知道小时候最喜欢吃她做的饭菜了,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家常菜肴,在母亲的巧手下都是那么精致、可口,让人一见便胃口大开。乡亲们都知道母亲的手艺好,哪家来客人了忙不过来,都会请我母亲去帮忙做饭。逢年过节,亲戚们来我家总有过夜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家的饭菜好吃。

近段时间母亲更加糊涂了,回家吃饭发现母亲连碗都没有洗干净,白净的瓷碗内里还沾有饭粒。这在我家可是从没有过的事情。母亲对卫生的要求一直都很高,我们从小就是被这样教育长大的。我忍不住埋怨了几句,母亲也只是皱皱眉头,继而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像小孩子一样腼腆,一个劲的说下次一定注意。

出了一趟远门,把女儿送回母亲家住了一段时间。回来后马上给母亲打电话要去看女儿。一进门,好心情全没了。孩子一个人在家里看电视,父亲和母亲都不在家,客厅里乱糟糟的,沙发上搭着衣服,水桶扔在屋子中央,地面上也满是灰尘,一看就有好几天没有拖地了。我心烦的很,把衣服简单的收拾了一下,找来拖把胡乱的拖了一下地板,也没什么心情去做了,和女儿一起坐下来等母亲回家。

不到十分钟母亲背着锄头回来了,大声的唤我的小名,我却笑不出来:“妈,跟你说过了我要回来的,怎么还没有做饭?”母亲一边擦汗一边连声答应:“我就去,就去,刚才一点事没有忙完。”

母亲去了厨房,我也追进了厨房,又补了几句:“妈,这房子修得这么好,怎么不搞好卫生啊?你看看,这屋里乱成什么样了!”

“哦,我晓得!”母亲一边切菜一边回答我。电饭锅里冒着热气,锅里炒着菜,父亲在灶前烧火,烟熏火燎的。

我帮着摆桌椅,女儿帮忙摆碗筷。大家齐心协力,不大一会儿,饭好了。我负责盛饭。拿起第一个饭碗,我就来火了,碗边不仅有一颗没洗掉的饭粒子,碗底还有没洗干净的油渍。我又忍不住了:“妈!你怎么搞的,连碗都没有洗干净!怎么屡教不改啊,提醒你好多次了!”

“啊?!”母亲一脸抱歉,“我还是认真洗了的。”母亲把碗端到水池边,重新冲洗了一遍。父亲没有做声,把筷子收起来,也在龙头下面冲洗了一遍。

桌上有我最喜欢的炒芹菜和煎豆腐。我夹起一块豆腐送进嘴里,又有点咸。豆腐上还沾着一些黑色的小末末。我的话又来了:“妈,下次煎豆腐,要把锅洗干净了,你看,这个样子!还有,要少放点盐,我不喜欢吃咸菜,你又不是不知道!”

“好!好!我刚刚忘记了,不知道放了几次盐,也不记得了。”母亲一直点头,脸上的歉意更加明显了。

一顿并不是很合胃口的饭菜结束了,母亲和父亲又忙着收拾碗筷,我和女儿去客厅看电视。自从嫁了人,母亲几乎不让我做家务,我也已经习惯这样了。

陪女儿看完一部动画片,我站起身来,想出去走走。听到了母亲的声音。她的嗓门大,和邻家的伯母在菜园里聊天。

“树老能当屋梁,人老就不中用啦!”这是母亲的声音。

“是啊,老了,活儿干不好了!”邻家伯母也在叹气。

“女儿都嫌弃我啦!岁月不饶人哪!以前我可是什么活儿都干得好的,谁不夸我做的饭好吃???????”

我的心猛地一沉,突然觉得自己今天数落母亲太多了。“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我很懊悔自己的武断和无礼。

晚饭时我第一次近距离地打量母亲,不禁大吃一惊,在我的记忆里的母亲的满头黑发,已经快要消失殆尽了,取而代之的是满头花白,偶尔间杂着几根稀疏的黑发。

我在晚饭时一句数落的话也没说。

饭后还是母亲洗碗,她总是很努力的把眼睛往碗上凑,洗了一遍又一遍。原来,母亲的眼睛已经不再明亮,没有以前那样好使了。

晚上,母亲要洗澡,我主动给她把水提到卫生间,她很高兴:“唉,我越来越提不起一满桶水了,每次都是分两次提,或者叫你爸!”

母亲洗澡洗了很久,没有听到水声的动静都有好半天了,还没有从卫生间出来。我不禁有点担心,叫了一声:“妈!”

“唉------”母亲应了我一声。

我还是不放心,推开门,看到母亲正在穿毛衣,那件我给买的套头毛衣,穿的很吃力的样子,我伸手帮了她一把。穿好了,然后穿棉衣,扣扣子的那种。嘴里直唠叨:“你妹给买的这棉衣,不穿又可惜了,这扣子又难得扣!”

我看见母亲的手指,明明抓住了扣子,却怎么也扣不进去,扣了差不多五六下,才扣进去一粒。

我伸出手,一下一颗,扣好了剩下的几粒扣子。

原来,母亲真的老了。我心里酸酸的,愧疚不已。

睡前我特意坐在床上和母亲聊了一会儿,她很高兴,和我东家长西家短的说个不停。我哪有心思啊,儿时母亲那饱满圆润的脸庞,现在已经爬满了皱纹。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皱纹的,我竟然记不起来了。

躺在床上,我难以入睡。小时候无论我做了什么,母亲都会无条件的原谅我的过失。如今,她和父亲清洗的碗筷不再干净了,做的饭菜不再可口了,收拾的房间不再整洁了,动作也不如以前灵活了,这些都表明,他们真的老了,他们需要子女的原谅,而不是我们的责备和苛求。我们不能用年轻时的标准来要求他们。我们的原谅和宽容,哪怕是一句违心的赞扬,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不是越老越不中用,才是对他们真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