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朋友圈
倚栏轩 > 散文精选 > 经典散文 > 正文

父亲的算盘

作者: 李乔生2021/09/17经典散文

每次看见算盘,我都会想起父亲,想起父亲那本“看家护院”的账。

父亲辞世已经十年。记忆中,父亲习惯坐在靠墙的那张大方桌旁,桌子向东面对大门。天气晴好时,总有一缕阳光射入落于桌面,将父亲脸上的暗色调和。父亲一边卷着旱烟,一边将在桌子上工作了几十年的黑色珠算盘移到强光外,并将零乱的黑珠拨正。

上世纪七十年代,父亲是组里的保管员,负责清点耕牛农具,看管粮仓,每天事必躬亲。凭着儿时在一大户人家受过二十多天教育的历史,父亲在组内也颇具威信。每到粮食一担担入仓,父亲便手拿算盘,拨得“噼啪噼啪”,那一声声清脆夹杂着希望,突破着生活的沉闷。但是,到了年底,父亲手中的算盘便拨不动了,缺钱少粮迫使小孩中断学习的状况时有发生,而我哥就是其中之一。

分田到户后,父亲把账算得更细了。那有着明显伤痕的算盘,常常在一年四季的谋划中碰撞。每年双抢或秋收,我们将晒干的谷子用编织袋装好,我和哥抬,父亲掌秤,三个姐姐轮流记录。谷子满屋后,原本拥挤的两间土砖房更加燥热。夜晚降临,父亲才会坐在方桌旁,启动算盘,一笔一笔地汇总,然后将要付出的上交税费、肥料和农药款一笔一笔地削减。我和哥姐们都坐在方桌四周,静静地看着拨动算盘的父亲,如果算珠跑得又快又响,父亲脸上的笑容就会多起来,话也会多起来。全家人都知道那是丰收年特有的景象,我和姐们的学费不用再东借西凑了,年底邻组的裁缝师傅也会准时上门为家人量身定做几件新衣。但是,这样的岁月并不多。

父亲不仅会珠算,还是原长岭乡小有名气的砌匠和熬糖工。为了筹措哥哥姐姐婚嫁的资金,他经常带着哥在外建房,那只资历颇深的算盘也紧随父亲在外发出了声音。而家里,母亲成了真正的大内总管,父亲把赚到的钱一分一厘都交给母亲。由于那时农村经济还未复苏,年底清算,家里还是四壁徒空,到了大年三十,仍有人上门催账,弄得父母灰头土脸,招待客人酒足饭饱后,还得用一箩筐的好话才将人送走。

父亲是一个心细而严谨的人,凡事容不得半点马虎,这也许是父亲幼时寄人篱下,被爷爷的堂兄带养所积累的对生活的领悟所致。父亲深知生活的不易,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一个艰难度日的家庭是经不起任何折腾的,所以必须像算盘一样精准计算,这也许是父亲与算盘习性相近的原因吧。

面对父亲的“算盘”,我们内心有点紧张,但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它让家人栽过跟头,但也使我们学会了站立。

记得我读初二那年,一次周末回家,邻居的伯娘悄悄告诉我,说父亲和母亲前天晚上吵架了,好像是因为什么账没算清楚,有些钱对不上数。我本能地紧张起来,我了解母亲,外婆家虽然不算穷,但母亲却没有入学的机会,我从没见过她工整地写过自己的名字,她如何能应对得了精明的父亲和那冷血算盘的询问。母亲回家后,我看到了她心事重重、惊慌失措的样子,我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不断地引导母亲说话,说自己在学校数学考试得了一百分。母亲听后很开心,突然小声地问我是否会算账,说有十多元总是不对。我知道母亲说出了心里话,说出了自己的无奈,我使劲地点头说好,并悄无声息地干起了“会计”业务。

从那以后,我对父亲和那只算盘开始慎用温和的言辞,觉得那就是一块没心没肺的石头。在母亲被“问政”之前,其实哥在成家前也接受过一次“考试”,那些声音在我心里总是挥之不去。

大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哥辍学在家,为维持家庭生计,父亲不知从哪里学到了一门技艺:熬糖。就是将成熟的橙子切成圆薄片,水洗拧净再晒干,与谷芽熬出的糖浆同置于大锅中用温火煎熬,待糖汁能拉起成丝时,香甜可口的橙子糖便可上桌了。父亲熬出的糖比附近几家味道纯正,所以销量一直不错,往往早上出门,中午时分就换回了一担谷。后来,父亲还将糖的品种增多,由于工序增加,他外出少了,卖糖的事自然落到了哥的肩膀上。哥欣然接受,大清早便挑着担子上路了,回家时已是傍晚时分,哥汗流浃背,走路有些摇晃。忐忑不安的父亲见状,一把接过担子,走了几步后,脸色一下绷紧了,神情有些怪异,一句话也没有说,平日里那种父亲的慈祥突然荡然无存。换回的稻谷经过秤的计量后,父亲坐在方桌旁,手里拿着算盘开始“咄咄逼人”了。面对父亲的盘问,哥哥说买糖者事先都尝了点,就是说出的分量与父亲的对不上数,换回的谷子也说不出为什么比平时少了二十斤。那晚哥哭了,后来母亲告诉他,说父亲把那担谷用扇子重新扇了一次,发现里面掺杂了十余斤瘪谷子。

哥哥1984年结婚另起炉灶后,姐也一个一个地嫁出,曾经的大家庭让开始我做起了小主人。为了赚钱,我陪父亲晚上到野外捉过青蛙,白天也偶尔上山捕蛇,只要是能赚钱的行当,我都尝试过。后来父亲放手让我单干,我第一笔“生意”是卖青蛙,第二笔“生意”是卖草鱼。但都如出一辙地被青蛙贩子和鱼贩子强行低价抢购,而我总是战战兢兢地回到家,像罪犯一样接受父亲和那该死的算盘的训诫。

这种反感父亲、反感算盘的日子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至母亲和父亲分别在2003年、2006年相继离世,我内心才忽然感到无比的恐慌和剧烈的疼痛!在面对接踵而至的困难时,我好像少了像父亲一样的坚毅,少了他那善于预见和发现问题的眼光。

现在,生活把我推到了类似父亲的岗位,我似乎比父亲更敏感于那些数字,更敏感于一件小事的完美始终,更敏感于那些数字背后的陷阱。

人偶尔犯些小错误并不一定是坏事,但没有将这种错误留下的伤痛根植内心刻入骨子,没有培养出时刻谨慎的态度和作风,那倒是一件不可小觑之事。

安静时刻,看看社会,想想人生,我似乎看到了父亲那本账记录的智慧。

我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那只算盘,而且,我还将告诉我的小孩:任何时候,心中都必须要有一本账!

伤心难过的句子 爱情短句 人生感言 诗词鉴赏 朋友圈签名 爱情句子 离别的句子 伤感日志 幸福日记 短句名言